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言語的破壞性行為

10 種破壞性行為:第 2 部分,共 6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部分1

  • 說謊
  • 分裂言論

LR 032: 因果報應 01(下載)

部分2

  • 嚴厲的言論
  • 閒聊

LR 032: 因果報應 02(下載)

問題與解答

  • 看書閒聊
  • 正念的簡短定義
  • 佛教友誼

LR 032: 因果報應 03(下載)

我們一直在談論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 意思是有意的行為,我們有意去做的行為。 這個教學關於 因果報應 是最重要的教義之一 給了。 它為我們所做的所有進一步練習奠定了基礎。 換句話說,當我們開始修持佛法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整理我們的戒行,也就是整理我們的日常生活。 道德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道德行為主要涉及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自己相處。

有的人學佛的時候,不想听因果。 他們最不想听到的是關於十種破壞行為。 他們要 極樂 和無效。 [笑聲]。 “給我上品密宗 引發. 我想要 極樂 和無效。 我想把自己觀想成神。 我想敲鼓敲鐘,然後用藏語[加深聲音]用大而深的聲音吟唱。 [笑聲]。 我想看起來非常聖潔。 我想看起來像一個精神修行者,但請不要告訴我看我如何與其他人交談。 [笑聲]我不想听到那個。”

有了這種態度,我們就無法在靈性道路上取得任何進展。 靈性不是天上掉餡餅的東西。 這是一種腳踏實地的與人共處的基本方式。 為此原因, 因果報應 是重要的教導。 它會讓我們審視自我們出生那天起我們是如何行動的。

上次我們討論了我們身體上的三種破壞性行為——偷竊、殺戮和不明智的性行為。 今晚我們將討論言語的四種破壞性行為。 他們是謊言、兩舌、惡口、閒話。 一張小嘴可以做這麼多事情真是太神奇了。 [笑聲]。 與行動一樣 身體,這些動作有四個分支:

  1. 基地
  2. 動機:
    1. 識別對象
    2. 意向
    3. 痛苦1
  3. 行動
  4. 完成動作

如果我們所有這些分支都完好無損,那麼這就是“A”一號、超級騙子、完美的負面行動——“博士”。 消極行動。 [笑聲]。 如果少了一個分支,那隻是我們沒有做好,不是一個完整的分支 因果報應.

說謊

說謊被歸類為言語的破壞性行為,因為我們通常是口頭上說謊。 但這可以通過身體來完成:例如,我們可以用手或頭做出一個表示錯誤的手勢。 說謊基本上就是否認我們知道是真實的事情,對此非常清楚並故意誤導他人,故意提供錯誤信息; 或發明虛假的東西以傷害他人。 這些都包括在說謊之中。

1) 依據

基礎是我們撒謊的另一個人,他能理解我們用人類語言說的話。 我不知道,它沒有談論對你的狗撒謊。 我想你可以對你的寵物撒謊。 你可以告訴他們你要給他們食物,然後他們跟著你到你想把他們關起來的地方,你不給他們食物——除了我們通常會給他們食物而且我們通常不會對他們撒謊。 通常,說謊與另一個人有關。 我想你也可以對動物這樣做。

2) 動機

然後,在第二個分支中 動機,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要說的是假的。 我們心裡很清楚,我們說的是假的。 換句話說,我們認為是真的,但後來發現不是真的,這並非偶然。 實際上,當我們說某事時就知道它不是真的; 認識到我們所說的是錯誤的。

第二個分支的第二部分是 意圖; 換句話說,有意說謊,有意欺騙對方。

痛苦 說謊行為的基礎可以是 附件, 憤怒,或無知。 當我們撒謊時 附件,我們撒謊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們自己的利益。 或者我們撒謊 憤怒: 我們撒謊是為了傷害別人。 出於無知而說謊是認為說謊是完全可以的,說謊沒有錯。 “每個人都這樣做,那我為什麼不呢? 每個人都在納稅時作弊,我為什麼不呢? 其他人都這樣打卡,為什麼我不能?” 我們認為說謊沒有錯。

3) 行動

行動是說謊,說謊,通常是口頭上的,有時是通過手勢。 或者可以書面形式完成。

最嚴重的謊言是關於我們精神成就的謊言。 這是非常嚴重的。 如果我們聲稱擁有我們沒有的靈性領悟,那對其他人是非常非常有害的。 我們在誤導他們。 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在世界上談論的是什麼,卻撒謊並宣稱自己是某位光榮的老師,而天真地跟隨我們的人,那麼這個謊言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害的。

對我們的精神導師或 僧伽,到了 三寶,或者給我們的父母,因為這些都是非常強大的對象。 我們的老師和 三寶 就其品質而言是強大的。 就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事情而言,我們的父母是強大的。 我們的父母可能是我們撒謊的主要對象[笑聲],尤其是當你在 XNUMX 到 XNUMX 歲之間時。 [笑聲] 這是值得考慮的事情。 如果說謊要以某人的生命為代價,或者如果它以嚴重的方式傷害某人,那麼說謊肯定更嚴重。

當然,致人死亡的謊言與善意的小謊言有很大區別。 那裡有層次上的差異。 但是,撒謊也屬於善意的謊言,故意誇大事實也屬於撒謊。 這真的很有趣。 對我來說,這讓我意識到我的演講是多麼草率,而且不知何故我還沒有設法改正它。 “每個人都喜歡那樣。” – 每個人? “我什麼都做不好!”——什麼? 我們做出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非黑即白的陳述,實際上是誇大其詞。 我們對別人說,我們對自己說。 他們是一種說謊的形式。 這是一種誇張。 “你從來不聽我的!” [笑聲]。 你明白我的意思; 這絕對是誇大其詞。 這裡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 我們如何使用這些詞反映了我們的想法。 它反映了我們如何以這種絕對的、“全有或全無”、“永遠或從不”、“每個人或沒有人”的方式思考。

4)動作完成

說謊這個動作的完成就是對方聽到了我們的聲音,他們理解並相信了我們。 如果他們不相信我們,那就不是說謊,這只是八卦。 它並沒有那麼糟糕。 但如果他們相信我們,那麼我們就完成了第一個完美的撒謊行為。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說謊的壞處。 我總是覺得很難說謊的原因之一是我永遠記不起我對誰說了什麼。 我很糾結。 我給一個人講一個故事,給另一個人講另一個故事。 然後我不記得了,“哦,我是告訴他們這個的,還是我告訴他們那個的?”——如何把它們拼湊在一起,這樣謊言才能站得住腳。 當我們捲入說謊時,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焦慮,因為我們必須跟踪謊言。 我們必須投入大量精力繼續撒謊,以確保對方繼續相信我們的謊言。 說謊需要很多能量。 然後是潛在的焦慮,“也許他會發現我在說謊。 他要是我怎麼辦?” 它給我們帶來了直接的問題。 你可以看到這個。 如果我們深入觀察,我們會發現人們感受到的很多焦慮、緊張和壓力來自於這個喜歡掩蓋或撒謊的心。

分裂言論

言語的下一個破壞性行為是分裂言論,有時也稱為誹謗。 這是我們使用的導致其他人不相處的談話。 我們要么告訴人們真實的事情讓他們爭吵,要么告訴他們虛假的事情讓他們爭吵——在這種情況下,這不僅會成為分裂言論,還會成為謊言。

1) 依據

基礎 因為這個行動要么是彼此友好的人,要么是已經吵架的人。 對於友善的人,我們使用分裂的詞語來確保他們不會繼續他們的友誼並且他們會分道揚鑣。 對於已經不和的人,我們確保他們不會和解。

2) 動機

承認 承認所涉及的各方,確保如果我們想分裂傑克和吉姆,我們會導致傑克和吉姆之間的分裂,而不是其他兩個人。

目的是破壞他們的關係,讓他們吵架,挑起事端,製造分裂。

同樣,此操作背後的動機可以是以下三個中的任何一個 煩惱. 我們可以使用分裂的詞 附件. 例如,我們這樣做是出於 附件 對彼此友好的人。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戀愛關係中; 我們被這段關係中的一個人所吸引。 我們想說一些導致他們分手的話,這樣我們就可以讓那個人成為我們的伴侶。

我們可以使用分裂的詞 憤怒. 我們生一個同事的氣,就跟老闆說他的壞話,想讓老闆不高興。 另外,如果我們想通過這樣做得到升職,那麼我們的動機也是 附件 - 附件 為我們自己升職。

出於無知而說謊就是使用分裂的詞,並認為這沒有錯。 “完全沒問題。 這是為了我好。”

此外,當我們嫉妒時,我們經常使用分裂的詞語。 兩個人相處得很好。 我們嫉妒,我們想在他們之間製造分裂,因為我們無法忍受他們的快樂。 他們可能是一對; 他們可能是我們的老闆和同事; 他們可能是我們的配偶和孩子。 不知何故,我們無法忍受他們在一起快樂和相處融洽。 出於嫉妒,我們必須做些事情來破壞它。

3) 行動

行動 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完成。 一種方式是,兩個人都在,你就開始挑起事端。 另一種方法更微妙。 你分別去找每個人:“我想你應該知道,等等,等等,等等……你不應該相信他,你知道的。” 然後你去另一個:“你知道嗎......”你與他們單獨交談並製造分裂, 懷疑 並且不信任他們的關係。

4)動作完成

完成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試圖分裂的人無法相處時。 或者,如果他們已經不合得來,我們很確定他們不會和解。 換句話說,我們使他們的分裂非常嚴重。 如果我們在 靈性導師 和他或她的學生。 將靈道的老師和學生分開是非常沉重的。 他們有著特殊的關係。 這可能是一種非常有益的關係。 如果我們疏遠某人與他或她的老師,我們就是在阻礙某人的精神進步。

它也很重 因果報應 如果我們用言論來分裂一個精神團體,製造分裂,讓每個人都被激怒並分裂成派別。 一個應該和諧並支持成員修行的精神團體現在變得分裂並分裂成不同的團體。 此外,對其他群體的敵意是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完成 是他們相信你並決定不相處。 換句話說,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 我們也得到了很多負面的 因果報應 接著就,隨即! [笑聲]

惡語相向

依據與行動

言語的下一個破壞性行為是刺耳的言語。 苛刻的言語是任何一種傷害他人感情的言語。 如果我們無意傷害他們的感情,但我們所說的話傷害了他們的感情,那麼這就不是苛刻的言語。 可能他們只是超級敏感而且非常敏感。 粗言穢語是指我們完全有意傷害他人。 它的範圍很廣,從大喊大叫,告訴某人他們在過去五年裡做錯的一切——就像有人丟了一張紙,突然之間,我們儲存了五年的一切都出來了——到諷刺或取笑別人,尤其是關於他們敏感的事情。 讓他們感到困惑,以至於他們覺得自己像個白痴。

我們經常這樣做。 有時,大人會對孩子這樣做。 他們用這種諷刺的戲弄來讓孩子們感到困惑。 例如,大人會告訴孩子們,“妖怪要來抓你了!” 我覺得這很殘忍——讓孩子們在不需要害怕的時候害怕。
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粗話。 它還包括罵人。 或者侮辱他們,貶低他們。 任何會讓他們感覺糟糕的事情。 嚴厲的言論是我的“最愛”之一。 這真的很了不起。 它很容易出來。

動機

承認 因為這個言語行為是我們想要傷害的另一個有情眾生。 有時我們會在無法啟動時對天氣或我們的汽車進行辱罵。 [笑聲] 我以前在實驗室工作。 當機器不工作時,我常常踢它。 那是辱罵,但這不是成熟的事情。 它必須是一個有情眾生。 承認是您侮辱、撒謊、辱罵、傷害、戲弄或諷刺您打算將其指向的任何人。

意圖 是你想傷害他。 偷偷摸摸的是,有時我們並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意圖。 或者我們合理化它。 我們給它加糖衣,“我告訴你這是為了你好。” 或者,“真的嗎? 我有沒有說傷害你的話?” 當我們非常清楚我們做到了。 或者,有傷害的願望,但我們對自己不是很坦率和誠實; 我們不是在看我們自己的傷害意圖。 但是意圖仍然存在。 通常,直到我們傷害了他們之後,我們才意識到我們有傷害他們的意圖。

我們可以從這三個中的任何一個中做到這一點 煩惱. 如果我們出於 附件,例如,可以與一群使用粗話的人相處融洽。 你的一群朋友坐在那裡攻擊某人,或者一群同事在說某人的壞話。 在......之外 附件 為了您的聲譽或希望這些人喜歡您,您會跳進去並誹謗他們說壞話的人。 做到這一點真的很容易。

我們大部分的嚴厲言論當然是用 憤怒、怨恨、好戰、懷恨在心——以一種有害的態度,希望打擊某人。

當我們認為它沒有錯時,我們出於無知而使用嚴厲的語言。 “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我這樣做是因為我在乎你。” “對你說這些讓我很傷心,但是……”[笑聲]

在我參加的這個成癮會議上,一個 牧師 在談論宗教虐待。 他說的是那些在打孩子之前引用聖經的人:引用聖經,“這是為了你好,”然後對某人說謊。 這是一種類似的行為,儘管在這裡,我們談論的是口頭上的人。

行動和行動的完成

完成 行動的關鍵是其他人聽到了,他們理解了,他們的感情受到了傷害。

正如我所說,動作本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完成。 可以用優美、流暢、平靜的聲音來完成; 可以用非常刺耳的聲音來完成; 它可以通過各種聲音、各種方式來實現。

聽眾: [聽不清]

尊者圖登卓龍(VTC): 任何眾生。 訓斥你的狗。 你可以看看一些動物,它們肯定會說話,不是嗎?

閒聊

言語的下一個破壞行為是閒談。 我們不需要談論這個,是嗎? [笑聲] 閒話是犛牛,犛牛,犛牛[笑聲]。 他們說閒談是我們修行的最大障礙之一。 為什麼? 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我要坐下來 幽思 今天晚上,但首先我要快速打個電話。” 兩個小時後,“哦,我剛掛斷電話。 我太累了。” 時間花在嘮叨和嘮叨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默默地閉關——至少我們到了 冥想 會議! [笑聲] 如果你有一個談話靜修會,人們永遠不會準時來。 他們太忙於在會議中間說話。 當他們進行冥想時,他們會考慮在會議結束後要談論的內容。 頭腦變得狂暴。 當我們坐下來 幽思,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被剛剛進行的對話分散了注意力,或者我們正在計劃接下來要談的內容。 在我們試圖觀察呼吸的整個過程中,這些想法一直在我們的腦海中盤旋。

1) 依據

基礎 這一行動的意義在事務中沒有重大影響,但我們將其視為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

2) 動機

承認 其中之一就是認為您所說的話很重要且有意義。 [笑聲]

意圖 是你想說話。

然後動機往往是出於 痛苦of 附件. 我們只想閒逛和放鬆,浪費時間,讓自己看起來很重要,並認為我們很棒,因為我們可以招待別人。 或者我們想要娛樂,所以我們坐下來聽別人說話。

我們可以做到 憤怒,例如,為了阻止別人做某事而閒聊。 或出於 憤怒,我們肯定想干涉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佔用他們的時間與他們交談。

同樣,當我們覺得“閒談並沒有錯。 我們開始做吧。”

現在,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所有的閒談都是閒談。 有時我們可能有很好的動機去閒聊。 例如,您去醫院探望某人。 他們很沮喪。 或者他們生病了,他們需要讓精神振作起來。 你和他們閒聊。 你不會陷入沉重的哲學討論。 你閒聊。 你做點什麼來點亮對方的精神。 或者,如果氣氛沉重而緊張,或者某人非常沮喪,那麼,對他們懷著善意的動機,您可以開始講笑話或將話題轉移到輕鬆的話題上。 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非常清楚你在說什麼。 我們有意地試圖使他人受益。

做完了就是廢話 附件 浪費時間,讓自己顯得很重要,或者如果我們想被娛樂。 什麼適合與你的鄰居交談? 通常,這只是閒聊。 還是和辦公室的同事一起? 這只是輕的東西。 但是當你談論這些光的東西時,你會意識到這一點。 你這樣做是因為這是與這個有情眾生接觸的方式; 這是與他們保持溝通之門的方法。 這種情況下的動機是出於關心和關心,以及與他人建立誠實的關係,而不僅僅是出於 附件 為了我們自己的自我或我們自己的娛樂。

3) 行動

回到我們說話的時代 附件, 有不同類型的語音被認為是閒聊。 這真的很有趣。 行動本身就是說話。 這可能包括完全獨占談話——在電話中持續 XNUMX 分鐘,而另一個人則拼命想掛斷電話,因為他們必須做點什麼。 但我們不會讓他們掛斷電話。 或者談論不存在的傳說、神話、祈禱和神靈。 做咒語,祈禱可怕的事情發生。 試圖說服某人的談話。 談論錯誤的哲學信仰。

此外,八卦人們在做什麼——講述右邊或左邊的人在做什麼,樓上或樓下或大廳對面的人在做什麼。 講述我們過去的故事——“哦,在我的假期裡,我去了這裡,我去了那裡……”出於自我,讓自己成為大人物。 講故事或笑話來引起人們對我們自己的注意。

當你向不感興趣的人教授佛法時,這也被認為是八卦。 這不是很有趣嗎? 這才叫真正的八卦[笑聲]。 有些人對佛法不感興趣,也不尊重佛法,但你在街角攔住他們,跟他們談論佛法。

也包括在閒聊中——爭吵、背後議論、無緣無故地背誦其他宗教的禮儀。 這是一個真正有趣的。 我經常想知道。 在法國的時候,我和一些天主教修女成了很好的朋友,有時我們會去拜訪她們。 有時我們會過夜。 有一天,我們和他們一起參加祈禱,我們正在唱祈禱文。 他們對我們唱基督教祈禱詞感到非常驚訝。 他們永遠不會念佛經。 但是在我們的腦海裡,我們非常非常清楚我們唱祈禱文的目的。 雖然我使用的是他們的詞彙和文字,但我是在將它們全部翻譯成佛教意義。 我認為在那種情況下,這不是空話。 但是,如果我不是從佛教的角度,而是從另一個我自己不相信的系統的角度去講和思考它的意義,那麼它對我來說就是八卦了。

有時當我們和家人在一起時,他們希望我們去參加我們以前宗教的宗教儀式。 去年,我和父母一起去吃逾越節晚餐。 (他們是猶太人。) 這可能會發生,而且完全沒問題。 我認為與家人共度時光很好。 但問題是要讓我們的頭腦真正清醒,如果我們覺得祈禱不自在,我們就不應該祈禱。 當我參加這次逾越節晚宴時,每當有關於上帝的禱告時,我都沒有說出來。 當他們有其他關於仁慈之類的祈禱時,我說的那些。 我們可以參加,但要非常清楚我們在做什麼,非常清楚我們相信什麼,而不是猶豫不決,“我相信這個嗎?” 或“我相信嗎?” 或者相信這個但祈禱那個,因為那樣的話我們的嘴就不符合我們的想法。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這裡的目的是讓我們的頭腦清楚我們在做什麼。 這不是要使自己脫離他人或使自己成為精英。 會不會變成閒言碎語,在於我們的心思清楚與否。

其他被認為是閒聊的事情:唱順口溜[笑聲]。 我們已經記住了所有的商業廣告,並且我們會吟唱它們,不是嗎? 哼唱、唱歌、吹口哨——這種講話,沒有特別好的理由,讓環境充滿噪音,就像我們在辦公室裡走來走去時哼著歌一樣。

如果你這樣做是為了特定的動機——例如,你吹口哨或講笑話讓別人高興——沒問題。 但是,如果你只是四處吹口哨,而你對自己在做什麼完全沒有頭腦/忘記,或者你吹口哨是因為你想讓其他人知道你的口哨有多好(因為你可以吹出那些非常巧妙的口哨)那麼動機值得懷疑。 [笑聲]

也算閒話是抱怨、牢騷:“這怎麼不成? 我們為什麼不那樣做?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 無緣無故地講故事和八卦政府領導人、政治、體育、時尚。 只是忙碌的身體和說別人壞話的人。 如果您出於充分的理由談論政治,例如因為您試圖獲取有關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的一些信息以與其他人進行對話,那很好。 這太棒了。 我們應該知道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 只有當我們這樣做不是為了了解基本信息,而是為了打發時間、抱怨別人或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時,它才會變成閒聊。

花很多時間談論運動——人們花了多少時間談論別人用小圓球做什麼! 花在這上面的時間驚人。 或者說傻話。 只是無緣無故地傻。 如果你傻是有充分理由的,那很好。 在某些情況下,犯傻是件好事。 但是,這又是一種愚蠢的想法。

與五種錯誤的生活相關的空談

任何一種與五種不正當生活相關的談話,也被認為是閒談。 例如, 恭維 其他人。 我們奉承別人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想告訴他們他們做了什麼好事。 讚美——我們絕對應該這樣做——不是閒聊。 但是奉承別人讓他們給你一些東西或為你做一些事情是閒聊。 閒談也被認為是我們用來暗示我們希望別人給我們什麼的言論。 實際上, 提示 在美國被稱為禮貌。 我們不應該直接問。 我們應該給出提示。 但這其實是一句空話。 跟...交談 脅迫 有人送你東西也是閒話。 讓他們處於無法說“不”的境地。 或者你賄賂某人。 你對他們說一點好話,他們也會對你說一點好話。 或者你對他們說一點好話,然後他們就會給你一些東西——那種賄賂。 或者談談我們基本上在哪裡 虛偽 ...

[因更換磁帶而丟失的教義。]

閒話中還包括對別人說:“你去罵別人。” 或者,“你去給他起個名字。” 告訴別人去做,並讓別人參與閒聊。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4)動作完成

只要大聲說出這句話,就是動作的完成。 最嚴重的閒談是分散正在修持佛法的人的注意力。

問題與解答

看書閒聊

[回應聽眾:]我認為這可能被認為是閒話。 即使您可能沒有大聲朗讀它們,您也會用閒聊填滿您的思緒。 如果您出於其他動機而閱讀小說,那麼它不會成為閒聊。

有很多方法可以閱讀小說。 看電影的方式有很多種。 你可以閱讀或看電視,讓你的貪婪、無知、嫉妒、 憤怒 一切都完全與角色生活中的情境有關,以至於你的思想產生了很多負面行為; 或者你可以閱讀或看電視,它就變成了 冥想 在漸進的道路上。

電影、小說、報紙上的煩惱的壞處你都看得很清楚。 這很清楚,因為你讀到了人們會發生什麼。 你閱讀小說中的故事,看看人物會發生什麼。 你開始清楚地看到破壞性行為的缺點。 看報紙就像看專欄 因果報應. 太不可思議了。 閱讀報紙並思考 因果報應. 想一想,“這些人做了什麼樣的因來得到他們現在正在經歷的結果?” 想一想人們為了體驗這種體驗所做的那種原因,然後觀察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並思考,“他們創造了什麼樣的結果來體驗這種體驗?” 你從它是過去的結果的角度來看這件事 因果報應,它是 因果報應 或將導致未來結果的行動。 它可以幫助您很好地理解 因果報應, 非常感謝 因果報應 以及給我們一個更強大的動力去意識到我們在做什麼。

如果你讀小說、看電視或與某人閒聊,但你會意識到 因果報應,這是相當有成效的。 但如果你以不同的動機和不同的情緒認知過程做同樣的動作,它可能會變成一種破壞性的動作。

聽眾: 是否可以給出正念的簡短定義?

“正念”一詞在上座部傳統和西藏傳統中的用法略有不同。 我經常以上座部佛教的方式來使用它,正念意味著只是意識到你在想什麼,你有什麼感覺,你在說什麼,你在做什麼。 換句話說,活在當下,意識到你正在發生的事情 身體,言語和頭腦。

在西藏傳統中,正念更多的含義是注意你想如何與你的家人相處。 身體、言語和思想。 換句話說,注意建設性的行為,牢記這些,然後努力像那樣生活。 這更多是藏族傳統的內涵。 在上座部傳統中,正念更多的是意識到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

[回應聽眾:] 其實,藏人對上座部的意思,只是覺察正在發生的事情,還有一個詞——“內省警覺”。 在藏族傳統中,他們談論具有同樣的意識——我在說什麼、在做什麼、在想什麼; 我是否需要使用解毒劑? 這稱為內省警覺。

“mindfulness”的藏文意思更像是在你上班之前,下定決心,“好吧,今天,我不想做十種破壞行為中的任何一種,我要記住這十個破壞性的是什麼,十個建設性的是什麼。 我會將它們牢記在心,並用它們來檢查我白天所做的、所說的、所想的和感受的。”

什麼是佛教友情?

聽眾: 兩個佛教徒之間的友誼會是什麼樣的?

職業訓練局: 我想他們可能會相處得很好。 [笑聲]

聽眾: 他們會隨意交談嗎?

職業訓練局:行,可以! “我今晚聽到了關於十種破壞行為的偉大教法!” [笑聲]

成為佛教徒並不意味著你所有的談話都必須有意義。 您嘗試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但這意味著當您與人交談時,您非常清楚為什麼要與他們交談以及如何與他們交談,以及您的話對他們產生的影響. 你的談話不只是漫不經心; 你不是自動的,讓任何從你嘴裡出來的東西出來。 但它正在思考你在說什麼,並意識到你為什麼這麼說。 也許反映,“等一下。 如果我說話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錯,或者如果我說話是為了讓別人看起來很糟糕,或者如果我說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或浪費別人的時間,那麼實際上,那不適合與我的人生目標。 我不想那樣做。”

你能想像擁有一段友誼,在這種關係中,人們不會試圖分裂彼此與其他人的關係; 你們不互相說謊; 你們不會浪費彼此的時間; 你們不互相惡言相向或互相嘲笑和取笑嗎? 您與朋友交談並不是為了顯得重要、有趣或引起很多關注。 你不會和你的朋友說話,讓他們再次確認你所有的垃圾想法:“這個人讓我很生氣。 你不同意他們是白痴嗎? [笑聲] 我們的友誼會更健康。 我們只是簡單而誠實地交談。 如果對方情緒低落,你可以開玩笑或說些話讓他們振作起來,而且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你這樣做是有充分理由的。

聽眾: 幽默的作用是什麼?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幽默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很大程度上源於動機。 就像你說的,我們經常會用幽默來掩飾我們的敵意,或者對別人發表不友善的評論。 那種幽默其實是刺耳的言語。 這是為了傷害某人。 這是對立的。

那種旨在緩和局勢,或逗人發笑,或與他人建立聯繫的幽默,或那種我們自嘲的幽默——而不是認真對待我們所做的一切,能夠笑自我並釋放緊張——我認為那種幽默是真正健康的。 在西藏寺院裡,人們笑得很開心。 西藏人笑得很開心。 你會在教學中,Geshela 會開個玩笑,每個人都笑了。 或者發生了什麼事,事情變得很興奮,我們說,“Geshela,你不能這麼說……”他會說些什麼,我們都會笑。

我認為幽默非常重要。 這是我們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重要的是我們使用幽默的動機。 我的一位老師說幽默是一種智慧。 這一直困擾著我。 能夠笑而不是讓生活中的一切都像鉛一樣; 能夠自嘲,這樣我們就不會感到尷尬或難為情; 我們不會試圖通過撒謊來掩蓋我們的垃圾,但我們會學會審視它並揭露它——這很重要。

我認為笑聲也能很好地防止你變得緊張和緊張——西藏人稱之為“肺”。 當你用力過猛時……你一直在用力推——“我一直在冥想。 我要成為一個 ! “我做了這麼多的禮拜。” “我念了很多咒語。” “我看了十個惡業,十個我都做了!” 正是我們在修行中積累起來的這種擔憂和緊張——幽默很重要,這樣我們才能擺脫它。

[回應聽眾:] 我認為喜劇演員的幽默不同於我們彼此之間使用的幽默。 你在電視上看到的幽默通常是貶義的,而當我們彼此開玩笑時,往往不是貶低某人。

行動和動機

[回應聽眾:] 在佛教中,你為什麼做某事比你做了什麼更重要。 你做什麼很重要,但你為什麼這樣做才是真正關鍵的事情。 你為什麼做某事可以使它變得積極或消極。 你為什麼這樣做可以讓它變得輕或重。 為什麼真的很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所有的教導開始時,我都會說“現在,讓我們培養一個良好的動機。” 我們確保我們來到這裡是出於良好的動機。 即使你必須有意識地、努力地創造一個好的動力,它仍然是非常有益的。

聽眾: 我們的很多言論都是漫不經心的; 儘管我們的動機可能非常有意識,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動機。 那麼這如何影響 因果報應?

當然,我們可能會對某人說了非常諷刺的話,卻沒有意識到。 當我們稍後檢查時,如果我們對自己誠實,我們可能會發現那一刻我們確實有意傷害那個人。 但我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我們當時太疏遠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在一天結束時花一些時間來反思發生的事情是件好事。 回顧發生的事情,看看我們對誰說了什麼以及我們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的動機往往對我們來說變得更加明顯。 或者有時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對與某人的相遇感到有點不安。 我們不確定到底是為什麼,但是當我們過去並開始尋找,記住我們當時的想法和感受時,我們就會發現有害的動機、傷害的願望、報復的願望或權力的願望.

這就是為什麼在一天結束時回顧一些事情是有價值的。 我們更清楚我們習慣性地做的事情,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通過在晚上意識到它們,它使我們在白天更加專心和專心。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可以更快地抓住它。

後悔影響業力的輕重

[回應聽眾:]你傷害了某人,當你說出這些話後,你立即說:“哦,我希望我沒有那樣說。” 這比我們說出來然後想,“我很高興。 我希望他們真的受傷了!” 我們對自己行為的反應——無論我們是高興還是後悔——肯定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因果報應 更重或更輕。 如果我們歡喜,那是在加強它。 如果後悔馬上就來了,你已經完成了這個動作,但不會那麼沉重。 可能會發生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你的動機發生了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操作將不會完成。 例如,你開始踢你的狗,你的腳幾乎到了,但你想,“我真的不想這樣做。 這條可憐的狗。” 但是動力是有的,狗被踢了,但是中間你的動力變了。

聽眾: [聽不清]

那時我們對這些事情變得更加敏感,我們開始審視,“我為什麼要那樣做?” 那是我們開始了解自己的時候。 我認為實際上,這就像人們在治療中所做的那樣。 “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為什麼我會這樣想? 我為什麼要傷害別人?” 問自己這些問題,我們就會了解自己 憤怒 和嫉妒更好。 通過認識到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以及對我們自己造成的傷害,將所有這些負面印記留在我們的腦海中,這給了我們更多的動力來清理它。 然後,我們可以通過口頭和身體停止該行為(即使可能存在動機),或者更進一步,研究動機並停止它,這才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首先,我們必須至少在它離開我們的嘴或離開我們之前阻止自己 身體. 然後我們必須與頭腦一起工作,並嘗試釋放激發它的能量。

內疚是完全沒有用的

[回應聽眾:]這是一個很好的觀點。 內疚使我們分心 純化. 它使我們無法理解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 我們如此陷入自己的小旋轉中,以至於我們失去了觀察真正發生的事情的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內疚是完全沒有用的。 這是要被拋棄的東西。

讓我們安靜地坐幾分鐘。


  1. 苦難”是Ven.的翻譯。 Chodron 現在使用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