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修行改变我们

避难:第 6 部分(共 10 部分)

一系列教义的一部分 启蒙的渐进之路(Lamrim) 在给出 佛法友谊基金会 1991-1994 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 培养智慧、慈悲心和平静的心可以改变我们
  • 避难 ,在 三颗宝石 通过了解他们的特点
  • 我们对每个人的期望 三颗宝石

LR 026:避难所(下载)

今天早上我正在听杰克·康菲尔德和罗伯特·威尔士的录音带,他们都是治疗师。 杰克康菲尔德也教授内观 冥想. 罗伯特威尔士评论说,在治疗中,他们研究病理学和心理学。 当你看一本心理学教科书时,索引列出了所有不同的问题和病态 条件 的思想,但在心理健康下没有条目。 也就是说,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学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这些其他问题——谁知道它是什么。 他是说,由于没有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定义,每当人们有超然的、宗教的经历时,治疗师就不知道如何处理。 他们的模式中没有任何框架来确定将这种体验放在哪里,因为模式不谈健康; 它只谈论病理学。 因此,每当有人有某种超然的、宗教的经历时,他们通常称之为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崩溃或幻觉或类似的东西[笑声]。

我想了想,我想,这很有趣。 就好像我们文化中的某些东西抹黑了宗教体验,抹黑了宗教品质。 不知何故,我们只是以某种方式构建事物,以便我们所看到的只是错误的地方。 然后它让我想到了更多......我们的文化教育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对这一部分有困难 拉姆林, 当我们谈论 的素质。 我们正在谈论这些超然的品质,但在心理学中没有它们的位置。 他们还没有被科学调查过。 而且因为在我们接触到的任何主要信息来源(包括报纸)中都没有发现它们,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它们不存在。 在我们的文化中,没有框架可以用来承认、分类或了解这些事情。 这个想法让我想了很多。

我也在想,每当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谈论诸如培养智慧和慈悲心,培养寂静、平静的心、平静的心时,每个人都明白我们在说什么。 没有人会难以接受心是可能处于一种平静、平和的状态的。 不知何故,我们觉得这样的状态一定是可能的,而且一定有可能对每个人都有一些智慧和慈爱。 这部分似乎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大的问题。

我注意到问题是,人们对这种平静的心、智慧和慈悲如何改变一个人,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持怀疑态度。 就好像我们认为只有坐在 冥想. 我们体验这些品质 冥想 但是当我们从调解中站起来时,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就像我们坐下来之前一样。 当我们坐在垫子上时,我们认为我们获得了这些品质,但它们不会影响我们生活的任何其他方面。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听说 ,我们说,“这里发生了什么?”,因为 显示效果 冥想 关于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你获得某种精神上的觉悟时,你并不是只是坐在你的 冥想 缓冲和平地体验它们,但什么都不会改变。 实际上,性格和个性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之后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完全改变了。 当你证悟到智慧、慈悲和心的平静时,你通常浪费在忧虑、焦虑和挫败感上的所有能量现在都得到解脱,并且可以转向许多其他方面。

所以所有的能量……它必须非常戏剧性地改变我们性格中的某些东西,你不觉得吗? 那些智慧、慈悲和三摩地的证悟,它们必须让我们有能力看到我们以前看不到的事物。 例如,能够了解人们以前的经历,他们以前的经历 因果报应 以及他们现在的性情和倾向如何是他们以前的结果 因果报应. 此外,由于他们以前的经历,他们可以实现什么,不能实现什么 因果报应. 拥有圆满的智慧还必须包括了解所有不同道路的智慧,可以引导某人沿着这些道路前进,以便他们获得证悟。 拥有那种同情心一定会影响我们与人交谈的方式、我们演讲的力量以及我们对他人的影响力。 它还将影响我们可以用我们的 身体.

我认为我们必须扩大我们对启蒙是什么的视野。 这不是我的一些美好的小个人经历 冥想 靠垫,然后说,“这不是很好吗?” 相反,它是一些动态的、变革性的东西,在它发生之后你就不再一样了。 绝对有可能获得 因为当你有了这些认识时,事情真的会改变。

我一直在努力思考人们被困在哪里,在我看来,这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想,“我现在想要一点内心的平静”。 有人评论说,她认为我们来教法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我们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获得改变我们存在的工具。 就像,“我只是想来,呼吸一下,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这已经够好了。”

那很好,没有什么错。 但它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只是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精神修行,“嗯,我今天工作很糟糕,我需要一些放松的方式。 我不想酗酒和服用镇定剂,因为那是个坏习惯,所以我会做一些 冥想 反而。” 没关系。 这没有错。 它胜过酒精和镇定剂,并为您节省很多钱,但精神修行不仅仅是应对糟糕的一天工作。

此外,治疗和精神修行的目标可能相似,但[目标]也有很大差异。 他们都处理思想。 他们都试图治愈我们的心理问题。 但治疗基本上是为了帮助一个人应对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这很好,这已经足够了。 另一方面,修行不仅要帮助你做到这一点,还要帮助你从一开始就陷入整个局面中继续前进。 这是关于帮助你超越被困在狭窄的限制 意见 这就是我是谁,这就是我所能做的,这就是世界的存在方式,不要告诉我其他任何事情。 修行会把它撕裂。 所以它比治疗有更广阔的目标。 作为副作用,它会产生一些治疗也会产生的东西。 我认为当你听法时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好的,并问问自己,我们在这里做什么。

现在我们继续说皈依的话题。 [笑声] 我们已经讨论过为什么我们 避难. 我们已经谈过什么 避难对象 是。 我们已经探讨了为什么它们很好 避难对象 他们的品质是什么—— 身体、语意、法的品质、法的品质 僧伽. 我们确切地知道我们的向导是谁以及发生了什么。

皈依佛、法、僧,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

下一节是 避难 通过了解其显着特征 三颗宝石. 是什么让他们彼此不同的主题出现了,因为在学习了这个主题之前的所有内容之后,我们可能会想,“每个人 三颗宝石 - 佛法 僧伽——拥有如此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品质。 我就不能 避难 在一个? 那不是更简单吗? 为什么我需要三个? 既然一切都是一体的,那就让它成为一体吧!” [笑声] 这里的答案是,“好吧,抱歉,伙计们! 必须是这三个,因为它们每个都有独特的特征,使它们彼此不同。” 聆听这些与众不同的特征非常有趣,因为它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究竟是什么 是以及如何与 ,佛法究竟是什么,如何与之相关,以及什么 僧伽 是以及如何与 僧伽.

三宝的特点

之间的区别 三颗宝石 首先是他们的特点。 一个的特点 是放弃所有缺陷并发展所有优良品质的人。 这就是a的定义 .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 is,就是这样,简单的英语。 一个抛弃了所有垃圾并开发了所有好东西的人。 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一个 不生气了,不沮丧不神经质了,听起来都挺好的。 这 也具有同时看到两个层次真理的特性。 换句话说,不仅要看到一切相对世俗的存在和它如何呈现为幻相,还要看到它如何呈现为幻相,因为它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坚实的本性存在。 这 既能看到事物存在的表象层面,又能看到更深层次的事物。 这意味着一个 是无所不知的。

佛法的特点是 真路 和真正的停止。 佛法是修行的结果 到达我们的地球。 换句话说,整个目的为什么 前来是为了传授佛法。 这 传授佛法以帮助众生满足他们的需要。

僧伽 是证悟佛法的人。 所以佛法是真正的皈依处, 是教它的人,而 僧伽 布丁就是证明。 因为 僧伽 已经证悟了佛法,他们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去做。 他们以身作则教导我们。 他们还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教法的有效性,因为他们已经能够展示佛法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当我们通过观察 僧伽,它有助于让我们相信它确实有效。

三宝的启迪影响

第二组显着特征是根据它们的启发性影响来描述的:它们的启发性影响如何作用于我们。 这 佛陀的启迪影响力是通过给予我们口头教导来运作的,从而让我们有机会在自己的心流中发展证悟的佛法或洞见。 这 通过告诉我们修行什么和放弃什么来影响我们,他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这一切。

佛法的启发作用是消除我们的烦恼1, 我们的污染 因果报应, 因此所有的不满意 条件 我们的生活。 这是一种很好的影响方式,不是吗?

僧伽 通过给我们鼓励、激励我们、给我们树立榜样以及帮助我​​们实践来影响我们。 这 僧伽 实践并获得结果。 当我们看到这一点时,我们会很兴奋地去做,因此我们也参与了修行。

有趣的是,看看不同种类的启蒙影响,每种影响如何 三颗宝石 以特定的方式影响着我们。 这些知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如何影响他人的例子。 这 受教导的影响,所以也许我们可以教别人一点佛法。 这 僧伽 通过实践、树立好榜样和鼓励我们来产生影响。 这也是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层面上开始做的事情。 尤其是和你的家人、同事或不是特别信奉佛教或对佛法不感兴趣的人 三颗宝石,我们只要自己修行,转化我们的思想,就能影响他们。 这可能会导致其他人对佛法持开放态度。

一位女士来到我在云山的静修处。 我事先和她私下谈过,她来静修的全部原因是因为她遇到了这群人中的两个人,他们都是那么友善、善良、开放的人。 她以前修过另一种佛教传统,但她在这里遇到的人都很好,以至于她想,“哎呀,我想知道西藏传统是什么? 这些人真好。” 于是,她来到了闭关之地。 我们有时甚至没有尝试就影响了人们。 这有时是我们影响他们的最好方式——当我们没有尝试这样做时。 只要做我们自己,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人。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 僧伽 影响我们,以及我们如何训练我们的思想变得像 僧伽. 这些只是很简单的事情。

我的妹妹对佛法没有太大兴趣,但她有一点兴趣是因为当我妈妈打我时我不会生气。 罗宾说:“哇,我想知道她怎么不生气?” [笑声]“这里一定有东西。” 这种对他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我们所做的事。

我们对三宝中的每一个都有抱负或热切的敬意

第三个区别与我们对每个人的抱负或热切关注有关。 三颗宝石. 换句话说,这与我们如何表达对他们的尊重有关。 我们如何表现出与他们的联系感。

敬佛

随着 ,我们渴望使 供品. 我们培养对他们的忠诚和尊重,并通过以下方式表达我们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供品 并通过 提供 服务。 我们尊重他们的品质,因此,我们希望提供服务,我们希望 提供. 这就像你遇到一个非常好的人,你会不自觉地开始为他们做事。 换句话说 供品 并表示尊重 不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 并不是只有做到了,你才是一个好佛教徒。 “好吧,如果有必要,我会去买一些苹果放在祭坛上。”

不是那种事。 相反,这就像当你想到某个你真正关心的人的品质时,你就会想出去给他们买礼物。 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因为你非常喜欢他们。 这与你对 . 通过看到的品质 ,感情、尊重和尊重的感觉来了,所以我们想提供服务和做事。

制作 提供 并不意味着只是 提供 祭坛上的东西。 请记住,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最佳方式 是帮助众生。 这就是使 最幸福的。 这就是 成了一个 ——是为了利益众生,不是为了得到苹果、橘子、蜡烛和香。 如果我们帮助其他有情众生,那是最好的 提供 我们可以给 .

尊重佛法

我们将佛法付诸实践,用它来转化我们的心,让它在我们的心中显现,以此来表达我们对佛法的尊重。 那并不意味着我们有我们的心,我们把佛法置于它之上。 它不像博洛尼亚三明治。 这更像是将食用色素放入水中时,所有的水都会变成粉红色。 我们将心与佛法混合,使我们的心成为佛法。 因此,我们正在研究的一切现在听起来如此学术和知识分子,实际上都变成了我们的个性。 这听起来很理智,因为我们不熟悉它。 但是当我们开始将它付诸实践并且它成为我们时,它就不再是理智的了。

这就像你学习汽车修理工一样。 对我来说,学习汽车机械是一种智力追求。 这绝对是在智力水平上。 说到这一点,我在很多方面都生疏了。 但对于受过汽车修理工培训的人来说,情况并非如此——他们把东西拆开,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他们可以一边做一边想着别的事情,这仅仅是通过习惯和熟悉的力量。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修行将我们的心与佛法结合起来,让心从这里到那里。 这与汽车修理工从理智到习惯的方式是一样的。

尊重僧团

我们表达尊重的方式 僧伽 就是与他们一起修行,加入他们的努力,使佛法成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 终极的 僧伽 我们是 避难 当然有直接了悟的众生。 但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建立一个生活社区。 我们尝试做的是帮助其他佛法修行者,与他们一起修行,帮助他们从事佛法工作。

有时人们认为佛教非常个人主义。 你来开示佛法; 每个人都坐下来冥想,在你奉献之后每个人都离开了,没有人互相认识。 这不是应该的方式。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流,我们的 冥想 是孤独的,但我们来了 沉思 在一起并以这种方式分享很多能量。 当我们一起讨论事情时,当人们提出问题、表达他们的疑虑并在沮丧中爆发时,他们就是在与其他人分享。 我们互相学习,以这种方式互相帮助。

同样地,当人们在做佛法项目并试图通过组织事物来实现佛法时,我们就会提供帮助。 我们一起让它发挥作用,我们自己也受益。 我认为在这里不要将我们的修行视为一件单独的事情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然我们有我们的 冥想 在我们家里一个安静的地方垫垫。 那很好,那是我们自己的私事。 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 我们非常依赖彼此。 我们相互联系。 我们的实践确实必须将这一点带出来,尤其是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通常感到如此迷茫和孤立无援。 因此,在我们的佛法环境中,互相分享和帮助,一起修行是非常重要的。

上周有一个人打电话给我说,“我真的很想 沉思 每一天,但我就是无法让自己坐下来去做,所以我对自己说,‘你难道还不够爱自己吗? 沉思 每天?'”。 她当然不知道 沉思 每一天,所以显而易见的答案是“不,我不够爱自己,不能那样做。” 所以她说,“好吧,我该怎么做呢?” 我开始谈论和一群人在一起的好处,因为这里有很多其他人正在这样做。 你从他们身上汲取能量。 你听说过他们的经历。 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东西,成为整个团队能量的一部分。 但她不喜欢我的回答。 它涉及太多时间。 [笑声] 她似乎期望我能在五分钟内彻底改变多年的习惯。 我没有那个能力。

[注意:这是部分录音。 不幸的是,谈话的结尾没有被记录下来。]

本教学基于 拉姆林 或渐进的启蒙之路。


  1. “烦恼”是尊者秋准现在用来代替“烦恼态度”的翻译。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