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正精進、正見、正念

八正道:第 5 部分,共 5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 年至 1994 年在華盛頓西雅圖。

正確的努力

  • 四種努力
  • 有助於產生正確努力的因素

LR 123: 八正道 01(下載)

更高的智慧訓練

  • 聽覺的智慧
  • 思考的智慧
  • 禪修的智慧
  • 將教義與 冥想 和可視化

LR 123: 八正道 02(下載)

正見與正思惟

  • 三大特點
  • 加深我們對四聖諦的理解
  • 重要的實現發展

LR 123: 八正道 03(下載)

6) 正精進

我們說有四種努力:

  1. 防止未生起的惡法生起,淨化過去生起的惡法。

  2. 放棄已經生起的負面狀態,並防止它們在未來再次生起。

  3. 從積極的一面,我們產生尚未產生的積極狀態,並對我們過去創造的狀態感到高興。

  4. 保持我們已經產生的積極狀態,並在未來嘗試創造更多。

做這一切都需要付出努力。 記住努力不是推動,努力也不是咬牙切齒地發出“Urghhh!”的聲音。 努力意味著快樂。 這是一顆樂於做這些事情的心。

幫助我們產生正精進的因素

考慮建設性和破壞性因素

為了有這種努力,尤其是我們描述的那四種努力,有幾件事是有幫助的。 一是花一些時間思考什麼是建設性的,什麼是破壞性的。 如果我們能夠知道正面和負面行為、建設性和破壞性心理狀態之間的區別,那麼我們就可以應用這四種努力。 我們能夠辨別,“好吧,我過去做了什麼需要淨化的事情? 過去我做了什麼可以歡喜的事? 我將來會產生什麼? 我想生成什麼? 我現在產生什麼? 我將來能產生什麼?” 就是對什麼是建設性的,什麼是破壞性的行為以及建設性和破壞性的心理狀態有某種區分。 這是一件可以幫助我們產生這種努力的事情,所以花點時間考慮一下。

了解我們的行為

第二個因素是意識到我們的行為。 這不僅僅是對建設性和破壞性行為有一些理智的想法,而且實際上也更加了解我們的行為。 我們在關於我們的正念的部分中談到了這一點 身體 語。 我們在講正語、正命、正業的時候提到過它。 所有這些事情都與我們的意識有關,要注意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要注意我們的行為,而不僅僅是一直處於自動狀態。

有一個積極的願望

幫助我們產生努力的另一件事是有一個積極的 心願 以及我們想要實現的理想。 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目的,人生意義,非常清楚。 如果我們的目標很明確並且我們有 心願 為了解脫和覺悟,那麼修道的喜悅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這就像當你有 心願 為了賺錢,去工作也不錯。 一想到掙錢的好處,你就有點迫不及待想去上班了。 如果你有一個人生理想,你想到開悟的利益,那麼你就會樂於修行。 重要的是,當我們修行時,擁有這種喜悅的心,並真正地嘗試和刻意培養牠。

我們西方人有時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我們往往將努力與推動相混淆。 我們從極力推動的極端走向懶散、懶惰和冷漠的另一個極端。 我們似乎沒有得到這種取悅的中間方式。 懶惰和推動,他們都沒有太多的樂趣。 當我們懶惰時,我們不會對佛法感到喜悅; 我們只是說“啊!” 當我們努力時,我們就進入了我們的新教職業道德文化——我們必須實現、獲得併“讓我們為之奮鬥吧!” 那不會帶來我們修行所需的放鬆的心理狀態。 它與我們的思想一起工作並擁有這種積極的 心願 使修行真正成為一種樂趣。 這很重要。

當我們陷入修行時知道該怎麼做

我們的練習並不總是令人愉快。 我們經常上下起伏。 有時看起來一切順利,有時我們感到很迷茫。 我們感到非常困惑,就像,“我坐著做這個 冥想,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的想法沒有改變。 各種各樣的東西出現了。

期待那個。 如果你知道這會發生,那麼當它發生時你就不會陷入混亂的想法,“我做錯了什麼,我不正常。 其他人都很幸福,而我很不正常。” 但你知道這實際上是練習的一部分,也是你經歷的一部分,你會準備好一些工具。

很多時候,當我們的修行遇到低谷時,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停止練習。 不是嗎? 當我們遇到一些個人困難,當我們有點沮喪,當我們的生活出了問題時——那是我們真正最需要佛法的時候,佛法可以幫助我們的時候。 但是我們經常做什麼呢? 我們只是放棄它。 我們被我們的問題淹沒了。

有時我們在修行中遇到一些困難,我們感到被困住了,好像我們哪兒也去不了。 那正是我們需要去和我們的老師談話的時候,但是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不跟老師說話,而是說:“哦,如果我的老師知道我是一個多麼差勁的學生,我的練習有多糟糕,他們就永遠不會跟我說話了。” 我們不和我們的老師說話,我們退縮了。 有趣的是,當我們擁有這些資源來幫助我們修行的時候——可以與之交談並理解相同問題的佛法朋友社區、我們的老師、可用的時間 幽思——我們不使用它們。 因此,當我們遇到一個小故障時,我們常常會把整隻貓和一堆東西扔掉。

在雲山的一次靜修中,在評估會議期間,對於那些認識 Phil 的人,他說:“有時在靜修中,我感覺非常糟糕,我的練習就是沒有任何進展,而且我打算回去再次成為長老會教徒。” [笑聲] 他說,“至少有約翰、盧克、馬克,這些名字我都能念出來。” 這只是發生的事情的一部分。 但是你看他已經支付了整個撤退的費用,所以他堅持了下來。 [笑聲] 這就是以布施為基礎修持佛法的缺點! 當你付款時,你就會堅持下去,因為你想讓你的錢物有所值。 當它在布施時,你會說,“好吧,反正我什麼也沒付。 讓我們放下它。 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很奇怪。

請記住,當您的精力不足時,才是真正尋找可用資源的時候。 我剛剛收到一封來自某人的來信,她說她覺得自己的修行有點停滯,佛法能量很低。 她週末去聽了格西拉的教法。 就像,“哦,哇,他把這一切都放在了正確的角度,我們在 拉姆林 課堂,一切都融合在一起。” 有時,這就是重新參與團體、老師、佛法以及周圍一切事物的好處。 你通常會在那一刻得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

現在我經常有這樣的經歷,當我住在印度時,尤其是跟格西阿旺達吉學習時,我會和佛法朋友談論一些事情。 我們會被困住,想知道一些事情,這是如何工作的,那又是如何工作的。 第二天我們會去上課,格西拉會回答問題。 這太了不起了。 如果你繼續努力並且不那麼認真地對待你所有的精神狀態,那麼當你陷入困境時,你真的可以繼續前進。 被困也是無常的。 這將幫助你更新修行佛法的目標感和喜悅。 喇嘛 梭巴常說佛法並不難。 只是我們的思想使它成為那樣。 我們的頭腦也可以讓它變得容易。 是我們的頭腦感到高興和受到啟發。

閱讀歷屆大法弟子傳記

其他時候,當你不夠精進的時候,讀一些過去修行者的傳記可能會很好。 在我們感到“哦,我不可能到達任何地方。 我的修行,我的心太糟糕了,我的生活太糟糕了。” 密勒日巴在皈依佛法之前,殺了三十多個人。 至少我們沒有那樣做。 他成了一個 在那一生中。

當你感到沮喪時:“哦,我和老師的關係不好,我受不了這群人等等,等等,等等,”然後你看看米拉日巴。 他去了瑪爾巴,瑪爾巴讓他用這些巨大的巨石建造建築物。 他用石頭蓋了一座九層樓,然後瑪爾巴走過來說:“我不喜歡樓下的那個。 把它拿出來”。 米拉日巴不得不這麼做。 然後他會去向瑪爾巴求法,而瑪爾巴會把他趕出去。 或者馬爾巴正在教導其他弟子,密勒日巴會坐在後面,馬爾巴會說:“你在這裡做什麼? 離開這裡。”

但是你看,他有那麼高貴 心願. 他有這個長期目標。 他很了解他的老師。 他知道這條路。 他知道自己想去哪裡。 米拉日巴只是把所有這些事情都看作是 純化 而他只是度過了難關。 想想米拉日巴以極大的努力、信心和虔誠心多次建造和拆除這些九層樓的建築是有幫助的。 如果我們在練習中遇到問題,讓我們意識到也許我們的問題並不像他的問題那麼嚴重,並找到我們內在的資源和我們的喜悅,這樣我們才能繼續下去。

實踐中的平衡

為了不讓自己陷入練習停滯的地步,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持非常非常平衡,不要逼迫自己。 不要陷入“我要成為一個 下個月之前”和“我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所有十萬次大禮拜,我開始了”,並為自己設定這些宏偉的期望。 如果你在短時間內設定了宏偉的、非常高的期望,那麼你將沒有耐心繼續下去。 改變發生得很慢,你將無法滿足你的期望,然後你會說,“好吧,它沒有用”並放棄它,當它不是設計在一個月內工作時. 這是需要時間的事情。 以類似的方式,避免高期望並真正避免倦怠。 避免這種只會推啊推啊推的心。 放輕鬆,這樣我們才能保持一致。

放輕鬆並不意味著懶惰。 它只是意味著放鬆,擁有放鬆的心態,以均勻、一致的步伐做某事,而不是用這種新教的職業道德心態。 這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記住我們是健康的

當我們確實感覺到我們的能量在流動時,甚至當我們感覺不到我們的能量在流動時,反思一些其他的事情來保持它是有幫助的。 一是反思我們是健康的事實。 我們常常認為我們的健康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想,“好吧,我現在不想修持佛法。 我稍後再做。”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認為“哇,我很健康,當我健康時佛法修行會容易得多。 我會在我現在健康的時候使用那個時間。 以後我會失去健康,生病,但我會修持這個佛法,我不會後悔浪費了我的時間。 我將擁有練習帶來的所有充實,當我生病時,它會支撐我。” 當我們健康時,請記住這一點。

記得我們還年輕

請記住,我們還年輕。 這是相對的事情。 年輕的定義每年都在變化。 四十曾經是老,現在四十是年輕。 記住我們還年輕,當我們年輕、健康、我們的精神健康時,再次修持佛法會容易得多。 身體 動作很好。 好好利用這段時間,而不是說:“好吧,我會過著快樂的生活,然後當我六十歲或七十歲時,我不能動彈,也沒有別的事可做,然後我就會修行佛法。 ” 與其保持那種態度,不如懷著對青春的真正感激之情練習。 那麼當我們老去的時候,就不會後悔,也會有這整個正能量的儲備,在我們晚年時支撐我們。

你看格西索巴。 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但他看起來並沒有那麼老,是嗎? 身體上他看起來不像他的年齡,精神上他絕對不是七十多歲的人。 這是通過他修行的力量實現的。 或者對於那些認識 Grace McCloud 的人來說,她住在離這裡不遠的地方。 她是當地的一位老佛教徒。 她現在84、85歲了? 她是一個非常棒的人。 她練了很多年。 你過去和她說話,她的心真的很警覺、快樂、愉快,這是她佛法修行的好處。

請記住這一點,我們現在所做的練習將在我們年老時真正支撐我們。 它幫助我們在修行中感到愉悅。

記住我們有足夠的物理資源

另一個要記住的因素是我們現在有足夠的錢來練習。 同樣,這是一種可以改變的情況。 誰知道世界經濟會發生什麼? 在我們生命的後期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我們沒有足夠的身體資源來練習。 但是現在我們實際上擁有使練習成為可能的資源,因此再次利用這個機會,而不是將其視為理所當然或厭倦。 但真的看起來,“是的,我有健康,有所有的錢,能夠練習的資源。 我不是住在街上。 美國經濟並未陷入混亂。 我可以繼續閉關。 我可以做這個做那個。” 這是在利用我們的資源。

記住我們有宗教自由

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有宗教自由。 尤其是當你想到中國的那些年輕人時(我給你講過這個故事)。 我們不知道我們將有這個機會多久。 當我坐下來思考他們的困境時,我才明白我是多麼地把我們在這裡的自由視為理所當然。 我對能夠自由地修持佛法、能夠旅行、能夠邀請老師、能夠像這樣在一個團體中見面感到厭煩。 我們不知道我們將有這個機會多久。

我想我之前告訴過你關於我的朋友亞歷克斯的事,他在革命前去了捷克斯洛伐克,在共產黨政權倒台之前。 當他去別人家說法時,每個人都必須在不同的時間來。 在外面的房間裡,他們佈置了紙牌和啤酒,就像每個人都在玩紙牌一樣,然後他們進入內室進行佛法教學。 他們玩了整場紙牌遊戲,以防警察來。 請記住,我們不必那樣做。 我們有練習的自由。 真的很感激你的自由,並好好利用它。

當我們想到這些事情時,就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能量和喜悅來修行。 我們看到,相對而言,我們的障礙很少。 我們練習起來真的很容易。

記得我們有幸遇到佛法

還要記住,我們已經能夠遇到佛法。 很可能出生在一個沒有佛法的國家,在那裡你無法遇到佛法。 你可能有和現在一樣的精神渴望,但無法滿足,因為你出生在一個沒有 訪問 精神教義。 真的很感激我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簡單 訪問 我們有佛法和修行的機會。 這種對佛法的領悟給了我們修行的能量。

更高的智慧訓練

讓我們繼續進行更高的智慧訓練。 有兩部分 八正道 列在更高的智慧訓練之下。 一種叫做見地或理解。 這是兩種不同的翻譯。 第二個被稱為思想或實現。 同樣,這是同一個詞的兩種不同翻譯。

就一般的高等智慧訓練而言,實際上有四種不同的智慧。 三個我們修煉,一個是前世帶著的。 取決於我們前世所做的事情,我們在前世的心流中留下的印記,然後在這一世,我們生來就有一定程度的佛法理解。

佛教意義上的智慧與世俗智慧或世俗知識、世俗智慧完全不同。 你聽說過一些過去的偉大聖人的故事,他們是文盲,但他們有偉大的佛法智慧。 你會遇到許多擁有不可思議的世俗智慧的人,但在佛法方面,他們卻完全愚蠢。 真的,就好像他們什麼都不懂一樣。 再者,根據我們前世修行的印記,我們現在有一些了解,一些智慧。

可以培養的三種智慧

  1. 聞法得智慧

    我們可以在今生刻意培養三種智慧。 一是聞法智慧。 這是今生修行的第一個智慧。 我們需要聽聞教法,我們需要研究教法。 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常常認為我們可以自己開闢道路,不需要聽取任何人的意見。 但是,我們從無始以來,一直在走自己的路,但我們仍然被困住了。 這輩子我們可能真的會嘗試聆聽 的教導。 它可能對我們有幫助。 聽聞和學習,我們可能會得到佛法。

    傾聽不僅僅是獲取信息。 當你在聽法或閱讀的整個過程中,你實際上是在積極地同時思考這些教法。 你在聽法的時候會生起一定的智慧。 這是我們修的第一個智慧。

  2. 思惟教法的智慧

    從那裡我們繼續思索教法。 我們首先傾聽,然後思考我們所聽到的。 我們沉思。 我們反思教義。 有時當我們在家時,我們可能會坐在 冥想 位置,或者我們可能只是靠在椅子上,只是想一想教義。 真的想想我們所聽到的。 想想我們讀過的東西。 將它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並檢查它是否合乎邏輯。 看看它是否符合我們在生活中所看到的。 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稍微處理一下,以確保我們有正確的理解。

    觀照教法還包括與他人的討論。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項目。 我的老師們曾經說過,通過與老師交談和討論,你可以從老師那裡學到 25%,從同學和佛法弟子那裡學到 75%。 按照西藏的傳統,他們會全都跑到辯論院里大喊大叫,如果你是一個青春期的男性,這很好。 [笑聲] 這是對這種能量的巧妙運用,不是嗎? 我們不需要所有人都去那樣做——大喊、尖叫和拍手——而只是與我們的佛法朋友討論。 我發現我經常以為自己了解了一個教法,但當我和朋友討論時,我發現我並不了解。 或者老師在講一些東西,我得到了一些要點,但是我錯過了其他的,然後我的朋友幫我填了筆記。 或者他們看到了我從未見過的關係? 與佛法朋友交談非常非常有幫助。

    在將教法應用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的過程中,與我們的佛法朋友討論我們如何應用它們以及我們如何將它們應用到我們遇到的情況中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的朋友也有過同樣的情況,他們正在為同樣的事情而苦苦掙扎。 它減少了孤立感,真正開放並談論這些事情。 有時這很難做到,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印象:“我必須成為這個偉大的佛法修行者,如果我告訴我的朋友我在生活中如何嘗試修行,以及我嘗試時如何行不通,他們就會看我是個多麼爛的修行人。” 那是錯誤的思考方式。 我們經常這樣想,但那是完全錯誤的方式。 相反,認識到我們的佛法朋友正在處理與我們相同的事情,我們可以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東西,他們如何將它應用到他們的生活中,並分享我們如何應用它或試圖將它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思考和討論是我們今生可以培養的第二種智慧。

  3. 修習教法的智慧

    第三智慧是實際的 冥想 我們試圖將我們的思想與佛法整合和統一的地方。 在我們真正能夠真正做到之前,我們經歷了聆聽和思考的過程 幽思 並使我們的心與佛法合而為一。 這就是“瑜伽”這個詞的意思。 “瑜伽”的意思是結合。 我們正努力使我們的心與佛法結合。 那是通過 冥想,重複,一次又一次地應用它,直到教法變得非常熟悉。 這就像在你的腦海裡養成一個新習慣。

所以這就是我們想要嘗試和發展的三種一般智慧。 我認為了解這一點很有幫助。 有這樣的進步。 在你真正可以之前 幽思,你必須思考這些教法,並確保你理解它們,因為你不能 幽思 在你不明白的事情上。 在你能想到它們之前,你必須通過聽和讀來學習它們。

課程對象:: 冥思苦想之後,發現自己還是不太有耐心。

尊者圖登卓龍 (VTC): 你在做什麼 幽思?

[回應聽眾]有點像你只是坐在那裡說“耐心,耐心”但沒有耐心來?

格西拉經常說:“不要只說耐心,耐心。” 尊者一直在說,“我們需要坐下來深入思考這些問題。” 它終於開始沉迷於那是我們在冥想時正在做的事情。 我們正在利用課堂上的材料坐下來深入思考。 沒有在“嗯,我的 冥想 是形象化或呼吸,然後課堂信息就是我聽到的信息。” 但要真正接受我們在課堂上聽到的內容,請坐下來,真正深入地思考它,這樣你就不會說“耐心,耐心”。 你有,就像在後面 你的心是什麼顏色的?, 整個部分關於 憤怒 以及如何培養耐心。 好吧,這就是整個事情。 我們會這樣想,那樣想。 你坐下來,試著像那樣思考。 您採取了關於如何培養耐心的要點之一,並且您實際上考慮了這一點。

將教義與禪修相結合

在這裡,我們剛剛討論了關於努力的全部內容。 你回家坐下來想,“好吧,我很健康。 健康對我有什麼意義? 它對我有什麼作用? 當我不健康時,我以後會有什麼感覺? 那我能修行佛法嗎?” 你只想到健康的全部好處。 然後當你完成這些時,你會想到年輕。 “年輕是什麼感覺? 老了是什麼感覺? 我現在有什麼優勢? 我該如何使用它? 還有一個事實是我們有宗教自由。 你想想看。

你實際上有觀點,你正在深入思考它們。 這樣,正如您所想,有時您可以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體驗。 你可能在某個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歷,甚至只是其中之一,“哦,天哪,我很健康! 這難以置信! 絕對不可思議!” “這是我拜訪過的這位女士,她死於癌症,如果不阻塞氣管就無法說話。 我沒有那個,這絕對令人難以置信。” 你會得到這種非常強烈的感覺。 把你的心放在那種感覺上,讓你的心真正體驗它。

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有 拉姆林 大綱,或者如果你在課堂上做筆記,把要點寫下來,這樣你就可以記住它們。 當你回到家時,你真的會深入思考,當你思考的時候,體驗就來了。 此外,您對我們在課堂上講授的材料的思考越深入,那麼當您進行其他冥想(如呼吸或觀想)時,您將能夠整合您從這些類型中獲得的理解 冥想 進入可視化。

例如,在 拉姆林 課堂上,我們做了六個 深遠的態度,三種慷慨,三種道德,三種耐心,以及所有這些不同的東西。 當你回家時,對其中的每一個都進行深入的思考,並獲得理解和理解,“布施是什麼意思? 給予物質財富是什麼意思? 什麼情況適合讓步,什麼情況不適合? 是什麼阻礙了我給予? 給予保護是什麼意思,我該怎麼做? 傳授佛法是什麼意思?”

將教學與可視化實踐相結合

你深思熟慮,然後在另一個 冥想 會話,也許你正在做一個可視化,你正在想像觀世音菩薩散發出光。 好吧,隨著那道光被送出,你可以想到觀世音菩薩的慷慨。 對於那些擁有觀音菩薩的人 權力,當你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並發出光時,你就可以修習這三種布施,把自己觀世音菩薩以光的形式送出那些不同的東西給他人。 或者你可以修持這三種戒,把它們作為觀世音發送給其他人。 你越了解我們在課堂上所經歷的教導,這些冥想也會變得越豐富。

課程對象:: 怎麼區分 冥想 從沉思?

你還在反思。 只是它更深入,更完整。 它一次又一次地重複。 有時當我們真正坐在 冥想 位置,我們可能仍然處於第二個位置,只是在沉思的層次上,因為我們仍在努力掌握所說的內容以及它們如何組合在一起,這很好。 有時當你做那種思索時,更多的問題出現了,這很好。 當你有問題時,那很好。 把它們寫下來,談論它們。

美國消費者心態

[回應聽眾]我們常常以消費的心態來接近佛法。 [笑聲]我們是認真的。 我們將佛法團體和佛法老師視為消費者。 “什麼是高質量?” “什麼老師有趣? 不管他們說的是真是假,只要能逗樂我就去。 我對這位老師感到厭煩。” 就像,“好吧,我會去看另一部電影,去找另一位老師”或“我厭倦了這種做法。 嗯,我再去練練。”

這就是美國人的消費心態。 想看看,逛逛。 確保我們得到最好的交易,最好的交易? 大多數是為了我們的錢? 最佛法為了我們的錢? 我們接近我們的 冥想 比如消費者:“好吧,看我已經付出了時間,我冥想了半個小時,我想要達到這個那個。 我上了四年學,我應得的文憑。 我打坐了四個月,我應該得到某種認識。” 我們非常有這種消費者意識。

這種態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一個巨大的問題。 如果你看消費主義,它是關於什麼的? 這是關於不滿,不是嗎? 整件事,我們被教導要不滿足,想要更多,想要更好。 我們帶著同樣的不滿來到佛法修行。 “我不喜歡這個 冥想 墊子,我想要那個。” “我不喜歡這個靜修中心,我想要那個。” “我不喜歡這個時間表,我想要那個。” “我不喜歡這個教學,我想要那個。” 不滿情緒大同小異。

課程對象::我們如何判斷我們是否以消費者的心態接近佛法?

VTC: 一種方法是只看自己心中的能量。 如果你的能量是這種不滿足、抱怨的能量,那麼它是一種不同的能量,如果它是,“好吧,我需要更多信息”或者“哎呀,我需要更好地理解這個”或者“哎呀,如果我聽到這個教導它會真的補充了我的練習”或“哎呀,這位老師可能會給我一個不同的傾向。” 當您不滿意時和您只是收集更多資源時,這是您頭腦中的一種截然不同的能量。 這與“哎呀,我不喜歡這個蘋果派”之間的能量差異是一樣的。 我最好出去買點別的東西”和“哦,我餓了,我需要吃點東西。” 你自己的內功那裡就不同了。

7) 右視圖

正見、圓滿見、果見或明見是八見中的第七見,包括了解四聖諦。 這就是對四聖諦有深刻的了解。 我越了解四聖諦,就越覺得它們不可思議。 尊者多次說過,對於西方人來說,在 拉姆林 教義,而不是從由 喇嘛 宗喀巴大師,最好從四聖諦開始。 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概述 的教導。 他們真的以一種非常直接的方式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前二諦說的是我們的現狀,是要捨棄的東西。 最後兩個真理談論我們的潛力,它們是要實現的事情。

前二諦講的是輪迴和輪迴的緣起。 我們如何創造循環存在。 最後兩個談論必殺技,解放以及我們如何創造它。 當我們思考不愉快的經歷及其原因時,我們就會真正了解我們的生活,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生活,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問題,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在這裡。 我們的思維是如何運作的? 我們獲得真正熟悉的覺知,對我們的現狀以及輪迴如何演變有很好的了解。 然後當我們研究道和道的果時,不善緣的止息和它們的因時,我們才能真正挖掘我們的潛能,並且對於如何使用我們的潛能以及我們要往哪個方向走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實現這一點。

對四聖諦的了解在這裡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你反复看它,你會發現它恰到好處地描述了世界上的一切。 真是太神奇了,我越是投入其中; 它只是描述了一切。 它就在四聖諦中。 你真的開始看到 真的知道他在說什麼。

三大特點

正見或正見也包括了解 三大特點.

  1. 無常

    第一個特徵是反省無常。 這尤其屬於第一個真理,即不愉快經歷的真理。 認識無常,真正地反思無常,看看我們的心理狀態是如何無常的。 我們的心情是無常的,我們的 身體 是無常的,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是無常的,我們不喜歡的一切也是無常的——謝天謝地! 我們對無常有了一些感覺,無常有哪些因素,以及這對我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事物無常,那麼值得執著嗎? 如果事物是​​無常的,那麼真正有意義的是什麼?

  2. 不滿意

    第二個特點是反映不滿意。 事實上,我們的心永遠不會滿足,總是想要更多,總是想要更好。 無論我們擁有什麼,都不夠好。 你看這個。 它很猖獗。

    我記得當我第一次接觸佛法時, 喇嘛 Zopa 談到了這一點,當他談到這種不滿和這種持續不滿的感覺時,我審視自己的思想,我看到,“哇,這真的是這裡發生的事情。”

    認識到我們在外部抓住的任何事物都無法解決這種不滿情緒。 為什麼? 因為所有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 為什麼? 因為我們自己的心情,我們自己的不滿是多變的。 我們有多少次不滿意? 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然後我們對其他事情感到不滿意。 這真的是我們的生活,不是嗎? 我要這個。 我要那個。 我腹痛。 我抱怨。 我們一拿到它,“哦,我想要另一個東西,我想要另一個東西。”

    只要認出:“是的,這就是輪迴的運作方式,這就是輪迴存在的狀態。” 據我們了解,這就是給我們的 自由的決心,真正修行道的動力。 我們看到陷入持續的不滿中是如何無濟於事的。 但實際上有一條出路。 出路是通過認識無常、認識不滿來培養內在的滿足感。

  3. 無私

    然後第三個特徵是認識到無私……

    【錄音過程中因更換磁帶而丟失的教義】

    ......一位女士提出了一個關於無私的問題。 她說她一直在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關於無私,這是關於你如何看待一朵花,以及它如何擁有花瓣、雄蕊和雌蕊。 為什麼只有這些東西的名字叫“花”,卻沒有真正的花。 她說,“然後我看著我的孩子,我想,沒有真正的羅茜,也沒有真正的珍妮。 那感覺真的很奇怪。” 她對此有些猶豫。 有點像,“我真的很愛我的孩子。 我嚇壞了。 你要告訴我沒有真正的 Rosie 和真正的 Jenny 嗎? 我要做什麼?

    我們討論了一會兒。 您的孩子是否有某種永恆不變的本質? 在我們自己的心目中,什麼是某種永恆不變的本質? 我們現在與走進房間時不同了。 一切都在那樣變化著。

    我們的問題也沒有任何本質。 有時當我們從我們喜歡的事物的角度來思考無私時,我們會說,“哦,沒有本質。” 但是當我們想到我們的問題沒有任何本質時,這真是一種解脫。 這個我標記為這個巨大問題的東西——它是什麼? 它在哪裡? 我可以把手指放在上面嗎? 不,這只是一堆不同的情況,我給它貼上了“問題”的標籤。 除此之外,這不是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 喇嘛 佐帕因 轉換問題 說,“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你的問題感到高興,並說它們很好。” 給他們另一個標籤。 我們為什麼要給他們另一個標籤? 因為它們是空的。 如果他們有本質,我們就不能給他們貼上另一個標籤,我們永遠不會認為他們是好的。 閱讀書中的那一章。 他真的很認真。你不能認為你的問題很糟糕。 你必須看到他們是好的。 認為你的問題很糟糕有什麼意義呢? 他們很好。 菩薩想要更多的問題。

正是這種對四聖諦的理解, 三大特點,那就是創造那種完美的或富有成效的觀點或理解,這給了我們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活視角和生活基礎,一種理解我們生活的方式。 當你了解四聖諦時,你的心就不會再陷入生存危機。

還記得生存危機嗎? [笑聲] 記得你十幾歲的時候,你以為你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但到了中年,你發現它根本沒有改變。 這就像你在十幾歲的時候墜入愛河,你會想,“哦,那隻是迷戀。” 當你 20 歲、30 歲、40 歲、60 歲和 70 歲時,你會這樣做。你意識到你仍然是一個少年,而且很癡情。 什麼都沒有改變。 我不想讓你洩氣。 [笑聲] 我們永遠不會真正擺脫青春期,對嗎? 我們只是暫時忽略它,但它仍然是我們一生的相同問題。 我們的一生,同樣的問題。

無論如何,當你了解四聖諦時,我們就不會像以前那樣陷入同樣的危機,因為我們有一個框架來理解我們為什麼會在現在這個位置,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們能做些什麼,我們的潛力是什麼,為什麼世界上的事情會以這樣的方式發生。 它確實有助於避免這種對世界狀況的難以置信的憤世嫉俗和絕望,因為我們開始將世界狀況理解為前兩個聖諦。 2,500 年前就談過了。 就在那裡。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這就是輪迴的狀態。

但還有很多其他潛力。 最後兩個真理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困境。 當我們明白這是輪迴時,我們就不會像以前一樣陷入絕望,我們會想:“為什麼這個世界是這樣的? 它應該是完美的。” 我們了悟:“嗯,這是因為無明, 憤怒附件. 是的,我擁有所有這三個。 其他人也是如此。” 事情就是這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它也指出瞭如何改變的方向。 四聖諦真正讓我們紮根,非常紮根。

8) 正念

最後一個是完美的想法或實現。 這可以包括對空性的理解。 這也屬於四聖諦,也屬於這裡。 你開始明白,通過練習 八重道 你可以消除對本有存在的執著。 因此,消除所有這些煩惱1 創造了 因果報應 這帶來了不愉快的經歷。 你開始能夠看到擺脫它的方法。

我們還看到在 八正道 和四聖諦,這些事物也只是被貼上標籤而存在。 沒有任何一種絕對存在的、固有的、獨立的東西。 它們也沒有本性存在。

有人問格西拉:“你傳授了這些關於空性的教義,現在我想知道我是否應該徹底調整我的整個修行,只 幽思 關於空虛。” 格西拉說:“不,你所做的是把空性帶入你的整個修行中,所以無論你在修行,無論你在做什麼——完美的行動、完美的生活、完美的言語、完美的正念——你認識到所有這些也都是空的。 它們依賴於標籤和依賴於部件而存在。 它們是不同品質、特徵和物品的集合,它們僅通過貼上標籤而存在。 它們不是作為某種外在的究竟而存在,而是作為我們在自心修行而創造的東西而存在。

這個 八正道 就像思想流。 它們是有意識的實現。 它們不是可以抓住和擁有的外在事物。 它們不是我們將自己擠入的外部終極。 什麼是完美動作? 如果我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事,這就是我的行為。 我們意識到這些不是外在的東西。 它們是內部的東西。 它們的存在取決於原因和 條件,取決於零件,取決於標籤。

正念之下還有另外三種重要的念頭或領悟。

  1. 放棄

    其中之一是冷靜或 放棄 (有多種翻譯)。 我不太喜歡這兩個詞。 我覺得把這種想法翻譯成放棄比較好。

    這是什麼,正在放棄 條件 阻礙我們的精神修行。 放棄讓我們不滿意的事情。 放棄造成我們問題的不滿之心。 將很多練習視為只是放棄一些東西是件好事。 這與其說是你需要做的事情,不如說是你需要放鬆和放手的事情。 我們只是放棄了我們的強迫性思維。 我們放棄我們的 附件 到聲譽。 我們放棄尋求他人的認可。 我們只是放鬆所有這些事情。 當你想到這一點時,這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品質。 讓我們放開那個,放開那個,放開那個。 所有那些對我們自己的精神修行起反作用的事情,你都可以離開它們。

    [回應聽眾]這只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嘿,我不再需要這樣做了。” 這也是你所說的放棄恐懼,因為我認為有時會有恐懼,“如果我不照顧好自己,會發生什麼? 如果我富有同情心,也許我會不知所措。” 我們有這種恐懼和 懷疑. 當你放手時,它就會變得很容易改變。 我發現對付這種恐懼的一種方法是我對自己的想法說,“讓我們嘗試以這種方式做一個實驗,”而不是對我的想法說,“我必須改變。 我必須這樣做;” “讓我們把它當作一個實驗來嘗試。 試一試,看看效果如何。” 我真的建議,如果你有一個像我一樣的想法,我不希望任何人都這樣。

  2. 這裡的第二部分是仁慈。 培養一種仁慈、仁慈、愛、某種溫暖和愛、某種柔軟或圓潤的態度,或者只是一種對自己、對一般生命、對其他眾生、對我們的修行的仁慈態度。 這是一種仁愛,有耐心,有親情,有溫暖,有寬容。 真的要花點時間去修善心,記住它。 試著讓自己變得仁慈,而不是強迫自己,“我必須創造仁慈,我必須使自己仁慈。” 再次是放棄一些粗糙的邊緣,讓我們自己變得仁慈。 它讓我們自己感受到對他人的溫暖,放棄對那種溫暖的恐懼,放棄對被捲入其中的恐懼。

  3. 非暴力

    這裡的第三個是不殺生,尊者經常談論這個。 這是甘地的。 非暴力。 無害。 放棄傷害他人的願望。 Ahimsa 是真正推動甘地的東西。 想想他的生活真是太鼓舞人心了。 尊者非常欽佩甘地。 正是這種完全放棄任何傷害他人的願望,這種完全不傷害他人的態度,讓我們有空間以非常溫和的方式實際提供幫助。 放棄復仇的願望。 放棄證明自己、報復、反擊、讓我們的需要 憤怒 出去。 不傷害其實就是放棄 憤怒,不是嗎? 它對變化的過程非常有耐心。

這三者——放棄、慈悲、無害或非暴力——包括在正思惟或正覺中。 同樣,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回家思考的事情。 你可以回家做個全面檢查 冥想,想著他們。 “什麼叫放棄? 我希望能夠放棄什麼? 我怎麼能放棄這些東西呢? 其他人怎麼能放棄這些東西呢?” 我發現海倫凱勒的故事非常鼓舞人心。 放棄很多 附件 為了名譽之類的東西,放棄灰心。 但是其他人如何能夠放棄這些障礙以在道路上進步呢?

或仁,“什麼是仁? 仁慈對我來說是什麼感覺? 我能對誰仁慈?

不傷害也一樣。 想想甘地的一生。 想一想他如何處理問題並產生同樣的欽佩。 然後想一想我們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不傷害的不殺生並停止傷害。 樂於助人。

你做一個檢查 冥想. 你考慮這些事情,然後,如果你做一個可視化,要么用 ,Chenrezig,或其他什麼,他們或你作為本尊可能會散發出仁慈、不傷害和放棄的能量。 你對這些事情了解得越多,你就會越了解成為一名 , Chenrezig 的品質是什麼, 什麼 的品質是。 檢查 冥想 而日常的練習,他們真的是互相幫助。 他們齊頭並進。

如果我們只是做一些怎麼樣 冥想 現在? 今晚我們談了很多不同的事情。 反省他們。


  1. “煩惱”是尊者土登秋龍現在用來代替“令人不安的態度”的翻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