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善待自己和他人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年一度的一系列會談的一部分 青少年周 節目在 舍衛城 在2007。

相互依存和他人的善意

  • 我們與他人的相互依賴
  • 承認和欣賞他人的善意

相互依存和他人的善意(下載)

業力和十種不善業

  • 定義賢者
  • 用十善行和十惡行做出明智的決定

因果報應 和 10 個不善者(下載)

問題與解答

  • 不為正向不善 因果報應
  • 當其他人製造負面影響時做出回應 因果報應
  • 避免傲慢
  • 合理化不善行為

因果報應: 問答 (下載)

相互依存和他人的善意(成績單)

讓我們 [聽不清] 我們的動機。

我們與其他生物相互依存,因此,我們受到他們的行為的影響。 僅僅因為我們繼續存在,我們就從他們那裡得到了很多善意。 沒有別人的善意,沒有他們的努力,沒有他們所做的一切,我們連來到這個星球上都做不到,更談不上活這麼久,更談不上修行佛法了。

我們因父母而生。 他們撫養了我們。 他們照顧我們。 當我們無法照顧自己時,他們保護了我們。 我們的老師教我們。 我們的父母和老師都必須教育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成為社會的一員並與他人一起發揮作用。 我們吃過的所有食物都是別人努力的結果。 我們所穿的所有衣服,我們使用的所有建築,我們行駛過的所有道路,我們讀過的所有書籍——我們使用的、接觸的和受益的一切,都是因為努力和努力而存在的。能量,因此,其他生物的善意。

當我們深入思考這一點時,我們會感覺到我們之間的聯繫是多麼緊密,並且我們有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接受大量善意的感覺。 當我們專注於我們所接受的所有善意時,對他人過去如何對待我們感到不滿或不滿的心,就會變得微不足道並在後台退去,因為與我們所接受的巨大善意相比從其他人那裡,有些人我們認識,有些人完全陌生,與善意相比,我們受到的傷害實際上微不足道。 當我們專注於善意時,心會自然而然地想要為他人做一些事情作為回報。 我們不必強迫自己,因為它會自動到來。 為了選擇如何最好地報答恩情,我們選擇了用佛法修行自己。 只要我們能在成佛的道路上進步,我們就能為他人的福祉做出更多貢獻,無論是現在還是長期。 因此,當我們專注於所有眾生的長期幸福,特別是幫助他們擺脫這個循環存在的叢林,並且因為我們認為他們是仁慈的,我們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仁慈,那麼修行就會變得容易得多,因為我們真的想做點什麼作為回報。 於是我們產生了慈悲的心 菩提心,渴望完全的啟蒙,當我們在路上時,我們會盡可能地幫助他人和自己。 考慮一下這個動機。

你知道,我們平常的心,我們的無明心,看不到相互依存,而是將事物視為固有存在,獨立存在,這種心很難看到他人的善意。 這種頭腦認為一切都是獨立存在的。 例如,外面有一本書,它本身就是一本書。 它不依賴於原因和 條件. 但是當我們看到一些依存的生起時:好的,這本書是一本書,它變成了一本書,取決於部分,取決於標籤,取決於原因和 條件. 原因和原因在哪裡 條件 這本書是從哪裡來的? 封面是哪裡來的? 頁面是從哪裡來的? 綁定是從哪裡來的?

當我們開始追溯時,我們看到這一切都與其他眾生的努力有關。 有一個伐木工,有一個伐木公司,樹木被砍倒了。 有一家造紙廠,紙張得到加工。 我什至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製作墨水的,但有人製作了墨水。 然後是排字機和打印機,還有製造印刷機的人和礦工,他們在地下花費了很多時間來獲取金屬,以及他們用來製造印刷機的礦石。 然後是卡車將紙張運送到打印機,然後從打印機運送到我們。 還有為卡車提供燃料的汽油。 這可能來自其他國家和所有在石油行業工作的人。 然後是人們,又是礦工,他們得到了他們製造卡車的礦石,所有在烈日下工作的建築工人,修路,工廠裡製造卡車的人。 它一直在繼續,這只是一本書。

這很有趣,因為當我們拿起一本書來閱讀時,我們只是看著它——[我們認為]這就是這個獨立的物體,它只是自發地出現在這裡供我使用。 當然是給我用的,因為世界是給我用的。 我有權享有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世界在這里為我服務。這是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

但是當我們真正以某種智慧看待時,就像,“哇,一切都依賴於他人。” 我們怎麼知道如何閱讀? 這是一本書,但如果我們不能閱讀,這本書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那麼是誰教我們讀書的呢? 誰教我們說話? 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們周圍的所有人都會吐痰、打嗝,發出不同的聲音,他們教我們說話,他們聽懂我們的嬰兒語。 嬰兒語我覺得很難理解,但父母總是能理解孩子的嬰兒語。 我有點想,“嗯?” 父母,他們真的明白,他們的孩子在說什麼。 孩子們學會了說話,然後是所有教我們閱讀的老師和學校董事會的人,還有書籍和所有這些東西。

所以,有這麼多人在我們的一生中幫助我們學習我們每天用來在這個世界上發揮作用的基本技能。 人們甚至不得不教我們如何吃飯。 他們不得不教我們如何使用刀叉、筷子和盤子。 不然寶寶怎麼辦? 你能想像去參加工作面試,他們會為你提供午餐嗎? 有些人教我們如何有禮貌地吃飯。 他們教會了我們如何說謝謝,他們教會了我們很多不同的東西。

當我想到它時,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從他人那裡獲得了多少好處,而我們卻常常完全忘記我們是多麼相互依賴以及我們得到了多少幫助。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非常準確地盤點了任何人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一切。 我們擁有所有這些的完美清單。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當我們與某人吵架時,我們會積壓大量的怨恨,這些積壓在我們的小腦電腦文件中,當我們與他們吵架時,我們現在可以用它作為彈藥來攻擊他們。 “今天你做到了,順便說一句,15 年前你做到了,而你一直沒有做到這一點。” 你知道當我們與某人打架時是怎樣的。 它從一件事開始,然後我們從我們不滿的所有其他事情中帶入所有彈藥。 不知何故,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準確地記錄了我們受到的所有傷害。

當然,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檢查過是否有人打算傷害我們,因為我們只是假設當我們不高興時有人故意傷害我們。 這是一個正確的假設嗎? 每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是因為有人打算用他們所說的或所做的來傷害我們嗎? 這不是一個正確的假設,是嗎? 但我們在此基礎上運作。 每當有人說一些讓我們耳朵不舒服的話,我們就會認為他們對我們有惡意。 我們從不費心去檢查它。 我們只是假設它,我們假設它們是壞的,因為我們感到痛苦。 即使他們確實對我們懷有惡意,但為什麼我們會感到難過?

不知何故,我們就像一名記者。 你知道六點鐘的新聞是如何報導世界上所有錯誤的,他們很少談論人們如何互惠互利嗎? 嗯,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 我們密切關注所有錯誤以及這個人如何侮辱我,那個人不欣賞我,這個人虐待我,那個人做了這個,這個人沒有做那個,那個......那里和那裡那裡,難怪我這麼一團糟,整個世界對我來說都是卑鄙和腐爛的。 我們收到的所有善意,我們只是看著它說,“好吧,那很好,但你為什麼不做更多呢?” 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只是看著我自己。 我想告訴你我的生日故事,關於我小時候父母如何為我舉辦生日派對,那太棒了,我很開心,一天結束時,我走到角落裡,哭了,因為這將是一整年,直到我有另一個生日。 我不能去找我的父母說,“媽媽,爸爸,非常感謝你們所做的一切。 我度過瞭如此美好的時光。” 相反,他們所擁有的是一個哭泣的孩子,因為這將是另一年。 我的意思是,談論不欣賞。 他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要告訴你關於我所做的事情。 其實他們不記得那個了。 我記得那個。 他們記得我做過的其他一些好事情。 看看我們有多少把事情視為理所當然,“我當然應得的。 事實上,我應該得到更多。 你怎麼不為我多做點事?”

我們對善意漠不關心的整個態度:它傷害了我們。 我們擁有的那種權利感:它真的讓我們非常痛苦。 它傷害了我們。 它破壞了我們的幸福,因為當我們有那種權利感時,無論每個人為我們做什麼,這都是不夠的。 然而,如果我們沒有那種權利感,我們訓練自己的心去看到別人的善意,那麼每一件小事都會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重要,我們會感到被愛,我們會感到被別人關心。

能夠看到和欣賞他人善意的心:那個心實際上幫助了我們。 我們覺得,“如果我欣賞別人的好意,那對他們有好處。” 它對他們沒有任何作用。 當我們欣賞別人的善意時,它對我們有所幫助,因為我們自己的心更快樂。 我們自己的心是平靜的。 我們感到被愛和被關心。 當你有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時,事情就真的一團糟了。 “如果我感謝你,這就是我給你的禮物。” 這是我給自己的禮物。 “如果我因為你的腐朽而對你懷恨在心,我的怨恨就會傷害你。” 我的怨恨不會傷害我有怨恨的人。 他們過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在生活,他們在喝茶,享受生活,但我懷恨在心,每天我都在想,“他們做到了。 他們沒有那樣做。 他們以這種方式傷害了我。 他們以這種方式摧毀並毀了我的生活。 我要報仇。” 這傷害了誰?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誰會因此而受苦? 我們的確是。 我們的確是。 另一個人正忙著做他們正在做的任何事情。 我坐在這裡懷恨在心。 他們有一次對我做了什麼,每天我都會一遍又一遍地想他們對我做了什麼,所以我每天都對自己做。 他們做過一次,我每天都對自己做。

誰在傷害我? 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誰在折磨我? 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不是這個人。 誰會被怨恨傷害? 我。 所以這是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給我帶來痛苦的典型例子。 請記住,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在我們身上——這裡的另一個人,這個大騙子和小偷說:“跟我來。 我會讓你開心的。” 但我們越是追隨它,它只會激怒我們,破壞我們的幸福,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以自我為中心的心說:“你不需要欣賞別人。 你為他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他們卻不欣賞你。” 這是我們的座右銘,不是嗎? “我做了這麼多,而你想要的只是我的更多。 你從不說謝謝。 你從不欣賞我。 你總是希望我做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好。” 我們就是這樣的,不是嗎? 我們真的有這種“給我”的想法。 “給這個。 給那個。 我要這個。 我要那個。 這是我應得的。 這是我應得的。”

我們作為美國孩子學習的第一句話是“這不公平”。 你是媽媽,蘇珊,你的孩子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嗎? 是的,我們學到的第一句話是:“這不公平。” “你讓我兄妹去做,我為什麼不能? 這不公平。 街對面的蘇西和約翰尼可以這樣做,你不會讓我這麼做的——這不公平。” 我們真的很擅長那個。 與此同時,我們得到的所有善意,就這樣過去了,我們甚至都不認識它。

Dharma 試圖讓我們做的就是改變這一點,讓我們更準確地看到世俗的現實。 眾生對我們不仁慈是真的嗎? 那不是真的。 那不是真的。 他們非常友善。 他們給我們的東西總是有缺陷,是真的嗎? 不,不是真的。 他們給了我們很多東西。 所以這真的是關於理解這種依賴並欣賞它。 然後發生的事情是我們感覺與其他人如此聯繫。 當你看到其他人時,而不是感覺,“哦,有一個陌生人。 我可以相信他們嗎? 他們要對我做什麼?” 相反,我們看著,我們看到,“哇,有人對我很好。 他們在他們的社會中所做的工作,這輩子對我很好。 他們在前世一直對我很好,因為他們一直是我的父母,並以如此多的關心、關注和愛撫撫養我長大。”

我們開始欣賞他人的善意。 我認為這很重要。 還有我們的父母——真正看到我們父母的善意。 好吧,我們的父母並沒有做某些事情等等,我們承認這一點,但這並不是他們的全部。 他們做了這麼多,並考慮到他們是有缺點和問題的人。 如果我們是父母,你認為我們可以成為完美的父母嗎? 你認為你會成為一個完美的父母,並且不會讓你的孩子遇到任何問題嗎? 非常困難。 不可能怎麼辦? 不可能的。 因此,我們應該感謝父母所做的一切。 他們只是擁有自己的東西的生物,並儘他們所能考慮到他們必須解決的所有這些問題。 就是這個東西——杯子是半滿的,杯子是半空的嗎? 除了這裡,杯子是四分之三滿,只有四分之一是空的。 我們可以訓練我們的心,看看我們從別人那裡得到了多少,尤其是當我們認為在前世我們都是彼此的父母,互相照顧,以及我們周圍所有其他曾經是我們父母的生物時照顧我們,誰為我們做了這麼多。 有一種與他們有聯繫的感覺,並祝他們一切順利。 這很重要,就像我說的,擁有這種態度對我們有益。 它使我們的心靈快樂。 它使我們擺脫了許多自己的心理問題。 這是一個重要的認識和重要的 冥想 做。

有趣的是,在我們得到修道院之前,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從修道院開始,在我參與尋找土地並安排購買它和一切之前,每當我打開水龍頭時,水就會流出(除了我在印度的時候)。 當你按下馬桶上的把手時,水就會出來,你的便便就會消失。 我只是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然後你去買東西,然後,“哦,有一個'哇',誰製造了'哇'? “哇”是什麼樣的?“哇”是如何工作的? 水是怎麼從井裡流到房子裡的? 什麼是壓力罐? 誰製造了壓力罐,它是如何從壓力罐進入水龍頭的,又是誰製造了水龍頭、水槽、馬桶和淋浴器?”

突然間,這些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我不得不去了解,看看有多少眾生,僅僅因為一杯水。 它讓我大吃一驚。 多年來打開水龍頭,甚至從未考慮過所有讓我有可能喝杯水的眾生的善意。 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建造化糞池系統的人的善意,讓我按下旋鈕,所有的臭東西都消失了。 我完全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讓我大開眼界,了解這些事情,看看有多少人參與了我們日常使用的那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太棒了。 這樣的體驗非常好。 我認為它只是自然發生,當它沒有發生時,我們會抱怨。 “為什麼我的水不流? 為什麼我的廁所不工作?” 但是當你以另一種方式看待它時,你會想,“哇,水流了這麼久,我從不欣賞它。 廁所用了這麼久,我從來沒有考慮過。” 這種覺悟對我們的心臟真的是太好了。 這是減輕我們的痛苦和孤獨感以及不被愛和不被關心的感覺的最好的事情,因為我們實際上開始看到我們有很多值得感謝的地方。 我們得到了很多幸福。

稍後提醒我,我會在這本書中找到章節, 尋找自由 賈維斯大師。 他是聖昆廷死囚牢房的囚犯,他寫了這本漂亮的書,裡面有關於監獄生活、他的早年生活和他的父母的小插曲,裡面有幾章讓我非常感動,真的與這有關 冥想.

好的,所以這不是我今天早上計劃談論的內容。 就是這樣出來的。

有什麼評價或者疑問嗎?

聽眾: [聽不清]

尊者圖登卓龍(VTC): 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 冥想 經常做,因為它確實在我們的腦海中打開了不同的空間。 它確實在我們的腦海中創造了更多的空間、接受能力和善意。 如果我們只做一次,我們會說,“哦,是的,那是真的”,然後我們會感覺到一些東西,然後我們就讓它成為現實。 這是不斷練習的事情。 當你堵車排隊等候時,想想你周圍所有這些人的好意,這是非常好的。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當你在做你的 冥想,你對這些做書和桌子的人感到感激,但當你出去,你在路上開車時,你說,“你沒有做,你沒有做。” 你怎麼能過去呢? 那麼你怎麼知道他們沒有參與呢? 你不知道。 你不知道。 他們本可以在造紙廠工作。他們本可以在為造紙廠供電的 PUD 工作。 他們本可以是設計大壩的工程師,該大壩為造紙廠提供了工作能力。 當我們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人們的工作是什麼,他們很可能會參與其中。 如果不是直接的,那就是間接的。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當我們看到人們能夠感謝他們所做的事情時,這很有幫助。 我記得吉姆,我們來自三縣衛生局的化驗員。 他出院過一次,去年或前一年,他不得不回去,因為學校裡爆發了流感或類似的疾病,所以他在衛生部門工作,有為學生安排接種和一切。 我記得當他離開時,我說,“非常感謝你照顧所有的學生”,他停了下來,這太棒了。 你會覺得沒有人感謝這個人的所作所為。 相反,他不斷收到抱怨,“哦,流感爆發了,你打算怎麼辦?” 然而很明顯,他為保持我們所有人的健康做了這麼多,但有沒有人說過謝謝。 或者路上的建築工人。 你有沒有說過謝謝,或者我們只是想你為什麼不在凌晨 3 點工作,這樣我就可以開車過去而不必為你停下來,因為這對我來說真的很不方便。 有時當我們遇到人時,很高興了解他們所做的工作並感謝他們,因為這與我們有關。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我們自私是天生的嗎? 它不是固有的,但對於有無明心的眾生來說,它是固有的。 對於心無明的無明眾生,以自我為中心是很自然的。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要繼續保持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有限的無知眾生,還是我們可以對這種情況做點什麼? 我們不想使用這個 冥想 把它翻過來說:“你們都不夠欣賞我。 你應該知道這一點,看看和 幽思 更多關於我對你的善意,並意識到我們是多麼相互依存,以及我為你所做的一切。” 不,這不是我們使用它的方式 冥想.

我們使用這個 冥想 打開我們的眼睛,看看他們為我們做了什麼。 如果我們用你認識眾生的話——我有一個小口號,叫做“眾生做眾生做的事”。 眾生是有限的眾生,具有無明的自我中心思想,所以他們當然會無明地行事。 以自我為中心. 當人們做的事情不符合我的議程和期望時,我會這樣看。 所以當我坐在那裡堅持我的宇宙規則時——主要的是“當我想讓他們做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做我想讓他們做的事”——然後當他們不這樣做時,我對自己說:“哦,但他們當然是眾生。”

所以你看,你在不同的時間使用不同的冥想。 當我們不負責任時,我們不會用藉口說:“哦,好吧,我是一個有情的人——我當然是自私的。 那又怎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只需要習慣就好。” 當我們為別人做了忘恩負義的事情時,我們不會這麼想。 好吧,這有意義嗎?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