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的苦

人類的不滿意體驗,第 2 部分,共 2 部分,以及一般循環存在的 3 種不滿意體驗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人的八種不如意的經歷

  • 回顧前七
    • 分娩
    • 疾病和衰老
    • 死亡
    • 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遇到我們不喜歡的東西
    • 與我們喜歡的事物分開
  • 有污染 身體 和思想

LR 047:第一個崇高的真理01(下載)

三苦

  • 苦難的不滿足
  • 變化的不滿足
  • 普遍複合的不滿意

LR 047:第一個崇高的真理02(下載)

問題與解答

  • 富足的感覺
  • 生命的意義
  • 滿意

LR 047:第一個崇高的真理03(下載)

輪迴的壞處——有人說這是沉重的東西。 真的,當我們談論輪迴的缺點時,它直接挑戰了我們如何生活和持續 附件 我們必須對我們生活中的一切。 我說我可以教授愛之類的話題——我可能會在這裡有更多的人[笑聲]——但我不會準確地描述這些教義。 然後有人評論說:“我有點等你談到愛和慈悲的話題——然後它會變得更好; 這有點好。”

然後我指出,實際上,它歸結為同一件事。 在你面前 幽思 關於愛和同情,你必須 幽思 關於平等——擺脫 附件 對朋友,對敵人的厭惡,對其他人的冷漠。 所以它歸結為我們在這裡要做的同樣的事情——附件, 憤怒 和無知。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哦,我希望我們停止談論所有痛苦和不滿意的事情,開始談論 菩提心,”你會發現我們會碰到我們的 附件, 憤怒 無論如何,無論我們轉向哪裡,都是無知。 我們一直試圖擺脫它。 就好像 一定有漏洞[笑聲]。 當你找到一個時,告訴我[笑聲]。

評論

分娩

上次,我們談到了分娩的不愉快和不滿意的本質。 出生後,我們就會接觸到衰老、疾病、死亡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 我們的 身體 作為我們這一生經歷的如此多困難的基礎。 如果我們沒有這個 身體,我們不必擔心癌症、艾滋病或心髒病。

但這很有趣,因為我們認為:“我有這個 身體身體 很好。 問題在於癌症、艾滋病和心髒病。” 就像我們應該擺脫那些但能夠保留這個 身體. 但我們在這裡要指出的是 身體,就其本質而言,對所有這些都是完全開放的,所以你永遠不可能戰勝艾滋病、癌症、心髒病和各種疾病,而不擺脫 身體 那是在煩惱的影響下1因果報應. 你可能會把疾病推遲一段時間,但只要我們有一個 身體 那是在煩惱和控制之下 因果報應,某種疾病在某個時候會來。

疾病和衰老

那麼當然我們也有疾病的弊端,我們不太喜歡,還有衰老的弊端——整個衰老過程的困難。 我們說衰老是指一個人在晚年的痛苦,但實際上它可以指整個衰老過程——隨著你的成長,你必須經歷的所有變化,你必須做出的調整,從童年、青春期、青壯年和中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所有不同的身心困難。

死亡

然後我們還談到了死亡。 這不是我們想要做的,但它是擁有這個的一部分 身體. 沒有辦法避免它。

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遇到我們不喜歡的東西

我們也面臨著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和遇到我們不喜歡的東西的情況。 即使我們如此努力地不去滿足我們不喜歡的東西,並且我們如此努力地得到我們喜歡的東西,但我們並不成功。

查看您每天遇到的問題並問自己它屬於哪個類別是很有趣的。 就在幾天前,我發生了一件事情。 我對此感到非常沮喪,心想:“這不公平。 這是不對的。 人們沒有思想開放,”等等。然後我坐下來說:“基本上,這一切都歸結為我沒有得到我想要的。” [笑聲] 那是因為我生來就有 身體 和在煩惱和影響下的心 因果報應. 那麼有什麼好驚訝的呢? 有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的問題,正是這種存在的本質。 當然, 我說過了。 只是我不聽。 [笑聲]

以這種方式看待你不同的經歷和煩惱是很有趣的。 要么我沒有得到我想要的,要么我得到了我不想要的。 我當然會得到我不想要的東西! 當然。 不去除煩惱和 因果報應 在前世,我當然會得到我這輩子不想要的東西。

與我們喜歡的事物分開

還有,我和我喜歡的東西分開了。 我可能有一些非常美妙的經歷或美妙的事情或美妙的關係,但隨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它不再存在了。 當然會發生這種情況。 只要我在煩惱和影響下 因果報應,這會發生。

像這樣反思,通過這個框架來看待我們的日常生活體驗,就變成了一種真正的定心體驗。 它治癒了我們對他人和外部情況的很多好鬥,因為我們看到這不是別人的錯。 就像:“我為什麼會在這裡? 那是因為我前世沒有解決問題。 我為此做好了準備。” 所以它停止了與世界抗爭的感覺,因為我們以不同的眼光、更廣闊的視角看待自己的處境。 我認為這真的很有幫助。

有被污染的身心

八分不滿意 條件 的人類正在受到污染 身體 因煩惱而心 因果報應.

(其實這XNUMX個不滿意 條件 不限於人類。 其實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他們把這八種列為人類特有的,因為在我看來,至少人界往下的生命都是經過這些的。 在上界,當你非常專注的時候,你沒有這些不滿足的體驗。)

當我們說“被污染 身體 記住,”這並不意味著它具有放射性[笑聲]。 意思是被煩惱污染了 因果報應. 因為我們有這個 身體 和受苦惱影響的心, 因果報應,我們不是自由的。 一切都被它污染了。

同樣,想想這個很有趣:“我有一個被污染的 身體 記住,”而不是:“這就是我。 別告訴我我被污染了!” [笑聲] 我們不喜歡被告知我們被污染了。 但我們確實受到了污染 身體 和介意,不是嗎? 我的 身體 受苦難和影響 因果報應.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前世,我有無明, 憤怒附件. 特別是在我上輩子的最後,我有很多 附件 擁有一個 身體. 我的心迫切地想要一個 身體,所以它鎖定到另一個 身體 當它不得不與上一世分離時 身體. 所以我得到了 身體 因為我想要它。 所以以後要小心你想要什麼! [笑聲] 它在我自己的控制之下 附件 我得到了一個 身體 然後會生病,變老,然後死去。

和這個 身體 是依據 因果報應 前世的成熟。 我們創造了許多不同的 因果報應 在我們過去的生活中。 我們可能在前世打了人或做過醫學實驗,殺死了很多人——誰知道我們前世做了什麼! 這些行動的很多結果都會在這一生中收穫 身體.

看看你的日常經歷。 你有胃痛。 而不是:“是我吃的餐廳裡那個不洗碗的壞人”,而是:“哦,這是我自己的結果 因果報應. 我有一個 身體 在這 因果報應 能成熟是因為我有無知。 在我上輩子的最後,我有很多執著。”

確實,如果你必須出生在輪迴中,一個人 身體 是一個很好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最初的範圍內,我們渴望並努力在來世獲得人身和良好的重生。 但現在,希望我們的頭腦更成熟一點,我們不會滿足於僅僅擁有一個好的 身體 因為我們認識到它仍然在煩惱和控制之下 因果報應,我們仍然沒有自由。

我們的心也是一樣。 為什麼我們有 憤怒? 為什麼我們會發脾氣?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孤獨和偏執?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不滿?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不被愛? 我們擁有的所有這些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感受——它們為什麼會存在? 那麼,在我們的前世,我們有過煩惱. 我們沒有完全淨化心靈。 我們沒有意識到空虛。 所以煩惱是有連續性的,以及我們在前世擁有的東西,我們在這一世也擁有它們。

我們有 附件 上輩子,所以這輩子我們有很多 附件. 由於我們的 附件,我們有不滿。 上輩子我們大發脾氣,所以 憤怒 延續到今生。 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還在繼續。 我們這輩子又遇到了它們,因為我們以前沒有解決問題。

為什麼我們會經歷如此多的精神痛苦? 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精神痛苦比我們的身體痛苦更令人難以忍受。 在我們的社會中,身體上的痛苦很小,但精神上的痛苦卻很多,尤其是與印度或中國相比。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心理痛苦?

再說一次,很多都是因為煩惱和 因果報應. 現在的煩惱是前世煩惱的延續。 我們所擁有的所有非常痛苦的不同感受和情緒,都是前世的成熟 因果報應. 為什麼我們會抑鬱? 好吧,也許在前世我們傷害了別人。 為什麼有時我們會感到孤獨? 好吧,也許在前世,我們對別人非常殘忍,把他們趕出家門。

誰知道我們在前世做了什麼! 他們說我們生來就是一切,做了一切。 我認為堅持這種兩雙鞋的想法是沒有用的:“哦,我不會那樣做!” 我們不會? 所需要的只是讓我們處於正確的境地,我敢打賭我們會做到的。 你認為我們超越了洛杉磯發生的事情嗎? 我敢肯定,如果我們處於相同的環境中,我們會暴動並做與人們所做的完全相同的事情。 為什麼? 因為種子在我們裡面。 只是, 因果報應 現在還沒有成熟。 但我認為很多這種潛力就在我們身上。 這就是當我們說我們在煩惱和 因果報應. 那些煩惱就在那裡。 所需要的只是擁有 因果報應 這讓你處於那種外​​部情況和whammo! 你有它。

我認為思考這個問題是一種非常謙卑的經歷,只是為了看看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將問題的根源視為煩惱和 因果報應,我們也認識到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改變它,因為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煩惱。 我們已經學會了這些痛苦的解藥。 我們已經學會了實現空性以消除它們的方法。 我們學會了淨化的方法 因果報應. 對空性的理解是淨化內心的終極事物 因果報應.

我們有能力改變這整個局面。 認識到它就在我們體內可能會發人深省,但這也很有幫助,因為我們擁有可以用來改變它的工具。 而如果情況真的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好吧,這個人對我不是很好。 這個人不公平。 這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 這種情況是不公平的。 這是不對的,”那麼我們就永遠無法解決它,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其他人所做的一切。

我們總是將問題視為外部問題的舊觀點確實將我們帶入了死胡同。 而另一個,雖然它可能會發人深省,也可能以一種令人震驚的方式令人嘆為觀止,但它實際上在基地非常有希望,因為我們看到我們可以改變它。 我們有導遊。 我們有工具。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做! 聽起來很容易,對吧? [笑聲]

那麼缺少什麼? 我們為什麼不這樣做? 因為我們看不到實際情況。 為什麼有毒品問題的人不尋求幫助? 因為他們沒有看到他們處境的嚴重性。 他們在上面畫畫。 他們沒有看到情況有多麼可怕。 所以他們不會尋求幫助。

同樣,我們必須看看我們的情況有多糟糕,不是讓我們感到害怕、情緒化和沮喪,而是讓我們真正尋求幫助並採取一些措施。 心理學家總是說,只要你在否認,那麼你就無法改變。 在佛法中也是如此。 只要我們否認我們的處境並對其進行繪畫,我們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延續它。 我們需要看到循環存在的缺點,然後我們開發 自由的決心 從中。

這個 自由的決心 從輪迴的存在中,用西方術語來說,叫做慈悲心。 佛陀不使用那個術語,但基本上就是這樣。 慈悲是不希望某人受苦。 當我們看到輪迴的嚴重性並且我們不想繼續在其中受苦時,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慈悲,並希望將自己從它中解脫出來。 我們對自己有愛,希望自己快樂,獲得解脫。 所以佛教絕對是基於對自己的愛和慈悲。

當我們擁有對自己的愛和慈悲,當我們擁有這個 自由的決心 從輪迴的存在中,我們可以對他人產生愛和同情。 我們通過審視自己不滿意的處境來為自己產生愛和同情。 我們通過查看他們不滿意的情況為他人生成它。 我們看到他們的處境和我們完全一樣。 但是如果我們不能認識自己的痛苦,我們就不能認識別人的痛苦。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痛苦都認不出來,我們怎麼能體會到別人痛苦的嚴重程度呢?

所以,想要有愛和慈悲,卻不想看自己的處境,是矛盾的。 有了這種矛盾,我們將無法擁有真正的愛和同情心。 因此,愛和慈悲並不是逃避我們自己的問題。 這是在審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的基礎上完成的。

我記得有一次仁波切教過這個。 他是在平靜的背景下說這話的 冥想. 他是說,當有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你想傷害那個人的時候,你就認為那個人會變老、生病、死去。 那個時候,我對一個人很不爽,一想到這個人要老老病死,突然間,我發現我不能再生他們的氣了。 我怎麼能希望傷害一個會變老、生病和死去的人? 他們會受苦的。 我什至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來引起它。 我怎麼能希望他們受苦呢?! 如果這是我想要的,我作為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正直?

所以,我認為認識到什麼是循環存在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有幫助。 它可以幫助我們為自己產生愛和同情。 它可以幫助我們放下 憤怒 和對其他人的怨恨。 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對他們的愛和同情心,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模一樣。 所以,這真的是一個基石。

傳授四聖諦,第一諦不圓滿 條件 是他教的第一件事,所以它一定很重要。 [笑聲] 但你必須記住,他並沒有把它留在第一聖諦或第二聖諦——不令人滿意 條件 及其原因。 他教了所有四個,這意味著他也教了煩惱的止息及其原因和問題,他還教了道如何去做。 記住有四個聖諦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只停留在一個。

所以,這八項不滿意 條件 的人類。

三苦

我現在想再深入一點,就是通常所說的三苦。 我們有六種苦。 我們有八種苦。 現在我們有了三個[笑聲]。 這只是呈現它的另一種方式。 當我們第一次談論四聖諦時,我們已經討論過這一點,但我認為現在深入探討會有所幫助。 這三項中的一項或多項不滿意 條件 遍及循環存在的所有領域。 思考這一點旨在幫助我們超越僅僅希望重生,看到其中的缺陷,從而希望解脫。

有三個不滿意 條件:

  1. 苦難的不滿足
  2. 變化的不滿足
  3. 普遍複合的不滿意

我希望梵文術語“dukkha”的翻譯有一個好詞,而不是“不滿意”或“痛苦”,這是一個更糟糕的翻譯。

苦難的不滿足

痛苦的不滿足是所有眾生都承認為痛苦的身心感受。 這基本上是痛苦的感覺,不愉快的感覺。 它們可能是身體上的,比如踩到我們的腳趾或胃部不適。 他們可能是精神上的,比如抑鬱或焦慮。 畜生、地獄眾生、餓鬼,都會經歷身心的痛苦。 精神上的痛苦,也被一些欲界神所體驗,這些神明過著超豪華的感官享樂。

變化的不滿足

變化的不滿足指的是愉快的感覺,快樂的感覺,我們通常認為快樂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說幸福的感覺是不滿足的? 或者如果你用舊的翻譯,那快樂的感情是痛苦的? (看,這就是為什麼“痛苦”不那麼有效的原因。)因為它們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因為我們必須收集這麼多外部 條件 得到他們。 我們必須投入大量精力來獲得它們。

而且,我們所做的所有能給我們帶來愉悅感受的事情,就其本質而言,並不是天生就令人愉悅的。 當你坐著時膝蓋受傷時,你想做的就是站起來。 當你第一次站起來時,站著是令人愉快的。 但是如果你一直站著站著,就會變得很痛苦,不是嗎? 同樣的站立活動,起初是令人愉快的,後來變得痛苦。 因此,這種活動本身並不令人愉快。

為什麼當我們第一次站起來時,我們稱它為愉快呢? 因為在我們剛站起來的時候,坐下的苦已經消失了,站起來的苦非常小。 但是,當我們站得更久時,最初很小的痛苦會越來越大,直到變得痛苦為止。 當我們第一次站起來時,對我們所經歷的那一點痛苦或不滿意,我們給它貼上“快樂”的標籤。 我們將其稱為“快樂”,因為坐下的不適感已經消失,而站立的不適感尚未出現。 只是有點不舒服。 所以我們稱之為“快樂”。

當你吃東西的時候,當你真的餓的時候也是如此。 有一種強烈的飢餓感。 感覺很可怕。 當你開始吃東西時,哇,真是一種享受! ! 精彩的! 我們稱之為令人愉快,但實際上是什麼? 飢餓的不愉快感覺已經消失了。 吃的不愉快是很小的。 因為如果我們繼續吃下去,肯定會變得很不愉快,不是嗎? 如果你坐在那裡自己塞東西,它會變得非常痛苦。 哪個更痛苦:肚子太飽,感覺要吐了,還是餓了? 兩者都是不同形式的疼痛,但都是身體上的疼痛。

在你第一次開始進食以緩解飢餓的那一刻,進食帶來的痛苦仍然很小。 所以我們給它貼上“快樂”的標籤。 我們給它貼上“幸福”的標籤。 但就其本身而言,這種感覺並不是幸福。 這不是快樂。 因為如果這種感覺天生就令人愉悅,那麼我們吃得越多,我們就應該越快樂。 但恰恰相反。 就像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一樣,有一段時間是愉快和美好的,然後就變糟了。 只需檢查你所做的受煩惱和影響的事情 因果報應,我們為尋求世俗快樂而做的事情。 我們從一些快樂開始,但如果我們繼續做同樣的事情,它總是會變壞。 我們找不到任何東西,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做,總會變得更好,因為如果有的話,我們會這樣做而不是坐在這裡。

聽眾: 真愛怎麼樣?

尊者圖登卓龍(VTC): 是真愛嗎? 你和一個很棒的人在一起,這很棒。 但如果你和他們再在一起一個小時,再一個小時,再一個小時……正如一個人所說:“如果你說你結婚十年了,你還沒有吵過架,它告訴我,要么你們不住在一起,或者你們不說話。” [笑聲]

人們可能會說:“哦,這就是幸福”,但他們會挑選一些他們標記為“幸福”的東西。 但是任何關係,任何人,都會有困難,即使你很在乎那個人。 很多事情都在一段關係中進行。 同一個人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愉悅的感覺,在其他時候也會讓我們產生痛苦的感覺。 它一直在發生。 這就是為什麼它是一個不令人滿意的變化條件,因為如果你做的時間足夠長,愉快的事情就會變成不愉快的事情。

為什麼快樂不長久? 因為它的本質是不滿足。 因為它被煩惱和 因果報應. 所以我們又回到了因緣——煩惱和 因果報應.

普遍複合的不滿意

所以,我們已經看到了不愉快的感受,痛苦的不滿足。 我們已經將愉快的感覺視為不令人滿意的,因為它們會發生變化。

中性的感覺,或被污染的平靜的感覺呢? 我們只是感覺中立。 它們絕對比直接受苦要好。 這是人們培養非常深的定力的原因之一。 在他們開始專注時,他們會獲得難以置信的幸福感。 但隨後他們超越了這一點,他們繼續體驗平靜的感覺,只是一種中立的感覺,據說這比你在深度專注時獲得的一些快樂感覺要好。 然而,這並非沒有煩惱和 因果報應,所以它是被污染的平靜或被污染的中立。

那麼,這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嗯,你有它的時候,你可能有一個中性的感覺,但是因為你還在煩惱和煩惱的控制之下。 因果報應,只要情況稍有改變,你就會再次經歷痛苦。 以你現在的中性感覺為例,例如,你的小腳趾——我希望它不會感到非常痛苦。 它也可能不會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的幸福。 你可能沒有太多考慮你的小腳趾。 對此有一種中立的感覺。

但所需要的只是最輕微的變化 條件,而那種中性的感覺變成了一種痛苦的感覺。 只需要一隻貓用爪子撲向你。 或者你踩到了刺,或者踩到了釘子,或者進入了太熱或太冷的浴缸。 它只需要條件的最輕微變化。 就好像幾乎所有的環境都可以把它變成不愉快的東西。 這就是為什麼滿足於中性的感覺不是解脫,是不滿足的,因為只要我們還在煩惱和煩惱的控制之下。 因果報應,整個苦難將再次來臨。

它被稱為“遍地”,因為它遍及痛苦和快樂的感覺。 受煩惱和影響的整個狀況 因果報應 遍及痛苦和快樂的感覺,因為它們受其製約。 它是遍地的,因為它遍及輪迴中的所有領域。 無論你投生到哪裡,你都有這種不如意的狀態。 它遍及一切。 它貫穿了我們的整個 身體 在那個 身體 或者它的任何部分只是為了體驗痛苦而設置的。 它遍及任何一種 身體. 它遍及你在循環存在中獲得的任何類型的聚合。 他們只是為了體驗痛苦而設置的,只要條件發生最輕微的變化。

[回應觀眾]聚合是 身體 和介意。 據說我們有五蘊。 一種是物質的,形式的聚合。 四是精神的——我們思想的不同方面。

它被稱為“複合的”或“有緣的”,因為它的生起方式使得它的本質能夠體驗到其他兩種不滿足。 “複合”意味著有條件的,通過 條件. 它是通過苦難和 因果報應.

[回應聽眾]是的,它遍及你在輪迴中所接受的任何一種重生,從地獄界的最低級到神界的超級迷幻快感,甚至你所擁有的非常高的階段。總單點濃度。 它甚至遍及這些眾生,因為他們還沒有發展出智慧。

據說,我們自己曾經重生過那些不可思議的單點專注狀態。 想像一下。 我們在前世都有過單點專注。 我們生來就在輪迴中無處不在。 我們已經出生在有色界和無色界,在那裡他們有著不可思議的專注力。 我們可能經歷過極大的幸福和平靜的感覺。 但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從無知中解脫出來,當 因果報應 以重生結束為條件,我們又回到了一個有更多痛苦的重生。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我認為如果我們能接受改變,我們的心肯定會平靜很多,因為很多精神上的痛苦都是因為我們拒絕改變而產生的。 接受改變會消除很多痛苦。 它將消除伴隨著衰老、生病和死亡的精神痛苦,以及所有其他類型的精神痛苦。 我們可能仍然有身體上的疼痛,比如當我們碰傷腳趾時。 但我們不會有隨之而來的所有精神痛苦,我們會添加這些痛苦,並且我們經常將其與身體痛苦混淆。 有時我們很難區分來自身體的東西 身體 以及來自頭腦的東西。 它們是不同種類的疼痛。

【回應觀眾】如果你很執著你的 身體 你經歷了一些身體上的痛苦,然後開始了很多精神上的痛苦。 你開始擔心:“也許我會生病。 也許這是一種可怕的疾病。 也許我不會恢復。 哦,這太可怕了! 也許我會越來越病。 我要做什麼? 如果我生病了,我將如何養活自己? 誰來照顧我?” 這一切都變得無比痛苦! 那肯定會影響身體上的疼痛,越是焦急,就越難受 身體 癒合,身體上的痛苦會增加。

所以他們說,智者認為痛苦是由被污染的蘊所產生的(被污染的意思是在煩惱和煩惱的影響下) 因果報應),並努力停止對這種痛苦的厭惡。 我們談論的是嚇壞了的厭惡:“我不希望這發生在我身上!” 你所說的接受是:“嗯,這就是我的本質 身體,所以如果它很痛苦,那就很痛苦。 我不需要為此大驚小怪。 我可以接受。” 所以你停止了對痛苦的厭惡。 這已經減輕了很多痛苦。

智者也認為快樂是不令人滿意的,並停止 附件 高興。 這就是美國面臨的挑戰。 在美國,我們從小就尋求越來越多的快樂,因為這是良好經濟的基礎。 [笑聲] 這就是如何成為一個愛國公民。 消耗! 我們被教導,如果我們要保持健康,這就是你應該想要的。

有時這很有趣。 健康的社會模式和健康的佛法模式可能非常不同。 健康的社會模式是你有很大的慾望,你會全力以赴去滿足盡可能多的慾望。 而你的慾望主要是感官慾望。 如果你碰巧有 因果報應 從前世得到它們,你被稱為“成功”。 如果你沒有那麼好 因果報應,然後你責怪其他人不讓你擁有它。 [笑聲] 所以它最終變成了一個大旋轉木馬。 因此放棄 附件 追求感官愉悅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激進的事情。

[因更換磁帶而丟失的教義。]

有時在練習開始時,我們非常理想主義地對自己說:“哦,感覺快樂——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然後我們疊加了我們所有的猶太-基督教觀念:“哦,如果你渴望快樂,你就是一個罪人。” “這不好! 你不應該這樣做。 你不應該這樣做。 感官享樂是邪惡的! 慾望太可怕了!” 我們把所有非常判斷的態度強加在這上面,然後我們嘗試放下所有我們所依附的東西。

但是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沒有正當理由這樣做。 我們用猶太-基督教的理念來做這件事:“我很壞,我是個罪人。 我的 身體 是邪惡的,所以讓我們擠壓自己,穿上馬毛襯衫,等到37度的時候坐在海裡鞭打自己!” 這不是擺脫的方法 附件. 對此非常清楚。 進行極端的苦行修行不是治愈自己的方法 附件.

或者我們可能會逼迫自己:“我是個壞人,因為我有感官慾望! 我不應該擁有這些。 我不應該想要這些。” 所有這些應該和應該做的和應該做的,然後擠壓我們自己去嘗試成為我們認為是一個好的實踐者。 這也不是辦法。 因為那不是來自理解。 那來自於對聖潔意味著什麼有一個理想化的、自我創造的願景,並試圖把自己擠進去,卻沒有真正理解聖潔意味著什麼。

這來自非常深刻的理解,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思考它。 要考慮它,我們必須擺脫一些我們必須考慮它的阻力。 因為一見,一聽,就讓我們感到不安:“我不想去想這個!” 所以我不考慮,或者我 幽思 在四無量或 純化 練習或其他東西。 但它只是停留在那裡,你很焦慮。 你很緊張。 你覺得奇怪。 然後,當你坐在那裡想吃巧克力或想吃披薩時,你會說:“我很糟糕。 我不應該那樣做。 那是感官慾望。 所以我不會吃巧克力! 我不會吃披薩! 我要吃燕麥片,一日三餐!” [笑聲] “沒有糖也沒有牛奶,只是普通的燕麥片!” “生!” [笑聲]

我們在自己身上做了一些沉重的“應該”旅行,然後我們都陷入了困境! 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沒有理解。 因此,我們必須坐下來思考這些事情,並敞開心扉去理解它們。 這可能會使我們以前持有的一些信念有些動搖。 它可能會讓我們的自我有點動搖。 (如果你認為這會讓自我動搖,那很好。如果你認為它讓你動搖,那是沒有好處的。)所以你做 冥想,獲得了理解,然後你就失去了追求感官慾望的興趣。 不必做一些大事:“我不應該這樣做!” 旅行,只是:“誰想這樣做?! 它不會帶來持久的快樂,那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做這件事呢?” 這來自於理解。

當你在獲得那種理解的過程中,當你的理解仍然是理智的時候,你可能想遠離你所執著的東西,因為當巧克力冰淇淋在前面時,理解很快就會離開我們我們。 就像,我們有點理解:“這不會給我帶來真正、持久的幸福”,但由於以前習慣的力量,我們很快就會忘記這一點。 所以一開始,有時候你可能需要遠離你最執著的東西,不是為了懲罰自己,不是為了讓自己不開心,而是為了不讓自己被控制通過那些東西。 這是一種釋放自己的方式。 你不是在說那些控制你的東西,而是說:“我實際上在這件事上有一些選擇。”

然後,不僅要遠離你所執著的東西,還要利用你的時間來了解這些東西如何不能帶來持久的幸福。 深入思考改變的不滿意,讓你對那些事情失去興趣。 然後,當你對那些對象失去興趣時 附件,當你再次面對它們,或者你再次吃它們時,你可以享受它們而無需 執著 並抓住和 ,並且當它們消失時沒有悲傷。

這改變了我們與這些對象的關係。 這並不意味著放手 附件,你永遠不會再有任何樂趣,因為我們正在努力做的是理解 附件 不愉快。 這意味著要真正刺穿我們最大的煩惱之一,即認為對象的煩惱 附件 是令人愉快的,並且依附於他們是令人愉快的。

問題與解答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如果你指的是外在的豐富,有些東西就是沒有豐富的。 沒有大量的木材可以砍伐。 沒有大量的臭氧。

這與內心的富足感不同。 那是你有的態度,換句話說,我有什麼就夠了。 我有什麼就夠了。 無論我有什麼,我都很感激。 我很感激。 我喜歡。 所以有一種滿足感。 也許這就是佛教的翻譯。 這是一種滿足的感覺,所以無論你有很多或很少,無論實際上是外在的富足還是外在的貧窮,你的心都會感到豐富,你的心會感到滿足。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這是真的,因為我們被教導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如果你不這樣做,那你就有問題了。 不僅如此,從我們這邊,我們會感到焦慮,“如果我不這樣做,我該怎麼辦? 我打算用我的時間做什麼?” 儘管我們有這麼多省時的設備,但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忙。 我認為我們害怕節省時間的設備,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們為我們提供的空閒時間。 因此,我們創造了我們需要的其他事情以及我們必須做的其他事情,以確保我們有足夠的時間。 我們正在避免與自己成為朋友。 我們正在尋找外面的東西,而不是學習坐著呼吸,喜歡自己,和自己做朋友,滿足於和自己在一起,因為我們是個好人。

這都是逃避審視自己。 相反,你可以用你的時間做的,就是努力淨化你的心,讓你自己從無知和無知中解脫出來。 憤怒附件. 淨化負面 因果報應 以免它成熟。 沉思 on 菩提心. 做事 菩提心 為了他人的利益。 尊者一直非常非常忙碌。 他不擔心沒有足夠的東西來打發時間。 但他的人生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得更好、更多的感官享受。

我認為你所說的這種焦慮是因為我們無法看到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但是我們還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想要它——它在英語中是一個困難的詞,因為它可以用很多方式來談論。 “想要”這個詞本身可以用在很多方面。 我們絕對可以看到,這對他人和對 達賴喇嘛 如果西藏是自由的。 因此,如果您可以幫助創造實現這一目標的原因,那就太好了。 但這並不是說:“西藏必須自由,因為我是西藏人的首領。 我要我的國家回來。 這是我的! 我想住在布達拉宮,因為我想和這些人運往中國的所有黃金、寶藏和東西在一起。 我要他們都回來!”

心在看和看:“好吧,如果可以在這個和那個之間進行選擇,這是最好的,因為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更多的利益。” 但它不是出於附加, 執著 心神。

【回應聽眾】“desire”這個詞也有一個難點,因為“desire”這個詞,就像英語中的“wanting”這個詞一樣,經常以一種方式使用。 但它可以用來表示偏好, 心願,也是一個積極的願望。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要完全滿足,態度永遠不會改變,你肯定需要空性的證悟。 如果你只是在培養一些滿足感,以便更好地處理你的生活狀況,那很好,但是擁有復合的普遍不滿意意味著你所需要的只是為了 條件 改變一點,因為你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滿足感和滿足感,因為你內心還有煩惱的種子,它會再次出現。 所以你意識到你現在可能有滿足感,但只要你的頭腦中存在讓它不這樣的潛力,那麼你就沒有解脫。 所以你還是想解脫。

聽眾: 解脫的意義是什麼?

職業訓練局: 解脫是脫離輪迴的狀態,不受煩惱和煩惱的影響。 因果報應 了。 你不會被苦難和 因果報應 採取被污染的 身體.

聽眾: 一切菩薩都解脫了嗎?

職業訓練局: 不是所有的菩薩都解脫。 下層菩薩不一定解脫。 他們只是有非常堅定的利他主義。 當他們達到所謂的第八地時,第八地 菩薩 階段,然後他們已經消除了所有的煩惱和 因果報應 永遠。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有許多菩薩。 他們不都做廣告。 [笑聲] 真正的菩薩不做廣告。 假的會的。

我一直在教的所有這些材料都是為了 冥想. 你在這裡得到的所有東西都不是只是聽的教法,然後它會從一隻耳朵進入另一隻耳朵,而是用於檢查冥想的材料。 你有大綱。 你有根據自己的生活坐下來思考的要點。 然後互相討論,分享你的經歷; 你對整件事的感受和恐懼是什麼。 並提出問題並繼續冥想。

讓我們坐下來 幽思 現在。


  1. “苦難”是 Ven. 的翻譯。 Chodron 現在用來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