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與無知

根本煩惱:第 2 部分(共 5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 為低人而驕傲
  • 非常自豪——為什麼我們必須成為最好的人才能感到有價值?
  • 驕傲的驕傲
  • “我”感的驕傲
  • 明顯的驕傲

LR 049:驕傲的根源 01(第二個崇高真理)(下載)

驕傲的根​​源(續)

  • 自卑的驕傲
  • 扭曲的驕傲
  • 驕傲的解藥

LR 049:驕傲的根源 02(第二個崇高真理)(下載)

無知

  • 渾濁的狀態
  • 描述無知的不同方式
  • 各種懶惰

LR 049:無知(第二個崇高真理)(下載)

我們一直在經歷 四聖諦,談論我們不滿意的經歷,它們的原因,它們的停止和結束痛苦的途徑。 我們已經深入探討了不令人滿意的經歷。 所以,如果你仍然認為你在輪迴中玩得很開心,那就听聽錄音[笑聲]再想一想。

我們開始更深入地研究不滿意體驗的原因。 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煩惱1 或我們腦海中的扭曲觀念,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 六種根本煩惱是所有不圓滿體驗的主要原因。 我們已經討論了六個中的前兩個:1) 附件 和2) 憤怒. 今天我們要講的第三個,就是驕傲。

自豪

驕傲有時被翻譯為自負或傲慢。 Pride 並不是這個第三根苦惱的準確翻譯,因為驕傲可以在英語中以積極的方式使用(例如,您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為您感到有成就感)。 這不是我們所說的那種驕傲,而是一種被玷污的心境。 在這裡,我們談論的是一種誇大的自我觀,一種傲慢的觀點,因為你充滿了自己。

驕傲的定義:它是一種獨特的心理因素,基於短暫複合的觀點,它抓住了固有存在的“我”或固有存在的“我的”。

我將解釋什麼是“臨時復合材料”。 這是我們從藏語中直譯過來的那些奇怪的術語之一,用英語會讓人眼花繚亂。 “臨時組合”是指聚合體,即 身體 和介意。 換言之,聚合體是複合體。 聚合是由心理因素組成的堆,它是暫時的; 它改變。 基於 身體 和心靈,這種[暫時復合的]觀點抓住了一個固有存在的“我”或“我的”。 它讓自己充滿自我,讓“我”變得更大,並為此感到自豪。

驕傲在這裡起作用的方式是它阻止了所有其他美德的獲得。 它阻止我們學習任何東西,因為我們認為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切。 正是這種驕傲使我們不尊重他人,輕視他人,看不起他人,從而阻止我們學習任何東西,導致我們與他人的關係非常不愉快。 就像我們不喜歡和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在一起一樣,當我們的驕傲表現出來時,其他人也會有這種感覺。

聽眾: [聽不清]

尊者圖登卓龍(VTC): 確實。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說驕傲會阻止所有其他美德的成長。 我們不會對他人產生慈悲心,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具備所有的優良品質。 我們已經很棒了! 驕傲是一種真正強大、堅實的東西,是我們修行的巨大障礙。 一旦我們有了這種自以為無所不知的自豪感,我們就會在我們的精神道路上設置障礙,然後想知道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獲。 驕傲以各種方式出現。 它以佛法的方式出現。 它以常規方式出現。 就是這種不想被告知任何事情的心。 “不要告訴我該怎麼做。 我知道。 管好自己的事! 看你自己的錯!” [笑聲]

驕傲有七種變體,驕傲有七種不同的口味,給它帶來有趣的曲折。

為低人而驕傲

第一種驕傲被稱為對低人的驕傲。 帶著自豪感,我們在教育、健康、美麗、運動能力、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智力等方面與他人進行比較。這種自豪感實際上是我們比別人更好的地方,無論我們是什麼都驕傲了。 我們為不如我們的人感到驕傲,我們看不起他們。 這是一種真正傲慢的自鳴得意,看不起別人。 也是那種說“我可能知道的不多,但至少比那個混蛋過得更好”的態度。 它有一種很好的假裝有點謙虛的方式,比如,“我知道的不多,但和那個白痴相比,我看起來真的很好。” 我們假裝有點謙虛,但實際上我們是在看不起別人。

非常自豪

第二種驕傲叫做大驕傲。 這是當我們在任何我們引以為豪的品質上實際上與他人平等的時候。 這帶來的是競爭。 雖然第一個帶來了對他人的蔑視和貶低,但這個帶來了我們美國競爭的全部力量和進取心,以取得領先,變得更好,讓別人落後。

如果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我們會發現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與他人競爭。 我們從小就好像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們認為,我們越能夠為與我們平等並擊敗他們的人感到自豪,這意味著我們是一個更好的人。 我們在這種奇怪的觀念中長大,為了做好事,我們必須羞辱別人。 這讓我們越來越難以與人合作,因為我們如何與我們正在與之競爭並試圖羞辱的人合作?

當我們無法與他人合作時,我們當然會開始感到疏離; 我們開始感到與其他人隔絕。 為什麼? 因為我們正在切斷自己。 一旦我們進入這種競爭模式,我們就是將自己與其他眾生分開,並與他們競爭以取得領先,否則我們的整個自尊就會受到威脅。 這確實是一種文化觀。 並非所有文化都在此發揮作用。 我在亞洲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那裡,從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起,你就被培養成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您作為個人的工作不是與該群體中的每個人競爭,而是與該群體中的人合作,因為您作為個人對群體的福利負責,而其他人也對您的福利負責。 不知何故,自我變得更小了,更謙虛,更願意幫助他人,人們不會因為發生的每一件小事而感到自我威脅。

當我們有這種非常個人主義的自我意識和自豪感時,我們就會與其他人競爭。 由於我們構建情況的方式,人們在我們看來是一種威脅。 有時你可能會在工作中想,“如果我不競爭,我將如何工作? 這就是一切!” 但我認為現在很多企業都意識到,競爭越多,公司內部的壓力就越大。 正在鼓勵更多的合作。 我認為,如果我們學會與他人合作而不是競爭,這對我們自己的福利和歸屬感來說真的是有回報的。

為什麼我們必須成為最好的?

我認為檢查真的很有趣,為什麼我們覺得我們必須做到最好才能有價值? 那是從哪裡來的? 為什麼我們必須貶低別人才能覺得自己擅長做某事? 就好像人們不參加比賽就無法進行體育運動。 他們不能不參加比賽就去慢跑。 從小孩子三歲開始騎三輪車開始,他們就覺得自己必須比其他人更好。 為什麼? 我們是否比其他人更好有什麼區別? 此外,我們競爭的許多東西都是無關緊要的。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這通常是因為父母的反應方式。 就像孩子做了什麼,父母不會說,“哦,那不是很有趣嗎?” 或“你這樣做不好嗎?” 或“和某人一起玩不是很好嗎?” 就像,“哦,好人,你打敗了另一個人!” 所以,孩子想,“哦,這就是我獲得認可的方式——通過擊敗其他人。” 我們的態度也取決於我們的父母,他們在孩提時代對我們的鼓勵。 反過來,我們的態度也會影響我們與他人的互動。

驕傲的驕傲

下一種驕傲稱為驕傲的驕傲。 [笑聲] 這是當我們將自己與他人比較時,我們實際上不如他人。 請記住,我們最初的驕傲是優越的; 我們看不起別人。 有了第二個自豪感,我們就可以平等地與他們競爭。 現在,在我們的青春、美麗、經濟、智力或其他品質方面,我們實際上不如對方。 但是我們仍然以某種方式與他們競爭,我們仍然想出一些為什麼我們更好的理由。 就像,“我對計算機的了解可能不如某某,他們可能真的很有才華,但我修行佛法。 我有一些特殊的美德。” 或者“我可能無法像其他人那樣擅長慢跑或有氧運動,但至少我對自己的工作非常誠實。” 我們知道自己不如其他人,但我們發現了一些特別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其歸因於自己,以某種方式提升自己。 它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我們會找到它。 這是一種讓自己比下一個人更重要的方式,即使對方更好。

[回應觀眾:] 是的,我不像這些人吃那麼多高膽固醇食物。 [笑聲]

“我”感的驕傲

第四種驕傲叫做“我”感的驕傲。 這是在看 身體 和思想和思想 自存在的 完美的人。 這是“我是”的驕傲,這種感覺 自存在的 “我”認為它在某種程度上是完美的並且結合在一起,並且真的把它放在一起。 [笑聲]

我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自我自己的生活。 我在上大學,這是我第一次在沒有父母發現的情況下整夜呆在外面。 第二天,有種不可思議的“我”的感覺。 這就像“我沒有離開”,“我是成年人”,這個巨大、完美、強大的“我”的不可思議的感覺。 你知道那個嗎? 某種誇張的感覺,“我”是完美的,最重要的是,它統治著世界,對一切都有最後的發言權。

明顯或明顯的驕傲

第五種驕傲被稱為明顯或明顯的驕傲。 這就是我們對我們實際上沒有但我們認為自己擁有的品質、力量或認識感到自豪的地方。 [笑聲] 這就像,“我知道某某會這樣做。 我一定是有千里眼的。” [笑聲] 或者“當 喇嘛 教這個教那個,我有這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我一定很堅強 因果報應——也許我是一個 祖古 但還沒有人認出我。” 人家這麼想,我來告訴你。 [笑聲]

或者,諸如“哦,我聽說波斯尼亞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剛開始哭泣,我想我幾乎必須意識到 大慈大悲。” 或者“我有這種難以置信的幸福 冥想. 我坐下來 幽思 我覺得我離開了我的 身體 漂浮在太空中,感覺如此輕盈。 我必須真正接近平靜。 我的單點一定是真的精進了!” 或者“我有一種空虛的感覺。 我很快就會真正體會到空性。” 那種自豪感,認為我們已經在道路上的某個地方,而我們真的沒有。 也許我們有過一些很好的經歷,它來了又去,但我們的頭腦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或者“哦,我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夢—— 達賴喇嘛 出現在我面前。 是否 達賴喇嘛 你曾在夢中出現過嗎? 和 達賴喇嘛 在我的夢裡給了我教導。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不,不是嗎? 哦,這太糟糕了。” [笑聲] 當我們實際上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時,我們會以為我們的修行真的很興旺而感到震驚。 你一直都能看到——人們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經歷如此執著。

謙遜的驕傲或感覺略少的驕傲

第六種驕傲,稱為謙虛的驕傲或感覺略少的驕傲。 這種自豪感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 其中一種形式是“我微不足道。 我不是很了解。 但我很自豪,因為我與這個了不起的人有聯繫。” 或者“我的修行是垃圾,但我的老師是彌勒的轉世。 你的老師轉世是誰?” [笑聲]

我們貶低自己,但非常重視與某個特別的人有聯繫。 “我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老師的弟子”或“我在這所偉大的大學學習。 我沒有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我去了哈佛。” 或者“我和這位偉大的教授一起學習。” 通過從屬關係,我們使自己變得大,即使我們以貶低自己來開始這句話。

謙虛驕傲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例如,思考“我幾乎和真正的頂級人物一樣優秀”。 再一次,我不完全在那裡,我謙虛,我在貶低自己。 “但我幾乎和鮑比·費舍爾一樣好。” [笑聲]

然後,謙遜的驕傲最有名的方式(我們真正擅長的方式)就是“我很糟糕。 公司裡的其他人都做得很好,但我把我的工作搞砸了。 你不會知道嗎?” 或“其他所有人 冥想 一群人可以坐在那裡 15 分鐘而不扭動他們的腿,但我不能。” 並且“其他人都明白這個教義的意義,但我是個笨蛋,這簡直是絕望。” 作為最壞的人的驕傲。 如果我們不能成為最好的,我們就會通過成為最壞的人來使自己變得重要。 再次是自豪感使與我們自己有關的一切變得如此重要,除了這裡,這是我們做錯的一切。

有了其他的驕傲,我們正在支持我們正確地做的每一件事,即使它根本不值得。 在這裡,即使我們做得很微不足道,我們也會把所有做得不好的事情都做大。 這是一種讓我們自己以某種方式成為宇宙存在的中心的方式。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大事。 這是與低自尊聯繫得很好的一個。 一旦我們開始變得自卑,我們就在自己的佛法修行中設置了障礙,所有錯誤的觀念,以及成為災難的驕傲。 “沒有人比 冥想 比我(如何,如何!” “其他人都去淨土,我將是最後一個留在這裡的眾生。” [笑聲]

扭曲的驕傲

第七種驕傲被稱為扭曲的驕傲。 這是我們為自己的惡行、道德敗壞而自豪的時候。 “我在稅款上撒了謊,國稅局這次不能抓到我。” 或者“我一勞永逸地告訴那個傢伙,他不會再打擾我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道德確實充滿了漏洞,但我們卻扭曲它以使自己看起來那麼好,那麼重要。 “我成功地欺騙了那個人。 他為我所有的謊言而墮落。 我在這筆生意上很聰明。” 或者到處吹噓他們睡過多少人的人。

這些是不同種類的驕傲。 我覺得考慮每一個都很有趣。 他們每個人的味道都略有不同。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為他們中的每一個做例子。 這是一面非常好的鏡子,可以觀察我們自己的行為以及我們嘗試使自己變得重要的不同方式。

驕傲的解藥

想一些困難的事

驕傲有幾種不同的解毒劑。 我學到的第一個是,當你因為自以為知道很多而感到驕傲時,然後想一想五蘊、六根、十二根、十八界。 沉思 那些。 “你是什麼意思 幽思 在那些? [笑聲] 他們是什麼? 嗯,這就是重點。 你不了解他們,所以你的自尊心下降。 這個想法是當你認為你知道一些事情時,然後想想一些相當困難的事情,這會讓你看到你一開始真的不知道很多。 這是一種技術。

認為我們的品質和財產來自他人

我個人認為更有效的是反映我所做的、知道的、現在的或擁有的一切實際上都不是我的開始。 這一切都歸功於別人的努力和善意。 我們並非生來就擁有我們引以為豪的東西。 如果您因賺了多少錢而感到自豪,請反映您不是與生俱來的錢。 錢是別人給你的。

或者,如果我們因為年輕、運動或其他原因而感到自豪,那麼這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是因為其他人給了我們我們的 身體, 其他人種植的食物對我們有幫助 身體 成長和健康。 如果我們為自己的教育感到自豪(以消極的方式),那不是我們自己做的。 這要歸功於所有教過我們的人的努力。 這些年來,他們在學校裡忍受著我們。 因此,任何我們引以為豪的東西,我們都會記得它不是我們的。 如果您為自己的汽車感到自豪,請反映它曾經屬於其他人,而您擁有它只是因為有人碰巧給了您用您換來的汽車的錢。 有人給了。 擁有它並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不管它是什麼,試著追溯它的起源,看看它根本不是我們的。 這有助於我們的自尊心下降很多。

認識到驕傲帶來的傷害和謙卑的價值

八句思變,有一首詩說:“每當我與他人在一起時,我都會練習將自己視為最卑微的人。 而從內心深處,我會恭敬地以他人為至上。” 這節經文非常抵消了驕傲。 我們認識到驕傲帶來的傷害,它阻止我們學習任何東西。 我們認識到謙虛的價值。 當我們謙虛時,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自尊心低。 這意味著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去承認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並願意向他人學習。

只有當我們有自信時,我們才會對學習持開放態度。 當我們沒有多少自信的時候,我們就裝出相當驕傲和優雅的大面子。 我們不會讓任何人告訴我們任何事情。 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需要注意和練習。

就像當你與人交談時,你問某人一個你認為很花哨的問題,他們開始告訴你一些你已經知道和理解的事情,你會說,“你為什麼要告訴我這個? 你以為我是個笨蛋? 我在問一個聰明的問題。 來吧!” 我們想打斷對方,“哦,我已經知道了。” 或者“哦,我已經研究過了。” 或者“哦,我聽說了。” 有點像“告訴我一些更好的事情。 告訴我一些可以滿足我極端智慧的事情。” 當那個心生起時要當心。 注意那些不想听到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的頭腦,因為我們害怕我們會失去地位。 看那個時候的“我”。 看看那種“哦,如果我讓他們告訴我一些我已經知道的事情,他們會認為我是誰”的感覺。 觀察它是如何出現的,然後說:“這沒關係。 我可能會從再次聽到它中學到一些東西。” 試著讓別人告訴你一些你已經知道的事情,並讓自己感覺良好。

或者,即使有人在對你說話,試著對此感到滿意,比如“如果有人對我說話,我會失去什麼? 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個糟糕的人。”

在我們繼續之前,有什麼關於驕傲的問題嗎?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它肯定會阻礙練習。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我是這個優秀的小冥想者”,那麼我們就會沾沾自喜。 冥想. 我們並沒有真正練習,因為有這種自我滿足和沾沾自喜。 從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正確的。 例如,您為自己的新滑雪板感到自豪,因此您想一直去滑雪以炫耀它們。 這會極大地干擾你的練習。 一方面,你在建立你的驕傲,另一方面,你在浪費你的時間。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就是這樣。 它非常停滯。 因為它非常具有防禦性,所以它非常保護它所在的位置。 它正在尋找威脅。 我認為我們必須區分對我們所做的事情的自信或愉悅感,以及自鳴得意的感覺。 我們不應該把這兩個混淆。 我們不應該認為每次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覺良好時,我們就在自豪,或者我們在沾沾自喜。 那是一個極端。

晚上回家的時候,我們應該把白天發生的事情過一遍,看看進展順利。 我們應該為我們做得好的事情、我們創造的美德以及我們能夠不陷入舊的消極習慣的時代而感到高興,並有一種欣喜若狂的感覺。 對我們的積極行為感到高興和對我們能夠做的事情感到高興是很重要的。 但這與為此感到自豪或沾沾自喜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問題是,我們通常無法區分兩者。 如果我們與腦海中發生的事情不一致,那麼我們很容易給事物貼上錯誤的標籤,並認為某件事是驕傲的,而事實並非如此。

還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當我們看到自己做得很好時,我們會產生自豪感,而不是愉悅感和欣喜感。 我們必須確保我們不會對我們所做的善行產生自豪感,而是產生一種自信和快樂的感覺。 此外,我們要確保我們認識到自信和自豪感之間的區別,這樣我們就不會走極端,認為每當我們對某事感覺良好時,我們就會自負。 情況並非總是如此。 認識到白天進展順利是非常重要的。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它是真實的。 驕傲變得超級敏感,以至於我們對任何我們不喜歡的輕微反饋都變得更加堅強。 由於我們自己缺乏自信,我們變得防禦性甚至非常激進。 如果我們真的對自己感覺良好,我們將能夠容忍一些負面反饋。 我們不覺得它威脅到我們是誰。 當我們的自尊心動搖時,我們就無法容忍任何事情。 無論是否有人批評我們,我們都會聽到批評,我們會防守並反擊。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對,就是這樣。 我們是多麼的困惑! 真的感覺那裡有人需要被保護。 感覺就像有一個真實的人,他的正直受到威脅,因為有人給我們起了名字,而且它很可靠。 “你不能那樣叫我!” “我”會擴大到填滿整個房間。

下一個根本煩惱是無明。

無知

無明的定義:無明是由於心不清楚四聖諦、因果、空性、 三顆寶石 (, 佛法和 僧伽).

描述無知的不同方式

無知是一種模糊的狀態。 實際上,有不同的方式來描述無知。 一種方法是將無知描述為一種模糊。 另一種方式是將無知描述為積極地抓住一個錯誤的想法。

讓我們從將無明描述為一種障礙開始,即頭腦中普遍的黑暗。 無明就是這種無知,在這種無知中, 錯誤的看法 短暫的集合抓住一個本來存在的人[這是無知的第二個描述]。

有一個比喻說得很清楚。 房間很昏暗,角落裡有東西盤繞和條紋。 你走過來,看到盤繞的東西,你說,“啊,它是一條蛇!” 事實上,它是一根繩子。 但是由於房間昏暗,您看到的是一條蛇。 房間的昏暗就是這種普遍的遮蔽。 昏暗使你看不到它是一根繩子。 這種普遍遮蔽的藏語術語是 勐巴. 對我來說,它有這種沉重的聲音,比如“Mud-pa”。 [笑聲] 心就像“泥”,很厚,看不到東西。 這是無知。

在這種普遍的遮蔽中,有這種對事物本來存在的執著,就像當你認為繩索是一條蛇一樣。 你看到普遍的無知和這種執著之間的區別了嗎? 你看到它們有不同的功能嗎? 有時我們把無明說成是頭腦中普遍的黑暗或模糊,有時我們把無明說成是一個積極的過程,它抓住事物本來就存在,而實際上它們並不[本來就存在]。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其實無知有兩種。 一種是與生俱來的; 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無知,它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存在。 我們不需要學習那個。 例如,我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態度,認為自己是一個天生存在的“我”。

另一種無知是後天習得的。 我們學習各種哲學,用來證明我為什麼是一個 自存在的,獨立的“我”。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對自我或“我”的與生俱來的執著,就是對“我”的這種與生俱來的感覺。 這就是嬰兒受傷時哭泣的原因。 這就是讓嬰兒害怕的原因,這是一種非常基本的原始感覺,即有一個獨立存在的人需要被保護,誰受到威脅,誰很重要。 沒有人教給我們。 只是我們從無始以來就擁有了。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說無明是輪迴或輪迴的根源。 無明可以追溯到無始之時,它是所有其他煩惱的基礎。 基於這種對固有存在的執著,我們生起所有其他的煩惱。

然後,除此之外,我們發展了各種哲學。 例如,我們發展有靈魂的哲學; 有一個東西是“我”。 我們確信有一個“我”,因為如果沒有“我”,那麼我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會編造很多哲學。 我們將在大學裡研究它並寫一篇關於它的論文。 本質上,這都是智力內部垃圾。 [笑聲] 我們很容易成為這些錯誤哲學的犧牲品。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因果報應 和無知是不同的。 無知是一種心理因素。 所有的煩惱都是心理因素。 他們是意識。 因果報應 是動作。 因果報應 是我們在精神因素的驅使下做的事情。 苦難與 因果報應 共同促成了重生。

聽眾: 究竟是如何執取真實存在使一個人擁有 附件?

職業訓練局: 就像我說的,我們可以考慮一些途徑。 首先,如果我認為某物是內在存在的,那就意味著它本身就具有一種性質或本質。 對於某些對象,這種性質或本質的一部分會顯得非常美妙。 例如,披薩的精髓絕對很棒,尤其是當你在印度待了一個月的時候。 [笑聲] 當我們將一個物體視為固有存在時,很容易高估它的品質,並將它們視為獨立於其他任何事物的物體。

你與對象相關的方式也取決於對固有存在的把握。 如果我將自己視為如此真實的孤立事物,那麼我的幸福就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我的幸福如此重要,那麼我將開始分析一切,看它是否能給我帶來幸福。 所以我會發現披薩確實[給我快樂],巧克力可以,而棉花糖卻沒有。 [笑聲] 就像我看待“我”的方式一樣,這讓我從它如何影響我的角度看待一切,無論它給我帶來快樂還是痛苦。

這些是抓住真實存在的幾種方式 附件.

各種懶惰

[回應聽眾:] 懶惰有很多種。 一種屬於無知範疇,就是喜歡躺著、睡覺、閒逛的那種懶惰。 另一種懶惰屬於 附件 類別。 正是這種懶惰讓我們忙於做很多不同的事情。 永遠忙於做世俗事情的頭腦被認為是懶惰的,因為它充滿了 附件. 就佛法而言,它非常懶惰。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達到一定層次的眾生可以控制自己的投生。 在見道的層次上,你對空有直接的感知。 那時,你還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消除你的心流中的所有無明,但是因為你直接感知到空性,所以無明對你沒有任何影響。 此時可以,如果您一直關注 菩薩 道,出於慈悲,選擇你的重生。 你回來不是出於無知想要另一個 身體,而是出於對他人利益的同情。 你會有一種“我”的感覺,但你不會把這種“我”的感覺理解為固有的存在。 對“我”有一種有效的意義。

當我們說“我走、我坐、我說話”時,這也是“我”的有效含義; 在這一點上,我們對“我”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並沒有真正抓住“我”作為固有存在。 我們只是使用“我”作為一個傳統術語。 “我坐在這裡”而不是“I 我坐在這裡。” 後者是對本然存在的把握,而前者只是“我”這個詞的慣用用法。

那些能夠控制自己重生的眾生會有那種傳統意義上的“我”,但他們不會對“我”有如此強大的執著。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記得我們之前講過兩個層次的障礙——煩惱障礙2 和認知障礙?3 固有存在的表像不是意識。 這就是認知上的遮蔽。 這是相當微妙的。 基於這種固有存在的表象,然後我們跳進去說:“是的,那是真的,事情就是這樣!” 這是抓住事物本來就存在的; 一種意識,一種痛苦的遮蔽。 它比認知障礙更嚴重。

有的初學佛法的人說:“哪裡來的無明?” 你說:“嗯,這個無明時刻來自前一個無明時刻,它來自前一個無明時刻,它來自前一個時刻……”然後他們問:“但是無明是從哪裡來的?”

我認為由於我們的基督徒成長經歷,我們陷入了這個問題。 曾幾何時,根據基督教,一切都是完美的,直到後來我們才發現所有的問題。 而在佛教中,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我們並不是從完美中墮落的。 我們只是從一開始就不是完美的。 你看,我們並沒有被無知從何而來的問題所困擾,因為事情從來都不是完美的。 無知一直存在。

我現在就到此為止,雖然還有很多話要說。 這個材料很有幫助,因為這是基本的佛教心理學。 這是一幅佛教的心靈地圖。 這是一種觀察我們自己的想法並試圖更好地理解它的方式。 例如,不要將不同種類的自豪視為我們之外的東西:“所有今晚沒有來的人都是真正的驕傲,這不是很有趣嗎?” [笑聲] 不要深究,而是把整個事情當作一面鏡子來識別自己的那些狀態。 無知也是如此。 與其將其理解為某種知識範疇,不如問:“我內心的這種無知是什麼?”

讓我們安靜地坐幾分鐘消化一下。


  1. “煩惱”是尊者土登秋龍現在用來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的翻譯。 

  2. “煩惱障”是土登秋卓尊者現在用來代替“迷障”的翻譯。 

  3. “認知障礙”是圖登秋龍尊者現在用來代替“無知障礙”的翻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