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我們的苦難

次要痛苦:第 2 部分,共 2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次要痛苦:11-16

  • 缺乏自尊
  • 不為他人著想
  • 遲鈍
  • 攪動
  • 懶惰
  • 不信任或不自信

LR 053: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1 (下載)

次要痛苦:17-20

  • 不負責任
  • 健忘
  • 不自省
  • 娛樂

LR 053: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2 (下載)

應用解毒劑

  • 懶惰的解藥
  • 灰心工作
  • 觀察心靈

LR 053: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3 (下載)

我們一直在討論各種煩惱1 這是我們不滿意的經歷的原因。 我們正在深入研究四聖諦中的第二聖諦。 我們講完了六種根本煩惱。 上週我們開始復習 20 個次要或輔助的煩惱。 如果你不記得那個,那讓你忘記的苦難就會出現在這個教法中。 [笑聲]

我認為嘗試和認識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煩惱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果你只是來聽課,聽到一個清單,你會說:“哦,是的,這聽起來很熟悉,”但你沒有查看你的筆記——它們會被扔在汽車後座或你書架的頂部直到下一次會議——然後什麼都沒有真正沉入其中,也沒有什麼真正得到改變。

如果你接受我們所討論的一切,並嘗試識別你生活中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那麼你就會獲得一種全新的了解自己的方式。 對於那些覺得自己與自己脫節,不知道自己是誰的人來說,這是接觸自己的方式:通過練習保持正念,意識到什麼是發生在你的腦海裡。

所以,我們要說的是其餘的次要煩惱。

缺乏自尊

下一個痛苦叫做缺乏自尊。 它有時被翻譯為“無恥”,但我一點也不喜歡這種翻譯。 要了解什麼是缺乏自尊,我們必須了解什麼是自尊。 自尊是一種心理因素,出於個人良知,或為了我們自己的佛法修行,我們避免消極行事。

假設你參加了 箴言 不喝。 你去參加聖誕大餐,每個人都在喝酒,但你對自己說,“哦,我有一個 箴言 不喝。 這是我個人誠信的問題。 我不會食言,也不會違背我已經決定要做的事情。” 這是出於個人良心、出於對我們自身道德操守的自尊而做某事的例子。

當它被翻譯為“羞恥”時,它意味著一種羞恥感,因為你不會因為照顧自己而做出消極行為。 但是英語中的“羞恥”這個詞太豐富了,它有太多不同的含義,我認為它很容易被誤解。 因此,我更喜歡用“自尊”。 這關係到你個人的尊嚴; 這是關於你想如何行動以及你不想如何行動。 當情況出現時,你會放棄消極的行為。

缺乏自尊是一種精神因素,它不會出於個人良心或關心自己的做法而避免消極情緒。 例如,假設你拿了八個 戒律 一天和其中之一 戒律 午飯後不要吃。 你的朋友說,“啊,你拿了八個 戒律,但是你看,晚餐這裡有披薩。 你必須吃披薩!” 然後你就直接去吃披薩,根本不在乎你自己的尊嚴 戒律.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因素。 我們要談的下一個心理因素也很有趣。 你知道有時我們如何在一天結束時進行檢查,或者有時我們會回顧過去所做的事情然後我們會說:“哇,當時我正在做那件事,我知道我在做一些瘋狂的事情,但是我只是什麼也沒做。”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笑聲] 這就是“缺乏自尊”的作用。 如果相反,即自尊感在起作用,我們就不會參與其中。 我們會以某種方式無法順應負面趨勢。

不為他人著想

下一個次要的煩惱叫做不為他人著想。 在這裡,要理解對他人的不體諒,我們必須理解對他人的體諒。 為他人著想類似於自尊,因為我們會放棄消極行為。 不同之處在於,在自尊的情況下,我們會出於對自己的正直和佛法修行的感受而放棄惡行,而在為他人著想的情況下,我們會因為它將如何影響他人而放棄惡行其他。

不為他人著想是根本不關心你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不放棄負面行為,即使它們可能對他人有害。 當您非常生氣以致責備某人並且您並不真正關心您正在傷害他們的感情時,這是一種運作方式。 當你和那些對佛法沒有太多信仰的人在一起時,這也是一種運作方式,他們有點通過看你來了解佛法,而你只是“發瘋”並按照一種使他們對佛教失去信心的方式。

我認為這可能在你受戒後更加明顯,因為那時人們就會知道你是佛教徒。 他們有點把你當作榜樣。 當你以消極的方式行事時,由於你的個人行為,許多人對佛法失去了信心。 當然,我們可以說,人不應該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而失去信心。 如果他們能更深入地了解教法,那就更好了。 但事實是,它發生了。

所以,不為他人著想就是不關心我們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甚至在工作中不誠實地行事而不關心它是否影響到你的學生、你的同事、你的雇主、你的僱員或其他任何人; 根本不關心我們自己的不健康如何影響他人——要么直接傷害他們,要么讓他們對人性失去信心。

你可以看到,缺乏自尊和不為他人著想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它們都涉及缺乏自我約束。 它們的對立面——自尊和為他人著想——是我們應該培養的積極品質。 但是,我們必須確保不要將它們與其他一些非常相似但負面的品質混淆。

例如,自尊有時會與自豪感混淆。 “我不會那樣做的!” “我不會撒謊,因為我不會那樣做。” “我不會吸毒,因為我不會……” 你知道,這種傲慢,有道德不是因為你重視你的道德,而是因為你傲慢。

傲慢和自尊是兩種不同的態度。 當你出於驕傲和傲慢的感覺而捨棄負面事物時,你可能會有一個好的[立即]結果,但你的心卻陷入了煩惱之中。 當你出於真正的自尊而放棄消極情緒並且不想貶低自己的道德感時,這就是一種積極的品質。

為他人著想也是如此。 這是一種積極的品質,與擁有 附件 到聲譽。 附件 聲譽是一種消極的品質。 有時候我們不會表現得消極,但這並不是因為我們關心別人。 我們實際上根本不關心其他人。 我們放棄消極情緒是因為我們非常重視自己的聲譽。 我們的行為合乎道德,或者我們對他人友善,不是因為我們關心他們,而是因為我們希望其他人對我們有好感。 那是一種消極的態度。 這可能比把我們的垃圾傾倒在某人身上稍微好一點,但它非常具有欺騙性,而且心非常執著於名譽。 為他人著想,我們是真誠地關心他們。

每當我們做出消極行為時,就會涉及這兩種煩惱之一——缺乏自尊或不為他人著想。

遲鈍

下一個叫做dullness,有時翻譯成“foggy-mindedness”。 這是一種心所,它使心陷入黑暗,因而變得麻木不仁,無法如實了知所緣。

一旦你在課堂上坐下來放鬆,這種精神因素就會開始運作。 “我好累,她為什麼不閉嘴?” 或者當你坐下來 幽思 你的頭腦開始變稠,就像利馬豆湯。 “沉悶”使 身體 心情沉重; 這讓人難以理解事物; 然後,如果它不受控制,您很快就會開始打鼾。

這個進入正常生活。 當我們坐下來 幽思. 它與發生在 冥想. 鬆弛要微妙得多。 鬆懈是頭腦不清晰,頭腦不清晰的強度。 模糊的頭腦要嚴重得多。 真正厚實、麻木不仁、不吸收事物的是心。

聽眾: 無知和愚昧有區別嗎?

尊者圖登卓龍(VTC): 無明只是對所緣本質的無明,而我認為,沉悶比無明要嚴重得多。 絕對相關,但更嚴重。 有了無明,你可以完全清醒和警覺,但你仍然執著於內在存在,這就是無明。 事實上,你可能對本性存在非常興奮和執著。 但是這種霧濛濛的心——心有一定的沉重、遲鈍、厚重和障礙,以至於事情根本進不去,你幾乎要打瞌睡了。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這很有趣。 你可能完全清醒,但一坐下來聽法,你的眼睛就睜不開了。 當你坐在高處的前排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喇嘛! 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 我親身經歷過。 你可能喝了兩杯咖啡,你以前可能很清醒,但你就是在講法中保持清醒。 它出現,我認為,因為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有時你會在公共教學中看到它,人們會睡著,打瞌睡。 [笑聲]

攪動

下一個次要的痛苦被稱為激動,有時被翻譯為興奮。 這有點與沈悶相反。 它是一種心理因素,通過 附件,不允許心只停留在一個善的對像上,它會把它分散到許多其他的對像上,這些對像比你試圖專注的善對像要好得多。 這就是“披薩頭腦”。 [笑聲] 你坐在那裡試圖 幽思. 你沒有迷霧般的頭腦。 你的腦子不厚。 你的心是清醒的,你正試圖觀察呼吸或你正試圖觀想 . 但是你得到披薩,你得到巧克力,你得到你的男朋友和女朋友,你得到你的薪水,你得到海灘,你得到一些其他的東西 附件.

這個白天經常來,不是嗎? 很多時候,當我們試圖 幽思. 這不僅僅是分心或徘徊。 (那是另一種煩惱;我們將在幾分鐘內談到它。)它讓你離開善的對象去追求善的對象 附件. 當你在聽法時開始想回家喝杯茶然後上床睡覺該多好,它就會發生。 那是一個對象 附件——你的床,你的洋甘菊杯,或者你的熱巧克力杯,如果你健康的話,還有味噌。 [笑聲] 心不是在聽教法,而是在思考其他似乎更令人愉快的事情。 或者你正坐著試圖 幽思 思緒飄向更愉快的事物。 這是激動或興奮。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花很多時間思考對象的缺點 附件 並試圖看到他們的本性。 否則,它只會在腦海中肆虐。 你可能正在工作並且它罷工了。 實際上在工作中,你不一定要專注於一個善的對象。 您可能只是在看電腦屏幕或其他任何東西。 激動會讓你遠離一個善良的對象,以及一個中性的對象,比如你的電腦屏幕。 它會讓你想起午餐時間,讓你思考週末應該做什麼。

懶惰

現在是下一個——這裡沒有人擁有它。 這叫做懶惰。 [笑]這是心所,緊緊抓住一個對象 暫時的快樂,或者不想做任何善事,或者雖然想做,但意志薄弱。 這是一種抓住某些事物的心,它似乎比打坐、聽教或拿八更有趣。 戒律 早上五點鐘,或者做 Nyung Ne,或者閉關,或者其他什麼。 它只是不想從事有德行的事情。 你的一部分心甚至可能會說:“實際上,我應該……我確實有完美的人身,我應該使用它。” [笑聲] 但它什麼也做不了。

三種懶惰

懶惰有很多種。 有一種懶惰,我們只是執著於閒逛、躺著和睡覺。 想要入睡的頭腦。這裡,對象 暫時的快樂是睡眠。 床。 [笑聲]

然後是非常忙碌的懶惰。 在佛教中,非常忙於追逐對象 附件 是一種懶惰。 這是因為你的頭腦非常忙於追隨能給你帶來暫時快樂的事物。 你工作是為了得到你的薪水。 你出去吃飯,然後你去喝酒,或者你吸一些毒品。 然後你去做這個,然後去做那個,生活非常忙碌。 您的日曆上沒有時間了。 那是一種懶惰,因為日曆上有很多時間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佛法除外。

第三種懶惰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懶惰。 這被稱為灰心或貶低自己,感到自己不足。 這不是很有趣嗎? 低自尊,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是一種懶惰。 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看待它的方式,因為低自尊有什麼作用? 我們坐在那裡,我們背誦 口頭禪. “我不能這樣做。 這太難了。 我只是沒有它需要的東西。 反正我是無法專心。 我是如此糟糕。 我以前試過,但沒用……” 自憐之心。 我們不努力做任何有益健康或有美德的事情,因為我們忙於說服自己做不到。 因此,這是一種懶惰。

我認為這很有趣,因為在當今的心理學中,到處都是關於自尊的話題。 我們進入並分析它,以及所有這些東西。 我認為將其視為一種懶惰是很有趣的。 它給了我們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 那我們就不用再去分析我們的過去了,“我一年級的老師告訴我,我的‘Bs’看起來像‘Ds’,從那以後我就一直覺得自己無能。” 與其煞費苦心地分析每一件事,只要看看並認識到這種貶低自己的態度就是純粹的懶惰。 它阻止我做一些有益健康的事情,讓我快樂。 如果它阻止我做一些讓我快樂的事情,誰需要它? 這是接近它的不同方式。 我認為這可能很有趣。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 我們不斷告訴自己的所有這些糟糕的自我形象評論,都阻礙了我們去做幸福的美德。 如果某事是我們生活中創造幸福的障礙,那麼誰需要相信它,誰需要遵循它,誰需要投入其中?!

當有人來搶你的房子時,如果他們敲你的門說:“我來這裡搶你的房子”,你說:“誰需要你!” 你不會坐在那里分析它來自哪裡。 你把那傢伙踢出去。 “我知道你的詭計是什麼。 離開這裡!” 我認為另一種處理自尊問題的方法是認識到它們為我們自己的幸福創造了巨大的障礙,並且要非常務實,就像我們美國人一直努力做到的那樣。 我們只需要說,“好吧,這沒有任何好處,所以讓我們把它拋在腦後。 我不需要一直這樣想。”

我並不是說分析不好。 我認為這可能非常有用。 但我認為有另一種方法很有趣,即“這種態度完全不切實際!” 不斷告訴自己我們有多糟糕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不信任或不自信

下一個次要的痛苦被稱為不信仰或不自信。 這種心理因素導致一個人不相信或不尊重值得相信的東西。 它與信心或信念完全相反。 值得信賴的東西,值得尊重的東西,值得欣賞的東西……當這種精神因素在我們的腦海中時,我們不會欣賞或承認這些東西,也不會對這些東西有信心和信心。

這種痛苦具體指的是,例如,對 , 佛法和 僧伽,在過去和未來的重生中,或在因果的運作中。 甚至連這些東西的存在都缺乏信心。 或者是對對方的品質缺乏欣賞 ; 對佛法之道及其帶領我們擺脫所有困惑和痛苦的能力缺乏欣賞; 缺乏信心 ,或者在我們的佛法老師那裡——他們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或對道路缺乏信心; 不相信因果關係。

這是一種黑暗、沉重的思想,我想我們都有過相當多的經歷。 至少我知道在我過去,這個人非常活躍。 它會屏蔽任何值得信任的東西,或者貶低它,或者批評它。 是精神因素讓你以消極的方式憤世嫉俗和懷疑。 有一種懷疑就是好奇,挺好的。 但非信仰是一種懷疑主義,它只是“我不會以任何方式相信任何事情”。 正是這種憤世嫉俗或不願傾聽新想法。

這種精神因素在我們的修行中造成很大障礙,因為當我們沒有任何信心或信心時,我們就沒有靈感。 讓你想要練習的是,也許你遇到了正在練習的人,他們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人。 你會想,“哇,這太不可思議了。 看看這個人。 我可以變成那樣。” 所以你的心變得輕鬆,有點輕盈,你想要修行。

或者你聽說佛陀和菩薩的功德,你想:“哇,那太不可思議了。 我願意成為那樣的人。” 你很感激。 或者你聽到因果關係,你的心開始擔心,你想,“好吧,如果我遵循因果關係,我可以在我的生活中承擔一些控制和責任。” 當你有這種信念或信心時,頭腦就會有能量。 它有靈感。 它想做一些積極的事情。

但是由於缺乏信仰或不信仰,頭腦就沒有生命。 你什麼都不相信。 我們可以看到,這在整個社會中是如此普遍。 讓人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做任何事都沒有意義。 沒有什麼可信任的。 沒有方向可去。 當然,當你有那種態度時,你什麼也做不了,因為即使你周圍有很多你可以做的不可思議的事情,你的頭腦仍然堅信這些都不存在,以至於你看不到它.

不負責任

下一個次要的煩惱叫做不盡責。 為懶惰所染,不修德不守心不染,欲自在無拘無束之心所。 現象.

換句話說,你想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想什麼就做什麼。 現在,它有時被稱為自發行動。 [笑聲] 有不同種類的自發性。 一種是相當積極的。 另一種是相當消極的。 我們必須清楚這一點。

這種不盡責的心理因素是只想追隨進入它的任何衝動的心。 當你去參加一個聚會時,這種心會說:“哦,在這裡保持正念太難了。 我只想順其自然。” 所以,當人們喝酒、吸毒、做這做那的時候,你就隨它去吧。 頭腦失去了區分建設性和破壞性行為的能力。 這就是不在乎的心思! 它只是想以任何舊方式行事。

我們必須在這裡清楚,因為就像我說的,有一種自發性是非常好的。 當你以慈悲的態度自發地行動時,那很好。 當你以一種態度自發地行動時 憤怒、好戰、偏見或 附件,那完全是另一種情況。

在我們的文化中,“自發”一詞有點粘性。 “控制”也是如此。 有一種控制很好,也有一種控制很害人。 我們需要區分培養和放棄那種控制,培養和放棄那種自發性。 有一種控制與消極的自發性相反。 它說:“我要保持正念。 我會意識到的。 我將對我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我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我如何影響人們承擔責任。” 這樣的控制很好。

另一種控制發生在我們對自己太嚴厲的時候。 “我必須這樣做!” “你坐下來 冥想 墊子!” 當你用如此嚴厲、專制的自製力自言自語時,那可不是什麼好事。 當我們試圖擺脫不盡職盡責的時候,我們不要用專制的自我控制來代替它。 我們需要用尊重我們自己的道德觀、對自己的同情心、希望自己快樂並因此關心我們所做的事情以及它如何影響他人來取而代之。

聽眾: 缺乏責任感和缺乏自尊心有什麼區別?

職業訓練局: 不盡責意味著你根本沒有正念; 你只想做任何你想到的事情,完全無拘無束。 這是一個讓你發笑的人。

在缺乏自尊的情況下,一個例子是不會因為缺乏對自己的尊重而放棄消極行為。 那麼,在缺乏自尊的情況下,就有機會採取消極行動。 你的頭腦真的在玩弄這個想法,並且沒有感覺到你自己作為修行者的正直或你自己的道德正直。

由於缺乏自尊,您有時會與自己進行對話並得出錯誤的結論。 有時你甚至懶得去對話,你只是跳到結論。 而這種不盡職盡責的精神因素更像是一種自由漂浮的魯莽。 這就像,當你不盡職盡責時,你最終會面臨一種你可以消極行事的情況,然後你缺乏自尊就不會阻止你去做了。

[對聽眾的回應] 不負責任甚至沒有向你登記這個聚會上有酒。 這就像根本不在乎有酒精,或者甚至不在乎你對它有真正強烈的品味。 只是頭腦……無論你腦海中浮現什麼,那就是你想做的。 你不在乎它是什麼。 這就像缺乏警惕一樣。 沒有一個好的英語單詞。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如果你想擺脫這個,那麼你需要一種更像是一種控制的感覺:“好吧,我要和我所有的親戚一起去參加這個聖誕派對。 我知道 Betsy 姨媽會在那兒,她會對我的樣子喋喋不休,但我會非常注意她何時開始這樣做,而不是責備她。 在過去的每個聖誕節,我都會責備她,但我對此並不滿意。 她今年可能會再次做同樣的事情,但當她開始做這件事時,我不會按照我腦海中出現的任何想法去做。”

這是一種對情況的警惕,關心你的行為,所以你想控制自己的行為。 但它並沒有這麼嚴厲:“你在 Betsy 姨媽面前閉上嘴。 你不敢和她頂嘴。 你要控制住自己的思想!” 那樣自言自語,真的是在欺負自己。 這是一種非常有害的控制。

有幫助的控制是認識到我們確實有選擇,並且想要選擇我們的行為方式,甚至是我們的感受。 我們確實可以選擇我們的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的感覺似乎來了,我們別無選擇。 但是當我們開始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感受時,我們可以開始理解,在某個時刻,如果我們抓住它,我們實際上可以選擇我們的感受。 我們實際上有一個選擇。 例如,有人說了一些下流的話,有那麼一瞬間,有這樣的選擇:“我是要生他的氣,還是我要放手,因為這無關緊要?” 所以,一種有用的自我控制是你做到這一點的。 你關心自己的幸福。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們開始說那些我們小時候發誓永遠不會說的話。 你開始像你的母親或父親一樣說話,然後你會想:“這是誰在說話?” 我認為我們的很多實踐都在意識到這種態度出現的情況。

我認為有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它,也許是在它達到臨界點之前嘗試處理這種情況。 我知道我的一個朋友對她的女兒說:“我正努力準時出門去上班。 你能幫我做嗎?” 然後孩子想:“哦,我可以幫助媽媽。” 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有時這只是我們冷靜下來的問題。 我並不是說您每次都可以這樣做,因為我知道對於孩子來說,這可能很難。 但有時你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好吧,你可以選擇如何行動。 如果你這樣做,這就是將要發生的事情。 如果你那樣做,那就是將要發生的事情。 您可以選擇是否要穿外套上學; 但請注意,如果您不戴它而生病,那麼您將不得不承擔生病的責任。” 以某種方式幫助孩子們看到其中的選擇。

有時我們可能需要向孩子們承認我們有時會失去它。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不認為你必須用佛教灌輸來教孩子們這方面的知識。 這是這樣的事情:“好吧,我們有一種情況。 我們可以採取哪些不同的行動方式?” 而且可能不僅僅是兩種行動方式。 可能有三個、四個或十個。 “現在,讓我們一起檢查一下,看看如果你這樣做會發生什麼,如果你這樣做可能會發生什麼; 讓我們在做之前先想一想。” 教孩子們稍微考慮一下他們的行為可能產生的影響,然後決定他們想要什麼。 並給他們兩個以上的選擇。 換句話說,選擇不是:“照我說的做”或“按你自己的方式做”。 選擇是:“我們可以在這裡進行許多不同的活動。 這些活動中的每一項對自己和他人的結果是什麼?”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注意到,對於孩子來說,捲入權力鬥爭是非常誘人的。 我們與他們進行了權力鬥爭,所以問題不在於吃還是不吃花生醬果凍三明治; 問題是誰在這種情況下擁有權力。 有時孩子們會嘗試將其變成一種強大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完全避免它是好的。 不要買賬並開始使其成為權力鬥爭。

另外,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盡量不要讓它成為權力鬥爭。 換句話說,事實上你沒有做我希望你做的事,並不是你我之間的權力鬥爭,而是你贏了。 你有一個選擇:有這個,這個,這個你可以做。 但是如果你做這個特定的動作,它會以某種方式影響我。 如果你做那個動作,它會以另一種方式影響我。 而不僅僅是:“誰會在這裡獲勝?”

它可以如此偷偷摸摸。 我以前在學校教過書,所以我和孩子打過交道,或者看過父母和他們的孩子打交道。 權力鬥爭如此偷偷摸摸地介入,以至於這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這是力量。 這不僅發生在孩子身上; 它經常發生在我們親近的人身上。 人們表面上是在為某個問題而戰,但他們實際上是在為誰擁有權力而戰。 或者他們正在為自尊而戰。 不知何故,這個問題與我們認為的不同。

這是我認為呼吸的地方 冥想 很有幫助。 當你呼吸時,你會看到所有這些東西在你的腦海中浮現。 你會記得過去的情況。 試著把當時升起的心理因素隔離開來,稍微想一想。 嘗試解決問題,不一定是在你做呼吸的時候 冥想. 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到這一點 冥想.

健忘

然後這是我之前談到的那個,您可能已經忘記了。 這叫做健忘。 健忘是一種心理因素,導致失去對善所緣的理解,引起對煩惱所緣的記憶和分心。

例如,你坐在那裡試圖觀察呼吸或觀想 , 你失去了對象。 此外,您正在考慮去滑雪或對其他人生氣。 心正朝著痛苦的目標前進,它已經完全忘記了你坐下來面對的是什麼 幽思 上。

這種心理因素與正念相反。 我們總是說正念是一個重要的心所,它能認出所緣 冥想 並以一種不會忘記的方式讓心專注於此。 另一方面,健忘是缺乏正念,以至於頭腦忘記了你的 冥想 物體和其他東西進來了。當你健忘時,激動或興奮會立即出現並填補空虛。 或者有時鬆懈會突然出現並填補空虛,頭腦會開始變得非常沉重。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當您開始有一些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時,鬆弛感會變得更加明顯。 鬆弛時,您甚至可以在物體上保持一定的穩定性。 換句話說,你有你的對象 冥想 你甚至可能有一些清晰度。 然而,強度或清晰度消失了。 這就像你坐著,你在呼吸上,你有穩定性,你看到呼吸進出; 但你的心不完全在那裡,它不明亮、不閃閃發光。 當心變得很厚並且你忘記了呼吸時,沉悶就會出現,因為你在那個時候更深陷於無明之中。

不自省

下一個次要煩惱叫做不自省。 健忘和不自省是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兩種重要品質的對立面。 幽思——正念和內省的警覺性。 健忘是正念的對立面,非內省的警覺是內省的警覺的對立面。

內省的警覺性就像一個小間諜突然出現,看看你是否在集中註意力,看看你是否清醒,檢查發生了什麼。 不內省是一種心理因素,是一種折磨2 智力; 它沒有對頭腦中發生的事情進行任何分析(或只是粗略的分析)。 它對你的行為沒有完全警覺 身體、言語和思想。 你沒有掌握情況,這導致你變得不盡職盡責,開始粗心、冷漠和魯莽。

【答聽眾】不反省是一種病態的智慧,它沒有對你所說的、所想的、所做的進行分析,或者只是粗略的分析。 它對你說的、做的、想的或感覺的沒有完全警覺。 它沒有警覺。 例如,你從某個地方開車回家,有人問:“你在回家的路上想到了什麼?” 你不能告訴他們。 不內省是心理因素,讓你無法告訴那個人你在車裡的想法,因為你不知道。

你一直坐在那裡思考。 在車裡的整個過程中,許多想法和圖像一直在您的腦海中浮現,但您沒有意識到它們。 頭腦可能坐在那裡生氣。 頭腦可能坐在那裡思考你回家後要做什麼。 您可能正在做其他事情的白日夢,但您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這就是我們一天中美好時光的方式; 例如,在無意識的進食中,您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進食。 你只是坐著吃東西。

聽眾: 正念和內省的警覺性有什麼區別?

VTC: 正念知道所緣是什麼 冥想 是,以一種不會忘記的方式記住它; 通過記住它,它可以防止其他物體進入並分散你的注意力。 正念是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所關注的對像上 冥想. 現在一旦你完成了,你必須檢查它是否仍在工作或者是否有其他東西偷偷溜進來。

那麼,內省的警覺性是一種檢查:“我在專注於什麼? 我在想什麼? 我在呼吸嗎? 我在 ? 我在夢幻島了嗎? 我在擔心什麼嗎? 我是不是在擔心什麼?” 它是能夠觀察並識別您腦海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的人。

正念是讓你的心專注於善的對象。 內省的警覺是說:“你執著於善的對象嗎? 到底是怎麼回事?”

要保持正念,您需要內省的警覺性。 如果你沒有它,你的正念就會開始轉向其他事情,直到鈴聲響起你才會抓住它。 然後就像:“哦,那是多長時間 冥想? 我在哪兒? [笑聲]

娛樂

最後一種次要的痛苦稱為分心或遊蕩。 這是一種心理因素,由任何 三毒 無法將心導向善所緣,便將心分散到各種其他所緣。

這是一種心理因素,由任何 三毒——所以你要么有 附件, 憤怒 或在你心中運作的心胸狹隘——無法將心引向善所。 因為它無法做到這一點,它會將你的精神能量分散到做白日夢、分心、疑惑、焦慮、擔憂、沮喪和好戰,以及其他一切。

比如我說有20個次要煩惱,你數一數只有17個,你問其他三個怎麼了? 這就是分心操作的心理因素。 [笑聲] 腦子裡在想別的事情。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許多苦難都與 冥想,但它們也與日常生活中的練習有關。 當你開車時,分心會讓你的思緒到處亂竄,而不內省的警覺會讓你甚至不記得它到處都是。

例如,當你在開車的時候,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修心,說 口頭禪 或做其他事情。 但是分心會使思想到處亂跑; 不認真讓你不在乎到處都是; 健忘有點像跳在那裡,很容易到處走; 缺乏內省的警覺性導致你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因為你在所有其他地方如此之多,以至於誰想要意識到你自己頭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

次生煩惱其實比這20多的多。 說有八萬四千。 開始觀察你自己的心並識別它們,以及它們如何相互關聯是非常有趣的——這個會如何導致那個,然後另一個會跳進來。換句話說,所有這些態度都不是無關的事情。 好戰不是在八點五分生起,然後心就沒有煩惱,直到八點十五分你稍微分心。

不是那樣的。 例如,當您開始觀看時,您可能會產生一些記恨和報復心理。 然後這會讓你產生怨恨,讓你想去責備別人。 那會讓你離開你的對象 冥想. 那麼你就沒有內省的警覺性來認識到你已經做了那件事。 然後你真的開始計劃如何傷害另一個人,所以對因果關係的所有信念都完全消失了。 就像一件事接二連三,他們互相玩耍,跳來跳去,一起跳舞。 開始在頭腦中觀察它是如何做到的是非常有趣的。

聽眾: 當你和一個真正有意傷害他人的人在一起時,我們如何幫助他們擺脫困境?

職業訓練局: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與那個人的關係。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你試圖說什麼,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然後做取捨 冥想 很好,把他們的痛苦都攬在自己身上,因為你不能對他們說什麼。 在其他情況下,你可以對某人說些什麼,比如:“哇,帶著那種怨恨一定很痛苦,”或者“如果你那樣做,你認為會發生什麼? 你覺得你以後會舒服嗎?” 在某些情況下,您可以提出問題或發表評論。

最糟糕的做法是說“別那樣做”,除非你與某人的關係非常直截了當。 有時當我們與某人非常親近時,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 但這種關係並不經常發生。 那麼,有時候,重點在於幫助人們了解,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之後會感到更加痛苦; 或者幫助他們了解他們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他們內心受傷了。 有時,如果他們覺得有人在傾聽,他們實際上就能承認自己的感受,他們就會失去報復的興趣。

有時我們無能為力,所以我們會索取和給予。 然後對自己說:“這就是我報復心很強時的樣子; 我就是這樣”。

應用解毒劑

聽眾: 懶惰的解毒劑是什麼?

職業訓練局: 讓我們來看看三種懶惰。 第一種懶惰的解毒劑是什麼,你執著於睡覺,只是閒逛什麼都不做?

聽眾: [聽不清]

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在其他時候考慮死亡。 在鬧鐘響起之前不要離開它去思考死亡。 [笑聲]你必須在其他時間考慮它,所以當鬧鐘響起時,你會記住這種感覺的強度。

還有什麼會起作用?

聽眾: 思考輪迴的弊端。

職業訓練局: 這可以給你一些魅力。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如果你想,“我現在處於這種情況,我無法控制地出生、生病、變老和死亡。 我有這樣的生活,我可以抵消它; 但我什麼也沒做,所以我要一次又一次地體驗它。” 那可以給你一些果汁。 這與完美的人類重生密切相關,在那裡我們的感官完好無損,我們的 身體 完好無損等

第二種懶惰呢? 忙碌、四處奔波和參與世俗活動。 那有什麼好的解毒劑?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記住當你死的時候你不能帶走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記住輪迴的活動是沒有盡頭的。

第三種懶惰的解藥是什麼?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與其坐在那裡感到越來越沮喪,不如站起來為別人做點什麼。 這會自動提供幫助。 這不是避免我們自己的東西的一種方式,而是一種認識到自憐是一種痛苦的方式,我們不需要坐下來將其灌輸到我們的思想流中。 我們可以做點別的。 當我們自憐時,我們通常會告訴自己,我們無能為力。 當我們站起來為別人做某事時,我們會立即意識到我們可以做某事,因為我們正在做這件事。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當您認為儘管付出了很多努力卻一無所獲時,您會感到沮喪 冥想. 或者你還沒有到達你想到達的地方。 這很有趣。 我們每天花 1 小時冥想,23 小時不冥想,然後我們想知道為什麼我們的 冥想 不進步! [笑聲]

我們在休息時間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你在休息時間(23 小時)完全瘋了,你將很難在休息的那一小時內重新集中註意力 冥想. 而如果你的其他 23 小時有點合理,那麼當你坐下來 幽思.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那麼,你能想到灰心的積極價值嗎?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所以你可能會感到沮喪,因為你所做的事情沒有成就感,而這種沮喪會激勵你去尋找更有價值的東西。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有兩件事。 對你正在做的事情感到沮喪或不滿,然後是你如何與這種沮喪或不滿聯繫起來。 您可能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不滿意,並通過生自己的氣來與之相關。 或者你可能會感到沮喪,這會增加你的懶惰。 或者你可能會感到沮喪,然後意識到:“哦,這是個問題,我可以做點什麼。”

不滿或灰心不是好事,是需要培養的。 如果它在那裡,那麼要做的就是,“好吧,它在那裡,但我該如何應對呢? 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另外,考慮一下你因為什麼而氣餒。 如果你對輪迴感到氣餒,那很好。 [笑聲] 但是你看,因為我們賺不到足夠的錢而氣餒與因為輪迴而氣餒是不同的。 因為賺不到足夠的錢而氣餒只是一個功能 附件. 那就是非常困在輪迴中,因為那個心只是把解毒劑看作是賺更多的錢。 對輪迴感到氣餒是認識到這種用頭撞牆試圖從外部尋找快樂的情況很麻煩,而且我有更多的內在潛力可以使用,而不是繼續這樣做。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有時它不來是因為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心在煩惱的影響下。 這就是問題之一,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頭腦中充滿了垃圾。 第二,即使我們認出了它,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所以,這是訓練頭腦去認識它的事情。 一旦我們認識到它,我們就會練習我們可以做的不同事情。 這變成了發展某種技能的問題。 就像當我們熟悉 拉姆林——我們思考這些教法,然後我們變得有些熟悉,然後當不同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就更容易將它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 然而,如果我們沒有花太多時間思考教法,那麼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它們就不會出現。

你對這些教法越熟悉,你對它們的思考越多,它們就越有意義。 因為你一直在觀照,所以你去的時候更容易想到法:哎呀呀,我的心完全失控了,我還能想什麼呢? 我還能怎麼看呢?”

有時,您只是不夠熟悉,或者您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感受。 就好像你內心很不安和顛倒,但你不知道它是否是 附件 or 憤怒 或好戰或怨恨。 那麼你需要做的就是自己去坐; 坐下來,深呼吸,觀察當下所有這些不同的想法。 試著確定你當時的感受和想法是什麼。 你注意到你在告訴自己什麼樣的故事情節,這樣你至少可以確定發生了什麼。 一旦你這樣做了,就更容易找到解藥了。

這是通過我們自己的經驗,通過反複試驗來學習的事情。 我記得我的一位佛友對我說,自從她開始修行以來,她從未感到厭倦。 [笑聲] 頭腦是如此有趣,所以你不會再感到無聊了。

讓我們安靜地坐幾分鐘。


  1. “煩惱”是尊者土登秋龍現在用來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的翻譯。 

  2. “受苦”是土登秋卓尊者現在用來代替“迷惑”的翻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