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

八正道:第 1 部分,共 5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簡介

LR 119: 八正道 01(下載)

正確的演講

  • 在適當的時候說話
  • 因慈悲而發的言說

LR 119: 八正道 02(下載)

正確的行動

  • 棄殺護命
  • 戒盜習布施

LR 119: 八正道 03(下載)

八正道 是基本教義之一 . 這個主題如何適應事物的模式?

首先給出了關於四聖諦的教法,換句話說,就是被聖者視為真實的四事實。 聖者是對實相有直接感知的眾生。

第一個崇高的真理是我們在生活中有不愉快的經歷。 第二是這些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內在的——我們自己的無知, 憤怒附件. 第三聖諦是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及其因的止息,換句話說,存在從這些經歷中解脫的境界。 第四是有一條道路可以實現這種停止。 這條路是 八正道。 “ 八正道 符合四聖諦中的第四聖諦。

讓我列出這八個,並稍微談談它們如何組合成不同的事物,然後我們將開始更詳細地討論它們中的每一個。

三學八聖道

對於喜歡列表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導,因為 八正道 也可以列在 三項高等培訓. 以前來過這裡的人都知道 三項高等培訓——道德、專注和智慧。

更高的戒律訓練是道的基礎,有以下三個 八正道:完美的言語(或正確的言語或正確的言語-有不同的翻譯),完美的行動和完美的生活。

在更高的專注力訓練下,我們擁有完美的正念、完美的精進和完美的專注力或專注力。

在更高等的智慧訓練下,我們擁有圓滿的見地或了解,以及圓滿的思想或證悟。

總而言之,我們有四聖諦。 第四聖諦有三個副標題——戒、定、慧。 三個中的 八正道 三者在戒下,三者在定下,二者在智慧下。

更高的道德培訓

現在,讓我們從第一個開始,即道德方面的高級培訓。 我們將在廣泛的道德範疇下進行討論,基本上就是如何整合我們的生活。 倫理不是道德準則的清單。 它不是“做這個”和“不做那個”以及獎勵和懲罰的清單。 倫理基本上就是如何把我們的生活放在一起,這樣我們才能和自己和諧相處,這樣我們就不會有太多的內疚、遺憾、困惑和動盪。 它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決定。 道德也是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以便我們放棄干擾他人、破壞平衡和製造不和諧的事物。

在這裡,我們要講的是如何正確地使用我們的語言,如何正確地使用我們的身體,如何正確地謀生。

1)正語

讓我們從演講開始,因為演講是我們經常做的事情。 儘管我們有兩隻耳朵和一張嘴,但我們用嘴的次數遠多於用耳朵的次數。 [笑聲] 演講並不僅僅意味著口頭演講。 它也可以是書面演講,也可以​​是任何一種口頭交流。

,當他提到自己的講話時,說他的講話是真實的。 這很有用。 它是在正確的時間說出來的,而且是帶著慈悲的動機說出來的。 完美演講或良好演講的這四種品質非常重要。 讓我們以更系統的方式來看待它們。 說實話是什麼意思? 以有用的方式說話是什麼意思? 在適當的時候說話是什麼意思? 帶著良好的動機說話是什麼意思?

a) 真實的演講

真實。 顯然,這意味著放棄說謊和故意說我們知道不是真的事情。 這並不意味著狂熱地講真話。 這也不意味著狂熱並以有害的方式使用真理。 有時我們可以說出真實的話,但我們是懷著想要造成傷害的心態說出這些話的,而我們實際上確實造成了傷害。 雖說是真實的,但並不真正屬於我們這裡所說的“真實”。 “誠實”不僅僅是說出我們所理解的事實,而是意味著不利用真相來傷害他人。

一個例子。 初入佛門的人常問:“這 箴言 關於不說謊。 如果有人上前說“我想射殺這個人”,會發生什麼? 你告訴他們去哪裡射殺他嗎? 我應該告訴他還是不應該?” [笑聲] 顯然,在那種情況下,你會做有益的事情。 真實性要求我們檢驗的是,看看我們是否確實說出了我們所知道的真相。 有多少次當我們講故事時,我們誇大了一個觀點以使其對我們更有利?

我收到一封來自另一個國家的學生的來信。 她有很多問題 憤怒. 多年來,她一直致力於此。 她告訴我她和她丈夫吵架的事。 她生他的氣,真的是在責備他。 她說 在他們打架的房間裡,雕像就在她對面。 她看到了 雕像,同時,知道她對他說的話並不完全是事實,她在誇大它。 你知道當你打架的時候…… [笑聲] 所以她在說這件事的同時看到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然後在某一時刻,她內心有什麼東西破裂了。 她才崩潰,真的向他道歉,說了實話,他們才商量好,放下心來。

這對她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我認為她有一個很好的理解,看看我們如何說我們說的是實話,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如何挑選出某些細節和東西來證明我們的觀點,而忽略其他有助於我們理解對方觀點的細節。

有時,我們在談話時也會誇大其詞。 特別是,我們不會對自己說實話。 我們對自己說,“沒人喜歡我!” “我犯了所有的錯誤!”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 我們對自己做出這些陳述。 它們顯然是謊言,不是嗎? 我們怎麼能對自己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呢? 這不是真的。 並非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 或者對自己說,沒有人喜歡我們。 那也不是真的。 但是我們對自己說這些話。 有時,當我們抱怨並為自己感到難過時,我們會向其他人證明我們的觀點,“我的老闆總是會處理我的案子。” 總是? 很多時候,當我們審視情況時,我們甚至不會對自己說實話。 我們誇大了事情。

我們也經常用雙關語,以這種方式向一個人解釋一種情況,以這種方式向另一個人解釋一種情況,一次這樣說,另一次這樣說。 有時我們會在謊言和誇大中糾纏不清。 我們忘記了我們告訴誰的,所以下一次,我們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人的故事是哪個版本。 當人們發現我們一直在對他們撒謊時,就會破壞信任。 如果我們想破壞我們的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撒謊。 確實如此。 一旦我們開始說謊,信任就會消失。 非常簡單地。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與同事、家人和合作夥伴建立信任。 但是當我們撒謊時,即使是在小事上,它也會破壞很多已經建立起來的信任。

問題是如何以適當的方式說真話,如何以友善的方式說真話。 此外,說實話並不意味著提供所有可能會讓某人痛苦的醜陋細節。 也許只是在特定時間提供他們需要知道的信息。 在醫學界工作的人,如果有人身患絕症,你不會在他們通過一連串的測試後立即讓他們坐下,並在一個小時內告訴他們全部真相。 這個人會不知所措。 只需告訴他們一些有關診斷的真相即可。 然後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把它填滿。很多時候,這是一個如何優雅地說出真相的事情。

b) 有用的演講

演講的第二個品質是如何讓它變得有用。 有用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論——從長遠來看有用的東西,即對我們最終目標如獲得解脫和證悟有用的東西; 以及在時間上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用的東西。

讓我們的演講對長期目標有用

我們如何以有用的方式使用我們的語言,以達到解脫和證悟的最終目的? 通過對他人說佛法,通過向他人教導佛法。 這就是為什麼在教法中說,佛法的布施是最無上的布施。 通過解釋這些教法,你給人們提供了可以解放自己思想的工具。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都必須立志成為佛法老師。 這並不意味著您必須組織課程並坐在墊子上。 解釋佛法可以發生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你可能會遇到一些人,他們會問,“哦,你暑假做了什麼?” “我去閉關了。” “那是什麼?” 然後你開始和他們談論撤退意味著什麼。 或者人們問你周一和周三晚上做什麼,你告訴他們,“好吧,我放棄玩撲克 [笑聲],現在我要去上佛法課。” “那是什麼?” 然後你向他們描述它是什麼。

傳授佛法或分享佛法並不意味著要使用很多花哨的術語、複雜的概念和佛教術語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它基本上意味著從你的內心談論你所看到的你自己的精神道路,因為你正在練習它。 對你來說皈依是什麼? 為什麼你 避難? 你從教義中得到什麼? 你如何從中受益 冥想? 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耐心的修持? 這些是我們經常可以與同事、朋友和家人分享的事情。

很多初入佛門的人問我:“我對朋友說什麼? 我要告訴父母什麼? 如果我告訴他們我去度假了一周而不是去海灘,他們會認為我很奇怪!” [笑聲] 通常,當你向人們解釋佛教時,告訴人們已經同意那個人信仰的佛教方面。以尊者為例。 當他來到鎮上時,他在大型公共演講中談論什麼? 他沒有開始談論輪迴、涅槃和 , 佛法和 僧伽因果報應. 他並沒有開始拋出梵語和巴利語單詞。 他談到慈愛、慈悲、忍耐、和諧。 像這樣的東西。

這是最好的方法。 讓人們開始談論這些事情,當他們變得感興趣時,他們會想要了解其他事情。 慢慢地,你可以把它們填滿。或者你可以把它們帶到教學中,帶到靜修營,把它們介紹給老師。 這也是分享佛法、布施佛法、用我們的語言傳播佛法的另一種方式。 傳播佛法並不意味著走到街角[笑聲]或挨家挨戶。

它還可以在他們已經走上的精神道路上鼓勵他們。 如果有人是虔誠的基督徒,並且發現這對他們有好處,那就鼓勵他們。 耶穌講的很多慈愛、忍耐,這些都是很好的人可以去實踐的。 我們不是在強行推銷佛教。 我們不是要在這裡銷售我們的產品或支持我們的足球隊。 [笑聲]

讓我們的演講對時間目標有用

幫助避免衝突

讓我們的演講以實用的方式、日常的方式發揮作用,尤其有助於避免衝突。 換句話說,為人們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 很多時候,衝突的發生是因為人們沒有他們需要的信息,所以他們在頭腦中發明了一些東西。 他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他們說,“好吧,這發生了。 一定是因為 x, y, z dah dah dah。” 然後他們掌握了整個故事,並且存在誤解。 因此,有時讓我們的演講變得有用就是為人們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比如你什麼時候回家,你要去哪裡,他們可以從你那裡得到什麼以及他們不能從你那裡得到什麼。 與其許諾奢侈的大事,不如讓人們知道他們可以期待什麼,然後努力去實現它。

幫助緩和衝突

另外,試著用我們的言語來緩和衝突,在緊張的時候消除緊張。 如果你有這些技能,這可能意味著在有衝突的人之間進行一些調解。 這可能意味著只是聽一個需要說出話來的朋友的話。 有很多方法可以嘗試平息事情。

放棄誹謗和中傷

此外,使我們的演講有用意味著放棄誹謗他人和背後攻擊。 當我們四處使用故意分裂的言論時,它就沒有用了。 當我們嫉妒時,我們經常這樣做。 有人比我們佔優勢。 有人是我們想與之成為朋友的其他人的朋友。 出於嫉妒,我們以分裂的方式使用我們的言論,讓人們對彼此產生一點懷疑,在人與人之間製造一點摩擦,以某種方式做一些事情,這樣我們就可以擠進去,得到我們想要的。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是在濫用我們自己的說話能力。

放棄責備

讓演講有用意味著放棄責備別人,包括責備我們自己。 首先擺脫這種責備的概念。 有什麼不對勁的時候,有什麼困難的時候,沒有必要去責備誰,把所有的原因都歸咎於一個人,不管是別人還是我們自己。 放棄用我們的言語指責。 用我們的心,放棄這種試圖找一個人責備的態度,無論是把它推給別人還是推給我們自己。 用我們的智慧多方面地看待一個情況,看看其中發生的所有不同的事情,這樣我們就可以放棄使用分裂性的言論。 我們放棄責備。 我們放棄誹謗。

放棄空談

我們也放棄空談。 閒話也是用處不大的東西。 我們可以閒聊很多。 [笑聲] 閒話就是沒有目的、沒有意義的閒話。 現在,這不一定與主題有關。 我們說話是不是閒話,跟動機和心思有很大關係。 例如,如果你在工作中與同事談論運動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錯,炫耀你對不同運動的了解程度,或者只是為了浪費時間,或者只是為了廢話廢話並佔據發言權,那就是廢話了。

另一方面,假設您要去拜訪一些與您沒有太多共同點的親戚。 但你知道他們對運動很感興趣。 你覺得與他們保持關係非常有價值,你真的很想創造和諧並找到一些共同點與他們交談。 因此,為了與這些人保持交流之門,您可以談論體育。 在這種情況下,它非常有用。

我們在這裡得到的是,我們正在嘗試對什麼是有用的演講進行一些反省。 我們的演講在哪些時候有用? 什麼時候沒有生產力?

當然,現在談論佛法是很有用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每次談論佛法都是有用的。 如果你在自我旅行中向不感興趣的人談論佛法並強加於他們,那是空談。 它呼籲我們審視並自問,我們什麼時候以有意義的方式使用我們的語言?

有時,沉默可能是我們說話的最佳方式。 這可能是最有用的方法。 稍後我們將對此進行更多討論。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閒聊,因為我們覺得我們需要填補空白。 如果我們什麼都不說,那我們要做什麼? 但有時,只是保持沉默會讓對方有機會說出他們需要說的話。 有時最好不要填充空間。 只是安靜。 看看從另一個人那裡得到了什麼。 讓其他人主導討論,而不是我們總是主導討論。 此外,尤其是在電話中,與人核實。 看看現在是否是與他們交談的好時機。 很多時候,當我們打電話給人們時,我們假設他們在世界上所有的時間,但他們可能很匆忙。 我們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我們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們在門口,電話響了,來電者想談半個小時,但你一句話也說不通。 [笑聲] 自己保持敏感而不對其他人那樣做是件好事。 詢問人們現在是否是交談的好時機,他們是否有時間交談。 明智地使用我們的言語。

c) 在正確的時間說話

在正確的時間給予負面反饋

有些事情需要在適當的時候說出來。 如果在正確的時間說出來,它們非常適合。 但是,如果您在其他時間說出它們,則可能不合適。 時機不對。 在那個時候說是不對的。 再次重申,重要的不僅是你說什麼,還有你說什麼時候和怎麼說。 這個非常重要。

例如,我們什麼時候給人們反饋? 如果我們要給某人一些負面反饋,我們會在其他人面前給出嗎? 你還記得小時候,你的父母選擇在朋友面前管教你嗎? 那太丟人了。 你還記得那是什麼樣子嗎? 再次提醒,當您處理自己的孩子時,請記住這一點。

不要在同事或同齡人面前羞辱他人。 現在不是管教他們的時候。 即使在工作情況下,也可能不是時候給出負面反饋,因為這會使人失去自信或失去形象。 如果我們有一些負面反饋要給別人,請注意選擇合適的時間。

當我們給出反饋時,不要責怪對方。 只陳述我們所看到的情況,不要插入意義和目的。

另外,當我們脾氣暴躁、心情不好、我們的按鈕剛被按下時,不要給出負面反饋。 當我們感到慌亂和壓力很大時,那不是給別人反饋的時候。 我們需要在安靜的時候,在我們處於更私密的情況下,在我們平靜的時候這樣做。 提供反饋不僅僅是告訴對方我們的看法,它還具有能夠真正傾聽他們的能力。 當我們提出批評或負面反饋時,如果我們有心情傾聽,我們必須先檢查自己的想法。

通常當我們給出負面反饋時,我們認為這只是“我有心情說出來嗎?”的問題。 我們不考慮對方是否有心情傾聽。 [笑聲] 但是當我們提出要討論的問題時,我們也應該不自覺地檢查一下,“我現在願意聽對方說什麼嗎? 當我向他們提供反饋時,我是否願意傾聽他們的觀點以及他們的看法? 如果現在不是我願意傾聽的時候,如果我沒有時間,如果我壓力很大,那麼也許現在不是提出這個話題的時候。 我得等到下一次。”

不連續給予差評

此外,不要持續給予負面反饋。 [笑聲]“你做到了。 你這樣做了……” 有時我們可以觀察我們的思想是如何陷入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吹毛求疵的事情中的。 你能看到嗎? 我可以在自己身上看到它。 就像一旦我們對某人有了負面印象,那麼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錯誤的! 他們不能正確行走。 他們不能正確地關上門。 他們不能正確打噴嚏。 他們不能做任何正確的事情,因為我們的思想已經被這種負面形象所束縛,以至於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 我們尤其是與我們一起生活的人這樣做。 與我們一起生活的人,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最愛的人——我們常常覺得他們是我們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可以像對待自己一樣無禮、粗魯、令人討厭的方式對待他們. [笑聲]

遵守禮儀

是真的。 看看我們自言自語的方式。 這就是我們與最親近的人交談的方式——完全沒有尊重。 這也呼籲我們審視我們與自己交談的方式。 當我們與自己交談時,當我們與家人交談時,不要違反禮貌的基本社會規範。

我記得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我討厭父母告訴我要注意自己的舉止。 我認為舉止很愚蠢! 禮貌太糟糕了! 然後當我去台灣接受比丘尼戒時,他們給我們的很多指導都是關於禮貌和禮貌的。 我記得午飯後,他們總是給我們指示,比如我們午飯後起床時記得把椅子推進去。 如何與老朋友打招呼。 如何與人打招呼。 起初我想,“他們為什麼要告訴我們這個?” 然後我意識到,“嗯,他們告訴我這個是因為我仍然不這樣做。” [笑聲]

我開始思考很多與禮貌有關的這些不同的小事,我開始看到人際關係中有多少衝突是因為不禮貌而發生的。 太不可思議了! 例如,我們使用的語氣不禮貌,與某人交談時不禮貌,太晚打電話給他們,太早打電話給他們,不說“請”,不說“謝謝”。 只是簡單的事情,比如說“謝謝”,以這種方式使用我們的演講。 有多少次我們收到禮物卻沒有回信給人們說“謝謝”? 他們坐在那裡想知道它是否真的到了。 並不是他們非常想要“謝謝”和讚賞。 他們只想知道它安全到達。 但我們甚至沒有花時間寫信說“是的,它到了。 非常感謝。”

遵守禮儀非常重要,尤其是與我們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 如果我們這樣做,最好開始檢查我們自己的演講,我們如何使用我們的演講。 我們可以看到微小的事情可以在與他人的關係中產生非常重要的差異。

適時表揚

我們不僅適時給予差評,也適時給予表揚。 並確保我們給予讚美,因為我們經常認為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同樣,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與我們一起生活的人身上。 我們不會感謝我們的合作夥伴倒垃圾。 我們只是假設他們會。 我們不會感謝我們的孩子打掃衛生。 當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欣賞他們。 或者在他們洗車時感謝我們的合作夥伴。

給予讚美並不意味著總是說,“你很棒。 你太棒了。” 這並不能告訴這個人太多。 但是,如果你告訴他們一些你真正欣賞的他們所做的事情,這會讓他們知道你欣賞他們的地方。 當我們給予表揚時,要具體。 不要只是堆砌形容詞。 “當你做 xyz 時,我真的很感激。 這讓我感覺很好。 它幫助我擺脫了困境。” 具體給人們提供了他們可以使用的關於他們所做的事情的信息,這是有幫助的。

此外,確保我們在該人做出該行為的時間附近給予表揚。 不要等到六個月才寄出感謝信。 不要等到六個月才告訴你的孩子你對他們所做的事情感到非常高興。 及時表揚。

通常,當人們成功時,或者當他們在生活中獲得一些快樂時,他們希望我們分享並給予他們一些積極的反饋。 但我們只是有點閃耀它。 我們不讚美它。 我們不予置評。 我們不參與其中。 他們感到失望。 他們感覺有點扁平。

如果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很多時候這些情況都發生在我們身上。 問題是,不要看它們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間,而是看它們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時間。 然後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語言來補救它們。 這就是需要注意的事情。

知道什麼時候該沉默

適時說話也意味著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沉默。 有時,沉默是一種更好的表達自我的方式,也是一種與他人分享某些東西的更好方式。 我們都知道這一點。 有時候,與某人保持沉默比一直擠滿空間更能讓人感到親近。 珍惜與他人相處的靜默時光。 學會沉默。 學會以平和的方式與他人相處,以沉默的方式。

當人們第一次來靜修時,他們聽說他們必須保持沉默,後來他們告訴我,“天啊,我和二十、三十個人在一起,我們都保持沉默。 在我的家裡,沉默意味著有人要爆炸了。 我要如何在靜修中度過一個星期而不說話? 太讓我想起了家里安靜的晚餐!” [笑聲] 在這裡,我們正在學習以良好的能量流保持沉默。 我們不是將沉默等同於拒絕,也不是將沉默等同於缺乏聯繫。

尤其是在佛法的情況下,靜默是與他人分享非常深刻的東西的絕妙方式。

例如,我們作為一個小組會面,一起修觀音。 我有時注意到,在奉獻之後,沒有人起床。 每個人都靜靜地坐了十五、三十分鐘。 只是因為沈默非常適合分享,能夠進入你自己並且擁有一個你與之分享的社區。

d) 以慈悲為動機的言語

言語的第四種品質是出於慈悲而說話。 這是關於說話的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我們為什麼說話。 真正看看我們的動機。 除非思想先動,否則事情不會從嘴裡說​​出來。 所以看心。 頭腦的動機是什麼? 有時我們可能說實話,但意圖是用真相傷害某人。 有時我們可能稱讚人,但用意是要用稱讚來傷害人。 如果我們讚美但我們的動機不好,我們的讚美就會變成奉承。 或者我們的讚美變成了脅迫。

又出於慈悲心,試圖以慈悲語安慰他人。 並不意味著富有同情心的言語總是安慰和滋養。 有時候慈悲的言語也可以很直接,很直白。 富有同情心的言論可以是反對不公正的言論。 反對偏見。 但這些都是出於同情心,而不是 憤怒.

富有同情心的言語可以用來敦促他人重新考慮他們的決定,敦促他人多看一個情況。 有很多方法可以以富有同情心的方式使用我們的語言。 但關鍵是要始終事先檢查頭腦。

富有同情心的話語不是,“我知道你應該如何解決你的問題。 我慈悲為懷,我來告訴你解決的辦法。” 很多時候,這就是我們腦海中正在發生的事情,儘管我們沒有那樣說。 我們知道我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我們想操縱對方過來聽從我們的建議,因為我們的建議非常好。 我們知道他們應該如何過自己的生活,應該如何安排他們的生活。 我們是如此富有同情心。 我們幫助他們。 我們告訴他們是因為他們太無知了,自己看不到。 [笑聲] 如果我們有那種說話的動機,即使我們說的是真的和正確的,也不會很好。 或者,如果這個人提出一些阻力,我們就會變得防禦、憤怒和不安。 “我只是想幫你。 你為什麼對我這么生氣?! 我是出於同情才跟你說話的!” [笑聲] 我們需要真正檢查動機並努力讓它富有同情心。 有時這可能意味著在我們改變動機之前不要說話。

聽眾: [聽不清]

尊者圖登卓龍(VTC): 我們仍然可以說出我們認為最好的。 沒關係。 我所說的額外添加的元素是不受歡迎的,是“因此你應該這樣做”。 因此,問題是能夠在不對他人施加任何義務的情況下提供建議。 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特別是當你與成年人交談時,最好讓他們自己做出決定。 如果我們只是將我們的觀點強加給另一個人,那麼他們之後很可能會回到我們身邊並且非常怨恨。 或者,如果出現問題,他們會把問題歸咎於我們。 如果人們徵求意見,最好說,“嗯,對我來說這似乎是噠,噠,噠,但這只是我的意見。 你更了解情況。 你必須做出決定。” 然後完全交給他們。 有了孩子,顯然就不一樣了。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你希望這個人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這反映了你的正直、自信和你在辦公室的聲譽。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你的意思是如果你不給建議,你真的關心嗎? 如果你真的提供建議,你真的關心嗎?

是的,這很難。 我也發現了這一點,因為人們經常來找我尋求建議,我覺得人們自己做決定非常重要。 試著問他們很多問題以獲得更多信息,並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事情讓他們思考或做。 但實際上,堅持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否則人們很容易說,“哦,我做了你讓我做的事,但並沒有 100% 成功。 都是你的錯! 我對我的行為不承擔任何責任,因為這是你的錯。 你讓我這麼做的。” [笑聲]

但你是對的。 很難在提供幫助的同時確保我們關心而不被授予結果。 有時這可能意味著給人們犯錯的空間。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最基本的是,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會盡可能多地表現出同情心和正直。 我們看不到結果是什麼,因為結果是通過許多不同的因素混合而成的 條件 我們無法確定。 因此,關愛的基本要素是我們當時的動機是什麼。 不要以為關心意味著我們從對方那裡得到了特定的結果。 不要認為幫助某人意味著我們得到了特定的結果。 幫助他們就是幫助的態度。 否則,我們會把自己逼瘋的……。

[因更換磁帶而丟失的教義]

2) 正確的行動

a) 棄殺護生

……包括放棄傷害他人身體或放棄殺生,就是保護生命。 盡我們所能保護生命。 營造安全環境。 消除對健康的威脅。 這意味著妥善處理我們的有毒物品,而不是將我們的油漆放入垃圾桶。 只是一些日常的小事。 我們如何處理含鉛油漆? 我們如何處理房子周圍的有毒物品? 我們如何處理它們? 以適當的方式使用我們的身體行動意味著以不危害環境的安全方式處理它們。 嘗試創造健康的環境。 為他人提供庇護。 創造一個其他人可以安全居住的地方。它可以像我們不需要的時候不開車一樣進行微調。 當我們可能試圖為他人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時,它可以像拼車一樣進行微調。 不投放顆粒來殺死花園裡的鼻涕蟲。 把你的蔬菜給他們。 [笑聲]

放生動物的習俗

促進生活。 在這裡,我們進入了放生的佛教實踐。 這在中國文化中做得很多。 這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做法。 我住在新加坡時經常這樣做。 如果大家願意,我們也可以在這里安排一些時間。 在新加坡,很容易得到這些動物。 在市場上,他們會有待宰的動物。 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海龜,鰻魚,蚱蜢(你餵給你的鳥),圈養的鳥。 有一個特殊的修行,可以讓你解脫將要被屠殺或被囚禁的眾生。

去年我在墨西哥的時候,我們也這樣做了。 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做了。 這些家庭早上都出去了,得到了不同的動物。 有人甚至得到了一隻鷹! 他們有一些有趣的動物,比如貓頭鷹。 然後我們聚集在公園裡,我們祈禱,將佛法種子印在動物的腦海中,然後我們將它們放生。 [聽眾說話]你買了他們,然後你解放了他們。 不要偷。 [笑聲]

照顧生病和痛苦的人

營造安全環境。 解脫身體困苦的人。 另外,照顧病人。 避免傷害他人身體的補充也是在他們身體不適時幫助他們。 如果您在街上看到事故,請停下來幫忙。 如果埃塞爾姨媽生病了,過去幫她。 如果有人在醫院,請訪問他們、給他們打電話或給他們寄張卡片。 這又是我們容易忽視的事情,通常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恐懼。 我們不喜歡看到快死的人。 我們不喜歡看到生病的人。 我們太忙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 “你能不能在我不那麼忙的時候再做一個星期的手術?” “你不能改天死嗎?” [笑聲]

照顧他人,尤其是在他們生病時,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生病時的感受。 有些人生病時是隱士。 讓他們成為隱士。 不要把自己強加於他們。 但是還有一些人,當他們生病的時候,希望有人給他們送來一杯橙汁,或者素食雞湯。 不管是什麼。 我們喜歡在生病時得到照顧。 其他人也一樣。 抓住機會,無論是與鄰居還是親戚。 帶著快樂的心去做,而不是帶著真正匆忙的心去做,“我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 好的,就在這裡。 你說對了。 現在我去做我的事情,你生病了我實在不方便照顧你。” 相反,用很多的愛、很多的關懷來照顧病人。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這個很難(硬。 我們絕對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中。 很多這樣的事情,並不是說會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我們盡力而為。 但我認為,尤其是造成直接傷害,我們能放棄多少就更好了。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這是真的。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會盡力而為。 我們盡我們所能做到這一點。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說只保留一個 箴言 現在在業力上比保持許多更重要 戒律 在那個時候 ,因為它更難保持 戒律 現在。 如果你考了五 戒律,為自己感到驕傲。 不是那種“驕傲”,而是一種欣喜和滿足。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你提出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這樣做的部分目的是為了它對他人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它對我們自己的影響。 當我們嘗試並更加了解我們對鼻涕蟲和螞蟻做了什麼、我們何時何地走路以及我們開車走了多少時,我們的狀態如何。 這不僅僅是對社會的影響,還有它如何讓我們放慢腳步,審視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和我們的動機,並認識到我們與他人的相互依存關係。

此外,當我們在身體上幫助他人時,當我們幫助病人時,不要出於內疚或義務而這樣做。 盡我們所能,以一種願意給予的善良態度去做,而不是讓別人欠我們一個人情。 尤其是當我們照顧病人時,這真的意味著培養我們自己的捨心。 當人們生病時,有時他們會非常煩躁,有時他們會排斥我們,有時他們會說話太多。 他們並不總是能控制自己的 身體, 生病時的言語和思想。 我們必須保持冷靜。 此外,當人們生病時,我們必須能夠處理唾液、排泄物和類似的東西。

在人們需要的時候真正地幫助他們。 幫助他們談論他們需要談論的事情,尤其是當您與臨終患者在一起時。 他們可能想談論不同的精神問題,或情感問題,或其他任何問題。 給他們空間去做那件事。 盡我們所能以這種方式幫助他們。

它正在發展一些機智。 如何護理。 如何幫助某人。 怎麼給藥。 很多時候,我們將其留給專業人士。 當我住在新加坡時,我看到了亞洲和這裡的不同。 一位心靈的學生在那裡死去。 他在家,他的家人正在為他做很多照顧。 我當時在想,在這裡,我們可能只是將某人留在醫院或收容所,讓陌生人來做。 但是在那裡,姐姐幫助把他抱進了浴室。 她幫助他處理了所有這些我們通常不會與家人一起做的私人事情。 我們感到尷尬,讓陌生人那樣做。 有時,如果陌生人這樣做,我們的家人可能會感覺好些。 沒關係。 但有時,如果家裡有人幫助他們,他們可能會感覺好些。 不僅要將越來越多的任務交給專業人員去做,還要讓我們自己也參與到護理中來。

b) 捨棄盜竊,修行布施

實現我們行動能力的另一個方面是放棄偷竊或拿走沒有給我們的東西。 使用不是我們個人使用的東西,那不是我們的。 借東西不還。 借錢不還。 諸如此類。 我們不是總是索取、索取、索取,而是嘗試並練習給予。 在可能的情況下給予物質的東西。 但不要以為給物質的東西就夠了。 我認為我們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如果我們只是開一張支票,那麼我們的義務就結束了。 如果我們只是給慈善機構支票,如果我們只是給朋友支票,如果我們只是送禮物,那麼我們的義務就完成了。 不要將給予作為一種讓我們自己擺脫內疚感的方式。

另一種布施是提供服務。 有時我們更有能力提供金錢。 如果我們提供服務,我們可能會搞得一團糟。 但我們不應該認為 錢是我們擺脫困境的方式 服務。 如果可以,請在身體上幫助人們做他們需要幫助的事情。 如果他們正在搬家,或者如果他們正在建造某物,或者如果他們正在種植,或者不管是什麼,請為他們提供服務。

在練習布施給佛法團體方面,不要只是想,“好吧。 我給了布施籃裡的東西。 我付了應得的錢。” 首先,布施不付錢。 Dana 的意思是禮物。 它意味著慷慨。 這不是為教義付出代價。 這並沒有擺脫義務感。 它是白白地供養的禮物,就像白白地供養教法一樣。 同樣,我們要為團隊提供服務。 我們想為以下人士提供服務 三寶 並幫助佛法傳播。 嘗試以這種方式使用我們的能量,而不是期望其他人完成團隊中的所有工作。 否則總是同一群人一次又一次地做這項工作。 他們需要一些幫助和休息。 所以嘗試提供服務。

另外,當人們處於危險之中時,試圖保護他們。 這是一種慷慨。 這也是一種保護生命的方式。 但實際上,這是為了喚起我們內心的奉獻精神。 當我們出去吃飯時,並不總是留意輪到誰付錢。 或者看看去年聖誕節我在他們的禮物上花了多少錢以及他們在我的禮物上花了多少錢,以便決定今年為他們做些什麼。 努力培養真正願意給予的慷慨精神。

當我們給予時,以善意的方式給予,而不是以無禮的方式給予。 如果你給某人,例如印度的乞丐或無家可歸的人,請以尊重的方式給予。 看著眼中的人。 把我們擁有的美好的東西送給自己,而不是把它們留給自己,把不好的東西送給別人。

我讀到有人說,她每兩週就試著把房子裡她喜歡的東西送出去作為一種習慣。 讓這成為一種實踐,培養慷慨的精神,贈送我們喜歡的東西,因為我們希望對方快樂。 我們無所畏懼地給予。 我們不害怕失去東西。 我們給予是因為有某種樂趣。

僅僅因為人們奉承我們而給予是沒有好處的。 或者當人們奉承我們時,我們就會付出很多。 當人們友善善良時,當他們說甜言蜜語時,我們會給他們很多很多。 當他們對我們刻薄時,我們根本不給他們任何東西。 有時我們會很驕傲自大,到處想:“誰這麼優秀,能接受我的禮物?” 我們給予是因為我們想要認可。 我們希望其他人知道我們是多麼的慷慨和慈善。 所以我們需要檢查頭腦。 檢查動機。 培養一顆善良的心。

這實際上還有另一個方面,但我想我會堅持下去,稍後再做。 任何結束問題?

聽眾: 有人來找我詢問信息。 我知道這些信息會傷害他們。 我應該給他們信息嗎?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況,這個人是誰,信息是什麼,以及你與他們的關係。 這些信息一開始可能會很痛苦,但最終可能會帶來好的結果。 如果您認為是這種情況,並且現在告訴他們比隱瞞信息更好,那麼您可能想要這樣做。 如果你和他們有親密的關係,那麼即使他們會很痛苦,你也會在那裡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你必須看情況的許多方面。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說謊很容易。 有時這樣做是非常不關心的。 “我不想捲入別人的問題和心痛。 我就假裝不知道吧。”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一開始對對方說這句話可能會很痛苦,但你覺得這最終可能會幫助他們。 例如,某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他們不知道為什麼。 你知道原因。 他們來找你說,“我的評分很差,我不明白為什麼。 你知道為什麼嗎?” 您知道這是因為他們在特定項目上所做的工作。 你知道對他們說這些不會讓人愉快,但也許如果你能給他們反饋並把它說清楚,那麼他們就會來看看如何改進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所以你告訴他們不是因為你想傷害他們,讓他們受到傷害,或者讓他們失去自信,而是因為你想給他們信息,以便他們以後可以改進並以不同的方式做事。

好的。 讓我們花幾分鍾思考一下。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