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避難的好處

避難:第 8 部分(共 10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注意:本教學第 7 部分未錄製。)

避難的好處

LR 027:庇護福利(下載)

問答:第 1 部分

LR 027:避難所問答(下載)

問答:第 2 部分

LR 027:避難所問答(續)(下載)

今晚我們來聊聊好處的話題 避難 ,在 , 佛法和 僧伽. 看到我們需要一些幫助,並且有其他人可以指導我們,那麼我們可以期望獲得什麼樣的利益? 避難?

修道院的尊者 Samten 和靜修者。

皈依引導我們走上證悟之道。

我們成為佛教徒

第一個好處是我們成為佛教徒。 你可能會說:“成為佛教徒有什麼了不起? 我已經是這個俱樂部的會員,那個俱樂部的會員,還有另一個俱樂部的會員,我還要一張會員卡幹什麼?” 成為佛教徒不是加入俱樂部並獲得會員卡,而是意味著我們開始走上覺悟之路。 所以,其中一個好處 避難 是它引導我們走上啟蒙之路。

我們當然可以創造美好 因果報應避難 你可以做對自己有益的修行,但成為佛教徒的意義在於,你實際上是在走上諸佛所走的路。 你正試圖朝著與 去。

這會引出整個主題,“嗯,佛教是引領你證悟的唯一途徑嗎?” 我們已經經歷過幾次,我想到了另一個可能有助於說明這一點的例子。 例如,從這裡到市區,有很多條路會帶您到市區。 去市中心的方式不止一種。 你可以開車很遠。 你可以開車走一小段路。 你可以走高速公路,也可以走小巷。 但並非您從我們現在所在的這裡走的每條路都會帶您到市區。

我們傾向於走極端,說:“它必須是佛教徒,如果你不是佛教徒,你就會下地獄。” 那是完全錯誤的。 另一方面,在另一個極端思考並說,“一切都是一樣的,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就像說你可以從這裡在五十四街向任何你想去的方向行駛,然後你就會到達市中心.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如果您從這裡向北行駛,您將到達溫哥華而不是市中心! 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運用我們的辨別智慧,不要被文字和標籤所束縛——這並不重要,但我們確實必須看看意義和正在發生的事情。

一個旅行故事

有一次我在旅行時,去了一個已經建立了很多很多年的中心。 很多人來找它。 我去過的大多數地方,當我到達時,人們都會說,“哦,我們很高興你能來。 我們期待您的教導。 我們對佛教知之甚少,但我們很期待。” 好吧,我到了這個特別的地方,他們說,“哦,我們很高興你來了,但你真的應該知道我們不是佛教徒。” 他們不厭其煩地一再告訴我他們不是佛教徒,但他們說他們很先進,有很先進的哲學體系。 他們說我應該明白,當我在那裡教書時,我教的是非常上流的人,他們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他們說他們所遵循的製度和佛教是一致的。 他們給了我很多他們的書讓我讀——很多很多書——我不能說我讀懂了它們。 事實上,我不認為我做到了,因為那裡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詞彙,你必須學習非常專業的詞彙才能理解這些書。

所以我坐在車裡去某個地方,和一些成員交談並問他們問題,因為我試圖理解他們的哲學體系。 他們一直堅持認為他們的系統和佛教導致了相同的目標,而我試圖理解他們所相信的是什麼。 我不理解所有“宇宙思維”、“宇宙思維”和“超越自我”的詞彙,我真的試圖理解這些詞的含義並提出問題,試圖獲得一些定義。 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討論,因為最後我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兩個系統都到達了同一個地方,因為我們無法理解對方在說什麼!

我們需要精明

我認為,當我們甚至無法理解其他人真正相信什麼,更不用說我們自己的系統相信什麼時,說一切都是一體的,一切都會導致啟蒙,這太油嘴滑舌了。 在這裡我們要清醒、敏銳,不能狂熱、狹隘,但也不能馬虎。 什麼時候我們 避難 in ,佛法, 僧伽 我們是說我們已經檢查了 ,佛法, 僧伽,對道路有所了解,對它有信心並決定這是我們想要進入的方向。

可能還有其他的教法非常好。 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些好的東西。 所有宗教的存在都是為了給人類帶來幸福。 經過 避難但是,我們宣布這種特殊的系統化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訴求。 我們對它有信心,將遵循它,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做出明確的決定。 我認為這很重要。

安於一條道路

我一直在談論有人在周一晚上研究水晶,在周二晚上研究整體治療的例子,等等。我們可以繼續這樣做。 沒有壓力 避難. 這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我們是負有責任的人。 但在某些時候,我們可能真的想找到一個主要方向並安定下來並去做。

例如,當你年輕的時候,你會和很多男人約會,但在某個時候你可能會結婚。 就像你厭倦了和所有這些不同的人出去,所以你認為婚姻可能更好。 當然,婚姻會帶來一系列全新的麻煩,但你確實有機會以這種方式深入了解這段關係。 好吧,這裡是一樣的,成為佛教徒和 避難 並不意味著您不再了解水晶和整體治療。 你仍然可以了解那些事情,但你已經指定了你的主要事情,這消除了混亂,就像結婚消除了五千萬男人的困惑一樣。 但 避難 最初確實會給您帶來一些新的麻煩,因為您必須開始審視自己的思想。

我們開始淨化

並不是佛法讓我們頭疼,而是有時候一想到要走一條道路,生活中就會出現很多事情,因為那是我們真正開始淨化過程的時候。 當我們開始淨化時,我們所有的垃圾都會出現。 當我們開始 幽思,我們必須看看我們的想法是什麼。 然而,當我們從一個靈性事物,到下一個靈性事物,再到下一個靈性事物時,就好像我們在一個靈性遊樂園裡,被所有外在事物逗樂,所以我們當然不會看自己的心。 但是當我們 避難,我們必須開始審視我們的思想。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修行最初就像生活在垃圾場[笑聲]。 但還是有希望的。 我堅信可以將垃圾場改造成更好的東西,但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

如果我們真的不 避難, 儘管我們可能會創造很多好的 因果報應,這 因果報應 不會為證悟而回心轉意,因為我們對證悟沒有信心,對佛道沒有信心。 因此,發誓、成為佛教徒、進入佛道的第一步,真正明確了我們要去的地方。 那麼當我們創造好的 因果報應 我們可以將它奉獻給實現啟蒙的目標。 然而,如果我們真的沒有太多信心 ,佛法, 僧伽,我們可以創造良好的 因果報應 但我們不會將它奉獻給證悟,因為如果你不相信證悟,你為什麼要奉獻善 因果報應 為了那個原因?

聽眾: 如果你沒有皈依,但仍然相信 ,佛法, 僧伽 和啟蒙,你奉獻善 因果報應,你是說奉獻不算數?

尊者圖登卓龍(VTC): 好吧,你可以相信證悟並為此而奉獻,而無需皈依。 我想它會帶來那個結果,但你要問:“你當時沒有皈依嗎?”

接受所有進一步誓言的基礎

接下來的福利 避難 是它為進一步採取一切行動奠定了基礎 誓言. 這樣做的原因是 避難 證實我們想要獲得解脫。 避難 確認我們希望遵循 並因此確認了這一點,它奠定了基礎,以便我們實際上可以採取不同級別的 戒律 or 誓言 可以幫助我們積累好東西 因果報應 並幫助我們摒棄習慣性的困惑行為。

此外,如果你的皈依非常堅固,你將保持你的 誓言 出色地。 如果你的皈依處不是很強,那麼你就不會保住你的 誓言 出色地。 如果你沒有皈依,那麼你就不會隨從 戒律. 如果你不相信道路和目標 說明,你不會按照方法到達那裡。

三套誓言

皈依是走得更遠的基礎 誓言 或灌頂。 實際上有三組 誓言 一個人可以把它當作一個佛教徒。

第一層次稱為 pratimoksha 或個人解脫 誓言。 這些包括 五戒, 僧侶和尼姑們 誓言 還有一天 誓言. 第二種類型 誓言 被稱為 菩薩 誓言. 第三種是密宗 誓言.

這些是按照保留它們的難易程度排列的。 換言之,個體解放 誓言 是最容易保留的,因為它們指出了要放棄的身體和語言行為。 這 菩薩 誓言 更難保持,因為它們指出要放棄的心理行為,就像密宗一樣 誓言 更難保持。

現在,因為灌頂非常自由,有時人們第一次接觸佛教是通過一個 引發. 他們可能會說這樣的話,“我拿了大威德金剛 引發 但我不是佛教徒。” 其實,避難所 誓言 作為一部分給出 引發 儀式,但如果這個人不認為自己是佛教徒,那麼他們就沒有參加 菩薩 誓言 或密宗 誓言 如果你沒有拿那些,你就沒有拿 引發. 所以人們可能會說他們採取了 引發, 他們可能認為他們有而且沒關係, 這麼說或這麼想沒有錯, 但如果一個人沒有在一個單獨的儀式上或在早期的部分皈依自己的內心 引發,那麼一個人真的沒有採取 引發.

皈依戒是門

這就是為什麼皈依是通向 的教導。 這是你進入的門戶,可以讓你自己投入到任何進一步的實踐中。 就像我不斷說的,有人可以學習 的教義並在沒有成為佛教徒的情況下實踐它們。 如果某事 教導有助於你的生活,實踐它。 沒關係,如果你 避難,或者如果你不 避難.

但是現在當我們談論 避難 我們說的是真正地安定下來,走上正道並去做; 這是不同程度的參與。 的優勢 避難 是你要採取 戒律. 你可能會說,“呃,我要接受 戒律. 誰想帶 戒律! 當我修一日大乘 戒律,我一天只能吃一頓飯。 我不會唱歌和跳舞。 我不能做愛。 我不能這樣做。 我不能那樣做。 為什麼這是優勢?” [笑聲] 嗯,這向我們展示了我們認為生活中重要的東西。

採取的優勢 戒律 是它作為一個框架,讓我們變得更加專注,更加了解我們在說、想和做的事情。 如果你拿一個 箴言 做或不做一整天都在想的事情,您會更加清楚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不僅僅是自動進行。 服用 戒律 這樣非常有益。 此外,通過保持 戒律,我們不斷創造美好 因果報應 不管我們在做什麼,只要我們不直接破壞 戒律.

有願者皈依儀式 避難。 當你 避難 你自動採取 箴言 不要殺人。 此外,如果人們想採取任何其他 戒律 那時他們可能因為 避難 使人有能力接受 五戒 一個人的生命,一個人得到了採取的所有優勢 戒律.

我們可以消除先前累積的負面業力的結果

皈依的第三個好處是它可以幫助我們消除心流中的惡業印記。 以前在我們的困惑中,我們可能在語言、身體和精神方面做出過破壞性的行為,我們的腦海中有這些印記,它們會帶來結果。 避難 幫助我們淨化它,因為如果我們 避難, 我們採取 誓言誓言 幫助我們淨化過去的負面 因果報應。 要是我們 避難,我們也更有可能做其他有助於我們淨化的練習,比如做 四個對手的力量 和做 純化 冥想. 另外如果我們 避難 我們與 並通過製作 供品,做禮拜等等 ,這也有助於淨化我們的負面 因果報應,因為當我們進行這些練習時,我們會產生非常積極的態度。 皈依可以很強 純化 我們創造的所有不同業力。

我們可以快速積累大善業

供養佛陀

接下來的福利 避難 是它使我們能夠出於非常相似的原因創造大量積極的潛力。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 避難 那麼我們就更有可能參與那些將在我們的生活中創造積極潛力的實踐。 還有當我們 避難,因為 ,佛法, 僧伽,它們成為我們創造的非常強大的對象 因果報應 因為他們的品質。 如果我們讓 供品,佛法, 僧伽,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強大,強大的 因果報應 相比 給我們最好的朋友,除非你最好的朋友是 !

換句話說,根據一個人的精神覺悟水平、他們所擁有的品質以及他們與我們的關係,我們創造 因果報應. 有些人和事對我們來說是比其他人更重的業力對象。 這 ,佛法, 僧伽 重是因為它們的品質。 如果我們已經皈依並被提示做大禮拜,或者 供品,或以某種方式服務於佛教團體,然後因為 , 佛法和 僧伽,並且因為它們是我們用來創造的非常強大的對象 因果報應,我們創造了很多美好 因果報應 通過我們的禮拜, 供品 等等。

這有意義嗎? 這清楚嗎? 這聽起來好像我們只是想讓人們捐錢給寺廟,說如果他們向寺廟供奉,他們就會得到所有這些額外的功德。 ,佛法, 僧伽,或者如果他們幫助佛教社區,他們就會獲得所有這些額外的積極潛力。 我們不應該幫助每個人而不僅僅是佛教徒嗎? 嗯,是的,我們當然應該幫助每個人,但我們用這個例子說的是,當你捐給慈善機構時,你想捐給一個能夠充分利用你給他們的東西的慈善機構。

你不會捐給一個你的東西會被浪費掉的慈善機構。 因為 ,佛法, 僧伽 擁有他們所做的品質,我們幫助他們的任何方式,都會成為我們幫助所有其他有情眾生,因為 ,佛法, 僧伽 正在為所有這些有情眾生的利益而工作。 所以並不是我心胸狹隘,只會幫助 不會幫助這個人,因為他不是佛教徒,如果你幫助 幫助那些為利益其他有情眾生而工作的人,當你幫助他們時,他們反過來會幫助大量的人。

問題與解答

聽眾: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給 而不是窮人和有需要的人?

職業訓練局: 我試圖區分。 我並不是說不要捐給其他慈善機構。 捐給其他慈善機構很好,我們絕對應該捐給其他慈善機構,但是當我們 供品, 由於的力量 , 因為 的品質,我們還有一些額外的好處。 當我們幫助窮人和有需要的人時,我們也會因為他們的需要而得到一些額外的好處。 給予窮人和有需要的人,因為他們的生存狀態,會創造更多的好處 因果報應 而不是送給您的百萬富翁朋友。 所以我並不是在以任何方式提倡一件事勝過另一件事,但我想說的是,不同的物體對我們有不同的反應,我們對它們也有不同的反應。

職業訓練局: 你的問題是,如果可以有佛教徒但不稱自己為佛教徒,那麼專注於自稱佛教徒的事物有什麼好處? 好吧,因為它可能會幫助你的頭腦。 換句話說,如果某物自稱為佛教徒,並不意味著它是完全純淨的。 我並不是說所有標有“佛教”標籤的東西都是百分百潔淨的,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 我並不是說所有不是佛教的東西都不是猶太潔食,但我們在這裡要說的是,它確實會改變你的精神狀態。

他們說當你向任何人提供任何東西時,想像那個人是 . 然後你創建相同的 因果報應 就好像你是 因為在你的腦海裡,你把那個人想像成 . 這並不意味著如果我們向某人提供槍支進行傷害但認為我們是 槍支 ,才是正確的修行方式。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在這裡所說的都是一般準則。 一切都取決於你是否還沒有想到這一點 [笑聲]。 我們必須擺脫我們許多人成長過程中的非黑即白的心態。一切都取決於。

供養與業力

聽眾: 如果窮人不具備 ,但我們在認為他們是 ,那是如何創建相同的 因果報應 作為給予 ?

職業訓練局: 我要在這裡給你我的個人意見。 在我看來,我們創造 因果報應 這既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給予的對象,也取決於它們實際上是什麼。 所以從我們這邊來說,給一個 並給予不是 但認為他們是 , 在我們這邊是一樣的 因果報應. 但就其而言 因果報應 我們因他們的品質而創造,似乎它會有所不同 因果報應. 所以也許它既相同又不同,這取決於你從 [笑聲] 的哪一方面看它。

他們還說如果你給一個蘋果 想像你是 滿天都是美麗的果實,其實你創造的一樣 因果報應 就好像你是 滿天都是果子。 以這種方式你創建相同的 因果報應 你是否提供那個實際的物理對象。 我記得和一位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並說:“那怎麼可能因為如果我真的有成噸成噸的蒲式耳蘋果,給所有這些不是比給一個蘋果更好嗎?” 我沒有得到一個真正明確的答案,或者我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但不明白,或者我不記得了,但我自己目前的想法是,從我們這邊,想像它和 就好像你真的擁有那些東西一樣。 但是從你實際給予的物質方面來看,給一個蘋果和給十桶蘋果是有區別的。

所以在我看來有兩種 因果報應 涉及——的 因果報應 你從可視化中得到的 因果報應 你從實際中得到的 . 所以在回答你的問題時,在我看來有兩種 因果報應是, 因果報應 你從想像某人是一個 因果報應 你從他們那裡得到的實際上是一個 或者不是 .

可視化產品

職業訓練局: 如果你正在做可視化 供品 因為你其實很吝嗇,什麼都不想給,那你就不是真正在修行。 另一方面,如果你真的很窮,你沒有多少,但你懷著一顆真正專注的心給了一個蘋果,因為你的思想、你的動力和你的願望的力量,那 就你的動力而言,比那些捐出 XNUMX 輛卡車而且負擔得起的人更有價值。 所以這裡似乎有許多不同的因素 因果報應 要看。 這取決於你的動機,包括你的想像,它取決於實際的物理事物。 這取決於許多不同的情況。

聽眾: 是什麼 五戒?

職業訓練局: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有不同的皈依方式。 有的老師皈依說你必須把五個都拿下 戒律,即全有或全無。 其他老師說如果你 避難, 你一定要拿第一 箴言 不殺人。 至於剩下的四個,你可以選擇拿一個,兩個,三個,或者四個都拿。 或者您可以選擇不參加這四項中的任何一項。 那些你沒當成的 戒律,你可以把它們作為你的願望或願望,讓你的心靈能夠在未來平靜地做它們。

我這樣做後一種方式,以便人們可以選擇[四個]中的哪一個作為 戒律 以及以哪些作為願望,但人們必須在儀式前非常清楚自己的選擇。 讓我們說你拿 箴言 今天不是偷,明天你要拿公司的東西給自己用,你就說你沒拿 箴言 不偷,你只拿走了願望和 心願 有一天採取 箴言 不偷。 這是不允許的。

聽眾: 法律中“麻醉品”的定義是什麼 箴言 不服用麻醉品?

職業訓練局: 在藏族傳統中,麻醉劑包括酒精、香煙(我認為鼻煙被認為是煙草),以及任何讓你失去知覺的藥物,如可卡因、草或海洛因。 有趣的是,咖啡因不被認為是一種麻醉品。 你可以喝咖啡、茶和可口可樂。

不明智的性行為

職業訓練局: [回應聽眾] 沒有說任何關於婚前性行為的具體內容。 當你觀察佛教社會時,他們非常反對婚前性行為,但是 他自己並沒有具體說什麼。 他確實說過與受他人控制的人發生性關係,換句話說,與受家庭控制的孩子發生性關係,那是不合適的對象,不合適的人。 所以我想青少年必須思考,“我是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嗎? 和我一起去的人,是在他們父母的控制之下嗎?”

不明智的性行為尤其包括任何一種會造成傷害、會傳播疾病的性接觸。 雖然 沒有特別提到它,因為這在古印度可能不是一個問題,不明智的性行為包括幾乎所有傷害他人感情的不負責任的性行為,比如和某人睡覺,第二天就把他們扔了,結果他們被壓垮了。 這 沒有具體說什麼,因為我認為在古印度這不是一個大問題。 婚姻是安排好的,你沒有約會,所以這不可能發生。 但我個人的意見是,我認為這屬於什麼範圍 當他談論不明智的性行為和做傷害其他眾生的事情時,他正在談論。

職業訓練局: [回應聽眾]當你看著 誓言是, 沒有禁止一夫多妻製或一夫多妻制。 一妻多夫制有不止一個丈夫。 在古印度,男人通常有多個妻子。 許多國王都有多個妻子。 這在佛教下是可以的。 在西藏,婦女有多個丈夫。 這在佛教下是可以的。 這些事情是公開的並為社會所接受,因此它們不會傷害他人的感情。

現在,如果你進入我們的文化,一夫多妻製或一妻多夫制在這裡可以嗎? 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我們文化的建立方式,人們被認為是一夫一妻制。 在我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實際上取決於社會可以接受什麼。 所以也許是因為這在印度社會是可以接受的, 沒有在那個特定的背景下公開反對它。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因為許多西方人無法忍受任何限制他們快樂的事情。 每當我教 戒律, 人們對此有很大的困難 箴言 不犯下不明智的性行為。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有些人在他們自己的感受方面,他們不想讓任何人告訴他們任何關於他們應該如何表現的事情。 如果他們為自己制定了規則,那很好,但他們不希望任何其他人告訴他們他們可以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頑固、堅韌、叛逆的頭腦,它幾乎不在乎什麼 說,他們不想讓任何人告訴他們任何事情。 但如果他們出來為自己說同樣的話,那也沒關係。 這裡說的是人的心態不同,每個人的心態都不一樣。 即使在這個群體中,我們也完全不同。

聽眾: 什麼是 說同性戀和女同性戀?

職業訓練局: 這個很有趣。 我一直在嘗試獲取一些資源,因為在 喇嘛 宗喀巴大師的經文, 拉姆林 陳沫,有一些關於同性戀的評論。 我問過我的一個朋友,他​​是上座部佛教徒 他說,據他所知,他在巴利文經典中沒有看到任何關於此的內容。 所以我不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但至少在 喇嘛 在宗喀巴大師看來,同性戀是應該避免的事情。 總的來說,尤其是在禪宗傳統中,你會發現很多同性戀修禪的人,因為他們說 不在乎你是不是同性戀。

我曾經問過我的一位老師這件事,因為一個同性戀來找我,想知道這件事。 這個話題很難與西藏僧侶談論; 這是非常困難的。 他們不談論它。 他們說在西藏社會,沒有人是同性戀。 我對此表示懷疑。 不管怎樣,我老師的回答是 附件 is 附件,對像是什麼並不重要,所以在他看來,你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其實並不重要——附件 is 附件.

聽眾: 做了什麼 說節育和墮胎?

職業訓練局: 他們在那個時候沒有節育 所以沒有具體說這個,但是我們可以說,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墮胎就是奪去孩子的生命。 這並不意味著墮胎的人是壞人。 尊者說,這始終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 這是一件很難決定的事情,但如果有人認為墮胎是奪走生命,並且不想讓自己陷入那樣的境地,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採取某種預防措施,這樣你就不會沒有遇到那個。 但這不就是常識嗎?

職業訓練局: 【回應聽眾】人要講道理。 如果您使用避孕措施,您就會知道它不是百分百有效。 你知道它有可能行不通。 所以如果懷孕結果是不想要的,你就接受它。

在我看來,在我們生活中所做的任何事情中,我們都應該試著想想可能發生的不同結果,並睜大眼睛進入這種情況。 然後我們可以說,“是的,這可能會發生。 這是一個風險,但即使有風險,我也願意參與其中。 如果它以我不希望的方式出現,我將承擔那個責任並堅持到底。” 通常我們不想看到我們行為的結果,除非它們是好結果,當壞結果來臨時,我們常常對別人生氣,認為這不應該發生在我們身上。

說謊

職業訓練局: [回應聽眾]從技術上講,打破說謊 箴言 從根本上說,你對自己的精神造詣撒謊。 現在,這並不意味著您可以對其他所有事情撒謊。 如果你在其他事情上撒謊,確實會損害 箴言, 但它並沒有從根本上打破它。 但你確實破壞了它,你確實創造了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 箴言 特別是關於說謊。 我認為有些人可能會將它概括為任何一種有害言論,但我了解到它是專門說謊的。 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放棄任何有害言論都是明智的,無論我們是否有 箴言 這樣做與否。

聽眾: 八卦呢?

職業訓練局: 好吧,我們必須了解八卦的含義。 談論別人並不意味著你在八卦。 你在說什麼、為什麼說、怎麼說,決定了你是否在八卦。 我真的希望當醫生將病人轉介給外科醫生時,醫生會向外科醫生談論那個病人。[笑聲] 所以談論其他人並不一定意味著八卦。 我們必須考慮為什麼要談論它們。 我們在說什麼,我們對他們的態度是什麼?

以類似的方式——我們在這裡進行更多微調——指出某人看似消極的品質並不一定是批評他們。 例如,如果您負責為某項工作招聘人員,而某個人的素質似乎不適合該工作,您可以說該素質似乎不適合該工作。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在生氣,在責備和批評。

我認為擁有良好演講的真正關鍵是在我們說話之前思考並真正檢查我們的動機。 我一再強調,每天晚上坐下來想想你在白天說的、感受的、想的和做的是非常有幫助的。 您開始注意到出現了一些模式,特別是非常草率的言論或有害言論的模式。 一旦您開始注意到這些模式,就可以更輕鬆地阻止它們。 你知道你可能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這件事,當你遇到那種情況時你會更加小心。 或者您可能會在腦海中產生一種感覺,如果您過去能夠經常識別它,則更容易識別它。 所以識別它是第一步。 然後閉嘴是另一個步驟。 [笑聲]

聽眾: 當我們採取 戒律 我們必鬚麵對打破它們時會發生什麼的問題,那麼如果我們打破它們該怎麼辦?

職業訓練局: 我們採取的原因 戒律 是因為我們不能保持它們的純淨。 如果你能純粹地保持它們,那麼你就不需要採取 戒律. 但採取 箴言,你必須有一些合理的信心,首先,你想保留它,你想把它保持好,你會為此付出一些努力,所以這不僅僅是認為你會接受 箴言 但不必保留它。 你應該認為這是你想做的事情,有一定的信心你可以做到,但你不一定期望做到百分百完美,因為如果可以,你就不需要 箴言. 因此,以這種態度進入它,然後我們就會充分意識到有時我們會越界。 那我們怎麼辦呢?

後悔、修復、決心和補救行為

職業訓練局: 當我們犯罪時,我們通常的模式是想:“我有罪。 我不好。 我太可怕了。 我怎麼能這樣做? 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因為那樣他們就會知道我是個多麼白癡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我們有自己播放的整盤磁帶。 [笑聲] 我們沒有播放那盤磁帶,而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產生了一種後悔的感覺,這是智慧的頭腦認識到我們的錯誤。 我們不會為此情緒化地打擊自己,但我們承認它並且不合理化它。

然後我們以某種方式恢復關係 避難 在聖物中,或對其他有情眾生產生利他主義。 然後我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做出某種不再重複的決心,然後我們做一些補救行為,一般是某種 純化 實踐、社區服務或某種積極行動。

這就是為什麼我真的鼓勵你在晚上回顧這一天,為一切順利,為美好的事情而高興 因果報應 我們創建並經歷了 四個對手的力量 對於我們搞砸的事情。 這是完成一天並評估一天並繼續前進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如果我們這樣做,那麼我們將開始注意到模式,我們將開始採取一些積極的步驟來抵消這些模式。

聽眾: 這樣做有心理上的好處嗎 純化 第一高興第二?

職業訓練局: 也就是裡面的順序 七肢禱告 這一定是有原因的。 可能是,為了讓自己看到美好的事物,我們必須先收拾殘局。 可能是我們先通過懺悔收拾殘局,然後我們才能更好地看到美德。 我認為對於西方人來說,有時候換個方式也很巧妙。

喜樂前懺悔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如果你喜樂,但沒有正確地做,你可能會變得驕傲; 相反,如果你先懺悔,然後看看你的垃圾,那麼驕傲就沒有那麼大的危險了。 我認為有時在西方我們忽略了令人高興的部分。 這真的很有趣,因為在西方,我們走到了極端,變得非常驕傲和傲慢,也走到了完全貶低自己的極端。 我認為我們必須學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也要為自己的好品質而慶幸。 不要忽視其中任何一個。

聽眾: 驕傲和羞恥之間有什麼關係?

職業訓練局: 好吧,有時我們非常羞愧,所以為了掩飾它,我們大肆表演並變得非常自豪。 所以驕傲和恥辱非常對應。 有些人很驕傲,驕傲的全部原因是因為他們不太喜歡自己。 我認為記住這一點總是有幫助的,因為有時當我們周圍的人非常自豪時,我們會嫉妒。 我們沒有必要嫉妒別人的好品質。 如果他們確實具有這些優良品質,那很好。 如果他們只是誇大其詞,我們也不需要嫉妒,因為他們所做的是不准確的,並且表明了他們自己內心的痛苦。

皈依儀式

職業訓練局: 【回應聽眾】有的老師說你只 避難 一次。 我的老師曾經讓人們 避難 好幾次,所以我就那樣做。 主持皈依儀式的人會成為你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認為反思這一點是明智的,然後選擇是否 避難 與那個人是否參加儀式。 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是 避難 ,在 ,佛法, 僧伽,不是那個人,而是那個人成為我們的精神導師之一,因為他們舉行了儀式並提供了與血統的聯繫。

在服用方面 戒律, 喇嘛 Yeshe 說一旦你有了 五戒,你不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服用它們,除非你已經從根本上打破了它們。

聽眾: 什麼會打破 戒律 從根?

職業訓練局: 每個 戒律 必須有一個你認識的對象,一個動機,實際的行動和行動的完成。 因此,例如殺戮,打破 箴言 從根本上說,一個人必須殺死一個人。 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殺死動物。 這將是故意殺死一個人,而另一個人比你先死,所以這與發生車禍無關,因為那裡沒有意圖。

那麼偷,就是偷你明知不屬於你的東西,社會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你偷了會受到懲罰的東西。

對於不明智的性行為,它是在一個人的關係之外,或者與處於另一種關係中的人一起去,並且知道他們處於一種關係中,知道你在做什麼,然後在最後獲得快樂。

說謊就是謊報自己的精神修養,說你是個 菩薩,或者已經證悟空性,或者證得噠、噠、噠,而你還沒有。

至於醉人 箴言,我非常嚴格地給予它,麻醉劑包括任何東西…… 連一滴酒都說。 有些老師說(我想他們是為西方人這樣做的)這意味著對醉酒失去控制,所以一杯酒就可以了。 但這不是我這樣做的方式,因為我認為即使你不喝一杯也不會喝醉。 我認為更容易說清楚。

聽眾: 用酒精烹調的食物怎麼樣?

職業訓練局: 我有過那種情況,我學會了事先詢問或吐出來。 我想如果你知道某樣東西里面有酒並且你吃了它,那就是個問題。 如果你不知道,你無意,我仍然認為吐出來是明智的。 好吧,從技術上講,酒精已經通過烹飪蒸發了。 但就個人而言,我保持的方式 箴言 即使已經煮了十個小時,也不是帶酒的意大利麵醬,因為對我來說,我認為對此非常清楚要好得多。

職業訓練局: [回應聽眾]有些行為自然是消極的,但有些行為是被禁止的,因為 這麼說的 做了一個 發誓. 不管你有沒有 箴言 或不。 如果你殺或偷你創造負 因果報應 通過那個動作。

飲酒本身並不是一種自然的消極行為。 只有當你接受了 箴言. 原因是 做到了 箴言 並鼓勵我們避免喝醉酒是因為如果你喝醉了,那麼你很可能會喝醉 戒律. 但酒精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 有害的是你在醉酒或吸毒時所做的事情。

聽眾: 你能解釋更多關於“了解對象”作為打破規則的一部分嗎? 發誓 從根?

職業訓練局: 這意味著您確實知道該對象。 “這是喬布洛。 我想殺了喬布洛。 這是 Joe Blow,我有殺了他的動機。” 所以這不是意外。 你做了,他死了,你很高興。

有些人殺了人,但他們真的不想。 也許你是一名打仗的士兵。 在那種情況下,它是不一樣的 因果報應. 你在殺戮,但它不一樣 因果報應 就好像你自願殺人一樣。 做了卻懷著後悔的心去做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就 箴言, 就我們的僧人和尼姑而言 誓言,做的時候,如果有後悔的心,一時也不想隱瞞,那就不是完全的過犯。 但是如果你做了,感到高興,即使你不打算隱瞞,過了一段時間你後悔了——第二天后悔來了——它還是壞了。

聽眾: 自殺呢?

職業訓練局: 從技術上講,要有一個完整的殺戮動作,它涉及殺死另一個人,並且涉及那個人在你做之前死去。 現在在自殺中缺少這兩個因素,但我認為它在業力上仍然是非常負面的。

本教學基於 拉姆林 或漸進的啟蒙之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