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佛身与语

避难:第 3 部分(共 10 部分)

一系列教义的一部分 启蒙的渐进之路(Lamrim) 在给出 佛法友谊基金会 1991-1994 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回顾:三种类型的信心

  • 令人钦佩的信心
  • 有抱负的信心
  • 信念

LR 023:信心(下载)

上座部和大乘佛教对佛陀的看法

  • 释迦牟尼到底是凡夫,还是已经觉悟的众生?
  • 涅槃/开悟后意识会停止吗
  • 不同 意见 在成佛的可能性中
  • 以上皆是 意见 在我们的实践中的不同点上有好处并且可以提供帮助

LR 023: (下载)

佛身功德

  • 身体 以无限形式显现
  • 32 标志和 80 标志

LR 023: 身体 (下载)

佛语的功德

  • 60种品质 的演讲
  • 我们可以找到这些鼓舞人心的东西,用它们来训练我们自己的演讲

LR 023: 的发言(下载)

问答

LR 023:问答(下载)

所以我们一直在谈论皈依。 我们已经谈过皈依因; 我们已经讨论过 避难对象; 现在我们在第三部分,叫做“衡量我们避难的程度”,或者换句话说,“如何 避难” 一种方法 避难 ,在 , 佛法和 僧伽 是通过了解他们的品质,所以我们进入了他们的品质是什么的整个主题。

现在,整个皈依的主题触及我们内心非常敏感的东西,因为它触及整个信仰。 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宗教背景。 我们对信仰这个话题都有不同的态度,或者像我上次解释的那样,我更愿意称之为“信心”。 我们都有自己的先入之见或其他什么,而一小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有些人听了所有关于皈依的教法后说:“哇,这太不可思议了! 听到这个,我的心很高兴。” 其他人听了,他们完全生气了。 所以我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教导 因果报应,具有不同的性格,我们可以听到截然不同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尼泊尔(那是早年),一个 喇嘛 我遇到的那个人走过来对我说:“当你回到西方时,你应该告诉每个人 诸功德,一闻是妙功德,必成佛。” 我想,“不可能!” 对于听着“”、“佛法”和“僧伽” 自从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当他们听到这些关于所有不可思议的、伟大的品质的教义时 , 佛法和 僧伽,他们说,“哇! 我以前从不知道这一点,这太棒了,”而我们中的很多人仍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存在? 把...忘了吧 的品质——确实 存在? 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吧!”

三种自信

因此,在处理这个主题时,我们必须解决很多问题。 就像我上次解释的那样,当我们接近它时,我们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信心。 一是当我们听到 佛法 僧伽,我们有一种敬佩的感觉。 我们有一种本质上令人钦佩的信心。 我们钦佩这些品质。 有些人可能会听到相同的质量并且非常怀疑——“我怎么知道它存在?” 我们都不一样。

第二种信仰是 心愿:当我们听到品质时,我们会想,“哇! 我想变成那样。” 我们有一种感觉,“嗯……有可能变成那样。 我愿意那样做。” 相比之下,其他听完整个事情的人可能会说,“我不能变成那样。 我就是我。”

然后还有另一种基于信念的信心,这就是我们理解事物的时候。 这是从学习教法、理解教法和应用教法中生起的信心。 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种自信对我们来说更容易一点,因为我们是在理性传统中长大的。 当我们处理主题时,我们需要逻辑理解; 在我们理解它们之后,我们相信它们。 所以我们可能会去听四圣谛的教法,我们想一想然后说:“这似乎是合理的。 我相信。 我想遵循这一点,因为它是有道理的。” 或者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其他的教导,比方说,关于如何处理 愤怒,我们把这些付诸实践,我们思考它们,我们看到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因此我们通过观察、检查和获得一些经验,在信念的基础上获得了一些信心。 而那种信心可能是最稳定的,因为它来自经验。

现在,所有这些信心或信念都不是“开关电灯开关”的东西,而是“调光器-更亮”的东西。 一开始,我们的信心可能几乎不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变得更有经验,我们也这样做 纯化 修行,去除心中的很多业障,然后很多事情就会明白,心也会变得轻盈,也更容易有信心和信心。 所以我们的信心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我们可以退一步进两步; 这可能会不时发生,因为轮回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的信心也是如此。 但问题是,当我们修行越来越多,有些东西变得扎实,理解越来越深,事情就会慢慢开始变得稳定。

不同的传统如何看待佛和成佛

您可能也有兴趣知道,因为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主题是 的素质,那又如何 比方说,从小乘佛教派到大乘佛教派,人们的看法大不相同。

佛陀在成道之前是凡夫吗?

上座部观点

在 Theravada 学校里,很多人都看到 XNUMX 年前,他出生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时,是一个未开悟的普通人。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存在。 他离开奢侈的生活,成为一名禅修者,获得证悟,成为一位 ,教导,然后去世。 当他圆寂时,因为他已证得涅盘和一切 gehechtheid, 愤怒 并且他的心流中的无明已经停止,他们说一旦他离开了被污染的粗重 身体,他的意识也只是停止了,因为已经没有了 gehechtheid 推动它。 从上座部的观点来看, 其圆寂后,神识即灭尽,名曰圆涅盘。 所以诸佛不再出现在世间。 释迦牟尼已经不在世间了; 剩下的就是他的教导。

他们说接下来 来的就是弥勒佛,初生也是凡夫,然后证悟佛道等。上座部的观点是 和我们一样平凡,没什么了不起(在他开悟之前),然后他成了一个 ,而在他死后,他的意识也随之消亡。

大乘观点

在大乘传统中, 完全不同。 在这里, 被视为无所不知的心,完全去除了所有烦恼,完全开发了所有潜能,然后出于慈悲心为他人利益而行动的心。 而不是只扮演释迦牟尼 是, 以更全球化的方式看待,释迦牟尼只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 所以从大乘的观点来看,释迦牟尼在迦毗罗卫出世为太子之前,他们就说释迦牟尼早就开悟了。 当他出生在迦毗罗卫城时,他已经开悟了。 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领导一个王国,遵循道路,冥想等等,作为一种巧妙地向我们展示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发展的品质的例子。

所以你可以看到,只要看看历史 ,上座部的方法和大乘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上座部的观点是,他是一个开悟的普通人。 大乘的观点是他已经开悟了; 这是一种表象,这是一种表现。

涅槃/开悟后意识会停止吗?

同样从大乘的观点来看,释迦牟尼八十一岁圆寂时,他的意识不只是灭度而已。 他们说 意识继续存在是因为所有的意识都在继续,但它在纯净的状态中继续存在,并且由于 大慈大悲,他可以自发地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显现以引导众生。 所以大乘讲很多不同的佛,讲现在我们地球上出现的佛。 这并不意味着有人会出现在西雅图或华盛顿特区然后说,“哒,哒,哒,哒! [音乐],”因为那未必是最善巧的方式! CIA 可能会很快找到他! 但想法是 可以根据不同的存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因果报应,诸佛善巧现现。 他们不公布自己。 但他们可以以非常微妙的方式影响其他人,让那些人开始创造美好 因果报应,他们开始了解道德,他们开始实践 菩提心 等等。 他们说一个 可以以我们的朋友之一、狗或猫或任何其他形式出现,只要它们能帮助我们。 再一次,这些都没有公布,它们经常来来去去,所以我们甚至都认不出它们。

观众: 诸佛的示现是一时的还是终生的?

尊者图登卓龙(VTC): 我想它可能是。 举个例子,尊者 达赖喇嘛. 许多人将他视为 . 他从娘胎里出生,离开西藏等等。 所以它表现为整个生命。 我认为可能在其他情况下它只是一种更暂时的表现形式。 这很难说。 但是从大乘的观点来看, 是非常迫在眉睫的事情; 换句话说,诸佛有无所不知的心,他们在这里,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一有机会就现身。 就像他们真的在照顾我们并看着我们一样。

佛陀的力量和我们业力的力量

现在当然,一个 的力量不能凌驾于我们之上 因果报应. 他们说一个 的力量和我们的力量 因果报应 大致相等。 所以这不是 可以压倒我们的 因果报应. 这不像当我们要咒骂某人时, 介入并按下一些按钮,然后我们不发誓。 如果我们有那种习惯和那种能量并且它在前进,那么 做? 但是佛有影响力。 他们可能会通过让我们思考“哦,但我真的想抨击这个人吗?”来影响我们。 所以这是一种更微妙的做事方式。 他们还说 影响我们的主要方式是教导,是展示证悟之道。 当然,它们可能以其他方式出现,但主要方式,最有益的方式是教导我们佛法。 就像安秋仁波切上周说的,即使释迦牟尼走到这里,他要做什么? 他只是要教导我们佛法。 为什么? 因为这是他能为我们做的最好的事情。 他们无法爬进我们的脑海。 不 可以爬进我们的脑海。 但是通过教法影响我们,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心去做一些事情。

成佛的可能性

上座部观点

从大乘的观点来看,还有很多很多的佛。 上座部也说有许多佛。 但是他们说在这个特定的劫中,将会有1000个佛。 因为 因果报应 由不同的生命创造,只有一千人拥有必要的 因果报应 于此劫证得圆满正觉。 所以从上座部的观点来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证悟。 除了那千佛之外,其他人都可以成罗汉。 换句话说,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心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但还没有达到圆满的地步。 纯化. 他们没有同样伟大的爱和 大慈大悲 完全开悟的 .

大乘观点

现在在大乘传统中,它是不同的。 他们说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 . 此劫有千佛,现转法轮。 换句话说,他们会出现,他们会被认作佛,他们会在一个以前没有教法的世界里开始教法。 你可以从释迦牟尼身上看到这一点 ,据说在这个特定的时代,谁是这 1000 个人中的第四个; 他出现在印度,在那里 以前在那里没有教法,他转了法轮,然后在这个特定的地球上开始了整个佛教教义。 当然,它早就存在了,但他是在我们地球上开始的。 所以他们说:“是的,有 1000 尊佛,但从大乘佛教的观点来看,还有更多的佛……”

[因更换磁带而丢失的教义]

……即使在这个劫中,也有许多众生将证得正觉。 据说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 . 周围有许多佛; 自释迦牟尼时代以来,许多人已经开悟了; 这些存在继续显现,而且不仅在我们的星球上。 我们不能这么以自我为中心——还有千万、千万、万亿的地方可以让佛陀化现救度众生!

处理不同的方法

所以这只是给你一些信息,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看到 . 你不需要陷入这样的问题,“好吧,哪种方式是正确的? 他生下来就开悟了,还是没有开悟? 我想知道答案——答案只有一个。 他的意识是不是已经灭绝了? 我要知道答案!” 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将自己局限于此。 我认为我们可以做的是采取我们可以从任何一种方式看待它的方法,根据哪种方式对我们最有启发性。

上座部见佛法

有时我们可以看看 以上座部的方式——即 他出生时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设法克服了所有障碍。 他克服了膝盖的疼痛、背部的疼痛、所有的蚊虫叮咬……他能够应对困难。 这给了我们一些信心,既然他曾经像我现在这样一个普通人,我也能做到。 这种[思维方式]非常有帮助; 当我们想到 这样,它确实激发了我们的实践。

以大乘道见佛

在我们实践的其他时候,考虑一下可能会有所帮助 在更普遍的意义上,有这样一种感觉,即有许多佛陀拥有无所不知的心,他们能够直接出现并直接影响我们。 这可以在道路上产生信心、希望和灵感,因为那样我们就不会觉得离目标那么远了。 . 在没有帮助的轮回中,我们不会感到孤单,因为我们看到实际上有很多可用的帮助。 它可能以微妙的方式出现,而不是以我们完全显而易见的方式出现,但它就在那里。

没有必要坚持一个正确答案

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不需要进入“这是什么?”的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 相反,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它,看看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看看它对我们的内心有什么影响,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灵感来修行。

在马来西亚,既有上座部老师,也有大乘老师。 两种传统的教义基本相同,只有一些差异。 例如,在上座部传统中,据说一个人一旦离开他的 身体,下一刻重生; 没有中间状态。 大乘传统说:“不,有 49 天的中间状态。 那时人不是灵,但他也不是重生在粗俗的 身体 然而。”

中国人非常关心死亡和灵魂,以及所有这些事情。 所以我记得当马来西亚人听到这两个教法时,他们有时会很不高兴:“这是什么? 人死后是否会立即重生? 必须有一个答案! 不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我会试着解释说也许 以不同的方式教导不同的弟子,因为这是一种善巧的教导方式。 我会说,“我想你们中那些尝试过教书的人都知道这涉及到一些技巧,而且你不一定一下子说完所有的东西——你要领导别人。” 可我这么一说,他们更生气了:“好吧好吧,他给两个不同的弟子教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但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我说,“也许 教给我们思考的两种方法。” “不好了! 你的意思是我必须考虑一下? 我不想去想。 告诉我哪一个是对的!”

所以实际上,教义并不总是那么简单。 这不像去大学上课,在那里你得到了教学大纲和测试,一切都应该有意义,即使它没有。 这 教给不同的弟子不同的东西,因为人们有不同的倾向。 它还让我们有机会检查,“他为什么要把这个教给一个人,把那个教给另一个人? 这些事情背后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表达它如何影响某人的思想? 哪条路? 如果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真的吗?” 它为我们打开了整个创造性思维领域,而不是给我们非黑即白的答案。 我想很多时候当我们处理这样的事情时,我们必须以那种态度来处理它。

也可能是在你练习和调查之后,你会发现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正确。 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一种方式是错误的,因为第一种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并且在这种程度上也可能是有益的。 所以我们必须记住 以有益的方式说话,并提供某人在特定时间可以处理的尽可能多的信息。

我们听到的故事是按字面意思理解的吗?

那里有很多东西只是为了拓展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发展一种更柔和的教学方法,就像我们在教学中听到的许多故事一样。 上次我开始讲故事的时候,可能会有人听了说,“我真的很喜欢这些。” 但可能还有其他人听了他们的话会很不高兴。 所以我们必须问自己,“这些故事是按字面意思还是不按字面意思?”

我记得色贡仁波切告诉一个学生不要称它们为“故事”,而是称它们为“故事”,因为它们是真实的; 他们发生了。 但是当我们进入许多关于这些故事的故事时 因果报应,它们可能是“帐户”,但对西方人来说并不是很熟练。 一说下了32个蛋的女人,一头拉着金色屎的大象,西方人都气炸了!

我觉得我上次讲的故事稍微温和一点。 但是有些人可能仍然对他们有很多疑问。 没关系。 但你能做的是思考,“我必须从字面上理解这些,还是有其他解释它们的方式?” 换句话说,这些故事对我意味着什么? 有小径记性很差的故事; 但他在扫地时记得,“扫净污垢,扫净污渍”,这样他就成罗汉了。 如果你仔细想想,他们到底想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什么信息? 这是字面上的东西,仅此而已吗? 还是想表达别的意思? 比如,也许,展示无明是如何逐渐被清除的? 或者,如果我们以某种方式思考,扫地之类的事情如何能够转化为觉悟之道? 有很多方法可以看待这些故事。 我不认为我们需要总是对它如此纠结,比如,“这真的发生了吗? 我想要一个历史记录。 小路是哪一年出生的? 为什么他的父母给他起名叫“小路”? 出生证明呢?” 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只是在原地踏步。

佛的功德

今晚我想谈谈一个人的品质 . 再次尝试并根据你已有的信念来听这个。 换句话说,无论你有什么信心 的教导,以及你所知道的 到目前为止,并将其视为有关 . 不要将其视为“这是来自高层的所有这些东西,你必须相信它就是这样。” 相反,从你所处的位置、感觉舒适的角度来看待它,然后将其用作可以帮助你扩展思维的附加信息。

这部分是关于质量的 就像获取有关您遇到的人的信息,并对其印象深刻,但您并不十分了解。 您正在考虑与他建立关系,业务或浪漫关系,或其他任何关系。 你印象深刻,但你想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所以你做了一些研究,然后给其他人打电话。 其他人说,“哦,是的,他很棒,他真的很好,他很诚实,他就是这样那样。” 听到其他更了解此人品质的人的良好报告,使我们对他更有信心。 同样,我们对 现在,但是伟大的上师们添加了所有这些解释他的品质的其他教法,以便给我们提供比我们通常直接接触这些教法所获得的信息更多一点的信息。 所以这有点像你可能会八卦某人以获取更多信息。 这和那个很像,好吗?

当我们谈论的时候 的品质,我们真正谈论的是品质 身体、言语和思想。 当我说“”,这听起来常常像是我指的是释迦牟尼 ,我可能会用代词“他的”,因为我想到的是释迦牟尼 ,但实际上所说的适用于任何 . 而诸佛完全超越了男性或女性。 特别是如果你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看 身体 只是为了引导他人的示现,很明显,佛陀没有男性或女性,而是为了显示不同的身体 巧妙的手段 于众生。 这 心非男非女; 和 没有任何永久混凝土 身体. 试着让自己摆脱任何一种看待这一切的性别歧视方式。

佛身功德

显示无限形式

的品质之一 身体 是他可以同时表现出无数种形式。 “什么? 同时显现? 你怎么做呢?” 好吧,沿着这条路走,你就会发现。 然后你就可以自己做。 有一个食谱食谱。 如果您想知道如何做,请按照食谱进行操作。 修习六波罗蜜或 深远的态度,那么你也可以做到。 它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做。

当心流完全净化时,当一个人彻底清除自己所有的“垃圾”时,一个人就有那么多的能量可以用来造福他人。 现在,我们的精力完全集中在“谁弄坏了我的车?”上。 还有“为什么这个人没有准时出现在会议上?” 我们的精力就停留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 当你完全开悟时,你的能量就不会卡住。 有这么多的能量可以用来利益众生。 有了这种精神能量(正如我们所说,“思想 身体”),你的思想有能力影响不同的身体表现。 它可以影响环境,因为它不再被这些琐碎的小事所束缚。

您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开始在某种程度上看到这一点。 例如,你与你的身体捆绑在一起的能量 发誓 在你的余生中不与任何人说话。 如果你开始释放它,你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同样地,一个完全开悟的人有那种同时毫不费力地表现不同的能量。 我们必须坐下来思考一切,产生良好的动力。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精力都集中在我们的 以自我为中心. 当你是 ,你的精力不会被束缚在思考“可怜的我,可怜的我,我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免受这种情况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在较小的范围内观察我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这一点,通过释放捆绑的东西,来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积极影响他人

的品质 身体 也展现了他们内心的精神状态。 的品质之一 身体 是它给人能量。 你看着一尊雕像 ,并 就那么安详地坐在那里。 甚至是雕像,甚至是一块青铜制成的 ,可以让你一下子很平静。 或者有时候你看着不同佛陀的画像,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我看着那又长又窄的眼睛,就像,“哇! 那双眼睛好像在说什么!” 那只是一张照片。 所以不知何故,佛陀的身体形态反映了他们的内在心理状态,可以以非常积极的方式直接利益他人,就像我们现在的内在心理状态在身体层面上表现出来并影响我们周围的其他人一样。 如果我们内心非常生气,我们的脸就会皱起来变红,当其他人看到我们的脸时,这肯定会影响到他们。 这与 a 的方式相同 身体 可以影响其他人,只是方向相反。

佛的身、语、意是一体的

所有的 身体,言语和思想是一个实体,它们是交叉功能的。 这 身体 不是由原子构成的东西,而是精神状态的反映。 它可能显示为 身体 由原子构成,但事实并非如此。 出于这个原因,他们说即使是皮肤的毛孔 身体 是无所不知的。 为什么? 因为它们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我们的毛孔没有意识; 它们是由原子组成的。 但是 毛孔都没有。 这可能发生与降低到最微妙的能量水平有关 身体 当他们变得形影不离时,请记住。

拥有 32 个标志和 80 个标记

他们还讨论了您可能会看到的不同体征 , 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化身 Body”,例如释迦牟尼 . 如果您查看这些图片,您还会在一些佛教本尊身上看到这些标志。 它们被称为 32 标志和 80 标志。

我不会遍历所有 112 个,因为你们喜欢列表,但不是那么多。 我会拿出一些更常见的。

法轮在他的脚底和手掌上

例如,每只脚底,每只手掌上,都有千辐法轮的印记。 您可能已经在图片中看到了这一点。 他们说 脚不着地,所以行走时,不伤害众生,但留下轮印。 现在想一想:“在地上行走而不压扁众生不是很好吗?” 这会非常好。 因此,当我们达到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思想水平时,我们可以挽救许多生命。 他们说 32 个标志中的每一个都有特定的原因。 这个特别的原因是问候和护送我们的 灵性导师 也无私地 提供 为他人服务。

眉间的卷发

还有一个大家经常会看到的,就是他额头中央的一缕卷发。 缠的很紧,但是一拉就看不出有多长。 不要问我这是不是字面意思。 但它是一个特殊的星座(与所有其他身体星座一样)是通过积极潜力的大量积累而来的。 这个特别是来自对所有比我们更有学识、比我们高明的人的恭敬,也就是对我们的父母、老师、长辈等等的恭敬。 尊重他们是一个人的皇冠上的明珠。 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获得上层重生,例如通过展示给他们看 因果报应——这种行为是导致出现那种体征的原因之一。

他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你会喜欢这个的。 的另一个体征 就是他吃什么都好吃。 这样做的原因是照顾病人、老人和体弱者,尤其是照顾那些别人认为令人厌恶的人。 这很有趣,不是吗? 你知道,当你听到原因时,你可以看到它们与身体迹象和结果的关系。 很有意思——32相的因果关系以及它们在 身体.

牙冠突出

另一个我们经常看到的是顶部的冠突 的头。 据说它是由发光的肉制成的; 远看有四指宽,近看却测不出它的高度。 其业因是观想我们的上师在我们的头顶上,还参观寺庙和寺院并在那些地方修行。

圆润饱满的脸颊和等长的牙齿

脸颊又圆又饱满,像狮子一样。 真的圆圆的,饱满的脸颊。 原因是完全放弃闲聊。 很有趣,不是吗? 还有一个是关于牙齿的。 所有 牙齿长短不一,长短不一。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舍弃了五邪命,也就是诚实地谋生,不去奉承、贿赂、暗示等等。 对别人心平气和,牙齿的长度也一样。

清澈分明的眼睛

a 的黑色和白色部分 眼神清澈分明。 在这里它可能是蓝色和白色,或者棕色和白色。 他们说 有黑色的眼睛。 我想佛可以有蓝眼睛或绿眼睛,别担心。 但是它们是清晰和不同的; 换句话说,眼睛没有发红或变黄。 其因是以慈悲的眼光看待他人,为他们的福利而努力,并对他人产生同等的关心,无论他们遭受的痛苦是大是小。

佛语的功德与技巧

演讲有 60 个品质。 我不会给出所有这些,但我真的很喜欢阅读它们,因为我发现它非常鼓舞人心。 仅仅聆听品质就像是在教我如何尝试和训练我的演讲。

量力而行

例如与 说话,大家量力而行。 所以一个 可能会说一句话,但对每个人来说都会变成不同的教义。 例如, 可能会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有些人可能会想,“哦,好吧,那我就不能执着于我的电话,因为它是无常的——它会坏掉的。” 其他人可能会想,“我要死了。” 其他人可能会在非常微妙的层面上思考微妙的无常和变化的本质。 有些人可能会听到同样的说法并意识到空虚。 所以 言语的意义非常灵活,因此说出的一件事可以根据不同众生的聆听方式和他们自己的心智水平与许多不同的众生交流。 我认为这太不可思议了。

直达我们的心灵

另一个品质是 言辞直达人心; 它直接进入脑海。 它表明我们如何能够理解、知道二谛,我们如何能够知道事物是如何存在的。 这是非常有力的。 现在,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有情众生每次听到教法时,都会直接进入她的心中。 由于我们自己 因果报应,我们都有自己的面纱和迷宫 说话要经过一番打磨,才能走进我们的心里。 但这就是说,从 的演讲,它有可能直达内心,使人们的态度发生一些非常明确的变化。

有时候你听法的时候,你真的有这种感觉。 我记得几年前,尊者在教导 拉姆林 陈末。 这是一个最非凡的教导。 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净土。 教法真的进入了。所以它与我们的心有关,与环境有关; 但从侧面 ,他的演讲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我们在听法的时候发现,有时候一句话就可以破除那么多废话。 所以这就是 教诲,力量 的演讲。

未染色

他的话也是清净的,因为它是在舍弃一切烦恼的基础上说出来的1 和他们的印记。 现在想象一下能够从一个没有更多的头脑中说话 愤怒, 无知和 gehechtheid. 当你听到 言无不尽,这才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那一定是怎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可以达到的品质。

晶莹剔透

的讲话是闪闪发光的清楚。 也就是说,他从不使用不为人所知的词语。 这 从不使用高调的语言来给每个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哦, 必须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我听不懂。” 现在不像那些时候,当你去参加这些大会时,演讲者站起来发言,但你什么也听不懂! 他们应该出名!

所以 以非常普通的水平说话,使用可以让人理解的表达方式和事物。 我认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提醒,要以其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说话。 如果您正在与孩子交谈,请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您正在解释的内容。 如果您正在与来自另一种文化的人交谈,请以来自该文化的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 所以它的意思是培养对听到我们所说内容的人的敏感性,并记住交流不仅仅是从我们嘴里说出来。 沟通是让对方理解我们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我们说话的方式,以帮助他们理解我们的意思。

驯服、安抚、驯服的能力

声音有调伏、安抚、调伏的作用,因为它教给我们对治烦恼的方法,让我们调伏烦恼。 现在想象一下,拥有那种可以征服他人思想的声音和言论,这样你所说的话,而不是煽动他们 愤怒, 安抚它; 所以你说的话不会激起他们的嫉妒,反而会平息他们的嫉妒。 这又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思考和应用的东西,并尽可能地尝试和实践,因为所有这些品质都是通过重复和训练获得的。

给予幸福和幸福

的言语带来快乐和 极乐. 为什么? 因为他教导四圣谛并展示通往快乐和幸福的道路 极乐. 所以,这意味着 以这种方式使用他的演讲来表达能够带领他人幸福和 极乐. 你看看有些人——无论他们说什么都会让其他人紧张不安,精神崩溃。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怎么说以及他们说什么很重要。 再次,这表明我们要注意我们所说的内容和方式,以便我们可以尝试带领他人进入幸福和幸福的状态 极乐 通过我们所说的。

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另一个品质是 的演讲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当其他人听到它时,思索和 沉思 根据所说的内容,他们实现了所描述的有益结果。 这并不意味着 的演讲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因为每次我听到一个教法,我都会得到它并感到高兴。 这不是那个意思。 是指听闻教法、经典、思惟、修持的长期效果。 我们永远不会失望,因为我们可以付诸实践,它对我们来说变得有意义。

清除

说话的细节总是一目了然。 他不会说谜语。 他不藏东西。 他不会把所有东西都混在一起说有三分,而是只给出两分或四分,或类似的东西。 换句话说,它清晰易懂。

合乎逻辑

他的话合乎逻辑。 换句话说,它不会被我们的直接感知所破坏。 它在声明中并不自相矛盾。 再有,我们看到有的人自相矛盾,说话完全不合逻辑,说的不是你经历的。 一个 的讲话不是那样的。 再次,这向我们指明了如何培养我们的言语品质。

无冗余

讲话没有不必要的冗余; 它不会一遍又一遍地讨论某件事,让我们感到无聊。 他只是说他必须说的话,然后继续。

大象的吼叫

他的讲话就像神象的吼叫。 换句话说,一个 毫不犹豫地说出来。 一个 不会坐在那里[想知道],“哦,如果我这么说,人们会怎么想我? 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这样做。” 你知道我们是怎么被绑起来的吗? 一个 知道它是什么,知道如何表达它,并且毫不犹豫。 所以我想这是自信训练的终极目标!

悠扬的

A 说话就像是古歌雀儿悠扬的叫声。 它从一个主题继续到另一个主题,没有中断。 结束后,它让我们想再听一遍。 有这样的演讲不是很好吗?

没有自负

A 说话也不自负。 一个 如果对方走过来说:“哦,你说的太棒了。”永远不要感到骄傲。 他的讲话中没有自负。 而且它也没有绝望或沮丧,所以即使别人抱怨之后 说话, 不会被自我填满怀疑 或后悔并陷入沮丧。

完成:

A 的演讲永远不会留下任何不完整的地方,因为它不断地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 所以它不是再次打开,再次关闭。 这不像是,“我现在会和你好好说话,因为你对我很好。 以后你对我不好,我就不跟你好说话了!” 它完全适用于其他人。

没有不足的感觉

说话时不会感到不足,并且从不对所说的内容或对谁说的人缺乏自信。

令人振奋的

A 的演讲令人振奋。 换句话说,越 解释说,我们越感到精神和身体上的疲劳和不适。 它使我们充满活力。

持续

它是连续的,所以它不像 坐着摸索着说不出正确的词。 他以一种非常连续的方式说话,也不断地教,而不是,“好吧,我现在教,因为我喜欢,我以后不教,因为我累了。” 只要有机会,就只有这种演讲能够不断地教导。 这并不意味着坐下来说:“有四谛、二谛、三无上宝和……”。 就是说一切都可以成为教义; 一切都可以成为对他人的指导。

没有紧张

从不紧张地说话。 他从不造词,也从不搞砸语法。 演讲并不仓促或混乱。 它有一个很好的均匀步伐。 不紧张,不紧绷,可以流动。

的这些品质 身体当我们听到他们的演讲时,对我们的思想非常有效,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些关于如何训练我们的方向 身体 和演讲,尝试和发展什么样的东西。 它还可以让我们相信,确实有人已经具备了这些品质。 这不是什么神话般的事情。 通过反思自己的能力,看看如何提高它,我们也可以推断出有人做到了,有人已经完成了。 因此那些人是可靠的。

问答

观众: 想要达到 的优良品质——它是一种形式吗 gehechtheid?

尊者图登卓龙(VTC): 有不同种类的欲望或 心愿 或想要。 如果它涉及夸大某些东西的优点,并建立了这种虚假形象,那么你想要它并且你 执着 对它来说,就是 gehechtheid. 但是当你看到好的品质而不夸张,你看到你可以达到那些品质并且你想要获得它们时,那​​种想要获得这些品质的愿望是很合理的。 现在,如果你的精神状态让你觉得,“我必须成为一个 . 我必须成为一个 因为我想拥有这些品质,因为我想成为最好的。 所以每个人都会给我苹果和橘子……”——然后那里出了问题。 但并非所有的愿望和欲望都是被污染的。

另一个例子:如果人们开始说:“嗯,诸佛具有所有这些伟大的功德; 因此,如果我向 ,他可以彻底颠覆我的生活,给我一辆奔驰,给我想要的一切。” 这绝对是一个夸张的观点 . 你可以看到在一些佛教国家,人们确实对什么是 是。 有时人们祈祷 就像其他人向上帝祈祷一样。

观众: 与听众的素质分开?

职业训练局: 事物是相互依存的。 每个人,甚至现在我们中间的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听到一切。 我们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过滤器听到了教义。 我认为你关于上座部和大乘两条平行轨道的观点非常好,因为不同的人听到了相同的教导 ,但从逻辑上讲,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这对他们意味着不同的事情。 这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中是完全有道理的。

与听众分开?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事情不会作为宇宙中孤立的事件发生。 正在发生的一切都与其他事物有关。 所以 说的清楚,是因为有听者听得清楚。 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听到它的人都能清楚地听到它。 并且是 说话清晰不分听者? 现在这是一个有趣的。 无线电波发射的时候就有无线电波,但是肯定要看有人把收音机打开了才会有声音。 现在,仅仅因为收音机没有打开,你不能说没有无线电波或没有声音。 没有任何声音,但有声音的潜力。

为什么他们甚至谈论 身体,言语和思想? 不是因为 身体、语、意是三大类,每类都围着一条大线。 佛的功德之所以以 身体,言语和思想是因为我们有一个 身体、言语和思想,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它是如何表达的。

观众: 如果 总是以利益他人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受益?

职业训练局: 当你看释迦牟尼 和他的表弟提婆达多,你可以问释迦牟尼是怎么示现利益众生的,因为他的表弟为了杀释迦牟尼,去了地狱道场数百万劫。 那不是很绝情吗? 他不应该显化,因为他以此将提婆达多送入地狱?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乎逻辑的。

另一种看待它的方式是,我认为我们不能指望每当有事情发生时就只得到好的结果,因为这整个事情都是相互依存的。 这 从他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纯粹的行为,但是虽然有些人会从中受益,但其他人,比如提婆达多,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所以我想这个想法是,在所有这些表现中,佛陀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而不是伤害。 所以也许他们不能直接帮助自卑的人那么多,但是因为那个人一天晚上给他们做饭,他们就能够产生某种因果关系。 就在 在他的一生中,他与那么多不同的人有那么多不同的关系,你真的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根据人们的能力来利益他们的。 这是非常非常不同的方式。 他给了一些人以帮助他们。 有些人他让他们给他而受益。

,从他的角度来看,不会让我们失望。 我们可能在一个由 100 人组成的团队中 可能让99个人受益,只有我们自己没有受益。 无法控制我们的想法。 可能一开始事情看起来不错,但最后我们的想法变得疯狂了。 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不是 设置我们。

与佛相关的恶业

观众: [听不清]

职业训练局: 这里有两件事。 首先,在祈祷中,“对 ”就是不喜欢世间有佛,不喜欢有佛。 的教学。

一般来说,他们确实说如果我们和 或者 菩萨 我们创造负面 因果报应 通过生气或说坏话或其他什么, 因果报应 比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情更重。 为什么? 因为对方是谁,因为他们的品质。 你可以看到它不是 正在让我们制造消极情绪。 相反,正是我们头脑中的模糊不清让我们如此恼怒。 这种默默无闻是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

所以它不像 陷害你,因为你对一个人下流 ,你创造坏 因果报应. 但是你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看到我们掩盖了自己。 我们有时甚至可以在普通人身上看到这一点。 例如,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想,“哦,我的父母没有这样做,他们这样做了,他们这样做了……”。 然后你这样做 冥想 在认识到我们父母的善意时,就像,“哇! 他们让我受益匪浅。 之前怎么没看到?” 然后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无知才是在脑海中留下印记的原因,而不是我们的父母。

据说遇见一个更好 并创造负面 因果报应 比不遇见 根本。 至少你在进行业力接触; 有一些联系。

观众: 我们会认出 如果他出现在我们面前?

职业训练局: 你不期望 骑在他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大象身上! 你知道无着为了得见弥勒佛而打坐很长时间的故事吗? 还记得吗? 而弥勒现身为狗? 直到无着净化了自己的心,他才认出这一切都是弥勒佛? ”他把弥勒佛放在肩上,走过村子说:“我见过弥勒佛! 我见过弥勒佛!” 其他人看到这只狗都以为他疯了!

一路保持开放的心态

观众: [听不清]

职业训练局: 你在问信仰的作用是什么——你应该如何处理你听到的,对你来说并不完全有意义的事情? 你可能正在这样做,即使它对你来说并不完全有意义。 为什么? 因为你内心有一些东西感觉这里有一些你没有完全得到的东西,所以你会带着希望去做,最终你会得到它。 它涉及拥有那种开放的心态:“这一切对我来说可能并不完全有意义。 但是认识到我自己的局限性,我不能仅仅因为我不能把它整理得井井有条就把它完全扔掉。 我感觉到这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尽管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也无法从逻辑上说出来。 但如果我继续这样做,也许我的头脑会变得清晰,我可以更清楚地感知它,它可以更直接地进入我的内心。”

确实说过,“除非你已经尝试过并用你自己的经验证明了,否则不要相信任何事情。” 但是 没有说,“就因为你什么都不懂,就把它扔出窗外。” 我们在西方非常糟糕的是灰色地带。 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尝试的空间。 我们感觉到这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所以看看发生了什么,看看它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并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学到更多,体验更多。 我知道我当然会那样做。 就个人而言,有时我的头脑会抗议,而在其他时候,就像是,“等等。 我不明白,但这里发生了一些事情。 这里肯定有事情发生。” 这很有趣。

在十月的时轮金刚法会上,他们做了长寿 投标 在最后一天为他的圣洁。 有一次,尊者戴上了帽子,各派的领导都戴上了帽子。 然后他们拥有所有这些锦缎和舞蹈以及所有这些东西。 我的一部分脑子在想,“所有这些随身物品,帽子和锦缎,这些垃圾是什么?” 我的另一部分想法是,“无可否认,这里发生了一些我不明白的事情,但我很高兴我在这里。 有一些非常特别的事情正在发生,我就是不明白。” 这两件事在我脑海中同时发生。 所以我认为有时我们必须听取另一部分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一些文化因素,我们在西方可能不需要所有这些帽子,但也可能有很多其他的事实,那就是有一些特别的事情正在发生。

以空见见佛

观众: [听不清]

职业训练局: 问题是看到 作为一个人物,作为一个人物,给你带来了很多困难。 你喜欢看到的想法 作为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语言似乎都在描述 作为个性。

我遇到过完全相同的事情。 我得出的临时结论是,他们使用这种语言是因为这是大多数人习惯于思考的方式。 大多数人都会使用这种语言。 但是其他人可能不得不看同一种语言并将其抽象化。 所以与其说,“这是 谁拥有这些品质,”我们说,“有所有这些品质,在这些品质之上,我们标记为'.' 除此之外,没有 伙计们。 当我们用普通的耳朵听的时候,听起来好像有一个人在那里 . 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空性时,空性就空无一物。

佛性

观众: [听不清]

职业训练局: 你可以谈谈 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展现其本质。 但它确实在向我们强调不要看到 作为在他的白云上的上帝,我们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外部 . 那将是一个极端。 但要说有一个外部 ,仅此而已,他坐在云上,白胡子什么的-这也很极端。 看到 的性质非常有助于让我们看到这一点。 所以上次我说因皈依和果皈依。 由此产生的避难所是我们自己的 自然以其完全显现的形式。 所以当我们想象 佛法 僧伽 在我们面前,我们认为它是,“那是我的 自然以其完全显现的形式投射在那里。”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关闭。 我真的鼓励你们互相谈论这一切。 因为我认为讨论这些事情并自己思考它们可以收获很多。 他们说,在西藏传统中,就你的理解而言,你从老师那里得到大约 25%,从与朋友交谈中得到 75%。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进行所有这些辩论。 我认为它真的很有用。 我们并不总是有 25% 的教学和 75% 的讨论,但讨论不必局限于这个房间。 可以有其他时间,其他地方。

本教学基于 拉姆林 或渐进的启蒙之路。


  1. “苦难”是Ven.的翻译。 Chodron 现在使用代替“令人不安的态度”。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