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出離心與菩提心

出離心與菩提心

宗喀巴大師系列講座的一部分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從 2002 年到 2007 年在美國各地提供。 這次演講是在 雲山靜修中心 在華盛頓的城堡岩。

  • 伴隨我們的問題 附件 為了今生的幸福
  • 捨棄世間八法
  • 對自己有同情心並渴望幫助他人

放棄: 第2部分 (下載)

動機

讓我們考慮一下我們的動機。 我們擁有這寶貴的人生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條件 修持佛法是必要的,但我們如何使用它呢? 我們如何度過我們的時間? 實際花費了多少時間來嘗試用我們的思想工作並產生、培養我們的積極品質? 我們有多少時間只是自動地生活,跟隨我們腦海中出現的任何想法——這通常與我們現在的幸福有關。

我們了解 因果報應 我們說我們相信它。 但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放慢我們的生活,以至於我們開始認真對待 因果報應 我們創造的? 自動地生活導致自動地死亡,自動地導致重生。

我們可以選擇是自動地生活,還是真的想要生活——意思是真的想要有意識地、有意識地、有正念地生活。 如果我們選擇有意識地或認真地生活,我們可能想要有意識地培養一種思想,那就是希望讓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為其他生物服務。 為什麼? 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他們想要快樂,不想受苦; 也因為我們所有的幸福完全取決於他人的善意。

現在當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這兩件事的時候,當我們意識到別人的輪迴和困在其中的時候,就好像別無選擇了。 慈悲生起,我們希望能夠補救他們的處境。 既然我們只有幫助自己才能幫助別人——一個溺水的人無法拯救另一個人——那麼我們就必須為了利益眾生而從輪迴中解脫,成佛。 產生這種動力。

第四節

通過思考如此難以找到的自由和財富以及你生命中轉瞬即逝的本質,扭轉 執著 到此生。

這恰恰意味著,反轉 執著 到這一生。 換句話說,就是放棄 世間八事. 世間八法有四對。 這對的一側是 執著 另一邊是推開。 第一個正在附加並且 執著 物質財富和財產; 並反對沒有或得不到它們。 二是執著於甜言蜜語、讚許、讚美; 厭惡責備、不贊成、批評。 第三對是執著於形象好、名聲好; 然後厭惡有壞形象,壞名聲。 第四個是 附件 感受快樂、美麗的景象、聲音、氣味、味道和触覺對象; 厭惡不愉快的感官體驗。 這聽起來像你度過大部分時間的方式嗎? 我一生的故事! 世間八法,世間八法。

還記得昨天我說佛法修行和世間修行的分界線是有沒有 附件 為了今生的幸福? 嗯,就是這樣,因為這八種世間法,我們對它們的執著是如此難以置信。 他們只是管理我們的生活,不是嗎? 從早到晚,奔跑,追逐一種快樂,逃避某種痛苦,追逐另一種快樂,逃離另一種不愉快的環境。 生活一直在繼續; 內心並沒有真正的轉變,反而壓力很大。

我聽到有人用“為幸福而奮鬥”、“為快樂而奮鬥”這樣的表達方式。 這就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不是嗎? 我們努力從每件事中獲得盡可能多的快樂和幸福,同時對整件事感到巨大的壓力。 非常害怕和焦慮,因為我們擁有的快樂可能會消失,而我們想要的快樂可能不會到來。 然後我們就陷入這種擔憂。 這一切都完全圍繞著“我”的想法。 我們不會因為印度的某個人會幸福還是會受苦而感到壓力。 我們不會因為加拿大的某個人會幸福還是不會受苦而感到壓力。 我們圍繞著自己轉,不是嗎?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是大麻煩,是頭號公敵。 他們應該在所有郵局都有它,郵局裡有通緝令。 通緝: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國內最大的罪犯。 一切眾生幸福的破壞者。 恐怖分子至上。 是真的還是假的? 真的。 比基地組織還糟糕。 比薩達姆·侯賽因還糟糕。 這是幸福的破壞者。 外面沒有人把我們送到下界。 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尤其是當它表現為 附件 為了今生的幸福。 這就是現在造成壓力並造成 因果報應 為以後較低的重生而阻止我們實現我們的精神願望。

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附件 為了今生的幸福? 通過思考如此難以找到的自由和財富以及你生命中轉瞬即逝的本質。 我們擁有寶貴的人生。 但它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儘管我們總是覺得它是。 我們認為,“死亡是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事情。” 我們可能會允許它發生在我們身上,但以後會發生。 事實上,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 我做的每一次靜修我都會列出一份我認識的已經死去的人的名單,每次靜修都會更長。 從一年到下一年,一次又一次的撤退,那些死去的人沒有一個認為他們會去。 我們都認為,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將永遠活著。 然而死亡就是這樣來的。

幾個月前,我被邀請在追悼會上發言。 Coeur D'Alene 的一位女士來到 Dharma 小組。 有一天,她的兒子來到修道院。 其實兩個兒子都來了,但這是她的小兒子。 他剛讀完高中,18 歲,家人在牙買加有朋友。 他們把他送到牙買加慶祝他的畢業,他住在一些家庭朋友的旅館裡。 他沒有一天下來吃午飯。 他們檢查了門,門是鎖著的。 他們必須用萬能鑰匙才能進去。他躺在床上,穿著泳褲,一隻手放在腦後,另一隻手拿著手機,死了。 他們不知道為什麼。

我們不知道我們會死於什麼,或者我們什麼時候會死,或者當它發生時我們將要做什麼。 我們需要隨時準備好死亡。 稍微考慮一下你的想法是件好事 冥想,“準備好死是什麼意思? 你需要什麼感覺才能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死了?”

通過反复考慮萬無一失的影響 因果報應 和輪迴的苦難,逆轉 執著 到未來的生活。

我們不僅要停止 執著 為了今生的幸福,也為了來生的幸福。 我們通過反思來做到這一點 因果報應. 現在經常觀察 因果報應 是帶來來世快樂的東西,但是當我們看到我們如何起起落落時,因為 因果報應 那麼它也可以幫助我們扭轉 執著 到未來的生活。 當然,當我們了解循環存在的缺點時,也會有所幫助。

循環存在有一些一般特徵。 一是不確定。 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看看你的生活,舉個例子。 二是做事不如意。 看看你的生活,看看你認為成功和你所做的一切。 有沒有給你帶來極致的滿足? 第三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生。 第四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死去。 我們不喜歡一次又一次地做事,這很無聊。 我們應該對輪迴中的生死有這樣的感受。 第五,我們的地位也不穩定。 一次我們出名,一次我們聲名狼藉。 我們一時富有,一時貧窮。 一次我們有一個好的重生,一次我們有一個壞的重生。 六是輪迴,生死苦,獨自一人。 沒有人能從我們這里奪走它。

第五節

當我們想到輪迴的壞處時,我們真的很想出去。 當我們不考慮它們時,因為考慮循環存在的缺點並不那麼有趣,而考慮一些高級實踐會更加有趣。 但是,當我們不去思考輪迴的弊端時,輪迴就好像是一個快樂的樹林。 帶著這種態度,我們只想嬉戲、跳舞和大笑。 結果我們繼續在輪迴中轉來轉去。

相反,讓我們開發這個 自由的決心,正如傑仁波切在第 XNUMX 頌中所說,

如此思惟,一刻也不要生起輪迴樂的願望。

哪怕是一瞬間。 為什麼? 這是因為如果你有一瞬間你就完蛋了。 這就像AA。 如果你要戒酒,你甚至不要喝一滴,因為如果你喝一滴,就會有第二滴和第三滴。 因此,即使是輪迴的片刻樂趣,而且由於我們是輪迴狂,我們只是不斷地邀請輪迴。 這真的需要很多,我的意思是,戒毒和戒酒需要一些能量。 脫離輪迴也需要一些能量! 那些不是藥物濫用狂的人,你可能是購物狂、性狂、電視狂、互聯網狂、坐立不安狂,或者開著你的車四處奔波——無所事事的狂熱者。 想想看。

這種態度, 自由的決心 從輪迴中,俗稱的 放棄,它真正的意思是對自己有同情心。 就像我昨天說的,我們聽到這個詞 放棄 我們認為。 “哎呀,受苦了! 我不想放棄。” 但實際上,當我們看到我們所處的困境,我們想要放棄它,我們想要放棄困境的原因時,我們就會真正非常關心自己。 我們真的,真的想要快樂,想要擺脫痛苦。

我認為,當我們處理各種困難的習慣時,有時考慮一下這是一件好事。 我們都有某些壞習慣,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做。 真正地想,“我尊重自己。 我關心我自己。 這個習慣不在乎我。 我需要放手。” 這就是真正照顧好自己的意義。 這不像所有的心理胡言亂語,“哦,愛你自己,出去給自己買個禮物吧。” 浪費更多的地球資源,買一些你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試圖填滿裡面的洞,“你會很開心。” 這就是我們從媒體得到的信息,不是嗎? 那不是照顧好自己。 那是在毀掉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真的關心自己,我們就會改掉一些讓我們陷入困境的心理-情感習慣。

當你日夜不停地發願解脫之心時,你已生起 自由的決心.

這就是生成的定義 自由的決心:當你有晝夜不停的發心求解脫。 那是不小的靈性領悟。 但是,孩子,當你擁有它時,你的練習背後一定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能量——以及令人難以置信的專注。 然後人們批評你,人們稱讚你,他們愛你,他們恨你——你不在乎。 這是因為你真的很清楚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要做什麼。 股市漲,股市跌,有人佔你的便宜,有人不佔你的便宜,有人刮你的車,他們不刮你的車——你不在乎。 不關心所有這些東西不是很好嗎? 怎麼會這樣? 這是因為您關心更重要的事情; 完全離開整個旅程。

我們現在渴望離開監獄,而不是試圖裝飾我們的牢房並使我們的牢房更漂亮。 為什麼要經歷所有令人頭疼的裝飾牢房? 你在上面放什麼? 還記得皺紋紙嗎? 你有你的牢房,你在它周圍放了皺紋紙,你在裡面放了一棵聖誕樹,上面放著聖誕裝飾品和所有的金屬絲,你在周圍放了小燈泡,牆上掛著漂亮的圖畫,裡面放著好聞的氣味,還有軟床。 無論我們做什麼,它仍然是牢房,不是嗎? 那麼為什麼要嘗試調整輪迴呢,讓我們出去吧。

好的,這就是這條道路的第一個原則。 如果我們能在這方面取得一點點進展,我們的佛法修行真的會耗費大量的精力。

聽眾: 尊者,可否請教一個問題? 當我們到達一個我們根本不關心的地方時,意見如何適應那裡,所以如果有人問你,“你喜歡這個還是那個?”

尊者圖登卓龍(VTC): 好吧,如果你放棄,那麼意見如何發揮作用。 眾說紛紜。 我們必須學會清晰地思考並做出明智的決定。 有 放棄 幫助我們清晰地思考並做出明智的決定。 你不是一直在胡扯。 你很清楚什麼是值得的,什麼是不值得的。 你不是一個容易推卸的人,你不僅僅是胡扯。 但還有另一類意見。 “你最喜歡什麼顏色? 你今晚想吃什麼? 你想怎樣裝飾你的房間? 你想在浴室裡鋪什麼樣的瓷磚? 你想把牆漆成什麼顏色? 這種陰影是正確的還是需要更暗一點? 你的新車應該是什麼顏色? 你的新車想要什麼樣的裝備?” 我們可以傳播這種令人作嘔的觀點,不是嗎? 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好吧,讓我們看看。 如果我在車裡放一個 CD 播放器,或者在我的車裡放一個 mp3 播放器,或者收音機,或者沒有,他們會把它全部偷走。” 我們對所有這些意見完全瘋狂。 其中一些意見,我的意思是,誰在乎你的車是什麼顏色的? 誰在乎油漆是否正是您想要的顏色? 你會說,“我願意!” 那麼,好吧。

我們的整個教育系統教導我們要有意見。 我認為有時這對我們不利,因為我們不能任其發展。 我們覺得我們必須對所有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這有時會讓我們發瘋。 這就像我們不能只看鄰居在做什麼,我們必須評判他們。 很多這些意見都無關緊要。 這是一個例子,我去一家餐館。 我不知道我想吃什麼。 坦率地說,我不想像我周圍的人一樣花半個小時來決定我要吃什麼——談論你要吃什麼,以及這個里面有什麼。 在餐廳看人。 看著人們在餐廳點菜是件很有趣的事。 觀察他們需要多長時間來決定吃什麼。 “這有沒有甜椒? 甜椒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是真辣還是適度辣? 你用藏紅花煮米飯嗎? 是糙米嗎? 是長粒米還是短粒米?” 不斷,不斷! “親愛的,你要吃什麼? 哦,你要那個嗎? 你去年有過。 我想我會擁有這個。 你要跟我分嗎? 也許我們應該得到第三個。 開胃菜怎麼樣? 你想喝什麼?”

它持續了半個小時,人們彼此認識的時間越長,關於他們要點什麼的談話時間就越長。 你越喜歡某人,你討論要點什麼的時間就越長。 無聊的! 我在社區生活了這麼久。 你去吃午飯,那裡有食物。 正如口號所說,有兩種選擇,“接受或離開”。 如果你接受它並且滿足並感恩所有母親眾生給你食物——這很容易。

很多是意見的東西,其實是沒有用的。 我的意思是,你應該在修道院見我。 去年冬天,當我們試圖決定要畫什麼顏色時 冥想 大廳。 我對這種事情簡直是一場災難。 幸運的是,其他人有意見並且他們有很好的品味。 “喬德隆,你想要什麼顏色!?” “好吧,我們會按照你的方式去做。” “好吧,我的口味不太好。” 我們需要對在報紙上讀到的每一件事發表意見嗎? 我們是否需要對每個同事的所作所為發表意見? 大家都是怎麼養孩子的? 怎麼大家都不養孩子? 我們只是塞滿了意見。 “你為什麼留那樣的頭髮?! 你從這邊分開,為什麼不從那邊分開?” 誰在乎?

您知道何時去看驗光師並試圖決定配什麼樣的眼鏡。 “哦,我穿這些好看嗎? 哦,這些鏡框,我想要它們……”

[觀眾發言]

哦,好吧,我不是唯一無法決定的人!

好的,我們完成意見了嗎?

你知道,當你遇到一些偉大的人時,這非常有趣 喇嘛。 “ 喇嘛 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我們認為如果你有 放棄 那你就動搖了。 不,重要的事情你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注意:抄本的其餘部分來自該教學後半部分的錄音,此後已丟失。]

第六節

但是,如果您 自由的決心 不是由純粹的利他意圖維持的(菩提心),它不會成為完美的原因 極樂 的無上開悟。 是故,智者生無上菩提心。

這就是說我們為什麼要生成 菩提心. 如果我們只有 放棄 那麼我們就不會以圓滿證悟為目標。 我們只求解脫,解脫就是脫離輪迴。 我們移除了一組名為苦難障礙的障礙。 那些是令人不安的態度、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那導致重生和輪迴。 輪迴意味著輪迴。 我們去除這些障礙並證得阿羅漢果或解脫。

仍然是微細的障礙,即所謂的認知障礙——本有存在的微細表象,仍然存在。 我們必須消除它,才能證得圓滿證悟。 只有在完全開悟的情況下 我們擁有所有必要的能力來最有效地造福於每個人。 這就是為什麼開悟是最重要的。 為了獲得啟蒙,你必須擁有 心願 為了它,那 心願 必須希望為所有眾生帶來快樂和解脫。 沒有那個 菩提心 我們缺乏開悟的動力,沒有動力我們就無法獲得開悟。

第七、八節

我們如何培養這種動力? 我們認為如下

被四大河流的水流沖刷,被強大的束縛所束縛 因果報應 如此難以解除,陷入我執我執的鐵網中,完全被無明的黑暗所籠罩,

生於無邊輪迴,不斷受三苦折磨——以此境界觀想一切母性眾生,生無上利他心。

這是怎麼看的。 實際上,所有這些描述都在說,我們首先要看自己。 當我們第一次看到自己在輪迴中的困境時,我們是如何被困在四大河流中的。 是什麼把我們掃地出門? 無知, 附件 or ; 第三個是什麼? 錯誤的觀點. 那三個把我們掃地出門。 我們完蛋了。 無明生起並把我們帶走。 附件 出現了,我們走了。 錯誤的觀點? 我們順著河而下。

我們首先將此視為我們自己的所有品質——我們自己在輪迴中的困境。 然後培養對自己的同情心,並希望自己自由。 那是 放棄是, 自由的決心. 當我們接受這些同樣的事情,並且我們意識到每個人都和我們處於同樣的境地時,慈悲就會生起。 所以並不是你就想著別人被四大江河的洪流席捲。 我們必須首先想到我們的小精靈,然後將其推廣到每個人。

……被強大的紐帶束縛 因果報應 很難撤消……

因果報應 好強大,好強大。 我們有幸福的願望。 它不會如我們所願,因為我們創造了苦因。 因果報應 只是——它驅使我們——我們的行動和我們體驗我們行動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靜修開始時說,為什麼我們如此幸運來到這裡。 不知何故,我們有 因果報應 結束於此。 因果報應 可能會有所不同,並將我們帶到其他地方。

我們可能有很多願望。 但是如果我們不創造原因,如果我們不做行動,就不會創造結果 因果報應 實現我們的精神願望? 那些結果不會來。 坐著祈禱,“, , , 我想成為一個 ”,不會讓我們 。 “, , ,我想要富有同情心,”並不能使我們富有同情心。 我們必須實際修行並創造因。 尊者 達賴喇嘛 一次又一次地堅持這一點並沒有被嚇倒。

……陷入我執的我執鐵網之中……

聽起來有點熟?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自我執著的無明——我們被抓住了,我們被困住了。 我們不能自由。 我們很難想到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 我們很難擺脫這樣的想法,即我們是某個具體的個體,必須受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保護。 這就像一個鐵陷阱,這些想法。 它們只是念頭,它們只是觀念,但實際上它們比任何外在的陷阱都更難讓我們自己擺脫。

……完全被無明的黑暗所籠罩……

有兩種無明。 一種是對事物實際存在的真實性質的無知。 那是執取真實存在或固有存在的無明。 然後是對如何的無知 因果報應 其結果有效。 這是混淆什麼是良好的道德行為,什麼不是的無知。 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社會對什麼是良好的道德行為存在很多困惑,不是嗎? 一大堆混亂。

單看十惡業,世上有多少人認為是好人! 實際上,當我們正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也會這樣做。 可悲,不是嗎? “哦,說謊不是很好,”除非我這樣做。 用我們的言論來製造不和諧? “那很糟 因果報應” 但當我用我的演講製造不和諧時,我認為這不是壞事 因果報應. 我想,“我是對的,這個人的名譽應該被毀掉,因為我必須警告其他人注意他們。” 完全陷入無明的黑暗中,看不見! 我們看不清楚。 這就是我們,這就是所有眾生。

……生生世世於無量輪迴……

好吧,如此無始無終的輪迴——一次又一次地出生。 循環存在有終結。 這就是我們在這裡的原因。 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結束,因此我們

……不斷被三苦折磨……

三苦是“哎喲”苦——或苦苦; 苦難或苦難,變化的不滿足。 這就是我們昨天講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幸福。 然後只是有一個不令人滿意的條件 身體 和被煩惱控制的心 因果報應. 這很不令人滿意。

他們說,即使是動物也能體會到“哎喲”的痛苦,而幾乎所有其他傳統的精神修行者都能體會到變化的苦。 但真的想擁有一個 身體 和在煩惱和影響下的心 因果報應,那是專門的東西。 我不知道有多少其他信仰有或沒有。 請記住,在我解釋如何擴大我們的視野並超越今生思考之前,請以更廣闊的方式思考。 很難想到沒有這種 身體. 這不是一個廣泛持有的觀點。

我們被所有這三種苦、所有這三種苦所折磨——不僅是我們,還有所有眾生。 對我們很有幫助 冥想 當我們想到自己的處境,然後立即想到,“哦,不只是我。 這也是其他所有人。” 這對我們來說很好 冥想 當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考慮特定的個人。 我們可能一開始只是想著痛苦的痛苦,“我的膝蓋在鑽石大廳裡受傷了。” 然後你環顧四周——因為畢竟你不是在冥想,你在想你的膝蓋。 你開始睜開眼睛。 你有點作弊。 好吧,很多人膝蓋受傷了,因為你們都在看著對方。 (笑)我們開始看到,“哦,不只是我的膝蓋受傷,背部受傷,每個人都會受傷。”

你越是想到改變的苦,“哦,我的生活中發生了這件美妙的事情,但它並沒有永遠持續下去。” 甚至,“它持續了很長時間,我真的對它失望了。 哦,那不僅是我,那是每個人。”

然後考慮擁有一個 身體 受無明影響的心——它必須生和死。 我發現開始以這種眼光看待其他人非常有幫助,因為我們通常將人們視為這些真實的個性。 我們看著某人然後想,“那裡有一個真實的人。” 就像我前幾天說的,你知道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身體 在我們什麼年齡? 當我們看其他人時,我們認為他們也是這樣。 他們只是現在的他們 身體 以及他們在那個特定時刻所處的當前情況。

如果你開始將人視為業力泡沫,你對他們的整個看法就會改變。 基本上這就是我們的全部——業力泡沫。 因果報應 我們在前世創造,某些業力成熟,所以這個泡沫,這個人的外表。 它來是因為某些 因果報應 成熟,出現,然後在某一時刻,“砰!” 別針卡在氣泡中,氣泡破裂,那個人就死了。 然後另一個業力泡沫來了。

一個業力泡沫與下一個業力泡沫之間的關係並不總是那麼明顯。 這不像是,“哦,這是我最好的朋友。 只不過是轉世而已,恰好長得和上一世一模一樣,性格一模一樣。” 不,有些人今生是人,來生是動物。 一個是神的人出生為人。 性格改變。 一切都變了。

將人視為業力泡沫是很有幫助的——只是由 因果報應,持續了一會兒,然後消失了。 當我們這樣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是如何困在輪迴中的。 然後我們才能真正地同情他們。 就像這樣。 這個人看起來如此真實,看起來如此快樂,看起來他們具有這種特殊的個性。 他們只是一個表象,因為 因果報應. 他們不會永遠活著,而且,“Boing”他們走了! 他們被自己的煩惱情緒和自己的 因果報應 那將把他們帶入下一個生命,進入下一個體驗。 我能做些什麼? 它們不是我可以隨身攜帶——我可以控制的某種永久的、內在存在的個性。 一點也不。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人時,我們就更容易對他們產生慈悲心。 這是因為我們看到他們如何受到循環存在的所有不利影響。 我們看到他們有多少痛苦,因為他們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所束縛。 他們被自己對真實存在的無知所束縛。 所有我們認為很棒的人,這仍然是他們的處境。

你知道我們如何 避難 在其他人? 我們說我們 避難 in ,佛法, 僧伽——但我們真的是誰 避難 在? 想想你的生活中,你是誰 避難 在? 你真的 避難 ,在 ,佛法, 僧伽? 或者你 避難 在你的配偶、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最好的朋友、你的信用卡、冰箱、你的車裡? 想想你真正的人或事 避難 在,當你受苦時你去哪裡。

像這樣看待其他人確實有助於產生同情心,因為我們可以更準確地看到他們的本來面目。 有了慈悲心,我們對他人的整體看法就會改變,我們與他們的關係也會改變。

……想著一切如母般的眾生,發無上利他心

實際上,在思想訓練實踐中,它推薦了兩個要思考的主要主題。 一個是別人的苦,就是我們剛才講的。 二是別人的好意。 當我們思索這兩個主題,他們在輪迴中的苦和他們對我們的仁慈時,就會對他們產生深深的愛和慈悲。 這是因為我們對他人給予我們的一切感到非常感激和感激,他們如何讓我們一直活著,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如何依賴於他們。

我們總是喜歡將自己視為這些獨立的單元。 今天下午在討論組裡出現了,“我要照顧好自己。” 好吧,如果我們看看我們的生活,那發生了多少? 我們有沒有教育自己? 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照顧好自己了嗎? 我們自己出錢嗎? 我們自己種植食物嗎? 如果我們環顧四周,我們從別人那裡得到的一切。 我們擁有的每一項技能都是因為別人教給我們的。 如果我們看,我們是如此難以置信地依賴他人,我認為這比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時期都要多。

當我們以這種方式思考他人的善意時,我們就會感受到與他們的深刻聯繫。 我們產生了至高無上的利他意圖——這是第二個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明天我們開始講第三個主要方面,正見。

我們還有幾分鐘的時間來回答一些問題。

聽眾: 我在這裡有點難過。 究竟什麼是至高無上的利他意圖?

職業訓練局: 至高無上的利他意圖——梵語是 菩提心. 它是什麼,它是渴望證悟的心。 發願證悟,是因為我們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努力。 聽起來很遠?

聽眾: 我也聽過一個詞叫解脫眾生。 這兩個是一回事嗎?

職業訓練局: 眾生的無上利益,就是引導一切證悟,幫助他們脫離輪迴,幫助他們成就自己。 具足本性,成為圓滿證悟的諸佛。 這是讓他們受益的最好方法。 我們首先對他們微笑,然後從那裡拿走東西。 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受益。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不,頭腦不是大腦。 頭腦沒有形狀、顏色或形式。 這只是清楚和知道的意識。 我們經常認為我們意識的根源是在我們的心中,因為那是我們對事物感受最強烈的地方。 但是頭腦不是任何物質的東西。 藏語我們譯為mind,也可以譯為heart。 因此,不要將頭腦和心靈視為兩個獨立的事物。 在西方我們這樣做。 頭腦在這裡,心在這裡,這裡有一堵磚牆。 [指著脖子]不。頭腦和心靈是統一的,它們是一樣的。

聽眾: 您之前提到過,要改變主意,您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服務,我應該說是改變您的生活。 但是後來你開始談論很多關於真正為有情眾生服務的事情……解放他們等等。 但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這有點令人困惑。 說我想提供服務,我想在臨終關懷或大哥大姐之類的地方做志願者。 你參與了那種活動,並且有一種感覺,第一,你有點不知所措,因為你無法減輕他們的很多痛苦。 有一種感覺,你幾乎在延續它,你幾乎就像在輪迴中啟用人們一樣。 我真的應該這樣做,還是應該坐在家裡打坐? 很難弄清楚積極參與和……之間的平衡點在哪裡

職業訓練局: 積極為他人服務與通過冥想或正式練習間接服務之間的平衡點是什麼? 尊者向外行人推薦的是 50/50——當然知道我們都有自己的 50/50 版本。 但他得到的是兩者兼而有之。 換句話說,兩者兼而有之。 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正式的修行,才能真正地更深入、更持久地體驗道。 然後我們需要積極的服務,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我們的工作情況。

現在你提到了你對積極服務的關注,然後有時你會想,“我真的做了什麼好事嗎? 這樣做真的有好處嗎?” 我認為牢記這一點很有幫助,當我們進行積極服務時,不僅僅是我們讓我們所幫助的人受益。 是他們在我們的實踐中使我們受益。 當你在做積極的服務時,試著擺脫“我在為他們服務”的想法。 當我們陷入“我正在使他們受益”的想法時,就會產生分離,不是嗎? 有一個我——在某種程度上更聰明,更團結,而他們——不那麼聰明,也不太團結。 這創造了,它可以創造一些屈尊,或者一些傲慢,或者其他正在發生的事情。 最好把它想像成,“我們是平等的。 我碰巧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我做到了。 作為回報,他們以其他方式使我受益。”

不要指望他們對你有好處。 這是因為如果你這樣做,我們通常期望他們使我們受益的方式通常不是他們確實使我們受益的方式。 最好不要期待任何事情,而只是保持開放狀態。 你經常聽到我談論囚犯。 現在有人可能會看著它說,“哦,Chodron 讓這些人受益匪淺。 她不是很可愛嗎 菩薩! 嗯,不,因為實際上他們教我的比我教他們的多得多。 這些人讓我受益匪淺。 有人會說,“這些囚犯對她有什麼好處? 我的意思是,我們把它們鎖起來並扔掉鑰匙,因為它們沒用。” 好吧,不。 不是這個。 我的意思是,當我們張開耳朵、睜開眼睛、傾聽和觀察時,這些人可以提供很多東西。

我認為服務和正式實踐這兩者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如果你只做服務,那麼你往往會感到倦怠和同情疲勞。 如果你只做正式的練習,有時你會卡住。 當你同時做這兩件事時,他們真的會互相幫助。 這是因為我們的實踐為我們的活動提供了信息,以嘗試並確保我們有良好的動力並更深入地進行實踐; 和我們的活動,當我們活躍時,我們會看到我們所有的垃圾都出現了。 這樣我們就知道我們還需要處理什麼。 你可以看到,你知道,你出去提供服務並且喜歡,“我不想那樣做!” 或者,“你為什麼不早點給我打電話? 吃兩片阿司匹林,明天早上給我打電話。”

好吧,讓我們安靜地坐著。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