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完美的互補性

冥想穩定和智慧概述:第 1 部分,共 2 部分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影響深遠的態度的互補性

  • 慷慨
  • 倫理
  • 忍耐
  • 歡樂的努力

LR 105:冥想穩定和智慧01(下載)

禪定與智慧的深遠態度

  • 冥想穩定概述
  • 智慧概述
  • 定力和智慧如何相得益彰 深遠的實踐

LR 105:冥想穩定和智慧02(下載)

問題與解答

  • 做事的重要性 純化 和理解空虛
  • 西方術語與傳統用法

LR 105:冥想穩定和智慧03(下載)

練習前四種與其他五種相關的深遠態度

當我們通過並審查 深遠的態度,我特別想強調我們如何練習每一個與其他五個相關的,這樣我們就不會認為它們是不同的和孤立的東西。

慷慨

當我們修行布施時,我們也修行布施的倫理。 這意味著,當我們大方時,我們也在努力保持道德。 我們對酒和槍支以及實際上會傷害他人的東西並不慷慨。 因此,這涉及道德和明智的捐贈方式。

給予並不意味著只給予每個人他們認為他們想要的東西,而是意味著從道德的角度看待事物並了解我們的禮物將如何被使用,然後決定如何以及何時給予。 所以,這就是慷慨的倫理。

我們也有慷慨的耐心。 有時,當我們慷慨時,人們並不欣賞它。 作為回報,他們不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對我們友善和友善,他們可能會粗魯和討厭並說:“你只給了我這麼多。 你怎麼不給我更多?” 或者“你怎麼給了我這個,卻給了那個人更多? 這不公平!”

因此,有時,即使我們來自慷慨的思想和友善的態度,其他人也不欣賞它,他們對我們說話嚴厲。 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失去耐心而生氣。 但是,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會破壞給予的積極潛力。 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給予時練習耐心也很重要的原因。

我認為這裡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回顧我們生活中的不同時期,我們曾經很慷慨,但後來卻生氣了。 或者我們後悔,因為這個人沒有按照我們想要或期望他們的方式行事,或者這個人沒有按照他們應該的方式行事,具有良好的價值觀和適當的舉止。

此外,我們要以布施來修習喜悅的精進; 我們希望以慷慨大方為樂。 換句話說,不是出於義務或內疚,或者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做的頭腦而慷慨。 我們希望出於快樂和熱衷於給予的心而慷慨大方。 給予成為一種享受。 他們說,當一個 菩薩 聽說有人需要某樣東西, 菩薩 變得非常高興和興奮:“有人需要一些東西。 我要過去幫忙!” 這就是布施的喜悅努力。

與布施一起練習專注是指保持我們的動機非常穩定和非常清晰。 專注於我們的發心,即利益眾生,並在布施的開始、中、結束時保持發心穩定。 我們開始慷慨並不是因為我們希望別人注意到我們有多富有,或者因為我們希望別人喜歡我們,而只是培養 菩提心 [動作]中間的動機。 嘗試從一開始就產生利他的意圖,並在整個行動中保持它,這樣我們就有動力、行動和奉獻精神,都充滿了利他主義。

與布施一起實踐智慧意味著不將整個行為和施與行為的參與者視為堅實、具體、固有存在的實體。 如果我把這些花送給Leslie,修行布施就意味著承認我不是本性存在的,她不是本性存在的,這些花不是本性存在的花,而布施的行為也不是本性存在的布施行為。 認識到所有這些事物的存在是因為其他事物的存在; 你沒有一個沒有另一個。 認識到給予行為的整體相互依存性。

給予是第一位的 深遠的態度 因為他們說這是最簡單的。 但是 非常熟練地意識到對於我們中的一些人來說,這並不容易。 我想我告訴過你一個故事,對於一個很難給予的人, 讓她練習從一隻手到另一隻手給予,這樣她就有了給予的能量。 [笑聲]

倫理

第二個 深遠的態度 是倫理的倫理,即放棄傷害他人的願望。 道德的三種類型是:

  1. 放棄有害行為的倫理
  2. 創造積極的道德規範
  3. 為他人謀福利的道德規範

在我們提供幫助時,有一份不同類型的人需要特別注意的清單。 例如窮人和有需要的人、對我們友善的人、旅行者、悲傷的人、不知道如何區分建設性行為和破壞性行為的人等等。

同樣,當我們練習道德時,我們會嘗試與其他五個人一起練習 深遠的態度.

  1. 首先,我們有道德的慷慨,這意味著我們嘗試和教別人道德。 我們試圖引導人們走上這條道路,幫助他們欣賞道德的價值,教授道德,通過我們的榜樣展示等等。

    對於那些身為父母、有侄女侄女或仰慕你的人,當你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事時,你就是在為他們樹立榜樣。 這成為道德的慷慨。 然而,如果你教你的孩子如何撒謊、欺騙和做類似的事情,或者你告訴他們照你說的做,而不是照你做的做,這就不那麼合乎情理了:“媽媽和爸爸撒謊是可以的,但不適合你!”

  2. 然後我們有道德的耐心。 有時,當我們試圖保持我們的道德紀律時,有些人可能不喜歡它。 他們可能會生我們的氣。 例如,如果您採取了 五戒 如果你試圖不去偷竊,那麼其他想要你參與他們不正當交易的人可能會生你的氣。 或者如果你有 箴言 不要吸毒,那麼當你說:“不,我要用葡萄汁代替葡萄酒時,有人可能會生你的氣。” 或者他們可能會取笑你。

    我們在遵守道德規範的同時需要保持耐心,這樣我們才能經歷這些情況,而不會因他人對我們修行的負面反應而感到不安。 這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我們會變得非常自以為是:“我保留 戒律. 滾開我的案子! 不要對我不好。 不要生我的氣,因為我一直在 戒律!“

    我們不是在談論自以為是,因為當我們自以為是和防禦時,會有很多 執著 和很多堅固性。 但是,相反,我們談論的是不要讓自己受到不贊成我們道德行為的人的影響。 或者當他們發表諷刺言論或評論或嘲笑我們時,不要對他們生氣並失去耐心。

  3. 然後,我們有道德的快樂努力——以道德為樂,樂在其中,並從遵守道德規範中獲得個人滿足感 戒律. 所以,如果你已經皈依,五 戒律,因為你擁有它們而感到真正的喜悅。 看到你的 戒律 作為解放你的東西,保護你免受傷害的東西。

    此外,樂於接受八 戒律——一大早起來做這件事。 冬天特別好帶,因為太陽升得晚,不用那麼早起床! [笑聲] 真的很開心 戒律 有一天,因為您看到了這樣做對自己和他人的價值。 所以這變成了道德的快樂努力。

  4. 然後是道德的集中,是再次保持我們的動力 菩提心 在道德的整個過程中非常清楚——我們的動機、我們的行動、我們的結論和奉獻精神。 雖然道德也是我們個人幸福的原因(道德是獲得良好輪迴的原因和獲得解脫的原因),但它是一個 深遠的態度 因為我們也在努力為了他人的利益而練習它。 我們不只是為了自己而實踐道德。

  5. 道德的智慧是懂得如何成為道德的。 我們談論的是相對智慧:如何成為道德的,因為道德不是非黑即白的主題。 正如尊者常說的,視情況而定。 人們問他這些問題中的任何一個,他總是說:“這取決於。” 因為它是緣起。 它需要了解不同的因素,行動的原因和結果,以及如何將三組 誓言 一起練習(個人解放 誓言 哪些是 五戒 或僧侶和尼姑 誓言是, 菩薩 誓言, 和密宗 誓言)。 這與智慧有關。

    道德的智慧還在於看到我們自己、情況、事物或與我們保持道德的人以及實踐道德的積極潛力——這些東西都不是天生存在的。 所有這些事情都是因緣而生的。 他們都沒有自己的本質。

忍耐

然後我們有 深遠的態度 的耐心。 這是在面對傷害或困難時保持不受干擾的能力。 這是一種相當崇高的心態。 在這裡,我們有三種耐心:

  1. 不報復的耐心——當別人傷害我們時,不報復和報復

  2. 忍受痛苦的耐心——當我們生病時,當不開心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時,不會因此而生氣、不滿和不適

  3. 學習佛法的耐心——對修行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要有耐心; 面對自己內在的障礙或面對外在的困難以修行佛法

練習對其他五個人的耐心 深遠的態度,

  1. 首先,我們有耐心的慷慨,這是教別人如何保持耐心。 這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 或者當我們與人交談時,當我們的朋友來找我們並且他們真的很苦惱時,與他們談論耐心,因為我們可以使用佛教觀點而不使用任何佛教術語來討論他們的問題。 所以,這就是給予耐心,幫助他人學會耐心。 也教給我們的孩子。 或者,如果您是老師,請教給學生。

  2. 耐心的道德規範。 在我們保持耐心的同時,我們希望確保我們也有道德——不要以一種與我們的道德行為相抵觸的方式保持耐心。

  3. 以耐心為樂就是將 深遠的態度 的快樂努力。 這很重要,不是嗎? 因為這意味著耐心是我們樂於做的事情。 這不像是:“哦,上帝,我必須要有耐心。 如果我沒有耐心,我是一個多麼糟糕的人。 如果我不塞滿我的東西,所有這些人都會批評我 憤怒 並在我的臉上貼上微笑。” 這不是耐心的快樂努力。 在這裡,它真的看到了耐心的好處,所以試著修習解毒劑,做冥想,這樣我們就可以根除 憤怒 並改變情況,而不僅僅是把它壓下來。 把它塞進去不是練習耐心。

  4. 練習耐心的專注——我們需要保持清晰的動機。 保持 菩提心 動機在開始、中間和結束。 一直以來,當我們練習忍耐時,要記住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利益眾生。 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獲得啟蒙。 當我們能夠專注於這個動機並且我們心中有那個意圖時,它就會給我們的大腦更多的勇氣和耐力來進行耐心的練習。 因為我們知道:哇,是為了利益眾生啊! 這不是一件小事。 我正在做的事情是非常值得的。” 這給了我們一些內在的力量。 菩提心 使頭腦相當強大,相當堅定。

  5. 修煉忍耐的智慧。 了解什麼是耐心。 耐心並不是在告訴別人。 耐心並沒有壓制我們的 憤怒. 真正深入了解它。 當我們生氣時,耐心並不感到內疚——我們有這樣做的傾向。 我們生自己的氣。 那是沒有理解什麼是耐心的智慧。 我們必須了解如何實踐它。 此外,理解耐心並不意味著被動。 這並不意味著讓自己成為門墊。 這並不意味著:“哦,我很有耐心。 當然。 你想讓我做什麼? 你想虐待我嗎? 好吧——你去吧。” 那是沒有耐心。 認識到當別人生氣時,只要讓他們表現出他們的 憤怒 並不總是對他們有益 因果報應 或者他們未來的生活。 在如何與憤怒的人相處方面有一些智慧。

    在智慧的終極層面上,了解我們自己是修行者,我們可能會為之煩惱(或我們正在修習忍耐)的那個人,以及修習忍耐——這三者都是相互依存的。 如果沒有練習耐心的情況和你正在練習耐心的人,就不存在固有的耐心練習者。 如果沒有這個,你就沒有其他兩個。 它們都是相互依存的。 這稱為了悟三圈的空性——做這件事的主體、你做這件事的對象和行動。 六個都一樣 深遠的態度.

快樂的努力(熱情的毅力)

現在我們有快樂努力的練習。 在這裡,我們有三種快樂的努力:

  1. 為利益眾生,甘願去下界萬劫的盔甲般的喜悅。 你能想像嗎? 那般的喜悅和幸福:“哦,我要去地獄道劫來利益某人!” [笑聲]

  2. 創造積極行動或建設性行動的快樂努力

  3. 利益眾生的喜悅

我們也講了很多他們反對的三種懶惰:

  1. 樹懶和麻木的懶惰,即四處遊蕩,睡覺或躺在沙灘上
  2. 懶惰地讓自己忙於世俗的事情和無用的活動
  3. 自我貶低和自嘲的懶惰

與其他五個人一起練習熱情的毅力 深遠的態度,

  1. 首先我們要有慷慨的熱情和毅力。 這意味著向他人傳授熱情的毅力,以我們的榜樣向他們展示成為熱情的佛法修行者是什麼樣的。 在這裡我想到 喇嘛 晚上不睡覺的梭巴仁波切。 他非常熱衷於晚上不睡覺,他希望其他人都和他一起進行美妙的練習。 [笑聲] 慷慨地向其他人展示這是可能的,你實際上可以做到,並且完全在一起並且很高興這樣做。

  2. 熱心堅忍或樂於努力的倫理:當我們樂於修持佛法時——保持我們的倫理 誓言,保持我們的道德標準。

  3. 快樂努力的耐心:我們在練習時要有耐心。 對我們自己在快樂努力中遇到的障礙保持耐心。 對批評我們的人保持耐心,因為我們樂於修行佛法。 對我們修行佛法時遇到的任何痛苦要有耐心。 因此,在我們享受美德的同時保持耐心。

  4. 喜悅努力的集中。 在開始、中期和結束時,堅持利他的意圖,為他人的利益而開悟——無論我們做什麼,都要快樂地努力。

  5. 快樂努力的智慧。 認識到我們作為修行者以及與我們一起修行的任何人,具有快樂精進的行為,這些事情都是因緣而生的。 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是以自己的獨立本質而存在的,一種與其他本質分開的“可找到的”存在。

拉姆林, 最後兩個 深遠的態度 定力和智慧的方法,作為六種方法的一部分,以非常簡短的方式進行了解釋。 深遠的態度. 然後在下一節中,它會深入探討它們(定力和智慧),因為這兩者對於斬斷輪迴的根本非常重要。 所以我想我會用簡短的方式談談它們以完成六個 深遠的態度 今天,然後在下一節,我們將更深入地談論定力和智慧。

禪定安定(定力)的深遠態度

冥想穩定是專注的另一種翻譯。 它是一種專注於善緣的心所。 它是控制我們的思想並將其引導到一個建設性的對象的能力,這將引導我們走向解脫和啟蒙。

根據其性質對冥想穩定進行分類

當我們一般談論定力或禪定穩定時,我們根據它們的性質來談論兩種定力。 一種是世俗的定力,一種是出世或超然的定力。

世俗的禪定或定力是當你在做安住、定、止(藏語)的步驟時,你達到一定程度的禪定,稱為色界和無色界的定。 當你發展這些單點定的狀態時,你就會出生在有色界和無色界。 你有能力集中註意力。 它是有色界和無色界之內的定。 你的注意力沒有充滿 自由的決心. 它沒有充滿避難所。 它沒有充滿 菩提心 或智慧。

當你擁有世俗的靜心時,你基本上是在創造上層重生的因緣 [有色和無色],在那裡你可以擁有 極樂 無時無刻不在三摩地。 只要你出生在那裡,這就是偉大的,但一旦 因果報應 在那裡出生就結束了,正如色貢仁波切所說:“當你到達埃菲爾鐵塔的頂部時,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所以當你出生在這些上界的定力時,當你 因果報應 結束,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出世間或超然的定力是聖者的定力,即直接了悟空性的人。 它被稱為“出世”或“出世間”,因為這種定力能夠專注於空性並以直接的感知實現空性。 以直接的感知證悟空性,通過消除無明來切斷輪迴的根源, 憤怒附件 永遠從他們的根。 這就是為什麼這種定力是出世間的。 它帶你超越輪迴的存在,超越世俗的存在。 這是我們想要獲得的良好的專注力,因為它會帶來持久的幸福,而不僅僅是巨大的刺激。

根據其功能或結果對冥想穩定進行分類

還有另一種談論專注的方式,你可以根據它的功能或結果來劃分它。 第一,我們有修身心的定力 極樂. 當你在做平靜的修行時,你可以得到很多身心 極樂 那太好了。 那很好。 儘管它是有限的,但這絕對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根據功能或結果的第二個是帶來所有其他優勢的專注力。 一個例子是使我們能夠擁有神通的專注力。 獲得精神力量的方法有很多種。 有些人讓他們通過 因果報應. 你得到它們是因為你在前世所做的事情。 但是這種類型的精神力量可能是不准確的。

您還可以通過深度集中獲得精神力量。 如果你有 菩提心,獲得這些神通可能非常有用,因為它會給你更多的工具來利益眾生。 所以,獲得神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開一家店,告訴人們的未來。 相反,你之所以獲得神通,是因為你非常真誠地希望帶領所有有情眾生證悟。 如果你有能力了解他們以前的 因果報應 並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性格和他們的興趣,它為您提供的關於他人的信息比眼睛立即可用的信息要多得多。 熟練地為他們服務變得更容易。

因此,如果我們有適當的動機,精神力量是有用的。 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動機,那麼它們就變成了世俗的東西。 他們甚至可能給你帶來大問題。 有的人有通靈能力,都會變得驕傲自大。 那麼,這個能力,基本上就是把他們帶到了下界。

課程對象:: 你能舉一些業力類型的精神力量的例子嗎?

尊者圖登卓龍 (VTC): 你有時會遇到對未來或類似事情有非常準確預感的人。 或者有些人可能有一點千里眼或千里眼,有時這對他們來說實際上是可怕的。 我有一個朋友,她小時候就有這樣的力量,這對她來說非常可怕,因為其他人都沒有。 沒有人知道她在說什麼。 所以,當它消失時,她很高興。 有些人自稱是通靈者,他們可能有一些力量,也可能沒有。 很難說。 有時這些能力是準確的,有時不是。

第三種定,根據其作用或結果,是利益眾生的定。 當你能夠將平靜的安住與透徹的洞察力結合起來,或者使用梵語術語,samatha 與內觀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有了這個能力,我們就可以通過教導他們這兩件事並幫助他們實現來利益其他眾生。 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幫助眾生斬斷自己的輪迴根源。

遠大的智慧態度

在相對層面上,智慧是分析建設性和破壞性的能力。 在終極層面上,它是看到一切固有存在的空性 現象.

我們在這裡有三種智慧:

  1. 了解相對真理的智慧

    這智慧明白 因果報應. 它了解事物的運作方式。 它了解什麼是積極的行動,什麼是消極的行動,什麼是修行,什麼是放棄。 這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你以佛法的方式成為街頭智慧。

    成為一名佛法修行者並不意味著你與人們的生活方式脫節。 相反,您非常了解相對存在,並且您了解因果關係以及事物如何組合在一起。 這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我們不了解事物的相對運作,我們如何利益眾生? 這變得相當困難。

  2. 了解究竟真理的智慧

    這種智慧認識到所有這些相對存在的事物最終都是空的。 儘管它們發揮作用並且它們出現,但它們沒有任何堅實的、現有的本質,即它們,這使它們成為它們本身,它們是誰,它們本身。

    這種究竟真理的智慧非常重要,因為當我們了悟自我的空性和自我的空性時 現象,那麼我們就可以消除執著自我獨立存在的無明和 現象. 通過消除這種無知,然後我們消除了 附件、厭惡、嫉妒、驕傲、懶惰和所有其他的煩惱,我們也停止製造所有的負面 因果報應 在這些苦難的影響下產生的。 因此,這種對究竟真理的智慧理解是真正將我們從輪迴中解脫出來的東西。 這是極其重要的。

  3. 了解如何利益他人的智慧

    記得當我們談到道德,當我們談到利益他人的快樂努力時,我們有一份需要照顧或利益的十一種眾生的清單。 在這裡,我們也有一份我們可以受益的人的清單:生病和有需要的人、窮人、被遮蔽的人、悲傷的人、對我們友善的人、無法區分建設性和破壞性行為的人. 因此,如何使所有這些不同類別的人受益是智慧。

以其他影響深遠的態度來練習這些(專注和智慧)中的每一個

同樣地,當我們修習定與慧時,我們也與最初的修習它們。

濃度

  1. 首先,我們有專注的慷慨。 幫助他人練習專注力。 幫助他人學習 幽思. 設置身體狀況,使人們能夠培養專注力。

  2. 練習專注的倫理:在練習時保持道德。 實際上,道德對於培養專注力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你不能保持道德 戒律,這意味著控制語音和 身體,那麼就很難培養控制心的定力。 因此,道德對於專注的練習來說真的很重要。

  3. 練習專注時要有耐心:培養專注的能力需要很長時間。 在整個過程中保持耐心。 對自己、對我們的障礙、對任何可能干擾我們練習的人保持耐心,擁有那種難以置信的穩定和不動,這樣當我們練習專注時,心就不會像悠悠球一樣。

  4. 專注的快樂努力。 樂在其中。 認識到培養平靜的住所需要大量的努力和很長時間,但要在這個過程中感到快樂,有一個長期而深遠的目標會讓我們堅持下去,而不是完美的不耐煩,想要第一次做對並立即將其放下的完美。 [笑聲]

  5. 專注的智慧。 知道教法是什麼。 知道什麼是專注,什麼不是。 當興奮在心中生起時,能夠識別它。 當鬆弛在心中生起時,能夠識別它。 這兩件事——鬆懈和興奮——是培養定力的兩個主要障礙。 因此,擁有某種智慧或智慧,可以區分我們為專注而需要培養的所有不同心所,以及阻礙專注的不同心所。

    定的智慧也是了解我們,目標 冥想,以及打坐的過程,都是空性的。

智慧

我們也和其他五人一起修行智慧 影響深遠的態度.

  1. 我們有智慧的慷慨。 教別人如何變得聰明。 展示了一個聰明的好例子。

  2. 智慧倫理。 在我們修行智慧的同時保持我們的道德行為。 修行智慧,不走極端否定 相對真理 從而否定 因果報應 和道德。 我們希望能夠平衡我們的智慧和理解 相對真理 以及事物的功能,因此非常尊重道德。

    在上次的教師會議上,尊者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他說,如果你正確地證悟空性,那麼自然而然地,由於對空性的正確證悟,你就會更加尊重因果和道德。 不要有錯誤的觀念,例如,“哦,我已經領悟了空性。 所以我超越了因果關係。”

  3. 智慧的耐心。 在我們努力培養智慧時要有足夠的耐心。 眾所周知,智慧並不容易培養。 從無始以來,我們仍然在輪迴中。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需要一些耐心。

  4. 我們也需要熱情的毅力……

    [因更換磁帶而丟失的教義]

    ......智慧是拯救我們自己和他人,解放我們和解放我們的東西。 因此,樂於練習智慧而不是灰心喪氣。 你會看到這一點。 智慧的教法可以以優美、簡單的方式呈現。 但是一旦你開始了解它的哲學教義,它就像一個全新的詞彙。 它真的可以伸展你的大腦。 確實如此。 所以你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很多快樂的努力來跟上這項研究。

  5. 然後,我們也需要專注。 當我們發展智慧時,我們需要專注。 我們需要在發展智慧的整個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動機,這樣我們才能結合 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這將導致我們完全啟蒙。

課程對象:: 如果我們首先需要其他品質,我們有多大能力發展智慧?

VTC: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觀點。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 為了實現空性,我們確實需要做很多事情 純化 並通過所有其他實踐收集了大量的積極潛力。 他們真的很重要。 因此,進行所有其他練習很重要。

但對空性有一些了解也很重要,因為當我們修行其他修行時,我們也應該以智慧修行——布施智慧、道德智慧、忍耐智慧等等。 因此,對智慧教法有一些了解也很重要,因為它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修習上述修行。

例如,假設您對智慧教義一無所知。 然後當你做一個可視化的 和光來了,你會看到 本來就存在的,你所有的垃圾都是本來就存在的, 純化 本來就存在,光來就本來就存在。 你正在以一種封閉和明確的方式看待一切。 然而,如果我們有一些關於空性的教法,那麼當我們進行觀想時,讓我們說 光來了,我們可能會開始說:“哦, 不是天生存在的。 我所有的垃圾也不是天生存在的。 設想!”

一旦你開始意識到你的垃圾不是天生存在的,那麼你的內疚感就會開始消失,因為內疚感會傾向於內在的存在,傾向於那個 錯誤的看法. 所以對空性的理解確實可以增強所有其他的修行,就像其他的修行可以增強對空性的理解一樣。

同樣地,當我們對空性有了一些了解時,它可以幫助我們 菩提心 增加。 當我們了解空性時,我們開始看到實際上有一種方法可以結束輪迴。 實際上可以消除無知。 以及其他眾生正在經歷的所有痛苦——他們並不真的必須經歷。 這讓你的同情心和利他主義更加強烈。 所以,我認為將它們放在一起並一起練習很重要。

而且,我們不應該認為你在對智慧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進行所有這些練習,然後突然之間,你就從頭開始學習智慧。 因為學習佛法的整個方式是......我們談論了很多關於播種的事情。 我記得當我第一次開始接受智慧教法時,就像:“你在說什麼,格西拉? 那是什麼詞? 你怎麼拼?” 然後我第二次聽到它,就像,“哦,是的,我記得那些聽起來很奇怪的詞。” 然後第三次,“哦,是的,我記得他們的意思。” 然後第四次,“哦,是的……”所以這真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循序漸進地訓練心,這樣你就可以理解了。

課程對象::[聽不清]

VTC: 在西方這裡使用的一些詞不是在亞洲使用這些詞的傳統方式。 例如,“內觀”這個詞。 “內觀”的意思是特殊的洞察力,特別是證悟空性的特殊洞察力。 它是一種特殊的類型 冥想. 在西方這裡發生的事情,是他們取了一種類型的名字 冥想 並使它聽起來像一個完整的傳統。 通常有上座部傳承、禪宗傳承、西藏傳承、淨土傳承等等。 現在突然之間,在西方,我們有了內觀的傳統。 但實際上,那些說“我修習內觀”的人,是從上座部大師那裡學來的。 但是當西方人把教法帶到西方時,他們並沒有接受所有上座部上座的教法,比如皈依和 因果報應 和所有其他主題。 他們基本上提取了這一種 冥想,因為他們認為這對西方人來說真的很有效,並把它當作一種傳統。 但實際上內觀 冥想 在所有佛教傳統中都可以找到。 這是一種 冥想.

因此,他們現在所說的內觀傳統並不是真正的內觀傳統。 這是上座部的傳統,在那裡,你不僅有內觀 冥想,你有避難所,你有 因果報應, 你有 慈心,您還有許多其他教義。

所以在西方這裡有一大堆詞,它們不是以傳統方式使用的。 就像“瑜伽士”這個詞。 當我回到西方時,任何去閉關的人都被稱為瑜伽士。 在亞洲,這不是你使用“瑜伽士”這個詞的方式。 在亞洲,瑜伽士是上山的人,他們是真正認真的修行者。 瑜伽士不僅僅是去週末度假的人。

同樣,取“僧伽。” 在亞洲,當你談到三皈依時, 僧伽 是證悟空性的眾生。 或者以一般的方式, 僧伽 是指 修道院的 社區。 只是在西方這裡,任何學習佛法的人都會被自動稱為 僧伽. 很有意思。 有一次在美國,有人問尊者一個關於 僧伽,而尊者開始談論出家,因為這就是它在亞洲語境中的意思。 因此,您會發現所有這些詞在這裡的使用方式與傳統方式不同。

[回應觀眾]我總是用傳統的方式使用這些術語,因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我的佛教嬰兒時期是在亞洲。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