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影響的觀點

根本煩惱:第 4 部分(共 5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受影響的觀點

  • 臨時集合的視圖
  • 堅持極端的觀點
  • 保持 錯誤的看法 作為至高無上
  • 將不良道德和行為模式視為至高無上
  • 儀式作為訓練思想的工具

LR 051: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1 (下載)

錯誤的觀點

  • 信仰上帝
  • 有開始嗎?
  • 我們重生是為了吸取教訓嗎?
  • 因果報應 不是獎懲制度
  • 心靈的存在

LR 051: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2 (下載)

問題與解答

  • 區分世俗存在的自我和最終存在的自我
  • 心智是大腦的新興特性
  • 極其微妙的心思
  • 極微細的心相當於靈魂嗎?
  • 應對期間的身體疼痛 冥想
  • 處理情緒上的痛苦
  • 成癮是身體上的和/或精神上的 ?
  • 情緒體驗中反應和觀念的危險
  • 思想訓練的重要性

LR 051:第二個崇高的真理 03 (下載)

臨時集合的視圖

我們一直在談論受苦的人1 意見. 我們談到了臨時集合或視圖 日達. 我只想回顧一下。 短暫集合的觀點著眼於聚合,並在其中構想一個內在存在的“我”。 它有一種智力形式和一種與生俱來的形式。

與生俱來的形式是每個生物都擁有的,無論哲學或其他什麼。 正是基本的潛在能量讓我們把自己當作具體的人格來把握。 我們不是從任何地方學來的。 我們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帶著它,因為我們從未意識到我們在產生幻覺。

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產生幻覺,所以我們發展出各種哲學來證明這種與生俱來的“我”和“我的”感覺是合理的。 我們發展的所有這些哲學,它們都是它的智力形式。 所以我們發展出這樣的哲學:“是的,有一個永恆的靈魂。 它飛上天空,進入下一個 身體” 我們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哲學來證明每個人作為人都有一些本質。 所以你得到基督教的靈魂概念和支持它的哲學和神學,或者印度教的阿特曼概念和支持它的哲學和神學。 由於學習和相信不正確的哲學、神學或心理學觀念而存在於我們心中的短暫集合見(也稱為易壞蘊見),就是所謂的後天或智力形式。 錯誤的看法 的臨時集合。

當我們了悟空性時,我們用它來清除智性或學問的形式,以及先天的形式。 這也是為什麼發展這種辨別力非常重要的原因,這樣我們就不會在聽到錯誤的哲學時開始相信它們。 開始相信錯誤的哲學真的很容易。

我在達蘭薩拉的老師說,如果你有一個 Samkya(這是一個古老的印度學校,西藏人已經駁斥了幾個世紀)來到這裡,他們提出了他們的論點,你可能會相信他們。 [笑聲] 所以他說學習空性的教法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很重要。 然後當我們聽到一種哲學(我們一直聽到它,你所做的就是拿起一本雜誌,它正在教我們某種哲學),我們有一些辨別智慧,能夠分辨什麼存在,什麼不存在。不存在。

堅持極端的觀點

然後,我們談到了極端的觀點。 把握了本然存在的“我”和“我的”,我們認為這樣的“我”是永恆不變的,生生不息。 它就像一條傳送帶,一個從生到生的不變實體。

或者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當我們死的時候,絕對沒有自我; 它完全瓦解。 這是很多自殺者的看法。 他們認為,“當我死了,我就不復存在了。” 這就是虛無主義的見地:執著極端的見地,認為:“如果我自殺,那麼我所有的問題都會結束。 然後什麼都沒有。 沒有自我。 沒有問題。 有零。” 這是一種錯誤的哲學觀點,會導致人們自殺。 這真是一場悲劇,因為問題並沒有在他們自殺時停止。 “我”不會僅僅因為 身體 惡化。

以邪見為上

那就是了 錯誤的看法 持有前兩個 意見 不良道德和不良行為是正確的。 這 錯誤的看法 擁有所有其他(錯誤) 意見 最好的 意見 相信。我們擁有所有這些 錯誤的看法 但我們認為他們真的很對,很聰明,很聰明,我們肯定會堅持下去。

這是我們上次得到的。

將不良道德和行為模式視為至高無上

苦難之四 意見 被稱為以不良道德和(錯誤的)行為方式為至高無上。 這是一個痛苦的智慧,它相信 純化 通過禁慾修行和受錯誤啟發而製定的低級道德規範,可以消除精神上的染污 意見. 有兩部分:

  1. 持有不良道德
  2. 把錯誤的行為模式當作導致解脫的正確行為模式

這一點通常用區分佛教和印度教來解釋,因為這是當時佛教所處的文化環境。 錯誤的道德規範包括像動物祭祀這樣的做法,這種做法至今仍在繼續。 其他宗教的人也做動物祭祀,所以這不僅僅是印度教的習俗。 在尼泊爾,大約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們會屠宰成百上千隻綿羊和山羊作為 給神靈。 這真的很可怕。 但許多人相信,通過犧牲另一個生物,你取悅了眾神,這樣你就創造了美好 因果報應 你阻止了災難。 這是一個將錯誤的道德體系認為是最好的道德體系的例子,因為殺死動物是不道德的,但人們卻認為這是道德的。 這是錯誤地認為錯誤的道德實踐是解脫之道。

這是在西方將不良道德視為至高無上的例子。 最近一期雜誌上有一篇文章 三輪車. 這個人正在評論教師與學生髮生性關係的問題。 他是說 領袖其作用是拆掉所有學生的行程和障礙。 他說不應該有任何障礙,如果老師通過和學生睡覺來做到這一點,那也沒關係。 這是一個以錯誤的道德為至高無上的很好的例子。 那不是佛法老師的職責。 如果某人有性障礙,他們會在心理治療過程中以及在與他們發生性關係的任何人的過程中解決性障礙。 但這不是佛法老師的責任。 [笑聲] 但這是刊登在美國佛教雜誌上的。 所以,人們相信各種各樣的事情!

還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這種苦惱的觀點。 有一次當 還在修行的路上,他是遵從一位有很多弟子的老師的教導。 一天, 領袖 叫他的門徒出去,從村民那裡偷東西,帶回來給他 供品. 所有其他學生都想:“好吧,我們對我們的老師非常虔誠。 師父叫我們去偷,所以偷一定要有德行。” 所以他們都盡職盡責地小跑出去從村民那裡偷東西,除了 他去找他的老師說:“我不能做你說的,因為它是不道德的。” 老師說:“哦,至少有一個弟子明白了教義。” [笑]老師說去偷,不成德。 你確實聽說過那洛巴和帝洛巴的不可思議的故事,但那是在談論與普通眾生完全不同的弟子類別。 他們可以做遠遠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事情,因為他們甚至看不到我們這樣的事情。

所以這是道德敗壞的兩個例子。

以錯誤的行為為至上來說,就是說在恒河中沐浴可以淨化你的負面行為。 因果報應. 同樣,這些例子通常是關於印度教的。 我將在一分鐘內介紹一些我們本土的美國產品。 [笑聲]你在文中找到的例子就像沐浴在恒河中淨化你的 因果報應或苦行以消除煩惱。 即使在今天,如果你去印度的瑞詩凱詩,你會發現這些瑜伽修行者已經很多年沒有坐下來了,或者年復一年地單腳站立,或者年復一年地將自己鎖在樹上坐在那裡。 。 人們從事各種苦行修行,認為這樣可以淨化心靈。

我們有西方的等價物。 如果你想讀一本好書,那叫 穿過窄門. 這是關於一個女人成為天主教修女的故事。 這是在梵蒂岡二世之前,她正在描述毆打自己的過程。 在修道院裡,他們常常用某種小鞭子自打。 這被視為一種方式 馴服 思想,變得謙遜, 馴服 肉體,因為肉體是邪惡的。 或者穿著這些滿是蕁麻的襯衫——它們非常不舒服。 現在梵蒂岡不允許了。 但直到 1965 年,他們才停止了這些事情。

在他開悟之前,他做了一段時間這樣的練習。 他停止了它,因為他看到除了體重減輕很多並且變得非常虛弱之外,它對他沒有任何幫助。

我們在西方也有自己的版本。 例如,重生素食者。 這就像解脫之道只是變得完全狂熱地不吃任何含有化學物質的東西。 一切都必須是有機的,不允許這樣那樣的東西。 只是這種真正的原教旨主義態度,彷彿完全淨化了 身體 雜質會使心靈純淨。 固然吃素很棒,但是當我們對某事變得原教旨主義時,或者當我們認為某事只是我們健康的附屬品時,它就是解脫之道 身體,那我們就糊塗了。 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修行,但認為它帶來解脫是錯誤的看法。

錯誤行為的另一個例子是 冥想 機器。 您會在 New Age 商店找到它們。 幾年前,當我在巡迴演出時,我去了其中一家新時代商店發表演講。 我走進去,有很多人坐在一種休閒椅上,他們的高跟鞋脫了,領帶也鬆了。 我不知道他們為此付出了多少錢。 他們戴著一種帽子和護目鏡,這應該對他們的腦電波有所幫助。 你會聽到所有這些不同的嗶嗶聲,這些嗶嗶聲本應重新調整腦電波。 護目鏡是閃光燈,可以重新調整你的腦電波。 他們應該讓你進入 冥想 狀態。 所以你所做的就是把自己連接到機器上,然後你就可以 冥想. 這是以錯誤的行為為最高的例子,認為做 冥想,您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連接到一台機器上,這將使您進入冥想狀態。 我試過了,因為他們想讓我試。 我不知道它對其他人做了什麼,但它什麼也沒做,只是讓我想脫掉它,因為它非常不舒服。 [笑聲]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不只是 冥想 機器。 我走進另一個城市的另一個辦公室,你坐在其中一個上面,它們會播放音樂,在牆上顯示形狀,這些形狀會變小變大,這應該可以幫助你 幽思. [笑聲] 它所做的只是減少你錢包的大小!

在西方,另一個類似的想法是吃藥治病。 “我心情不好,所以我吃藥”的想法。 這是把錯誤的行為模式當作解脫之道。 當你對心智的這種簡化論觀點過於投入時,將大腦視為心智,那麼很容易開始認為停止痛苦的心智狀態的方法只是簡單地改變大腦的化學反應。 我認為當大腦化學發生故障時,藥物會非常有用。 我不否認這一點。 但是認為那是解決精神問題的方法並且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而不考慮控制一個人的觀點的觀點 憤怒 試著保持耐心,只是想著控制的方法 憤怒 就是吃藥,就是把錯誤的行為當成至高無上的例子。

儀式作為訓練思想的工具

[回應聽眾]你認為儀式本身很重要,而不是將儀式視為訓練思想的一種方式。 換句話說,認為坐在那裡走,“等等等等”是創造功德的原因,而不是你的思想通過這樣做而轉變。 或者認為做所有花哨的事情就是創造價值的原因,而不管您的想法在做什麼。 這是一個 錯誤的看法,認為儀式本身就是有價值的東西。

儀式是訓練心靈的工具。 你聽到 在他那個時代講得很多,因為在他活著的時候,所有的婆羅門都在做所有這些儀式,你只能讓一個婆羅門來做你的儀式,因為只有婆羅門才有資格,而你做出難以置信的數量 供品 很多人都看到,僅僅做那個儀式就是有價值的。 它們是非常複雜的儀式。

一些佛教徒感到困惑,因為他們看到藏傳佛教徒有所有這些儀式,但是 公開反對儀式。 公開反對將儀式本身視為美德,視為道路。 但儀式絕對是一種訓練思想的方式 冥想. 換句話說,你的思想應該通過儀式來改變。 改變你的想法才是美德,而不是你說的話。

錯誤的觀點

苦難之五 意見 叫做 錯誤的看法. 這是另一種受折磨的智慧。 你會注意到大部分 意見 被稱為苦惱的智慧,因為他們是智慧。 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歧視性的,但他們很痛苦,他們以一種完全錯誤的方式進行歧視。 你有點編造你的邏輯並得出錯誤的結論。 錯誤的看法 是一種痛苦的智慧,它否認實際上存在的事物的存在。 或者不存在的東西,它說它確實存在。 正是頭腦相信與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完全相反。 它的作用是作為阻礙我們創造任何一種美德行為的基礎。 有很多不同的 錯誤的看法 我們可能仍然對其中的許多想法根深蒂固。

信仰上帝

首領之一 錯誤的看法 是對上帝的信仰。 當然,這裡在印度教語境中說,自在天創造了世界。 西方版本的說法是上帝創造了世界。 這是一個 錯誤的看法.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你是在說不存在的東西存在。 這是有害的,因為如果你相信上帝創造了世界,那麼你很可能會否定 因果報應. 或者你很可能誤認為解脫之道是你必須取悅上帝。 上帝創造了世界,上帝把你送到天堂或地獄,所以這條路就變成了取悅上帝。

我們伴隨著許多這樣的事物長大 錯誤的看法. 我們必須非常清楚,當我們稱這些 錯誤的看法,我們不是在批評相信他們的人。 我們並不是說相信上帝的人是愚蠢的,他們是錯誤的,等等等等。 喇嘛 例如,Yeshe 曾經說過,人們相信上帝是非常好的,因為至少他們不相信他們的自我,他們可能會開始思考同情心和某種倫理。 而如果他們不相信上帝,他們就會完全享樂。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如果你說上帝創造了世界,那也算是一個 錯誤的看法 因為你遇到了各種邏輯上的困難。 我想這是佛教徒需要多多思考的問題。 我有一個信佛多年的朋友,她說她還沒有完全弄清楚關於上帝的事情,因為她小時候上了很多年的主日學,而且它真的很根深蒂固。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許多邏輯和哲學教義如此重要的原因,因為它讓我們審視許多我們從小就相信的概念。 與其僅僅因為我們小時候被教導的事情而相信,我們更有邏輯地看待它們並說,“這在邏輯上可能嗎? 我現在是成年人了,我可以清楚地判斷什麼存在什麼不存在。 我要考慮一下,而不是僅僅相信事情。”

例如,相信上帝的困難在於,如果上帝創造了宇宙,那麼是什麼創造了上帝? 如果你說什麼都沒有創造上帝,那就意味著上帝是無因的。 如果上帝沒有原因,那麼上帝一定是永恆的,因為任何沒有原因的事物都是永恆的現象。 任何事物都是永恆的現象,無法改變。 所以如果上帝不能改變,上帝怎麼能創造一些東西呢? 每當你創造時,你就參與了變化。

有開始嗎?

[回應觀眾]佛教不講開始。 有一個與此相關的偉大故事。 這 非常實用。 他說:“如果你被箭射中,在你取出箭之前,你要知道這箭是誰造的,用什麼做的,是誰射的,他的名字是什麼,他的家庭背景是什麼; 在你把箭拔出來之前,你需要知道所有這些,你會死的。 相反,當你有一個箭頭卡在你的 身體,你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別那麼糾結出身。”

這就是為什麼當人們問 關於宇宙的起源,他沒有回答那些問題。 有一些問題 沒有回答,但也不是因為不知道答案。 這是因為問題的提出方式,你無法回答。 例如,“宇宙的起源是什麼?”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背後的假設是有一個起源。 你無法回答。 沒有起源。 我們有點卡住了,因為我們說,“但必須有一個開始!”

為什麼一定要有開始? 你看,這是把童年的另一種觀點拿出來了。 你看,為什麼必須有一個開始? 你有一條數軸,數軸沒有起點,絕對沒有起點。 它不必有一個開始。 “二的平方根”沒有盡頭。 Pi 沒有盡頭。 有很多事情只是沒有開始和結束。

就我們這個特定的宇宙而言,我們可以說這個宇宙中的所有物質事物都依賴於其他物質事物的先在存在。 尊者總是將其追溯到空間粒子。 在那之前,所有這些粒子都存在於其他宇宙中。 如果要多說西方的話,只要追溯到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有一個密度大到難以置信的物質團。 好吧,那團強烈的物質是有原因的。 在它之前存在著某種東西。 所以,你只需要不斷地來回追踪它。 這個宇宙可能存在也可能消失,但有很多宇宙。

所以就像這塊玻璃可以存在和消失一樣,但它周圍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 我們的宇宙也是如此——它可以來也可以去。 但是那裡還有很多其他物質對象,而且事物不斷地發生變化。 認為有創造,認為有創造者——這些是 錯誤的看法.

我們重生是為了吸取教訓嗎?

另一個很受歡迎的 錯誤的看法 在新紀元組,就是我們輪迴上課。 我們在會議上聽到了這個,還記得嗎? 一名遭受性虐待的人說,“也許我必須經歷這一切,因為這是我必須吸取的教訓。”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因為佛教從來不講有功課要學,因為如果你有功課要學,那麼你就相信有人補課,這意味著你相信某種上帝或在這裡舉辦木偶戲的人。 再一次,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沒有人在經營木偶戲。 沒有人給我們上課。 我們是否從經驗中吸取教訓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沒有我們必須完成的課程計劃。 沒有上帝是我們必須取悅的。 沒有這樣的。 事物因因而生。 就這樣。 所以認為有經驗教訓是 錯誤的看法.

因果報應不是獎懲制度

認為 因果報應 是一種獎懲制度也是一種 錯誤的看法. 這不是獎勵和懲罰。 當我們做錯事時,我們不會受到懲罰,因為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不像是你做錯了什麼。 如果你創造那個因,它就會帶來那個果。 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壞人。 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錯誤的、邪惡的、有罪的人。 只是如果你種下那顆種子,你就會得到那種花。 所以看到 因果報應 作為獎懲制度是 錯誤的看法.

心靈的存在

最突出的之一 錯誤的看法 現在的人認為思想甚至不存在。 這就是你在科學界發現的。 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 錯誤的看法 在科學界。 有些科學家是真正的還原論者,他們說頭腦不存在。 只有大腦。 然後你會得到另一種科學家,他們說思維是大腦的一種功能。 它是大腦的一種特性,一種湧現的特性。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兩者都是 錯誤的看法. 說頭腦就是大腦基本上就是說沒有意識,只有大腦物質。 它混淆了意識體驗(它是無形的,因為它感知事物,體驗事物)與作為我們意識支持系統所必需的身體器官 身體.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大腦、神經系統或感覺器官等身體器官是身體的一部分 身體. 但是快樂和痛苦、知覺、觸覺、感受、識別和辨別等有意識的體驗,這些都是被認為是心或意識的有意識體驗。 當我們談論意識的總體水平時,它們取決於神經系統和大腦,但它們不是大腦。

在與科學家的一次會議中,有一位科學家對此非常還原。 所以尊者說,“如果你把你愛的人的大腦放在桌子上,你會看著那個大腦說,‘我愛你’嗎?” 因為如果你說大腦就是頭腦,那麼如果你愛一個人,而這個人就是頭腦和意識,那麼你應該能夠看著大腦並愛上大腦。 但這顯然不是我們的經驗。

問題解答

聽眾: [聽不清]

尊者圖登卓龍(VTC): 我們在這裡要做的就是區分傳統存在的自我和究竟存在的自我。 佛法所反駁的就是究竟存在的自我,因為究竟存在的自我是你可以獨立於其他事物而找到的東西,是透過分析可以找到的東西。 這種自我正是被駁斥的。 但佛教並不否認世俗自我的存在。

傳統自我的存在僅僅是基於 身體 和頭腦。 所以,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你需要 身體 和適當地說“自我”的頭腦。 換句話說,當某人死了,我們不會說那個人在那裡。 我們說那個人走了。 那是因為頭腦不在那裡。 我們既需要 身體 以及某種粗糙或微妙形式的頭腦,以便能夠標記“自我”。

科學家們否定了傳統的自我。 但是,如果我們說沒有(世俗的)自我,那麼我們在語言上談論自我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我們談論人。 這是哪裡 喇嘛 宗喀巴大師真的很精明。 他說:“我並不反對世俗的習俗和世俗的語言使用。” 我們並不是說沒有任何自我。 因為如果我們說完全沒有自我,那麼說“我坐在這裡”就是一個無效的陳述。 喇嘛 宗喀巴大師說:“不,我們不是在否定坐在那裡的‘我’,因為我們有世俗的語言,我們會說話,而那種語言是有效的,而我就坐在這裡。”

我們要否定的是,在事物中可以找到的東西是它們的內在本質。 這就是我們要否定的。

心智是大腦的新興特性

另一個不斷出現的話題是這種信念,即意識只是大腦的一種新興特性。 這是科學家們變得非常模糊的地方,因為他們沒有意識或思想的定義。 甚至那些說它是大腦的湧現特性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定義它。 他們說意識來自大腦。 沒有大腦,就沒有意識。 當大腦死亡時,就沒有意識了。 所以當死亡發生時,它是zilch。 一切都消失了。 再次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使意識成為一種物理現象。

尊者解釋說,當我們談論心的粗層次時,我們的粗意識取決於 身體 作為支持。 從這個意義上說,當 身體 變弱了,可以看到意識的變化。 例如,當你病得很重時,很難集中註意力。 當有人開始死亡時,他們將失去聽覺、視覺、嗅覺和味覺的能力。 粗意識需要粗意識 身體.

但從佛教的觀點來看,當粗俗的 身體 死了,極微細的意識還能繼續存在。 因此,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會說:“不,意識不是大腦的湧現屬性,因為大腦會死亡,但極其微妙的心並不依賴於大腦作為其存在的器官。 極其微妙的心可以存在於 身體 即使大腦已經死亡。 一個例子是林仁波切在他腦死亡後進行了 13 天的冥想。” 或者就在幾個月前,就在我到達達蘭薩拉之前,拉托仁波切圓寂了,他在離開他的家之前打坐了八天 身體. 沒有呼吸,沒有心跳,也沒有腦電波,但意識還在冥想。

極其微妙的心思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當他們談論極其微妙的心時,他們說它是 一種性質 極微氣或極微風。 這種極其微妙的風被視為事物的物理方面,但在此上下文中的“物理”並不意味著物質。 這種極其微妙的風不是由原子構成的。

在死亡過程中,當毛 身體 正在失去它的能量,然後濁心也會消融。 它消融、消融、再消融,直到你到達極其微細的心,它是 一種性質 帶著極其微妙的能量。 但是這種極微細的能量不是原子構成的物質。 你無法用顯微鏡發現它。 據說這是精神所依賴的能量。

當一個人成為 ,統一實體的意識方面,我們無法分離的東西,變成了 的意念,極其微妙的風化為 的形式 身體,報身。 但他們是 一種性質. 他們是形影不離的。 你不能把它們剁碎。 就像你不能把桌子的木頭和桌子分開一樣——桌子和木頭是 一種性質. 你不能擺脫木頭並擁有桌子。 他們的性質是一樣的。 這極微細的能量、極微細的心也是一樣。 這基本上就像從意識的角度或從能量的角度來看現象,但它們是一回事。 至於他們怎麼知道有這個存在? 這是禪修者的經驗。

在無上瑜伽密法的一部分,當你在圓滿次第修行時,你要做的是 訪問 極微細的意識層次而不會死去。 所以,有些禪修者,當他們活著的時候, 身體,對能量和思想有這樣的控制,他們可以 訪問 他們身上那種極其微妙的意識 冥想,用它來證悟空性,從他們的 冥想 會議並說,“啊! 這就是我的經歷。”

這種極其微細的心念和能量等同於靈魂的概念嗎?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們都有極其微妙的心和風。 當我們死亡時它就會顯現出來,然後它會進入另一次重生。 但它不是靈魂。 這裡我們必須非常清楚我們所使用的字詞的意思。 當我說沒有靈魂時,我使用「靈魂」的定義作為一個具體的、可找到的、個人的實體,就是那個人。 不可改變的。 永恆。 其他人可能會使用同一個詞並給出不同的定義。

極微細的心和風不是靈魂,因為它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東西。 做的很深的人 冥想, 通過他們在無上瑜伽圓滿次第上修習風 密宗, 能夠 訪問 那極其微妙的心,沒有死。 他們在他們的 冥想.

一般來說,當我們與人討論時,了解他們所用詞語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當人們問我佛教徒是否相信上帝時,我什至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直到我問他們他們對上帝的定義是什麼。 因為如果你問五個人上帝是什麼,你可能會得到十個答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

人們對上帝的部分定義是佛教可能同意的事情。 就像有些人說上帝是愛的原則。 佛教徒相信愛情嗎? 是的。 所以如果你說上帝就是愛,是的,佛教徒相信愛,沒問題。 如果你說上帝就是愛,上帝創造了宇宙,那麼我們就會遇到一些困難。 [笑聲] 這裡有一些邏輯問題。 每當你與另一個信仰體系的人對話時,重要的是要不斷詢問他們對所用詞語的定義。

冥想時對身體疼痛的反應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們感到不安是因為我們經歷了痛苦的身體感覺,然後我們的思想做出反應並產生更多的體驗。 即使只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的膝蓋受傷──也會有膝蓋感覺的感覺,然後會有那種不愉快的感覺,然後我們的頭腦就會說:「我不想讓這種事發生! 怎麼總是這樣?!” 因為膝蓋受傷,我們的心情變得緊張。 因為頭腦緊張,胃就會緊張。 然後你的胃疼,你的頭腦對胃疼做出反應,說:「我怎麼會有這個 身體 我的肚子和膝蓋一直在痛,現在我嚇壞了! 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 生活應該不一樣!”

所以我們都糾結於生活應該如何不同,世界上有這麼多苦難,我為什麼要承受所有這些苦難,我再也受不了了。 如果我有一些巧克力,一切可能都會消失! [笑聲] 你看我們是如何從一件小事開始的,但我們不會順其自然。 我們跳進去,我們對它做出了所有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解釋。 其中一些是我們的情感解釋,然後我們加上我們的哲學解釋,很快,我們就創造了我們的整個體驗。

這是我們的概念化,做所有這些思考我希望這件事發生,我不希望那件事發生,這是什麼感覺以及它不應該是這樣的感覺。 “我有些不對勁,因為我有這種感覺,或者也許我是對的,我可能會有所進展; 哦,這太棒了! 我到了某個地方,這不是很棒嗎? 我得去告訴別人。” 我們只是看著。 所有這一切,都是在改變體驗。 它是意識在改變,從不一樣,從一個時刻到下一個時刻。 這 身體,感覺,從前一刻到下一刻都不一樣。 但是你看,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相信我們所想的一切,我們完全被包裹起來並像我和我一樣強烈地認同所有這些經歷。

高級冥想者可能會注意到在 身體 他們甚至可能會注意到這是一種痛苦的感覺,但他們會停在那裡。 它將是,“哦,有那種感覺,那種感覺是不愉快的。” 但是不會有這樣的事情,“哦,我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我的膝蓋受傷了。 我不想讓它受傷。 怎麼每次坐著都疼 幽思? 我永遠不會像這樣開悟。 也許如果我在這裡坐得太久,會對我的膝蓋造成永久性傷害,但我的 冥想 老師說我應該坐在這裡,學會忍痛。 但如果我那樣做,它會永久性地傷害我的膝蓋。 但如果我移動我的腿,那麼房間裡的每個人都會知道我在移動它,然後我會再次看起來像個白痴,而且我總是看起來像個白痴!” [笑聲]

當你坐在 冥想 膝蓋酸痛,從小事做起。 試著區分身體的感覺、痛苦的感覺和頭腦對所有這些的反應。 試著觀察你自己的經歷,並確定其中哪一部分只是身體感覺,這讓它變得不愉快,以及你的思想告訴你的所有其他東西是什麼。 通過這種方式,您可以區分所有這些不同的體驗。

問題是它們似乎都是一種體驗。 我們需要做的是放慢腳步,觀察那裡有很多非常不同的經歷。 如果我們能把它們隔離開來,那麼我們就能看到,在比我們現在更高級的階段,有可能感受到腿部疼痛的感覺,甚至認識到那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但不會去除此之外,只是接受那一刻存在的東西。

我們也可以完全意識到它在那一刻存在,但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當我們的膝蓋受傷時,我們覺得它會永遠持續下去。 我們覺得這是一種永恆的感覺。 它永遠不會結束。 但我認為當你進入培養智慧的過程時,你就會意識到你所擁有的體驗將會改變。 然後你甚至可以把慈悲修行帶進來。當你感到不愉快的感覺時,說:“我正在經歷這個,但願它足以解決其他人的所有痛苦和苦難。” 然後,突然間,你感覺不到疼痛了,因為現在你想到了慈悲。

處理情緒上的痛苦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為了控制疼痛,你必須停止想要控制疼痛。 一旦我們開始與確實存在的事物作鬥爭,試圖讓它不存在,我們就會讓它變得更大。 觀察當我們經歷情感痛苦時會發生什麼是非常有趣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在我們的文化中更為普遍。 當你的心靈開始痛苦時,試著去體驗那種情緒上的痛苦,然後觀察心靈對這種情感上的痛苦做出反應的傾向,並建構整個故事。

假設有人批評我們。 我們覺得有點受傷。 我們不僅會感受到那種受傷的感覺,還會說:“這個人在批評我。 哦,看看我,我總是犯錯誤。 這不可怕嗎? 我真是個禍害! 反正這個人以為他們是誰,批評我等等等等。” 我們經歷了整個概念過程。 這就是我們在期間所做的 冥想——我們觀察我們如何給自己講故事。 我們是如此有創造力,我們的頭腦只會根據一個小的感覺來構建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所以要做的事情就是能夠觀察到它是如何發生的整個過程。 我們通常做的是跳進去加入。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在給自己講故事。 我們相信我們所想的一切。 所以我們在做什麼 冥想 只是觀看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過程而不跳入其中。 然後你可以開始區分所有不同的組成部分,看看我們有多少不快樂是自己造成的,完全沒有必要。 如果我們在自己身上看不到它,我們通常可以從在其他人身上看到它開始。

我們絕對可以在其他人身上看到更好的一面,不是嗎? 當你的朋友來找你,開始告訴你他們的問題,說,“哦,我剛和我男朋友在一起,他就這麼說了。 這個混蛋! 他怎麼總是那樣做……”當有人開始告訴你他們的問題時,你能看出其中有一部分是由於他們的思維方式嗎? [笑聲] 如果他們只改變半度的思維方式,整個問題就會不復存在。 我們可以在其他人身上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所以問題是,開始在其他人身上看到它,然後認識到你正在做完全相同的事情。

成癮是精神上和/或身體上的渴望嗎?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非常非常糾結。 例如,可樂確實會造成一定的化學不平衡,它會讓你渴望可樂來重新平衡它。 但在重新平衡的過程中,你會變得更加不正常。 它會產生身體反應。 但心理體驗,其中的意識元素,就是意識。

它可能有物理觸發,但它是一種有意識的體驗,然後我們的思想,就像我之前說的,可能會接受最初的感覺並為其添加很多哲學。 就像說,“如果我有這個,我會感覺很好,而且,這是一種身體上癮,我最好擁有它。” “這太不舒服了,我所有的朋友都在這樣做,等等等等。” 當你呼吸時,這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 冥想——觀察你的分心。 因為您會注意到我們告訴自己的所有故事。

在尊者與一些科學家的一次會議上,一位科學家正在談論物理 和成癮。 尊者說:“您有沒有註意到,在戒毒的過程中,兩個同樣上癮的人有什麼區別,一個人有很強的戒癮動機,而另一個人沒有?” 我想,“哇!” 因為當時正在講話的科學家是真正的還原論者,他說發生的一切都只是物理上的,而尊者則在其中註入了動力和意志。 你把它放在哪裡? 我認為在有強烈的意志和動力時試圖戒掉毒癮的人與沒有的人是有區別的。 整個相互作用 身體 和心靈相互影響很多。

情緒體驗中反應和觀念的危險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們有如此多的經驗,但因為我們從未停下來觀察我們的經驗,所以我們只是一直處於反應的過程中。 我們有一種體驗,我們做出反應,然後我們對我們的反應做出反應,而不是停下來、觀察和體驗它,從而停止整個反應過程。 因為我們無法停下來看看它,這就是整個大混亂。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坐下來觀察呼吸時,它是如此困難。

基本上,苦難就是苦難。 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我們所依戀的事物和我們所憤怒的事物可能會有所不同。 我們往往只是跳進去並對我們的情緒做出如此多的反應。 當我回到美國時,我真的注意到了這一點,因為與我所生活的任何其他文化相比,這裡的人說他們感到情緒壓抑。 但與我住過的任何其他地方相比,人們不停地談論他們的情緒。 如果你去新加坡或印度生活,人們不會只是說,“嗨。 哦,我正處於身份危機之中,等等等等等等。 我有這種感覺,也有那種感覺。” [笑聲]

我認為意識到並敏感我們的情緒是非常好的。 但我們所做的不僅僅是意識到和敏感,而且我們已經開始對它們做出反應。 意識到是件好事,我們需要知道; 承認我們的情緒並知道它們是什麼。 但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反應反應,建立情緒的過程,因為我們無法坐在那裡看著並說,“憤怒 現在正在我的腦海中浮現。”

我記得一個 冥想,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我不應該告訴你這個,因為我領導了一個 冥想 事情發生的那個時候。 [笑聲] 當你坐在法座上時,人們認為你是一位偉大的禪修者。 [笑聲] 我坐在那裡,開始變得非常生氣,儘管我現在甚至不記得是什麼了。 我剛剛看了這個不可思議的 憤怒 出來,我不知道,可能是一些小東西。 極好的 憤怒 腦海中浮現! 我只是坐在那裡看著它,然後它就從腦海中消失了。 一直以來 身體 只是坐在那裡,當然會感受到所有這些不同的身體反應,因為當 憤怒 來了,你的 身體 反應。 它就像一個大浪,然後就離開了。 然後當它離開時,我可以按鈴。 [笑聲] 在它消失之前無法做到。 但只是坐在那裡觀看比賽真是不可思議 憤怒 來看看它的變化和消失。

一旦你開始做 純化 撤退,你會看到它。 哦,不可思議! 你開始做 純化 撤退。 你正在嘗試做一些 口頭禪. 你試圖向 ,然後你開始記起以前發生的所有這些事情,你開始變得非常生氣、非常悲傷或非常嫉妒。 然後,突然間,你意識到你如此生氣的人不在房間裡。 “我生什麼氣? 人不在。 這種情況甚至沒有發生。 我一個人在這個房間裡。 我到底在生什麼氣?” 就好像我的頭腦剛剛創造了這個概念,並對自己的創造感到憤怒。

太棒了。 你開始看到受孕的力量。

思想訓練的重要性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您會看到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播放同一個影片。 您開始播放同一個視頻,然後您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視頻。 你可能會說:「我受夠了這個。 讓我們轉動電台吧”,但你無法轉動電台,因為你的一部分大腦相信視頻是真實的。 這就是我認為大乘思想訓練非常正確的地方。 這是你必須拿出所有這些思考訓練技巧的地方。

我會給你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的一個視頻是拒絕。 我被拒絕了。 沒人喜歡我。 沒有人願意和我在一起。 我被拒絕了。 當我在達蘭薩拉時,我非常想去拜訪我的一位佛法老師,他非常忙碌。 我幾乎看不到他。 當我去和他道別時,我非常難過,離開房間後,這段視頻開始播放,“法師太忙了。 我總是被拒絕!” [笑聲] 我說,“哦,是的,又是這個。”

然後我說,這就是思想訓練的用武之地,“這是我自己消極情緒的結果 因果報應. 我不知道我前世做了什麼。 我可能干涉了其他人與他們老師的關係,或者我可能非常殘忍並且非常排斥其他人。 無論我做什麼,我都創造了 因果報應 反復經歷這種情況。 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法師並沒有拒絕我。 這裡面完全沒有拒絕! 但我的想法是這樣解釋的。 我的腦子裡在重新播放那個視頻,沒有理由這樣做。

所以,當我最後說這是我自己消極的結果時 因果報應,然後我說“哦,好的。” 我說,“好吧,我正在經歷我自己消極的結果 因果報應. 這很痛苦。 就在那裡。 我最好看看我以後如何與人相處,否則我會繼續創造這種 因果報應” 不可思議的是,不到五分鐘,我的心情就完全不同了。

這是一個改變你看待情況的方式的例子。 你改變了解釋情況的方式。 這就是思想轉變、思想訓練的意義所在。 不是重新播放舊視頻,舊的解釋,而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它。

我們必須開始為我們的經歷負責。 當我們重新播放十二歲或八歲的視頻時,我們經常責怪我們的父母。 我們無法創造不同的世界觀。 這就是為什麼在你的身上練習如此重要的原因 冥想 墊子,想想你將要遇到的人,以及你在那種情況下可能會被按下的按鈕,然後想,“我還能怎麼看這個東西,這樣我就不會開始重新運行相同的視頻,這樣我基本上就不會按下我的按鈕了?” 那就是佛法修持生根而你開始改變的時候。 因為這是一個承擔責任的事情。

讓我們安靜地坐一會兒。


  1. “受苦”是土登秋卓尊者現在用來代替“迷惑”的翻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