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的觀點和意見

固有的觀點和意見

一系列的一部分 菩薩早餐角 在 2009 年 2010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的綠度母冬季閉關期間進行的會談。

  • 沒有存在本質上是邪惡的
  • 我們創造了別人的看法,然後認為這就是他們是誰
  • 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動機來避免傷害

綠度母靜修 037:固有 意見 和意見(下載)

尊者曾經談到慈悲、利他等的重要性,並真正鼓勵人們開闊眼界,看到沒有人天生就是邪惡的(或者沒有人天生就有缺陷)。 他講述了一個以色列人在去以色列之前採訪了他的故事。 當然,記者詢問了希特勒和大屠殺。 尊者在說:“希特勒和其他人一樣; 他並不是天生的邪惡。 由於某些原因,他得到了難以置信的仇恨 條件 以及他生命中出現的原因。 但這並不是他的本質。” 尊者說,當他到達以色列時,有人問:“你不認為希特勒很壞嗎?” 所以,他笑了,因為他說:“哦,在他們的心目中,從他還是嬰兒的時候出母胎的時候起,他就是兇殘的。” 看到這種觀點,尊者輕笑了一聲。 但這與我們對某人形成意見時所做的事情相同。 我們把它們都變成一回事,我們認為這就是它們的全部。 前幾天我在想(有人指的是焦慮的母親、暴君之類的東西),那種標籤會使某人成為某種事物,而這就是我們允許自己看待他們的全部。 這確實限制了我們看到他們的善意、看到我們的相互依存、看到我們如何像他們以及他們如何像我們這樣的能力。 我們都想要幸福而不想要痛苦。

尊者說的另一件事是,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動機來避免傷害某人。 一個是我們會遇到麻煩的動機。 其次是我們會經歷業果的動機。 三是這個人和我一樣不想受苦的動機。 他說,就第一個動機而言,這肯定是我們小時候學習的動機。 不要做某事,因為你會受到打擊,責罵,或被送到你的房間,或其他任何事情。 我們的想法是,我們不會因為恐懼而傷害他人。 但是,他是說這實際上並不有德行,因為你的心太糾結了。 當然,這肯定比傷害別人好。 出於恐懼而不傷害絕對比傷害更可取。 但第二個動機是超越這一點並理解 因果報應 及其影響。 然後,我們不會傷害,因為人們看到我們自己會因我們對他人所做的有害行為而受到痛苦的結果。 那是一種美德,它帶來了很好的結果,但同時它也是有限的。 第三個動機是當我們真正看著對方說:“哇,他們想要快樂。 他們不想受苦。 我關心他們,我關心他們的幸福。 我很關心他們的情況。 我希望他們快樂。 我不想讓他們受苦。” 有了這種意識和動力,我們就不會傷害別人。 這就像操作 菩提心; 當我們做我們所有的行動時 菩提心.

尊者將這三種動機作為例子,說明我們可以做同樣的行為的不同方式,在這種情況下,避免傷害,但根據我們的動機,從中得到完全不同的業力結果。 要真正審視我們的思想,我們有時必須從最低的動機開始,因為那是我們所處的位置。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不會因為會被大喊大叫、被打屁股或其他什麼而與人打架。 但希望我們不僅留在那裡,而且取得進展。 我們中的一些人只是呆在那裡。 我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沒有到達那裡,相反,我們只是“Shine it on”。 或者,“你想懲罰我,那又怎樣?” 那我們真的有麻煩了。

但是,只要我們有那種真正希望他人幸福並關心他們的福利的利他意圖,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發生改變,等等 菩提心 在我們裡面生長。 同情和愛的動機不是 菩提心. 是慈悲。 是愛。 菩提心心願 因慈悲而開悟。 儘管如此,創造這種同情和愛絕對是有益的。 然後如果我們將它引導到生成 菩提心,相當精彩。

聽眾: 基本的道德良好價值觀在哪裡?

尊者圖登卓龍(VTC): 所以你問的只是基本的道德價值觀。 就像一個不是孩子的人,他們因為害怕而避免傷害,但他們不是一個能理解的人 因果報應 任何一個。 他們就在這兩者之間,只是說,“好吧,這不是一件好事。 我有自己的道德價值觀準則,這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那個人更進一步說,“這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我真的很關心那些人,我真的希望他們快樂,”然後它會繼續下去。

聽眾: 你會說,如果你只是認識到,“我不想對別人那樣做”這是否合適?

職業訓練局: “對別人做你想讓他們對你做的事。” 所以我不想別人打我,所以我不打他們。 是的,我認為它有點落在某個地方。 這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不是嗎? 我們必須培養對他人的同理心。 所以,我不喜歡被打。 我不喜歡被批評。 我不喜歡人們對我施加壓力。 所以我不會對別人那樣做。 那是一回事。 更重要的是,“我真的以積極的方式關心他人。 我不想傷害,因為我不喜歡被傷害。” 這仍然站在“我不會對某人做壞事”的一邊。 但是,它並沒有採取額外的步驟,“我要做一些真正有利於他們的事情。” 當然,兩者並不總是如此不同。 我們可能會生氣,然後說:“我想告訴某人。” 然後想,“哦,我會失去我的名譽,其他人會認為我很糟糕。” 然後我們想,“我也會創造壞的 因果報應 投生到下界,我不會那樣做的。” 然後,“嗯,我不喜歡別人罵我,所以我不會罵他們。” 這與說“我真的很在乎這個人的感受”不同。 我真的很關心他們的感受,他們不開心。 他們現在很困擾。 所以我不僅不會告訴他們,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看看我能做些什麼積極的事情並從中受益。”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