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佛身與語

避難:第 3 部分(共 10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回顧:三種類型的信心

  • 令人欽佩的信心
  • 理想的信心
  • 信念

LR 023:信心(下載)

上座部和大乘佛教對佛陀的看法

  • 釋迦牟尼到底是凡夫,還是已經覺悟的眾生?
  • 涅槃/開悟後意識會停止嗎
  • 不同 意見 在成佛的可能性中
  • 任何一種 意見 在我們的實踐中的不同點上有好處並且可以提供幫助

LR 023: (下載)

佛身功德

  • 身體 以無限形式顯現
  • 32 標誌和 80 標誌

LR 023: 身體 (下載)

佛語的功德

  • 60種品質 的演講
  • 我們可以找到這些鼓舞人心的東西,用它們來訓練我們自己的演講

LR 023: 的發言(下載)

問題與解答

LR 023:問答(下載)

所以我們一直在談論皈依。 我們已經談過皈依因; 我們已經討論過 避難對象; 現在我們在第三部分,叫做“衡量我們避難的程度”,或者換句話說,“如何 避難” 一種方法 避難 ,在 , 佛法和 僧伽 是通過了解他們的品質,所以我們進入了他們的品質是什麼的整個主題。

現在,整個皈依的主題觸及我們內心非常敏感的東西,因為它觸及整個信仰。 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宗教背景。 我們對信仰這個話題都有不同的態度,或者像我上次解釋的那樣,我更願意稱之為“信心”。 我們都有自己的先入之見或其他什麼,而一小群人的性格卻截然不同。 有些人聽了所有關於皈依的教法後說:“哇,這太不可思議了! 聽到這個,我的心很高興。” 其他人聽了,他們完全生氣了。 所以我們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教導 因果報應,具有不同的性格,我們可以聽到截然不同的事情。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尼泊爾(那是早年),一個 喇嘛 我遇到的那個人走過來對我說:“當你回到西方時,你應該告訴每個人 諸功德,一聞是妙功德,必成佛。” 我想,“不可能!” 對於聽著“”、“佛法”和“僧伽” 自從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當他們聽到這些關於所有不可思議的、偉大的品質的教義時 , 佛法和 僧伽,他們說,“哇! 我以前從不知道這一點,這太棒了,”而我們中的很多人仍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存在? 把...忘了吧 的品質——確實 存在? 讓我們從這裡開始吧!”

三種自信

因此,在處理這個主題時,我們必須解決很多問題。 就像我上次解釋的那樣,當我們接近它時,我們可以產生不同類型的信心。 一是當我們聽到 ,佛法, 僧伽,我們有一種敬佩的感覺。 我們有一種本質上令人欽佩的信心。 我們欽佩這些品質。 有些人可能會聽到相同的質量並且非常懷疑——“我怎麼知道它存在?” 我們都不一樣。

第二種信仰是 心願:當我們聽到品質時,我們會想,“哇! 我想變成那樣。” 我們有一種感覺,“嗯……有可能變成那樣。 我願意那樣做。” 相比之下,其他聽完整個事情的人可能會說,“我不能變成那樣。 我就是我。”

然後還有另一種基於信念的信心,這就是我們理解事物的時候。 這是從學習教法、理解教法和應用教法中生起的信心。 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這種自信對我們來說更容易一點,因為我們是在理性傳統中長大的。 當我們處理主題時,我們需要邏輯理解; 在我們理解它們之後,我們相信它們。 所以我們可能會去聽四聖諦的教法,我們想一想然後說:“這似乎是合理的。 我相信。 我想遵循這一點,因為它是有道理的。” 或者我們可能會聽到一些其他的教導,比方說,關於如何處理 憤怒,我們把這些付諸實踐,我們思考它們,我們看到它們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改變,因此我們通過觀察、檢查和獲得一些經驗,在信念的基礎上獲得了一些信心。 而那種信心可能是最穩定的,因為它來自經驗。

現在,所有這些信心或信念都不是“開關電燈開關”的東西,而是“調光器-更亮”的東西。 一開始,我們的信心可能幾乎不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變得更有經驗,我們也這樣做 純化 修行,去除心中的很多業障,然後很多事情就會明白,心也會變得輕盈,也更容易有信心和信心。 所以我們的信心水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我們可以退一步進兩步; 這可能會不時發生,因為輪迴中的一切都是無常的,我們的信心也是如此。 但問題是,當我們修行越來越多,有些東西變得紮實,理解越來越深,事情就會慢慢開始變得穩定。

不同的傳統如何看待佛和成佛

您可能也有興趣知道,因為我們現在要討論的主題是 的素質,那又如何 比方說,從小乘佛教派到大乘佛教派,人們的看法大不相同。

佛陀在成道之前是凡夫嗎?

上座部觀點

在 Theravada 學校裡,很多人都看到 XNUMX 年前,他出生在迦毘羅衛國的王子時,是一個未開悟的普通人。 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存在。 他離開奢侈的生活,成為一名禪修者,獲得證悟,成為一位 ,教導,然後去世。 當他圓寂時,因為他已證得涅槃和一切 附件, 憤怒 並且他的心流中的無明已經停止,他們說一旦他離開了被污染的粗重 身體,他的意識也只是停止了,因為已經沒有了 附件 推動它。 從上座部的觀點來看, 其圓寂後,神識即滅盡,名曰圓涅槃。 所以諸佛不再出現在世間。 釋迦牟尼已經不在世間了; 剩下的就是他的教導。

他們說接下來 來的就是彌勒佛,初生也是凡夫,然後證悟佛道等。上座部的觀點是 和我們一樣平凡,沒什麼了不起(在他開悟之前),然後他成了一個 ,而在他死後,他的意識也隨之消亡。

大乘觀點

在大乘傳統中, 完全不同。 在這裡, 被視為無所不知的心,完全去除了所有煩惱,完全開發了所有潛能,然後出於慈悲心為他人利益而行動的心。 而不是只扮演釋迦牟尼 是, 以更全球化的方式看待,釋迦牟尼只是其中的一個體現 . 所以從大乘的觀點來看,釋迦牟尼在迦毘羅衛出世為太子之前,他們就說釋迦牟尼早就開悟了。 當他出生在迦毘羅衛城時,他已經開悟了。 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領導一個王國,遵循道路,冥想等等,作為一種巧妙地向我們展示我們需要在自己的頭腦中發展的品質的例子。

所以你可以看到,只要看看歷史 ,上座部的方法和大乘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上座部的觀點是,他是一個開悟的普通人。 大乘的觀點是他已經開悟了; 這是一種表象,這是一種表現。

涅槃/開悟後意識會停止嗎?

同樣從大乘的觀點來看,釋迦牟尼八十一歲圓寂時,他的意識不只是滅度而已。 他們說 意識繼續存在是因為所有的意識都在繼續,但它在純淨的狀態中繼續存在,並且由於 大慈大悲,他可以自發地以許多不同的形式顯現以引導眾生。 所以大乘講很多不同的佛,講現在我們地球上出現的佛。 這並不意味著有人會出現在西雅圖或華盛頓特區然後說,“噠,噠,噠,噠! [音樂],”因為那未必是最善巧的方式! CIA 可能會很快找到他! 但想法是 可以根據不同的存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因果報應,諸佛善巧現現。 他們不公佈自己。 但他們可以以非常微妙的方式影響其他人,讓那些人開始創造美好 因果報應,他們開始了解道德,他們開始實踐 菩提心 等等。 他們說一個 可以以我們的朋友之一、狗或貓或任何其他形式出現,只要它們能幫助我們。 再一次,這些都沒有公佈,它們經常來來去去,所以我們甚至都認不出它們。

聽眾: 諸佛的示現是一時的還是終生的?

尊者圖登卓龍(VTC): 我想它可能是。 舉個例子,尊者 達賴喇嘛. 許多人將他視為 . 他從娘胎裡出生,離開西藏等等。 所以它表現為整個生命。 我認為可能在其他情況下它只是一種更暫時的表現形式。 這很難說。 但是從大乘的觀點來看, 是非常迫在眉睫的事情; 換句話說,諸佛有無所不知的心,他們在這裡,他們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們一有機會就現身。 就像他們真的在照顧我們並看著我們一樣。

佛陀的力量和我們業力的力量

現在當然,一個 的力量不能凌駕於我們之上 因果報應. 他們說一個 的力量和我們的力量 因果報應 大致相等。 所以這不是 可以壓倒我們的 因果報應. 這不像當我們要咒罵某人時, 介入並按下一些按鈕,然後我們不發誓。 如果我們有那種習慣和那種能量並且它在前進,那麼 做? 但是佛有影響力。 他們可能會通過讓我們思考“哦,但我真的想抨擊這個人嗎?”來影響我們。 所以這是一種更微妙的做事方式。 他們還說 影響我們的主要方式是教導,是展示證悟之道。 當然,它們可能以其他方式出現,但主要方式,最有益的方式是教導我們佛法。 就像安秋仁波切上周說的,即使釋迦牟尼走到這裡,他要做什麼? 他只是要教導我們佛法。 為什麼? 因為這是他能為我們做的最好的事情。 他們無法爬進我們的腦海。 不 可以爬進我們的腦海。 但是通過教法影響我們,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心去做一些事情。

成佛的可能性

上座部觀點

從大乘的觀點來看,還有很多很多的佛。 上座部也說有許多佛。 但是他們說在這個特定的劫中,將會有1000個佛。 因為 因果報應 由不同的生命創造,只有一千人擁有必要的 因果報應 於此劫證得圓滿正覺。 所以從上座部的觀點來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證悟。 除了那千佛之外,其他人都可以成羅漢。 換句話說,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心從輪迴中解脫出來,但還沒有達到圓滿的地步。 純化. 他們沒有同樣偉大的愛和 大慈大悲 完全開悟的 .

大乘觀點

現在在大乘傳統中,它是不同的。 他們說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 . 此劫有千佛,現轉法輪。 換句話說,他們會出現,他們會被認作佛,他們會在一個以前沒有教法的世界裡開始教法。 你可以從釋迦牟尼身上看到這一點 ,據說在這個特定的時代,誰是這 1000 個人中的第四個; 他出現在印度,在那裡 以前在那裡沒有教法,他轉了法輪,然後在這個特定的地球上開始了整個佛教教義。 當然,它早就存在了,但他是在我們地球上開始的。 所以他們說:“是的,有 1000 尊佛,但從大乘佛教的觀點來看,還有更多的佛……”

[因更換磁帶而丟失的教義]

……即使在這個劫中,也有許多眾生將證得正覺。 據說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 . 周圍有許多佛; 自釋迦牟尼時代以來,許多人已經開悟了; 這些存在繼續顯現,而且不僅在我們的星球上。 我們不能這麼以自我為中心——還有千萬、千萬、萬億的地方可以讓佛陀化現救度眾生!

處理不同的方法

所以這只是給你一些信息,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看到 . 你不需要陷入這樣的問題,“好吧,哪種方式是正確的? 他生下來就開悟了,還是沒有開悟? 我想知道答案——答案只有一個。 他的意識是不是已經滅絕了? 我要知道答案!” 我認為我們不需要將自己局限於此。 我認為我們可以做的是採取我們可以從任何一種方式看待它的方法,根據哪種方式對我們最有啟發性。

上座部見佛法

有時我們可以看看 以上座部的方式——即 他出生時是一個普通人,但他設法克服了所有障礙。 他克服了膝蓋的疼痛、背部的疼痛、所有的蚊蟲叮咬……他能夠應對困難。 這給了我們一些信心,既然他曾經像我現在這樣一個普通人,我也能做到。 這種[思維方式]非常有幫助; 當我們想到 這樣,它確實激發了我們的實踐。

以大乘道見佛

在我們實踐的其他時候,考慮一下可能會有所幫助 在更普遍的意義上,有這樣一種感覺,即有許多佛陀擁有無所不知的心,他們能夠直接出現並直接影響我們。 這可以在道路上產生信心、希望和靈感,因為那樣我們就不會覺得離目標那麼遠了。 . 在沒有幫助的輪迴中,我們不會感到孤單,因為我們看到實際上有很多可用的幫助。 它可能以微妙的方式出現,而不是以我們完全顯而易見的方式出現,但它就在那裡。

沒有必要堅持一個正確答案

所以我的意思是我們不需要進入“這是什麼?”的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 相反,我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它,看看它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看看它對我們的內心有什麼影響,這樣我們就能獲得更多的靈感來修行。

在馬來西亞,既有上座部老師,也有大乘老師。 兩種傳統的教義基本相同,只有一些差異。 例如,在上座部傳統中,據說一個人一旦離開他的 身體,下一刻重生; 沒有中間狀態。 大乘傳統說:“不,有 49 天的中間狀態。 那時人不是靈,但他也不是重生在粗俗的 身體 然而。”

中國人非常關心死亡和靈魂,以及所有這些事情。 所以我記得當馬來西亞人聽到這兩個教法時,他們有時會很不高興:“這是什麼? 人死後是否會立即重生? 必須有一個答案! 不可能兩者兼而有之!” 我會試著解釋說也許 以不同的方式教導不同的弟子,因為這是一種善巧的教導方式。 我會說,“我想你們中那些嘗試過教書的人都知道這涉及到一些技巧,而且你不一定一下子說完所有的東西——你要領導別人。” 可我這麼一說,他們更生氣了:“好吧好吧,他給兩個不同的弟子教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但哪種方法是正確的?!” 我說,“也許 教給我們思考的兩種方法。” “不好了! 你的意思是我必須考慮一下? 我不想去想。 告訴我哪一個是對的!”

所以實際上,教義並不總是那麼簡單。 這不像去大學上課,在那裡你得到了教學大綱和測試,一切都應該有意義,即使它沒有。 這 教給不同的弟子不同的東西,因為人們有不同的傾向。 它還讓我們有機會檢查,“他為什麼要把這個教給一個人,把那個教給另一個人? 這些事情背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以這種或那種方式表達它如何影響某人的思想? 哪條路? 如果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兩者都是真的嗎?” 它為我們打開了整個創造性思維領域,而不是給我們非黑即白的答案。 我想很多時候當我們處理這樣的事情時,我們必須以那種態度來處理它。

也可能是在你練習和調查之後,你會發現一種方法比另一種方法更正確。 但這並不意味著第一種方式是錯誤的,因為第一種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並且在這種程度上也可能是有益的。 所以我們必須記住 以有益的方式說話,並提供某人在特定時間可以處理的盡可能多的信息。

我們聽到的故事是按字面意思理解的嗎?

那裡有很多東西只是為了拓展我們的思維,幫助我們發展一種更柔和的教學方法,就像我們在教學中聽到的許多故事一樣。 上次我開始講故事的時候,可能會有人聽了說,“我真的很喜歡這些。” 但可能還有其他人聽了他們的話會很不高興。 所以我們必須問自己,“這些故事是按字面意思還是不按字面意思?”

我記得色貢仁波切告訴一個學生不要稱它們為“故事”,而是稱它們為“故事”,因為它們是真實的; 他們發生了。 但是當我們進入許多關於這些故事的故事時 因果報應,它們可能是“帳戶”,但對西方人來說並不是很熟練。 一說下了32個蛋的女人,一頭拉著金色屎的大象,西方人都氣炸了!

我覺得我上次講的故事稍微溫和一點。 但是有些人可能仍然對他們有很多疑問。 沒關係。 但你能做的是思考,“我必須從字面上理解這些,還是有其他解釋它們的方式?” 換句話說,這些故事對我意味著什麼? 有小徑記性很差的故事; 但他在掃地時記得,“掃淨污垢,掃淨污漬”,這樣他就成羅漢了。 如果你仔細想想,他們到底想通過這個故事傳達什麼信息? 這是字面上的東西,僅此而已嗎? 還是想表達別的意思? 比如,也許,展示無明是如何逐漸被清除的? 或者,如果我們以某種方式思考,掃地之類的事情如何能夠轉化為覺悟之道? 有很多方法可以看待這些故事。 我不認為我們需要總是對它如此糾結,比如,“這真的發生了嗎? 我想要一個歷史記錄。 小路是哪一年出生的? 為什麼他的父母給他起名叫“小路”? 出生證明呢?” 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只是在原地踏步。

佛的功德

今晚我想談談一個人的品質 . 再次嘗試並根據你已有的信念來聽這個。 換句話說,無論你有什麼信心 的教導,以及你所知道的 到目前為止,並將其視為有關 . 不要將其視為“這是來自高層的所有這些東西,你必須相信它就是這樣。” 相反,從你所處的位置、感覺舒適的角度來看待它,然後將其用作可以幫助你擴展思維的附加信息。

這部分是關於質量的 就像獲取有關您遇到的人的信息,並對其印象深刻,但您並不十分了解。 您正在考慮與他建立關係,業務或浪漫關係,或其他任何關係。 你印象深刻,但你想了解更多關於他的信息。 所以你做了一些研究,然後給其他人打電話。 其他人說,“哦,是的,他很棒,他真的很好,他很誠實,他就是這樣那樣。” 聽到其他更了解此人品質的人的良好報告,使我們對他更有信心。 同樣,我們對 現在,但是偉大的上師們添加了所有這些解釋他的品質的其他教法,以便給我們提供比我們通常直接接觸這些教法所獲得的信息更多一點的信息。 所以這有點像你可能會八卦某人以獲取更多信息。 這和那個很像,好嗎?

當我們談論 的品質,我們真正談論的是品質 身體、言語和思想。 當我說“”,這聽起來常常像是我指的是釋迦牟尼 ,我可能會用代詞“他的”,因為我想到的是釋迦牟尼 ,但實際上所說的適用於任何 . 而諸佛完全超越了男性或女性。 特別是如果你從大乘佛教的角度來看 身體 只是為了引導他人的示現,很明顯,佛陀沒有男性或女性,而是為了顯示不同的身體 巧妙的手段 於眾生。 這 心非男非女; 和 沒有任何永久混凝土 身體. 試著讓自己擺脫任何一種看待這一切的性別歧視方式。

佛身功德

顯示無限形式

的品質之一 身體 是他可以同時表現出無數種形式。 “什麼? 同時顯現? 你怎麼做呢?” 好吧,沿著這條路走,你就會發現。 然後你就可以自己做。 有一個食譜食譜。 如果您想知道如何做,請按照食譜進行操作。 修習六波羅蜜或 深遠的態度,那麼你也可以做到。 它清楚地說明瞭如何做。

當心流完全淨化時,當一個人徹底清除自己所有的“垃圾”時,一個人就有那麼多的能量可以用來造福他人。 現在,我們的精力完全集中在“誰弄壞了我的車?”上。 還有“為什麼這個人沒有準時出現在會議上?” 我們的精力就停留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 當你完全開悟時,你的能量就不會卡住。 有這麼多的能量可以用來利益眾生。 有了這種精神能量(正如我們所說,“思想 身體”),你的思想有能力影響不同的身體表現。 它可以影響環境,因為它不再被這些瑣碎的小事所束縛。

您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開始在某種程度上看到這一點。 例如,你與你的身體捆綁在一起的能量 發誓 在你的餘生中不與任何人說話。 如果你開始釋放它,你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同樣地,一個完全開悟的人有那種同時毫不費力地表現不同的能量。 我們必須坐下來思考一切,產生良好的動力。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精力都集中在我們的 以自我為中心. 當你是 ,你的精力不會被束縛在思考“可憐的我,可憐的我,我怎樣才能保護自己免受這種情況的影響?”

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在較小的範圍內觀察我們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這一點,通過釋放捆綁的東西,來了解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積極影響他人

的品質 身體 也展現了他們內心的精神狀態。 的品質之一 身體 是它給人能量。 你看著一尊雕像 就那麼安詳地坐在那裡。 甚至是雕像,甚至是一塊青銅製成的 ,可以讓你一下子很平靜。 或者有時候你看著不同佛陀的畫像,我不知道你怎麼想,但我看著那又長又窄的眼睛,就像,“哇! 那雙眼睛好像在說什麼!” 那隻是一張照片。 所以不知何故,佛陀的身體形態反映了他們的內在心理狀態,可以以非常積極的方式直接利益他人,就像我們現在的內在心理狀態在身體層面上表現出來並影響我們周圍的其他人一樣。 如果我們內心非常生氣,我們的臉就會皺起來變紅,當其他人看到我們的臉時,這肯定會影響到他們。 這與 a 的方式相同 身體 可以影響其他人,只是方向相反。

佛的身、語、意是一體的

所有的 身體,言語和思想是一個實體,它們是交叉功能的。 這 身體 不是由原子構成的東西,而是精神狀態的反映。 它可能顯示為 身體 由原子構成,但事實並非如此。 出於這個原因,他們說即使是皮膚的毛孔 身體 是無所不知的。 為什麼? 因為它們不是由原子構成的。 我們的毛孔沒有意識; 它們是由原子組成的。 但是 毛孔都沒有。 這可能發生與降低到最微妙的能量水平有關 身體 當他們變得形影不離時,請記住。

擁有 32 個標誌和 80 個標記

他們還討論了您可能會看到的不同體徵 , 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化身 美體”,例如釋迦牟尼 . 如果您查看這些圖片,您還會在一些佛教本尊身上看到這些標誌。 它們被稱為 32 標誌和 80 標誌。

我不會遍歷所有 112 個,因為你們喜歡列表,但不是那麼多。 我會拿出一些更常見的。

法輪在他的腳底和手掌上

例如,每隻腳底,每隻手掌上,都有千輻法輪的印記。 您可能已經在圖片中看到了這一點。 他們說 腳不著地,所以行走時,不傷害眾生,但留下輪印。 現在想一想:“在地上行走而不壓扁眾生不是很好嗎?” 這會非常好。 因此,當我們達到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思想水平時,我們可以挽救許多生命。 他們說 32 個標誌中的每一個都有特定的原因。 這個特別的原因是問候和護送我們的 靈性導師 也無私地 為他人服務。

眉間的捲發

還有一個大家經常會看到的,就是他額頭中央的一縷捲髮。 纏的很緊,但是一拉就看不出有多長。 不要問我這是不是字面意思。 但它是一個特殊的星座(與所有其他身體星座一樣)是通過積極潛力的大量積累而來的。 這個特別是來自對所有比我們更有學識、比我們高明的人的恭敬,也就是對我們的父母、老師、長輩等等的恭敬。 尊重他們是一個人的皇冠上的明珠。 以這樣的態度對待他們,幫助他們獲得上層重生,例如通過展示給他們看 因果報應——這種行為是導致出現那種體徵的原因之一。

他的食物總是很好吃

你會喜歡這個的。 的另一個體徵 就是他吃什麼都好吃。 這樣做的原因是照顧病人、老人和體弱者,尤其是照顧那些別人認為令人厭惡的人。 這很有趣,不是嗎? 你知道,當你聽到原因時,你可以看到它們與身體跡象和結果的關係。 很有意思——32相的因果關係以及它們在 身體.

牙冠突出

另一個我們經常看到的是頂部的冠突 的頭。 據說它是由發光的肉製成的; 遠看有四指寬,近看卻測不出它的高度。 其業因是觀想我們的上師在我們的頭頂上,還參觀寺廟和寺院並在那些地方修行。

圓潤飽滿的臉頰和等長的牙齒

臉頰又圓又飽滿,像獅子一樣。 真的圓圓的,飽滿的臉頰。 原因是完全放棄閒聊。 很有趣,不是嗎? 還有一個是關於牙齒的。 所有 牙齒長短不一,長短不一。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捨棄了五邪命,也就是誠實地謀生,不去奉承、賄賂、暗示等等。 對別人心平氣和,牙齒的長度也一樣。

清澈分明的眼睛

a 的黑色和白色部分 眼神清澈分明。 在這裡它可能是藍色和白色,或者棕色和白色。 他們說 有黑色的眼睛。 我想佛可以有藍眼睛或綠眼睛,別擔心。 但是它們是清晰和不同的; 換句話說,眼睛沒有發紅或變黃。 其因是以慈悲的眼光看待他人,為他們的福利而努力,並對他人產生同等的關心,無論他們遭受的痛苦是大是小。

佛語的功德與技巧

演講有 60 個品質。 我不會給出所有這些,但我真的很喜歡閱讀它們,因為我發現它非常鼓舞人心。 僅僅聆聽品質就像是在教我如何嘗試和訓練我的演講。

量力而行

例如與 說話,大家量力而行。 所以一個 可能會說一句話,但對每個人來說都會變成不同的教義。 例如, 可能會說,“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有些人可能會想,“哦,好吧,那我就不能執著於我的電話,因為它是無常的——它會壞掉的。” 其他人可能會想,“我要死了。” 其他人可能會在非常微妙的層面上思考微妙的無常和變化的本質。 有些人可能會聽到同樣的說法並意識到空虛。 所以 言語的意義非常靈活,因此說出的一件事可以根據不同眾生的聆聽方式和他們自己的心智水平與許多不同的眾生交流。 我認為這太不可思議了。

直達我們的心靈

另一個品質是 言辭直達人心; 它直接進入腦海。 它表明我們如何能夠理解、知道二諦,我們如何能夠知道事物是如何存在的。 這是非常有力的。 現在,這並不意味著每個有情眾生每次聽到教法時,都會直接進入她的心中。 由於我們自己 因果報應,我們都有自己的面紗和迷宮 說話要經過一番打磨,才能走進我們的心裡。 但這就是說,從 的演講,它有可能直達內心,使人們的態度發生一些非常明確的變化。

有時候你聽法的時候,你真的有這種感覺。 我記得幾年前,尊者在教導 拉姆林 陳末。 這是一個最非凡的教導。 我彷佛置身於一片淨土。 教法真的進入了。所以它與我們的心有關,與環境有關; 但從側面 ,他的演講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我們在聽法的時候發現,有時候一句話就可以破除那麼多廢話。 所以這就是 教誨,力量 的演講。

未染色

他的話也是清淨的,因為它是在捨棄一切煩惱的基礎上說出來的1 和他們的印記。 現在想像一下能夠從一個沒有更多的頭腦中說話 憤怒, 無知和 附件. 當你聽到 言無不盡,這才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那一定是怎樣的?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種可以達到的品質。

晶瑩剔透

的講話是閃閃發光的清楚。 也就是說,他從不使用不為人所知的詞語。 這 從不使用高調的語言來給每個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哦, 必須知道他在說什麼,因為我聽不懂。” 現在不像那些時候,當你去參加這些大會時,演講者站起來發言,但你什麼也聽不懂! 他們應該出名!

所以 以非常普通的水平說話,使用可以讓人理解的表達方式和事物。 我認為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提醒,要以其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說話。 如果您正在與孩子交談,請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釋您正在解釋的內容。 如果您正在與來自另一種文化的人交談,請以來自該文化的人可以理解的方式進行解釋。 所以它的意思是培養對聽到我們所說內容的人的敏感性,並記住交流不僅僅是從我們嘴裡說出來。 溝通是讓對方理解我們的意思,所以我們必須注意我們說話的方式,以幫助他們理解我們的意思。

馴服、安撫、馴服的能力

聲音有調伏、安撫、調伏的作用,因為它教給我們對治煩惱的方法,讓我們調伏煩惱。 現在想像一下,擁有那種可以征服他人思想的聲音和言論,這樣你所說的話,而不是煽動他們 憤怒, 安撫它; 所以你說的話不會激起他們的嫉妒,反而會平息他們的嫉妒。 這又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思考和應用的東西,並儘可能地嘗試和實踐,因為所有這些品質都是通過重複和訓練獲得的。

給予幸福和幸福

的言語帶來快樂和 極樂. 為什麼? 因為他教導四聖諦並展示通往快樂和幸福的道路 極樂. 所以,這意味著 以這種方式使用他的演講來表達能夠帶領他人幸福和 極樂. 你看看有些人——無論他們說什麼都會讓其他人緊張不安,精神崩潰。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們怎麼說以及他們說什麼很重要。 再次,這表明我們要注意我們所說的內容和方式,以便我們可以嘗試帶領他人進入幸福和幸福的狀態 極樂 通過我們所說的。

從不讓人失望

另一個品質是 的演講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當其他人聽到它時,思索和 幽思 根據所說的內容,他們實現了所描述的有益結果。 這並不意味著 的演講從來沒有讓我們失望,因為每次我聽到一個教法,我都會得到它並感到高興。 這不是那個意思。 是指聽聞教法、經典、思惟、修持的長期效果。 我們永遠不會失望,因為我們可以付諸實踐,它對我們來說變得有意義。

重設

說話的細節總是一目了然。 他不會說謎語。 他不藏東西。 他不會把所有東西都混在一起說有三分,而是只給出兩分或四分,或類似的東西。 換句話說,它清晰易懂。

合乎邏輯

他的話合乎邏輯。 換句話說,它不會被我們的直接感知所破壞。 它在聲明中並不自相矛盾。 再有,我們看到有的人自相矛盾,說話完全不合邏輯,說的不是你經歷的。 一個 的講話不是那樣的。 再次,這向我們指明瞭如何培養我們的言語品質。

無冗餘

講話沒有不必要的冗餘; 它不會一遍又一遍地討論某件事,讓我們感到無聊。 他只是說他必須說的話,然後繼續。

大象的吼叫

他的講話就像神像的吼叫。 換句話說,一個 毫不猶豫地說出來。 一個 不會坐在那裡[想知道],“哦,如果我這麼說,人們會怎麼想我? 我不知道我是否應該這樣做。” 你知道我們是怎麼被綁起來的嗎? 一個 知道它是什麼,知道如何表達它,並且毫不猶豫。 所以我想這是自信訓練的終極目標!

悠揚的

A 說話就像是古歌雀兒悠揚的叫聲。 它從一個主題繼續到另一個主題,沒有中斷。 結束後,它讓我們想再聽一遍。 有這樣的演講不是很好嗎?

沒有自負

A 說話也沒有自負。 一個 如果對方走過來說:“哦,你說的太棒了。”永遠不要感到驕傲。 他的講話中沒有自負。 而且它也沒有絕望或沮喪,所以即使別人抱怨之後 說話, 不會被自我填滿懷疑 或後悔並陷入沮喪。

完成

A 的演講永遠不會留下任何不完整的地方,因為它不斷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 所以它不是再次打開,再次關閉。 這不像是,“我現在會和你好好說話,因為你對我很好。 以後你對我不好,我就不跟你好說話了!” 它完全適用於其他人。

沒有不足的感覺

說話時不會感到不足,並且從不對所說的內容或對誰說的人缺乏自信。

令人振奮的

A 的演講令人振奮。 換句話說,越 解釋說,我們越感到精神和身體上的疲勞和不適。 它使我們充滿活力。

連續

它是連續的,所以它不像 坐著摸索著說不出正確的詞。 他以一種非常連續的方式說話,也不斷地教,而不是,“好吧,我現在教,因為我喜歡,我以後不教,因為我累了。” 只要有機會,就只有這種演講能夠不斷地教導。 這並不意味著坐下來說:“有四諦、二諦、三無上寶和……”。 就是說一切都可以成為教義; 一切都可以成為對他人的指導。

沒有緊張

從不緊張地說話。 他從不造詞,也從不搞砸語法。 演講並不倉促或混亂。 它有一個很好的均勻步伐。 不緊張,不緊繃,可以流動。

的這些品質 身體當我們聽到他們的演講時,對我們的思想非常有效,因為它給了我們一些關於如何訓練我們的方向 身體 和演講,嘗試和發展什麼樣的東西。 它還可以讓我們相信,確實有人已經具備了這些品質。 這不是什麼神話般的事情。 通過反思自己的能力,看看如何提高它,我們也可以推斷出有人做到了,有人已經完成了。 因此那些人是可靠的。

問題與解答

聽眾: 想要達到 的優良品質——它是一種形式嗎 附件?

尊者圖登卓龍(VTC): 有不同種類的慾望或 心願 或想要。 如果它涉及誇大某些東西的優點,並建立了這種虛假形象,那麼你想要它並且你 執著 對它來說,就是 附件. 但是當你看到好的品質而不誇張,你看到你可以達到那些品質並且你想要獲得它們時,那種想要獲得這些品質的願望是很合理的。 現在,如果你的精神狀態讓你覺得,“我必須成為一個 . 我必須成為一個 因為我想擁有這些品質,因為我想成為最好的。 所以每個人都會給我蘋果和橘子……”——然後那裡出了問題。 但並非所有的願望和慾望都是被污染的。

另一個例子:如果人們開始說:“嗯,諸佛具有所有這些偉大的功德; 因此,如果我向 ,他可以徹底顛覆我的生活,給我一輛奔馳,給我想要的一切。” 這絕對是一個誇張的觀點 . 你可以看到在一些佛教國家,人們確實對什麼是 是。 有時人們祈禱 就像其他人向上帝祈禱一樣。

聽眾: 與聽眾的素質分開?

職業訓練局: 事物是相互依存的。 每個人,甚至現在我們中間的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聽到一切。 我們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過濾器聽到了教義。 我認為你關於上座部和大乘兩條平行軌道的觀點非常好,因為不同的人聽到了相同的教導 ,但從邏輯上講,由於他們的思維方式,這對他們意味著不同的事情。 這在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中是完全有道理的。

與聽眾分開? 他們是相互依存的。 事情不會作為宇宙中孤立的事件發生。 正在發生的一切都與其他事物有關。 所以 說的清楚,是因為有聽者聽得清楚。 這並不意味著每個聽到它的人都能清楚地聽到它。 並且是 說話清晰不分聽者? 現在這是一個有趣的。 無線電波發射的時候就有無線電波,但是肯定要看有人把收音機打開了才會有聲音。 現在,僅僅因為收音機沒有打開,你不能說沒有無線電波或沒有聲音。 沒有任何聲音,但有聲音的潛力。

為什麼他們甚至談論 身體,言語和思想? 不是因為 身體、語、意是三大類,每類都圍著一條大線。 佛的功德之所以以 身體,言語和思想是因為我們有一個 身體、言語和思想,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它是如何表達的。

聽眾: 如果 總是以利益他人的方式表現出來,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受益?

職業訓練局: 當你看釋迦牟尼 和他的表弟提婆達多,你可以問釋迦牟尼是怎麼示現利益眾生的,因為他的表弟為了殺釋迦牟尼,去了地獄道場數百萬劫。 那不是很絕情嗎? 他不應該顯化,因為他以此將提婆達多送入地獄?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合乎邏輯的。

另一種看待它的方式是,我認為我們不能指望每當有事情發生時就只得到好的結果,因為這整個事情都是相互依存的。 這 從他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純粹的行為,但是雖然有些人會從中受益,但其他人,比如提婆達多,會產生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所以我想這個想法是,在所有這些表現中,佛陀能夠帶來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傷害。 所以也許他們不能直接幫助自卑的人那麼多,但是因為那個人一天晚上給他們做飯,他們就能夠產生某種因果關係。 就在 在他的一生中,他與那麼多不同的人有那麼多不同的關係,你真的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根據人們的能力來利益他們的。 這是非常非常不同的方式。 他給了一些人以幫助他們。 有些人他讓他們給他而受益。

,從他的角度來看,不會讓我們失望。 我們可能在一個由 100 人組成的團隊中 可能讓99個人受益,只有我們自己沒有受益。 無法控制我們的想法。 可能一開始事情看起來不錯,但最後我們的想法變得瘋狂了。 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不是 設置我們。

與佛相關的惡業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這裡有兩件事。 首先,在祈禱中,“對 ”就是不喜歡世間有佛,不喜歡有佛。 的教學。

一般來說,他們確實說如果我們和 菩薩 我們創造負面 因果報應 通過生氣或說壞話或其他什麼, 因果報應 比對別人做同樣的事情更重。 為什麼? 因為對方是誰,因為他們的品質。 你可以看到它不是 正在讓我們製造消極情緒。 相反,正是我們頭腦中的模糊不清讓我們如此惱怒。 這種默默無聞是造成負面影響的原因。

所以它不像 陷害你,因為你對一個人下流 ,你創造壞 因果報應. 但是你可以在自己的腦海中看到我們掩蓋了自己。 我們有時甚至可以在普通人身上看到這一點。 例如,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會想,“哦,我的父母沒有這樣做,他們這樣做了,他們這樣做了……”。 然後你這樣做 冥想 在認識到我們父母的善意時,就像,“哇! 他們讓我受益匪淺。 之前怎麼沒看到?” 然後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自己的無知才是在腦海中留下印記的原因,而不是我們的父母。

據說遇見一個更好 並創造負面 因果報應 比不遇見 根本。 至少你在進行業力接觸; 有一些聯繫。

聽眾: 我們會認出 如果他出現在我們面前?

職業訓練局: 你不期望 騎在他散發著金色光芒的大象身上! 你知道無著為了得見彌勒佛而打坐很長時間的故事嗎? 還記得嗎? 而彌勒現身為狗? 直到無著淨化了自己的心,他才認出這一切都是彌勒佛? ”他把彌勒佛放在肩上,走過村子說:“我見過彌勒佛! 我見過彌勒佛!” 其他人看到這隻狗都以為他瘋了!

一路保持開放的心態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你在問信仰的作用是什麼——你應該如何處理你聽到的,對你來說並不完全有意義的事情? 你可能正在這樣做,即使它對你來說並不完全有意義。 為什麼? 因為你內心有一些東西感覺這裡有一些你沒有完全得到的東西,所以你會帶著希望去做,最終你會得到它。 它涉及擁有那種開放的心態:“這一切對我來說可能並不完全有意義。 但是認識到我自己的局限性,我不能僅僅因為我不能把它整理得井井有條就把它完全扔掉。 我感覺到這裡發生了一些事情,儘管我無法用語言表達,也無法從邏輯上說出來。 但如果我繼續這樣做,也許我的頭腦會變得清晰,我可以更清楚地感知它,它可以更直接地進入我的內心。”

確實說過,“除非你已經嘗試過並用你自己的經驗證明了,否則不要相信任何事情。” 但是 沒有說,“就因為你什麼都不懂,就把它扔出窗外。” 我們在西方非常糟糕的是灰色地帶。 我們應該給自己一些嘗試的空間。 我們感覺到這裡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看看發生了什麼,看看它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並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學到更多,體驗更多。 我知道我當然會那樣做。 就個人而言,有時我的頭腦會抗議,而在其他時候,就像是,“等等。 我不明白,但這裡發生了一些事情。 這里肯定有事情發生。” 這很有趣。

在十月的時輪金剛法會上,他們做了長壽 法會 在最後一天為他的聖潔。 有一次,尊者戴上了帽子,各派的領導都戴上了帽子。 然後他們擁有所有這些錦緞和舞蹈以及所有這些東西。 我的一部分腦子在想,“所有這些隨身物品,帽子和錦緞,這些垃圾是什麼?” 我的另一部分想法是,“無可否認,這裡發生了一些我不明白的事情,但我很高興我在這裡。 有一些非常特別的事情正在發生,我就是不明白。” 這兩件事在我腦海中同時發生。 所以我認為有時我們必須聽取另一部分的意見。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有一些文化因素,我們在西方可能不需要所有這些帽子,但也可能有很多其他的事實,那就是有一些特別的事情正在發生。

以空見見佛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問題是看到 作為一個人物,作為一個人物,給你帶來了很多困難。 你喜歡看到的想法 作為抽象的東西,但很多語言似乎都在描述 作為個性。

我遇到過完全相同的事情。 我得出的臨時結論是,他們使用這種語言是因為這是大多數人習慣於思考的方式。 大多數人都會使用這種語言。 但是其他人可能不得不看同一種語言並將其抽象化。 所以與其說,“這是 誰擁有這些品質,”我們說,“有所有這些品質,在這些品質之上,我們標記為'.' 除此之外,沒有 伙計們。 當我們用普通的耳朵聽的時候,聽起來好像有一個人在那裡 . 但是當我們真正了解空性時,空性就空無一物。

佛性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你可以談談 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展現其本質。 但它確實在向我們強調不要看到 作為在他的白雲上的上帝,我們之間存在著無法逾越的鴻溝。 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外部 . 那將是一個極端。 但要說有一個外部 ,僅此而已,他坐在雲上,白鬍子什麼的-這也很極端。 看到 的性質非常有助於讓我們看到這一點。 所以上次我說因皈依和果皈依。 由此產生的避難所是我們自己的 自然以其完全顯現的形式。 所以當我們想像 ,佛法, 僧伽 在我們面前,我們認為它是,“那是我的 自然以其完全顯現的形式投射在那裡。”

所以我們現在必須關閉。 我真的鼓勵你們互相談論這一切。 因為我認為討論這些事情並自己思考它們可以收穫很多。 他們說,在西藏傳統中,就你的理解而言,你從老師那裡得到大約 25%,從與朋友交談中得到 75%。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進行所有這些辯論。 我認為它真的很有用。 我們並不總是有 25% 的教學和 75% 的討論,但討論不必局限於這個房間。 可以有其他時間,其他地方。

本教學基於 拉姆林 或漸進的啟蒙之路。


  1. “苦難”是 Ven. 的翻譯。 Chodron 現在用來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