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估量的愛

無法估量的愛

這個演講是在白度母冬季閉關期間進行的 舍衛城.

  • 愛是什麼以及它與愛有何不同 附件
  • 該怎麼辦 幽思 發展無限的愛

白度母閉關十二:無量愛(下載)

四無量心,第一是愛。 記住? “願一切有情眾生得樂及其因。” 喇嘛 Yeshe 曾經取笑我們說——好吧,取笑,不是取笑,開玩笑,不是開玩笑——當我們說我們愛一個人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我們想要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東西。 如果我們看,如果我們是誠實的,那往往就是事實。

我們想從某人那裡得到一些東西。 我們可能需要情感上的安慰。 我們可能需要支持。 我們可能需要幫助。 我們可能想要物質的東西。 我們可能需要批准。 我們可能想從某人那裡得到很多東西。 是的。 性別。 樂趣。 但通常當我們說“我愛你”時,副台詞是“我想從你這裡得到一些東西”。 那是因為我們的愛是有條件的。

在很多方面,我們所說的愛是 附件 基於誇大某人或某物的優良品質,以及 執著 給他們。 或者誇大我們與某人的關係 執著 到那個。 因此,我們比其他人更珍惜那個人,認為他們更出色、更重要等等。他們的快樂比任何人的快樂都重要,當然,我們的快樂除外——因為我們是第一。

你可以看到它是基於一種扭曲的看待某人的方式。 它可能非常善變,因為當我們從某人那裡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就會愛上一個人,而當他們沒有給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很快就會恨他們。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發現,我們對感情最強烈的關係是我們所愛的人,因為我們很容易翻過身去恨他們。 當你看它時,它是真的,不是嗎? 你最生氣的人是誰? 你最依戀的人,你說你最愛的人。 你為什么生氣? 因為他們沒有按照你的意願行事。 他們應該! 正確的? 他們應該做我們想做的,給我們我們想要的,做我們想要的。 作為回報,他們得到了我們的愛。 當他們不這樣做時,我們就會非常沮喪。 我們變得真的像一個情緒化的溜溜球,對另一個人來說非常不可預測。 從我們這邊可以看出,我們對他們的關心是有條件的。 這不是純粹的關懷。 不是,“我關心你,因為你存在。” 我們希望人們對我們有那種感覺,不是嗎? 我們最想要的是無條件的愛。 我們不希望人們拒絕我們、拋棄我們、歧視我們。 我們希望他們無條件地支持我們,認為我們值得。

我們是否給予他人那種支持和情感感受? 不,這是非常有條件的。 對他人有這種有條件的愛,不僅會給他們帶來問題,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問題。 我們很難接受別人本來的樣子,因為最重要的條件是他們應該成為、做、擁有我希望他們成為、做和擁有的東西。 如果他們不這樣,我們就會興奮起來,我們會變得非常不開心。

在佛教中,我們試圖做的是看到每個人都同樣想要快樂,同樣想要擺脫痛苦。 從那個角度來看,希望他人快樂和快樂的原因(這是愛的定義)對每個人都是值得的。 愛可以擴展到每個眾生,僅僅因為他們存在,他們想要快樂,他們不想受苦。

此外,他們對我們都很好,如果不是在這一生,那麼在前世。 因此,我們肯定有理由關心他人——包括如果沒有其他人在社會上做他們所做的事情,我們就無法生存。

所以我們有很多理由以平等的方式關心他們,這讓我們的心更平靜,也讓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更好。 為什麼? 我們並沒有對他們要求那麼高,也沒有對他們抱有太多期望。 然後,接受他們並愛他們在那個特定時刻碰巧成為的人就變得容易多了。

以平等的方式愛每個人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每個人都採取同樣的行動。 很明顯,我們與不同的人有不同類型的社會關係,有不同的社會期望和社會角色。 我們必須適應這種社會角色。 例如,我們可能同樣覺得我們認識的人和我們不認識的人都值得幸福及其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邀請所有我們不認識的人到我們家來。 那不一定是明智的。

我們還是因人而異,但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會希望每個人都平等地擁有快樂和快樂的因。 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很難到達那裡。 盡我們所能,在冥想上努力:首先看到的缺陷 附件. 其次,真正讓我們銘記每個人都想要幸福,不想同樣受苦。 第三,想想我們從他人那裡得到的善意,包括他們在社會上所做的一切,包括他們在前世向我們展示的善意以及將在未來世向我們展示的善意——包括在內。

如果我們能一次又一次地思考這些要點,那將有助於我們理清思路,真正敞開心扉,希望每個人都擁有快樂及其因果。 反過來,這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很多好處,包括更多的精神和情感平靜,以及一顆更加關懷和愛心的心。 這樣我們就不會對別人感到不安或懷疑,而是能夠看著別人,不管他們是誰,只要看到,“哦,這是一個想要快樂而不想受苦的人還有誰對我好。” 如果我們能以這種方式看待他人,那麼,我的意思是,想像一下我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會感覺多麼美妙。 那樣不是很好,而不是總是看著別人,“嗯,我希望他們是那樣的,但他們不是那樣的。 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我的議程和標準?” 那隻是我們自己心中的麻煩。

好的,所以這需要很多思考,很多 冥想,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 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將我們的思想慢慢地轉向對他人的平等愛,那麼我們就會受益更多,他們也會受益。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