煩惱發展的順序

以及痛苦的原因:第 1 部分,共 3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煩惱的發展順序

  • 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煩惱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 蛇和繩子的比喻
  • 苦難是怎樣的 附件 導致其他煩惱,例如嫉妒和恐懼

LR 054: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1 (下載)

煩惱的起因

  • 依止基礎:煩惱的種子
  • 體悟空性是根除的一種方式 憤怒 從根本上
  • 不同層次的 憤怒

LR 054: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2 (下載)

痛苦的原因(續)

  • 刺激他們升起的對象
  • 簡化我們的生活以減少我們用於感官刺激的事物的數量

LR 054: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3 (下載)

我們一直在談論苦難1 在“苦因”主題下,是四聖諦中的第二個。 在之前的課程中,我們談到了根本煩惱和輔助或次要煩惱。

煩惱的發展順序

我們現在講的是“煩惱的發展順序”。 其實我們從無始以來就有了所有的煩惱。 “發展的順序”不是指一個煩惱,一個煩惱,一個煩惱,一個煩惱,另一個煩惱。 相反,它指的是煩惱如何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產生和發展。

煩惱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在無明的基礎上,我們心中的昏暗、黑暗、不理解,我們產生了 錯誤的看法 將自我作為一個堅實的、具體的人來把握的短暫集合。

使用了以下類比:房間裡有東西盤繞和條紋,房間裡的燈光很暗。 由於昏暗,盤繞著條紋的東西被誤認為是蛇。 昏暗的燈光下看不清楚,就像無知一樣。 認為有一條蛇就像 錯誤的看法 的臨時集合。 換句話說,你完全誤解了某事,並認為某事存在,而實際上它不存在。

有一個 身體 和頭腦,但我們在其中的某個地方理解 身體 和心,有一個堅實的、永久的、不變的、獨立的本質就是我。 這是一種誤解,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 當我們抓住一個堅實的“我”和一個堅實的“我的”,那麼一切都變得非常二元——有一個自我,有一個“他者”。

我們開始非常清楚地區分我,誰是這種堅定的個性,而其他人,誰也是堅定的個性。

因為“我”感覺如此堅實和真實,與其他人不同,很多 附件 這個自我生起。 這個 附件 使我們也執著於其他事物,因為自我想要快樂。 我們需要滑雪板,我們需要錄像機,我們需要中餐,我們需要一輛新車,我們需要很多東西。 幾乎感覺自己體內有一個空洞,我們正試圖餵牠。

我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東西,還需要讚美和肯定。 我們需要人們告訴我們該做什麼,說我們很好,並傳播我們的良好聲譽。 但無論我們得到多少,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滿足和滿足。 它就像一個我們試圖填補的無底洞。 它不起作用。

聽眾: [聽不清]

以一種方式,你可以看到餓鬼的心流是如何發展的。 餓鬼心態與消費者心態相同。 不同之處在於,飢餓的鬼魂在試圖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時經常遇到挫折。 但肯定有這種持續的想要,想要,想要。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你可以看到它們是如何流動的,一個接一個。 由於看不清的無明,我們抓住了一個堅實的、存在的自我。 這增強了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二元性。 然後我們需要取悅這個自己,讓它快樂,所以我們得到很多 附件。 來自 附件憤怒 和恐懼。

西藏人沒有列出恐懼,但你可以在你自己的經歷中非常清楚地看到恐懼是如何產生的 附件. 當有很多 附件,你害怕得不到你想要的或失去你所擁有的。 憤怒、惱怒或仇恨從我們的 附件 因為我們越是執著於某樣東西,當我們得不到它或失去它時,我們就會變得越憤怒。

也來自 附件,來了驕傲——這種真正意義上的“我是”,一種過度膨脹的自我。

【回應觀眾】生氣的時候心會變硬,所以自我意識會變硬。 你知道我們生氣時的樣子——我們覺得我們是對的:“不要告訴我該怎麼做!” 在這一點上,對自我的看法非常膨脹。 這種固執絕對是一種驕傲。

在那之後,我們得到所有其他的煩惱。 我們得到所有不同種類的 錯誤的看法,因為當我們感到驕傲時,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任何事情。 我們的頭腦開始概念化無數的痛苦2 意見 然後我們得到 懷疑.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有各種各樣的希望。 有積極的希望和消極的希望。 我認為,消極的希望基本上是 附件,因為它是一顆想要的心:“我希望明天是晴天。” 其實我們所希望的,與明天的樣子無關。 但我的希望是讓我的思想完全專注於我想要的東西,這樣如果明天下雪,我會很痛苦。

煩惱的起因

下一點就是我們所說的煩惱因,也就是使煩惱生起的事物。 如果我們能了解是什麼導致煩惱生起——是什麼導致 憤怒 出現,是什麼原因導致 附件 出現,是什麼導致受苦的 懷疑 生起,是什麼導致了懶惰的生起——然後我們可以嘗試停止其中的一些原因。 至少,當它們起作用時,我們可以對它們更加敏感,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它們所吸引。

1.依賴基礎

現在第一個原因,它的技術術語是“依賴基礎”。 其中一些術語可能很長,但它們並不意味著很多。 這是指不安態度的種子。 藏語是 “烤肉”——你可能以前聽說過。 它被翻譯為種子或印像或印記。

所以現在,讓我們說,我不生氣。 沒有清單 憤怒 在我腦海裡。 換句話說, 憤怒——這是一種意識和心理因素——現在還沒有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但我們不能這麼說 憤怒 已經完全從我的腦海中消失了,因為生氣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的種子 憤怒, 印象 憤怒 仍然在那裡,所以一旦我遇到不符合我想要的東西的東西, 憤怒 將變得明顯。

的種子 憤怒 不是意識,因為我現在不生氣。 沒有心理因素 憤怒 馬上。 但有種子 憤怒. 這顆種子 憤怒 只要 Achala [貓] 咬我 [笑聲],或者我一出門,天氣很冷,就會顯現出來。 一旦這些發生,那不是意識的種子就會在我的心中顯現為 憤怒 (這是一種意識),我會很沮喪。

現在這與我所理解的普遍持有的觀點完全不同。 人們經常談論無意識或潛意識。 我們談論壓抑 憤怒. 彷彿這被壓抑了 憤怒 是一個堅固的、真實的東西,它有明確的形狀和形式,它就在你之內,但你把它擋在外面。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它,但它在那裡侵蝕著你。 你一直在生氣。 這是一個非常紮實的觀點 憤怒.

我認為佛教的觀點是完全不同的。 佛教中說:“等等,沒有顯化 憤怒 此時心中。 有印記 憤怒; 有可能再次生氣。 但這並不是你整天生氣地四處走動而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的種子 憤怒 只是潛力的種子。 它不是分子的。 這裡沒有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東西。 這只是一種潛力。 如果你切開你的大腦,你將無法在那裡找到它。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 這就是為什麼實現空性或無我非常重要的原因。 覺悟空性不僅擺脫了清單 憤怒,但它也有消滅種子的力量 憤怒 這可能會在以後引起憤怒的時刻。 體悟空性是根除的一種方式 憤怒 從根本上,從根本上,這樣 憤怒 再也無法顯現。 然後,無論你遇到誰,他們對你有多糟糕,你都不會生氣。 你完全不可能生氣。 那不是很好嗎?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不要將種子視為堅實的種子。 你可以從這個例子中看到我們是如何抓住固有存在的。 種子只是潛力。 它只是被標記為可以帶來其他東西的不斷變化的潛力。

這是一件好事:每當你進入一個沉重的自我概念時:“我是一個憤怒的人”(或“我是一個依戀的人”或“我是一個困惑的人”)。 看著那(這 憤怒. 實際上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問:“什麼是 憤怒?” 記住這一點 憤怒 不是一件堅固的事情。 只是心靈的瞬間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我們給它貼上標籤“憤怒”到,僅此而已。

憤怒 只是被標記在類似事物的那些時刻之上的事物。 抑鬱症只是被貼在心智時刻之上的東西——所有這些時刻都是不同的,所有這些都在變化——它們具有某種共同的特徵。 當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開始明白我們對自己的整個僵化概念,我們如何構建自己,都是錯誤的。 或者我們開始看到我們是如何因消極的自我形象而使自己受苦的。 我們讓“我”非常具體,我們讓“我是 X”中的 X 非常具體。 實際上,它們只是在類似的心靈時刻上貼上標籤的東西。 就這些。 當你想到這一點並且有一些東西沉入其中時,就像:“哦,是的!”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有不同的層次 憤怒. 有與生俱來的 憤怒 還有我們所說的“人工 憤怒。” 人工不是最好的詞,但我還沒有發現另一個詞。 與生俱來的 憤怒 是我們自無始以來所擁有的。 你不必學習它。 人工的 憤怒憤怒 我們在這一生中學到的東西。 例如,我們知道當一個孩子偷了我們的球​​或有人叫我們名字時,我們應該生氣。

[回應聽眾]我們從前世留下的是先天。 先天與我們同在。 人造的可能會留下印記,讓來世,我們再這樣想。 人造的創造了某種業力印記,然後在你的下世,你可能會聽到再次觸發這種思維方式的東西。 例如,假設有人相信有一個創造者。 那是一種習得的信念。 那是一種人造的 錯誤的看法. 從無始以來,我們就沒有那個。 我們了解到這一點,並圍繞它創建了一個完整的思考模式。 下輩子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還沒有那個,我們不這麼想。 但我們只需要有人說出來,然後我們說:“哦,是的,那是對的。”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人造的有時可能根深蒂固。

最好問問自己:“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 我們不是擁有這些信念,而是不知道它們,而是更加意識到我們相信什麼,然後我們開始檢查它。

我注意到,當我們聽法時,我們有時會做的是,我們通過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從父母那裡學習宗教來聽到教法。 我在自己和其他人身上都看到了這一點。 有時,我們很難以全新的心態聆聽佛法。 我們正在通過我們小時候收到的所有這些關於獎勵、懲罰、羞恥等的想法來過濾它。有時我們甚至很難理解這些詞 是說,因為我們正在重播我們四五歲時聽到的內容。

例如——你可能以前聽過我說過——我會去一個有新人的地方,談談 憤怒. 當我談論 憤怒,我總是開始談論它的缺點 憤怒. 有人會舉手說:“你是說我們不應該生氣, 憤怒 不好…。” 但我從來沒有這麼說過。 我永遠不會這麼說,因為我不相信。

你看,當他們聽到 憤怒,說話的人嘴裡說的都是缺點,但是他們通過過濾器理解的話,是他們四五歲時從爸爸媽媽那裡聽到的話:“你不應該生氣的; 如果你生氣,你就是一個壞男孩(或壞女孩)。”

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加意識到這些舊的思維方式,那些舊的感知方式,這樣我們才能開始檢查:“嗯,是 憤怒 特別糟糕? 如果我生氣了,我是壞人嗎? 我不應該生氣嗎?” 應該,什麼是“應該”?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們有兩個大問題。 一是我們相信我們所想的一切。 第二個是我們並不總是知道我們的想法。 我們在想事情,但我們不知道我們在想什麼。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我們通過一種非常漸進的方式來實現空性。 首先,我們聽到教法並從中獲得一些智慧。 然後我們考慮它們。 如果你能只專注於正確的空性概念觀點,那將是非常強大的。 那不是空性的知識性字眼。 這是對空性的理解。 它仍然是概念性的,但處於更深層次; 它不是知識分子。 然後你到達某個點,對空性的概念性理解變成非概念性的,那就是你開始消除煩惱的時候。 首先,你開始去除煩惱的人造層。 然後,當你越來越熟悉這種心識空性時,你甚至開始斷除本性的煩惱層次。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有不同層次的概念化。 我們通常將概念化視為學術學院等等。 我們對空性的理解可能就是這樣開始的。 只需要時間來獲得正確的詞彙。 一旦你掌握了詞彙,你就可以開始向內看,並將這些詞彙應用到你的經歷中。 那時它仍然是概念性的,但它不僅僅是智力上的廢話,廢話,因為你正在把它帶入你的內心並審視你的經驗。 並且逐漸變得越來越深。 這還不是直接感知; 仍然有一些概念,但也不僅僅是知識分子的喋喋不休。

2. 刺激他們升起的對象

第二個是刺激他們生起的對象。 比薩、巧克力、奶酪等等——這些都是讓我們生起煩惱的東西。 它可以是一個人、一個地方、一件事、一個想法,無論它是什麼。 當我們的感官接觸到一個物體時, 附件, 憤怒,驕傲或其他一些痛苦可能會出現。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說在初學者的練習開始時,最好不要靠近那些刺激我們煩惱的事物,因為我們沒有太多的控制力。 這就像電擊! 我們走了。

這也是部分內容背後的原因 修道院的 誓言——你遠離那些會導致你產生很多痛苦的情況。 有點像,如果你的體重有問題,你就不要去冰淇淋店。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最好了解什麼是我們最強烈的煩惱,以及什麼是容易引起這些煩惱的外在對象。 然後我們試著遠離那些外在的東西,不是因為那些東西是壞的和邪惡的,而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受控制。 你利用那個空間遠離它,讓你的頭腦稍微平靜一些,去做 冥想 非常深刻。 這樣一來,你的心就變得更穩定了,無論你靠近那個東西還是不靠近那個東西,你的心都不會發瘋。

所以,這不是為了逃避那些讓你失望的事情。 無論如何,我們的心都可以執著於任何事物。 我們要去哪裡沒有對象 附件? 沒有地方; 沒有我們可以去的地方 附件. 所以問題是暫時遠離真正困擾我們的對象,直到我們的心變得更強大。 然後我們可以靠近那些東西,這沒關係。

就像如果你有體重問題,你就遠離冰淇淋店。 不僅如此,你還積極 幽思 關於冰淇淋的缺點。 或者您 幽思 關於無常或不滿意的本性,以至於你的頭腦開始切斷你所建立的整個投影,即冰淇淋是多麼美妙。 然後當你穩定下來後,你就可以去冰淇淋店了。 你的頭腦不會發瘋。

這就是為什麼 強調了簡化我們的生活的重要性,以減少我們用於感官刺激的事物的數量。 如果我們簡化我們的生活,那麼我們周圍會導致我們產生煩惱的事情就會減少3 當然,這與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相反。 [笑聲]

同樣,我們避免事情不是因為這些事情是壞的。 只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受控制,我們意識到如果我們讓自己的心不受控制,我們就會傷害自己和他人。 如果你有一個很容易執著的心,那就不要在無事可做的時候去商場。 有事也不去逛商場! [笑聲] 真的要遠離,因為頭腦會做夢:“哦,我需要這個,我需要這個,我需要這個!”

在你去那裡購物之前,檢查一下:“我真的需要那個嗎? 我真的需要在房子裡再放一盞燈嗎? 我真的需要椅子嗎? 我真的需要另一個文件櫃嗎? 我真的需要另一個小部件嗎?” 像這樣檢查是很好的,因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麼一旦大腦想到:“哦,我需要一個小部件”,那麼我們就會自動坐在車裡去購物中心。 我們不僅會推出一個小部件,還會推出其他十個東西。

過簡單生活的整個想法是,我們只使用我們需要的東西,而不是更多,我們擁有我們需要的東西,而不是更多。 實際上,我認為在美國,只擁有你需要的東西並擺脫所有其他東西已經變得相當困難。 不知何故,我們已經設法積累瞭如此多的東西,以至於當我們試圖簡單地生活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擺脫它們。

現在看看你的房子,聖誕節後看看你的房子。 我們只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東西。 我們將使用一些東西,我們將把其他東西放在壁櫥裡。 我們的壁櫥完全裝滿了。 你需要搬到更大的房子,因為你需要更多的壁櫥! [笑聲] 它就像一個個人博物館,裡面有我所有的盒子、錫罐和我的烤箱,包括我 1983 年的烤箱型號。

如果真的有一個人讓我們很反感,如果我們能避免靠近那個人,那很好。 但既然我們不能總是避免靠近那個人,那麼我們必須明確地想辦法管理我們對他們的反應。 有一次,當尊者談到耐心時,有人問他一個問題:“我一直非常努力地在工作中對這個人練習耐心,但我還是很生氣。 我該怎麼辦?”

尊者說:“好吧,你可能會得到另一份工作!” [笑聲] 如果情況真的對你來說太過分了,而你只是在製造這麼多的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那麼如果你能改變它,很好。 但是你看,這與因為我們感到不安全而逃避事物是非常不同的。

讓我們安靜地坐幾分鐘。


  1. “煩惱”是尊者 Chodron 現在用來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的翻譯。 

  2. “受苦”是尊者 Chodron 現在用來代替“迷惑”的翻譯。 

  3. “煩惱”是尊者 Chodron 現在用來代替“妄想”的翻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