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積極行動及其結果

積極行動及其結果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設定良好的動機

  • 它如何幫助

LR 037: 因果報應 01(下載)

思考積極的行動

  • 服用價值 戒律
  • 承認自己和他人的美德並為之高興

LR 037: 因果報應 02(下載)

積極行動的結果

  • 成熟結果

LR 037: 因果報應 03(下載)

問題與解答

  • 祈請上師常住輪迴
  • 的重要性 菩提心

LR 037: 因果報應 04(下載)

積極行動的結果

  • 根據我們的經驗,結果與原因相似
  • 就我們的行為而言,結果與原因相似

LR 037: 因果報應 05(下載)

設定良好的動機——它有何幫助

我會回到主題 因果報應 但首先我想說點別的,這實際上與 因果報應. 你們都知道我們如何開始我們所有的課程來產生良好的動力。 似乎很難理解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所有這些努力都放在創造良好的動力上並談論很多動力。 有時你甚至會覺得這太過分了,“我要成為一個 對一切眾生,那豈不是很牽強? 我怎麼能想到呢? 我真的不想那樣做。 我的意思是,我什至不知道什麼是開悟,所有這些有情眾生,實在是太多了。 我是這麼說的,但我心裡並沒有真正感覺到。 有時我能讓自己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但我的內心並沒有真正的發心去度度一切眾生。” 所以當我們產生這種良好的動機時,可能會感到不安,我們正在努力培養我們並沒有真正感受到的東西,我們可能會說,“為什麼要這樣做? 讓我們從頭開始吧。 忘記說所有這些我沒有真正感受的話。”

我肯定有過這個想法[笑聲]。 我想告訴你我的經歷。 我剛剛參加了另一個靜修會。 這是一個美麗的撤退。 老師很好。 功法也非常好。 然而,我覺得缺少的是,沒有人談論 菩提心 在裡面。 我變得越來越焦慮,因為沒有動力的談話。 我們正在做這不可思議的事情 冥想 實踐,這些偉大的實踐之一 教過,它真的非常強大,非常珍貴,但沒有談論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人們只是假設這種做法會以某種方式幫助我們。 沒有真正談論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發現,在我的心裡,我真正缺少的,只是連講慈愛、利他、 菩提心 為其他眾生。 這些年來,我好像在背誦這些話,但我並沒有真正感受到它們。 但是,當我停止說那些話時,我感到不舒服。 那時我意識到,說這些話實際上已經沉沒了一些東西。 即使我沒有感覺到它們,不知何故,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小幸福,而是為了更大的目的,即為了他人的福祉,它已經有了影響。 即使我們內心並沒有真正感覺到它,它可能只是一種 心願 或者我們欽佩的東西,不知何故一次又一次地產生那種力量,即使它是人為的,它也會以某種方式對思想產生非常強烈的影響,直到沒有人談論我才意識到這一點它。

所以我去向領導撤退的人抱怨。 [笑聲] 我讓他很頭疼。 我一直在抱怨。 “哪兒是 菩提心? [笑聲] 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我所有的老師在開始教學時都會說的第一件事就是記住動機,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證悟眾生。 當我們聽到這種動機時,我們往往會想,“哦,是的,這是同樣的老話。 所有 喇嘛 在所有教法之前說完全相同的話,所以讓我們完成它並開始教法中有趣的內容。”

真的,只是這次靜修中缺少它,才真正讓我意識到,即使是言語也是多麼寶貴。 無論說這些話在我們心中產生了何種程度的那種感覺,它都讓它變得非常非常珍貴。 我開始真正理解為什麼在 的教導。 這很有趣。 我們確實得到了我們想要的。 如果你想要開悟,你最終會得到開悟。 但是,如果你不想開悟,也不去想它,而且你修行任何佛法時都沒有特別的動機,或者懷著“好吧,願我感覺良好”的動機,那麼你會感覺很好,僅此而已。 你得到你所要求的。

我開始覺得即使一個人做的不可思議 冥想 修行,並培養非常高的定力,如果事先沒有培養適當的動機,那麼它就會變得像你在生活中所做的任何其他世俗行為一樣。 因為你剩下的是你最基本的普通動機,那就是“我這樣做是因為它讓我現在感覺好多了”。 這沒什麼不對,但它只會讓我們現在感覺更好。 我開始真正地看到,做佛法行動並不是了解 冥想 技術而已。 這是你做這件事時的動機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如此強調動機的原因。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從祈禱開始,以及為什麼當我們早上醒來時,我們花時間思考,“今天,我要為他人的利益做我所做的一切。” 一次又一次地在我們的思想流中植入這種動機,因為即使它是人為的,它也會導致那個目標。 然而,如果你進行了整個修行,卻沒有靈性動機,它就不會變得靈性。 它變得世俗,不是嗎? 與其躺下小睡,不如你 幽思 為了感覺更好。 而不是服用 Librium 或 Valium 或其他任何東西,你 幽思 為了感覺更好。 這是真的。 它更便宜。 [笑聲] 但這就是它給你的全部,如果這就是你做它的全部目的的話。

這就是動機如此重要的原因。 這與 因果報應,因為 因果報應 我們所做的事情取決於我們的動機,或者我們為什麼這樣做。 整件事植根於我們為什麼做某事,而不是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這一點。 頭腦是創造者。 我們的意圖是創造者。

思考積極的行動

我們在這部分關於 因果報應. 從今晚開始,我們將討論積極的行動。 在這裡,我們將再次討論意圖和動機,因為這就是 因果報應 是。 這是意圖的精神因素。

正業通常是通過認清十惡業的惡果,克制自己不去做十惡業。 只是不做破壞性的行為並不一定是積極的行為。 換句話說,你需要有不去做的意圖和意識,才能讓它成為積極的行動。 這真的很重要。 例如,我們的貓 Mahakala 來到房間。 他可能就坐在這裡,也許他現在沒有偷任何東西,但我們不能說他在創造任何積極的東西 因果報應 因為他沒有不偷的意思。 如果你只是坐在這裡不偷,你就不會創造任何積極的 因果報應. 意識到消極行為的缺點並有放棄它的意圖——這就是創造積極行為的原因。

積極行動與消極行動具有相同的四個組成部分。 他們是:

  1. 對象
  2. 意向
  3. 行動
  4. 完成動作

棄殺

放棄殺戮的積極行動不僅僅是坐在這裡睡在墊子上的貓,或者喬布洛坐在那裡抽雪茄,而不是殺戮。 有一個 對象,例如,你手臂上的蚊子。 積極的 意圖 是你認識殺人的壞處。 你認識到,“如果我殺了這個,這個有情眾生就會受到傷害,如果我殺了這個有情眾生,我就會在我自己的心中留下一個負面的印記,這將在未來以有害的方式影響我。 因此,我殺蚊子是不太合適的。 這不利於我自己或他人的福利。” 這就是意圖。 然後是第三部分, 行動,是你克制自己不去拍蚊子的努力。 最初的意圖變得更強烈,所以你現在有了決定,“我不打算這樣做。” 你在努力這 動作完成 之後通常很快就會跟進。 當你真的非常確定時,它就會發生,“好吧,我不會殺死蚊子。” 因此,我們擁有積極行動的整個順序——目標、意圖、行動和完成。

放棄偷竊

您可能在工作中使用辦公室複印機用完了一些複印件。 這 對象 偷竊是你在復印機中使用的所有那些紙片。 這 意圖 會是,“啊,但如果我這樣做,我就拿走了屬於他人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免費提供的,這不利於我自己的福利。 如果我這樣做,它會在我的腦海中留下負面的印記。 這對公司可能不會造成太大傷害,但如果有足夠多的人這樣做,就會造成傷害。” 人們意識到這是一種有害的行為,這樣做是不合適的。 這 行動 本身就是你努力不去做,說,“好吧。 我不會這樣做的。” 然後,“我可以很容易地在午休時間抽出五分鐘,過馬路花五分錢使用複印機。” 這 動作完成 會是當你說,“是的,這就是我要做的。” 你很確定要放棄偷竊。 這就是整個過程,即將到來的整個意識。

如您所見,它真的很有價值。 你越是意識到負面行為,你就越有機會故意創造積極的行為。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付出如此多的努力和精力首先談論消極的原因。 這樣你就可以識別它們,這讓你有能力去做積極的事情。

受戒的價值

這也是採取的優勢之一 戒律。 如果你有 戒律,例如,如果你採取了 五戒,那麼你已經設定了不殺人的意圖。 你有那個意圖,並通過採取那個的力量 箴言,即使在您的意識中處於非常潛意識的水平,該意圖也始終存在。 即使你坐在這裡,你並沒有特別有意識地想,“我不會殺人,”仍然,因為你之前的意圖和你心中存在的力量,你有意圖不殺。 你坐在這裡不是在殺人。 你在那裡有完整的善行。

這是採取的真正價值 戒律,因為即使在潛意識層面,它也會始終將這種意圖保留在腦海中。 這是積極行動的持續創造。 而沒有的人 箴言 不會有那個意圖,那個動作,或者動作的完成。 他們只是像貓一樣坐在那裡。

聽眾: 你是如何創造積極的 因果報應 因為你並不是真的一直有意識地在你的腦海裡有這個意圖?

尊者圖登卓龍(VTC): 好吧,我認為在事先當你拿 箴言,你想,“所有這些其他生物,我不會殺死他們。” 然後你的腦海裡就會下意識地有這個意圖。 你也坐在滿是其他有情眾生的房間裡。 你正在做不殺死他們的行動。 你還是很確定要做不殺他們的動作。 你沒有改變你的意圖,從你接受 箴言. 如果你打破你的 箴言 現在,那麼你正在改變你的意圖。 那就是切斷了那個意圖的流動。 但如果那種意圖仍然存在,那種行動仍然存在,關於它的那種確定性仍然存在。 它可能不會在你的頭腦中有意識地運作,因為否則你會整天整夜地坐在那裡,“我不會殺人。 我不會偷的。 我不會……”您將永遠沒有時間考慮如何吃您的 Cheerios。

你需要有一些其他有意識的想法,而不是不斷地重複 箴言 有意識地對自己。 這就是採取的力量 誓言,你把那個意圖放在心流中,這樣你所有的行為都與那個意圖結合在一起,即使它在你的心流中並不總是很明顯。

[回應聽眾:]你不是主動不持有它。 主動不持有它會是,“我不持有這個。” 它不會有意識地出現在你的頭腦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對你的頭腦沒有影響。 它肯定會對你的思想產生影響,因為你有那個意圖。

[回應聽眾:]當你有 箴言,但它在潛意識水平上起作用。 如果你只是沒有參加的 Joe Blow 戒律,現在是隆冬,沒有蚊子,你坐在那裡想,“我不殺蚊子”,然後我會想……其實,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在某種程度上,你面前並沒有那個物體,但在另一個層面上,只是你的想法“我不會殺蚊子”就在你的腦海裡留下了良好的印記,不是嗎?

這是。 你在做什麼 幽思 在你的四無量心上 冥想 墊子? “願一切有情眾生快樂”,你為上司培養耐心。 你的老闆不在,但在你的腦海裡,你仍然在培養那種耐心。 那會影響你的想法,不是嗎? 下次你見到你的老闆時,你可能會三思而後行。 它在腦海中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印記。 經文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關於某個人,出於某種原因——這是一個故事,所以不要問我為什麼 [笑聲]——他白天是個屠夫,然後在晚上,他拿走了 發誓 不要殺人。 他實際上有 箴言 不要在晚上殺人,即使他白天殺人的時候沒有。

不知何故,這在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中成熟了 因果報應,在未來的生活中,在白天,他經歷著難以置信的痛苦,就像蟲子在吃他,難以置信的痛苦和折磨。 然而,晚上,他真的在這 德瓦- 擁有所有這些樂趣的境界。 據說這是因為他白天殺人,晚上有 箴言 不要殺人。

承認自己和他人的美德並為之高興

當我們回顧和思考一天的活動時,晚上也非常好,我們不僅會審視我們所做的消極行為,而且真的祝賀我們自己所有時間的建設性行為。 慶幸自己接受了 戒律 並將它們牢記在心,並從中積累所有積極的潛力。

這種認識並為我們自己的美德感到高興的過程真的非常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陷入自卑和自我批評的境地,而這恰恰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認識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為此驕傲自大,但我們當然可以認識到自己的美德並為之歡欣鼓舞。

此外,我們不會將我們的喜悅僅限於“我沒有殺死蚊子”。 周圍所有其他人都在以建設性的方式行事。 因此,為此感到高興真的很重要。

如果我們這樣做,它有助於抵消我們對自己的負面形象,因為我們開始積極地認識到,“嗯,不,我正在做一些好事。”

積極行動的結果

當我們講十種善行的時候,有四種果(實際上是三種果,但其中一種果又細分為兩種):

  1. 成熟結果。 這是指你有什麼重生。 這 身體 請注意。
  2. 結果與原因相似(細分為兩種):
    1. 以你的經驗來說。 換句話說,出生在一個特定的領域,你一生中會發生什麼特定的事件。
    2. 根據您的本能或習慣性行為。 你重複做的事情,很容易。
  3. 環境結果。 那就是你出生的環境。

成熟結果

我們得到什麼樣的成熟結果取決於行動的強度。 如果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行動,那麼它會在無色界創造再生,無色界被認為是輪迴中的最高境界,那裡有最大的和平。 以中等強度的正業,你會投生於色界。 通過一個小強度的積極行動,你會投生為人。

記住惡業,真正重的業,果報是往生地獄道,中道是餓鬼道,小道是畜生道。 對於積極的行動,結果也取決於行動的強度。

一個動作的強度取決於有多少使動作變重或變輕的因素(我們之前討論過這六個因素)。 一個因素是我們是否有很強的動力。

還要注意,這些結果是根據世間的快樂而言的,無色界在輪迴中擁有最大的平靜,其次是色界,然後是人界。 所以這又是為什麼我們佛法行為的動機如此重要的原因。 如果我們沒有適當地激勵,那麼 因果報應 可能會在無色界或色界或人界的重生中成熟,但我們不一定有機會在那次重生中修行佛法。

聽眾: 什麼是無色界?

職業訓練局: 當你有非常高的定力、非常強的三摩地時,你就會投生到無色界。 比方說,心完全集中在空間上。 或專注於虛無。 這些是非常強烈的專注狀態。 你沒有毛病 身體 當時。 你只有頭腦的能量。

聽眾: 這有什麼好?

職業訓練局: 您不必處理我們日常處理的所有麻煩。 你不需要付房租。 您不必擔心您的高爾夫球比賽。 很平靜。 當你有一個專注點時,它會產生巨大的平靜和 極樂 在腦海中。 你沒有任何焦慮、憂慮和我們現在腦海中不斷湧現的念頭。 無相境界就是你單點定力超高的時候。 色界就是你有一點定力的時候,但不是超高層次。 在形式領域,你有一個粗略的 身體, 但它更像是一個 身體 光或類似的東西。 它不像我們的那樣痛苦和有問題 身體.

聽眾: 你不會重生了吧?

職業訓練局: 哦不,你重生了。 你還在輪迴中。 這就是為什麼說這些善投生是在世間的快樂方面。 這就是為什麼僅僅培養強烈的定力不足以讓我們從輪迴中解脫出來的原因。 許多宗教傳統和許多精神修行都有辦法培養非常強的定力、非常強的三摩地,但這並不意味著培養牠們的人可以從輪迴中解脫。 你可能有很強的三摩地,所以 憤怒是, 附件等等不會有意識地或明顯地出現在你的腦海中,但因為種子仍然處於未顯化的水平,所以一旦你失去專注狀態,它們就會再次出現。

所以你可能會出生在色界和無色界,在那裡你可以有一個非常長的重生。 您可以在這些非常好的狀態中停留很長時間。 但之後 因果報應 在那裡重生就結束了,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墮落,因為那樣你的積極性就會降低 因果報應 或你的負面 因果報應 開始成熟。

他們說在輪迴中,我們生而為萬物。 你能想像嗎? 那我們以前竟然有過單點專注? 我們出生在這些無形的領域。 我們生在地獄道。 輪迴中的每一件事,我們都做過很多很多次了。

但我們從不修道! 我們從不培養能斬斷無明的智慧。 我們沒有做對。 這也是動機如此重要的原因,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動機,我們可能會做一個積極的行為,我們可能會獲得良好的重生,但隨後,因果能量就會結束,然後是另一個 因果報應 再次成熟。 但如果你有積極的動機,比如我想成為 為了利益眾生,比方說,再投生為人身, 條件 藉此你可以修行佛法,從而繼續淨化你的心,並繼續創造積極的行為。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現在,你可能不會生氣。 憤怒 不在你的腦海中顯現。 同樣地,當你專注於一點專注時, 憤怒 不在你的腦海中顯現。 但是,一旦你開始思考某事, 憤怒 來得真快。 所以當那些眾生失去三摩地時,當 因果報應 投生到那個境界就結束了,他們投生到較低的境界,然後 憤怒、嫉妒等煩惱又捲土重來。

聽眾: 什麼會導致這些領域的死亡?

職業訓練局: 當業力結束時。 當我們創造一個行動來獲得一個結果時,因為這個行動是無常的,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因此,結果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只要因果能量存在,我們就會體驗到一些東西。 就像火焰在燃燒。 只要有燃料,它就會燃燒。 但如果燃料用完,火焰就會熄滅。 同樣地,當擁有某個生命的業力結束時,那個生命就結束了。 然後一個不同的 因果報應 成熟了,你就會出生在不同的境界。

我之前說過,無色界在輪迴中的寧靜方面被認為是最高的。 然而,為了獲得證悟,人道被認為是最好的。

這很有趣,輪迴中最好的東西不一定是佛法修行中最好的東西。 當你處於這些非常高的專注狀態中的一種時,你就會進入你的專注狀態。 你別想別的了。 所以你永遠不會培養智慧。 你只要留在你的 極樂. 可能會有一個難以置信的強大 附件極樂 濃度。

這就是為什麼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人的再生比在定界之一的這些大樂再生更有價值。 比重生一個擁有超級感官享受的慾界神要有價值的多。 轉生為人被認為比那些轉世要好,因為如果你有很多感官上的愉悅,或者從定力中獲得很多快樂,你就很容易從佛法中分心。 而在人間,我們有足夠的問題[笑聲]來激勵我們修行。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方法方面——例如,建立強烈的佛法發願,在其他境界更難修行。 一些發願解脫的人,有時可能會投生為色界神,但他們是特別懷著佛法的動機去做的,而且他們會繼續修行。 但一般來說,對於那些普通的舊欲界神來說,通常是,“嗯。 這真好。 誰在這裡需要佛法!”

聽眾: 往生淨土與此有什麼關係呢?

職業訓練局: 實在不符合六界。 在這裡不要太絕對。 有很多種 淨土. 有時無色界中的一些境界被稱為 淨土. 但是當我們談論 淨土 如阿彌陀佛淨土或極樂世界, 淨土 是由一個力量創造的 的純粹意圖。 比如阿彌陀佛之前 成了一個 , 當他在發電時 菩提心,他讓四十八非常非常堅強,堅定 誓言,真正幫助眾生。 中的一個 誓言 就是為了創造這片淨土 條件 將真正有利於佛法修行。 如此一來,身邊的一切都會讓人想起佛法。

淨土是非常非常美麗的地方。 你不會因為事情效率低下並且功能不正常而生氣。 一切正常。 整個環境非常優美。 你周圍的所有人都熱愛佛法,所以與你交談的每個人都鼓勵和支持你的修行。 不知何故,由 因果報應 阿彌陀佛和 因果報應 在那裡出生的人,你聽到的一切都會成為佛法教義。 甚至當風吹過樹林,鳥兒鳴叫時,它們對你來說都變成了無常或無我的教法。 他們用環境質量來描述淨土,但你可以看到它也與出生在那裡的人的心態有關。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可以在這里和現在創造一片淨土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你產生能力,比方說,聽到鳥兒的鳴叫聲和摩托車的行駛(或其他),作為無常的教導,成為這裡淨土的教法。

生在淨土,如阿彌陀佛的淨土,好處是一旦生淨土,就不會再往生其他六道。 一旦你到了那裡,就可以保證你會開悟。 所以就像“呸! 至少我不必擔心其他六個麻煩中的任何一個。” 你只要修行,你最終就會開悟。

現在很有意思,我們常人常說:願我往生淨土。 但是,有這些菩薩生於淨土,說:“我要生為人。” 為什麼會這樣 菩薩 想投生為人? 因為當你投生為人的時候,由於人的元素 身體, 由於人類的構造 身體,它可以用來練習 金剛乘 或密宗法門。 這是獲得開悟的非常快速的方法。 當你是一個合適的容器時,使用這些技巧可以讓你很快地證悟。 而如果你在淨土,獲得開悟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因此,人們希望在哪裡出生取決於人們的願望。 你可以看到轉世是很棘手的。 如果你有資格並且你練習 金剛乘,你可以進步很快。 但如果你打破你的密宗 誓言,否則如果您分心,就會遇到大問題。 而如果你出生在淨土,你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它更安全。 所以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人們的個性,他們被什麼所吸引。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你說當一個偉大的 喇嘛 死了,我們祈禱他能重生在這裡。 但他不應該留在淨土中享受嗎,因為…… [觀眾發言] 菩提心,誰已經發展了空性的實現,誰有能力控制他們的意識發生的事情。 在他們的身邊,可以去到一片淨土,放鬆身心。 但我們正在做的是,我們真的在呼喊,“救命! 我需要幫助,我需要你來這裡,因為我的頭腦太噁心了。 如果你生在淨土,我的心卡在這裡,我無法與你溝通。 所以,請出於慈悲心,往生於此。”

我們不是因為無明要求我們的老師往生這裡, 憤怒附件. 我們說“出於您的同情心,因為我們需要指導,請回到我們的世界。” 從我們身邊發出這樣的請求祈禱會在頭腦中留下非常強烈的印記,去見清淨的老師和教義,因為當我們真誠地祈禱時,我們真的很珍惜有一位老師。 我們真的很重視教義。 當我們如此重視這些東西時,我們正在創造 因果報應 去見他們。

聽眾: 他們拒絕過嗎?

職業訓練局: 有同情心的人不會。 [笑聲]

我記得在給觀世音的祈請文中,他說觀世音以慈悲心束縛眾生,就像母親以慈悲心束縛自己的孩子一樣。 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將他與我們聯繫在一起。 你能感覺到這一點,因為當你開始培養同情心時,你會感到對他人有更多的責任。 這不像是,“再見了,伙計們! 我討厭你。 再見。” [笑聲]

你可以從尊者的祈禱中看出這一點。 我記不清具體是什麼話了,大概是“只要空間存在,只要眾生存在,我就會回來幫助和參與”。

所以再次,從這裡,你可以看到為什麼 菩提心 是如此重要。 如果其他眾生沒有 菩提心 或利他主義的意圖,他們不會回來幫助我們。 生淨土,得涅槃。 對他們有好處。 誰關心我們?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說利他的發心是一切眾生快樂的源泉,因為那是使聖者與我們束縛的紐帶,他們與我們束縛,然後他們必須幫助我們。 但我們不會只停留在“他們受制於我,他們必須幫助我”。 相反,我們培養利他的態度,並反過來與有情眾生相連,因為我們認識到那會成為所有其他眾生的快樂源泉。 只要他們還在,我們就會繼續提供幫助。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精神動力很重要,因為如果你有動力成為阿羅漢,或者成為 ,那麼你就會在可以繼續修行的情況下重生。 不像喬在街上大發雷霆,因為他覺得擁有三摩地很好,感覺很好,然後他就投生到無色界。 他沒有精神動力。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如果你沒有真正的公司 自由的決心 輪迴的,如果它是一個弱者 自由的決心 輪迴,你開始做很多很多的專注練習,他們說這種體驗可以如此幸福以至於很容易迷路。 你需要有一位老師在身邊說:“嘿! 堅持,稍等。 記住你的發心,想一想輪迴之苦。” 如果你有一個好老師,你的老師會訓練你用那個定力來發展智慧,發展 菩提心 和其他一切。 這就是為什麼擁有 自由的決心 遠離輪迴是如此重要,這就是為什麼你需要一位老師。

聽眾: 你如何開始嘗試擺脫它(附件)?

職業訓練局: 這真是個好問題。 我想我們都明白這一點。 所有這些樂趣之所以看起來如此美妙,是因為它們會讓你立即興奮起來。 熱軟糖聖代——絕對是大吃糖的熱潮。 [笑聲] 而如果我們說“願我開悟”,我們不會立即受到任何影響。

我們要做的是開始思考熱軟糖聖代和所有這些東西的局限性,以及開悟的好處。

例如,如果你給一個上學前班的孩子看一本大學教科書,然後說,“媽媽說讀這個,”他們會看著這本書然後說,“我什至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起來了! 這是無法克服的。 媽媽怎麼能指望我讀這個呢?”

但是,如果孩子開始學習字母表,他們就會開始說,“哦,是的,我可以讀字母表,所以我至少可以說這是熟悉的東西並且有相同的字母表。 我看不懂,但這裡發生了一些事情。”

隨著孩子開始進步並學會閱讀更多內容,他們可以挑出一些單詞和短語,儘管他們無法理解其含義。 隨著他們訓練的越來越多,他們可以開始獲得一些概念。 所以就像這個學習閱讀書本的漸進過程。

現在,如果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剛剛學會了字母表,並說,“哦,我學習字母表感覺真好。 為什麼要學習閱讀大學課本? 學習字母表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媽媽為此給了我一根棒棒糖,這就是我想要的。 這已經足夠了。 這就是我所需要的幸福。”

媽媽會在那裡說,“好吧,棒棒糖很好,但想想你的未來。 你必須有一份事業並謀生。 你準備怎麼養活自己?”

然後孩子說,“不,我只想要一個棒棒糖。 不要和我談論職業和所有這些事情。”

那是因為孩子的視野有限。 這個孩子只看到了獲得棒棒糖和學習字母表的好處,但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學習閱讀大學教科書的好處。

所以這是一件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培養動力的事情,並看到熱軟糖聖代和香蕉片的局限性。

[回應聽眾:]好吧,你們同時做。 您開始看到熱軟糖聖代的缺點。 那會讓你更渴望修持佛法。 當你修持佛法時,你開始意識到它是有效的,而且你真的很快樂——忘掉開悟吧,你現在修持佛法更快樂——然後你會變得更有熱情。 “哦,這讓我現在更開心了。 啟蒙必須更好。 因此,熱軟糖聖代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 例如,當您真的很餓並且想要吃糖時,熱軟糖聖代看起來真的很迷人。 然而,如果你坐在那裡,想像著一個又一個地吃熱軟糖聖代,即使是想到它也會讓你感到很不舒服。 所以你開始意識到熱軟糖聖代有其局限性。 他們不能讓你永遠快樂。 他們就是做不到。

供奉熱軟糖聖代給佛陀

[回應聽眾:] 提供它時不要有這樣的感覺,“熱軟糖聖代冰淇淋不好,如果我依戀它,我就不好。 所以為了保持聖潔,我要拒絕自己吃熱軟糖聖代。” 永遠不要有那種動力。

更像是坐下來想,“好吧,我吃了這個熱軟糖聖代。 這很棒。 但它會消失的。 當它消失時,我從現在起十五分鐘內有什麼? 我還坐在這裡不滿。 這不會解決我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真的能生起這種想要為其他眾生帶來快樂的感覺,那麼你就會把這個熱軟糖聖代供奉給 為了為他人的快樂創造積極的潛能,引導他們證悟,你把熱軟糖聖代變成更美味的極樂智慧甘露,供養給 ,佛陀真的很喜歡它,那麼你就會從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感 它。

奉獻什麼

[回應聽眾:] 好吧,再一次,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在祈禱什麼以及你在為什麼奉獻。 你會注意到,整個佛教傳統都致力於重生淨土。 所以人們遵循這些傳統的動機是為了往生淨土。 當他們迴向並祈求往生淨土時,就會在他們心中留下非常強烈的印記,以求得那個果報。 而其他人可能會說:“不,我想要一個珍貴的人身,能夠遇到一個完全合格的密宗上師,成為一個完全合格的密宗弟子,並修持密宗。” 然後你祈禱並為此獻身。 這並不意味著您必須在這些之間做出選擇。 我認為覆蓋我們所有的基礎是很好的。 祈禱並奉獻一切。 [笑聲]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不同的人 心願.

在西藏甘丹寺的一天,看守 走進大殿,看到傑仁波切法座上坐著一隻貓。 看護人告訴他 喇嘛 誰有關於它的精神力量。 這 喇嘛 看到前世,這隻貓和大多數藏人一樣,是一位上位祈福的老太太。 那時她曾祈禱:“願我坐上甘丹寶座。” 但她沒有說:“願我以修行佛法的人身分坐在甘丹寺寶座上。” 所以你必須真正檢查你是如何奉獻的。 [笑聲]

好吧,在回答你的問題時,他們確實說,如果你有一個真正完整、強烈的啟蒙動機,你就會明白(啟蒙)。 如果是中等的精神發心,那麼你可能會得到一個孤獨的結果,而較小的發心會帶來成為一個人的結果。 聽者.

根據我們的經驗,結果與原因相似

就我們對建設性行為的經驗而言,與原因相似的結果與破壞性行為的與原因相似的結果基本上是相反的。

  1. 捨棄殺生,長命百歲。
  2. 放棄偷竊——你有你需要的資源,你有 訪問 到那些資源。
  3. 斷邪淫——你與配偶的關係非常好,與周圍人的關係也很好。
  4. 放棄說謊——其他人相信你所說的。 你在其他人中享有良好的聲譽。

    這真有趣。 你可以看到,在這一生中,可以體驗到採取積極行動所帶來的積極結果。 通過放棄不明智的性行為,您將與您的配偶建立更好的關係。 確實。 如果你放棄撒謊,其他人就會更加重視你的話。 所以它也有益於今生。 但是在這裡,我們談論的是來世的業果。

  5. 摒棄誹謗或分裂的話——我們有更多的朋友,我們與他人更和睦。 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更穩定、更令人滿意。 沒有所有的挑剔、嘮叨和討價還價。 用分裂的話語,我們正在分裂人們的關係,所以放棄它的結果是我們擁有穩定、牢固的關係,不會分裂。
  6. 摒棄苛刻的言語——我們與他人相處得更融洽,他人對我們說話也更友善。 這再次導致更好的人際關係和更多的友誼。
  7. 廢話少說,我們的話更有份量。 人們會傾聽我們的聲音,而不僅僅是想,“這是一個多嘴的人。”
  8. 放棄貪欲——我們可以實現我們的願望。 我們可以開始一個項目,完成它,並實現我們的目標。
  9. 放棄惡意——我們不會經歷不必要的恐懼、偏執和懷疑。

    這個真的很有趣,不是嗎? 因為我們再次看到,如果我們對他人有惡意的想法,我們就會在心理上為自己製造偏執、多疑、焦慮的原因。 如果我們捨棄它,我們自己的心就會平靜。 沒有不必要的恐懼和焦慮。

  10. 放棄 錯誤的看法——我們天生聰明,擁有非常好的智慧。 這裡我們說的是佛法智慧,不是世間智慧。 人們可以擁有很多世俗智慧,但在佛法方面卻非常無知。 心胸狹窄。 那些可能沒有那麼多世間智慧的人——他們可能在數學課上不及格——可能非常了解佛法。 那是一種重要的智慧,一種重要的智慧。

就我們的行為而言,結果與原因相似

  1. 放棄殺戮——小時候,我們本能地善待他人。 我們本能地不殺人。
  2. 放棄偷竊——我們的本能行為是誠實待人,尊重他人的財產。
  3. 放棄不明智的性行為——我們不會被誘惑從事婚外情,或與人建立不正常的性關係。
  4. 放棄說謊——說真話就很容易了。 我們不會感到被迫說謊。
  5. 放棄誹謗,我們的性情就會很好。 同樣,我們將在我們的環境中創造和諧,而不是製造分裂。
  6. 放棄苛刻的話語——我們傾向於與他人愉快地交談。
  7. 放棄閒談——我們傾向於以有意義的方式與他人交談。
  8. 捨棄貪愛——有一種傾向,一種讓心知足和平靜的傾向,而不是總是焦躁不安和不滿。 當我們的心真的不滿足時,想想這個很好。 捨棄貪欲是令心平靜的方法。
  9. 捨棄惡意——心變得平和,因為我們沒有被很多惡意所折磨 憤怒 和嫉妒。
  10. 放棄 錯誤的看法——我們將能夠輕鬆地了解佛法,輕鬆地擁有正確的理解。

想想這個真的很有趣。 我認為花一些時間思考一下你自己的生活狀況是件好事。 當你看報紙和看電視時,花點時間想一想。 當你經歷痛苦的事情時,問問:造成這種痛苦的因果關係是什麼? 當你體驗到好事時,它的因果是什麼? 看你自己的性格傾向。 有些人可能是強迫性的說謊者,而有些人可能是強迫性的說真話者。 看看你心中的不同傾向。

事實上,有時候,我們可能有這兩種傾向。 這不像你一直在撒謊或你一直說實話。 你可能有習慣 因果報應 兩個方向,但哪個更強? 您想真正滋養和鼓勵哪一個? 考慮這一點非常有幫助。 它還有助於我們看到建設性行動的優勢。 我們真的開始欣賞它。 此外,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開始認識到好的一面 條件 我們在生活中所擁有的,而不是將它們視為理所當然。 認識好的 條件 和我們擁有的機會以及對美好事物的思考 因果報應 我們創造是為了享受它,它給了我們一些能量,讓我們能夠繼續建設性地行動。

我會給你一個小例子,說明它是如何與我一起工作的,我對此有種感覺。 委婉地說,在我晉鐸的最初幾年,經濟上相當困難。 有一段時間,我住在法國。 我住在修道院。 他們給了修女住馬厩。[笑聲]法國的冬天很冷。 真的很冷。 這是一座古老的建築。 沒有絕緣。 風會吹過磚塊。 天氣太冷了,我們的房間裡只有小型燃氣加熱器。 那時還沒有中央供暖這樣的東西。 但我真的很窮,買不起暖氣。

我整個冬天都在那裡,我買不起取暖器。 這很悲慘。 那個冬天我做了很多禮拜來保暖。 [笑聲] 我買不起暖氣,而修女們作為一個群體也沒有足夠的錢給每個人一個暖氣。 你必須自己付錢,而我不能。 那一年也發生了其他事情。 意大利有教義。 似乎我無法去聽法了,因為我沒有足夠的錢買票,諸如此類的東西。

所以有很多財務問題,有一次,我坐下來和自己好好談談。 “看。 這都是你吝嗇造成的。 從業力上講,當你在資源方面遇到問題並且因為買不起這些東西而感到痛苦時,這是吝嗇的結果。” 看著我的行為,看著我的表現,我說,“你還在表演,創造更多 因果報應 吝嗇,因為你還在想,‘這是我的甜甜圈。 這是我的這個。 這是我的。'”

我坐在那裡想,“我在這裡,肚子痛,肚子痛,我這麼窮。 這是我自己業力的結果,我正在創造更多 因果報應 再次有同樣的經歷。” 那時我對自己說,“我需要改變。” 就像“我想我需要重新考慮這整件事,因為我不想繼續這樣下去。” 即使我沒有很多東西而且我不能給予很多,我至少必須開始對東西更慷慨一點。

挺身而出並真正面對它,而不是肚子痛“哦,我沒有那麼多錢。 為什麼沒有人給我錢買暖氣? 他們為什麼不對修女多一點同情心呢?” “嗯,這是你自己的 因果報應,孩子! 你想要什麼?” 我不得不真正坐下來審視並思考它,看看直到那時我並沒有做太多事情來抵消它。 然後這給了我很大的能量來開始審視我與財產的關係,並開始開始分享比我以前分享的更多一點的東西。 所以這種觀照和覺知的結果 因果報應——消極的業力和積極的業力,在你的生活中反思它們——可以給你一些積極的能量來發展你的良好品質。

聽眾: 但這不是一種自私的動機,只是希望我的未來更好嗎?

職業訓練局: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談論三個層次的動機:第一個層次的動機是對良好再生的願望,其次是解脫願望,然後是證悟願望。 因為往生的動機最容易生起。 “我想在我的下一次重生中擁有更多。 我不喜歡這個。” 這完全是自私的,但我至少開始考慮我未來的重生。 所以至少這讓我走了。 它以某種方式讓我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然後從那裡,一旦我開始,然後我可以反思,“哦,但是看。 這種動機很自私,不是嗎? 你完全擋住了所有這些冰冷的人。” 因此,動機開始擴大和擴大。

好的。 所以讓我們坐下來靜靜地想一想。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