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依賴不當的壞處

培養對老師的依賴:第 2 部分(共 4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評論

  • 有一位現場老師的重要性
  • 依靠老師的好處

LR 009:審查(下載)

不依賴老師的壞處

  • 就像蔑視佛陀一樣
  • 往生下界

LR 009:不依賴老師的壞處(下載)

問答:第 1 部分

  • 涉及不道德行為的教師
  • 面對老師
  • 教師的道德責任

LR 009:問答01(下載)

問答:第 2 部分

  • 擁有多名教師
  • 視老師為
  • 奉獻與榮耀
  • 識別根老師

LR 009:問答02(下載)

問答:第 3 部分

  • 宗教是否走同樣的道路
  • 選擇路徑
  • 在依靠教義和我們的經驗之間取得平衡
  • 欣賞和尊重其他宗教和傳統

LR 009:問答03(下載)

由於我們所學的一切以及我們在修行道路上的進步都將取決於我們與老師的關係,因此培養良好的關係非常重要。 我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無論我們學到什麼,它都是通過與某人學習來實現的。 我們當然可以看書。 我們喜歡閱讀,但我想你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閱讀一本書和聽一個口語教學是截然不同的體驗。 當你讀一本書時,這本書不能回答你的問題,這本書沒有給你樹立榜樣,這本書沒有直視你。 而當我們與老師有真正的關係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您會了解口頭傳播的含義。 當你實際上直接從一個人那裡得到它們時,事情會變得更加強大。 所以這樣我們所學的都是從老師那裡學來的,如果我們想要證悟,我們就必須學習。 所以有一個老師是很重要的。

我們上週開始談論正確依賴老師的好處。 我將回顧這些,然後繼續。 優點是:

  1. 我們變得更接近覺悟,首先是因為我們實踐了老師所教的,其次是通過使 供品 對老師,我們積累了很多積極的潛力。 這就像將要點總結為整個事情。 我們之所以依賴和培養與老師的良好關係,是因為如果我們非常尊重老師,我們就會將他們所教的東西付諸實踐。 如果我們沒有尊重,我們就像喬布洛一樣,那麼,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我們不會重視它,也不會把它付諸實踐。 因此,重點是讓我們通過將教法付諸實踐來從這種關係中受益。
  2. 我們取悅所有的佛陀,因為老師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佛陀的代表。
  3. 一切有害的力量和誤導的朋友都影響不了我們,因為我們修的很好。
  4. 我們的苦難1 錯誤的行為減少了,因為我們正在向老師學習什麼該練習,什麼該放棄。 我們也從老師那裡看到了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樣我們自己的不良行為就會減少。
  5. 我們再次通過將教法付諸實踐,獲得禪修經驗和穩定的證悟。
  6. 來世我們不會缺少靈性導師。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為來世做準備——因為如果我們現在做了很多工作,但在來世我們會遇到一個 領袖 像吉姆瓊斯一樣,我們遇到了大麻煩。 然後就像我們現在花時間做的一切都在窗外。 如果我們遇到一個糟糕的老師,我們已經受夠了。 我們不能說,“哦,我永遠不會跟隨一個離牆的老師”,因為你看,有很多聰明的人跟隨離牆的老師。 我們怎麼能說我們不會那樣做呢? 如果我們有那種 因果報應 我們的頭腦就是這樣想的,我們可以做到。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與我們選擇為合格上師的上師建立良好的關係非常重要,這樣我們現在和未來都會建立這種業力聯繫,以便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繼續修行。
  7. 再一次,我們不會再投生,因為我們修行。
  8. 然後總結一下,我們所有的臨時和最終目標都將實現。

現在,如果我們不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只是沒有老師,或者如果我們不把精力放在開發一種依賴他們的好方法上,我們就不會獲得這八個好處。 有趣的是,“好吧,如果我有這八個好處,那是可取的嗎? 如果我沒有這八種好處,那我的生活會怎樣?” 這使您可以通過某種方式了解它的重要性。

不當依賴或棄師的弊端

現在我們進入第二部分,不當依賴或棄師的弊端。 我之前說過,如果我們和一個人關係不好 靈性導師,我們沒有得到這八個好處。 這部分是說,如果我們與老師的關係不好,我們將經曆八種不利。 我所說的糟糕的關係是指那些蔑視他們的老師,誹謗他們的老師,生氣並跺著腳走,大喊大叫並放棄他們的老師的人。 你經常看到這種情況。 有人可能會瘋狂地愛上老師,但是一旦老師告訴他們一些他們不想听,他們的自我不想听的話,他們就會對老師生氣並跺著腳離開。

我在很多情況下都看到過這種情況。 人跟誰學,拜誰為師,向誰學習,最後像扔垃圾一樣扔掉——帶著鄙視和不尊重的態度。 然後他們四處走動,講壞故事,批評,諸如此類。 因此,如果我們這樣做,就會出現以下八個缺點。

蔑視一切諸佛

首先,這就像蔑視所有的佛,因為正如我們之前討論過的,上師就像是佛的代表。 給我們,讓我們接觸教法。 所以如果我們把老師扔掉,就像我們在扔掉 遠。

往生下界

這是我們喜歡聽到的這些可愛的聲音之一。 儘管我們仍然非常尊重他們,但有時我們還是會生我們的老師的氣。 所以我問了我的老師,他說這不是在談論那種情況。 這一點是指你真的厭倦了並且你正在拋棄這種關係的情況:“我和這位老師已經受夠了。 這人全是垃圾! 足夠的!” 而你只是非常厭惡地離開。 這一點不適用於你生氣的情況,但你還是有和老師搞好關係的基礎。

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不良後果。 聽起來不是很愉快,我一直在思考它並試圖自己理解這一點。 就像我上次告訴你的那樣,我想知道如果我沒有遇到我的老師我會做什麼。 我想我會如何不斷地創造很多負面的 因果報應 並在此生傷害了自己和他人。 我來世肯定會落入下界,完全遠離任何修行。 只有通過與我的老師見面——他們給了我教義,向我展示瞭如何理解我的生活,該做什麼以及該注意什麼——我才能夠以某種方式從這一生中有所收穫。 至少我能夠為未來的生活做一些準備,並希望最終能在這條道路上有所收穫。 因此,如果我想到我的老師對我的善意,那麼他們就比全世界任何其他人都更善意。 他們比我的父母和我最好的朋友更友善,因為世界上沒有其他人能夠像我的老師那樣使我受益。 因此,如果考慮到我得到的所有好處,我會說:“你全是垃圾!” 那就像你把全世界對你最好的人扔進垃圾箱一樣。

你可以看到這會對你的思想產生什麼影響。 在我們自己的無知中,我們只是轉身離開,厭惡和蔑視那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能幫助我們的人。 這對我們的心態有什麼說法,當我們這樣想時,我們對自己的心做了什麼? 我們正在背棄教導我們啟蒙之路的人。 我們正在背棄啟蒙。 所以看到那個觀點,那麼你就可以理解這些隨之而來的後果。 它開始有一些意義。

這對你有意義嗎? 如果不是,有什麼困難?

問題與解答

【回應聽眾】我們都有一定程度的鑑賞能力。 但是我們沒有人能夠充分地欣賞一切,所以我們根據我們所欣賞的來獲得利益。 但這並不是說如果你不完全欣賞它們,那麼你就完蛋了。 這並不是說。 它指的是你欣賞一個你認為很好的人,但隨後你只是讓你的 憤怒 完全抓住你,完全背棄他們。

【回應聽眾】與其說你欣賞的多,你得到的好處多,你不欣賞的你就往下走,如果我們說你不欣賞的你,你只是沒有得到那種好處,並且隨著您貶低,批評和蔑視,您就會下降。 這有點不同。 如果你是無知的,或者你是積極的,懷著非常敵對的心,做某事,你會看到態度上的不同。 好的?

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話題,所以我們需要討論。

聽眾: 當我們的老師從事我們認為不道德的行為時,我們該怎麼辦?

尊者圖登卓龍(VTC): 現在這種事情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了,尊者也評論過,因為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首先,他說選好老師很重要,要花時間選老師,然後再決定“這個人是我的老師”。

然後,其次,他說如果老師做了一些在你看來很不道德的事情,那麼你必須看看它。 你不得不說,“這不符合佛教倫理。” 如果你覺得繼續和這個人在一起會導致你走錯方向,因為不知何故他們沒有樹立這樣一個好榜樣,他們的行為方式似乎不符合教法,然後尊者說,與其批評那個人,不如保持距離。

我認為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培訓,因為通常當人們做我們不贊成的事情時,我們會變得非常有判斷力和批判性。 所以這呼籲我們不要在我們不贊成某人的行為時做出判斷和批評,而是要保持距離。 尊者還說,仍然要努力保持對那個人的尊重,因為他們對您表現出的善意以及他們對您的幫助程度。 在剩下的時間裡,保持距離。 你不需要批評、放棄、八卦、敵對和好戰。

我有一個朋友非常尊重他的老師,他從他那裡接受了啟蒙。 結果他的老師是個酒鬼。 我的朋友很震驚,因為這不符合他的想法 精神導師 應該行動了,他的老師似乎已經完全在一起了。 這讓他一時間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所以我們談到了它。 我們談到了能夠認識到這個人對他很好。 他確實向他介紹了佛法,如果他沒有遇到這個人,他現在會做誰知道。 正是通過這個人的善良,他至少遇到了佛法。 這份善意永遠不會消失。 他總是可以尊重和尊重他確實得到的那種善意。 他的老師變成了酒鬼的那部分,他可以把它放在次要位置。 所以他只是保持距離,因為和老師在一起似乎對他沒有什麼好處,但他這樣做並沒有敵意和輕蔑的感覺。

聽眾: 與其忽視這個人或變得敵對,我們不能真正面對他們並與他們交談嗎?

職業訓練局: 這是很有可能的。 尊者說過,如果老師的行為不當,學生可以去找老師並恭敬地說:“我們不明白你在做什麼。 請向我們解釋一下。 這對我們的思想沒有幫助。” 關鍵是首先你必須確保你自己的心沒有生氣。 帶著尊重去見老師並與他們對質,這與生氣、好戰、八卦、大喊大叫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我覺得肯定是可以去找老師問的。 我認為我們確實需要這樣做,尤其是在西方,因為尤其是亞洲教師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我們的文化界限。 有時我們只是說,“哦,好吧,這是 金剛乘,他們是 ,”所以我們完全放棄了我們自己的所有文化界限和我們自己的道德觀念。 這不明智。 我認為我們需要與老師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界限是什麼——什麼是可以接受的,什麼是不適合的,但要尊重他們,而不是帶著有害的、批判的心態。

聽眾: 也許那個老師遇到了沒有太多道德界限的學生,所以這讓老師覺得只要不是反主流文化,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

職業訓練局: 如果有人這樣來,那就是那個人的問題。 但保持自己的道德也是教師的責任 誓言. 這是一個雙向的事情。 在所有這些事情中,特別是當他們談到不同宗教團體的性虐待或權力濫用時,有兩件事——兩個人的行為。 因此,教師有責任維護他們的道德,學生有責任維護他們的道德。

就算老師遇到一幫道德觀念不高的人,老師還是要自己評價,這是為了那個學生的利益嗎? 即使它在那種文化中是可以接受的,那對那個人這樣做是否有益? 因為當你是某人的老師時,你要對那個人的靈性成長負責,所以你在與那個人的關係中所做的一切都應該是為了他們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你自己。 如果你不是老師,那就完全不同了。 但是,當您作為老師和學生建立聯繫時,您對那個人作為他們的老師負有義務。

【回應聽眾】不能說每次老師都那樣做,就說老師錯了,因為不同的老師在不同的層次。 有的可能是佛。 有些可能是菩薩。 他們可能做的事情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概念,但我們可以說,如果一位老師這樣做,如果不是我們自己的私人老師,並且他們正在與他們的弟子做一些看不見的事情,我們說,“好吧,我不知道那個人的思想水平——他們可能是一個 ,它們可能是一個 菩薩. 但我知道,這不是我需要效仿的外在老師的榜樣。 我需要跟隨一位外在行為像某某的老師。” 所以這樣你就不會批評那個人並責怪他們——因為誰知道呢,也許他們是一個 ——但你是在說,“我需要一位以不同方式行事的老師。”

[回應聽眾] 是的,這就是“因為我自己的思想很狂暴,所以我需要一個有某種行為方式的老師”的例子。 如果我跟隨這樣的老師,這種外在行為並不能為我樹立一個好榜樣。 現在也許它適用於其他人。 也許對其他人來說,這位老師如此放鬆的事實讓學生願意傾聽他們,以某種方式讓他們向佛法敞開心扉。 誰知道? 人們有不同的 因果報應. 但我們可以對我們說,這種行為不合適。

聽眾: 有多位老師好嗎?

職業訓練局: 有多個老師很好。 你有一位老師,我們稱之為根本老師,或根本 領袖. 就像你的班主任一樣。 然後你有其他老師和你一起學習,這根本不矛盾。 換句話說,如果您搬到舊金山並遇到另一位老師,您不必放棄生活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的老師。 只是你增加了你的關係。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根老師派我去和其他老師一起學習。 所以你添加了你的老師。 和我的一些老師在一起,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他們了,但他們仍然是我的老師。 不是說,“好吧,當我靠近你時,你只是我的老師,而一旦我遠離你,你就不再是我的老師了。” 這就像當你嫁給一個人時,即使你在身體上分開並且你沒有看到他們,你仍然是結婚的。

這是一個困難的話題,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大膽地跳入這個話題。 [笑聲] 但我認為我們談論它很好,因為當我在美國旅行時,這是我發現人們最困惑的話題之一。 對此感到非常困惑。

聽眾: 當老師在教學時,更容易將他們視為 ,但是當他們過著日常生活時,那是相當困難的。 那麼我們真的需要這樣做嗎?

職業訓練局: 我不確定這是一個要求的問題,但也許我們可以做的是問自己,“將老師視為一個 ,即使在他們不教書的時候?” 現在首先……

[這部分教學因更換磁帶而丟失]

....如果您的老師的行為方式與您希望在老師身上看到的不相符,請嘗試改變這種情況,以另一種方式看待它,以便您仍然可以尊重老師。 例如,如果我們看到我們的老師對某人說話非常嚴厲和侮辱,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可以進入“他們為什麼這樣做?”的消極思想。 並像我們通常做的那樣批評一切。 但除此之外,我們可以說,“當我那樣做時,他們向我展示了我的樣子。” 這樣,你正在做的是,你正在接受那種情況,你正在使用它作為你可以從中學習的東西。 通過這種方式,它可以幫助您。 這比進入我們通常的判斷態度要高效得多。 這實際上是我們可以與每個人一起做的事情。 不一定只和我們的老師在一起。 當你看到有人做你認為不好的事情時,想一想,“這就是我做這件事時的樣子。”

[回應觀眾]當然。 確實。 它意識到那裡可能發生了很多我們看不到的事情。 他們可能出於某些我們完全不知道的非常具體的原因做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所以就像你說的,對這種情況保持開放的態度。 通常發生的事情,以及我們對大多數人所做的事情,是有人做了某事,我們將這樣做的動機投射到他們身上,然後我們變得批評。 但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動機是什麼,不是嗎? 所以就像你說的,至少保持開放,或者去問問他們。

[回應觀眾] 沒錯。 我在自己的個人反思中看到了這一點。 當我能想到某人的優良品質,尤其是我的老師,或任何人的優良品質時,這讓我更容易接受向他們學習。 當我專注於他們的優秀品質時,我就會欣賞他們的所作所為,並且願意向他們學習。 但是,一旦我讓自己的思想陷入一種負面品質,就很難對它們敞開心扉。 因為我們的頭腦是如此的判斷力——所以我們可能會看到 10 個好的品質,但我們卻只關註一個負面的品質——我們只是批評和批評。 通過這樣做,我們完全阻止自己對合格的大乘佛教的 10 種良好品質所獲得的所有利益持開放態度 靈性導師. 這對每個人都適用,但你可以在與你的老師的關係中非常清楚地看到它。 當你的老師做了讓你不高興的事情時,下一次你的老師來坐下來教你時,你甚至不能聽,因為你坐在那裡說,“好吧,他是偏心的。 他讓這些人在他的房間裡做靜修。 他沒有問我。 他偏袒他的門徒。” 他坐在那裡給予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美麗的教導,但你看不到它,因為你太執著於“這個人是偏心的”。 我們想說的是,“我真的很自我敏感,我想成為大酋長。” 也許我們被排除在外的全部原因是我們注意到我們是多麼的執著,以至於我們面對自己的嫉妒和占有欲! 那是一個例子。

我的一位老師,他經常做某些事情,我只是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並不是他在做有害的事情,只是我無法理解他接近某事的整個方式。 我會以另一種方式接近它。 這確實給我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困難,然後我不得不說,“等等。 不同的人對待事物有不同的方式。 我可能不明白他在做什麼。 以我目前的理解水平,試圖模仿他對我來說可能不是最好的事情,但我不能指望每個人都按照我希望他們的方式行事,並以我處理問題的方式處理問題。” 所以不知何故,通過非常痛苦的工作,它讓我敞開心扉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其他人做事的方式與我不同。 而且它們實際上可以成為做事的好方法! [笑聲] 即使我不明白按照他們的方式做事的好處,我也只能放手。 所以我個人發現,總是試圖對我的老師保持積極的態度,它所做的就是不斷地讓我的頭撞到自己先入為主的牆上。

奉獻與榮耀

[回應聽眾]嗯,這是困難的事情,因為你想要對你的老師有這種信心和開放的心,但不是沒有調查。 “奉獻”這個詞是一個棘手的詞,因為有時在奉獻中我們會變得太過傷感。 我有時會看到這一點。

人們如此專注於他們老師的個性——這位老師是 ,這位老師太善良了——他們忽略了老師的教法。 他們忙於沉迷於這種具有超凡魅力的個性,以至於他們無視老師實際教的是什麼。 所以這是一條非常細的線。 擁有這種難以置信的信心和信心的全部目的是讓我們將他們所教的東西付諸實踐——這就是全部目的! 這不僅僅是為了榮耀某人,因為我們喜歡榮耀他們。

這就是西方的詭計。 有些人只是讚美他們的老師,因為這讓他們感覺良好。 那就是當你進入所有這些關於老師的佔有慾和嫉妒之旅的時候。 “這人太聖潔了,我去洗他的盤子。 不要叫我洗別人的盤子; 我不想為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其他人做這件事! 但是 領袖的菜餚——它們是神聖的,它們是有福的!” 所以他們參與其中是因為他們更喜歡這種奉獻精神,因為這讓他們感覺良好。 但這不是依賴老師的意義所在。 這是關於承認老師的品質,以便我們嘗試以他們為榜樣,並嘗試將他們所說的付諸實踐。 所以如果你對老師有虔誠心,那你洗老師的盤子就可以了,但你也去洗別人的盤子,因為教法是關於什麼的? 是什麼 佛法 關於? 這是關于謙虛。 所以這是一條非常細的線。

聽眾: 根本上師應該是第一個讓我們進入佛法的人,還是我們後來在路上遇到的上師?

職業訓練局: 也可以是。 可能是那個讓你進入佛法的人,因為很多時候,那個人是你覺得與你有很強聯繫的人,因為他們讓你進入佛法。 或者,您可能會與後來遇到的人建立更緊密的聯繫,而那個人可能是您的根本老師。 但即使你有很多老師,我們的想法是把他們都看作是某種方式的體現 . 換句話說,他們在引導你的努力上並不矛盾。 他們都在合作為您提供指導。

聽眾: 所有宗教都會導致相同的結果嗎?

職業訓練局: 在這裡,我只想提出一些問題。 我不會給出任何確切的答案。 但這是我認為我們需要檢查的問題。 肯定所有的宗教都是為了眾生的利益。 這是肯定的。 毫無疑問,所有宗教都在談論道德行為。 他們都在談論愛和同情。 所以在這方面,它們都有我們絕對需要練習的元素。 耶穌是否說“仁慈”或是否 說:“善良。” 這不是誰說的問題,而是說了什麼的問題,如果這是重要的事情,那麼它來自哪個宗教傳統並不重要; 這是我們需要練習的東西。

現在,關於每一個宗教傳統是否都具有引導一個特定的人達到完全開悟的狀態所必需的所有不同要素的問題,我們需要從更深的層次來看待這個問題。 每個宗教都有很多有益的東西,這是肯定的。 他們是否具備開悟所需的每一個元素——這需要進一步檢查。

通常我們會說,為了開悟,我們需要兩個基本的東西。 一是利他意圖。 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利益眾生而開悟的願望。 與這種利他意圖相關的是,我們需要路徑的所有方法方面。 換句話說,所有關於如何積累積極潛力的教義,所有關於布施、耐心等的教義。

其次,我們也需要智慧的一面。 我們不僅需要具有利他意圖的方法方面,我們還需要道路的所有智慧方面。 這是本有空性的教法。 為什麼我們需要方法端和智慧端? 當我們成為 ,我們得到一個 身體的心思。 路徑的方法端主要使我們能夠實現 身體. 道的智慧面是我們證悟的因 的心思。

在這方面,我們也講兩個集合——正潛力的集合和智慧的集合。 路徑的方法方面是指利他的意圖。 當我們以利他的意圖行動時,我們會收集積極的潛力,並以此創造實現目標的事業 身體. 然後我們就有了道智的一面,即證悟本有空性的智慧。 通過觀照它,我們完成了智慧的收集,我們獲得了一個 的心思。

現在我們要檢查的是其他傳統是否有這兩個元素。 不管他們是否使用同一種語言——這不是語言的問題,而是意義——它們有這兩種意義嗎? 他們是否教導利他意圖成為一個 為他人利益,有無自性空性的教法? 所以我們需要檢查任何特定的宗教,看看它們是否有這兩個元素。 如果兩者兼而有之,那麼這使我們能夠通過遵循這一點,為 身體 和介意。 如果他們兩者都有一些教法,但沒有完整的教法,那麼他們目前的教法,那很好,我們應該修行,但也許它沒有開悟所需的一切。

所以這是我們需要研究的,不是看其他教義的文字,而是看它們真正的潛在含義是什麼。

你在搖頭。 什麼給你帶來困難?

【回應聽眾】這就是詞和詞義的區別。 你說得很對。 特蕾莎修女可能會用與我們完全不同的詞彙來描述這條道路。 我們需要做的是超越特蕾莎修女使用的詞語或 使用並詢問這些詞的含義。 這些詞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這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果這些詞的意思是相同的,那麼路徑是相同的。 如果詞的意思不同,路徑就不同。 這需要我們進行大量調查。 很明顯,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詞,但這些詞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例如,有一個佛教徒在 ,但他們看 作為給他們祝福的創造者。 那個人,雖然他們說他們是 避難 ,在 ,他們甚至沒有正確理解誰 是。

另一個例子。 你使用“上帝”這個詞,你的意思是“上帝”,一個創造者。 但是有人也可以使用“上帝”這個詞,並且對它有完全不同的含義。 與您交談的每個基督徒對“上帝”這個詞都有不同的含義。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那個人對“上帝”這個詞的個人意義是什麼,以及那個人對“恩典”這個詞的個人意義是什麼。 再說一遍,這不是詞,而是這個人所說的詞是什麼意思? 他們試圖實現什麼?

聽眾: 所以你是說有些宗教不會讓你成佛?

職業訓練局: 我說過嗎? 有些宗教不能讓你到達那裡? 我想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必須分析是否所有宗教都具有這些品質。 我提出這個問題並說我們需要對此進行調查。 我沒有下結論。 我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我不了解其他宗教的深刻哲學。 我無法判斷他們是否有所有這些步驟。 我連佛法都不懂,更別說假裝懂其他宗教的深奧哲理了! 所以我必須把它作為一個問題提出,因為我不知道。 但這是一個我認為我們必須研究的問題。 因為要說“他們在教授不同的教義”太容易了。 這個是最好的,那個是錯的。” 也很容易說,“嗯,他們都是一體的,他們都會做同樣的事情。” 我們可以在不了解任何宗教的情況下得出任何一個結論。 所以我認為這是呼籲我們嘗試並了解更深層次的實際情況。 所以我提出問題。 我不下結論。

聽眾: 每個特定的人如何接近這麼多宗教的整個廣闊領域,以便從他們所有人那裡收集到他們生活中的一些方向?

職業訓練局: 這是雙面的,因為似乎為了選擇一條道路,我們必須對它有充分的了解,但我們沒有。 而另一種選擇似乎只是接受別人所說的並遵循它。

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發生的事情可能是這兩件事的結合。 你調查不同的系統,你可能會發現一個系統,它的框架,它的方法,更適合你,對你來說更有意義,即使你沒有清楚和完整地理解它。 同樣,似乎有些人正在練習它,當你看著他們時,你會想,“哎呀,我想去他們要去的地方。 他們似乎在某個地方。” 所以你有點跳進去,即使你不完全理解一切。 情況就是這樣。 我們必須嘗試一下,看看它會走向何方,我認為,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並努力增加我們自己的智慧。 因為這是真的,我們並沒有完全了解每個系統。 這不是我們決定的理由。 就好像我們有了一些了解,無論我們了解什麼,它都對我們做了一些讓我們想要繼續沿著那個方向前進的事情。

就個人而言,如果我只看自己的進化,我對其他宗教的很多語言和方法都有困難。 然後不知何故,當我遇到佛教時,事實上 清楚地指出貪婪、仇恨和自私是問題的核心,我一看就脫不掉。 我無法否認我的自私是問題的核心。 我無法擺脫那個。 所以不知何故我想 這裡有一些東西,因為他真的以一種讓我著迷的方式準確地指出了它。 對於所有其他宗教,我可以擺脫,我可以說,“但是,但是,但是……”。 但不是這個! 所以我繼續前進,學習,學習,學習。 但在我這樣做的同時,我也在試圖理解佛教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應該意識到的空性是什麼?

[回應觀眾]看,這是很多故事的棘手之處。 例如,這個人的故事被 掃院子——先掃一邊,再掃另一邊,再掃這邊,以此類推,最後成阿羅漢。 如果我們聽了這個故事,開始想只要繼續掃院子就可以成羅漢,這是錯誤的結論。 就是那個人在掃院子的時候腦子裡在做的事情。 人們可以在腦海中盤旋著許多不同的事情。

【回應聽眾】也要看人的前世,前世在做什麼,前世在念什麼。 我們可能有一個人在過去 50,000,000 劫中一直在惡道中,而另一個人在過去 50 世中一直是一位不可思議的禪修者。 兩人或許都在清掃院子,但他們對發生的事情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

聽眾: 所以你說的是,文字無關緊要,上下文無關緊要,一切都無關緊要,除了頭腦中的東西,更深層次的利他意圖和對空性的理解。

職業訓練局: 是的。 不管你用什麼詞,不管你在做什麼,這些元素,這些內在的領悟,這些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心理狀態。 這些東西必須存在。

聽眾: 一方面,我們必鬚根據它的規則和規定以及這樣做的方式來塑造自己以適應這個宗教的體系,而這似乎是自上而下的。 另一方面,我們是一個沿著這條道路前進、經歷和成長的個體。 這似乎是兩種不同的方式。 如何調和這兩者?

職業訓練局: 我再次認為它必須是兩者的結合。 如果它只是自上而下,並且我們試圖塑造自己以符合我們認為我們將要成為的形象,那麼內部就不會有任何深刻的個人變化。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從我們的視野中去掉我們要去哪裡的想法,而我們只是對愛和光敞開心扉,那麼我們就會像這樣游來游去。 所以我認為這是兩件事。 首先,我們知道我們要去哪裡,這是基於其他在我們看來很相配的人似乎已經走到了那個地方。 接下來是我們必須在自己身上發展它。 它必須在我們自己身上展開。 所以總結兩件事:來自比我們更先進的人的指導,以及我們獲得自己的經驗,讓它進入我們的內心。

欣賞其他宗教

就個人而言,我發現自從我成為佛教徒以來,我對其他宗教傳統的欣賞程度要高得多。 在我成為佛教徒之前,我看過基督教,我無法擺脫對十字架上流血的人的崇拜。 我看著那個,我想,“這太病態了!” 現在,從佛教的角度來看,看耶穌的生平,我對發生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可以很好地看待他的生平,並從一個 菩薩 觀點看法。 我不知道,但有些基督徒可能會同意我描述它的方式。 有些基督徒可能會告訴我我錯了。 這真的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對我來說更有意義。 因為事物與任何一件事有關,所以你可以賦予它許多不同的含義。 這很有趣。

我在達蘭薩拉遇到的一位女士寄給我一本關於如何經營傳統猶太家庭的書。 我一直在讀它。 我認為,在猶太律法中,上帝說過 613 條誡命,她正在經歷並描述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過這些誡命。 讀到這裡,讓我想了很多 戒律 我們在佛教中所擁有的。 閱讀有關這樣做和不這樣做的這些法律,我發現自己在以下方面面臨同樣的問題 戒律 並在猶太教方面。 我總是想知道為什麼。 我不在乎它是什麼系統。 如果他們只是告訴我,“做這個”,我的大腦就會有真正的問題。 就像我小時候長大的猶太人一樣,我總是問:“為什麼?” 現在作為一名佛教徒,我去找我的老師,“為什麼我必須這樣做?” 考慮到任何宗教,我試圖了解法律的目的是什麼。 閱讀她關於為什麼遵守誡命的觀點,這對她有什麼價值,我看到自己在檢查,“嗯,我遵守誡命了嗎? 戒律 對我有同樣的價值,還是我有不同的理由保留 戒律?” 但不同宗教的法律或規則是一樣的,我如何與之相關?

[回應觀眾] 也是在文化背景下說話的。 就像我,作為一個比丘尼,正在努力修行 戒律 在 20 世紀,不得不處理文化差異,同樣,這個女人,作為一個猶太人,正試圖處理 4,000 年前所說的事情,並試圖實踐這些事情。

尊重其他傳統,同時了解差異

就像尊者經常說的那樣,真的,如果你自己練習……

[這部分教學因更換磁帶而丟失]

……那麼,您將欣賞任何以任何方式幫助任何人接近啟蒙的教導。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開始尊重其他宗教的教義。 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我們尊重另一種宗教的每一種教義,但絕對引導修行者走上正軌的東西是值得尊重的。

僅舉一個例子。 當我在法國時,我們和一群神職人員,聖克萊爾修女會交了朋友。 我們過去經常拜訪他們。 它確實幫助我培養了對基督教的尊重。 然後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思考並真正尊重佛教的所在。 有一天我們在吃晚飯。 一個尼姑出去拿另一盤食物,那裡有一隻昆蟲。 她說:“哦,有這個蟲子。” 我用餐巾起身去把蟲子舀起來帶到外面。 但在我起身之前,另一個修女已經過來打了它。 然後我想,“啊,那是不同的。 那是有區別的。” 基督教甚至不殺人類。 這絕對是好事。 我尊重。 但他們沒有跳到昆蟲……

[錄製停止]


  1. “煩惱”是尊者土登秋龍現在用來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的翻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