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辅助菩萨戒:18-21戒

辅助菩萨戒:18-21戒

佛法友谊基金会 1998 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

  • 不安抚他人 愤怒
  • 不接受别人的道歉
  • 表演出来的想法 愤怒
  • 出于对尊重或利益的渴望而聚集学生和朋友

菩萨 誓言 (下载)

现在我们将继续讨论四个辅助 誓言 帮助我们消除障碍 深远的态度 耐心,六个中的第三个 深远的态度.

辅助誓言17

放弃:以侮辱等方式回报侮辱,愤怒,殴打或批评。

[因更换磁带而丢失的教义。]

辅助誓言 18

放弃:忽视那些对自己生气的人,不试图平息他们的愤怒。

[前部未记录。]

…如果是这种情况,试着安抚那个人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愤怒. 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果有人对我们生气,我们就不能对他们置之不理。 我们必须关心他们。 他们心烦意乱,痛苦不堪并产生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生气; 我们不能对它们置之不理。

另一方面,这并不意味着您必须自己承担所有责任。 责备他人或责备自己都是极端。 无需责怪某人就可以看到冲突情况会很好。 相反,我们可以只看,“嗯,这就是发生的缘起事。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解决它?” 这并不意味着,“好吧,好吧,如果我不责怪他们,那我就会责怪自己。” 这不是那个意思。 这意味着关心人们,如果他们对我们不满意,尽我们所能去安抚他们 愤怒,同时也认识到我们无法进入他们的脑海并采取 愤怒 离开。 有时我们去找某人,我们试着和他们谈谈情况,但他们仍然生我们的气。 或者情况好转了几天,但随后又爆发了。 或者也许他们不想和我们说话。 我们试图安抚他们 愤怒 可能不会成功。 但我们必须,至少在我们心中,关心他们,而不是忽视他们,并在这种情况下尽我们所能提供帮助。

辅助誓言 19

放弃:拒绝接受别人的道歉。

这有什么区别 发誓 和第三根 菩萨 发誓? 第三根 发誓 是放弃:“尽管别人宣布他或她的罪行,或与 愤怒 指责他或她并进行报复。” 他们俩 誓言 在拒绝接受别人的道歉方面是相似的。 区别在于根源 发誓 强调拒绝别人的道歉 愤怒, 而这个辅助 发誓 是指不接受他人的道歉,无论出于何种动机。 它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对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感到遗憾,我们应该放手 愤怒 对着他们。

有时这很难。 有人过来道歉,但我们很受伤,不想放手。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必须回到所有关于耐心的冥想并进行练习,以便尝试放手。

这就是采取这种方式的价值 戒律. 如果你没有这个 戒律,你很可能会坚持你的 愤怒 并且不觉得有责任放手。 而如果你有这个 戒律,就在你的脸上,“我还是很生气,但是哦,哦,我向 我向自己承诺,我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我的一部分已经下定决心,我不会怀恨在心。 我现在活跃的另一部分是想要保持怨恨,所以我在这里没有按照自己的原则生活。 这里有一些不和谐。 我应该坐下来看看我的 愤怒. 我必须尝试在脑海中解决问题,这样我才能让自己放手 愤怒设立的区域办事处外,我们在美国也开设了办事处,以便我们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多的支持。“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放手我们需要时间 愤怒. 但我们必须尝试。 这就是这个 发誓 正在努力实现。

只有当我们放手时,它才会有益于我们自己 愤怒。 我们的 愤怒 伤害我们,不是吗? 我们坐在那里都在我们的 愤怒,彻底惨了。 我们恨某人,因为他们完全腐烂了。 我们希望他们道歉,“我们不会屈服!” 我们从这种态度中获得了很多能量。 但我们并不快乐。 我们完全悲惨。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继续他们的生活,做他们所做的事情。 他们不再让我们痛苦了。 我们正在让自己痛苦。 当然,我们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我们的 愤怒 只是超越了我们自己的思想。 但是当你事先确定你要为你的 愤怒, 然后你会做一些事情。

你在你的工作 愤怒,做这件事时要意识到这是对你有益的事情。 再说一次,这不像是,“我答应过 我不会对别人生气,我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但这家伙真是个白痴! 我无法接受他的道歉。 但既然我答应了 我会的,好吧,我会努力的。” 不是这种态度。 这不是要保持的态度 戒律. 你正在做我们昨天谈论的同样的事情,将我们自己的内在决定投射为来自外部权威,然后由外部权威来评判我们。 这不是关于这个的。

相反,我们正在做的是我们在说,“在我清醒的时候,我决定我不想坚持我的 愤怒 和我的怨恨。 说到这里,我的脑子都糊涂了。 长期和短期都伤害了我。 这也伤害了另一个人。 因此,我将尝试并为此努力。” 态度完全不同。

辅助誓言 20

放弃:表现出愤怒的想法。

这个很棘手。 当我们心烦意乱时,观察我们的思想是如何运作的。 情况是这样的,但是你稍微倾斜一下。 你稍微改变一下对它的解释,这样你正在做的事情看起来是在这种情况下做的合适的事情。 看起来我们对另一个人很友善。 但实际上,我们这样做的动机是我们很生气。 或者我们这样做的动机是我们在保护自己。

这就像一个父亲打他的孩子说:“这是为了你自己的利益。 这对我的伤害比对你的伤害更大。” 那可能是真的。 我敢肯定,对于一些父母来说,这是真的。 但对于其他父母来说,这只是他们发泄不满的一个很大的借口。 根据人的说法,单词在那里,但含义可能非常不同。

这里也是一样的。 有时我们很生气。 很难对自己承认我们有 愤怒,更不用说在这种情况下承认了。 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做某事,并以间接的方式攻击对方。 看起来我们并没有攻击对方。 看起来我们正在做合理的事情,诚实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 但我们的动机是攻击他们,因为我们疯了。 通常,我们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是一种微妙的表现出思想的层次 愤怒.

然后是明显的表现出来的想法 愤怒. 当我们坐下来 沉思,我们有十种破坏行为中的第九种,也就是恶意。 我们坐下来做我们的 口头禅 并且非常有意识地计划我们将如何让其他人知道我们是对的,他们是错的。 我们非常有意识地计划如何按下他们的按钮,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对什么敏感。 所以我们去, “唵 金刚萨埵 ……我怎样才能按下他们的按钮…… 三昧耶玛努帕拉耶 ……这真的会伤害他们…… 迪多·梅·巴瓦 ......哦,可爱的我很高兴...... 苏托·卡约·梅·巴瓦 ……但我不应该看起来很高兴,因为那样我就不像一个好佛教徒了…… 萨尔瓦 因果报应 须察美 ……哦,但如果我能按我的方式行事就太好了……” [笑声]

我们必须非常小心这两种表现思想的方式 愤怒. 一个是有意识地去做,有恶意的想法。 另一个是对自己不诚实并坚持 愤怒,然后绕过后门去找人。 例如,我们在一群朋友之间制造了很多分歧。 我们与小组中的每个人交谈并试图挑起事端,或者我们试图在办公室里挑起事端。 但我们看起来不像是我们挑起它,因为我们只是过来指出一些事情或开始一个“无辜的”对话。 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不是吗?

以上 誓言 与耐心有关。 下一组 誓言 消除障碍 深远的态度 快乐的努力。

辅助誓言 21

舍弃:出于对尊重或利益的渴望而聚集朋友或学生的圈子。

一个例子是,如果我来西雅图开一个佛法中心,因为我想成为一个大人物 领袖. 我希望你们都给我很多礼物。 或者也许我不想当老师,但我想领导一个团队。 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愿望是我希望别人尊重我,我想从中获得一些好处。 我想要一个好名声。 也许他们会写关于我的 三轮车. [笑声] 自我拿球跑了。

它可能与佛法有关,但不一定如此。 它可能只是和我们的朋友在一起。 你可以教针灸。 你可以教保龄球、羽毛球或电脑。 无论你在教什么,部分动机是在你周围聚集一群崇拜你的人。 当然,我们不会承认这是我们的动机。 在公司里这样说不太礼貌。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们希望其他人对我们有好感。 我们希望团队中有一群人,顺便说一句,他们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礼物。

乐于努力是乐于创造美德的态度。 在这里,看起来你正在创造美德,因为你正在聚集你周围的朋友或学生圈子,教他们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东西。 看起来你正在为他人的利益做某事。 看起来你正在做一些有道德的事情。 但是头脑并不喜欢这种美德。 头脑正在寻找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 发誓 正在抵消 深远的态度 快乐的努力。 头脑并没有从美德中获得快乐,它是在为自我的利益而工作。

这表明自我是多么的狡猾。 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是多么狡猾。 它无处不在。 这就是为什么 戒律 在这里。 他们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不会有这种态度。 这并不意味着从现在开始,这些事情就永远不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 这只是意味着,通过了解这一点,当思想确实出现时,我们就会意识到并尝试辨别它。

就像我告诉过你的,当我刚开始学习 菩萨 誓言 许多年前,我会想,“世界上谁会这样做? 世上谁会出于对尊重和利益的渴望而聚集一圈朋友或学生? 这与佛法完全相反。 谁会那样做?” 我现在明白这很容易做到。 即使你的一部分思想致力于 菩萨 道,心的另一部分执着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道。

观众: [听不清]

尊者图登卓龙: 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我们对开展业务或从事我们的工作或其他任务的态度。 你必须工作,因为你确实需要谋生。 这很公平。 但这不仅仅是为了谋生。 您正在尝试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当你早上醒来时,对自己说:“我要去上班,因为我想做一些能让我接触到的人受益的事情。” 你参与了制作一件物品或提供一项有益于人们的服务。 您可以考虑如何使与您同在办公室的人受益。 或者你的客户。 或者你的雇主。 或者你的员工。 不管你和谁一起工作。 换句话说,你会产生动机,“我要利益他人,而不是伤害他们。” 你试着把它当作你的动力。 通常我们上班的动机是对尊重和利益的渴望。 在这里,我们开始改变我们的动机。 这很好。 我们需要尝试并做到这一点。

本教学也可作为辅助 菩萨 誓言: 第 4 部分,共 9 部分 1991-1994年lamrim系列教学. 该系列的第 4 部分没有录制。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