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描述業力的各種方式

區分動作的其他方法:第 2 部分,共 2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確定和不確定的業力(續)

  • 五種行動,帶來不確定的結果
    • 當你被某人強迫做某事時
    • 當有人要求你堅持做
    • 當我們在缺乏意識的情況下做某事時
    • 當我們有一種無法控制的衝動去做某事時
    • 當我們有錯誤的理解

LR 041: 因果報應 01(下載)

執行和累積業力

  • 預期(累積)和完成(執行)的操作

LR 041: 因果報應 02(下載)

執行和累積業力(續)

  • 非預期但已完成的操作
  • 預期但未完成的操作
  • 既不打算也不做的行動
  • 集體和個人 因果報應

LR 041: 因果報應 03(下載)

上週我們談到了 因果報應 和緣起,事物如何取決於許多不同的因素,其中一些在我們的個人控制之下,而另一些則不然。 仁波切來訪所發生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是嗎? 他的訪問涉及許多因素。 這裡的人們齊心協力,為之做好了準備。 許多不同的因素,很多人,很多事情都在發生。 然後遇到了障礙,一切都變了——仁波切的來訪被取消了。 最後一個有利因素不存在。 就像我們上次所說的那樣,我們可以開始看到事物是如何依賴於如此多的因素的,而不僅僅是這種帶來的線性關係。 我們希望仁波切到來,然後希望落空的經歷,就是緣起的極好例子。 我們的集體 因果報應 參與其中,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自己個人的結果 因果報應. 我們每個人也創造了自己的個人 因果報應. 集體 因果報應 也是由該組創建的。 你可以看到我們最近幾次談論的內容 因果報應 與上週發生的事情有關。 你看到這個了嗎? 當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這很有趣,不是嗎?

確定和不確定的業力(續)

上次我們在談論確定和不確定的時候離開了 因果報應. 請記住,我給你舉了安曲仁波切所說的例子, 定業 類似於確認的飛行[笑聲],並且是無限期的 因果報應 類似於未確認的航班。 我對仁波切說,即使是確認的航班也可以更改,他同意了。 [笑聲]

讓我們回顧一下。 當你完成了一個動作的四個分支時,它就會強烈地推動你走向一個特定的結果[成熟結果]。 它變得不那麼靈活,因為意圖非常強烈。 動作非常強烈。 我們做了一個“A”完美的消極行動或一個“A”完美的積極行動。

一定的業力 這輩子都能成熟。 這樣的例子 因果報應 是當你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意圖去做一個動作,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或者當你對一個像你的一樣強烈的對像做一個動作時 靈性導師 或者 三寶,或者重複執行或經過長時間準備後執行的操作。 但是我們的大多數 定業 要么在下一世成熟,要么在其後的第二世成熟。

不定 因果報應 當所有四個分支都未完成時創建。 也許你沒有意圖,或者你沒有實際行動,或者你沒有行動的完成。 這不是“A”完美的積極或消極行動。 因此,它不會帶來你將出生在[成熟結果]的境界的結果。 這輩子也不會成熟。 不定 因果報應 往往會帶來類似環境結果的結果,以及在經驗方面與原因相似的結果。 結果不會像 定業.

不確定的例子 因果報應 是如果你做某事但你做它的意圖很弱。 如果你以超強的意圖做同樣的動作,那很有可能是 定業. 但是,如果你帶著一廂情願的動機去做,那麼它就變成了一個不確定的 因果報應. 了解這一點很重要。 當我們在製作 供品 或者當我們在做一些積極的行動時,花時間確保我們的意圖是強烈的。 這將影響行動如何成熟。 同樣,當我們失去控制並採取消極行動時,請嘗試削弱意圖。

另一個不確定的例子 因果報應: 你有出去偷東西的動機,但是你沒有去做。 這不是一個完整的行為。 你有這樣做的想法,但你沒有把它付諸實施。 這變成了一個不確定的 因果報應. 而如果你有想法去做然後去做,那麼它更有可能是 定業. 我們可以從我們自己的生活中想到許多例子,我們打算採取行動但最終沒有採取行動。

另一個不確定的例子 因果報應:我們淨化我們所做的負面行為。 假設你對某人撒謊。 你知道你在做什麼。 你這樣做感覺很棒。 你很高興你做到了。 但後來,你想,“哇,我做了什麼? 我是一名佛法修行者。 出於自尊和自尊,我不想這樣做。” 這會激勵你做一些事情 純化 然後。 你有些後悔,你下定決心以後不再那樣做了。 通過做這個 純化,這 因果報應 從確定到不確定。 你阻礙了它的成熟。

五種行動,帶來不確定的結果

在他的一篇文章中,無著談到了我們在結果不確定的情況下所做的五種行為。

  1. 當你被某人強迫做某事時

    假設你被綁架入伍,別無選擇。 你被告知去當兵去殺人,但這不是你的選擇。 這不是你的願望。 這與選擇入伍並帶著他們的旗幟出去殺人的人非常不同。 有區別。 如果你被某人強迫去做一個動作,結果不會是確定的。 它會變得更加不確定。

    同樣,如果我們被別人強迫去做一個積極的行動,那麼即使它是一個積極的行動,它也不會強大。 例如,有人強迫你做 供品. 他們讓你感到內疚很久,以至於你最終向紅十字會或其他慈善組織開了一張支票。 你覺得有義務或被迫。 或者你的家人在看,所以你就這麼做了。 像這樣的行動的結果不會是堅定的,明確的。

  2. 當有人要求你堅持做

    在第一種情況下,你被迫採取行動。 你別無選擇。 在這裡,他們如此嘮叨你,以至於你最終屈服了。同樣,結果不會像你自己的意志、你自己的意圖、你自己的想法那樣確定。 你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你受到來自其他人的壓力。

    當我們想到我們做出的決定數量是其他人希望我們做的或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時,一定會很有趣。 例如,有些人讓他們的寵物睡覺不是因為他們想這樣做,而是因為他們認為其他人希望他們這樣做。

    或者在安樂死的情況下,也許病人懇求那個人,“拔掉插頭。 拔插頭。 我不想活了。” 然後該人拔出插頭。 這與那個人(身體很好)說“啊,我可以看到這個人正在受苦”並根據自己的決定拔掉插頭的情況不同。 這有很多細微差別。 這只是一個例子。 我們可以想到生活中許多類似的情況。 想想我們所做的事情,因為人們堅持要求我們。 我們在這裡要小心。 如果我們只是因為有人堅持要求我們而採取積極行動,那麼我們就錯失了創造很多美好事物的機會 因果報應 在我們的腦海中。 我們並沒有完全參與產生我們自己的良好意願來採取行動。

  3. 當我們在缺乏意識的情況下做某事時

    換句話說,我們不知道我們所做的是消極的。 例如,您不知道您所在的公司向另一家製造炸彈的公司出售材料。 或者您不知道您的公司從事化學戰,銷售化學品。 你不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有任何消極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您沒有意圖,因此結果將更加不確定。

  4. 當我們有一種無法控制的衝動去做某事時

    這不是指我們正常的無法控制的強迫症,否則很容易合理化,“哦,去冰箱拿冰淇淋是一種無法控制的強迫症,所以它不是 定業。” [笑聲] 我希望我能合理化那個。 這更多是指有精神問題,精神強迫的情況。 他們瘋了。 這個人並沒有把所有的心智能力放在一起。 他們有這個意圖,但他們沒有真正的意圖,因為他們的頭腦完全沒有它。 由於這種強迫而採取的行動會導致不確定的結果。

    另一方面,如果你一遍又一遍地思考某件事,並且精確地計劃如何去做,這種強迫會導致 定業. 不會是無限期的。

    有趣的是,如果一個受戒的人變得精神錯亂並打破了 發誓, 他們實際上並沒有打破 發誓,因為他們在做動作時精神不健全。

  5. 當我們有錯誤的理解

    如果你認為你在做一件好事,但最終結果是有害的,它不會帶來明確的結果。 結果將是不確定的。 你有一定的意圖,但你不知道所有的因素。 事情的發生與你的計劃完全不同。 這將是一個無限期的成熟。 這發生在積極和消極的行動中。 例如,你可能認為你在幫助某人,但實際上你在傷害他們。 你給慈善機構一些錢,以為他們在做一件好事,但他們最終挪用了錢。 或者你給一個酒鬼一些錢買一個三明治或完成他的簡歷,但他最終喝了酒。 這是指您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但事後才意識到這實際上是有害的行為。 這將是無限期的 因果報應.

聽眾: 如果你打算幫助某個人,做了並且幫助了那個人,但在這個過程中你傷害了別人怎麼辦?

尊者圖登卓龍(VTC):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是否有意傷害他人。 換句話說,如果你只是想幫助這個人,而且你沒有考慮對地球另一端的某個人的影響,那麼它就不會那麼明確,因為你並沒有真正把所有的部分都放在一起一起。 但如果你有幫助一個人的意圖,但通過行動傷害另一個人,那我不知道有多少積極 因果報應 裡面有。 你在幫助別人,但帶著消極的動機去傷害別人。

我記得有一次和我的一位老師談論過二戰前參與核研究的人。 這些科學家出於對物理學等的濃厚興趣而進行了研究。 他們有什麼負面的嗎 因果報應 當人們被投在廣島的炸彈炸死的時候?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我們的老師說這取決於他們的動機。 如果這些科學家不知道他們的研究將用於製造炸彈,那麼他們就不會收到 因果報應 殺死那些人。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無意殺死任何人。 但他的翻譯(一位西方女性)和我覺得科學家們應該一直在思考他們在做什麼以及如何使用他們的研究結果。 我們能說因為他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所以他們沒有責任嗎?

我們就這個問題和我的老師進行了一次非常有趣的討論。 這是需要考慮的事情,確切地說某人有多少意圖。 如果科學家們有殺人的意圖,或者他們懷疑他們的研究可能被濫用,我認為 因果報應 與他們把頭放在雲端,甚至不去想他們的研究會發生什麼的一種方式或另一種方式,這將是完全不同的。 你可以從中看出,可能有很多細微差別,這取決於人和他們的態度、他們的動機。 想想這個很有趣。

執行和累積業力

現在我們來看看確定的和不確定的 因果報應 以稍微不同的方式。 在這裡,我們有細分 因果報應 無論在 因果報應 執行和 因果報應 積累。 這裡的術語實際上非常具有誤導性。 當我解釋它們時,我可能只是改變條款。 但直譯是“執行”和“累積”。 “執行”是指您已完成、已承諾的操作。 “累積”是指有意進行的行動。 你一開始就有動力去做這個動作。 我們可以從這兩個中製作四個不同的對:

  1. 已完成(執行)和預期(累積)的操作
  2. 已完成但無意執行的操作
  3. 未完成但有意採取的行動
  4. 既不打算也不做的行動

將我們一天中所做的不同行為與這些類別聯繫起來很有趣。

1. 打算(累積)和完成(執行)的行動

這些都是 定業. 您有執行該操作的意圖,然後您執行了該操作。 我們不是偶然這樣做的。 我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們被隔開了。 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意圖去做這個動作。 該動作的所有其他分支都是完整的,因為您通過執行該動作實際上實現了您的意圖。 之後你也不會後悔。 比如你胳膊上有一隻蚊子,你想殺了它。 你殺了它然後說,“太棒了!”。 或者你偷稅漏稅。 你有作弊的動機,你作弊了。 你說:“我很高興我做到了! 而且我會再做一次。”

現在有一個大運動,人們拒絕支付將用於軍事支出的稅款。 這是偷還是不偷? 我會留給你的。 想想就很有趣。

當你有動力,做了行動,事後沒有後悔時,行動就被認為是完成和積累了。 一個例子是你早上起床,你產生了積極的動力,“今天,我不會傷害別人。 我會盡可能地幫助他們。 我會為了成為一個長期目標而竭盡全力 為了他人的利益。” 你早上就是這樣激勵的,然後在白天,你就會採取相應的行動。 因此,白天根據這種動機所做的行動是有意並完成的。 另一個例子是,如果你有出去偷竊的想法,你就出去做。

或者有人說,“嘿,你的公司有這個和那個。 你不能幫我帶一些回家嗎? 他們不會錯過的。” 你會想,“哦,是的,我的公司確實有很多錢。 我可以拿一些東西帶回家給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會更喜歡我。” 而你做到了。 即使你是別人告訴你去做的,你仍然有這樣做的意圖。 我們必須小心別人告訴我們要做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並不是在強迫我們。 這不像是他們在嘮叨我們並削弱我們的意志。 請注意此類情況。

這些是一些打算和完成的行動的例子。 我們有動力,然後我們出去做。 它們將是確定的業力。 他們將是強大的業力。

2. 無意而為的行為

這些是我們沒有動力去做的行動,但無論如何這些行動都完成了。 例如,你被迫服兵役。 你沒有殺人的意思。 你被迫這樣做。 如果你被迫服兵役,你被告知要殺人,你會想“哦,是的,我會這樣做!” 那麼它屬於第一類既是有意又是已完成的行動。 但是,如果你被迫這樣做,而你又不想發自內心地這樣做,那麼它不是故意的,而是已經完成的。 這個結果可能不是成熟的結果,因為你沒有一個完整的動作。 你沒有那個意圖。 這將是一個無限期 因果報應.

另一個例子是當你在不知不覺中採取行動時。 你沒有做某事的意圖,但事實證明就是這樣。 有時人們上前感謝我們,我們意識到我們無意幫助他們,只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笑聲] 或者人們可能會抱怨我們傷害了他們,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到了。 沒有打算這樣做。

或者人們為了這件事而做的事情,有些事情不在他們的腦海中,有點不考慮他們在做什麼。 魯莽行事。 沒有真正的意圖。

聽眾: 我欺騙了國稅局,但老實說我並不後悔,因為我覺得他們對我的剝削太多了。 那麼你是怎麼做的,你會欺騙自己去淨化你不相信是錯誤的東西嗎?

職業訓練局: 那麼,淨化,第一步是什麼 純化?

聽眾: 後悔。

職業訓練局: 是的。 那你淨化了嗎?

聽眾: 好吧,我想沒有。 我開始合理化我的行為,並且我確信他們沒有權利這樣做。 那我就不淨化了。

職業訓練局: 您必須考慮為什麼您認為他們無權這樣做。 換句話說,這個國家的其他人都應該納稅,但你不是嗎? 你必須思考,這片土地的法律是什麼? 什麼是公平? 人們作為一個群體達成了哪些共識? 如果政府制定的政策顯然是犯罪政策,那麼我認為你可能有非常強烈的道德理由不同意它。 但是當這不是政府制定刑事政策的情況時,它更像是,“我不想這樣做,因為不知何故,我很特別。 我應得的比其他人都多,”然後你必須檢查一下。 它很奇怪。 我一直都是不應該向美國國稅局支付那麼多稅款的人。 我總是那個應該得到更多的人。 我總是那個不應該那樣做的人。 在那種情況下,我從不考慮其他人。 我從不環顧四周說,“哦,你不應該給美國國稅局這麼多。” “你給國稅局。 那挺好的。 我希望你支付道路、福利等費用,但我的錢有更好的用途。” [笑聲]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的看法是,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如果你覺得這筆錢是用來殺人的,那麼一些佛教徒一直在做的就是從他們寄來的支票中減去將用於軍事預算的那部分稅款,並向當局解釋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正在這樣做。

有人正在向國會提交一項法案,提議您可以成為一個出於良心拒服兵役的納稅人,以便在您不願意的情況下不必向軍隊繳稅。 您仍然需要繳納相同數量的稅款,但他們會將錢用於社會福利或教育等非軍事領域。 我認為如果作為一個團體,我們寫一封信讓那些人知道這很好。 這樣一來,你就以非常清楚的道德良知行事。 你不希望你的金錢和資源去傷害他人。

聽眾: 這筆錢是不是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

職業訓練局: 我們盡我們所能。 我們不能坐在所有人之上。 我們嘗試以我們認為合適的方式分配資源,但我們不能總是控制一切。

當我們做某事但沒有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時,這不是有意而為的行為。 我們有意採取行動以獲得特定結果,並且我們採取了該行動。 但它並沒有按計劃進行。 出乎我們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因此,這不是有意而為的行為。 例如,您打算殺死一隻蚊子,但您卻殺死了一隻蜱蟲。

無意而為的行為也包括我們半心半意的行為。 你正在做某事,但同時又覺得“我不應該這樣做”或“我真的不想這樣做”。 一旦你這樣做了,你就會後悔,你會想,“我不會再這樣做了。” 在這裡,雖然你有心,但你好像沒有心,因為你幾乎一開始做就後悔了。 這種行為被認為是無意但已經完成的。

它對我們的積極行動同樣有效。 例如,我們正在做出某種貢獻,但我們一直在想,“我真的不想這樣做。” 如果有人向你尋求幫助,你會想,“我真的不想這樣做,但我必須這樣做。” 你正在這樣做,但同時你也在後悔,希望你沒有這樣做。 這是一個已經完成但不是有意的動作。 它不會很強大 因果報應.

或者,例如,你被某人強迫殺人,你做了,但你後悔了。 或者你想到一個因經濟原因被迫賣淫的女人 條件,雖然她不想那樣做。 它不會有一個確定的結果。 如果我們對事後的行為感到後悔,這對積極和消極的行為都適用。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做了一些積極的事情時,確保我們不後悔是很重要的。 並確保我們奉獻它。 後悔很容易進來。例如,你有一種動力要給某人一些東西。 “哦,我真的很想給別人一些東西。” 你感覺很好,你就去做了。 但事後,你會想,“我為什麼要給他們那個? 而現在,我沒有了。”

我們都做到了,不是嗎? 我們有點破壞美好 因果報應. 我們必須小心,不要為我們的積極行為感到後悔。 另一個例子:也許你在來教之前覺得有點累。 你想,“是的,好吧,我會去教法。” 你來了,你感覺很好,你很享受它的發生。 會議結束後,您再次感到完全被消滅並說:“哦,我為什麼要走了? 我應該回家睡覺了。” 後悔一個積極的行為是很容易做到的。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所有不同種類的遺憾都會產生某種影響。 如果你後悔一個行為,你正在減少它 因果報應. 以後,如果你再次為此而高興,你就創造了好的 因果報應 通過歡喜。 但我認為你仍然會因為最初的後悔而失去一些東西[笑聲]。

有些人認為,“我可以做一個負面的行為,然後我會在之後淨化它。” “我會後悔一個行為,以後我會‘不後悔’。” 這就像說,“好吧,我可以把腿摔斷,然後把它放在石膏裡,然後就沒事了。” 它從來都不一樣。 最好不要一開始就打斷你的腿。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是的,而且也沒有將來避免的決心。 你不會有完整的 純化. 最重要的事情要做 純化 就是產生遺憾。 有時當我們這樣做時 純化,我們不會帶著真正的遺憾去做,而是抱著“我應該為此感到難過”的心態去做。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如果你有一個認為殺人沒有錯的罪犯,那個人怎麼會回到社會和平生活? 他們不後悔。 沒有改變未來的決心。 我們也一樣。 我們可能不是罪犯。 但是,如果我們有根深蒂固的壞習慣,我們不會為此感到後悔,那麼就很難改變我們的方式。 頭腦會越來越模糊。

我認為對我們來說最困難的是承認我們的錯誤,尤其是在開始的時候。 我認為我們內心有一種感覺,“好吧,如果我承認我錯了,那就意味著我是一個可怕的人。” 承認我們的錯誤涉及太多的恐懼。 不知何故,我們害怕自己。 我們害怕自己的判斷力。 “如果我承認這是一個錯誤,那我一定是個糟糕的人。” 我們堆積了合理化,理由和所有這些東西。 但與此同時,我們感到困惑、急躁和懸而未決。

如果我們能夠讓自己說:“好吧,我犯了一個錯誤,那就太好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個糟糕的人。 這並不意味著我是邪惡的、有罪的並被判處永遠下地獄。” 我們不必讓我們的判斷思維像巨大的海浪一樣向我們襲來。 我們可以對自己的錯誤更加誠實,這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解脫感。 當我們盡量不去看自己的錯誤時,我們必須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做這件事,而不是誠實地審視自己的錯誤並清理它們。

聽眾: 有時,阻止我做善事的是人們可能會利用我。

職業訓練局: 有趣的是,我們有這種感覺,如果我們行事端正,我們就會被利用。 這滲透到我們的文化中,不是嗎? 如果你是個好人,小心點,因為其他人會踐踏你。 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是說,“友善一點,現在是聖誕節,”而另一部分是說,“不要友善,因為你會被利用。” 我們陷入了很多這些文化習得的態度中。 我們需要做的是思考,“我相信什麼? 我覺得做什麼是有德行的? 這不是別人讓我做的,這樣我就不會被利用。 我真正相信什麼? 我的標準是什麼?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如果你出於道德原因進行公民不服從,我認為它可能非常強大。 假設你有一個像納粹德國這樣的社會,假設你是意識到那裡有數百萬人被殺的人之一。 你決定不隨軍,不納稅,不遵守法律,因為你這樣做會導致數百萬人被殺。 你做了公民不服從的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我會認為你的行為符合道德規範。 然而,如果你知道人們正在毀掉別人的生活,而你也同意了,把頭埋在地上……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這不僅僅是公眾輿論的問題。 有些人會說:“是的,我們的行為非常合乎道德。 我們正在殺死所有不是白人的人。” 這可能是他們的道德標準。 但我不認為它配得上“道德”這個名字。 這不僅僅是“我個人信仰”的問題。 相反,你看的是十種破壞性的行為和十種建設性的行為。 如果在此範圍內,您可以找到您所相信的任何事物的基礎,那麼您就知道您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聽眾: 有人被迫參軍,他不喜歡殺人。 但如果他不殺人,他就會被殺。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肯定有一些負面的 因果報應 參與了他的殺戮,但它不會像一個人說的那樣沉重,“哇,哇,我要入伍。 我要殺了盡可能多的人!” 動機完全不同。 完全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在一大群人中,每個人都會創造出不同的 因果報應 根據他們的動機。

3. 想做卻沒做的動作

這些是您打算執行但您沒有執行的操作。 這些不會 定業.

假設您打算執行某項操作,但您要求其他人為您執行此操作。 你沒有親自做。 但是因為你要求別人去做,你確實得到了 因果報應 從此。 記得我們之前提到過,如果我去告訴別人為我殺人、偷竊或撒謊,他們不僅會得到負面消息 因果報應 這樣做,但我也這樣做。 這可能是一個 定業. 我們打算這樣做,但我們告訴別人為我們做這件事,然後我們在它完成後歡欣鼓舞。

[回應聽眾:]你去印度朝聖,我問你:“請把這筆錢奉獻給菩提迦耶的乞丐。” 我有這個意圖,但你做了。 在這種情況下,這將是一個明確的行動。 這是一件好事。 當我們要求其他人代表我們做積極的事情時,這對他們有好處,對我們也有好處。 我們的老師經常這樣做。 我觀察到我的老師總是告訴一個人去建立一個 佛塔,另一個人建立佛法中心,另一個人印刷書籍,等等。 他不能自己做這一切,但我相信他會得到很多好處 因果報應 因為他以這種方式協調其他人的努力。 我們必須小心我們告訴別人做什麼。

聽眾: [聽不清]

[因更換磁帶而丟失的教義。]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沒有人在這方面做過很多事情,因為隨著佛教傳入西方,這些問題中的許多只會更加強烈地出現。 對我們來說是問題的事情在古代印度或西藏不是問題。 但它們現在出現了,我們必須非常努力地思考如何應用這些教義。 佛教界對各種倫理問題議論紛紛。

如果我們考慮一下 因果報應 鑑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和我們社會中的重要問題, 因果報應 我們的佛法修行對我們來說將變得非常有活力。 我們還將更深入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思維是如何運作的。 有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就好了。 其中許多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答案。

我們習慣於,“讓我們有一個法律來告訴我們該做什麼。” “安樂死很好。” “安樂死很糟糕。” 說這取決於動機怎麼樣? 這取決於具體情況。 這取決於做這件事的人,他們是否有千里眼,他們是否是一個 菩薩 或不。 我們總是想要一個友好、簡單的答案:“做這個。” “不要那樣做。”

然而,每當我們得到“你應該做”或“你不應該做”的時候,我們就討厭它! 我們不能忍受黑白的極端,但我們的另一部分是希望一切都是黑白的。 [笑聲] 我們的目標是,我們對事物的理解越深入,我們就越能看到有多少不同的因素結合在一起,使某件事情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我們必須考慮所有這些不同的因素,其中許多是內部因素。 兩個人可能在做完全相同的動作,但一個人正在製造負面 因果報應 另一個是創造積極的 因果報應. 但是我們需要某種計算機來測量這一切並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

另一種有意但沒有執行的行為是當我們對他人的行為感到高興時,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通過我們的歡喜,我們有了一個意圖,儘管我們可能沒有採取行動本身。 但是這個 因果報應 可以很強大。 記得當我們經曆七肢祈禱時,我們說喜樂是一個懶惰的人創造美好事物的方式 因果報應. 除了躺在床上高興之外,您無需做任何事情。 毫不費力——身體上毫不費力。 然而,在精神上,這是相當困難的。 如果我們為他人的建設性行動感到高興,那麼我們就會分享它。 我們創造了很多美好 因果報應.

同樣,如果我們在報紙上讀到一條新聞,然後說,“啊,我很高興他們看到了,”我們就積累了 因果報應 從那也是,即使我們沒有自己做。 這是有意的,但沒有完成。

現在,當我們談論夢想時,這很有趣。 如果你夢見你殺了人會怎樣? 是有意的嗎? 好了嗎? 你怎麼看?

聽眾: 這可能是一個像徵性的夢想,它並不是真正的殺戮行為。

職業訓練局: 假設這不是一個像徵性的夢。

聽眾: 這取決於夢的結果。

職業訓練局: 你是說夢裡的人死了還是沒死?

聽眾: 是的,或者如果你在它發生之前醒來。

職業訓練局: 如果你夢見你殺了一個人,他們在你的夢中死去,而你在他們死之前沒有醒來,這是一個負面的行為嗎?

聽眾: 我不這麼認為。 如果你醒來並說:“是的! 好的!” [對死亡感到高興]。

職業訓練局: 他們在經文中說的是,如果你在夢中殺了人,沒有對象,因此你並沒有真正殺人。 如果你醒來後說,“哦,那隻是一個夢,但我不想那樣做,”那麼實際上你在腦海中留下了積極的印記,因為你正在做出積極的決定不要殺任何人。 但如果你從夢中醒來,你說:“哦,那隻是一個夢。 太糟糕了!”,那麼實際上你確實創造了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這真有趣。 在我們入睡之前可能會有一些意圖,但真正決定它是否是有意行為的是我們醒來時的態度。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在你想,“我想殺人”的同時,你的一部分大腦在說,“這只是一個白日夢。 我無意表現出來。” 這與想殺人並感覺“哦,這是個好主意”完全不同。 在前一種情況下,會有一些負面的 因果報應 涉及。 你有惡意的想法,但惡意(十種破壞性行為之一)並不完整,因為你實際上並沒有考慮這樣做。 你實際上並沒有計劃如何去做。 但你也不是坐在那裡祝愿這個人好。 肯定會有一些負面的印記在腦海中。

我們可以看到所有這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內部流程,當我們想到它時我們是否會後悔,我們是否認為我們會採取行動,或者我們是否認為我們不打算採取行動。

我想我們做的時候可能是一樣的 供品. 我們做曼陀羅 我們在哪裡提供 我們可視化中的所有內容。 如果你正在這樣做並且你在想,“哦,好吧,我很高興這是一個可視化,因為我不想真正提供我的 身體,財富,享受和朋友。” 你可能會得到一些積極的 因果報應,因為至少你正在以給予的態度訓練你的思想。 但你不會得到完全的肯定 因果報應 因為在你的心裡,你並沒有真正給予。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祈禱。 我認為大多數時候我們真的很高興所有的慷慨都是一種可視化[笑聲]。 通過製作 供品 一次又一次,通過想像整個天空充滿 供品 一次又一次,我們最終可能會達到我們希望慷慨成為真實的地步。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在清醒夢中,它肯定涉及創造 因果報應. 如果你在清醒地做夢,並且你主動地知道你的意圖是什麼,或者你正在積極地想要它,那麼即使你可能沒有對象(因為它仍然是一個夢),你的意圖過程要強得多。

順便說一下,十惡業中的最後三業——貪婪、惡意和 錯誤的看法——絕不可能是有意但未執行的動作。 這三個都是在動機層面上在精神上完成的。 一旦它們完成,您就已經打算並執行了該行為。

聽眾: 我對我的老闆懷有惡意,但我並不希望這些事情發生在她身上。

職業訓練局: 這將不是一個完整的惡意行為。 一個完整的惡意行為不僅僅是消極的想法,還包括跟隨想法,計劃並得出結論,“我一定會這樣做。” 我們整天都有很多消極的想法在腦海中浮現。 它們肯定有一些因果報應,但它們不是完全的惡意行為。 它們現在也對我們的思想產生某種影響。 當我們整天都在思考消極的想法時,將它們變成成熟的想法會變得容易得多。 你也可能心情不好,脾氣暴躁,等等。

4. 無意或無意的行為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當你開車時,你幾乎不小心撞到了某人,但你沒有撞到他。 在這裡,沒有意圖,也沒有行動。 我們沒有殺人。

另一個例子是當您計劃進行不明智的性行為時。 你計劃了它,但你沒有這樣做。 你後悔了,你淨化了它。 在這裡,您已經消除了意圖。

另一個例子是,如果您打算向佛法中心提供一些錢或出版佛法書籍,但您忘記了它或改變了主意。 你沒有意圖,積極的行動沒有完成。

集體和個人業力

另一種分類 因果報應 是集體的 因果報應 和個人 因果報應. 作為這個星球上的一群眾生,我們有一些集體 因果報應。 那是, 因果報應 我們作為一個群體創建的,共同分享這個環境。 在那個龐大的集體中 因果報應,我們有更小的集體 因果報應. 我們有集體 因果報應 與我們現在住在這裡的美國人民在一起。 我們有集體 因果報應 和我們的家人。 我們有集體 因果報應 因為我們在這裡一起做事。 有不同層次的集體 因果報應.

我們也有個人 因果報應. 我們每個人都單獨行動並收到我們自己的個人結果。 我們可以積累這兩種類型 因果報應 同時。 現在我們正在積累集體 因果報應. 我們作為一個團體一起參與了一項良性行動,而且我們正打算這樣做。 與此同時,我們都在創造自己的個性 因果報應. 一個人可能會想,“哦,我很高興我在這裡。 這真的很好。 我很高興我在做美德。” 另一個人可能會說,“哦,這太無聊了。 我希望我能回到哈根達茲。” 集體內 因果報應,我們每個人都將創造我們自己的個人,個人 因果報應 了。

就像我說的那樣,在仁波切來訪的情況下,我們肯定有一些 因果報應 作為一個團隊。 這是一個強大的 因果報應 因為仁波切的侍者羅傑告訴我,仁波切從他的中心收到了很多邀請,但他沒有接受任何邀請。 他接受了我們的。 我們以某種方式創造了 因果報應 讓仁波切來。 但後來發生了某種障礙,仁波切的訪問被取消了。

聽眾: 當你談到集體 因果報應, 我在想我們可能沒有很好的集體 因果報應 因為仁波切沒有出現。

職業訓練局: 好吧,本來可以的。 我們的 因果報應 可能已經改進了。 我們走了這麼遠,但我們無法完成剩下的路。 我曾寫信給仁波切,請求他授予觀世音 權力. 我特別提到我們修了 Nyung Ne,我們一直在修觀世音。 羅傑說,當人們真誠地修行,想要通過做Nyung Ne來淨化,那麼,當然,仁波切想盡可能地幫助。 我們肯定有一些集體 因果報應 那裡。 但還不夠。 要么是那個,要么是某種障礙介於兩者之間。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這是一個很好的觀點。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體驗。 如果你在想,“哇,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自己的東西。 我看到了這一刻的慌亂和興奮,也看到了失望。 我看到我的思緒被某事纏住了,但我也看到自己,像其他人一樣,投入並提供幫助。 儘管這次經歷並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發展,但我還是學到了很多關於自己的知識。 這對我的實踐非常有價值,因為我從這次活動中學到了東西。”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態度。 你從中學到了很多。

聽眾: 我們得到了仁波切寫的文章,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機會,我們可能不會得到。

職業訓練局: 是的。 你沒有得到 權力,但是你得到了一些仁波切的文章。 從未見過仁波切的人記得讀過他的東西,並為全班人影印。 對我來說,這太不可思議了。 這很了不起。 許多人因此受益。 這就是我們從訪問中受益的方式——非訪問! [笑聲]

此外,作為一個團隊,我們經常一起工作。 人們出於好心,各種小事都來幫忙。 作為一個團隊,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讓我們安靜地坐著。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