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緣起的12個環節:概述

12 個鏈接:第 2 部分,共 5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12個鏈接的介紹

  1. 無知
  2. 因果報應 或形成行動
  3. 意識
  4. 名稱和形式
  5. 六個來源
  6. 聯絡我們
  7. 感覺(感覺和情緒的區別)
  8. 成為
  9. 分娩
  10. 衰老與死亡

LR 062: 12 鏈接 01 (下載)

12個環節的學習目的

  • 兩組因果關係
  • 什麼是輪迴或輪迴?
  • 問題與解答

LR 062: 12 鏈接 02 (下載)

12個鏈接的介紹1

4.名稱和形式

名稱和形式 由船、槳手和乘客代表。 船是 身體. 乘客和槳手是不同的心蘊。 我們在生、老、病、死的洪流中渡過輪迴海。 當我們出生在一個新的 身體,就是以這艘新船為代表。 這是將我們從今生帶到來世的交通工具。 它也是我們體驗此生所有快樂和不滿意經歷的工具。

5. 六大來源

第五個環節稱為六源。 這些是產生認知的六種能力或來源。 其中五個是感官:眼睛 感覺系 產生視覺,耳朵 感覺系 產生聽覺、鼻子 感覺系 產生氣味,舌頭 感覺系 產生品嚐,觸覺或 身體 感覺系 產生感觸。 這五個是位於粗糙器官內的微妙能力。 例如,味覺不是粗糙的舌頭,而是使我們能夠與味覺相連的舌頭部分。 它是味蕾中微妙的東西,而不是粗糙的舌頭。 它們被稱為“源頭”,因為它們是意識的源頭。 每一個都是導致五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触覺——生起的主導條件。

第六源或根——心根——產生心識。 心根包括六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意念。 例如,依賴於感知藍色的視覺意識,我們可以稍後思考藍色。 視覺意識是產生思考或觀想藍色的心理概念意識的主導條件。

在一組 12 個鏈接的上下文中,六個來源指的是特定的發展時刻,即獲得這六個來源的時間。 觸覺和精神來源是在子宮內受孕後最先出現的。 在受精卵中重生的生命可以感覺到觸覺。 他或她的意識也很活躍,雖然肯定不像後來那麼複雜。 隨著胎兒的成長和粗器官的發育,其他四種微妙的感官能力也隨之形成。

六個源頭由一個空房子像徵。 空蕩蕩的房子裡不會發生太多事情。 但是當居民搬進來時,就會有很多活動。 同樣,隨著六個來源進入 身體,我們接觸物體並開始感知。

6。 聯繫

第六個環節是情侶擁抱。 這是接觸。 為了有知覺,我們需要對象的聚集, 感覺系 和意識。 要看到紫色,我必須有紫色、眼根和眼識,也就是感知它的東西。 接觸就是這三者結合在一起,產生認知或知覺。 當你沒有接觸時,你不會有感知。 例如,現在我們沒有與我們的汽車接觸。 我們的眼識沒有看到汽車。 因為所緣、根和識還沒有結合,所以沒有對它的想像。 聯繫是當這些事情走到一起的時候,這就是情侶擁抱的象徵。 然後這會產生感知。

你看到我們正在經歷的這種進化過程了嗎? 來自正在創造的無知(第一個鏈接)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 放在意識上,意識在子宮中重生,隨後發展 名稱和形式 以及尚未完全發揮作用的六個感官。 當它們開始起作用時,我們就有了接觸,接觸產生了感覺。

7.感覺

感覺是第七個環節,用眼睛中的箭頭表示。 這是我們真正掛斷電話的地方。 我們沉迷於感覺和 (下一個鏈接)。

我們一有接觸,它就會產生感受。 我們有愉快的感受,我們有不愉快的感受,我們有中性的感受。 你可以看到觸是如何緣起的——它依賴於所緣、根和識。 感受——愉快的、不愉快的或中性的——也是依賴性的:它依賴於接觸。 這很有趣,因為當我們有某些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時,我們覺得它們是那麼堅實、那麼真實、那麼真實。 在那個時候記住它們的存在只是因為與對像有接觸是很有用的。 沒有接觸,就沒有感覺。 所以這些感覺並不是那麼牢固和僵硬。 它們存在是因為它們的因存在。 如果沒有原因,就沒有結果。

所以我們有感覺。 感情本身並沒有錯。 感到愉悅並沒有錯。 這就是我們都想要的,不是嗎? 感到不快並沒有錯,即使我們不想要它。 中性的感受也是如此。 這些感覺沒有錯。 當我們掛斷電話時,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做出的反應。 記住這裡的“感覺”並不意味著情緒化的感覺。 它表示愉快、不愉快和中性的感受。 “感覺”一詞的用法與我們在自由主義美國的用法略有不同。

感覺和情緒的區別

[回應聽眾]我們糾結是因為藏語和梵語都沒有情感這個詞,而我們的英語單詞感覺很模糊。 我們的英語單詞 feeling 可以表示“我感到熱”、“我感到愉快”或“我感到憤怒”之類的意思。 它有很多用途。 這裡的感受一詞僅指愉快、不愉快或中性的感受。 “情緒”更多是你對這些感受的反應。 當有愉快的感覺時,我會很興奮。 我很高興。 我想要更多,我夢想著它。 那就是情緒。 當有不愉快的感受時,可能從中生起的情緒是我感到沮喪,或者我感到失望,或者我體驗到厭惡或仇恨。

當你做正念或呼吸時 冥想, 嘗試並註意這種感覺和你對這種感覺的反應之間的差異是很有趣的。 你可能坐在那裡觀察呼吸,然後你的膝蓋開始疼痛,所以暫時,你可能會把注意力放在膝蓋的疼痛上。 看看膝蓋疼痛的感覺和“我必須移動我的腿,我受不了了!”的感覺之間是否有區別。 因為有時會發生的情況是,我們把它們都搞混了。 膝蓋疼痛,但你有沒有看到我們有時是如何編造關於這種疼痛的整個故事的? 就像,“我得搬家了。 我受不了這個。 他們為什麼讓我坐在這裡?!” 有身體上的感覺,還有與之相關的全部情感。 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當你有一種愉快的感覺時,情況也是一樣的。 當你慢慢地吃你的食物並且你體驗到一些愉快的感覺時,觀察頭腦如何立即說:“我想要更多。 我想要更多。” 當我們甚至還沒有吞下第一口時,我們就開始計劃如何獲得更多。 但是,我們舌頭上的愉悅感覺與跳進來說:“哦,這太棒了。 這是我曾經擁有的最好的,我想要更多。 我必須要更多。” 所以你可以看一下,看看我們真正陷入困境的地方,也就是當我們不讓感情單獨存在,而是立即跳進去給他們果汁的時候。

當我們對這些愉快和不愉快的感受做出反應時,我們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我們渴望與愉快的感受在一起,我們渴望擺脫不愉快的感受。

8。 癮

是一種特殊的 附件。 如 附件, 包括想要和愉快的事物在一起。 但 還包括 擺脫不愉快的感覺和 中性的感覺不會消退並變得不愉快。

有人喝酒顯示。 他們在喝酒。 酒鬼的心態不就是最好的描述嗎 ? 我們並不都是酗酒者,但頭腦對其他對象的運作方式非常相似。 我們是讚美狂、金錢狂或形象狂。 我們想要更多。 我們想要更好的。 是這種上癮的行為,它真的是不滿的本性。 當你喝了很多酒,或者當你吃得太多,或者當你過度聽音樂,或者當你因為無聊而在城市裡過度駕駛,或者當你是一個購物狂時,這就是不滿,是嗎? 似乎如果我們履行我們的 ,我們會快樂,但我們永遠不會快樂。 那 本身就是如此痛苦的情緒,因為它是如此的不滿足,如此的焦躁不安。 你可以在你的身體能量中感受到它。 你可以在你的身體中感受到這種不安的能量 身體 有時。

9. 抓

把握是下一個環節。 把握是當你準備做下一件事的時候。 在死亡的時候生起,當我們渴望這個(現在) 身體. 我們不想與此分離 身體,所以我們渴望它。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離開這個 身體,那我們怎麼辦? 我們抓住另一個。 這就是為什麼它被描繪成一個人從樹上摘果子,伸手去投胎的畫面——就好像我們的問題還不夠多似的! 我們伸手去拿另一個 身體 跳進去,這樣我們就可以再次出生、生病、衰老和死亡。

人們有這樣的想法:“我們重生是為了吸取教訓。” 但我沒有看到很多人吸取教訓。 這就是佛法修行如此重要的全部原因。 我們伸手去拿另一個的那一刻 身體,這是酒鬼再喝一杯,這是功能失調的人重新回到關係中。 這只是再做一次,因為它很熟悉,因為它很安全,因為它看起來會讓我們開心。 改變它真的很可怕。 這是我們普遍的眾生現象。 不僅僅是我們個人。 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看到這個時,我們真的很感激 的教導。 看看我們自己的行為——我們渴望這樣 身體,我們跳進另一個,我們生老病死,然後重複這個過程。 我們審視自己的行為,然後 誰來教我們啟蒙之路以及如何停止這種循環往復的循環。 就像黑暗隧道中的這盞燈,或者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 就像,“哇,我從來不知道有任何可能的出路。” 那時我們真的感受到了 , 佛法和 僧伽.

10。 變得

第十個環節稱為生成,有時也稱為存在。 我喜歡稱之為“成為”。 它以孕婦為像徵。 意思是我們渴望這個(現在)的那個時候 身體 在死亡和我們抓住下一個 身體是, 因果報應 跳入下一個生命是完全成熟的。 這 因果報應 已經完全成熟,就像一個即將生產的孕婦。 那是你離開這裡的時候 身體 你會進入中間階段 身體 這與你的下一個相似。 然後是出生,第十一個環節,是當你得到一個粗略的 身體 一次。

11. 出生

第十一環節是出生。 它的象徵是一個實際分娩的女人,但這裡的實際意思是受孕。 所以這裡的符號並不完全符合意思。

12. 衰老與死亡

第十二環節,老死,是指從受孕開始的時期。 它的象徵是一個駝背的老人和一具被帶走的屍體。 老死不會只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一次,比方說,八十五歲。 從受孕後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衰老並走向死亡。 這就是 12 個鏈接。 這只是對12個鏈接的簡單介紹。 我們將再次更深入地研究它們,真正了解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12個環節的學習目的

研究這 12 個環節的全部目的是讓我們有一種真實的感覺,“我想要快樂,我應該快樂,但我沒有以正確的方式去做。 還有另一種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我真的很想讓自己擺脫所有不正常的態度和行為。” 換句話說,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我想停止否認,並下定決心讓自己擺脫所有的癮和所有功能失調的事情。” 在這裡,成癮和功能障礙指的是我們的 附件 到循環存在。 它比心理學更廣泛。 更廣泛。 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認識無明、煩惱2 業力是我們問題的根源

喇嘛 梭巴仁波切在一次開示中提到了一些東西,它非常強大,所以我把它打了出來。 他說,“我們的全部問題是我們把這個 身體 和具有遍复苦的本性的心。” 請記住,當我們研究三種痛苦或不滿意的經歷時,普遍存在的複合痛苦是 身體 和在無明、煩惱和煩惱影響下的心 因果報應?

“是什麼讓我們生來就有這樣的蘊?” 這就是問題。 為什麼我們在一個 身體 會變老、生病和死去? 為什麼我們的心如此困惑和不滿? 這是我們生活中的基本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你說它的發生是因為有一個外部創造者,那麼作為 喇嘛 Zopa 說,你需要擺脫外部創造者並獲得一個新的創造者,因為那個創造者是你所有問題的根源。 但這不是由於外部創造者。 沒有其他人把我們放在這裡。 我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 是我們自己的無明和煩惱, 因果報應 我們在他們的影響下創造。

所以這讓我們看看,“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當我遇到問題時,“為什麼我有這個問題?” 我們通常會說,“我有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人在做這做那。” 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我現在頭疼是因為我在輪迴中,因為我在煩惱的影響下, 因果報應. 因我的苦難和 因果報應, 我出生在這個生命中 身體 這些思想與所有這些 因果報應 成熟。

對我們自己的情況負責

這意味著對我們自己的情況負責,這與責備自己不同。 我們不怪自己。 並不是因為我們在輪迴中,所以我們是壞人。 這並不是說我們是罪人,我們應該受苦,或任何類似的東西,而是當我不注意,當我不照顧自己,當我不探索什麼是現實和不是的,我不斷地把自己弄得一團糟。 在某些方面,這是非常有力量的,因為如果我們讓自己陷入困境,我們也是能夠讓自己擺脫困境的人。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停止製造因。 這不是使某些外部存在永久存在以便他們賦予恩典或以不同方式移動木偶弦的問題。 這是一種產生我們自己的智慧和慈悲的事情,將它們帶到最前沿,然後釋放我們自己。 當然是佛菩薩的幫助。 他們影響我們。 他們指導我們,但我們是負責人。 這很像現代心理學理論,不是嗎? 對你自己的卡紙負責,而不是把它推到別人身上。

在我們這樣做的同時,我們必須對自己充滿同情心。 慈悲心是希望他人遠離痛苦。 我們也必須對自己有同樣的願望。 它不是,“哦,我在輪迴中,因為看看我是多麼令人討厭,我活該。” 這是不對的。 我是有情眾生我有清明的心性。 我可以快樂。 我可以成為一個 . 但我需要更好地對待自己。” 所以修行佛法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

仁波切提出問題後,“是什麼導致我們生來就有這樣的蘊?” 他又問:“我們前世有選擇嗎?” 我們別無選擇。 有的人有這樣的想法:“你是中期,你選擇下一次重生來學功課。” 不,我們別無選擇。 如果我們有選擇,我們不會選擇受苦,不是嗎? 我們不會。 所以很明顯,我們別無選擇。

為什麼我們沒有選擇? 因為我們完全是自動的。 我們完全被我們的煩惱淹沒了。 所以仁波切說:“我們前世有選擇嗎? 我們是否有控制力,讓我們可以沒有痛苦地出生? 不,我們拿這個的事實 身體,這是痛苦的本質,表明我們沒有選擇。 我們一直在煩惱的控制下, 因果報應 無始以來。” 我們讓苦難和 因果報應 接管。 我們順應潮流,但我們順應了錯誤的潮流。 我們沒有隨著智慧慈悲心的流動而流動。 我們隨著煩惱的洪流而流淌,被污染 因果報應 介意,只是順其自然,所以我們別無選擇。

“有這些五蘊的輪迴負擔,自我必須經歷痛苦。” 一旦我們有一個 身體 以及受煩惱影響的心 因果報應,我們將有不滿意的經歷。

“把五蘊之刺​​綁在我們背上的繩索是煩惱和 因果報應” 就是說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煩惱, 因果報應. 我們擺脫了源頭,整個糾結就分崩離析了。 沒有能量。 不單獨存在。 你看,一切都是緣起。 不是說輪迴作為外在的東西存在,固體,非要這樣。 之所以如此,是因緣而生。 我們有能力阻止這些原因,並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兩組因果關係

回到繪圖,還記得我說過有兩組因果關係嗎?

這裡的死神與生命之輪形成了一套因果關係,雞、蛇、雞是因,周圍的其他事物是果。

然後你在這裡,在右上角, 指向月亮。 月亮是涅槃。 涅槃是所有不滿意的經歷及其原因的停止,使它們不再發生。 它是那些事物的去除、最後的消失、停止、它們的不生起。 這 正在向我們指出這一點。 所以 的姿態就像開悟的道路。 不是那個 是涅槃因。 這 是我們必殺技的合作條件。 他為我們指明了道路,他向我們指出要修行什麼,捨棄什麼才能解脫。 當我們循道而行時,我們會得到果報,那就是涅槃。 這是另一組因果關係。

什麼是輪迴或輪迴?

輪迴不是外境

我想定義循環存在。 我們傾向於說,“哦,是的。 這是輪迴。 我們都在輪迴中。” 我們傾向於認為外部環境是輪迴——“美國是輪迴”——不是嗎? 我們說:“輪迴太多了!” 意思是我的工作太多了,我周圍的一切太多了,我必須離開輪迴——飛機在哪裡? 但輪迴其實不是我們生活的環境。

輪迴是我們的 身體 和在煩惱和影響下的心 因果報應。 我們的 身體 和使我們不斷在六界中循環的心。 輪迴可以指現在 身體 和心,或者可以指我們在六界中循環的過程,取一 身體 和一個接一個的想法 身體 和頭腦——身體 和神的頭腦, 身體 和地獄眾生的心, 身體 和人類的思想, 身體 餓鬼心。 那是輪迴。 那就是循環存在。

當我們說我們想要生成 自由的決心 輪迴,並不是說我們必須搬出西雅圖。 我們必須讓自己從 身體 和受苦惱影響的心, 因果報應. 這是需要理解的非常重要的一點。 環境確實會影響我們,但問題的根源不是環境。 當然我們要選擇好我們的環境,這樣我們才能修好,但是我們要記住,根本的問題是在煩惱的控制之下, 因果報應 這導致我們採取 身體 一遍又一遍地記住和有不滿意的經歷。

我們喜歡想,“要是事情稍微有點不同,那我就可以練習了。” “因為我有工作,所以我不能很好地練習。” 或者“我不能很好地練習,因為我在冥想時被貓咬了。” 或者“我不能很好地練習,因為我沒有時間去閉關。” 或者“我練不好,因為鄰居的收音機太吵了。” 我們總是認為,如果我在其他地方做其他事情,那麼我可以練習得更好。 “我現在的處境,就是坎坷難修。” 我們忘記的是,輪迴是一大障礙。 如果我們沒有障礙,我們就不會在輪迴中。 這就是重點。

如果我們在輪迴中,我們當然會有障礙。 當然。 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會遇到一些障礙。 的確,在某些地方或發生某些事情時,我們會遇到比其他地方更多的障礙。 這就是為什麼你努力在自己周圍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努力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地方,找一份有正當生計的工作。 不要參加太多的俱樂部、愛好和社交活動。 沉思 在一個安靜的地方而不是在高速公路上。 把自己放在一個好的環境中,但不要以為環境好就是要做的事情。 無論你走到哪裡,你都會遇到障礙。

這一點對我來說很清楚。 出家幾個月後,我從印度回到了尼泊爾。 我們大約有十幾個人去了 Lawudo,這是喜馬拉雅山的一個地方,在那裡 喇嘛 索帕前世冥想了二十年。 在他的前世 喇嘛 Zopa 被稱為 Lawudo 喇嘛 他在這個山洞裡冥想了20年。 所以這山洞內的能量,是真的很強。 我記得我們進去過 喇嘛 佐帕的洞穴,與 喇嘛 佐巴在那里和我們一起閉關,但我的心無法專注於任何事情。 我很清楚這不是環境,因為我在那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環境中,但我的頭腦完全是香蕉。

思維訓練教法幫助我們化障為道

不是環境。 修復外部世界並不是唯一能讓事情變得更好的事情,因為輪迴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這就是為什麼有一整套教法被稱為修行教法的原因。 修行的教法圍繞著如何轉惡為道。 只要我們還在輪迴中,我們就會有不好的境遇。 所以問題是,有沒有辦法讓我們接受這些東西,並將它們轉化為道路? 或者每次我們遇到障礙時,我們是否會被它擋住而感到沮喪?

利器之輪, 八句思變, 修心七要, 給屬靈朋友的忠告, 喇嘛 佐帕的書 轉換問題——這些都是圍繞著改變惡劣環境的教導。 直到我們 ,我們將遇到糟糕的情況。 當一個人開悟時,他已經完全消除了所有的煩惱和煩惱。 因果報應,所有不愉快的經歷,他們都發展了他們所有的好品質。 如果那個人住在這裡,他們會看到這裡是一片淨土。 他們走到城市的中心,他們看到了一片淨土。 他們去了索馬里,他們看到了一片淨土。

高等菩薩出於慈悲心,自願選擇往生某處利益眾生。 像尊者這樣的人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人。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尊者的思想(我們目前還做不到),我相信我們會發現他的經歷與我們的截然不同。 我們成佛了,就會明白他的經驗是什麼。 即使是同一個房間裡的兩個人,也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你離開一個地方感覺很好,而你的同伴說,“哦,那不是很糟糕嗎?” 同樣的情況,同樣的地點,卻有著不同的經歷。

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經歷

心態是我們經歷的真正重要決定因素。 如果你的心被煩惱淹沒3因果報應,你可能在這裡,這對你來說就像地獄一樣。 當人們情緒失控或完全精神錯亂時,由於他們的 因果報應,雖然他們和我們處在同一個環境中。 所以這不是地方。 你可以在這裡。 這可以是一片淨土。 想想這個很有趣,不是嗎?

例如,我們這裡有一杯水。 如果你生為餓鬼,當你看到這杯水時,你會看到膿血。 看起來就是這樣。 這就是業力願景。 人見水。 一個仙人,一個神,因為他們不可思議 因果報應,當他們看到它時,他們看到非常幸福的甘露。 所以是業相。 我們認為它是水,而且是一種固體。 實際上,它是什麼取決於誰在感知它。

下次我將再次瀏覽 12 個鏈接,進行更深入的介紹。 這裡有很多要討論的。 任何問題?

問題與解答

聽眾: 我們如何脫離輪迴?

尊者圖登卓龍(VTC): 擺脫這整個循環的方法是切斷無明。 如果我們生成 證悟空性的智慧,則沒有第一個鏈接。 如果沒有第一個鏈接,就不會有第二個,也不會有第三個,依此類推。

這樣做的路徑稱為 三項高等培訓: 道德、定力和智慧。 這就是為什麼如此強調這些 三項高等培訓.

智慧是真正的切斷無明的東西, 證悟空性的智慧.

但是要擁有那種智慧,你需要有能力讓你的心堅定和穩定地專注於你正在冥想的事情。 所以你需要專注。 如果你只是有智慧,但你不能專注於它,那麼什麼都不會堅持。

為了產生定力和智慧,你需要保持良好的道德行為。 如果你不保持良好的道德行為,你的頭腦就會有更多 憤怒附件,當你冥想時,你會有更多的分心。 你也會有更多的消極 因果報應,所以你也有更多的外部問題。

如果我們保持良好的道德規範,我們就可以去除非常嚴重的煩惱。 如果我們產生定力,我們就會去除更細微層次的煩惱。 如果我們生起智慧,我們就徹底斬斷了所有煩惱的根源。 所以智慧才是真正的解脫因素。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慈悲和智慧,這是道上的兩個主要事物。 沒有智慧,你可能非常慈悲,但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

聽眾: 如何培養智慧?

職業訓練局: 它來自於聽聞教法、思考教法和修習教法。 所以你又一次有了這個三步過程。 智慧不是閃電。 你必須聽聞教法,這樣你才能知道如何培養智慧——你試圖對什麼有智慧,你的目標是什麼? 冥想 是在你冥想的時候。 然後你需要思考那些教法,以確保你正確地理解它們。 然後你需要 幽思 在他們身上,並將它們融入你的腦海。 這是一個三步練習。 這需要時間。

加強我們對三寶的皈依

當你想到這裡,你真的可以看到對方的善意 ,因為 是給予教法的那一位,他為我們展示了解脫自己的全部道路。 如果 沒有展示教法,我們無法聽到和思考 幽思 在他們。 當你想到這一點時,你的皈依就會變得更深,因為你可以看到 是使我們​​擺脫輪迴之苦的指南。

我們經常採取 , 佛法和 僧伽 非常理所當然。 有一個 有教法,有證悟的眾生。 我們認為“當然!” 但是不,在這個宇宙中有些地方眾生沒有 因果報應 為了 出現,所以他們無法學習教法。 我們很幸運,我們在一個地方 出現了, 傳授了教法,這些教法的傳承存在,我們就有修行的機會。 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 , 佛法和 僧伽.

廣論中主題的相關性

你有沒有看到,當我解釋事情時,所有的冥想都是相互關聯的,即使我們一直在進行 拉姆林 一步步? 我們在這裡談到了輪迴,但我也把它與完美的人類再生、皈依和產生慈悲聯繫起來。 你越了解這一點,你對他人的同情心就越多。 儘管我們正在做 拉姆林 一步一步,所有這些不同的冥想確實相互關聯; 你對後面的理解得越多,它們就越能與前面的聯繫起來,而前面的與後面的聯繫起來也就越多。

讓我們坐下來思考一下。


  1. 教學的第一部分沒有記錄,但對前三個鏈接的更深入討論可在 下一個成績單

  2. “煩惱”是尊者圖登秋準現在用來代替“煩惱的態度”的翻譯 

  3. “煩惱”是尊者圖登秋準現在用來代替“妄想”的翻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