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

自我与他人的平等与交换:第 2 部分(共 3 部分)

一系列教义的一部分 启蒙的渐进之路(Lamrim) 在给出 佛法友谊基金会 1991-1994 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平衡和交换自己和他人的冥想

  • 产生的两种冥想 菩提心
  • 通过思想训练改变思想
  • 什么叫平等交换自我与他人

LR 076:均衡和 交换自己和他人 01分(下载)

克服阻力

  • 苦就是苦
  • 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只是被贴上标签
  • 慈悲保护我们并使我们受益
  • 一个熟悉的问题

LR 076:均衡和 交换自己和他人 02分(下载)

爱惜自己的坏处

LR 076:均衡和 交换自己和他人 03分(下载)

问答

  • 为什么我们应该提供帮助
  • 西藏局势

LR 076:均衡和 交换自己和他人 04分(下载)

产生利他意图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方法是七点因果。 另一个是均衡和 交换自己和他人 这是由印度大师寂天 (Shantideva) 详细阐述的。 他们说均衡和 交换自己和他人,如果你这样做,你就不需要健康保险,你不需要占卜,你生病时也不需要法会,因为你内在有能力将一切转化为修行。

这个均衡和过程 交换自己和他人 而lojong或随之而来的思想转变实践,并不是要停止外部问题。 这是关于停止不喜欢问题的头脑。 每当我们遇到外在问题时,我们也会有一颗不喜欢它的心。

不喜欢它的头脑将其标记为问题,然后加剧外部事物和我们对它的内部体验。 当你进行这种练习时,你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影响其他人对你所做的事情,但你肯定会影响你对它的看法和你自己对它的厌恶,这确实让你有能力控制你的体验。 都说这种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为了更高能力的学员,为了更聪明的学员,就是我们吧? [笑声] 好的,让我们开始吧。

平衡自己和他人

我们上次谈到 平衡自己和他人. 我们经历了朋友、敌人和陌生人如何平等,以及我们和他人如何平等。 我们是平等的,因为我们都想要快乐,我们都想平等地避免痛苦。 我们也是平等的,因为对自我和他人的整个歧视都是任意的。 这取决于你从哪一边看。 记得上次我说,这是我,那是你,但从你的角度来看,这是你,那是我? 所以这是一种非常武断的歧视。 只有通过熟悉的力量,我们才真正依附于我们自己的一方,并使其在我们自己的视野中真正稳固、固有和独立。

事实上,自己和他人是非常依赖的。 它们不是两个本质上独立的事物。 自己与他人相依。 首先,我们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他人。 我们非常依赖他人; 我们不是孤立的、独立的单位。 其次,我们之所以成为自我,仅仅是因为存在对他人的歧视,而其他人之所以成为他人,仅仅是因为存在对自我的歧视。 所以整个部门是相互依赖的。 没有他人就没有自我,没有自我就没有他人。 虽然我们有这种“我”独立存在的感觉,但并不是那么独立; 这取决于对其他人的歧视。

在寂天的经典第八章中, 指南 菩萨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巨大的章节是关于与他人平等和交换自我的。 寂天的经文如此伟大,因为在经文中,他回应了所有的“但是”。 在经文中总是有这样一个小声音在说:“是的,但我还是做不到,因为……”然后寂天开始驳斥那个反对意见。 它非常有效,因为这些是我们头脑中产生的相同类型的反对意见。

什么叫平等交换自我与他人

我将讨论其中的一些反对意见。 但首先,我想澄清的是,当我们平衡和交换自我和他人时,我们并不是在说,“我成为你,你成为我。” 我们并不是说我们交换身体,或类似的东西。 我们真正想要平衡并随后交换的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人。 现在,它不是很平等。 “我最重要。 这很清楚。 我执着于自己的立场。”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使他们变得同等重要。 后来我们交换了我们最亲爱的人和我们珍惜的人。 现在我们很珍惜自己,但我们想交换它,让它变成别人。 我们非常自然而容易地开始珍惜他人并希望他们的幸福,就像我们现在珍惜自己并希望自己的幸福一样强烈。

我们对“我”的整个感觉,“我”的坚固性,以及“我”无法变成任何其他东西,完全是由于熟悉,由于习惯。 换句话说,我们有一个 身体 以及两者都不是独立或固有存在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我们设定了一个“我”。 这没关系,但是我们让“我”或自我变得太坚实了。 我们将“我”或自我与 身体 并用头脑使一切都变得非常坚固。 我们正在努力做的是减轻这种感觉 gehechtheid,减轻了“我”的坚实感,减轻了 gehechtheid 那个“我”到这个 身体 和头脑,认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熟悉而产生的。 然后我们开始认识到,由于贴标签的方式,我们实际上可以开始给别人的身体和思想贴上“我”的标签,并以同样的强度珍惜他们,就像我们珍惜我们自己现在的幸福和我们自己的幸福一样 身体 和头脑。 这是培养非常深刻和强烈的爱与慈悲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他们说你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出的爱、慈悲和利他主义比从其他方法——因果七要点——中培养出来的要强得多。

修行此法门的大菩萨,与他人的认同感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可以毫无私心地为他人行事。 换句话说,它不会变成“我在帮你”。 但这只是帮助。 它成为一种非常纯粹的代表他人的行为,没有别有用心或期望,没有相互依赖和功能障碍。

我们照顾好自己 身体 和介意,因为我们觉得它是合适的。 我们这样做不会对我们的产品寄予厚望 身体 和头脑。 我们不认为他们与我们是分开的。 由于熟悉,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我们想要做的是对他人培养同样的态度,这样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人,仅仅因为它是适当的,而不是对被认可、奖励或得到回报有任何宏大的期望。 以帮助自己的本性,我们要训练自己去帮助别人,认同他们,把重点从“我”这个标签转移到别人身上,这样我们珍惜的对象就变成了别人,而不是“我”。

理解这些教义并不容易。 为这些演讲做准备对我来说非常有趣,因为我多年前就开始学习这种方法,现在多年来我能够看到一些东西是如何深入人心的,以及它是如何变得更有意义的。 关于教学 交换自己和他人 最初可能会非常令人震惊,因为它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处理事情。 要真正理解它需要时间。 这需要 纯化,收集正能量,师从老师。 这需要我们自己坚持不懈。

So 平衡自己和他人 意味着我们寻求他人的幸福并使他们与他们的痛苦分离,就像我们寻求自己的幸福并使自己与痛苦分离一样。 交换意味着我们为他们做的比为我们做的更多。

苦就是苦

在这一点上,其中一个“是的,但是”的头脑出现并说:“是的,但其他人的痛苦不会影响我。 那么我为什么要努力摆脱它呢? 当别人在车祸中被砸烂时,我很好。 我走在街上。 他们的痛苦不会影响我。 我为什么要为此做些什么? 人们在世界其他地方挨饿。 人们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挨饿,但他们的饥饿是他们的问题。 这不是我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为此做些什么? 我的朋友很痛苦很疯狂,但那是她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何必插手?” 这就是我们的心态。

是的,的确,别人的痛苦对我们的影响与对他们的影响不同。 然而,他们的苦难与我们自己的苦难没有什么不同。 换句话说,痛苦就是痛苦,它属于谁并不重要。 当我们看着别人的痛苦时,那种痛苦很容易就是我们自己的。 这不像是只有他们才会遭受的另一种痛苦,但我不是。 因为我们珍惜自己 身体,我们不忍心看到它受到伤害。 只是因为我们不珍惜别人的身体,我们才对他们的痛苦感到冷漠。

但同样,我们在这上面贴上“我”的标签只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歧视 身体 而不是另一个上的“我” 身体. 请记住,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我”被标记在他们的 身体. 我们理解这一点的最大障碍是我们自己抓住“我”,然后用我们自己的“我”或自我来识别 身体. 自我和他人不像椅子和桌子,或者像黄色和蓝色那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别。 黄色不能是蓝色,蓝色不能是黄色。 椅子不能成为桌子,桌子也不能成为椅子。 但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分别不是这样的,因为这种分别只是根据观点而做出的。 从一个角度来看,这是“我”,那是“他人”。 这个人的快乐是最重要的,而那个人的快乐不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说“我”,你的快乐比我的快乐更重要。 “我”变成了“你”,因此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你看,辨别自己和他人,并不是像辨别黄色和蓝色,辨别椅子和桌子那样,是一成不变的事情。 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歧视仅取决于您在这种情况下的位置,仅取决于您的观点。 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就好像这条街的这边和那边的街。 这仅取决于您站在街道的哪一侧,哪一侧变成“这”,哪一侧变成“那”。 如果你穿过另一边,那么街道的那一边就变成了“这边”,而这边就变成了“那边”。 依赖性很强,不是硬性分类。 只是因为我们过于强烈地认同自己的一面,我们才觉得别人的痛苦不如我们自己的痛苦重要。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只是被贴上标签

但是我们怀疑的心还不快乐。 它说:“是的,但实际上,别人的痛苦并没有伤害我。 所以说真的,我为什么要为此做任何事情?”

寂天说,如果我们现在只关心我们自己当下的快乐,以及我们在此时此刻认定为“我”的东西,我们现在的 身体 和心,那我们为什么要注意消除我们自己未来的疾病或我们自己未来的痛苦呢?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只关心“我”和此时此刻,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未来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情,因为它与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我”不同。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在想,“我只是在为‘我’和‘我’工作,无论现在我是谁。 你又不是我,我何必管你呢?” 寂天说,但明天的你不是现在的你,所以你为什么要关心明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呢? 得到它? 如果你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那你为什么要关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呢? 明天为什么要为自己做任何事? 明天的不适,明天的疾病,现在都不会伤害你,所以为什么要做任何事情呢? 今天的自己不会经历明天的自己的痛苦。

以类似的方式,手可以帮助脚,但不会小题大做。 手只是帮助脚。 这只手没有说,“看,你的痛苦不是我的痛苦,所以我不会帮助你。 硬着头皮,老脚,拔掉你自己的刺! 我不会帮你的。 [笑声] 这不是我的痛苦。 这不是我的问题。 别让我参与进来。”

在这两种情况下,寂天都说我们不应该关心未来自己将要经历的痛苦,手也不应该关心脚的痛苦,因为那不是它自己的。

但我们确实有帮助。 手帮助脚,我们帮助未来的自己,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同一事物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是同一个连续体的一部分。 它们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一连续体的一部分。 同样,手和脚也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属于同一集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倾向于帮助他们。

但这些东西都不是固有存在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我”依附在这个自我瞬间的连续体上,并将它当作一个固有的固体事物来把握,那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这个连续体只是一堆自我瞬间。 我们将明天的痛苦和后天的痛苦与经历明天的痛苦和后天的痛苦的自己以及经历今天的痛苦的自己联系在一起。 我们将它们联系起来只是因为它们都是同一连续体的所有时刻,但该连续体并不是一个坚实的、固有的、独立的单元。 它只是不同时刻的部分集合。 任何连续体都不是固体。 它只是一个小时的零件集合。 一个小时不是一件可靠的事情。 它是分钟的集合,它是秒的集合。 同样的,现在的自己,明天的自己,五年后的自己,我们都照顾,但没有一个是本来就存在的。 它只是一个依赖的连续体,我们只在上面贴上“我”的标签。 其中没有任何内在的“我”。 这是从连续体的角度来看的。

从藏品来看,手与足同属一藏。 在所有不同部分之上 身体 请注意,我们将其标记为“我”,但该系列又不是一个固定的、独立的、单一的系列。 集合只是一组不同的部分。 因此,使该系列顶部标记的“我”过于坚实是一种误解。 我们试图削弱“我”的稳固性,因为只有通过让“我”变得非常稳固,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就是我,在这里独立,那就是你。 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我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 我的最重要。” 通过这种方式思考,我们试图做的是消除我们将“我”视为一个真正坚实的东西的方式。 以这种方式,我们将空性的教义整合到 菩提心,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方法变得非常高深的原因。

没有独立的痛苦。 没有独立的“我”是痛苦的拥有者。 没有独立的“我”拥有痛苦。 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呢? 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拥有痛苦,我们怎么能声称我的痛苦比任何人的痛苦都重要? 如果正在经历那种痛苦的人只是被标记在那个集合之上,或者那个瞬间之上的某个东西而存在,我们怎么能如此强烈地坚持那个“我”和那个“我”的位置“我”是否只是被贴上标签的东西?

因此,自我的痛苦和他人的痛苦,都只是通过贴上标签而存在。 它们同样只是被贴上标签而存在。 它们必须同样被驱散,因为它们很痛苦。 换句话说,痛就是痛。 既然没有实人附身痛苦,那么不管是谁的痛苦,都是被消灭的痛苦。 同样,是谁的幸福并不重要,被开发的幸福才是。 无论如何,那里没有独立的“我”会紧紧抓住这种幸福。 这只是被贴上标签的东西。 幸福和“我”或拥有幸福的自我,都只是被贴上标签而存在。

慈悲保护我们并使我们受益

然后怀疑的心说:“是的,但是爱别人胜过自己真的是负担太大了,我已经受够了苦,我为什么要卷入别人的苦中?”

答案是当我们培养出爱他人胜过自己的慈悲心时,这种慈悲心实际上可以保护我们自己免受痛苦。 换句话说,照顾他人、为他人幸福而努力、为他人消除痛苦并不会成为负担。 当你以慈悲心去做时,你就是以快乐、喜悦的心去做。 它不会成为你的痛苦。 这并不是说你正在承担比你已经承受的更多的负担或更多的痛苦。 你是带着喜悦的心去做的,所以实际上你的心比以前更快乐。

以相互依赖的、功能失调的方式照顾他人与以不正常的方式照顾他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菩萨 方法。 当我们以这种黏糊糊的、相互依存的方式关心别人时,表面上似乎是,“哦,我正在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但当你真正深入观察时,一个人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 就好像我从这段关系中得到了一些东西,所以我要把它延续下去。 我延续它的方式是做所有这些看起来像是在照顾别人的事情,但基本上我是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我不是在照顾别人,因为我真的很在乎他们。 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感到内疚; 我觉得有义务; 我害怕如果我不这样做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不健康的关系中发生的事情。 看起来我们真的很关心别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认为这是很多恢复运动稍微歪斜的地方,因为他们让每个人都说,“我一生都在照顾别人。 现在我要照顾好自己。” 事实上,他们一生都没有真正照顾过别人,因为有很多期望和不纯的动机。 他们真正做的只是将一种自私的动机换成另一种,两者都不能使心灵摆脱痛苦。 当你想,“我现在正在照顾自己,因为我厌倦了照顾别人。 我厌倦了为他们牺牲我的一生,”有这么多 愤怒 在那,一个人怎么可能快乐?

然后是设置限制和设置界限的整个过程。 在恢复运动中,他们经常说,“我正在设定一个限制。 我正在设置一个边界。 你不能这样做! 一旦你开始设定界限,告诉人们他们不能做什么,你就会进入这个非常稳固的“我”与“他们”的位置。 它只会产生很多痛苦和不适,因为你会产生这样的防御性思维,“有人在我的领土上行走。 有人在我的地盘上。 我必须为自己挺身而出。 我必须把他们放在他们的位置上。” 它发展了所有这些敌对行动。

我确实相信设定限制和界限,但在我看来,设定限制和界限并不是告诉别人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问题。 我们无法控制其他人的行为,不是吗? 这是不可能的。 在我们脸色发青之前,我们可以告诉其他人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但这不会改变任何事情。 他们仍然会为所欲为。 对我来说,设定限制和边界就是自言自语,如果有人这样做,我将如何回应。 所以我们试图限制我们自己的行为,为我们自己的不健康反应设置界限。 我们试图限制我们自己的罪恶感,我们自己的不健康义务感,我们自己的期望,我们自己别有用心的动机。 对我来说,这就是设置限制和设置界限。 它是对自己起作用,而不是对别人起作用。

当你珍惜别人的时候 菩萨 从角度来看,这不是出于内疚、义务、不可告人的动机,也不是为了自己从中得到什么。 这样做只是因为苦就是苦,不管是谁的苦。 而幸福就是幸福,是谁的都不重要。 在这整件事中没有强大的“我”。 因为没有强大的“我”,所以不会有很多痛苦。 因为一个人对他人的慈悲和爱是非常真诚的,所以我们会以快乐的心态去做,照顾他人并不是一种让我们感到痛苦的牺牲形式。

在我们的西方文化中,我们常常认为照顾他人意味着我必须痛苦。 换句话说,除非我真的很痛苦,否则我并没有真正照顾别人。 我们陷入了整个烈士综合症。 在一个情况下 菩萨,以极大的快乐完成照顾他人的工作。 虽然我们说我们承担起照顾他人的重担,但承担这个重担是带着难以置信的快乐完成的。 当您考虑有时您真正关心的人,以及您将如何不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对您来说非常不方便甚至有时对您造成身体痛苦的事情时,您就会明白这是怎么可能的,但你真的不介意。 你不会去想它,因为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希望他们快乐上。 千载难逢,这确实发生了。

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使用母亲的例子。 一位母亲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分娩的痛苦——但这样做对婴儿来说是那么幸福、那么快乐。 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当我们深切关心他人时,我们也会这样做。 事实上,我们可以与一两个人一起做这件事,这意味着实际上可以与每个人一起做。 我们只需要熟悉它并培养那种态度。

身体不是我们自己的

然后怀疑的头脑说:“是的,但我怎么能想到别人的 身体 作为我自己的? 我怎么能把别人的痛苦当成我自己的呢? 这怎么可能? 你告诉我要像帮助自己一样帮助别人。 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此,寂天有一个对我来说意义深远的答案。 寂天说要看看你自己的 身体. 我们坚持这一点 身体 并如此强烈地认同它。 这就是我。” 但它是什么? 这个 身体 属于我们的父母。 这不是我们的 身体! 它来自我们父母的精子和卵子。 这不是我们的。 当你想到它时,这 身体 出现是因为另外两个人的身体走到了一起。 精子和卵子不属于我们。 他们聚在一起,然后所有的细分都在那之后发生。 当“我”不是我们的 身体,它实际上是 身体 其他人的?”

坐下来思考这个问题真的很有趣。 只想着你自己 身体 以及你父母的真实情况 身体. 一半的基因来自你爸爸,另一半来自你妈妈。 所有其他原子和分子都来自所有的牛奶什锦早餐和牛奶、橙子和西兰花,以及您一生中吃的任何其他东西。 所以这是怎么回事 身体 我? 或者这是怎么回事 身体 矿? 真的不是。 当你真正坐在那里观察时,你会看到它是其他众生的! 这很清楚。 从基因上讲,它属于他人。 而构成它的材料——我们吃的所有食物——都是别人的。 所有的食物——西兰花和花椰菜、奶酪、披萨、酸奶和巧克力蛋糕——都不属于我。 他们都属于别人。 别人把那些东西给我,我吃了。

当你想到它时真的很奇怪,因为我们非常认同它 身体. 但是当你用你理智的理性去审视它的时候,绝对没有依据把“我”和这个等同起来 身体. 它崩溃了。 它变得像空气。 如此强烈地认同“我”的原因 身体 不能装水。 我们看到这整个识别的发生仅仅是因为熟悉。 然后我们可以开始看到,将“我”等同于其他人的身体是同样可能的。 我们可以将“我”想要幸福的概念与其他人联系起来,而不是与这个人联系起来。 这只是一个习惯问题,只是一个熟悉的问题。 当你想到它时,它真的很神奇。

一个熟悉的问题

然后疑惑的心说:“是的,交换自己和他人会很好,但是做起来太难了。”

寂天回答说,实际上,这只是取决于熟悉程度。 他说可能有一个我们真的很讨厌的人,但后来关系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充满激情地爱那个人。 整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感觉变化仅仅因为熟悉,仅仅因为概念和熟悉。 你可以把强烈的仇恨变成强烈的爱。 寂天说,如果你能通过熟悉的力量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所认定的“我”和“他者”也同样可以被熟悉的力量改变。 所以当我们说“我”,或者当我们说“什么最重要?” 而不是将其附加到此 身体 和心,它变得依附于他人的身心。 它实际上更有意义,不是吗,因为这里只有一个人,那里有无数其他人。 如果我们真的要在谁应得幸福和痛苦的问题上民主化,那么关心他人的问题和他人的福利就真的很有意义,因为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多。 重新分配重要性所属的位置是有意义的——与其他人。

爱惜自己的坏处

要真正发展这种自我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地看到珍惜自己的缺点和珍惜他人的优点。 因此,我们将继续讨论另一个标题:自我珍爱的缺点。 自我珍爱, 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我把它们都当作同义词使用——指的是珍惜自己,远远超过其他人。 喇嘛 Zopa 说,如果你开始列出自我珍爱的缺点,你将永远不会走到列表的末尾。 [笑声] 换句话说,你可以继续下去。

很明显,我们在这里试图看到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是我们问题的根源。 这与我们通常看待它的方式截然相反。 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如果我不照顾自己,谁来照顾自己? 换句话说,我必须照顾好自己。 我心里说“我很重要”的那部分是我心里非常宝贵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不把自己看得最重要,我就不会照顾好自己,如果我不照顾好自己,没有其他人会。 如果没有人照顾我,我会很痛苦。 这就是我们通常的“逻辑”。 我们在这里开始质疑的是这整个逻辑。

我们开始质疑我们所说的“我”和 以自我为中心, 是一回事。 我们也在质疑是否 以自我为中心 为了让自己快乐,真的很有必要。 我们正在质疑这两件事。

“我”与自私的区别

首先,“我”和自私是一回事吗? 这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高中时,我们就“人类天生自私吗?”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有没有可能摆脱我们的自私?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说:“不,我们不是天生自私的。” 我们自私是因为熟悉,因为习惯,久而久之。 但是,我们的这一部分心,这种珍惜自己的态度,并不是我们自己固有的一部分。

这让我们回到开阔的天空和遮天蔽日的云之间的类比。 换句话说,我们心的清净本性是宽阔、开放和宽敞的,而云——其中一朵云是 以自我为中心 或私心——是遮天蔽日的东西,可以与天隔绝。 所以我们有自心的清净本性,我们有遮蔽它、遮蔽它、 以自我为中心. 它们不是一回事。 云和天空不是一回事。 自私和心的清净本性,自私和仅仅贴上“我”的标签,它们不是一回事。 它们可以被分离出来。

自私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当我们将问题归咎于自私时,我们并不是在为问题责备自己。 因为“我”和自私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这真的很重要。 因此,当我们试图看到自我珍爱的缺点,并将它给我们带来的所有麻烦归咎于自我珍爱时,我们并不是在责怪自己。 因为自我或“我”只是堆积在五蕴之上的一个简单的推定物。 这和这不是一回事 以自我为中心 这是遮蔽心性的云状心所之一,或云状态度。

观众: 你能解释一下责备我们的自私和责备自己之间的区别吗?

尊者图登卓龙(VTC): 怪我们自己? 例如,我看到了一个我真的倾倒了某人的情况,因为我非常专注和自我关注。 我认识到这种关系中的问题是由于我的自我关注和自我吸收而引起的,我将问题归咎于自私。 但我并不是说我不好。 所以我们将自己与自私分开,认识到自私可以被丢弃和摆脱,但自我仍在继续。 我们可以将问题归咎于自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责备自己。 这是一个微妙的区别。 虽然一开始看起来很微妙,但过了一段时间,你真的可以开始看得很清楚了。 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因为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陷入一种责备受害者的心态——而责备自己和感到内疚并不是佛法的意义所在。

所以我们看到自我和自私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它们可以分开。 我们的自我是好的,但我们的自私是敌人。 我们也在质疑我们需要自私才能快乐的逻辑。 当我们开始审视自己并审视我们的生活经历时,就会变得非常清楚,我们的自私和自私并没有成为我们幸福的原因 以自我为中心 是我们痛苦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导致我们造恶业

一种看待它的方法是我有问题。 我的生活现在正在崩溃。 我觉得很痛苦。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也许外在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我现在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困惑、沮丧、心烦意乱,与自己脱节。 从业力的角度来看,这一切的烦恼都是由于我们过去世的自我爱惜造成的。 因为前世我们只顾着珍惜自己,所以造成了负面的 因果报应。 该 因果报应 成熟为我们这一生的精神不快乐,即使外面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让我们如此不快乐。

又或者是外在的事情让我们不开心:你的房子的抵押贷款要到期了,你将不得不搬出你的房子,或者你的婚姻正在破裂。 即使有一些外部因素导致了问题,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因为 因果报应. 当我们回顾我们的前世,每当我们创造负面的 因果报应, 有 以自我为中心 和自私有关。 因此,无论我们现在的不快乐是由于外在的情况还是纯粹是内心的不快乐,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它们都可以归因于我们前世的自我中心行为,我们通过这种行为创造了消极的 因果报应.

同样,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责备自己。 这并不意味着说:“我是我所有问题的根源。 看,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我恨我自己。 我再次做到了!” 我们没有那样做。 请记住,我们将 以自我为中心 来自自我,我们将矛头指向 以自我为中心 并说:“这件事是我问题的根源。 我想摆脱它。 它表面上是我的朋友,实际上却毁掉了我所有的幸福。”

当我们看待今生的冲突和动荡时,即使我们不从业力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它们是如何 以自我为中心 参与…

[因更换磁带而丢失的教义。]

......我们陷入了与其他人的定位和讨价还价的整个过程。 “我要这个。 我要这个。 我要那个。” 我们没有表达需求和担忧,也没有愿意倾听,而是陷入了“我想要这个,我想要那个”的境地,向其他人提出要求。 一旦我们开始对他人提出要求,沟通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当我们这一生遇到冲突时,我们可以退后一步,看看我们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方式往往来自对自我的过度认同。 这就像用头撞墙,因为尽管我们努力想要快乐,但我们却在制造越来越多的冲突。 我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需要、自己的需要、情况在我看来如何、我想从中得到什么。 我们变得非常非常狭窄,这会产生冲突和问题。

回顾一下你的生活,看看你的问题,看看自私在当下如何运作,给你带来问题,这真的很好。 审视自己因过去而产生的不快乐 因果报应 以及如何 以自我为中心 是导致你产生消极情绪的问题的根源 因果报应 在前世。 你真的可以将手指指向 以自我为中心 作为问题的原因,而不是让我们自己感到内疚,或将矛头指向他人或整个社会。 我们将在此处确定问题的正确原因。

每当我们创造消极 因果报应 在今生或前世,给我们带来问题的结果,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负面的 因果报应 被创造是因为我们受到我们的影响 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为什么要杀死其他众生? 我们为什么要出去打猎和钓鱼? 我们为什么要粉碎昆虫? 人们为什么要杀其他人? 这不是出于亲情和利他主义,而是出于 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为什么要拿不属于我们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要欺骗别人,偷他们的财产或不尊重他们的财产? 再次,它出 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出于同情。 为什么我们有多重关系而不忠于我们的伴侣,或干预其他人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会有伤害他人的不明智的性行为? 再一次,这不是出于同情。 这是出于我们自己对快乐的执取。

我们为什么要对别人撒谎? 以自我为中心. 为什么我们对他们说话很严厉? 我们为什么要诽谤他们? 为什么我们会用分裂的言论在其他人的关系中引起冲突? 再次,因为我们自己的利益。 我们为什么要胡说八道? 自利。 我们为什么贪图别人的财产? 自利。 为什么我们花时间策划如何伤害他人和报复? 自利。 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 错误的看法? 自利。

反思十种破坏行为真是有趣 冥想 去做。 回顾一下所有十种破坏性行为,看看你生活中的真实例子。 看看所有这些背后是如何自利、自私、自我关注的。 然后记住,每次我们进行这些行为时,我们都在制造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以及我们自己未来痛苦的原因。 这完全是徒劳的行为。 你可以看到此时此刻,虽然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假装成我们的朋友,但事实上, 以自我为中心 在欺骗我们。 自我珍爱的态度是说:“对这个人撒谎; 这对你会更好。 但是,如果我们对那个人说谎,可能会得到五分钟的一点点好处,但长期下去,就会让我们问题接二连三。

所以我们可以开始看到 以自我为中心 作为真正背叛我们的东西。 它假装是我们的朋友,但它实际上只是让我们陷入如此多的疯狂之中,让我们痛苦不堪。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指出真正的敌人——如果我们真的要有敌人的话——是自我中心,而不是其他人。

你应该记住, 以自我为中心 不是我们。 我们不会陷入内疚之旅并自责。 我们正在分离 以自我为中心 并责怪它。 因为关键是,只要我们有 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将有外部敌人。 而除掉外敌的方法,不是消灭他们,而是消灭外敌。 以自我为中心. 只要我们有 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将卷入负面行为,而其他人将伤害我们。 当其他人伤害我们时,我们称他们为敌人。 但主要原因是 以自我为中心. 即使我们试图摧毁所有外部敌人,也没有用,因为我们自己的力量 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将继续创造更多。 你可以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政府有一个又一个敌人,但即使轰炸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它仍然会找到另一个敌人来轰炸。

杀别人并不能解决基本问题,因为只要有自私,业力,我们就会为自己的问题制造因。 此外,由于自私,我们会解释情况,使它们看起来对我们有害。 所以自私以两种方式伤害我们:通过让我们创造消极的 因果报应,并让我们以错误的方式解释情况。 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看到真正的敌人不是外在的人。 伤害别人,报复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除此之外 以自我为中心 使我们产生消极的 因果报应 这使我们投生恶道。 所以如果我们不喜欢低等转世,我们应该对低等转世做点什么 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阻止我们实现目标

以自我为中心 也阻止我们实现我们的任何目标,轮回中的任何暂时目标,以及我们的任何最终目标。 我们还没有在轮回中找到快乐,因为我们创造了太多的负面 因果报应 在我们自私的力量下。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成罗汉、成佛呢? 因为我们的自私。 开始时和我们一模一样,困惑和以自我为中心。 但 想要调伏他的自私,所以他修行道,而我们只是欢迎我们的自私进入屋子,让它发挥作用,并花时间为自己感到难过。 我们把时间花在了一个接一个的转移注意力和一个接一个的感官享受上,而我们仍然在这里,我们所在的地方。 所以我们没有幸福的全部原因 ,是因为我们一直无法放下 以自我为中心. 当我们开始以这种方式看待它时,就会清楚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自我中心的缺点是什么。

以自我为中心使我们极其敏感和容易被冒犯

我们的 以自我为中心 使我们极其敏感,容易被冒犯。 你知道你的那部分是如此敏感。 人们斜眼看着你,人们用稍微错误的语气和你说话,人们不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人们以不符合你标准的最轻微的方式滑倒,我们得到了被冒犯了,所以心烦意乱。 这是所有的函数 以自我为中心. 所有的敏感和被冒犯都不是来自另一个人。 我们已经制定了人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雷达,我们只是在寻找让我们感到被冒犯的人。 这就像那些日子,当你醒来时心情不好,你只是想找个人发火。 你有过那些日子吗? 就好像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一个不对我微笑的人,这样我终于可以把我生气的原因合法化了。 [笑声]

再一次,我们所有的不满来自于 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很不满足,因为我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把“我”看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完全不可能满足自己。 为自己贪图享乐这个坑是没有底的。 我们可以在我们的一生中看到,我们是如何追逐并抓住一种分心和另一种感觉愉悦以及另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 没有尽头。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兜圈子,寻找一些东西,完全不满足,从来没有找到任何一种满足或内心的平静,因为我们 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使我们感到内疚并自怜

所有的吝啬,内心的紧绷,无法分享,不得不付出的失落感,都是因为 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陷入内疚之中。 “我太可怕了。 我把一切都搞砸了。” 这是一个函数 以自我为中心. 所有的自怜,“可怜的我。 可怜的我。” 这都是一个函数 以自我为中心. 当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通常非常认同的那些内疚和自怜的感觉时,这真的很有趣。 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完全抓住它们,拥抱它们,然后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感受。” 当我们开始这样做时 冥想 关于缺点 以自我为中心,很明显我们不必为自己感到难过,我们不必感到内疚,当这些想法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时,我们不必加入潮流。 我们不需要相信他们或追随他们。 可见,这不过是自我中心的又一个玩笑罢了!

以自我为中心 会想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让我们非常不开心。 它会想,“我可能不开心,因为这个人做了这件事; 我会不开心,因为那个人不欣赏我; 我可能会不开心,因为这个人让我觉得自己不属于自己; 我会因为这个人侮辱我而感到不高兴。 我不属于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 我又搞砸了。 可怜的我。 没有人爱我。 这很糟糕。 我的一生就是这样!” [笑声] 这都是 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不需要这样想。 无论我们心中生起什么念头,我们都不需要把它们当成现实来把握。 我们有能力审视这些想法并说:“那不是现实。 事实并非如此。 我不需要这样想。 那是 以自我为中心 发脾气让我再次痛苦,我可以识别出它的敌人 以自我为中心 并说:“离开这里!”

以自我为中心导致恐惧

我们所有的恐惧——想想我们有多少恐惧——都来自 以自我为中心. 当你想到你最害怕的事情时,你会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以自我为中心 和我执参与其中。 “我怕没有人会喜欢我。” 看着那(这 以自我为中心. 我,我,我,我。 或者,“我害怕死亡。 我害怕失去这个 身体” 我们如此投入 执着 对此 身体 就好像是我一样。 我们如此执着于此 身体。 如果 执着 对此 身体 不是自私,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才是? 所有对死亡的恐惧,所有对不被接受、不被认可的恐惧,所有对被伤害的恐惧,所有对朋友离开我们的恐惧,所有对失去工作的恐惧都是由于 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有千万种恐惧!

在您的 冥想,拿出你所有不同的恐惧,看看它们。 认识到恐惧是如何对应于 以自我为中心,以及一旦你能放手 gehechtheid 对自己,只要你能放下所有不同的执着 以自我为中心 支持,然后你所有的恐惧都会自动消失。 我们有恐惧基本上是因为我们执着。 我们执着是因为我们都沉浸在自己之中。

当你开始审视这一点时,你就会开始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即如何仅仅通过改变我们的态度就可以真正摆脱恐惧。 所有这些让我们受苦的事情,今生来世,过去所有的苦难,都可以指指点点 以自我为中心 所有的责任都在那里。 当我们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时,我们对如此以自我为中心的兴趣就会自动大大降低。 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不会让我们快乐。 相反,它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将其确定为问题的根源,确定为真正的敌人,那么它就会自动减少。

接下来要说的是珍惜他人的好处,不过我想还是等下一次吧。

问答

为什么我们应该提供帮助

[回应听众] 看来你在那里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 其中之一是你说如果人们的痛苦是由于他们 以自我为中心,那我们为什么要尝试帮助他们呢? 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说,“好吧,太糟糕了,你的问题是由于你自己的自私?” 这又回到了我们在课程开始时谈到的——苦就是苦,不管是谁的苦。 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对某人说,“好吧,太糟糕了,你自己造成的,”并避免卷入其中。

西藏局势

西藏的问题,你可以看看集体抗议造成的悲剧。 因果报应 这是由于 以自我为中心.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今生经历这个结果的人,在他们创造事业时都是藏人。 这不是那个意思。

[回应听众] 这真的很有趣,因为当你观察任何一个动作时,你会发现任何动作都可以出于多种动机而完成。 你可以留在西藏,因为你执着于它; 你可能会留在西藏,因为你想留下来帮助那里受苦的其他人。 你可以离开,因为你害怕,而且你重视自己的安全; 或者你可以离开,因为你想在另一个安全的国家保护宗教。 所以这就像你不能只看行为就说行为是否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任何行为都可以在截然相反的动机下完成。

[回应听众]确实如此。 从长远来看,照顾他人是值得的。 我不确定这一定是遗传的,但可能有遗传成分。 我认为有时我们过于倾向于还原论,试图说一切都是遗传的,并否定心智的存在。

同样沿着这条线,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你的想法不是来自你的父母。

观众: 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职业训练局: 它来自先前的心相续。 也就是说,前世。

[回应听众]非固有存在的自我,仅仅被贴上标签的自我,这没有错。 它在管自己的事。 我们不怪那个人。 [笑声] 正是这种态度说,“我!” 这使得非固有存在的自我成为宇宙中最重要的自我。 那种态度,是我们的罪魁祸首。

让我们静静地坐几分钟。 这里有很多事情要考虑。 请考虑它们与您生活的关系。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