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深遠的歡樂努力

深遠的快樂努力:第 1 部分,共 5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三種喜悅的努力

  • 盔甲般的喜悅努力
  • 建設性行動的快樂努力
  • 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的快樂
  • 懶惰是快樂努力的主要障礙

LR 100:快樂的努力01(下載)

三種懶惰

  • 拖延的懶惰
  • 被瑣事和消極行為所吸引
  • 以死為解藥

LR 100:快樂的努力02(下載)

執著於今生的幸福

  • 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
  • 混合動機
  • 反駁我們的錯誤觀念
  • 有一顆勇敢的心

LR 100:快樂的努力03(下載)

今晚我們要開始談論第四個 深遠的態度 有幾個翻譯; 一個是“joyous effort”,另一個翻譯是“enthusiastic perseverance”。 這些術語指的是熱情的頭腦,樂於做有建設性的事情。 這就是擁有必要的努力和堅持能力的喜悅之心。 它不會在中間大便,開始時會出現污泥,最後會發出嘶嘶聲; 它會有一些生命力和活力,這樣我們的整個練習就會充滿喜悅,而不是帶著“應該”、“應該”、“應該”、義務、內疚和所有其他我們帶來的美好事物和我們。

相反,這是一種喜悅的態度,修行非常重要,因為這是讓我們想要修持佛法的態度。 如果我們沒有太多快樂的努力,那麼就沒有真正的 心願,在實踐中沒有樂趣,很快一切都按照我們已經開始但從未完成的所有其他項目的方式進行。 我們的做法就像您地下室 70 年代的所有那些半成品花邊套裝一樣。 沒有喜悅的努力,佛法將與所有其他未完成的東西一起放在地下室的架子上。 [笑聲]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為了真正能夠完成我們的精神道路和進步,你需要這種快樂努力的因素。

[對聽眾的回應] 有清晰的動機和真正的頭腦力量,因此它沒有“應該”、“應該”和“應該做的事”。 它源於真正看到修行的好處,看到修行的好處。 它樂於做積極或建設性的事情。 當我們有這個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看到了 菩薩 道,因此樂於修行善行、善行。 由於這種喜悅的努力,所有的了悟都來了。 它是實現整個道路的直接原因,它賦予我們所做的一切某種力量、目的和活力。

喇嘛們為什麼快樂?

人們有時會說,“這些西藏人 喇嘛 是多麼幸福的人。 這是為什麼?” 如果你認為你很忙,看看尊者 達賴喇嘛的時間表。 尊者從這裡飛到那裡,穿過所有這些不同的時區,有不同的語言和奇怪的食物,所有這些人都會說,“哦 保佑 我,陛下。” 是什麼給了他那種力量和快樂,讓他一周又一周地與成千上萬的人坐下來教導並做所有這些不同的事情? 就是這個 深遠的態度,因為對他來說,修道是一種喜悅和快樂。 當你在像他這樣的人身邊時,你會立即感覺到。

或者看看 喇嘛 梭巴,他日夜冥想。 我們開玩笑說他帶著他的洞穴。 他不需要移動到一個; 無論他身在何處,它都會隨身攜帶到紐約、芝加哥或東京。 從來沒有人見過他躺下睡覺。 並不是說他徹夜難眠,進行某種苦行,說:“哦,我必須強迫自己保持清醒,因為所有這些有情眾生都在受苦,我最好幫助他們。” 這根本不是那種態度,相反,它是一種喜悅精進的態度,樂於為利益他人而工作,想要創造證悟因,想要修行。 所以,因此,他真的很容易熬夜, 幽思,而對於我們來說,晚上八點開始會議已經太晚了。 [笑聲]

一旦我們有了這種喜悅,修行就會變得容易得多,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開始修行時有時事情會如此困難。 我們不能讓自己坐墊。 我們打開一本佛法書思考。 “好吧,我真的必須回复這些信件並閱讀垃圾郵件,因為我可能錯過了一筆重要的銷售。” [笑聲] 我們想到了我們必須做的所有其他事情。 我們很容易分心,而喜悅的精進讓我們真正保持一致,心想修行。 所以周一或週三晚上來了,我們會想,“哦,太好了,我可以去上課了”,而不是,“哦,我又得和這隻貓坐在一起了。” [笑聲] 帶著喜悅的努力,心想來上課。

也許有 Nyung Ne 並且帶著喜悅的努力我們想,“哦,我想去做這個,”或者還有其他的靜修,或者鬧鐘在早上五點鐘響了,是時候做你的事了 冥想 帶著快樂的努力,你真的想站起來去做。 快樂的努力使我們的態度發生了真正的逆轉。 剛開始修行時,我們並沒有多少喜悅的精進,這就是為什麼修行通常很困難的原因。 但是當我們開始修行時,我們看到了結果,看到了它的好處,然後心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更多的興趣,變得更加快樂,並且一個人想要參與修行。 這就是為什麼在開始修行時有時需要一點精進,不是喜悅的精進,而是普通的舊精進,讓我們自己繼續前進,讓我們自己繼續前進。 在我們開始對修行及其帶來的東西有所體會之後,它確實產生了一些好的結果。

一個在印度的學生

我剛收到我在印度遇到的一位學生的來信。 他來參加我在 1990 年底在那裡開設的一些課程。我最近收到他的一封信,說他做了一個靜修,他現在才剛剛開始嘗試我們稱之為的東西 冥想. 他說:“三年來,我一直在做自己 幽思 參加法會,進行所有這些其他的閉關和修行。 我覺得我正在做的事情並沒有讓我取得任何進展。” 然後在最近的這次靜修中,他開始看到他之前所做的一切,更多的是意志力促使他去做,它實際上幫助創造了積累能量的環境,所以這最後一次他所做的靜修對他來說是非常有意義和深刻的。

所以一開始你可以看到正是這種意志力讓他堅持下去,現在,他在練習中感到非常高興。 他在信中寫道,之前他甚至不能坐 幽思 四十五分鐘。 這對他來說是不可能的。 但在最後一次靜修中,他只做了幾個小時,而且每次都想做更多。

三種喜悅的努力

  1. 盔甲般的喜悅努力

    有不同種類的熱情毅力,三種不同的分類。 最常見的是一種盔甲般的喜悅努力,或熱情的毅力。 這就是像盔甲一樣的心,它具有這種力量。 它有這種光彩。 它閃耀著光芒,真正接受了佛法修行的挑戰。 它是一顆勇敢、活潑的心,有興趣為利益眾生而工作。

    盔甲般的歡喜精進給心以力量,因此我們可以說:“即使為了眾生,我必須恆久地輪迴,我也無所謂。 就算要放棄這些好電影去上佛法課,我也很開心。” [笑聲]

    擁有那種不軟弱的勇氣的頭腦,具有浮力、力量和活力。 那是鎧甲般的歡喜精進。

  2. 建設性行動的快樂努力

    第二種快樂的努力是建設性的行動。 這是全身心投入修行中的喜悅努力。 有了這種快樂的努力,當我們度過這一天時,我們真的在尋找我們能做的對他人有益的事情。 我們尋找任何我們能做的事情來創造證悟之因,在我們的思想或他人的思想流中留下良好的印記——這就是建設性行動的喜悅努力。

  3. 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的快樂

    第三種喜精進是利益眾生的喜精進。 大家會看到,這個利益眾生的工作,是持戒的一種,是忍辱的一種,也是喜精進的一種。 它也會在智慧中出現。 我們有為有情眾生工作的倫理——在為眾生工作的同時保持道德。 當我們為他們工作時也要有耐心,當他們不欣賞我們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時不要生氣。 然後是為利益他人而工作的快樂努力,心是輕鬆活潑的,輕鬆的,熱情的,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沉重的,拖延的,沉悶的和沒有動力的。

懶惰:主要障礙

產生快樂努力的主要障礙是懶惰。 懶惰有一個很好的技術定義,它寫道:“掌握了目標 暫時的快樂,要么你不想做任何有德行的事,要么你雖然想做,但心智很弱。” 這會敲響警鐘嗎? [笑聲]

“已抓住暫時或暫時的快樂對象”意味著我們在輪迴中一隻腳尋找感官對象的快樂,我們稱之為輪迴的完美和暫時的事物,我們正在抓住那個。 然後抓住了這一點,我們就失去了對道的興趣,失去了建設性行動的興趣,因為我們認為這種暫時的快樂的利益比佛法修行的利益大得多。 我們認為巧克力冰淇淋帶來的快樂比 冥想,所以我們去爭取。 我們對健康和積極的事物失去了所有興趣。 我們抓住物體 暫時的幸福。

或者我們一隻腳在輪迴,一隻腳趾在涅槃,一半的心在說,“是的,現在做一些練習真的很好,但是……” 我們有“是的,但是”的想法。 我們想著練習會多麼好,但是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而且太累了。 我們想,“她說我不應該逼迫自己,所以我想我不應該逼迫。 我應該放輕鬆,放鬆一下。 我覺得我感冒了,所以如果我坐著 幽思,那太費勁了。 我可能真的會生病。” [笑聲] 懶惰是一種心,雖然它想做某事,但很虛弱,缺乏活力,很容易分心。

有三種特定類型的懶惰。 我發現這三種懶惰的劃分非常有趣,因為它為“懶惰”這個詞的含義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 當我們用英語說“懶惰”時,我們會想到四處閒逛、懶惰、昏昏欲睡、坐在電視機前、發呆、躺在沙灘上曬黑、睡覺睡十二小時、中午起床——這就是我們認為的懶惰。 現在,所有這些都包含在佛教對懶惰的定義中,但還有其他種類的懶惰。

  1. 第一種懶惰是拖延的懶惰,或者說懶惰和好逸惡勞的懶惰。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懶惰。

  2. 第二種懶惰是非常忙碌的吸引力 附件 於世俗活動。 在世俗的語言中,我們稱之為熱情、聰明、精力充沛、有進取心和成功。 但根據佛教的解釋,為輪迴的快樂和成功而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一種懶惰,因為我們對佛法失去了興趣,而且當談到佛法時,我們的心很虛弱。 這不是很有趣嗎? 我們通常會聯想到非常忙碌和工作狂的東西,在佛教中變成了懶惰。

  3. 第三種懶惰是灰心和貶低自己的懶惰。 我們不需要談論太多,因為我們美國人很有信心,我們從不貶低自己。 [笑聲]

我想更深入地解釋其中的每一個,並為您提供解毒劑。 當您開始考慮這一點時,它會變得非常有趣。

1)拖延症的懶惰

拖延或懶惰的懶惰,是執著於安逸生活的心。 頭腦只想舒服,閒逛,休息,睡覺,曬黑,有一周的星期天,不勞累,睡很多,中午睡覺,小睡,然後繼續在海灘度假——聽起來不錯,是吧? 這是一種懶惰的原因是因為執著於躺著睡覺,過著安逸的生活,我們從來沒有時間或精力修習佛法。

解毒劑——觀照無常、死亡和輪迴的弊端

所以對治這個問題的方法是觀照無常,修死觀——要么九點死 冥想 或死亡 冥想. 九點死亡 冥想 是我們思考死亡是確定的,死亡​​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我們在死亡時唯一帶走的東西是我們的習慣,我們的 因果報應 以及我們養成的態度——我們的 身體,我們的財產,我們的關係都留在這裡。 死亡 冥想 是我們想像我們死亡的地方,想像我們死亡的場景,思考我們生命中什麼是有價值的,我們為做了什麼而高興,做了什麼讓我們後悔。

所以對付懶惰的對治方法是記住無常和死亡,想像我們的死亡,冥想輪迴的弊端和所有精彩的清單,其中包括輪迴的八個缺點,六種不滿意 條件 及三苦。 這讓我們真正看到自己的處境,直面輪迴的本質,清楚地認識到一切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會好轉的。 它只會變得更糟。 真正面對它,而不是用電影之類的東西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改變 mañana 心態

這種拖延的懶惰通常就是我所說的 mañana 心態。 “患病的 幽思 馬納納。 我稍後會做這個佛法課程。 明年我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靜修。 那時我還活著,我敢肯定。 我改天去朝聖。 我待會兒再看這本佛書。” 有了這種拖延的心態,我們永遠無法完成任何事情。 我認為這種頭腦的有害之處在於,當我們追隨它時,我們會因為追隨它而感到內疚。 所以我們有兩個問題,我們有拖延的懶惰,然後我們甚至不能享受懶惰,因為我們也為此感到內疚。

你有沒有註意到非常內疚的心? 我們認為,“我應該這樣做”,我們認為補救措施是擺脫“應該”並繼續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笑聲] 但也許我們需要做的實際上是使用解毒劑——這 冥想 關於無常、死亡和輪迴的弊端——讓我們改變行為。

使用解毒劑可以喚醒我們。 它給了我們一些能量,它帶走了“應該”、“必須”和“應該”,因為當我們清楚地思考死亡並反思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時,事情就會變得非常清楚。 我們的想法從“我應該修行佛法”轉變為“我總有一天會死去,這是我唯一值得帶走的東西,這是我想做的,沒有什麼能阻止我並得到以我的方式。”

這不是一個推動的頭腦。 它不是強迫努力的心,而是通過理解、通過智慧,擁有喜悅的精進和能量的心。 除了進行這些冥想之外,我們可以幫助這種思想的一種方法是嘗試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不要養成早上睡得很晚的習慣,也不要養成下午小睡的習慣。 一旦我們養成了這兩種習慣中的任何一種,就很難改掉,然後我們就會花很多時間在不必要的睡眠上。

避免走極端

另一方面,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去做這件大事,“我要 幽思 直到凌晨兩點,如果它要了我的命!” 這真的是在推動思想。 我們也不是說要走到那個極端。 這是我們經常做的另一件事,因為我們是非常成功的人並且來自成功的文化。 我們在大學裡擠了一整夜。 我們善於推動自己。 但是喜悅的努力不是推動。 快樂的努力來自理解。 它來自於培養良好的習慣,而不是來自於強加和內疚。 所以真的要檢查你的心,檢查你的心的質地,並試著把它轉化成一種想要修行的態度。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要進行冥想來抵消這種懶惰,我們只需要讓自己坐下來去做! 但同樣,一旦你養成了作死的習慣 冥想 你真的看到了它的好處,你看到它讓你的心變得多麼平靜和平靜,冥想死亡變得非常好。 它幫助我們看到什麼是重要的,扔掉那些不重要的。

2)被瑣事和消極行為所吸引

第二種懶惰是 附件 普通活動或瑣碎的活動。 這是 附件 讓我們自己忙於娛樂、做生意、做完美主義者、做有進取心的人。

我們喜歡活動

這種懶惰 附件 喜歡世俗的生活是因為喜歡喧囂。 我們喜歡這座城市的活力,這裡有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活動,還有很多事情正在發生。 我們熱愛媒體和媒體帶來的所有興奮。

我們喜歡說話

這種懶惰也是由 附件 到輕浮的談話。 我們喜歡閒逛和閒聊。 我們談論體育、政治和經濟。 我們談論這個人在做什麼,那個人在做什麼,這個人穿什麼,買什麼樣的車,這個人想買什麼樣的房子,如何獲得最好的貸款,把錢投到哪裡,如何為了得到更多的錢,如何假裝你沒有失去所有的錢。 [笑聲] 我們無所不談,做著普通的工作,普通的工作,只是讓自己真正忙於那些沒有任何意義或目的的事情。 看看你的日曆和你的日記,那裡所有你必須做的事情,所有這些我們必須做的不可思議的、關鍵的、重要的事情——有多少是我們真正必須做的? 其中有多少是有意義的?

無用的完美主義

此外,我們有一種總是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的心態。 我們所有的輪迴事物都必須是完美的。 我們必須把床鋪得完美無缺。 我們必須把一切都做到完美。 然後我們就把很多時間花在完全無用的完美主義傾向上,而不去關心那些真正能讓我們變得完美的事情,那真的會讓我們成為一個 .

檢查你的動機

現在,我們必須真正弄清楚這一點,因為通常有意義或不有意義的不是活動本身,而是我們做我們所做的事情背後的動機。 所以我並不是說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沒有意義,你們明天就得辭職。 我們的職業,我們的工作是否對他人有意義,是否成為一項佛法活動,不僅取決於我們從事何種工作,還取決於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這樣做的目的以及我們做這件事的動機正在做。 我們可以做一份社會福利工作,但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想賺很多錢。

我們說醫生是一個非常有益的職業,他們可以幫助很多眾生,但我認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去醫學院是為了錢。 因此,重要的不是您正在做的工作,而是動力。 如果動機是世俗的,它就變成了世俗的活動。 而如果你的動機是真正提供服務,那麼即使你在做小部件,你也提供服務,因為你的動機是將小部件的好處提供給整個社會,幫助你的同事創造一個和諧的工作場所等等。

這是一個號召,不僅要審視我們所做的活動,還要審視我們進行這些活動的原因。 我們必須對這兩件事都使用辨別意識,看看我們所做的哪些活動是有意義的,哪些是沒有意義的。 哪些東西是真正必要的,哪些不是。 此外,看看我們為什麼要做各種活動,哪些事情是出於有意義的動機而做的,哪些事情我們只是為了擁有好名聲、賺很多錢、受歡迎、感到成功或向別人證明自己。

家庭作業

真的花點時間看看這個。 在日曆上花一周的時間並真正看看自己在做什麼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家庭作業。 從活動的好處的角度來看它,然後從動機的角度來看它,然後真正開始就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做出一些選擇。

明確優先事項

這種 冥想 它將極大地澄清我們的生活,而不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義務而覺得我們必須這樣做或那樣做,它使我們能夠評估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不是。 然後我們就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設定明確的優先次序,一旦我們有了明確的優先次序,分配我們的時間就不是問題了。

但是,當我們的優先事項不明確,或者當我們的優先事項是做其他人希望我們做的事情,因為我們想要他們的認可時,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一團糟,因為我們無法做出明智的決定。 我們做事只是因為我們認為別人希望我們這樣做; 他們要我們去做; 我們應該這樣做; 我們需要他們的批准。 我們的優先事項變得非常、非常混亂,而且我們經常會做出很多不道德的行為,因為我們正在尋求他人的認可。

再次,為了抵消這種 附件 為了世俗的快樂和世俗的成功,做 冥想 關於無常, 冥想 關於死亡和 冥想 關於循環存在的缺點。

九點死亡冥想

尤其是九分死 冥想 看看最後三點——在死亡的時候,唯一伴隨我們而來的就是我們的 因果報應,我們在生活中養成的習慣和傾向; 我們的 身體 不隨我們而來,我們的親友不隨我們而來,我們的名聲不隨我們而來,我們的財產不隨我們而來。 認真地審視一下,並認識到儘管我們現在感覺自己還活著,充滿活力,但我們的死亡可能隨時突然發生,從這個角度來看,什麼對我們真正有價值?

這個九分 冥想 正在想,“我在這裡。 我快死了。 我的 身體 留在這裡。 所有那些有氧運動課程,所有那些美容店預約,所有時間都在試穿不同種類的衣服,看看我穿什麼好看,所有的珠寶和化妝品,所有的運動這個那個——好吧,我的 身體 現在住在這裡,它會餵蟲子。 我到底用了什麼 身體 為了? 我有沒有用我的生命和我的 身體 在我擁有它的時候以一種明智的方式? 我的物質財產呢? 我一生都在努力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讓我的房子變得非常漂亮,得到一輛舒適的汽車,漂亮的衣服,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收集我喜歡收集的所有不同的東西,擁有讓我看起來很重要的東西在別人眼裡。 然而,我的任何財產都沒有了,其他人將不得不清理我所有的雜物。”

然後我們想到我們的朋友和親戚,所有我們如此依戀的人,我們一起去看電影的人,不是因為我們試圖引導我們的朋友和親戚走上覺悟的道路,但基本上我們只是想一些愉快和一些快樂的快樂。 我們有美好的時光。 他們認可我們。 他們支持我們。 他們稱讚我們。 他們給我們禮物。 他們告訴我們,我們離得很遠,讓我們感覺良好。 和 附件 我們經常違背自己的道德原則行事,或者只是浪費很多很多時間做這做那做那件事,而分配給我們修持佛法的時間就這麼沒了。 時間花在電視機前,拿著一袋爆米花,或者一加侖冰淇淋,或者低脂酸奶,如果你有健康意識的話,它突然就消失了。

培養健康的態度

我不是說忽視 身體,忽視我們的朋友和親人或忽視我們的財產,因為我們需要在生活中處理這些事情。 我們需要保持我們的 身體 健康。 我們需要擁有一些財產。 我們絕對需要朋友和親戚。 無論我們是否想要它們,我們都會擁有它們! 但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與這些人和事物建立健康的關係。 我並不是說他們都是垃圾,而是看看他們的動機 附件 這只會讓我們為了沒有持久或有意義的目的而忙於這些事情。

臨終時後悔的痛

當我想到它時,我認為臨終時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回顧我們的生活並感到遺憾。 這就是為什麼 冥想 想像我們的死亡真的很有效,因為我們想像,“好吧。 今晚我快要死了,我回顧我的一生。 我對我一生中所做的事情感覺如何? 從死亡的角度來看,我是如何度過一生的? 在我快要死的時候,我如何度過我的時間和我從事的活動?

這有助於我們把事情弄清楚。 你的頭腦變得非常清晰,你的優先事項變得非常清楚。 你的心變得非常堅定,以至於你知道如何說“是”,也知道如何說“不”。 這個 冥想 對死亡極為有效。 我們可能最終會發現自己擁有的時間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因為我們意識到很多讓我們如此忙碌的事情根本不是很重要或根本沒有必要。

集功德

[回應聽眾] 在亞洲,有一種很大的傾向,就是考慮未來的人壽保險,想做善事,因為它是未來世的好保險,你想積累功德,因為它就像精神財富。 所以你做所有這些善行,但你做這些是為了積累功德,以便獲得良好的再生。 很多人說這不是一個真正好的動機,因為你太以自我為中心了,你並不是真正出於對人民的關心而做積極的事情。 你這樣做是因為你關心自己的重生。

問題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唯一能激勵他們去做積極的事情的就是這種觀點。 所以讓他們這樣想吧。 但如果那種觀點對你不起作用,而且對你來說似乎很自私,那麼我認為這很好,因為這意味著你準備好繼續擴大動機並考慮為他人的利益採取積極的行動,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未來的重生。

我想對此有些人的反應是,“不要考慮你的下一次重生,不要考慮死亡。 現在想想如何讓你的生活變得有用。” 在所有這些事情中,我們必須做的是擁有一個非常寬廣的胸懷,能夠從許多不同的角度看待情況,並看到在所有不同的看待它的方式中都存在真理和有效性。 如果你不考慮死亡和來生,只考慮如何讓你現在的生活有意義,你也不會真正產生良好的動力。 如果我們不考慮我們行為在來世的後果,而只考慮現在的後果,那麼我們通常無法區分建設性行為和破壞性行為。

我認為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所有這些不同的解釋都是針對處於不同實踐階段的不同類型的人。 我們想要做的是擁有一顆能夠從所有角度看待情況的大胸懷,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教法的意義所在。

死覺——初善、中善、終善

【答聽眾】他們說念死好,初禪、中禪、末禪。 他們說如果你不 幽思 在死亡時,很難在開始、中間或結束時做任何有建設性的事情。 當我們是初學者並且 幽思 關於死亡,它讓我們審視自己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讓我們改變優先事項,讓自己走上正軌。

但是一旦我們這樣做了,是什麼讓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呢? 是什麼讓我們不退縮,變得自滿、自鳴得意,並認為我們做了很多善行,因此我們的修行完全沒問題? 它是 冥想 防止自滿,自鳴得意和自我滿足的死亡。

此外,在練習接近尾聲時, 冥想 死亡是從業者繼續前進的動力,即使是擁有非常強大的高水平從業者 菩提心 (為了他人的利益而工作的利他主義意圖)。 他們想為了利益他人而成佛,他們認識到自己擁有寶貴的人身,非常短暫,很容易失去,他們不會永遠擁有它。 所以他們真的很想用現在的生命盡快證悟。 這樣一來 冥想 死後甚至幫助高級菩薩。

冥想 關於無常和死亡的第一個教義是 當他轉法輪和教導四聖諦時布施。 無常是他談論的第一件事,也是他最後的教導,因為他通過死亡和離開他自己來展示無常 身體.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冥想. 有時我們的思想對它有很大的抵抗力。 想到死亡,我們會有點害怕、緊張、嬌氣或焦慮,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從未學會如何以健康的方式思考死亡,或者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思考它。

[回應聽眾]我認為其他傳統所教導的意義包含在九點死亡中 冥想. 他們會反思同樣的事情。 他們可能沒有以這種數字方式組織它,但反射是相同的。

意識到死亡是什麼意思? 這意味著要意識到死亡是確定的,沒有人會永遠活著,我們不斷地接近死亡的時間,並且我們可以在沒有修行佛法的情況下死去。 嗯,那是九分死的一部分 冥想. 只是藏人把它形式化了,所以寫得很清楚。 但其他傳統也會對他們所做的事情進行同樣的反思。

冥想死亡的事情是讓你在其他時間意識到死亡。 我們多次聽到關於死亡的教導。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意識到死亡? 我們不是。 我們不會在早上醒來時認為這可能是我們死去的那一天。 我們聽過很多次關於死亡的教法,但我們從來沒有在早上醒來時思考這些教法。 為什麼不? 因為我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深入思考它。 所以本次活動的目的 冥想 關於死亡是讓我們自己坐下來深入思考它,這樣它就會在腦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記。

腦海中留下強烈的印記就像當你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時,這是你早上醒來時想到的第一件事。 它整天縈繞在你心頭,並伴隨著你,因為那裡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記。 做死的目的 冥想 就是創造那種深刻的意識。 意識到這一點不僅僅是一種智力上的想法,“哦,是的,我今天可能會死。 早餐吃什麼?” 這不是我們通常的知識分子等等,但我們正在讓它成為真正指導我們生活的存在。

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

這整 冥想 在死亡是針對 附件 為了今生的幸福。 你不斷聽到這句話一次又一次地出現,“附件 為了今生的幸福。” 如果你學習 喇嘛 久巴久了,你甚至會開始在夢中聽到這個,因為仁波切真的強調這是佛法修行和非佛法修行的分界線。 如果有 附件 為了今生的幸福,那麼行動不是佛法修行。 如果沒有 附件 為了今生的快樂,它成為佛法修行。 這是一條非常明確的路線。

我們寧願在別處畫線。 我們寧願劃清界限,這樣我們就可以擁有 附件 得此生之樂,同時得涅槃。 我們寧願那樣做,因為那樣我們就可以同時修行輪迴和涅槃。 [笑聲]

混合動機

的心 附件 為了今生的幸福是你可能擁有的最偷偷摸摸的想法。 這是將佛法行為轉化為世俗行為的心。 這就是頭腦在說,“我想我會去雜貨店買些好東西獻給 好讓我以後可以吃。” 有許多偷偷摸摸的動機會隨著依附於今生幸福的頭腦進入那裡。

通常我們的很多動機是非常複雜的。 為什麼我們要在會議開始時花時間培養利他意圖? 為什麼,就在呼吸之後 冥想 在我開始演講之前,我要說記住我們的動機嗎? 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水平上,或者至少在我的水平上(你可能更高級),我需要有意識地、努力地產生一種我知道是積極的動機的動力,因為如果我不那樣做,它不會發生。

對一切無邊眾生的慈悲心,不會在我心中自然而然地生起。 油然而生的是,我想要我現在的幸福,盡快,非常感謝。 我們如何克服這一點是通過刻意坐下來培養良好的動力。 即使我們這樣做了,有時仍然會有舊動機的殘餘。 這是偷偷摸摸的,因為我們同時有兩種動機,如果你有混合動機的東西,那麼你會得到一些積極的結果,也會得到一些消極的結果。

[回應聽眾]我們努力工作以獲得這些東西。 我們認為它是如此美妙,我們緊緊抓住它的記憶。 然而它完全消失了。 它真正有意義的是什麼? 一切如昨夜之夢,苦樂參半。 它有什麼持久的影響? 我認為這是我們必須問自己的問題。 我認為提出這個問題有助於動機變得更加清晰,我們將減少這種混合動機。

我不認為想要提高生活質量是錯誤的,如果我們只想做一個更善良、更冷靜的人。 但是,當我們從修行中尋求名譽、聲望、舒適和聲譽時,更像是一種混合動機。 當我們進行佛法修行並取得一些影響今生的成果時,它會給我們一點鼓勵,“哦,是的,它帶來了一些成果。 感覺真爽。 我覺得不一樣。 我會繼續做下去。” 那沒關係,但如果我們只是在尋找那個,那是我們修行的唯一原因,那麼我們將無法完成修行,因為我們很容易灰心。

佛的方便

聽眾: 他們總是說,如果你修行,你一定會得到某某淨土,某某果報,甚至今生都會成功等等。

尊者圖登卓龍(VTC): 你說的對。 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因為 知道真正激勵我們的是什麼。 [笑聲]我覺得 非常熟練並且 只是說出某件事的所有結果,這樣你會在某個地方找到你喜歡的結果,並且通過某種方式激勵自己並進行練習,希望你的動機會發生轉變。

例如,他們說冥想愛情的好處之一是你有更多的朋友。 “嗯,聽起來不錯。 我想有更多的朋友,所以我要去 幽思 對愛情。” 但如果我只是 幽思 關於擁有更多朋友的愛,我將以最扭曲、最扭曲的方式去做,畢竟我真的不會有更多朋友。 但是,如果我遵循指示並有一位好老師慢慢地把我們為什麼的其他 [擴展] 動機 幽思 關於愛情,我可能真的會為了正確的動機而開始冥想,或者至少開始平衡這兩種動機,然後這種混合的動機可能會更傾向於積極的一面,我實際上可能會從中得到一些好的結果。

摒棄苦聖樂惡的錯誤觀念

[回應聽眾] 那麼訣竅就是如果你有一位好老師,或者如果你內心有一些智慧,那麼你就可以開始超越那種動機,達到更高的層次。 但當我們想到要放棄今生的幸福時,往往想到的是:“你是說我不能幸福嗎? 那我要放棄今生的幸福嗎? 你的意思是我必須忍受這一生? 你是說苦難使我聖潔?”

不,我們不是這麼說的。 我們並不是說苦難是神聖的。 我們並不是說受苦是好的。 我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受苦。 我們也不是說幸福不好。 我們說有不同種類的幸福。 有一種世俗的快樂來了又去,不會長久,還有一種快樂是通過心靈的發展和轉變而來的,那種快樂會持續很長時間。 它能持續是因為我們真的關心自己,我們真的尊重自己,我們對自己有一些愛,我們希望自己快樂。 如果我們可以在低級幸福和高級幸福之間做出選擇,我們會選擇什麼? 我們是好消費者,我們要的是高品位的快樂。 [笑聲]

我們放棄的是 執著附件 到低級的幸福。 我們正在放棄的是這樣一種想法:“哦,如果人們批評我,我會感到很糟糕。 如果沒有人喜歡我,那就意味著我是一場災難。 如果我沒有這些財產,就意味著我的生活不成功。 如果我不去那裡度假,我永遠不會快樂。 如果我沒有這種關係,我將無法生活。” 這就是如此執著於事物、執著於短暫快樂的心。 這種想法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並不是說我們不能擁有暫時的快樂。 我們是說,執著於短暫快樂的心製造了問題。 例如,尊者當然有很多暫時的快樂。 他住在不錯的酒店。 他乘飛機旅行。 他吃得很好。 他有一套漂亮的長袍。 [笑聲] 他這一生有很多快樂,但問題是,他並不執著於此。 他不是 執著 繼續說,“哦,但我必須擁有這個,否則我會很痛苦。”

有一位修行者的故事,當他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時,為了今生的幸福,他永遠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放在他的嘴裡。 他偷竊、欺騙人們並做所有這些不正當的事情來獲取食物和金錢。 但他永遠也吃不夠,無法讓自己保持肥胖和快樂。 但後來當他放棄時 附件 為了今生的快樂而開始修行佛法,他說:“現在我得到這麼多食物,食物都找不到我的嘴了。 太多了,我不得不放棄。” 因此,作為佛法修行的結果,你確實獲得了一些世俗的快樂,但這不是你修行的原因。

有一顆勇敢的心

有時你不會因為修持佛法而獲得世間的快樂,因為我們有太多的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那我們的消極 因果報應 開始成熟。 所以即使我們非常努力地練習,我們仍然有這些負面的東西 因果報應 不斷進入並干擾。 比如西藏的很多大法弟子因為以前的經歷,不得不淪為難民,住集中營,受酷暑,流放等等。 因果報應 那來了,成熟了。 那不是佛法修行的結果,而是消極的結果 因果報應. 為了修行佛法,我們必須有勇敢的心去忍受那些暫時的不便和痛苦,因為我們的長遠目標和我們知道我們要去哪裡。

讓我們安靜地坐幾分鐘。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