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佛的素質

避難:第 2 部分(共 10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佛陀二身,世俗與究竟皈依

  • 避難: 思考死後的自然結果
  • 終極和傳統的避難所
  • 一個人的四個身體
  • 因皈依與果皈依

LR 022:審查(下載)

為什麼佛陀是可靠的嚮導; 四種品質

  • 免於一切恐懼
  • 巧妙的手段 使他人免於恐懼
  • 對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同情心
  • 諸佛成就一切眾生之所願

LR 022:質量 (下載)

三種自信

  • 令人欽佩的信心
  • 理想的信心
  • 信念

LR 022:信心(下載)

避難 是思考死後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自然結果。 如果我們繼續胡鬧,不淨化我們的心,如果我們製造了很多負面的 因果報應,那麼在我們死亡的時候, 因果報應 可能會成熟,我們可能會陷入不幸的重生。 我們擔心這種可能性,這促使我們尋求庇護,尋求一種方法和指南來使我們擺脫這種威脅。

我們的另一個原因 避難 是我們對 三寶-The , 佛法, 和 僧伽——以及他們指導我們的能力。 當我們深入解釋皈依時,我們開始更了解什麼是皈依 , 佛法, 和 僧伽 都是關於,然後信心增加,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他們的品質是什麼。

皈依對象

上次我們開始確定 三寶,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疑惑神情。 很有意思。 我正在瀏覽一些 拉姆林 市場上銷售的文本,例如 路徑 精煉黃金精華 他們都很快地完成了這一部分。 我也可以那樣做,但我不會那樣做。 [笑聲] 但我也不會走得太慢。

三顆寶石 皈依是當你深入佛法時出現的術語,我認為你現在接觸它們是很好的,因為在某個時候你將不得不理解它們。 好吧,你不必這樣做,但它們會出現,所以現在了解一些關於它們的信息會很有幫助。

終極和傳統的避難所

讓我們快速回顧一下我們之前討論的內容。 當我們談論 ,我們指的是終極的和常規的 寶石。 真相 身體 或者 法身 指的是精神方面的 , 而表格 身體 或者 色身 指身體的表現。 當某人成為 ,他們同時得到他們兩個。 一切都是在同一時間實現的,因為當你從一個有情眾生變成一個有情眾生 ,一切都變了,而且它同時變了。

真相 身體 是最終的 寶石,而形式 身體 是常規的還是相對的 寶石。 真相 身體 有兩個分支:性質 身體, 是指自性存在的空性 的心和所有煩惱的止息 的想法。 另一個分支叫做智慧真理 身體,指的是無所不知的 的思想—— 同時覺知世俗諦和究竟諦的悲、慧、識。

因為我們無法直接與 諸佛的心——與法身——出於他們的慈悲,以一種形式顯現一個身體方面 身體 以便我們可以與他們溝通。 根據我們心境的粗細程度以及我們可以溝通的對象,它們有兩種色身。 當我們獲得高等的證悟,當我們成為聖菩薩,在覺悟的道上非常高的時候,諸佛就會現現所謂的享受 身體, 微妙的 身體 由駐留在 淨土。 “ 淨土 是諸佛積德所造。

對於像我們這樣的粗糙眾生,連無常都無法理解,更不用說了悟了 菩提心, 諸佛以更粗略的相相出現,稱為化身,有​​幾種。 一種是至高無上的散發 身體, 釋迦牟尼就是一個例子 當他出現在地球上時。 另一種是散發 身體 作為工匠,這就是 表現出來以征服不同的人的思想。 還有一種方式是像彌勒佛這樣的人物 ,現在在兜率淨土,等待時機來到我們的宇宙說法。

真道真滅

看待真理的兩個部分的另一種方式 身體 是說性質 身體 是究竟真滅,是智慧諦 身體 是最終的 真路.

究竟法寶是 真路 以及艾莉亞心相續體的真正止息。 世俗法寶是法寶 教導我們如何達到真正的止息和 真路. 我們也遇到了真正的停止和 真路 當我們審視四聖諦時。

教導四聖諦——這是他在鹿野苑給予的基本和第一個教導——他首先指出了我們生活中不愉快經歷的真相,通常被稱為苦的真相。 他說的第二件事是,這整個不盡如人意的情況是有原因的,原因是我們的無知, 憤怒附件. 第三個事實是,有可能停止前兩個。 換句話說,有可能去除所有不愉快的經歷及其所有原因,因此第三聖諦是真正的停止,即停止、不存在和消除不愉快的經歷及其原因。 第四個真理是有路可循。 有意識——記住道實際上意味著意識——在我們自己的內心發展,可以使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及其原因停止。

在四聖諦中,真正的止息和 真路 是最後兩個。 這是我們想要培養的兩種品質。 (如果你看一個人的長袍 修道院的,你會看到後面有兩個褶皺,代表真正的痛苦和真正的原因要放在一個後面,而前面有兩個褶皺是 真路 以及我們想要實現的真正停止。)

有不同的層次 真路 和真正的停止。 當你證得空性的直覺時,你還不是 或阿羅漢; 在那一點上,你是一個 arya 或一個高尚的人或一個優越的人。 當你有直覺空性的心時,你就能停止一切煩惱的造作。 然後,隨著你沿著這條道路前進,你開始消除與生俱來的煩惱。 你開發了 真正的路徑 在心中,然後有助於消除煩惱或痛苦的原因,從而消除痛苦本身。 每一個消除程度都稱為真正的停止。 那是究竟法寶,也是究竟法寶 僧伽 寶珠,合在一起就是究竟的皈依處。 這些才是真正的保護。

當我們開發 真路 真正的止息在我們自己的心中,那才是真正的安全。 如果你在尋找安全感,那就是安全感,因為在那一點上,痛苦、問題不再出現,因為原因已經被消除了。 在那之前,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的安全感。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說佛法是究竟皈依處。

傳統的 僧伽 寶珠是任何獲得空性直覺的眾生。 象徵性的 僧伽 是一個由四名僧侶或尼姑組成的社區。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讓您更多地了解我們是什麼 避難 在,所以當你說,“我 避難 ,在 , 佛法, 和 僧伽,”你有更多的信息,你的沉思變得更完整。 你更了解你在做什麼。 它變得不再是死記硬背的東西,而是更多的感覺。 這是用知識和理解來完成的。

佛的四身

當我們談論 的四身,大家要記住“身體” 不僅僅意味著身體上的 身體,它的意思是語料庫,或質量的集合。 色身是自發地與實相同時獲得的。 佛陀為了與我們交流而採取的所有粗略形式都是自發產生的。 換句話說,當你成為一個 ,你不必想著如何利益他人,而是因為你正性潛能的巨大積累和心靈的純淨,你本能地知道如何利益他人,你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與他人溝通不同的眾生根據不同的需要。

當你真正想到這一點時,它是非常了不起的。 將其與我們現在的情況進行比較。 做任何事情,我們都必須坐下來思考,產生動力,考慮所有的選擇,經歷整個計劃,讓自己充滿熱情,然後我們最終開始行動。 而且,當我們遇到障礙時,我們會分崩離析。

實際上,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完全開悟的人,一個只是自發地、本能地知道如何利益他人的人,並且有能力在不考慮和不嘗試的情況下以任何有助於引導某人的身體形式出現別的。 真正了不起的是,我們有能力獲得那種品質,而且還有活著的眾生可以做那種事。 我們可能是有限的,但我們盡量不要有太多的懷疑和 懷疑 關於我們可以獲得的品質。

當某人成為 ,他們的 身體,言語和思想不是三個獨立的實體。 現在,我們的 身體,言語和思想是三種不同的東西:我們的 身體 在這裡,我們的思緒在購物中心,我們的演講是喃喃自語的商業曲調。 它們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當一個人成為 ,那些東西都成為一個實體。 這 的形式 身體 只是他心目中的一個表象。 頭腦是精神的一面和形式 身體 是硬幣的另一面——心靈的物理外觀。 當某人是 ,他或她可以以無數不同的外表出現,以利益我們。 他們的身體是他們精神狀態的反映,這些反映與我們能夠從中受益的業力相對應。 佛的相貌和我們的相很合 因果報應 然而,它們是從自己清淨的心境中直接顯現出來的。

雖然你以前可能沒有想過這種事情,而且看起來有點奇怪,但我認為伸展我們的思想並將我們自己從狹窄的小盒子里拉出來是件好事,因為有時我們真的會陷入困境。 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我們的經驗,所以我們認為僅此而已。 一個不發達國家的人,看到飛機飛起來,可能會說這不可能,人不能在天上飛,人不能登月,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為什麼? 因為我從來沒有經歷過。

只是這個原因——我從未經歷過,我從未聽說過或想過——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來忽略這些事情並說因為我永遠不會理解它們,好吧,他們不能”不存在。 嘗試擴大我們的態度並看到聖者所獲得的品質是很好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自己的能力有一些了解,而不會把自己鎖在我們認為自己是誰的小監獄裡。 我們認為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然後我們會因為這種想法而限制自己。

因皈依與果皈依

還有另一種方式來談論 避難對象,它有兩個部分:因皈依處和果皈依處。 因緣皈依是指其他眾生,在我們之外的人,他們已經做了我們想做的事。 它指的是 , 佛法和 僧伽 已經存在的——所有不同的佛眾生、所有的法、不同的證悟和不同的心滅、所有已經是證悟空性的聖菩薩的眾生。 因為這些眾生已經達到了我們想要發展的境界,所以他們成為可靠的嚮導,為我們指明道路。

如果你想去德里,最好和去過那裡的人談談,因為他們確切地知道如何到達那裡,要趕什麼飛機,怎麼做以及沿途你會遇到什麼。 因為他們做到了,所以我們真的可以依靠他們。 所以同樣地,因緣皈依者是那些已經做了我們想做的事情的人,他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在指導我們,而且非常可靠。 在你開始祈禱時,當你皈依時,“我 避難 ,在 ,佛法, 僧伽”你可以這樣想:一切眾生、一切法、一切法。 僧伽 誰已經在那裡了。

另一種方式 避難 正在考慮由此產生的避難所。 換句話說,當我們 避難,我們認為 , 佛法, 和 僧伽 我們將成為。 我們把我們的未來 , 佛法, 和 僧伽 我們將它投射到我們之外,我們 避難 在那裡面。 這 成為我們將要證得的無所不知的心,我們自己當下心流的連續性,以其圓滿開悟的形式出現。 佛法成為 真正的路徑 當我們遵循這條道路並發展它們時,我們將在我們的思想流中擁有真正的止息。 和 僧伽 成為我們將要成為的有直接覺知空性的人。

當我們想到由此產生的避難所時,我們正在考慮我們可以成為什麼,並且真的想像它已經在那裡了。 那才是我們真正的避難所。 有了由此產生的避難所,我們真的 避難 以我們自己的能力,在 , 佛法和 僧伽 我們將成為。

在早上皈依之前,坐下來以這兩種方式思考它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果皈依和果皈依。 它使你的理解更豐富、更深刻,並給你修行道的熱情。 當你 避難 在那些做過的人身上,它給了你靈感,因為你認為如果他們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而當你 避難 ,在 ,佛法, 僧伽 你將要成為的人,你了解這些果報眾生就是我,在我的心相續體上更進一步。

[回應聽眾:] 對,對。 當你說,“我 避難 在我自己的思想流中,”這不是指我現在的思想流,而是指由此產生的思想流。 我們自己的 潛力和完全啟蒙的狀態存在於一個連續體中。 他們之間沒有這種不可挽回的差距。 今天的我們可以淨化發展成為真理 身體. 當我們對這種想法有了一些信心並開始審視自己對自己的感受時,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是如何貶低自己,以及我們是如何一直說自己壞話的。 我們認為,“我只是有點老了。 我什麼也做不了。” 但是當你真正開始思考我們的思想和真相時 身體 在同一個連續體上,關於由此產生的避難所和我們自己,很明顯,我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用自己的自我形象來囚禁自己。

In 密宗,我們把自己想像成 ,我們把自己消融在空虛之中,我們擺脫了所有關於我們是誰的觀念,然後我們想像自己以一個人的形式出現 . 你開始明白為什麼這是一個非常高深的方法 密宗. 它完全切斷了所有的壞話和劣質 意見 我們擁有關於自己的東西,我們真的把自己想像成避難所。 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你穿著媽媽和爸爸的衣服,假裝自己是小時候假裝的所有這些不同的東西,然後就會在你的腦海中留下印記,讓你真的變成那樣。 你獲得了成為那樣的信心,因為你正坐在那裡演奏,排練。 這與發生在 金剛乘 實踐。

所以你看,道上所有這些不同的事情都會在不同的情況下出現。 當您理解它們時,您可以將它們整合在一起,並形成一個關於所有事物如何組合在一起的全局視圖。

為什麼佛陀是合適的皈依對象

本節我們將討論為什麼 很好 避難對象,就少了很多知識分子,裡面有很多故事。 希望我能把故事講好,因為我通常把它們搞砸了。 有四種品質使人 一個很好的 避難對象, 一個可靠的對象。 選擇靠譜的很重要 避難對象 因為我們看到當人們選擇不可靠時會發生什麼 避難對象,經典案例是吉姆瓊斯。 通過了解對方的品質 知道他為什麼可靠,我們就有信心相信正在發生的事情。

諸佛無所畏

第一個功德是諸佛離於一切恐懼。 這使他們有能力幫助他人克服恐懼。 現在,諸佛沒有什麼樣的恐懼? 恐懼有兩種:對輪迴的恐懼和對涅槃的恐懼。 現在你會說,“好吧,輪迴是循環存在,所有這些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我可以理解害怕那個。 但我又怎能懼怕涅槃呢? 什麼叫怕涅槃?” 對涅槃的恐懼並不意味著你害怕涅槃本身。 指的是像阿羅漢這樣的人,從輪迴中解脫出來,有了智慧帶來的平靜狀態,但還沒有完全開悟。 他還沒有產生利他的意圖。 他還沒有淨化心中微細的污垢,所以利益他人的能力還是有限的。 一個 沒有任何害怕陷入那種自滿的和平狀態,因為 大慈大悲 激勵眾生淨化他們的心並完全發展他們的素質。

自滿的寂靜,或涅槃的寂靜,都不錯,因為阿羅漢的功德肯定比我們凡夫多無量。 但這是一種有限的實現狀態。 一個 不受那個限度的束縛,佛也不被輪迴所困。 這很重要。 如果我們快要溺水了,我們希望陸地上有人能救我們。 如果我們溺水了,而我們旁邊的那個人也溺水了,他根本無能為力——他甚至無法自救。

同樣,如果我們的指南 避難 都離不開輪迴,怎麼可能給我們指路呢? 他們如何真正指導我們? 這是一個溺水的人試圖拯救另一個人。 當你說 沒有對輪迴或涅槃的恐懼,這意味著他是陸地上的人,是渡過彼岸的人,擁有內在的穩定和精神證悟的安全感,因此他可以真正提供幫助。

當我們想到這一點時,它給了我們一些信心 我們也明白為什麼必須證得圓滿證悟才能最好地利益他人。 如果我們還沒有讓自己脫離輪迴,我們就無法幫助自己,更談不上幫助別人了。 如果我們只為自己一個人證得涅槃,那我們還是有限的,不能幫助別人。

諸佛有善巧、有效的方法,能使眾生離於一切恐懼

諸佛的第二個功德是,他們有善巧和有效的方便,可以使他人脫離所有的恐懼。 安秋仁波切告訴我們,即使你有智慧和慈悲,你仍然需要知道幫助他人的正確方法和技巧。 諸佛有此。 為了正確地使用這些技巧,佛陀對我們的一切瞭如指掌。 因果報應 和我們的性情。 因為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性情,所以不同的生命被不同的事物所吸引。 不同的人會對不同類型的冥想做出更好的反應。 佛陀能夠調整到那個,並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規定那個特定的人需要的技巧。 沒有這種功夫,佛陀就無法根據眾生自身的業力傾向和自己的心理傾向和傾向來引導所有其他眾生。

在這一行中,經典中有關於如何 用他的技能來引導不同的眾生。 我認為這些故事是那些我們感到絕望和為自己感到難過的時代的有效解毒劑。 我們可以將自己與這些其他生物進行比較, 確實成功地走向解脫,我們開始想,“哦,我沒那麼糟糕,我還有希望。”

幫助一個無知的人

有一個故事,一個人的名字叫“小徑”,他的弟弟叫“大徑”。 小徑真是傻了。 他只是什麼都不記得了。 他的老師會嘗試教他“Om Bam”這兩個音節,當他記住“Om”時,他忘記了“Bam”,而當他記住“Bam”時,又忘記了“Om”。 他的老師最終把他開除了,因為他什麼也學不到。 他的父母照顧了他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去世了。 於是他去和他哥哥住在一起,他哥哥試圖教他,但根本無法理解。 所以他的兄弟把他趕了出去。

他坐在寺院的台階上哭泣,因為他的老師把他趕了出去,他的父母已經去世,現在他的兄弟又把他趕了出去。 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和 來了,小徑向 說:“別擔心。 我會幫你。”

所以 給了他一把掃帚,讓他把僧侶的鞋子掃乾淨。 他告訴他說,“去除污垢,去除污漬。” 慢慢地,通過擦鞋,他淨化了自己的心,以至於他能記住“去除污垢,去除污漬”。 然後 小徑把打掃衛生的範圍擴大到整個院子,一邊掃一邊說:“把污垢掃乾淨,把污漬掃乾淨”,又掃了另一邊,嘴裡還念叨著 教過他。 那邊掃完了,第一面又髒了,他就回去掃第一面。 完成後,第二面又變髒了。 他長年往返,打掃院落兩側,口口聲聲說:“把污垢清理乾淨,把污漬清理乾淨。”

最終,通過 以這種方式服務,通過 服務和建立信心 ,他開始意識到“清理污垢”意味著消除所有無明, 憤怒附件 從頭腦中,消除所有的污染 因果報應 從頭腦中。 而“清淨污垢”,就是去除心中所有微細的污垢,去除真實存在的表象,去除心中的微細障礙。 他開始意識到“清潔污垢,清潔污漬”的含義。 通過越來越多地思考這一點,他最終獲得了解脫。

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能,能夠帶領一個如此愚蠢以至於他不記得“Om Bam”的人成為羅漢。 現在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因為我記得“Om Bam”:我比這個人先進一點。 我還有點希望。 和 巧妙的手段 能夠做到這一點。

幫助生氣的人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叫盎古利馬拉的人的。 談遇錯 大師! Angulimala 開始跟隨一個 精神導師 誰叫他出去殺一千人,取下他們的拇指骨,串在項鍊上。 上師說,如果他那樣做,他就會獲得解脫。 所以 Angulimala 開始殺人,而且他不斷產生越來越多的人 憤怒 而且非常野蠻,每個人都害怕他。 最終他殺死了999人。 他還需要一個。 他要殺了自己的母親。

此時, Angulimala 看到他說:“好吧,我會殺了這個人而不是我的母親。” 之後他開始走路 的,但 留在他前面。 很快,盎古利馬拉跑了。 這 還在悠閒地走著,盎古利馬喇卻追不上他。 他大聲喊道 , “停止!” 他沒有說“我想殺了你”,而是“住手!” 這 說:“我停了。” Angulimala 問道:“你在說什麼?” 這 解釋說,“好吧,我已經停止了我所有的 憤怒, 附件 和無知。 我從煩惱和痛苦中解脫了。” 這樣, 讓盎古利馬喇反省他所做的是否真的是解脫之道,而他也能夠降服盎古利馬喇的錯誤觀念和他的偉大。 憤怒. 之後,安古利馬拉進行了激烈的 純化 修行,他最終成為羅漢。

如果像 Angulimala 這樣的人有方法,那麼也有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我們還沒有殺死 999 人。

幫助一個非常依戀的人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舉了一個例子,其中有人是無知的,有人是生氣的。 還有一個非常執著的人的例子—— 自己的弟弟難陀。 這不是阿難,他的一位照顧他的首席弟子。 這是南達,他的兄弟。 難陀非常依戀他的妻子。 談論相互依存的關係——確實如此。 他無法忍受離開他妻子哪怕一秒鐘,因為他是如此迷戀她的美貌,如此著迷。

南達的心被如此淹沒 欲,法無餘地。 這 ,以他的善巧方法,帶難陀到上界——天界——充滿美麗的女神,甚至比他的妻子還要美麗。 難陀想知道:“我怎樣才能生在那些道場?” 所以 向他解釋了積極行動和創造美好事物的價值 因果報應. 接下來的 向他展示了地獄的境界,難陀當然嚇壞了。 “我不想出生在這裡! 生於此地何故?” 他哭了。 和 解釋:太好了 附件. 然後難陀有了主意,就這樣他開始消除他的 附件 他也最終獲得了很高的成就。 所以我們還有希望。

幫助自卑的人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孤兒,一個醜陋的棄兒,四處乞討。 他長得太醜了,沒人能忍受看他或站在他身邊。 談論低自尊——確實如此。 這 ,用他的巧法,化現為更醜陋的人。 孤兒看到眼前這個比自己還要醜的人,心裡好受了幾分。 你知道當我們看到比自己更糟糕的人時我們的心情……他開始自我感覺良好。 和 ,仍然以這種非常醜陋的形式繼續流連,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這 讓他明白,之所以會這樣出生,是因為惡行。 就這樣,他開始教他 純化,關於四聖諦,關於涅槃等等。 他也最終修行了這條道路並獲得了證悟。

善於知人性情,善於教化。 了解這一點使我們對 作為可靠的避難所。 它還讓我們思考如何與他人相處,思考我們需要培養哪些品質才能適應他人並根據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

佛陀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慈悲

諸佛的第三種功德,就是對一切人都具有平等的慈悲心。 他們不認為有些人很近,有些人很遠。 這是需要思考的事情——只要看看我們的心。 我們有親密的朋友,我們想和他們在一起。 這些是我們想要幫助的人; 他們很容易提供幫助。 然後還有所有其他人——我們認為疏遠的人——所以誰在乎他們! 看看我們自己心中的偏見:我們幫助親近的人,我們對他們有溫暖的感情,而其他人我們只是忽視和不屑一顧。

沒有那種片面的同情心。 這 對每一個眾生都有無私的慈悲,無論他們是否與他有親緣關係,無論他們是否相信他。 這種品質使 可靠的避難所。 這 不會播放收藏夾。 我們不想要一個偏愛的精神導師,因為如果 靈性導師 扮演最愛,我們很可能會被排除在外。

有一個關於 提婆達多的表弟。 你認為你有壞親戚; 這 也有一個。 提婆達多總是出來殺人 ,他與當時的一位王子結盟,他的父親國王是 . Devadatta 和王子都想消滅任何對他們有權力的人,並將權力據為己有。

Devadatta 會把一塊石頭滾下山,試圖壓碎 . 或者他會放出一頭髮瘋的大象來衝鋒 . 順便說一下,這頭瘋象向 , 但通過的力量 大象的慈愛使大象完全不知所措,跪倒在大象面前鞠躬。 . 許多圖片都描繪了這個場景。

這裡的重點是 ,從他的角度來說,對提婆達多並無惡意。 他想幫助提婆達多成佛,就像他想幫助他的兩個大弟子舍利弗和馬哈摩嘎喇那一樣。 沒有偏袒。 沒有“我會幫助你,因為你對我很好。 但是 Devadatta,你是個變態。 逃離!”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雖然 可能對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同情心,可能會平等地嘗試和幫助他人,不同的眾生有不同的能力來接受 的教導。 接受領導的指導 不僅僅是 給它。 這也是我們接受它的問題。 儘管 試圖幫助提婆達多,提婆達多用他錯誤觀念的力量,用他封閉思想的力量,完全阻擋了那個正面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做很多 純化——去除阻礙我們敞開心扉接受的東西 的影響。 有信心 的品質幫助我們敞開心扉接受他們的影響。 產生信念或信心很重要。 它讓我們有一種開放的心態,讓我們能夠接受 的能量。

當我們談到接受上帝的祝福時 ,與其用“祝福”這個詞,不如用“靈感”這個詞。 得到加持或感悟,改變我們的心意,不只是靠 ,也對我們。 當我們的頭腦關閉時,什麼也進不去。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不是嗎? 當我們自己的心是平靜和開放的,當有一種信仰和崇敬的感覺時,我們就會更加開放,更容易受到他人的積極影響。

我們的思想就像倒置的罐子。 陽光可能無處不在,但花盆是倒置的,所以花盆下面的植物沒有得到任何光照。 從太陽的一側看,它同樣閃耀。 從工廠的角度來看,它被覆蓋了; 它不能接收光。 同樣地,當我們被消極的行為、懷疑和敵意、所有錯誤的觀念、糟糕的自我形象所包圍時,當我們頭上頂著鍋時,我們不會讓 的影響傳到了我們身上。 理解這一點給了我們淨化和理解為什麼自信如此重要的能量。

諸佛,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不需要我們的信仰。 ,從他的角度來看,並不在乎我們是否對他有信心。 如果你是 ,你不需要任何人對你有信心。 但是信心,信心,是使我們受益的東西 的影響。

諸佛成就一切眾生之目的

最後的品質 一個合適的指南是 能夠實現所有眾生的目標,無論這些眾生是否幫助過他。 沒有偏袒——無論我們是否 供品 有沒有信仰,有沒有信仰,地位高不高貴,還是一無是處,都無所謂。 來自 在他這邊,我們如何對待他,我們是否有良好的關係,他是否可以利用我們為他做某事,與一個 指導我們的能力。

不缺乏堅持下去的耐心。 他不會只在我們對他好時才教我們,然後一旦我們變得令人討厭就把我們趕出去。 這是我們在採取的指南中尋找的重要品質。 我們還可以看到,自我發展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重要的品質,這樣我們才能幫助他人。

三種自信

當我們思考這些不同的品質時 , 佛法, 和 僧伽,我們想嘗試培養一種自信。 “信心”二字——日巴 在藏語中——有時被翻譯為“信仰”,但這個詞暗示著不加區別的信仰的品質,而這不是我們在這裡談論的。 對聖者的信任感意味著不同的東西。 培養三種自信。

第一種信心稱為純粹的信心,或稱讚的信心。 當我們開始研究聖者的品質時,我們就會對聖者產生欽佩的信心 , 佛法, 和 僧伽,並開始了解他們可以做什麼。 我們欽佩這些品質,並且通過欽佩他人的品質,我們在自己的心中創造快樂。 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容易接受他們的建議和指示。

第二種信念稱為抱負信心。 我們不僅欽佩聖者的品質,而且我們渴望變得像他們一樣。 我們的頭腦充滿熱情——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潛力並希望開發這種潛力。 是一種豁達愉悅的心態,讓我們樂於學習,樂於實踐。

第三種信心來自於信念。 當我們真正理解某件事並因此對它有信心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我們越相信某件事,我們就越有信心。 例如,我們對四聖諦及其運作方式的了解越多,我們對它們的信心就越強。 我們也更加堅信,我們可以通過開發 真路,達到真正的止息並成為 . 另一個例子是,如果我們考慮 因果報應,我們培養信念,使我們有能力和信心放棄消極行為。 同樣地,如果我們培養空性的信念,我們就能開始看到如何淨化我們自己心中的污垢。 我們確信有眾生是佛, 僧伽 我們也獲得了信心,我們可以成為那樣的人。 這種堅定的信心來自於理解,來自於知道某事然後思考它。

信心,或信心,並不是與知識和理解截然相反的東西。 事實上,它們是齊頭並進的。 你對某件事了解得越多,你就越欣賞它,你就越渴望成為那樣的人,你就越相信它。 被說服,你對它有更多的信心或信心。 當你更有信心時,你的心就會更加開放和微妙; 你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事情。 反過來,你的智慧、知識和理解力也會增加。

評論

對今天的主題進行簡短回顧是有序的。 我們講了兩種皈依因,第一種是對惡道的戒心和對輪迴的戒心。 皈依的第二個因是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 佛法, 和 僧伽 來指導我們。 我們越生這些因,我們的皈依就越深。

我們還談到了 避難對象:“ 三顆寶石,以及最終的和傳統的 珠寶、佛法珠寶和 僧伽 寶石。 我們談到了不同的身或身 ,這讓我們開始討論什麼是 是什麼 的能力是。 一個 身體、言語和思想不是分開的; 這 身體 是智慧心的反映或表現。 由於心的清淨和慈悲,諸佛自然而然地顯化這些不同的身體,沒有太多的思考。

我們講因果皈依,因皈依就是佛、法、法。 僧伽 誰已經做了我們想做的事,因此可以指導我們。 由此產生的避難所是 ,佛法, 僧伽 我們將成為,這是我們真正的避難所。 當我們在課程開始時進行皈依觀想時,花一些時間思考這個問題。

我們還談到了一個人的四種品質 以及為什麼 是一個可靠的指南。 第一個功德是諸佛離於輪迴與自滿涅槃的一切恐懼。 因為他們在海裡,在岸上,他們可以把救生筏扔給我們。 他們不只是睡在沙灘上,因為自滿而安全,而且他們已經準備好拋下救生筏。

第二個品質是他們擁有幫助我們所必需的技能。 有一些關於人們克服困難的故事 附件, 憤怒,無知和自卑,以及如何 設法引導所有這些眾生證悟。 為什麼? 因為他有本事,他有工具,他也有能力知道人的不同業力傾向,所以可以相應地教導。

第三個品質是 對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同情心。 一個 不會幫助親近的人並傷害其他人。 一個 幫助每個人,無論該人是否對 ; 這使他成為可靠的嚮導。

第四種功德,佛不偏心,不管我們幫不幫,他們都幫我們。 我們不必賄賂 為了幫助我們,但我們必須敞開心扉。 我們確實必須把花盆從植物上拿下來,這樣陽光才能進來。獲得對道路的理解,讓我們的思想從錯誤的觀念中解脫出來,是讓我們自己敞開心扉接受正向影響的方法。 . 這就是接收 祝福或靈感的意思。

我們也只是簡單地談到了三種不同的信仰。 第一種是清淨信心或敬仰信心,意思是當我們知道聖者的功德時,我們就會敬仰他們,我們的心就會快樂。 第二個是有抱負的信心:當我們渴望變得像他們一樣。 其次是堅定的信心:當我們真正了解道時,我們了解如何可能獲得這些品質,並且通過我們自己的理解和推理,我們確信我們能夠獲得這些品質。

問題與解答

聽眾: 似乎我們想要擺脫幻想的存在方式。 把自己想像成一個 是幻想。 那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尊者圖登卓龍(VTC): 那是幻想嗎? 我們現在雖然不是佛,但是我們完全沒有成佛的能力嗎? 即使某人不是 然而,那個人可以走上成佛的道路。 他們一直在產生一種品質 ,儘管這些品質尚未完全發展。 那麼,如果他們現在已經開發了一部分,那麼想像他們已經完全開發了,這是不是一種幻覺?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是的。 當你坐在那裡想,“我太笨了。 我真蠢。 我把一切都搞砸了。” 那是一種幻想。 但我們相信其中一個是真實的。 當我們坐在那裡生氣或沮喪時,我們會說:“我對此無能為力。 這是我的性格。 這是我的本性。 我無法把自己從這種情緒中拉出來。” 那是幻覺。 我們一直這樣告訴自己。 我們相信它。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好吧,它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所以我們產生了一種不切實際的幻覺,對我們產生了不利影響。 它產生的效果非常真實,儘管它是一種幻想。

所以在這裡,當我們把自己想像成 ,這是我們可以成為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可能性。 想像一下——避難 ,在 我們將成為——對我們產生積極影響。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想像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我們的想像必須有一個現實的歸責基礎。 如果您將自己想像成梅麗爾·斯特里普,那是沒有歸責基礎的。 如果你想像你可以成為一名攝影師,或者如果你想像你可以成為一名 ,這絕對是有根據的。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確切地。 你是對的,這是消極的 心願,那肯定會讓我們失望,我們就會變成那樣。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正確的。 因此,讓我們選擇強調現實的和建設性的。 我在小學教書的時候,有一個小男孩,他的名字叫泰倫。 他堅信自己無法學會閱讀。 我知道他可以學習如何閱讀。 他不這麼認為。 他無法閱讀,因為他認為自己無法學會閱讀。 你可以看到這些自我形像如何影響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你瀏覽這些材料時,我真的鼓勵你表達你的疑問並說出你的想法。 我覺得這樣的討論和辯論,把迷惑的東西說出來,還是很有好處的。 請回家想想一切。 請嘗試開始或繼續您的日常練習,做祈禱和呼吸 冥想,然後想一想你得到的不同教法,讓它們進入腦海。 當您考慮它們時,有時會出現更多問題,您的問題會導致您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從而使您獲得更深入的理解。

本教學基於 拉姆林 或漸進的啟蒙之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