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体验不满意的原因

根本烦恼:第5部分,共5部分和次要烦恼:第1部分,共2部分

一系列教义的一部分 启蒙的渐进之路(Lamrim) 在给出 佛法友谊基金会 1991-1994 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错误的观点

LR 052:第二个崇高的真理 01 (下载)

次要苦难:1-4

  • 愤怒
  • 报仇
  • 隐蔽
  • 尽管

LR 052:第二个崇高的真理 02 (下载)

次要苦难:6-10

  • 妒忌
  • 吝啬
  • 自负
  • 不诚实
  • 自满
  • 危害性

LR 052:第二个崇高的真理 03 (下载)

审查和问答

  • 会议回顾
  • 去的路 沉思
  • 克服苦难
  • 训练心智

LR 052:第二个崇高的真理 04 (下载)

我们一直在谈论四圣谛,什么是不圆满的体验。 我们已经深入讨论了不圆满经历的原因,特别是六大烦恼。1 我们在第六个苦难中:受苦的人 意见. 受苦的有五个细分 意见. 我们现在处于受折磨的五个细分中的最后一个 意见: 错误的看法.

错误的观点

错误的观点 是受折磨的智能,他们否认事实上存在的事物的存在或接受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存在。

邪见:心不存在

在上一节中,我们谈到了如何认为有一位造物主上帝是一种 错误的看法。 另一个 错误的看法 在科学中发现,认为思想不存在(只有大脑存在); 认为心智就是大脑,或者认为心智只是大脑的一个突现属性,因为所有真正存在的东西都只是物理材料。

这是一个 错误的看法 因为如果你开始认为根本就没有心——心只是大脑,或者心只是化学活动——那么你最终会否定过去世和未来世。 当你否定过去世和未来世时,道德就变得非常不稳定。

另外,如果你相信只有大脑,那么很容易会想:“哦,解脱之道就是给大脑下药。 由于没有思想和意识,只有大脑,所以任何不快乐或痛苦的感觉都必须归因于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或电子。 所以,只要下药就可以解决。 那成为解脱之道。”

这就是为什么它被认为是 错误的看法; 它会导致你做出所有这些非常奇怪的行为。

错误观点:人性本恶

另一个 错误的看法 流行的观点是认为人类天生就是邪恶的。 你听到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 我记得我在学校的时候争论过这个问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性恶?

人们普遍认为人性本恶,自私, gehechtheid愤怒 都是心的内在部分,没有什么可以消除它们。 这是一个 错误的看法 因为其实这些烦恼都是可以去除的。

如果你不相信它们可以被去除,那么你就不会相信开悟的可能性,不会相信自己精神状态的任何改善的可能性,或者社会的改善,因为你只是停留在信念中, “我天生自私。 其他人也是如此。 整个世界都臭了!” 然后你就这样过你的生活。 如果不做出任何努力来提高自己或为他人做出贡献,那么当然没有任何改善。

所以,有这一切 错误的看法 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内心,看看有多少 错误的看法 我们有。 我们可能不会公开拥护他们,但是,例如,我们内心的一个角落仍然认为有一个造物主,如果我们只是取悦这个造物主,我们就可以了。 我们内心的哪个角落认为自私是思想的固有部分,而人类天生就是邪恶的? 我们头脑或心脏的哪一部分认为没有头脑,头脑只是大脑? 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去寻找这些。

其他错误观点

或者我们可能有某些 错误的看法 关于 因果报应. 就像我在上一节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相信我们出生在这一世是因为我们有课程要学习,就好像有一个伟大的课程计划者正在设计所有这些课程。 或者思考 因果报应 是关于奖惩的。

或者认为有永恒的天堂和地狱,限制 因果报应 只到这一生,然后在这一生之后,你会体验到永恒 极乐 或根据你的永恒诅咒 因果报应; 认为这些来世状态是永久的、永恒的和不变的。 这是一个 错误的看法 因为只有当因果能量存在时,这些体验才会持续。 我们所做的任何一种业力行为只会持续有限的时间。 过了一段时间,它就过期了,它自己耗尽了,那些好的或坏的状态和再生都结束了。 如果我们认为它们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又会陷入困境。 那么,我们头脑中的哪一部分仍然这样想呢? 我们头脑中的哪一部分认为我们死后会受到审判,有人会送我们去天堂和地狱?

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在各种信仰中长大。 可能是我们小时候没有去审视我们听的东西。 我们只是相信他们,他们有点混杂了我们对接受和社会的感受,所以我们相信某些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想过并相信它们,而是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不是去适应社会。 因此,审视内心,了解真正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的信仰和原因,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一个 错误的看法 认为有一个普遍的思想。 这是当今另一种非常流行的信念。 “一切都是一体的。 一个普遍的头脑; 我们都是旧街区的筹码。” 我记得 喇嘛 梭巴仁波切就此开示。 他说,“好吧,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思想,那么,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这意味着我可以进入你的房子并拿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因为那是我的东西。” [笑声]

因此,我们再次因一个普遍思想的想法而陷入某些困难。 而且,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思想,那么,它是一个单一的东西,怎么可能有多个部分呢? 然后,一个普遍的思想是如何分裂成所有这些不同的部分的? 所以,你在解释所有这些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

我记得我的一位老师说,“有无数的 错误的看法,所以,我们只能讨论到此为止,否则我们将无法通过 拉姆林设立的区域办事处外,我们在美国也开设了办事处,以便我们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多的支持。“

所有这些都非常有趣。 我在想我们 [僧伽 members] 在我们训练的过程中做了很多。 这些研究的设计非常旨在消除其中的很多 错误的看法 在以前的文化和我们自己的文化中都有发现。 我们把它们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审视它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很多哲学研究都是针对这个的,因为如果我们能够清除我们所有的智力 错误的看法,那么至少我们有机会对空性形成正确的理智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 沉思 并真正体验空虚。 如果我们的头脑被各种杂乱无章 错误的看法,然后我们制定了自己的哲学,那么,我们往往不遵循 因果报应 很好,造成很多痛苦的原因,而且我们往往不 沉思 空虚或利他主义,因为我们不相信它们。

所以,这就是结束这个根源的痛苦 错误的看法. 我们已经完成了大纲上的六种根本烦恼。

次要烦恼

下一类是次要的烦恼。 其中有 20 个。 实际上,有 20 多个。有一天,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并讨论我们认为存在但未在此处列出的那些。 这不是一个详尽的清单。

这20种烦恼叫做 烦恼,因为它们是根本烦恼的面向或延伸。 此外,他们被称为 or 接近的 因为它们的发生依赖于根本态度。 它们源自我们刚才讨论的六种根本烦恼。 我不会深入探讨这 20 个,因为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想教 洛里格——心智和觉知的研究——然后我们会更深入。

所以在这里,我将简单地回顾一下它们,让你稍微尝尝,但我认为即使那样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心有更多的了解。 当你听到这些的定义时,试着在你自己身上认出它们,并理解它们是如何在你自己身上发挥作用的。

我们现在讨论的所有这些东西真的很丰富 冥想 因为这是基本的佛教心理学。 所以,当你回家时,反思一下,“什么是 愤怒? 什么是 错误的看法? 这是什么 错误的看法 临时集合的? 当我拥有它时,它是什么感觉? 当我拥有时感觉如何 gehechtheid? 我执着于什么?” 它是一个框架,可以用来观察我们头脑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能够识别我们自己经历的不同心理事件。

当我们说我们感觉与自己脱节时,这基本上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自己的想法。 听到 20 个次要烦恼 1 会给我们一些工具来审视我们自己的经历。

愤怒

第一个叫做愤怒。 愤怒是一种心理因素,由于 愤怒,是一种彻底恶意的心态,希望立即造成伤害。

[笑声]你有过这种感觉吗? 想要立即造成伤害,因为我完全疯了并且失控了?

当你知道这个定义时,你就可以想出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这样下次你开始进入那种心态时,你就能注意到,“这是一种痛苦。 这意味着我没有按照现实来看待事物。” 即使你只记得一分钟,它也会立刻给你一点空间,这样愤怒就不会完全压倒你。

当你明天在报纸上看到所有这些不同的人在做什么时,将他们与六种根本烦恼和二十种次要联系起来,“这是什么烦恼? 是什么激励了那个人? 会不会是愤怒? 会不会是其他人?” 也许某种 错误的看法 认为他毁掉他们的财产是在帮他们一个忙,因为这有助于他们放弃 gehechtheid. [笑声]

另外,当我们以这种方式看待别人可能有的烦恼时,我们也应该试着在心中认出这些烦恼,并想一想他们造成的行为。 你在动机和行动之间双向选择,然后行动回到动机。 然后它可以帮助你理解。

报仇

第二种叫做复仇或怀恨在心。 这是一个心结,不忘,执着于过去被某个人所害,想要报复。

仇恨根深蒂固 愤怒. 有人伤害了我们,我们下定决心永远不会忘记或原谅这个人。 我们坚持我们的 愤怒 仿佛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产。 当然,我们希望进行报复。 我们想尽我们所能报复。

有时我们可以非常坦诚。 其他时候,我们对对某人生气感觉不太好。 我们没有生气,而是坐在那里忍受我们的伤害。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自己的心,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的一部分真的想让对方知道他们伤害了我们。 我们想报复,不是吗? 我们想给他们造成某种伤害,以便他们认识到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以及我们受到的伤害有多么严重。 受伤,怀恨在心, 愤怒 和缺乏宽恕——这些事情都交织在一起。

[回应听众]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报复了,我们就解决了冲突。 但我们真的在解决冲突吗? 复仇真的会带来我们认为会带来的后果吗?

[回应听众] 虐待是什么意思? 什么被虐待了? 是辱骂他人对我说的话,还是辱骂也与我如何接受他人对我说的话有关? 如果对方对我居高临下,我看着他们说,“这个人有某种问题,他们正在表现出来。 他们对我的行为真的与我和我的品质无关。 这更像是他们所处位置的声明。” 那我是不是被虐了?

我不这么认为。 也许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有施虐的动机。 但在我这边,它变成了鸭背上的水; 渗入纸张的不是油。

观众: [听不清]

尊者图登卓龙(VTC): 这里有两件事我们必须做。 首先,弄清楚我们的思想将如何对此做出反应。 其次,弄清楚我们将在这段关系中做什么。

有时我们忘记看看我们的思想对某种情况的反应; 我们认为解决情况意味着只是改变外部情况。 这是我们的老习惯,不是吗? 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们不喜欢它。 我们不检查我们的反应; 我们只想改变外表。

所以,我认为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挑战是以这种方式使用它,“我如何解读这种情况? 为什么我要这样读? 这让我感觉如何? 当这个人对我说坏话时,我在某种程度上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吗? 这就是我不喜欢它的原因吗? 或者,即使我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我也害怕其他人会相信,而我会失去名誉。”

换句话说,我不喜欢这个人说的话是什么? 利用这种情况对我们自己做一些研究。 用它来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我们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所依附的事物或我们感到不舒服的事物,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然后我们可以看看外部情况,我们可能会说,“好吧,这些都是愚蠢的言论。 如果我对另一个人说些什么,他们可能听不懂; 这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所以,我只想无视它。”

或者,我们可能会看着它说,“我和这个人有那种关系,我可以给他们一些反馈。 这可能对他们有帮助。” 这真的取决于情况。

另外,如果我们想提供反馈,我们该怎么做? 这就是沟通训练的用武之地。使用他们所说的 xyz 语句,我们进去说,“当你做 x 时,我因为 z 而感觉 y。” 我们是在说我们对他人行为的感受,但没有告诉他们他们是我们行为的原因。 这通常会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或者一种更有效且攻击性较小的方式。

但正如我所提到的,在我们立即着手解决与此人的问题之前,请先看看为什么这件事如此困扰我。 这就是它变得有趣的地方,不是吗? 别人八卦我,说那么多伤人的话……你听过别人怎么八卦你的吗? 有时我有幸听到别人在我背后说什么。 这太有趣了。 就像,“嗯,这很有趣。 我做到了。 真的?” [笑声]“这真的是怎么回事吗? 这非常有趣。”

然后观察头脑的那部分感觉,“哦,也许他们说的是真的。” 或者观察头脑中其他更可疑的部分说:“他们说的是垃圾,这不会损害我对自己的形象。 但是,天哪,如果我喜欢的人相信它会怎样? 不好了! 以后,我就不要朋友了!” 看看头脑是如何变得如此害怕“如果其他人因为相信所有这些可怕的东西而不喜欢我会发生什么? 他们都错了!”

然后,试着对自己说:“好吧,如果其他人不喜欢我怎么办? 我会因为有几个人不喜欢我而死吗?” 有点像,“我可以在脑海中留出一些空间来考虑实际上允许人们不喜欢我会是什么样子吗?” 这很有趣。 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喜欢我?

隐蔽

第三个也很有趣。 它被称为隐藏。 这是一种心理因素,每当另一个人怀着善意(没有封闭、仇恨或恐惧等不善的愿望)谈论自己的错误时,就希望隐藏自己的错误。

每当我们从一个好意的人那里得到不好的反馈时,当他们给我们这种负面反馈时,隐瞒就想隐藏我们的错误。

这不一定是对错误的否认。 不是,“不,我真的不是一个刻薄、下流的人。” 可能是这样,我们有一些 愤怒 混在其中。 但隐瞒也可以只是搁置。 你知道我们有时会在收到负面反馈时如何关闭吗? 我们只是说,“哦,是的,你是对的。” 我们把它放在架子上,然后忘记它。 所以这就像没有真正承认并想隐藏我们的错误。

也可以称为“镇压”。 [笑声] 我们压制它,我们压制它,我们只是把它推下去。 或者我们否认它。 “故障? 我? 哦真的吗? 不,我很抱歉。 你在谈论另一个人。” [笑声]

观众: [听不清]

职业训练局: 有时我们认为否认是一件主动的事情,说,“不,我没有。” 一种强有力的反击,“不,我没有!” 而隐藏可能更微妙; 它可能只是对某人的评论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 或者只是对它的一般解雇,而不是这种积极的事情,“不,你不是在谈论我。”

想想这个很有意思。 当掩饰与 愤怒,然后你倾向于防御。 如果掩饰与骄傲混在一起,那么你可能会开始否认,“不是我,肯定不是我。”

尽管

下一个叫做恶意。 这是一种心理因素,先于愤怒或报复。 这是恶意的结果,它促使一个人说出严厉的话来回应别人说的不愉快的话。

所以,这意味着你对另一个人很生气并向他发誓。 [笑声]

[回应听众] 是的,这是恶意的结果——你确实想伤害对方——它促使你说出严厉的话来回应他们的严厉话语,他们不愉快的话。

可能会产生很多骂对方的幻想。 它可能会激发您去出气筒或走到场地中间尖叫或扔枕头。 怨恨可以因为报复而积聚,也可以只是“砰!”地响起。 在那里。

妒忌

下一个是嫉妒。 这是一个心理因素,出于 gehechtheid 为了尊重和物质利益,无法忍受别人拥有的好东西。

我们执着于尊重、声望、认可或物质财富。 我们不能忍受别人有这些东西而我们没有,别人有我们没有的机会、财产和才能。 这让我们的心非常不快乐。 嫉妒是让我们自己痛苦的真正“好”方法之一。

观众: 他们为什么不称之为嫉妒呢?

职业训练局: 可以说是嫉妒; 这只是翻译的问题。

吝啬

下一个是吝啬。 这是一个心理因素,出于 gehechtheid 为了尊重和物质利益,紧紧抓住一个人的财产,不想放弃它们。

很有趣的是,一方面, gehechtheid 尊重、声望、认可和物质的东西会导致我们嫉妒,我们无法忍受别人有这些而我们没有。 另一方面,它会让我们变得吝啬,即我们拥有的东西,我们不想与任何人分享。 在吝啬的背后,是巨大的恐惧。 “如果我给它,我不会得到它,那又怎样?” 有很多恐惧导致了这个 执着,所以即使我们可能不会使用某些东西,我们也不会放弃它。

有一种吝啬,我们甚至不能使用我们自己拥有的东西。 你有这些漂亮的衣服,但你不能穿它们,因为你害怕弄脏它们并毁了它们。 [笑声] 或者你存了这笔钱,但你不会花它,因为“那样我的银行账户里就没有钱了。” 同时,钱还存在银行账户中,您没有使用它。 “但如果我把它送人或花掉,我就得不到它。” “如果我花了这笔钱,那么我就没有这笔钱可以花,所以,我不能花。” [笑声] 所以我们一直都有。 “哦,如果我现在把所有这些饼干都吃掉,我以后就不会再吃了。” 忘记与其他人分享它们。 [笑声] 就像,“哦,我现在不能吃它们,因为我可能以后想要它们,但我以后不会再吃它们了。”

自负

接下来的两个非常有趣。 一种叫做自负。 另一种翻译是“欺骗”。 这是一种心理因素,当一个人过分执着于尊重和物质利益时,就会在自己身上制造出一种特别优秀的品质,然后想要让别人看到,想要欺骗别人。

很有趣 gehechtheid 尊重、声望、认可和物质的东西可以激发很多其他的东西,不是吗? 它激发了这种自命不凡,我们制造了一种我们根本没有的优良品质,但我们让别人看起来好像我们拥有它。 然后我们试图说服其他人我们确实拥有它,因为我们想欺骗他们。

这是一种心,虽然我们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但由于我们执着于赞扬、名誉和晋升而自愿发表演讲。 就是头脑,即使我们没有特别的精神品质,也会像我们一样大显身手。 “哦,看,我很慷慨。 请收下这个。” 我们显得非常慷慨,因为我们希望他们认为我们是如此慷慨、非常友善的人。

伪装是制造我们没有的品质并试图欺骗其他人相信它的头脑。 我们把自己描绘成某种理解事物的非凡的冥想者,把自己描绘成一个知道如何解决我们工作场所所有问题的有创造力的人,当我们遇到重视这种才能的人时,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并希望打动他们。 很矫情!

观众: [听不清]

职业训练局: 有时我们确实会欺骗自己。 有时我们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但是……就像我们知道我们在自命不凡,但与此同时,我们不知道。 你知道那种心态吗? 在某种程度上,你知道,你并没有完全坦率地行事,但你实际上不能对自己承认这一点。 但是如果你只是坐了大约两秒钟,看着你的心,那么你真的知道它是非常清楚和明显的。 你知道那种心思吗? 您实际上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但您甚至不想向自己承认? 所以,也可以这样。

观众: [听不清]

我在新加坡时听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有一个家庭——一个非常有教养、有教养的家庭。 他们的女儿带着她在大学认识的未婚夫回家,他正在攻读经济学。 父亲正在和他未来的女婿谈论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但未来的女婿不知道那个人是谁。 所以,他有些疑惑了。 他开始调查,发现并告诉他的女儿,这个家伙一直在对她撒谎,完全是在捏造他这个人。

当我们真的被别人的欺骗和伪装所欺骗时,我们有什么感觉? 我认为有时候人们真的上当比不上当更糟糕。

观众: [听不清]

我们必须检查这是否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我们可以做某事,但我们认为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不敢说我们可以。 就像也许我们真的可以完成这项工作,但我们担心我们不会做到完美。 因此,出于对不完美的恐惧,我们夸大了这一点,并认为我们根本做不到。 就好像如果我做不到完美,那就意味着我根本做不到。 我们低估自己。 因此,归根结底是培养一些自我评估的能力,而不是陷入恐惧之中。

不诚实

现在,还有一个与自负有关。 这叫做不诚实。 或者它有时被称为掩饰。 这又是一种心理因素,过分执着于尊重和物质利益,希望通过隐瞒自己的错误来欺骗或迷惑他人。

所以,这是故意隐藏我们不好的品质。

隐瞒是指当有人给我们一些负面反馈时,我们会说,“你在说什么?”

另一方面,不诚实是“我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我肯定会把它藏起来,我不会向任何人透露真相。” 这是隐藏我们的脏衣服。 这才是它应该被称为的——隐藏你的脏衣服。 [笑声]

这很有趣,因为有很多关于脆弱的讨论。 而且我认为当我们非常依恋我们的脏衣服时,我们会让自己变得脆弱。 当我们完全愿意承认自己的脏话时,我们在别人面前就不会那么脆弱,因为无论他们知道还是不知道,我们都不会觉得他们的知识伤害了我们。 但是当我们觉得别人知道我们的坏品质会伤害到我们,而我们试图隐藏它们时,我们就会感到脆弱。

[回应听众]我认为在很多方面确实如此,当我们不仅诚实地说出我们的垃圾是什么,而且说出它是什么时也感到自在。 换句话说,我们对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诚实。

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但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因为如果他们知道,他们可能会不喜欢我),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我不会完全接受关于我自己的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感到非常脆弱,因为如果他们发现我是个真正的白痴怎么办? 但是,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是个白痴还可以…… [笑声]

我的意思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对做个白痴感到满意? 为什么不? 谁是完美的? 所以,如果我们是白痴,我们就是白痴——就是这样。 如果我们对我们的弱点是什么感到满意……好并不意味着自鸣得意和自满,它只是意味着我们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可怕的人,因为我有这个!”

我们可能有某种弱点,或者我们过去可能做过一些非常讨厌的事情。 我们越是试图掩盖它们,它们就越是在我们的脑海中发酵。 然后他们毒害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所以这两者——自命不凡和不诚实——是并存的。

我们隐藏了所有的垃圾,并假装是这个伟大的人。 每个人都认为我们真的很棒。 但是我们能坚持多久? 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然后,随着伪装开始破裂,我们所有的东西开始浮出水面,我们将自己置于更糟糕的境地。 其他人受到伤害和伤害。 我们都曾站在别人的欺骗、伪装和不诚实的一边。 我们记得当我们意识到那个人的真实面目时,当他们没有与我们保持一致时,我们感到多么糟糕。 而现在我们正在用自己的不诚实伤害他人。

所以,这又回到了第一个 戒律 在佛教中讲的是无害。 有害并不一定意味着出去打别人的鼻子。 我相信你已经看到很多从事服务工作的人都遭受过这种痛苦。 因此,请确保我们不会将其强加于他人。

自满

下一个称为自满或沾沾自喜。 这是一种心理因素,专注于一个人拥有的好运相,使心受其影响,并产生一种虚假的自信感。

“注意自己拥有的福相”——换句话说,我们知道自己的好品质是什么,让我们的心意识到自己的好品质,然后它会产生一种虚假的自信感来回应。 所以我们会沾沾自喜。 我们得意洋洋。 我们变得傲慢,有点像,“我很擅长做这件事。 我为什么要努力改变? 我为什么要?”

【回应听众】肯定是缺乏谦逊。 它的功能与缺乏谦逊的方式相同,因为它会阻止我们的成长。 我们变得非常自鸣得意,非常自满。 无论我们达到什么层次,无论我们在世俗方面或灵性方面拥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都会有点自我满足。 因此,这是一种虚假的自信。

这与拥有准确的信心感不同。 拥有准确的信心是完全可以的。 我们实际上需要认识到我们的优良品质——这很重要。 但是,当我们对它的反应产生一种错误的或痛苦的自信感时,自满情绪就会出现。 而不是说,“是的,我有这个。 我可以使用它,我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使用它,”它就在那里。 你知道自鸣得意是怎样的。 [笑声] 它阻止了很多增长。 它会导致骄傲。

危害性

下一个是危害。 另一个翻译是“残忍”。 这是一种心理因素,怀着恶意,没有任何慈悲心或善意,想要贬低和忽视他人。

我们想要残忍。 我们想伤害别人。 我们想放下它们。 因此,它会对他人造成很多伤害。

我们可以看到,慈悲与此相反。 此欲害人,慈悲欲除他苦。

评论

所以,让我做一个评论。 我们将在下次完成其余部分。

我们谈完了 错误的看法 这是最后的受难者 意见 六种根本烦恼之一。

然后我们继续讨论近端烦恼,它们被称为“近端”或“次级”,因为它们是根本烦恼的面向或延伸,并且它们的发生依赖于它们。

我们谈过的:

  1. 愤怒,由于增加了 愤怒, 想要立即造成伤害
  2. 报复或怀恨在心,牢牢抓住对我们所做的错误并希望报复
  3. 当别人出于善意指出我们的错误时,希望隐藏或不承认我们的错误的隐瞒
  4. 怨恨,先是愤怒和报复,促使我们说话严厉。 它使我们想用严厉的语言来回应别人不愉快的话。
  5. 嫉妒或嫉妒,出于 gehechtheid 为了尊重和物质利益,无法忍受别人拥有的好东西。
  6. 吝啬,再次,出于 gehechtheid 为了尊重和物质利益,坚定地抓住我们所拥有的而不希望分享它,甚至不想自己使用它。
  7. 假装,出于 gehechtheid 为了尊重和物质利益,捏造自己的优秀品质,然后想让别人相信它。
  8. 与此相结合,经常会出现不诚实的情况,这又是出于 gehechtheid 为了尊重和物质利益,隐藏我们的脏衣服、我们的坏品质、我们的过去,试图不让别人知道。 让人们认为我们不是我们自己。
  9. 自满,意识到我们的优秀品质,使心灵陷入一种虚假的自信状态,一种自鸣得意和自我满足。
  10. 怀着恶意,没有任何同情心或善意,想要贬低和忽视他人的伤害。

打坐的方法

去的路 沉思 这些是回家想一想这些是什么。 想想你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想想你什么时候想到过这些例子。 回想一下。 “我在想什么? 我的想法是怎样的? 它是如何让我行动的? 它是如何影响其他人的? 现在我的脑海里活跃着哪些? 我现在对某人自命不凡和不诚实吗? 我现在是否怀有很多伤害和报复心?”

如果我们稍微刮一下,看看在表面之下有什么样的精神因素。 然后,过去有哪些明显和活跃的事物,它们如何促使我们采取行动?

问题解答

观众: 我们如何克服这些烦恼呢?

职业训练局: 这就是思想训练和对治的应用。例如,对治所有与 gehechtheid 尊重、认可和物质的东西,就是 沉思 论无常。 想想尊重和物质的东西是多么短暂——它们来了又去。 那么这就消除了 gehechtheid,这反过来又消除了吝啬、嫉妒、自负或不诚实。

或者,当你看到怨恨、报复或愤怒时,你会做慈爱的冥想,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善意,或者记住他们给我们的伤害是由于我们自己的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所以,这就是我们必须拿出我们所接受的所有其他教法,并以一种帮助我们从佛法的角度看待情况的方式来思考它们,这样所有这些不同的混乱情绪就不会生起。

在新的世界观中训练头脑

这再次提醒我们,我们所接受的所有佛法教义不仅仅是信息。 这就像一个世界观。 如果你以新的世界观训练你的心,那么你将能够防止烦恼在心中显现,只是因为你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看待情况。

所以,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说,“哦,我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这太淘气了! 相反,它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这种情况。 有时,它还包括认识到这些事情的缺点,这会激发我们的正直感,比如,“等等,我不想这样做。 我有做人的尊严,我不想这样。” 正是这种对我们正直或自尊感的刺激,让我们看着那些态度说,“我真的不相信。 我不会按照那个行事。”

观众: 你能解释一下如何修行让我们的痛苦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的修行技巧吗?

职业训练局: 我们认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自私在某种程度上是分开的。 就好像私心附在我们身上,但它不是我们的本性。 因此,当我们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时,与其感觉“我正在经历这种不愉快的经历”,不如去认知“这是我自己的缘故” 以自我为中心. 自从我自己 以自我为中心 造成它,它就会有痛苦。” 所以我们忍受所有这些痛苦,我们看看我们的 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说,“好吧,这是你行动的结果。 你觉得疼!”

观众: [听不清]

职业训练局: 按照惯例,有“我”和“他者”,但这些并不是固有的范畴。 我们可以说我的 大自然和你的 就我们的心皆空无本性存在而言,自然是相同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有相同的心。 我们有相同的 自然,但在存在的终极层面上,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固有的存在。

一个普遍思想的想法——我对它的理解——不同于我们刚才谈论的,关于每个人都有 自然。 一个普遍的思想是这样的想法,即只有一个普遍的思想,一个自我,一个上帝,一个梵天。 不知何故,这被分解成所有这些虚假的个性。 因此,解脱之道就是与这一个普遍的思想融合。 因此,解脱之道不是去了解你的 自然与你自身本性存在的缺失,就是这个融合的过程。 根据这些哲学,解脱之道就是融入这个普遍的事物; 它与了悟空性无关。

观众: [听不清]

职业训练局: 是的。 很有意思的是,佛教讲“不二”,不讲“一”。 佛教只说“不二”,因为事实是,只要你说“一”,一就意味着二。 所以,佛教只讲不二。 这是一件微妙的事情,我发现它实际上非常强大,因为对我来说,当我们谈论非二元性和谈论一体性时会有不同的味道。

合一就像努力把一切都放在一起,而不二是真正的空性精神。 它在说,它不是双重的,但它并没有说它是什么。 只是它不是双重的。 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抓住的——不要抓住二元性。 当你说“一体性”时,很容易抓住一体性。

那么,让我们安静地坐几分钟。


  1. “烦恼”是尊者土登秋龙现在用来代替“令人不安的态度”的翻译。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