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無知、懷疑和痛苦的觀點

根本煩惱:第 3 部分(共 5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 給學生的建議
  • 想想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佛法
  • 明智地利用時間
  • 是什麼讓生活有意義
  • 對教義的信心和信心的重要性
  • 六根煩惱

LR 050: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1 (下載)

無知和痛苦的懷疑

  • 看待無知的不同方式
  • 兩個真相
  • 對人的自我執著和 現象
  • 把握空性
  • 受苦的 懷疑 以及它如何阻礙我們的進步

LR 050: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2 (下載)

受苦的觀點:短暫收藏的觀點

  • 臨時集合/複合視圖
  • “我”只是歸咎於
  • 美體 本身不存在
  • 一個不變的“我”不可能存在
  • 心靈
  • 單純的“我”
  • 假設連續性
  • 為來世著想
  • 錯誤的看法 或自執

LR 050: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3 (下載)

邪見:偏執,邪見為上

  • 虛無主義和永恆主義
  • 虛無主義的危險
  • 宗教、種族和民族主義身份
  • 教孩子

LR 050: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4 (下載)

給學生的建議

不斷準確地記住這門課的內容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很容易養成這樣的想法,“好吧,今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所以我來這裡”,而我們並沒有真正思考我們在做什麼。 我們只是出於習慣。 也很容易開始覺得這是一種拖累和努力。 “每個星期一和星期三,我都在這裡! 除了上這門課,我還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 然後我們的興趣逐漸消失,我們不再來了。

思考我們為什麼學習佛法

我認為深入和持續地思考這門課是關於什麼的,以及我們正在努力做什麼是很重要的。 我們來到這裡是因為一些非常基本的直覺,即我們的人類潛能在目前的狀態下沒有得到實現,事實上,我們生活在一種混亂的狀態中。 我們需要記住,可以使用一些手段和方法來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並使我們的生活對他人有意義。 這就是我們來這裡學習的原因。

我們還需要記住,在這些課堂上發生的事情是一個解放的過程。 我們不只是來獲取最新消息,也不僅僅是聽到一堆信息並試圖弄清楚。 但是來這裡聽法其實是我們一起努力成佛的過程。 換句話說,實際上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在發生。 因此,我們需要有那種意識和某種欣賞感,並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感到高興。

明智地利用時間

多年前,我在達蘭薩拉跟隨格西阿旺達吉學習。 因為我們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他曾經鼓勵我們明智地利用我們在達蘭薩拉的時間,因為情況很快就會改變,我們都會回到我們的國家,然後就不可能了在那種教學情境下。 事實上,這正是發生的事情。 我們的風 因果報應 把我們都吹向不同的方向。

格西拉現在在新西蘭,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見到他了。 在新西蘭很難見到他。 他在圖書館給予的那種教義已經不再在那裡教授了。 現在很難聽到他教導我們的方式的教導。 那時的學生現在分散在世界各地。 這 因果報應 我們在一起的一切都結束了。 真的就像他說的那樣,根據我們投入了多少精力以及我們擁有什麼樣的信念和欣賞,那就是我們必須帶回家的東西。

例如,這最後一次和每次我回到達蘭薩拉,因為我已經走了這麼多年,每次旅行都讓我想起我在那裡的所有其他時間。 格西達吉傳法的整個時代——現在已經結束了。 我很幸運能參與其中的一部分。 那個時間是不可挽回的,也永遠不會再發生。 這最後一次旅行我坐在那裡想,“那些年我做了什麼? 我真的利用了我在這裡的時間嗎?” 格西一直告訴我們:“明智地使用你的時間!” 我們學生不停地說:“哦,是的,他又告訴我們了!” 但他真的是對的。 [笑聲]

是什麼讓生活有意義

當我們去某個地方時,我們唯一能真正真正帶走的就是佛法。 藏人離開西藏時,經書、茶杯、房子、小擺設,他們都拿不走。 他們只帶走了佛法,因為他們必須盡快離開西藏。 佛法是我們心中真實存在的東西,是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與我們同在的東西。

當我們有機會聆聽佛法,讓佛法進入我們的頭腦和心中時,我們需要了解那種東西是多麼難以獲得。 獲得佛法教義非常困難。 當你想到世界上所有不同的地方和人,以及真正有老師的地方,有宗教自由的地方,人們有時間和興趣的地方時,你就會意識到佛法實際上很難獲得。 然而,這是使我們的生活有意義的一件事。

當我們死去時,我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所做的一切——我們的工作、培養我們的聲望、考慮我們的銀行賬戶、房子和人際關係——我們死後這些都在哪裡? 徹底告別了這一切,什麼都沒有了。 在今生和死亡時,只有佛法與我們同在。 因此,重要的是,當我們有機會學習佛法並思考佛法時,我們要把精力投入其中,因為 因果報應 變化如此之快,機會即將結束。 那我們怎麼辦? 我們已經錯過了學習佛法的機會,我們不能乘坐時光船回到過去,重新來過。 明智地利用我們的時間真的很重要。

對教義的信心和信心的重要性

這就是在我們的修行中,對教法的某種信仰或信心真正重要的地方。 通過體會和欣賞教法的稀有和珍貴,心中會有一種接近教法的喜悅感。 然後心變得非常快樂、輕快而不費力。 它要修行、聽法、閉關,因為它了悟佛法的珍貴。 除了積累越來越多的東西放入家裡的抽屜之外,頭腦開始在生活中有了另一個目的。 [笑聲] 然後我們不得不出去買越來越多的抽屜,因為我們的東西太多了! [笑聲]

六根煩惱1: 無明(接上次教學)

我們一直在更深入地討論我們不愉快經歷的原因。 我們深入探討了所有不愉快的經歷,現在我們正在尋找原因。 我們談過的 附件, 憤怒,驕傲,然後上週我們開始無知。

看待無知的不同方式

一般遮光

如果我們能理解無知,我們可能就不會這麼無知了! 無明的整個觀點的一部分是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我們認為我們已經掌握了自己的處境並且非常了解事物。 上次我們談到如何有幾種不同的方式來看待無知。 一種看待它的方式是,它就像心中普遍存在的障礙、普遍的昏暗或黑暗。 然後在那朦朧中,我們把握事物本來就是存在的。 因此,看待無明的一種方式是,它就像一團霧。

自我把握

另一種看待無明的方法是把它看成是真正的執著本身。 這就是我們得到“我執無明”、“我見”、“真實存在的概念”和“執取真實存在”等術語的地方; 這些不同的術語都屬於無知。

不了解空性

看待無知有不同的方式。 一是說不了解如是或空性的無明。 我們不了解終極真理——空性,事物存在的更深層方式。

不了解因果關係

看待無明的另一種方式是談論不了解因果等世俗事物的無明。 還有很多關於因果和證悟之道的誤解。

我們有這兩種形式的無知。

兩個真相

我們經常談論與兩種無明形式相關的“二諦”——一諦。 在我們創造正能量的時候 因果報應,對因果的無明並不顯現,因為一些關於修持什麼和捨棄什麼的智慧已經生起。 但是,我們心中仍然存有對空性的無知。

例如,當我們創造某種積極的行動時,比如 供品,幫助某人,或放棄負面行為,那時我們心中對空性無明,因為我們看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但是因果的無明在那個時候並不顯現,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覺知正反 因果報應 並正在努力做積極的事情 因果報應.

另一方面,當我們在創造消極的 因果報應,我們有兩種類型的無明表現。 我們既有對空性的無明,也有對因果的無明。 當我們在創造負面 因果報應,我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好的,不認為它是可以放棄的東西。 這就是迷惑、對因果的無明——我們錯誤地認為應該捨棄的東西應該​​修行,應該修行的東西應該​​捨棄。 所以我們把一切都顛倒了,我們創造了很多負面的東西 因果報應 然後把我們扔進一個又一個重生。 所以,這兩種無知都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最主要和最嚴重的無知是對本性存在的執取,即我執。 這是主要的,因為所有其他種類的無明,以及 附件憤怒 以及我們所有其他壞習慣的全部範圍。 它們都是出於我執的無明。 這是真正的敵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它是輪迴的根源。 它是我們所有困惑和問題的整棵樹的根源。

對人和現象的自執

對空性的無明,可以從人的自取和人的自取來談。 現象. 現在你要說:“等等,他們都是我執? 怎能有自執 現象? ‘自己’不就是人嗎?”

當我們談論我執時,“我”這個詞並不意味著一個人的“我”或指的是“我”。 它意味著固有的存在。 佛法中的“我”字,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含義。 我們可以說“我”是指“我”或“人”,但說到我執,這裡的“我”是本有的存在。 我執就是執取本性存在。 當我們把握像你我這樣的人的本性存在時,就會發生人的自我把握。 的自我把握 現象 當我們把握住的內在存在時,就會發生 現象. 我們有這兩種執著。 換句話說,我們在存在的一切之上產生幻覺。

我認為準確理解“我執”一詞的含義是有幫助的。 例如,我們看著時鐘,我們把握它是本然存在的。 我們看著其他人,我們認為他們天生就存在。 我們看著自己,我們認為我們自己是固有存在的。 我們審視我們的問題並得出結論,它們絕對是固有存在的。 一切事物在我們看來都是固有存在的。

這就是無明所做的——它執著。 然後因為我們把一切都變得如此堅實、如此具體化,我們真的變得執著於某些事物而厭惡其他事物。 我們以自我為中心,渴望自己的快樂,追逐它,甚至會毆打任何妨礙它的人。

課程對象:: 人的自執是否包括我耳中所有的“我的、我的、我的”?

尊者圖登卓龍 (VTC):不。當你執著於你的耳朵時,那是執著於 現象.

[回應聽眾]“我的”是“我”的另一種說法。 “我的”就是擁有這一切的人。 那就是人的我執。 但是當你執著於你的手或你的腳時,它本來就是存在的,這就是現象的我執。 自我把握 現象 執取五蘊中的任何一蘊是本來就存在的。

把握空性

【答聽眾】嗯,我們也可以把握空性是自有的。 空性不是世俗實相,空性是究竟實相。 但所有其他事物,包括人、“我”在內,都是世俗諦。 換句話說,除了空性之外,一切都是世俗諦。

當我們談到 12 個鏈接時,我們可以更加無知。 那時我會問你希望我深入到什麼程度,因為這可能會很混亂; 實際上它也可以很有趣。 十二因緣是關於我們如何在輪迴中出生、死亡和再生的教導。 它教導一件事如何鏈接到另一件事,然後鏈接到另一件事等等,我們最終會經歷一個接一個的生活。 無明是整個過程的第一個環節,所以我們說它是輪迴的根本。 這是讓旋轉木馬繼續運轉的主要因素。 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有無明,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感知一切的方式正是它存在的方式。 所以無知是真的無知。 [笑聲]

苦惱的懷疑

六種根本煩惱中的第五種叫做煩惱 懷疑. 受苦 懷疑 是優柔寡斷的心理因素,它也對錯誤的答案搖擺不定。 這不是那種 懷疑 奇怪的是,“我把車鑰匙放在哪裡了?” 也不是那種 懷疑 傾向於正確答案或實際上正確的事情。 這不是那種 懷疑 上面寫著:“我不確定重生是否存在,但我認為也許存在。” 後者是那種 懷疑 這傾向於正確的結論。 在這第五根煩惱中,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 懷疑 那是傾向於錯誤的結論。 所以它是 懷疑 那是說:“我真的不認為輪迴存在。 我不是絕對肯定,但也許不是。”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如何折磨的 懷疑 功能。 它阻礙我們創造美德,因為如果我們有 懷疑 關於因果關係,或 懷疑 關於重生,或者 懷疑 關於開悟的存在,那麼我們的能量就會分散。 例如,看看你自己的心,看看為什麼有時很難修行的原因之一是什麼? 原因之一是有時我們的頭腦不相信整件事是真的,而且有很多 懷疑. 我們心裡的疑惑,有的是對正確的結論,有的是對錯誤的結論。 這 懷疑 錯誤的結論就像一堵磚牆,因為它使我們失去了實踐的能量。 我們會想,“我在做什麼? 也許只有這一生。 如果只有這一生,我為什麼要修這些法呢? 為什麼我要耗費那麼大的力氣?”

痛苦的懷疑阻礙了我們的進步

受苦的 懷疑 阻礙我們進步,阻礙我們做善事。 它甚至阻止我們嘗試。 他們說 懷疑 就像一根兩尖的針。 你不能用有兩點的針縫紉。 你開始往這邊走,它卡在了針的另一點。 當你開始走那條路時,它就會卡住。 這就是受苦的 懷疑 就好像。 它不會讓心動,它不會讓我們修行。 就是那種懷疑的、堅韌的心總是在聽法說:“是的,但是……是的,但是……”。

有時我們沒有太多的苦難 懷疑,但有時它來得非常有力——我們的思想在 懷疑. 當我們有很多 懷疑,我們不能只是告訴自己不要擁有它。

我們不能對自己說:“我不應該 懷疑,我應該有信心。 我應該是個好佛教徒。” 那是行不通的。 這讓心變得更加堅韌和頑固。

當我們有很多 懷疑,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 懷疑 在那兒。 換句話說,當我們擁有它時,我們需要能夠識別它,而不是僅僅跟隨它並採取行動。 我們需要能夠識別它何時存在,提出問題並嘗試準確說明我們的 懷疑 是我們被困的地方。 然後我們可以與我們的法友和老師討論,並嘗試獲得一些解決方案。

有時,取決於您的 懷疑 工作,它甚至不是一個合理的 懷疑 有一個很好的問題。 想要挑起爭端只是頑固的懷疑主義。 我知道我的 懷疑 有時就像一個令人討厭的小孩。 能夠在頭腦中識別它是很好的。 當那種類型的 懷疑 出現在腦海中,很高興知道我們之前已經經歷過它以及它將我們帶往何方。 然後我們可以說,“這次我不打算參與其中。” 能夠識別這個 懷疑 使我們能夠避免它壓倒我們。 不要告訴自己你很壞,你不應該那樣想,因為那隻會讓你生氣。 我從經驗得到的這個結論! [笑聲]

受影響的觀點

六種根本煩惱中的第六種叫做煩惱 意見. 煩惱見是觀察五蘊的煩惱智慧—— 身體 和頭腦——要么天生就是“我”,要么天生就是“我的”。 煩惱的見地也是一種煩惱的智能,它基於錯誤的觀念而進一步發展 錯誤的看法. 受苦 意見 作為我們很多的基礎 錯誤的看法 和誤解。 他們解釋了我們如何在理智上陷入困境,我們如何在情感上陷入困境以及我們如何產生各種誤解。

以上是afflicted的一般定義 意見. 有五種煩惱 意見 我們現在將進入。 有時不說六根本煩惱,而說十根本煩惱,因為六根本煩惱有五支。 你有前五種煩惱,第六種煩惱分五種。

臨時集合/複合視圖

苦難中的第一個 意見 稱為臨時集合的視圖,或臨時組合的視圖。 藏語是 日達.

臨時組合或臨時集合指的是聚合—— 身體 和頭腦。 骨料是複合材料; 它們是集合。 它們是暫時的。 他們改變了。 但基於這些總量(身體 和頭腦)這只是集合 現象 是變化的,這種觀點認為有一個固有存在的人——一個堅實的、物化的、具體的人。 有一個 錯誤的看法 那裡有“我”,“我們”,“我”在這裡。 這個 錯誤的看法 是一種無知。 這是一種受苦的智慧。 我認為他們將這種痛苦稱為智力是很有趣的。 換句話說,它歧視了一些東西。 它是智能的,但它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智能,因為它構想了五蘊 身體 和思想,作為固有存在的“我”或固有存在的“我的”。

當瞬態組合的觀點構想出一個內在存在的“我”時,“我”就是代理人——就像“我在走路,我在說話”。 “我的”是一種看待“我”的方式,但它擁有所有這些東西——眼睛、耳朵、腿、手、指甲、牙齒。 “我”是做某事的主體,“我的”是擁有事物的“我”。

“我”只是歸咎於

我們真的覺得有這些東西的擁有者,不是嗎? 我們談論,“這是我的 身體. 這是我的想法。 這是我的牙齒。” 我們認為有一個“我的”,一個真正堅實的、存在的人,擁有所有這些東西。 這是一個 錯誤的看法 因為有一個人擁有這些東西,但是擁有這些東西的人不是實體,不是自有的。 人的存在僅僅是因為被賦予。 那是這個人存在的唯一方式,但這種錯誤的看法增加了額外的味道,並認為那裡還有別的東西。

【答聽眾】“我”的存在只是被歸咎。 這意味著什麼真是太神奇了。 當你查看你的聚合時,有一個 身體 並且有頭腦。 你的所有這些不同的部分 身體 以及你心的所有這些不同部分——不同的意識,不同的心所。 這就是它的全部。 這是歸責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我們構想了“我”。 但那裡根本沒有“我”。 只有這些部分 身體 以及思想的所有這些部分。 那裡沒有你可以以任何方式、形狀或形式找到的“我”。 “我”存在只是因為我們的心看著 身體 和思想並構想“我”並給它貼上標籤。 你無法在這些蘊中的任何地方找到“我”。

身體及其部分並非天生存在

[回應聽眾] 蘊是存在的,但它們本身也不存在。 什麼是 ”身體?” “美體” 的存在只是因為存在歸責的基礎或指定的基礎——所有這些不同的部分。 基於某種形式的所有這些不同部分,我們設想,“哦,有一個 身體” 但除了我們構思一個 身體, 沒有“身體”在所有這些部分。 這 身體 本身並不存在。 這 身體 依存而存在。 的所有部分 身體 依存而存在。 除了僅僅被貼上標籤之外,它們都不存在。

由於我們的無知,我們認為那裡有些東西不僅僅是被貼上標籤。 我們認為裡面有東西 身體 那真的是 身體. 但是沒有,所以就像我們一生都在抓住幻影一樣。 有這些部分,它們就像空間一樣,但我們不能讓它們成為空間; 我們試圖抓住它們; 我們想鞏固它們。 你可以看到我們生活中有多少困難來自於此。

一個不變的“我”不可能存在

[回應聽眾] 是的,像一座雕像,一個堅固的東西,可以進入不同的情況; 有一些哲學流派認為“我”就是這樣。 那麼,“我”是在變還是不變呢? 如果你說它不變化,因為它是一個不變的東西,那麼它就不可能在不同的情況下,因為一到不同的情況下,它就變了。 如果你說“我”本來就是存在的,只是時常變化的,這句話就是自相矛盾的。 不可能兩者兼而有之。 如果它本來就存在,那麼它根本就不會改變。 你必須只是那個孤獨的東西和獨立的東西,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

聽眾: 這真的很難理解。

是的。 如果很容易,我們早就成佛了。 [笑聲]

我認為每當頭腦開始感覺到,“不,那裡真的有東西,”然後我們就可以對自己說,“好吧,如果那裡真的有東西,那它是什麼? 找到它! 在它周圍畫一條線,把它隔離開來。”

被冒犯

對我來說,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被冒犯。 當你覺得自己的感情受到傷害並且受到冒犯時,就會有一種強烈的“我受傷了! 我生氣了! 我被忽視了! 我不被賞識! 我我我我……” 我們完全確定有一個“我”在感受所有這些事情。 我們完全確定,有一個其他人不欣賞的、他們拒絕的、他們冒犯和虐待的堅實的“我”。 我們確信它在那裡。 我們的感受如此強烈。

試著保持那個被冒犯和虐待的真正強大的“我”的感覺,然後對自己說:“這個“我”到底是誰?” 是誰得罪了誰? 誰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 它是什麼? 讓我找到它,隔離它並在它周圍畫一條線。” 這樣做,然後開始調查和審視你自己的所有不同部分,並嘗試找到被虐待、不被欣賞、被忽視和踐踏的東西。 我們如此生動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如果它存在,我們應該能夠找到它。 然而,當我們觀察時,當我們試圖隔離某些東西時,我們要隔離的是什麼? 我們要隔離我們的任何部分嗎? 身體 或我們思想的任何部分說“啊,那是被冒犯的'我'!”?

“我”因被歸咎而存在

聽眾: 那麼“我”是怎麼存在的呢?

職業訓練局: “我”因被歸咎而存在,但這又是什麼? 錯誤的看法 確實如此,它是否使這個“我”變得具體。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始終分析,始終檢查。 就像韓國禪宗傳統一樣,他們使用“我是誰?”或“它是什麼?”這樣的問題。 像一個 公案. 我們說“我”正在感受所有這些事情,所以這個傳統會問,“誰在感受? 我是誰? 這是什麼?” 當你看到令人滿意的東西時,問:“這是什麼? 這是什麼?” 因此,頭腦總是在檢查和調查。 這東西表面上看起來是真的,但我們要檢查它是否真的是真的。

這個 錯誤的看法 瞬態復合材料是一個真正棘手的複合材料。 關於這一點有很多話要說,但我不會討論所有不同的事情。 僅僅弄清楚什麼是對“我”的錯誤認識,就是不同佛教宗派之間進行大量哲學辯論的基礎。 在佛教教義中有不同的哲學教義,每一個哲學教義都以略微不同的方式定義了這種心理因素。 有很多爭論正在進行,爭論都是為了我們微調我們自己的調查能力以了解我們自己的想法。

這個“我”的錯誤概念究竟是什麼? “我”這個樣子是什麼? 當我們觀照空性時,要否定的對像是什麼? 換句話說,我到底是怎麼想“我”的? 這就是問題,不是嗎? 我們是否曾經坐下來審視過我們認為自己是如何存在的? 我們一直帶著如此強烈的“我”的感覺度過我們的生活,然而,我們是否曾審視並問問自己這是什麼? 這個“我”是如何存在的? 我們一直在餵牠。 我們一直在保護它。 我們一直在努力讓它快樂。 但這到底是什麼?

聽眾: 辯論“我”如何存在有用嗎?

VTC:是的,因為辯論讓我們準確地審視我們認為我們存在的方式以及“我”的錯誤概念是什麼。 當我們對“我”有強烈的感覺時,我們是否認為它與“我”是一樣的? 身體 和思想,或者我們認為它不同於 身體 介意嗎? 我們是否在查看聚合併認為它們是 身體 介意嗎? 我們是否在觀察“我”並認為它是固有存在的? 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有這些不同的層次 冥想 關於空性,要否定的對像有不同的層次,我們開始剝離對“我”的不同層次的錯誤觀念。 最粗略的層次是靈魂的概念。 “我”這個概念的最粗略層次是,有一個永恆的、無部分的、獨立的自我或靈魂,當我們死去時,它會浮起來,作為一些不變的核心繼續存在,這就是我。 這是真正的突出。 你可以在基督教和許多宗教中找到它。

心靈

[回應聽眾] 是的,這是基督教關於靈魂的觀點和印度教關於阿特曼的觀點。 另外,當你看新時代的東西時,他們在談論本質。 這太有趣了。 我們總是想弄清楚我們是誰,但在佛教中我們應該弄清楚我們不是誰! [笑聲] 換句話說,我不是某種存在於那裡的靈魂,永恆的、無部分的、獨立的——那是“我”概念的最粗略層次。 當你進入信條系統時,你會開始審視它,並弄清楚為什麼不能有靈魂,為什麼擁有靈魂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

單純的“我”

聽眾: 那麼,這種自我意識,“我”的意識是什麼?

VTC: 僅僅是“我”。 “你說這僅僅是‘我’是什麼意思? 我們想要抓住什麼東西!” 什麼是單純的“我”? 這就是重點! 單純的“我”只是根據在那個特定時刻碰巧顯現的任何蘊來標記的那個。 這 身體 頭腦在不斷變化,不斷變化,在不斷變化的整個流動之上,只有“我”的表象和標籤。 就是這樣,伙計們!

微妙身心的相續

課程對象:: 那為什麼說重生的時候要提到“我”呢?

VTC: 因為在語言上我們確實有“我”這個詞,因為我們確實說一個人重生了……

【錄音過程中因更換磁帶而丟失的教義】

......我們談論純粹的“我”,但隨後我們的一部分思想說,“等等,告訴我純粹的‘我’是什麼。 我想知道。 我想要一些東西來確定並說那是重生的東西,我希望能夠看到它從一個 身體 並進入下一個 身體” 好吧,我們又抓住了固有的存在,不是嗎? 我們的頭腦只是讓事物僅僅被貼上標籤、僅僅被指定而感到不舒服。 我們希望他們有所作為。 所以我們問,“誰重生了?”

有一種極其微妙的連續性 身體 以及從一世到下一世的極其微細的心,但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在不斷變化的連續體之上,我們標記“我”。 那就是重生的東西,但那裡沒有任何堅固的東西,沒有任何東西是你可以識別的。 你不能說,“這是極其微妙的 身體 和在空間中固定和永久的思想,現在它正在重生。” 你不能這麼說,因為如果它是固定的和永久的,它怎麼會改變和重生呢? 重生意味著改變,這意味著它在第二個時刻與第一個時刻不一樣。 那麼,如果某物是不斷變化的,那麼它本應存在的固有的、固定的本質在哪裡呢?

每次行動,我們都會改變

【答聽眾】如果有一個固定的“我”,一個本來就存在的“我”,那就不可能往生了。 啟蒙是不可能的。 連說話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有一個固定的東西是不變的,本來就是我,那我什麼也做不了,因為每次我行動,我都在改變。

陷入白日夢、希望、懷舊和恐懼

[回應聽眾]當我們在佛教中談論存在於現在時,我們並不是在否定過去和未來的存在。 過去和未來肯定存在,所以不是說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的問題。 有過去,因為你是個小女孩。 有一個未來,因為你將在下一刻變成別的東西。 所以過去和未來確實存在,但問題是我們鞏固了它們。 佛教的目的,不是要固化事物,也不要認為過去現在就存在,或者未來現在就存在。 不要陷入我們的白日夢、希望、恐懼或懷舊之中。 但我們並不是在否定過去和未來的存在。

何必在意來生

課程對象::如果現在的“我”和來世的“我”之間沒有聯繫,那我何必在意來世會發生什麼,因為只有這一世?

VTC: 嗯,因為你還存在。 就是這樣,單純的“我”重生了,單純的“我”確實存在。 當你想起你的童年時,你是一個非常非常不同的人。 但是這個“我”的感覺和這個想要快樂不要痛苦的人,這個“我”的感覺從那個小女孩一直延續到現在。

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大人不存在,小孩可能會說,“哦,我為什麼要學習? 如果現在和未來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貼上標籤的東西,我為什麼還要去上學並找到一份工作呢?” 然而有連續性。 雖然我們來生要成為的那個人現在不存在,但是那個人會存在,那個時候我們會有那個“我”的感覺。 明天的人與你現在的人並不完全相同。 但是你知道,當你到達那裡時,那個人會想要快樂。 [笑聲] 所以這就是我們關心的原因。

錯誤見地或我執

[回應觀眾] 錯誤的看法 短暫的收藏是關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自我。 當我們看到另一個人本來就存在時,那隻是人的我執,而不是 錯誤的看法 的臨時集合。 但是,如果那個人執著自己是本有的存在,那就是他們自己的 錯誤的看法 的臨時集合。

堅持極端的觀點

虛無主義和永恆主義

現在是受苦的第二個 意見 謂見持極。 這是一種苦惱的智慧,以永恆的方式或虛無的方式指代固有存在的“我”或“我的”(這是由短暫集合的觀點所構想的)。 我將解釋這兩個術語的含義。

錯誤的看法 在短暫的收藏中,我們有一種堅實、獨立、具體的人的感覺。 這第二種觀點,極端的觀點,看著這個堅實、獨立、具體的人,說了兩件事之一。 它可以說,“啊,這東西是永恆的,這是堅實的,不變的,永遠不會變成任何其他東西。” 或者它看著那個實實在在的人說:人死了,那個人就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這裡是我們得到兩個極端的地方,稱為虛無主義和永恆主義(有時稱為永久性)。 在有關空性的教法中,您會經常聽到這兩個詞,因為我們往往會陷入兩個極端。 對於第一個極端,我們使“我”不變。 這個“我”死而復生,無限延續,它是一個靈魂。 這就是這個固有存在的“我”的永恆論觀點。

另一面是虛無主義的觀點,它說:“當我死去時,我的 身體 瓦解,我完全瓦解; 那裡沒有人。 所以,因此,沒有來生,沒有人積累 因果報應,或經歷的結果 因果報應

當我們試圖 幽思 關於空虛,我們傾向於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搖擺不定。 前一刻我們的心執著於“我”,下一刻,我們的心在說:“沒有‘我’。” 沒有固定的“我”。 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存在! 只有空間。” 這就是理解中間觀點如此困難的原因,因為它意味著超越陷入這兩個極端。

虛無主義的危險

他們說,這兩個極端 意見,虛無主義的觀點是最糟糕的。 我們已經是永恆論者,執著於固有存在的“我”永遠持續下去。 有了這種觀點,我們只會製造很多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但虛無主義的觀點是如此危險,因為它拋出 因果報應 窗外。 至少,如果我們執著於本有存在,我們可能對 因果報應 並重視它,這對我們有利。

你聽到很多人說,“沒有好,也沒有壞; 都是空的。 如果是這樣,那麼就沒有必要保持道德,因為它都是空的,好與壞只是我們頭腦的創造。 因此,我們可以為所欲為。 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虛無主義觀點,源於對空性的誤解。 你聽到很多人這樣說話。

這就是理解中道如此微妙的原因,因為你試圖理解事物並非固有存在,但它們確實存在並且它們確實起作用。 那裡有一個真正微妙的區別。 在一篇文章中 喇嘛 宗喀巴大師讚歎 以如此精細的方式描繪這個中間視圖並能夠平衡一切,因為它很容易翻轉。

宗教、種族和民族認同

[回應聽眾]當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充滿了 錯誤的看法. 執著於宗教認同、民族認同、民族感情等等,都是基於此 錯誤的看法 自我的。 這一切都是基於創造一些什麼都沒有的東西[笑聲],然後用各種不可思議的意義來看待它。 按照慣例,我們可以說,“我是女人”,或“我是白人”,或“我是這個或那個”,但試著找一個女人,或白人,或佛教徒,在他們周圍畫一條線,這將是非常困難的。

教孩子

課程對象::有沒有辦法讓我們從一開始就變得如此執著並教給孩子們呢?

VTC:我認為真正有幫助的一件事,我認為我們小時候,甚至大人都能理解的是,每當我們開始有這種強烈的感覺“這是我的!”時,就停下來問,“這是誰的?” 此外,當我看著這個時鐘說:“這是我的! 你不能玩它! 這個鐘裡面的什麼是我的? 我在哪裡可以找到裡面的“我的”? 我要指出什麼是“我的”? 我想即使是孩子們也能理解這一點。 有一個球,或者一輛卡車,如果它是“我的”,那麼整個東西中的“我的”是什麼? 所以我認為這是孩子們可以開始接近它的一種方式。

以邪見為上

第三種 錯誤的看法 持有 錯誤的看法 作為至高無上的。 這是一種受折磨的智慧,它要么看第一種觀點(短暫集合的觀點),要么看第二種觀點(堅持極端的觀點),要么看第五種觀點(錯誤的看法,將在下一個教學中解釋)並說所有這些 錯誤的看法 最好的 意見 具有。 [笑聲] 當你開始審視自己的想法時,你就會開始看到所有這些不同的東西。 你可以開始識別你所有的不同 錯誤的看法 然後識別 錯誤的看法 認為這些 錯誤的看法 最好的 意見 具有。

就像有人可能有偏見,然後另一個人看著他們自己的偏見說,“哦,但有偏見是好的。 這是正確的! 每個人都應該這樣。” 所以現在你不僅有偏見,而且你還有認為偏見是最好的相信方式的觀點。

我將離開接下來的兩個 錯誤的看法 為下屆會議。 他們有趣。 一種叫以惡德行為上,一種叫常老。 錯誤的看法. [笑聲]

有沒有問題?

受苦觀點的定義

課程對象:: 能否請您再次給出 afflicted 的定義 意見?

VTC: 受苦的定義 意見 要么是一種將五蘊視為固有存在的“我”或“我的”的有煩惱的智慧,要么是根據這種觀點,它是一種產生各種其他五蘊的煩惱智慧 錯誤的看法. 這就是為什麼苦見是一個廣泛的、懸而未決的範疇 錯誤的看法 短暫的收藏,極端的觀點,持有 錯誤的看法 至高無上,另外兩個將在下一節中解釋。

自豪

[回應聽眾] 所以你注意到驕傲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作用? 那真是太好了。 這正是你應該如何看待教法,接受它並意識到你自己心中正在發生的事情。 驕傲無時無刻不在湧現。 我們總是把“我”當大事。 這真的很有趣。 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必須培養幽默感的地方,以便能夠嘲笑自己以及有時我們的想法。 我認為幽默感真的很重要; 我們需要某種方式來嘲笑自己的垃圾,而不是期望自己是完美的,因為那是一種驕傲,不是嗎? “我不應該有這些煩惱。 我應該是金星佛弟子。” [笑聲]


  1. “煩惱”是尊者土登秋龍現在用來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的翻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