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三寶的品質

避難:第 5 部分(共 10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佛陀啟蒙影響的素質和技能

  • 經與的區別 密宗
  • 啟迪的影響力是毫不費力且不間斷的

LR 025:避難所(下載)

佛法的優良品質

LR 025:佛法品質(下載)

僧團的優良品質

  • 三輛車
  • 五個路徑

LR 025:質量 僧伽 (下載)

菩薩車

  • 十大理由
  • 菩薩的功德

LR 025: 菩薩 車輛 (下載)

問題與解答

LR 025:避難所問答(下載)

佛陀啟蒙影響的素質和技能

我們已經談完了 的素質 身體,我們上次會議期間的言語和思想。 現在我們來談談它的品質 的啟蒙影響。 我們基本上是在討論佛經,但是當老師們把這些東西和佛法聯繫起來的時候 密宗, 他們談論 的特質表現為特定的神靈。 這 的智慧顯現為文殊菩薩。 這 的慈悲表現為觀世音或觀音。 金剛手菩薩是 巧妙的手段,而女性塔拉 , 很大程度上體現了 的啟蒙影響。 塔拉是綠色的,就像西雅圖將在幾個月後一樣,一切都在成長; 所以這也是 覺悟——使事物在眾生心中生長。

有兩個基本素質 的啟蒙影響。 首先是 毫不費力 其次是 不斷.

佛陀的開悟力是毫不費力的

就其毫不費力而言, 不必坐下來考慮所有事情併計劃出來。 他不必坐下來想,“哦,現在是星期一早上。 我可以幫助誰? 我想我會造福那邊的眾生。” 不必進行所有這些檢查和思考。 他要不要幫助這個傢伙,這根本不是問題 的心思。 它只是毫不費力地來,利益其他眾生的願望和能力。 也 不需要考慮如何提供幫助。 一個 不認為:“好吧,我教這個人皈依嗎? 我教他們大乘道嗎? 我教他們靈修嗎? 我教他們什麼?” 他們不會撓頭,轉圈圈。 他們只是確切地知道要教給每個人甚麼適合他或她的思想。 當我們談論不同的品質時,你會看到這種品質不斷出現 ,根據自己的性情,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教導別人的能力。

那麼,我想,在指出佛陀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同時,它也在向我們指出,我們都是不同的,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都一樣。 此外,當我們試圖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對他們的不同性格、傾向和需求保持敏感,並以適合他們的方式幫助他們。 這 不會說,“我想像這樣幫助你,因此你最好需要這種幫助,你最好接受它,因為我正在給予它。” 沒有這回事。 [笑聲] 只知道別人需要什麼,並以非常個性化、個性化的方式給予它。

我認為這對於我們來說實際上是非常深刻的一課,即使在我們自己的水平上,我們如何幫助人們做我們所做的事情,因為有時我們只是試圖將一切標準化太多。 一年級你這樣做,二年級你這樣做。 十二步計劃:第一步,第二步……甚至是漸進的路徑,都是標準化的。 但我們都是個體,不是嗎? 我們都以不同的方式聆聽它。 我們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它。 我們將挑選不同的觀點並以不同的方式付諸實踐,因此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並欣賞這一點。

另外,我認為(我知道我正在切線但無論如何)我們不需要將自己與其他人進行比較。 “其他人在說什麼? 其他人都在做什麼? 他們做了多少大禮拜? 哦,他們在做曼陀羅 供品 而不是大禮拜。 也許我應該做曼陀羅 供品 就像他們一樣。” 那不是問題。 問題是我們自己在特定時間的個人需求是什麼,以及我們將如何在佛法實踐中滿足這些需求。

在許多方面,我們必須學會在修行中做自己的醫生,對自己的心、對自己的需要以及在特定時刻可能需要哪些佛法方法敏感。 哪些會幫助我們? 在某種程度上,對內部發生的事情保持敏感。 當我們生氣時,我們與 憤怒. 當我們依附時,我們與 附件. 在教法中挑選出適合我們在這個特定時刻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的不同方法。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每天跳來跳去玩跳房子。 我們在循序漸進的道路上進行冥想,希望每天都能按照大綱調查一個主題。 你保持這個循環; 但與此同時,無論你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你都會在教義中找到解毒劑並將它們應用到那個問題上。 無論那是否是您當時正在學習的主題,或者那是否是您當時的主要實踐,您都可以這樣做。 例如,你可能正在做十萬次大禮拜,但有一天醒來,你感到非常吝嗇,你知道你需要做 供品 那天。 你需要做一些事情來克服吝嗇。 你可能會繼續做大禮拜,但在那一天強調一些可以幫助你抵消困擾你的東西的東西。 這真的是關於學習成為我們自己心目中的醫生。

就像一個醫生,毫不費力,熟練地知道該開什麼藥。 我們也需要這樣做。

重回正軌:這是 的頭腦,只是不經思考、計劃或其他任何事情的輕鬆能量流向他人,不知何故確切地知道該做什麼。 不管是什麼 它是否符合現場。 這是那個人在那個特定時刻所需要的。 當你坐下來閱讀經典時(尤其是巴利語大砲、小乘經典,當然也包括在藏語大乘大乘大砲中),這些都是關於 的生活。 它們是關於如何 生活以及他與人的關係。 有時在這些故事中,你可能會讀到某人是如何做某事的,以及 的回應然後你就走了,“他到底為什麼要那樣做? 多麼奇怪的事情,”但你可以看到他以某種方式在非常深的層面上理解人們,因為它帶來了一個好的結果。

因此,它正在培養我們自己對他人、對我們自己的思想的敏感度,並且在我們閱讀經文時也意識到, 確實與不同的人進行了非常單獨的交談。 他向不同的人傳授不同的教義。 對於同一個問題,他給不同的人不同的答案,因為人是不同的。 什麼是善巧的,什麼是有效的,什麼會帶領那個人走上證悟的道路,就是在那一刻所做的,並且毫不費力地做到了。

佛陀的啟蒙影響是不間斷的

第二種品質 的啟蒙影響是不間斷的。 這 不會被拉扯出來,壓力過大,筋疲力盡和崩潰,而是 能夠不間斷地從事所有這些類型的活動。 我曾經在我自己的老師身上看到很多這樣的事情, 喇嘛 梭巴仁波切,(我相信你已經聽我說過很多次了)晚上不睡覺。 他深入 冥想 四十五分鐘,然後醒來並繼續他的祈禱。 您可以看到他如何不斷地為他人的利益行事。 他所有的侍者都被徹底消滅了,但仁波切渴望隨時離開,無論白天還是黑夜。 這就是力量 大慈大悲. 隨著我們越來越多地在心中培養慈悲心,事情變得越來越輕鬆。 它們變得不那麼波濤洶湧,而且更加連續。 這是一個很好的品質 的動作。 他們是不間斷的。

昨晚在湖邊散步的時候,我在想如何用月亮在池塘里倒影的比喻來解釋 幫助我們。 從月亮那邊看,月光恰到好處地照耀著,毫不費力地照在池塘上。 它不間斷地照在池塘上(假設月亮沒有落下)。 然後,根據池塘的表面,反射出不同的東西。 當快艇在池塘上經過時,您會看到月亮的扭曲反射; 如果池塘非常靜止,你會得到清晰的反射; 當有很多其他光反射時,也許你不會注意到月亮,就好像它是一個完全黑暗的夜晚。 這再次強調了 我們相互關聯。 這不僅僅是從 降臨到我們身上,但這也是我們與 . 根據我們所處的位置,啟蒙影響會以獨特的方式影響我們每個人。

佛身的覺悟

啟蒙運動的影響 身體 就是有無數的化身,放射出無量空間,利益眾生。 我們受此限制 身體 由原子組成,因為它會變老、生病和死亡,因此會成為很大的阻力。 當你成為一個 ,因為你已經消除了執著和 附件,你不再把握這種 身體. 你有完全的自由。 因為沒有抓住這大塊原子,頭腦中有如此多的自由。 憑自己的智慧,憑自己的力量 冥想,您可以創建出現在無限空間中的各種散發體。 如果 出現在美國這裡,他會看起來像美國人。 如果 出現在中國他會看起來像中國人。 或者一個中國人去美國,或者一個美國人去中國。 我們不一定注意到它們,但 的表現形式是 巧妙的手段 使我們受益。 這些都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不斷散發出來的。

如果這似乎超出了您的理解範圍,那麼就從您自己的經驗開始,並考慮依附於它是什麼感覺 身體. 想想我們有多少精力被用來生活 附件身體,然後想,“如果我沒有 附件身體,如果我的腦海裡沒有這一切的執著,我會有多少精力騰出來做其他事情?” 它會給我們一些想法,即我們有不同的潛力和不同的能力來做事。

聽眾: 依附於該有什麼區別 身體 並簡單地照顧它?

尊者圖登卓龍(VTC): 我們必須照顧我們的 身體 維持生命。 你不需要這樣做 附件. 附件 是我們變得超級擔心的時候。 “我必須擁有一個美麗的 身體 和一個健康的 身體!” “我必須做這做那和另一件事,”——所有這一切 執著身體.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有所不同 身體.

佛陀言論的啟蒙影響

啟蒙運動的影響 的演講是 可以回答任何人的問題並教授該人在特定時間需要知道的任何內容。 啟蒙運動的影響 演講是回答問題,解決問題,給予適當的教導。 這再次向我們表明,我們自己的潛力,我們可以發展的東西。

佛心的啟蒙影響

啟蒙運動的影響 的想法是,通過a的力量 的定力,他們知道不同人的業力。 他們知道心靈的不同路徑,不同的 冥想 科目。 因為知道這一切,所以當他們教的時候,他們教得恰到好處。 的質量 的思想基本上是這樣的,他們可以“調諧”到其他人所在的位置; 和 的頭腦不只是“調整”,而且知道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做出反應。 因為有時我們可以調到其他人的位置,但我們不知道應該給他們什麼建議來幫助他們。 我們完全受阻。 啟蒙運動的影響 的心智不受這種限制。

佛法的優良品質

現在我們將討論佛法的品質。 據說,當我們知道佛的功德時,我們就會好奇他們是如何獲得這些功德的; 然後我們會想要了解佛法的品質。

當我們在這裡談論佛法時,我們在談論兩件事: 真路 和真正的停止。 記得之前,我回顧了四聖諦和那些(真路 和真正的止息)是四聖諦中的最後兩個。 它們也是我們認為的佛法寶石 避難 在裡面 真正的路徑 或意識是不同層次的證悟,當一個人進入所謂的見之道,當一個人直接感知空性時,就會開始獲得。 這 真正的路徑 是所有不同的意識,成為不同煩惱的解藥1 和腦海中的污點。

真正的路徑 直接抵消無知, 憤怒附件,因為 真路 是一種智慧意識。 當你的心中有智慧意識時,無明意識就沒有空間了。 所以這樣,無明的意識就被抵消了。 它被磨損 真正的路徑,由那些智慧意識。 通過這樣做,一個人證得真正的滅,即煩惱的停止、終結或完全沒有煩惱,這樣煩惱就不會再出現了。 例如,現在我們可能不會生氣,但我們的 憤怒 隨時可以大放異彩。 當不同層次的真正停止時 憤怒, 不會爆發 憤怒 再次,因為它已經完全從頭腦中去除了。 心已經徹底淨化了。 就像你已經把鏡子上的污垢拿走了。 它不能回來。 有不同程度的滅,因為有不同的煩惱,不同程度的煩惱。

這兩件事——真路 真正的止息——是皈依的究竟法寶。 我們通過練習漸進的道路所做的是,我們正在慢慢地建立所有這些證悟,直到我們真正能夠達到 真路 我們對空有直接的感知。 現在,除非這個房間裡有一些聖者(那些直接感知空性的眾生),否則我們其他人都很普通。 我們現在的心連續體中沒有道識。 但是當我們練習 拉姆林 並通過對不同佛法主題的這種非常巧妙的安排; 當我們開始了解啟蒙之路時; 當我們開始了解什麼是輪迴之道,輪迴之道; 當我們開始了解有關佛法和無常、皈依、 因果報應,寶貴的人命和所有這些東西; 我們正在準備自己。

我們正在淨化心靈的過程中,以便最終我們能夠獲得 真路 的意識。 我們正在積累大量的正面潛力,因為獲得這些成就需要很多功德或正面潛力。 我們正在做的所有這些其他事情都幫助我們為實現空性做好準備。 利他的意圖或 菩提心 在這方面尤其重要,因為當我們出於利他的意圖做事時,那麼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力量,更有效力; 心中積聚更多的正面潛能,因此更容易體悟空性。

所以你看到了我們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這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 這需要時間。 我們正在這裡[初始階段]進行這些階段,學習它們,練習它們,試圖理解它們。 然後隨著我們的進步,我們淨化,我們將更多的善能量或積極的潛力放在我們的思想上,我們對教義獲得更深入的理解。 起初,我們了解簡單的教義,例如寶貴的人類生死等。 然後我們開始了解更難的教法,因為我們將進入四聖諦,進入 菩提心 教法,最終我們也會理解空性——不僅是概念上的,而是直接的——它成為我們自己的內在體驗。 通過它,我們可以開始實現真正止息的過程。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開始這個清潔鏡子的過程,這樣污漬就永遠消失了。

發展對路徑的理解:三步過程

尊者總是強調,佛法是因了解而遵循的東西,而不是通過盲目的信仰。 這並不意味著有不分青紅皂白信仰的人是壞人。 我認為他們對佛法的盲信比對曲棍球隊的盲信要好。 人們對許多不同的事物有不加選擇的信仰。 我覺得對他們沒有壞處,至少是正面的對象。 但如果你真的想在道上取得任何進展,那麼你需要來自理解的信念或信念。

理解來自於聆聽教法,用邏輯和分析來思考它們,然後冥想它們。 我們總是有這三個步驟來實現教法:聞、學或學; 然後思考或考慮; 然後,最後,冥想。 它按那個順序進行。 這樣,佛法就被植入我們的腦海。 如果我們嘗試 幽思 但是我們還沒有聽過教法,我們將自己進行冥想。 如果我們嘗試 幽思 如果沒有真正思考和理解這些主題,那麼我們就不會讓我們的思想習慣於正確的感知。

我們以某種方式聽到或學習或學習,然後我們會思考它。 我們與其他人討論它。 我們用理性。 我們辯論它。 我們提出問題,然後我們繼續做 冥想 將其整合到我們的思維流中。 我們可以在日常練習中做到這三個方面,但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如果我們按順序進行,我們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們在練習中做了這三件事,但我們嘗試按順序進行。

佛法的另一個品質是它斷除無明,斷除無明。 /附件. 在死亡的時候是 /附件 那是真正的敵人,因為它是 附件 在死亡的時刻,這使我們恐懼地抓住並堅持 身體. 然後因為我們不能擁有這個 身體,它讓我們抓住另一個 身體. 正是這種執著的心 附件,首先 執著身體,然後 執著 到下一個,因為很明顯我們要離開這個。 那 心,那個慾望的心或 附件 是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那麼,當然,一旦我們重生了 附件,我們有所有來自重生的不同問題,比如變老、生病和死亡,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得到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以及所有這些事情。 這 執著那麼,是道路上的主要障礙之一。

佛法的作用是去除 附件, 去除無知, 去除 憤怒,以停止不受控制的重生循環,所有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因為我們的頭腦不明白什麼對它有好處。 這就是佛法的作用。 這就是它的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如果我們練習它,結果將是我們擁有的更少 附件, 較少的 憤怒,更少的無知,因此我們創造更少的負面 因果報應. 我們堅持更少的東西。 我們的問題更少。 那就是關於它的​​一切。 我們都在這裡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厭倦了困難和問題,也因為我們厭倦了別人也有它們。 因此,佛法是所有這些的解毒劑、補救措施、藥物。

僧團的優良品質

現在我們將繼續討論 僧伽. 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課題。 我們不會做太多細節。 上次我們見面時,我開始談論三輛車: 聽者 車輛,單獨實現車輛和 菩薩 車輛。 當我們談論 僧伽,我們正在談論每一種車輛的高度實現的存在。

三輛車

聽眾是有 自由的決心 的循環存在。 他們修行道。 他們放棄了受苦的障礙2 - 憤怒, 附件 和無知——以及 因果報應 導致重生。 他們有少量的正潛力積累。 結果,他們成為了阿羅漢 聽者 車輛; 換句話說,一個被解脫的存在 聽者 車輛,沒有輪迴的人。

在孤獨的覺悟者車裡,動機是一樣的: 自由的決心 的循環存在。 一個人以同樣的方式證悟空性,但作為一個孤獨證悟者比作為一個證悟者有更多的積極潛力的積累。 聽者,而證悟為獨行羅漢的果報。 再次,一個人已經去除了煩惱的障礙,一個人從輪迴中解脫出來(自己的意識重生)。

第三輛車是 菩薩 車輛。 這裡的動機不僅僅是 自由的決心 從輪迴的存在——動機是成為一個 為了將他人從輪迴中解脫出來。 一個擁有極其巨大的積極潛力。 一修所謂的六 深遠的態度,也稱為六 波羅蜜多 或六度——不同的翻譯。 一個人不僅能將自己的心從使自己與輪迴聯繫在一起的煩惱障礙中解脫出來,而且還可以將自己的心從認知障礙中解脫出來。3,腦海中的細微污點。 通過將我們的心流從這兩個層次的障礙中解脫出來——痛苦的障礙和認知障礙——然後我們能夠達到完全證悟的狀態。 . 因此,我們不僅將自己從循環存在中解脫出來,而且我們還擁有這整個的品質積累。 身體、語意和啟蒙的影響,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 以上就是三款車的簡單介紹。

三乘五道作為啟蒙的路線圖

現在我們將更深入地研究它。 對您來說,這似乎是技術性的。 但實際上非常實用。 它確實涉及一些詞彙。 不要讓它嚇到你,因為它所顯示的是在道路上有明確的步驟和階段。 它向我們表明我們需要經歷哪些事情。 這就像路線圖。 與其說“是的,往南走,你會到達雲山”,而是說“走 I-5 並在 56 號出口下車”,這是一種實際的逐步前進的方式,而不是一些模糊的方式事物。 我們現在要深入探討的是人們將其作為 聽者,作為一個孤獨的實現者或作為一個 菩薩 為了達到他們的目標,要么是阿羅漢,要么是圓滿證悟。 .

我們有三輛車,每輛車都有五條路徑。 每輛車的五條路徑名稱相同,但它們的含義略有不同,因為每輛車都略有不同。 豐田的閃光燈與凱迪拉克的閃光燈不同。 他們都有眼罩,但他們在不同的地方。 同樣,這三種車輛中的每一種中的術語都是相同的,但它們的含義略有不同。 五道是1)積累道,2)準備道,3)見道,4)修行道 冥想 5)不再學習的道路。

聽者車輛

我們將從 聽者 車輛。 這個人,為了進入第一道,積累的道,必鬚髮展 自由的決心 循環存在,因此它是自發的,白天和黑夜,在意識中毫不費力。 例如,我們有一點 自由的決心 當我們來聽教法時,從輪迴中開始,但當我們去冰淇淋店時,我們就忘記了它。 我們要做的就是採取 自由的決心 我們現在擁有的,發展它,深化它,擴大它。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不僅會在這樣的良好狀態下(在教學期間)記住它。 此外,當我們去 31 Flavors 時,它不僅僅是一點點閃爍,而是真正深刻而深刻的東西。 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去 31 Flavors 並且仍然擁有 自由的決心 同時輪迴。 當一個人日夜自發有這種決心時,他就進入了積累的道路。

當他們在積累的道路上時,他們會發展他們的平靜安住,或samatha 冥想。 他們 幽思 關於四念處 身體, 感覺, 頭腦和 現象. 對於那些在緬甸傳統或泰國傳統中修習過內觀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所做的基本修行,四念住的修行。 在這樣做的過程中,通過一個人的專注和證悟的力量,一個人能夠獲得許多不同的神通。 即使一個人剛剛走在積累的道路上也是如此,因為這裡有很多心的淨化,很多積極品質的發展。

一個人在自己的時間進入準備的道路 冥想 當一個人對四聖諦有正確的概念理解,具有平靜安住的心和特殊的洞察力。 進入積累之路後,繼續 幽思,並且作為一個 冥想 進步,它達到了一個真正的“A”,第一,對四聖諦的正確概念理解。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概念實現,而不僅僅是一個消失的片狀。 當你有了那個概念了悟,當你有了那個的第一刻,你就進入了準備的道路。 概念並不意味著只是坐著思考。 這意味著在你的禪修狀態中,你真的完全理解了四聖諦,但你的理解仍然是概念性的。 這不是完全直接的。 在這一點上,你不會直接感知到空虛。 這是對空性的概念實現,但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冗長。

然後在準備的道路上繼續一個人 冥想 關於四聖諦,尤其是一個人的 冥想 關於空虛。 當你對空性有直接的、非概念性的理解時(換句話說,你已經去除了將你與空性隔開的那一點心像),那時在你的 冥想,你證得見之道。

回顧一下,在積累的道路上,你正在積累積極的潛力,積累獲得證悟的因。 在準備的道路上,你正在為直接感知空性做準備。 在觀看的道路上,你得到它。 你直接看到空虛。

在的路上 冥想,你習慣了自己。 記住, ”幽思”的意思是使習慣、習慣或熟悉。 所以在這條路上 冥想,這個人正在使他們的心習慣於這種對空性的非概念性的證悟,並且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正在去除不同層次的無明煩惱障, 憤怒附件 在他們的腦海中。 當一個人徹底消除了所有的無明, 憤怒附件 發自心,則得第五道 聽者 車輛:不再學習的道路。 那個時候,一個就是阿羅漢。 無學之道是阿羅漢。 那時你去,“Yippee! 不再循環存在。 我已經完成了。”

作為一個阿羅漢 聽者 車輛你獲得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品質。 你有完美的靜住或定。 你有偉大的內觀,直接了悟實相。 你已經把這些垃圾和許多業力的印記都淨化了,所以你可以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您可以採用多種形式並將它們分解為一種形式。 你在經典中讀到羅漢在空中飛行,他們的頂部有火 身體, 和從下部流出的水 身體. 因為一個人的意念的力量,一個人有這些能力。 你可以散發物體。 您可以變換對象。 你能飛。 你可以奇蹟般地去你學生所在的地方。 他們有許多幫助他人的好方法。

通常在大乘經典中,似乎阿羅漢被放下了,因為我們被告知阿羅漢沒有 菩提心,他們沒有利他,他們沒有成佛; 他們只是將自己從輪迴中解脫出來,停留在自滿的平靜或涅槃狀態中。 即使我們被告知,這是從大乘的角度來看的。 我們被告知這是為了振奮我們的思想,以便我們從一開始就進入大乘道路。

事實上,阿羅漢具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功德,比我們擁有的功德多得多。 他們比我們有更大的愛和同情心。 所以我們不能放下羅漢。 沒門。 但在大乘傳統中,有時看起來是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它們鼓勵我們從一開始就走直接的啟蒙之路。 而不是必須通過 聽者 乘車或獨行車,成阿羅漢,涅槃數劫, 叫醒我們說,“嘿,你不能忘記別人,”然後你必須從頭開始 菩薩 車輛。 是阿羅漢的人可以成佛,但需要一段時間。

[因更換磁帶而丟失的教義。]

……順便說一句,聽者之所以被稱為聽者,是因為他們聽到了教法,然後將其教給他人,使其他人聽到了。 孤獨證悟者之所以被稱為那個名號,是因為在他們的最後一世,他們在孤獨的環境中,自己獲得了阿羅漢果。

菩薩車

然後我們有 菩薩 車輛,具有相同的五條路徑,但它們的冥想方式略有不同。 聽者和獨覺者,通過擁有 自由的決心 從循環存在。 菩薩以利他為心,進入積聚之道。 為了利益眾生。 再次,不僅僅是擁有 菩提心 腦海中閃過(比如當他們在課程開始時培養動機或某事時),不僅僅是人為創造的動機,而是一種深刻而深刻的利他主義,日夜不停,自發,毫不費力。

那麼,實際上有可能在我們自己的頭腦中發展它。 已經有所有這些眾生進入大乘或 菩薩 積累之路。 這就是分界線——自發的 菩提心 在頭腦中——一個相當大的覺悟,只是為了進入第一條道路。 現在你可以看到動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動機。 這不僅僅是“我想擺脫循環存在”。 它是,“我希望每個人都自由,我會為此做點什麼。 我要成為一個 。” 一個人日日夜夜都有那種深沉的動機,它不是人為的。 當一個人進入積累的道路時,心是非常非常強大的。

然後在積累的路上,你做了很多 冥想. 你做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行動來創造積極的潛力。 那麼那時在你的 冥想 當你對空性有正確的概念理解,即平靜安住和特殊洞察力的結合,你就進入了準備的道路。 這與聽者進入修行道時的情形相似,但菩薩是用心來做的。 菩薩的動機和 菩薩的積極潛力的積累。 所以覺悟真的很強大。

你看,關於 菩提心 動機是它放大了頭腦中的積極潛力。 這是因為當我們創造積極的潛力時,它不僅與我們的行動相結合,而且與行動的動機相結合。 如果你有動力去幫助一個人並且你做了一個 ,你得到了好處 因果報應,幫助一個人的積極潛力。 如果你有動力去幫助一切有情眾生 ,你會從有這種幫助眾生的動機中獲得積極的潛力。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開發 菩提心 在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一遍又一遍地激勵,因為它增強了我們的思想。 它讓我們的頭腦非常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做某事。 它也變得非常強大,因此我們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積極潛力。 我們的頭腦很快變得豐富起來。 這就像使用廉價肥料和 A 號肥料之間的區別。

然後菩薩繼續 幽思 關於空虛。 當他們對空性有直接的感知,一種非概念性的感知,他們進入見道。 菩薩 車輛。 他們的定和內觀——他們的平靜安住和特殊的洞察力——在這一點上是直接的,而不僅僅是概念上的,這是在準備道路上的情況。 在這個時候,他們開始從他們的頭腦中去除不同層次的障礙。

現在走在路上 冥想,他們正在熟悉空性的證悟。 他們也在通過六人的修煉積累了很多正能量 深遠的態度. 其實一是練六 深遠的態度 遍及整條道路:布施、道德、忍耐、喜悅的努力、專注和智慧。 甚至我們也在努力修行它們,但在觀看的道路上, 冥想 菩薩 完善他們,一個 菩薩 完成它們。 為什麼? 因為 菩薩 在道的那個層次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心——見道和覺道 冥想. 他們不僅有自發的利他意圖,想要成為 ,但他們同時也對空性有直接的感知,這兩種證悟一起徹底轉化布施。

你可以大方,給一個蘋果。 一個三歲的孩子可以給別人一個蘋果,但這是一個非常不同的行為,如果一個 菩薩 給某人一個蘋果。 因為一個三歲孩子的頭腦——假設這個三歲孩子不是一個 菩薩——只是,“媽媽,來個蘋果吧。 爸爸,來個蘋果。” 一個 菩薩,他們的心意是給這個蘋果,但意圖成為一個 為利益眾生,證悟本性空性:自己是施予蘋果的人,蘋果是被施予的對象,蘋果的施予,以及蘋果的接受者。 換言之,了悟整個場景的自性空性,雖然自性空性,但所有這些東西(施者、施者、施者、受者)都是緣起而出現的。像幻覺。 所以當一個 菩薩 給了一個蘋果,他們的腦海裡浮現出這種完全不可思議的理解。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他們完善了他們的慷慨。 他們完成了慷慨的完美。 他們完成了 深遠的態度 的慷慨。

我們現在在我們的層次上做的是我們在聽菩薩如何 幽思 我們正試圖以類似的方式做到這一點。 我們正在努力按照我們的水平去做。 我們還不是菩薩。 不要坐在那裡對自己進行情感上的打擊,因為你不是一個 菩薩. 如果你是一個 菩薩 你現在不會在這裡做這個。 你就是你。 這已經足夠好了。 這是夢幻般的。 但我們仍然可以改進。 我們傾聽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是如何練習的,然後我們嘗試去做。 我們一次做一點。 我們忘記了。 我們做的不對。 我們變得懶惰。 我們這樣做,但它有點弱。 我們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做。 這就像一個孩子學習騎自行車。 就像我們小時候學會閱讀一樣:慢慢地,慢慢地。 但你做到了。 一步一步來。 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十地

現在在看的道路和看到的道路之間 冥想,有所謂的十地,或十地,對應於十 深遠的態度. 你會再次聽到這個術語。 Bhumi 是一個梵文詞。 是地面的意思。 這些是不同層次的覺悟,散佈在見道和覺道之間。 冥想,並且在這十個中的每一個上,您都完善了某種品質。 因此,當你在見道上時,在十地中的第一個,你完善了 深遠的態度 的慷慨。 其他九地都在路上 冥想.

你完善的第二個基礎是道德。 (第二 深遠的態度 被完善的是道德。)然後一個人完善了 深遠的態度 耐心,然後 深遠的態度 快樂的努力,然後 深遠的態度 禪定或專注,然後是智慧的深遠態度。 這是通常的清單 深遠的態度, XNUMX。 但我們也可以談論十 深遠的態度. 所以在這裡我們又增加了四個。

第七名 深遠的態度 is 巧妙的手段; 然後祈禱; 然後是力量或力量; 然後是深刻的智慧或深刻的覺知。 所以你看有這十個 深遠的態度. 有十種理由。 一個人逐漸完善它們。 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一個人正在從自己的心中去除所有的煩惱障礙。 事實上,當你開始第八地時,你已經結束了煩惱的障礙。

在第八、九、十地,你正在淨化你的心所有的認知障礙。 然後在第十地的盡頭,你進入所謂的金剛樣 冥想:冥想穩定或三摩地。 最後 冥想,你的心完全淨化了心上的所有污點,即認知障礙,你成為一個完全證悟的人 . 那是不再學習的道路 菩薩 車輛。 這是一個完全開明的 . 那時,一個人獲得了所有的品質 我們一直在談論的。 一個人的心變成了真理 身體, 一個人自動擁有一種享受 身體 和所有的放射體。

這是一個因果的全過程。 就像在地裡種下一顆種子,種子就會長大。 種子生長、發芽、長大、開花、結果的每一刻,都是有先後的,有因果的; 它只是逐漸像那樣發生。 這就是我們開始的道路。

當我們聽到這種事情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我們獲得一些信心,相信這是可能的。 我們可以看到一切都安排好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所以我們不需要迷茫,不需要困惑,“我修什麼? 我該怎麼做? 你意識到了什麼?” 這些人以前都做過。 他們寫出有關如何操作的信息表,這就是全部內容。 他們說,你這樣做,然後這發生,你這樣做,這發生。 您從西雅圖出發,沿 I-1 向南行駛。 留意波音,因為那時你知道你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你走得更遠,你會看到奧林匹亞的標誌。 你看首都。 “好吧,我走對了。 我應該期待這個。” 你有方向。 你知道不同事物的地標。 就是這樣。 它是為我們準備的。

菩薩的功德

當某人成為 菩薩 第三道,見道(第一地/地),彼時得此十二功德,能見百佛。 他們可以從所有數百位佛陀那裡獲得靈感。 他們可以活一百劫。 他們可以看到過去和未來的一百劫。 能入百三昧。 它們可以震動一百個世界系統。 它們可以用它們的光輝照亮一百個世界系統。 他們可以使一百個眾生成熟而證悟。 他們可以旅行到一百 淨土. 能開百門法門,就是說教法。 它們可以化為一百個身體,每個身體都被一百個菩薩包圍。

在第二個領域,所有這些事情都發生了,但它是一千個。 第三個是十萬,第四個是十億,第五個是一百億,第六個是萬億,第七個是一百億,他們沒有給我第八個,第九個和第十個(理由)的數字。 [笑聲] 但是你可以想像,如果我們使用它們,我們的大腦會有一些非常不可思議的能力。 如果它看起來像,“你在說什麼? 我,能做那種事嗎?” 好吧,即使是科學家也說我們只使用了很小比例的腦細胞。 甚至科學家也在談論我們未充分利用的能力。 這也意味著,如果我們將我們的思想從某些限制中解放出來,開始發揮我們的潛力和能力,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評論

到此結束談論的品質 三顆寶石,佛法, 僧伽. 今晚我們詳細介紹了 和佛法的品質。 然後我們開始了這個相當冗長的解釋 僧伽 讓我們能看到道與滅, 僧伽 證悟成佛。 你會看到這三者是如何相互關聯的。 知道這一點,然後,當我們說,“我 避難 ,在 ,佛法, 僧伽,”就像,“哇,我知道我在說什麼。 我現在對那些我正在尋求精神指導並成為我在這條道路上的榜樣的人的品質有所了解。” 我們也知道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幫助。 我們也知道我們可以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問題與解答

聽眾: 我真正欣賞佛教修行的一件事是它的簡單性。 所以我在思考如何調和這些對我來說如此復雜的教義,因此我對複雜性產生了真正的厭惡感。 我有點迷惑不解了; 基本上,我感到困惑。 我感到絕望和沮喪。 [部分聽不清] 我們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職業訓練局: 當一切看起來都太多時,你如何讓它變得簡單呢? 讓我們考慮成為一名醫生的過程。 作為一名醫生,你走進去,你會看到有某些症狀的人,你會立即知道如何幫助他們。 這就像第二天性一樣,你不需要回去看看你的醫學書籍,想想該做什麼和學習。 你看到這些病人,你有很多經驗,你知道該怎麼做。 如果我進去嘗試做你的工作,我會完全糊塗。 如果你給我一本醫學書看,如果我知道哪條路是好的,更不用說嘗試發音其中的一些單詞了。

但不知何故,你從幼兒園和一年級的小孩開始,不知道如何閱讀、添加或做任何這些事情。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提高了你的能力。 你去了醫學院,你學到了所有這些不同的東西。 當你學習它們時,它們變得像第二天性一樣,以至於你在一年級時壓倒性的事情現在已經習慣了,你不會三思而後行。 或者當你剛開始學醫時,那些讓你大吃一驚、你無法理解的事情; 現在你可以教給其他人了。 所以我認為這只是在我們所處的地方,知道我們可以去哪裡,慢慢地,慢慢地……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所以看起來這都是歷史添加的一堆騙局,但你喜歡這種做法的簡單性。 當你修行時,你想從修行中得到什麼?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那你能做的就是學習方法 冥想,學習教學方法,實踐它們,看看你獲得了什麼成就。 那麼也許你可以來告訴我們你後來獲得了什麼,如果它與其中任何一個相對應,或者它是否完全不同。 換句話說,不要掛斷 877 萬,“為什麼不是 10,000½?” 對我來說,我認為沈迷於數學這件事並不重要。 如果您正在學習成為一名神經科學家,那麼您會說大腦中有“x”個腦細胞。 但是當你對某人進行手術時,你不會坐在那裡想,“他們有“x”數字還是“x”數字加一,或者他們的大腦很小,所以他們的腦細胞少了 XNUMX 個。 那個時候真的無所謂。

內觀與西藏冥想練習

職業訓練局: 同樣,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個人的個人性格。 很有趣,修過內觀的人說:“哦,太簡單了,太簡單了。” 如果你去斯里蘭卡或泰國,你也會找到大量描述這條道路的學術界。 只是當你去IMS(Insight 冥想 社會),他們剝奪了一切,只是告訴你呼吸。 在所有的佛教傳統中,它都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學術學術方面,它解釋了許多步驟和事物,以及在道路的每一層都放棄了什麼。 所以不要陷入這樣的事情,“好吧,我只是要去泰國,我不用擔心,”或者“我要去緬甸,我不用擔心它。” 只是在美國,事物的呈現方式已經被簡化到這樣一種程度,人們能夠得到一些他們可以動手做的東西,並感到某種成就感。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然後你能做的就是你可以坐下來觀察你的呼吸。 當你開始禱告並說:“我 避難 ,在 ,佛法, 僧伽,” 有時在接下來的任何時候 冥想 你做的觀察你的呼吸的課程,有時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什麼是 ?” [笑聲]

我坐在這裡看著我的呼吸做內觀 冥想,“什麼是內觀? 什麼是真正的內觀?” 或者你知道什麼是samatha嗎? 你知道要尋找什麼嗎?證得定的徵兆是什麼?證得內觀的徵兆是什麼? 你知道要做到這一點的所有步驟嗎? 只要繼續觀察你的呼吸,一段時間,一個問題可能會來。 那麼也許這些信息中的一些可能是有用的。 或者你可能坐在那裡看著你的呼吸,然後這些想法來了,“我坐在這裡看著我的呼吸,這太無聊了。 我這樣做是為了什麼? 我想從中得到什麼? 我只是想一直坐在這裡呼吸嗎? [笑聲] 我想去哪裡? 我的目的是什麼? 我只是想讓內心平靜一些,以便在上班時可以微笑嗎?”

冥想的目的

這絕對是部分原因; 你會明白的。 你注意你的呼吸,你會明白的。 你可以去上班,你可以微笑,“好吧,我現在為什麼要繼續呼吸? 在我得到它之後我想得到什麼? 我真的要去哪裡看我的呼吸? 我的人類潛力是什麼? 我的人類潛能是不是坐著看著我的呼吸,這樣我就可以去工作並微笑? 這就是全部?” 我的意思是,想要從生活中擺脫出來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去上班、微笑而不生氣——但還有比這更多的東西擺脫生活嗎? 當你死了,你的心肯定會更放鬆,因為你去工作了,你微笑了,但是你死後要去哪裡? 你死後會發生什麼? 從長遠來看,這一切你要去哪裡?

所以我們必須能夠來回走動。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然後把它放在後面的燃燒器上。 換句話說, 確實教過“你不必僅僅因為我這麼說就相信這一切。” 你通過經驗、邏輯來檢驗它; 你看看會發生什麼。 你使用對你有用的東西,但問題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因為它目前對我們沒有用處而扔掉它。 現在你可能在想,“時鐘對我有用,但我不需要熱水袋,所以我會扔掉熱水袋。” 但是你明天可能需要一個熱水瓶。

這個想法是,當事情沒有意義時,把它們放在次要位置。 不要用頭撞牆。 如果你能準確地反駁某件事,那麼就把它扔掉。 如果你可以肯定地說,“這絕對不是真的,這完全是垃圾。 這是一個錯誤。 這是一個謊言,“扔掉它! 你不需要它。 但是,如果這是您沒有得到的東西,請將其放在次要位置。 不要完全扔掉。 但是現在使用對您有益的東西,並記住您會改變。 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十號的衣服對你一點幫助都沒有。 他們很討厭。 三歲的時候你不想把它們放在你的小包裡,因為它們會壓垮你,但現在它們非常有用。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確實如此。 你可以說,“我不知道”。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我們無法證明它們。 我們無法反駁他們。 所以我們只是說,“我不知道。” 我們真正知道多少事情? [笑聲] 我們真正知道什麼? 你和一個人住了十年——你認識那個人嗎? 你了解你自己嗎? 我們確實知道一些事情,但我們的知識有限。 但是知識會增長。 它長大了。 它改變。

好的。 讓我們靜靜地坐著。

本教學基於 拉姆林 或漸進的啟蒙之路。


  1. “煩惱”是尊者 Chodron 現在用來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的翻譯。 

  2. “受苦的障礙”是尊者 Chodron 現在用來代替“被迷惑的障礙”的翻譯。 

  3. “認知障礙”是尊者 Chodron 現在用來代替“無知障礙”的翻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