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利他的意圖

發菩提心的七因果法

一系列的評論 像陽光一樣訓練心靈 由宗喀巴大師的弟子 Nam-kha Pel 於 2008 年 2010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期間開示。

  • 充分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
  • 對抗世間八法
  • 產生的七點因果法 菩提心
  • 見人之恩,欲報之

MTRS 22:7 點因果關係(下載)

動機

晚上好大家。 讓我們從培養我們的動力開始吧。 首先要感謝我們擁有的生命,因為它很快結束,也很快過去。 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可以在我們的思想流中留下良好的印記。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獲得這樣的機會,所以好好利用它真的很重要。

這樣做的第一步是讓我們自己脫離世間八法的魔爪。 那些爪子不是外物,是內物 附件 以及完全依附於今生快樂的厭惡。 我們必須讓自己的思想不再認為今生的幸福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自己今生的幸福。 相反,我們擴大自己的心,去想來世的快樂,這是一種不同的快樂,解脫覺悟的快樂,利益眾生的快樂。 通過擴大我們的心來看到其他類型的快樂,讓我們渴望它們,然後釋放 執著 為了今生的幸福。 讓我們發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圓滿正覺的快樂。 讓我們現在生成它。

對抗世間八法

仔細一看,世間八法其實就是八個大麻煩。 它們不僅妨礙了我們的佛法修行,而且還讓我們現在非常痛苦,因為我們的心完全沉迷於“我現在的幸福”,來自外在的事物。 我們想,“我希望我的房間看起來像這樣”,“我希望人們這樣做”,“我想要這種食物”,“我想穿這種衣服”,“我我希望房間裡的溫度是這樣的”、“我希望淋浴時的熱水溫度是這樣的”、“我不喜歡別人斜眼看著我”、“我不喜歡”我不喜歡他們不打招呼,”和“我不喜歡融化的雪和濕滑的雪。” 而且,你知道,“我不喜歡這個,我不喜歡那個”,還有一連串的“我想要,我想要。 我不喜歡,我不喜歡。” 好的? 持續的!

當然我們所有的東西 為和 下一刻逃離消失。 然而,我們一生都在擔心所有這些事情。 頭腦只是擔心和旋轉,“如果這樣呢?” 和“如果那樣呢?” 和“哦,也許這個,也許那個。” 我們所陷入的所有憂慮——都與我們今生的快樂有關。 它讓我們非常痛苦,當然,我們浪費了寶貴的人生。 因此,我們不是積累功德並擺脫負面情緒,而是積累負面情緒並從快樂中解脫出來。 這真的是自我破壞。

我們思想的一部分如此沉迷於今生的幸福,以至於我們擔心如果沒有幸福,我們就會崩潰,你知道——生活就無法繼續下去,或者我會很慘的! 但如果我們真的退後一步,那隻是我們的頭腦告訴我們的。 它與情況並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在我們認為我們會很痛苦的情況下結束了快樂。當我們放下頭腦說,“我是會很慘的。”

我們真的必須停止嘗試重新安排我們的“samsaric duckies”,因為它根本行不通! 是的? 看,你的小鴨子剛到位,變化就發生了——你的小鴨子出了故障。 然後你必須趕緊把它放回原位,但它不想進入你設置的那條線。你終於把它放在那條線上,但你不想再讓它在那裡了,你改變了主意. 所以,你知道,整件事都是沒用的。

所以這並不意味著今生的幸福是不好的。 這不是真的。 你聽到那個了嗎? 我在看所有的前天主教徒。 [笑聲] 好嗎? 今生幸福不壞。 我們的問題是當我們執著於它時。

發菩提心:七分因果法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生成的方法 菩提心. 生成的最大障礙之一 菩提心 是世間八法。 當我們進入均衡部分時,我們將進入這個 交換自己和他人 因為當我們談論的缺點時 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的 以自我為中心 旋轉? 世間八法。 是的,不是嗎? 完全圍繞著它旋轉,這讓我們很痛苦。 我們沒有能力超越自己的鼻子去關心別人,因為我們太忙了,說“我不喜歡這種顏色的地毯”或“貓在地毯上放了太多毛”,或“ Ach [Achala,一隻修道院貓],你應該變成藍色。 然後你的皮毛就會和地毯相配。” 因此,我們陷入了各種非常荒謬的事情。

我們一直在談論兩種生成方式 菩提心. 兩種方式是什麼? 第一?

聽眾: 七點指導。

尊者圖登卓龍(VTC): 七言教,因果。 第二個?

聽眾: 均衡, 交換自己和他人.

職業訓練局: 均衡, 交換自己和他人. 好的。 因果七要教的加行是什麼?

聽眾: 寧靜。

職業訓練局: 平靜。 從這個意義上講,舍是什麼意思?

VTC 及聽眾: 打開關心的心,沒有 附件 對朋友厭惡,對陌生人冷漠。

職業訓練局: 然後是七點,第一點?

VTC 及聽眾: 視一切眾生為母。

職業訓練局: 第二?

將他們的慈愛視為我們的母親。

第三?

想要回報它。

第四?

暖心的愛.

第五?

慈悲:

第六?

偉大的決心.

此外, 菩提心.

看到媽媽的恩情

你應該能夠在夢中背誦這些。 今晚試試。 如果你半夜醒來去洗手間,那麼試著記住這些。 好的?

上次我們講舍心,也講到眾生是我們的母親,但我們生生世世都不認識。 然後我們就開始說起媽媽的恩情。 好吧,還有我們父親的好意,我們正處在男女平等的時代。 他們給我們的善意 身體,給我們教育,給我們享受,照顧我們。 認真考慮一下:讓它變得非常個性化——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成為巨大愛的接受者。

看到他們對我們的好意! 我們搬進來的時候完全是陌生人,不是嗎? 我的意思是,當人們有了孩子時,他們總是會想,“哦,這是我的寶貝”。 其實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敲你的門 身體 說,“我將在接下來的 18 到 40 年內搬進來。 我將從你出生 身體 九個月後,但在那之後你就不會那麼容易擺脫我了!” 事實上,當我們投生到別人的家庭時,我們完全是陌生人,但他們看著我們,很高興見到我們。 每個人都認為嬰兒很可愛。

他們總是接我們,“哦,看!” 我很驚訝。 我那些生了孩子的朋友們以及他們看待孩子的方式,就像這個星球上沒有其他人生過孩子一樣。 真的! 你看過父母嗎? 沒有人生過孩子。 沒有人見過像這個會拉屎、會撒尿、會哭的機器一樣可愛、獨特和珍貴的東西,它們簡直愛死我們了! 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大便,我們撒尿,我們哭泣,他們愛我們。 設想! 這不讓你吃驚嗎? 是的?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中的一個人,如果有人來到修道院大便大哭,我們會對他們有那種態度嗎?

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真的很不可思議——認為我們很可愛,即使他們在我們之前有很多孩子。 最小的一個非常可愛,直到另一個出現,但我們也仍然很可愛! 所以只是真正地看到:感受別人的善意。 並且意識到如果我們小時候他們不照顧我們,我們現在就無法照顧自己。 只是因為他們教導我們、保護我們以及我們在成人世界中發揮作用的所有這些事情。

報答他們的恩情

當我們看到眾生是我們的父母,看到他們的恩德時,自然而然地,第三步要報恩,那自然而然地來了。 人就是這樣,當我們把自己看作是受恩者時,我們就會想要報答。

很好 幽思 父母對我們的恩情很多,然後要報答那份恩情。 不僅是今生父母的恩德,還要記住,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父母,即使他們不是我們今生的父母,也要報答他們的恩德。 想報恩,然後想:報恩有哪些有益的方式? 我們可能會嘗試做父母希望我們做的一切,或者成為他們希望我們成為的一切,但這一定是報答他們善意的最好方式嗎? 我們必須超越這一生來思考。 我們可能會在這一生取悅我們的父母,並在這個過程中製造很多負面的東西 因果報應,然後下一世有一個較低的重生。 他們也可能有較低的重生。 那麼,我們今生試圖取悅他們有什麼好處呢? 這並沒有真正讓他們受益。 它真的沒有給我們帶來好處。 因此,我們在今生盡力幫助眾生的同時,也必須有一顆寬廣的心去思考如何在今生之後利益他們。

暖心的愛

從要報恩而來,第四是 暖心的愛. 暖心的愛 將有情眾生視為值得關愛的、可以關愛的——就像你所關愛的眾生一樣。 所以有這種感覺,他們很溫暖,就像當你看到你認為如此珍貴的人時。 然後你會對他們產生一種溫暖的心,一種美好的祝愿,一種關懷,一種關懷。 所以對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感覺,因為記住,我們已經擺脫了 附件 對朋友厭惡,對敵人厭惡,對其他人冷漠。 我們已經訓練了我們的思想,認為每個人在他們的前世都是我們的父母時對我們友善; 我們要回報這份善意。 所以我們把它們都看作是非常寶貴的,非常值得我們去愛的。

慈悲

從那裡我們繼續同情。 現在 暖心的愛 和愛有點不同,因為 暖心的愛 見眾生美,必先慈悲。 如果我們只是認為有情眾生是怪物,我們就不可能有慈悲心。 我們必須先看到他們的美麗,所以 暖心的愛 必須先於慈悲。

正常的戀愛是希望別人擁有幸福。 悲心是希望他們遠離痛苦。 我們生成它們沒有固定的順序。 有些人可能會先生起慈悲心,希望他們遠離痛苦,然後才能希望他們擁有幸福,也就是愛。 其他人可能會同時產生它們,或者可能希望它們快樂,但隨後會想:“哦,但他們必須擺脫痛苦才能快樂。” 所以愛和慈悲沒有固定的順序,但是 暖心的愛 必須先於慈悲。

今前三點:視眾生為母,念其恩,願報恩,是生本。 心願 造福他人。 通過沉思那些,我們正在將我們的思想灌輸給擁有 心願 使他們受益。 那麼愛和慈悲就是想要利益他們的實際態度,因為我們以愛希望他們快樂,以慈悲我們希望他們免於痛苦。

偉大的決心

下一步,第七步,我們將要達成的兩個偉大的決心,它們是決定為他人工作的實際想法。 前三點是生成的基礎 心願 使他們受益。 慈悲心是利益他們的願望。 我們將要探討的兩個偉大的決心,是決定利益他們的實際想法。 接著 菩提心心願 獲得圓滿的覺悟,以便能夠利益他們。 所以這裡有一個序列。

慈悲心是真正想要利益他們的態度。 愛希望他們快樂,慈悲希望他們遠離痛苦。 然後從那裡我們得到第六點,稱為 大決心 並且有兩個偉大的決心。 其中之一是基於愛,它說:“我自己將要給有情眾生帶來快樂”,另一個是基於慈悲心說:“我將自己將他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所以 大決心 正在為實現這一目標承擔一些責任。

你有問題嗎?

聽眾: 在你說有之前 暖心的愛 現在你指的是正常意義上的它,那麼它是哪一個?

職業訓練局: 當我說它是利益眾生的實際方法時,我們指的是通常意義上的愛。

聽眾: 你說的是第四步和第五步 心願.

職業訓練局: 是的,第四個 暖心的愛-但他們也有點陷入正常的愛情。 這 大決心心願 實際做點什麼。

現在非常重要的是,我們的愛和慈悲是穩定的,而且它們是為所有有情眾生而生的。 因為如果它們是部分的,那麼這表明將會有 附件 和厭惡有關。 當有 附件 與厭惡有關,我們的愛與慈悲是不穩定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不是嗎? 當有 附件 對於某些人來說,想要他們快樂就變得非常容易。 但是一旦他們做了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就不再希望他們快樂了。 當我們依附於他們時,愛是不穩定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平等心如此重要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將他們所有人都視為我們的母親並善待我們的原因——這同樣非常重要。 這樣我們才真正看到眾生在這方面是平等的,並且讓我們自己從 附件 和厭惡。 這是我們在產生愛和同情心時要真正小心的一點。

第二點是個人苦惱和個人議程。 我希望他們快樂,但我的個人議程妨礙了我認為他們必須執行我的議程才能快樂。 所以上大學,找工作,嫁給這個人,等等,等等,等等; 我們對另一個人的議程。 那不是我們正在談論的,因為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 附件 涉及,涉及個人議程。 僅僅因為他們的存在就希望他們快樂,這不是真正的愛。

與慈悲類似,我們必須確保個人痛苦不會捲入其中,即我們看到別人受苦,然後我們感到非常痛苦,以至於我們無法忍受。 然後事情的焦點轉移到我們和我們痛苦的感受上。 我們真的忘記了對方的痛苦,而更多的是,“我無法忍受看到他們受苦!” 如果我們要為眾生利益而努力,我們就需要能夠忍受看到他們受苦——不是因為我們造成了他們的痛苦,而是因為我們無法按一下按鈕就擺脫它。

這有點像你們這些從事幫助行業的人,作為護士和物理治療師,有時您必須能夠看到並忍受患者的痛苦,因為您試圖幫助他們,但您做不到一切都立刻消失了。 這 身體 只是不能那樣工作。 如果你看到他們的痛苦而感到非常痛苦,以至於你說,“我受不了了,”那麼他們就沒有護士,也沒有治療師。 你必須能夠忍受看到他們的痛苦,仍然想幫助他們,並​​且知道你不能一下子擺脫它。

這對於生成 菩提心 因為引導眾生證悟需要很長時間。 我的意思是,看看佛陀和菩薩花了多長時間來帶領我們開悟。 我們還沒有到那一步,他們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在工作! 他們無數次地看著我們在輪迴中起起落落,從天界到地獄界。 我敢肯定,他們無法忍受看到我們受苦,但不知何故,他們還是忍受了,因為他們沒有放棄我們,並說:“試圖利益這個人,試圖引導他們證悟,但看看她又在做什麼,你知道的,愚蠢的東西,忘了這個吧。” 他們不那樣做。

我們必須有同樣的態度,不放棄眾生:即使我們知道我們無法解決它,即使我們可以如此清楚地看到他們需要做什麼並且他們不要,佛菩薩很清楚的看到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就是這樣。 因此,我們必須真正堅持這種長期態度,並希望從長遠來看受益。

想要報答他們的恩情

另一件要小心的愛和慈悲 大決心 是要他們報答我們的好意:“我幫了你,你就沒有感激之情嗎? 我做了什麼配得上你? 在我為你做了一切之後,看看你對待我的方式!” 我的口音對嗎? “哎呀,為了你辛苦了。 我做了什麼值得這個?

好的,所以我們自己不這樣做。 因為它很誘人不是嗎? 尤其是當我們因為其他人對我們說過劇本而寫下劇本時; 所以然後切換它並說,“現在我正在努力幫助他們,他們太忘恩負義了。” 所以這裡我們要記住,重點是我們要報答他們的恩情。 那是第三步,想要報答他們的恩情。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步說讓他們回報我們的善意,我們必須專注於我們正在回報他們的善意。

如果我們要從債務的角度來看事情,那不是因為我們為他們所做的事情他們欠我們什麼。 是我們欠他們一些東西,因為他們前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以及他們今生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如果你有債務的想法,它應該是那樣的。 因為那樣的話,如果你只是想說,“我要報恩,我要報恩”,我們的思想就會專注於此,而不是專注於他們如何回報我。 好的? 所以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現在有時我們確實注意到其他人並沒有很好地回報我們。 我們必須能夠忍受它。 或者,如果我們看到他們沒有善待我們,這讓他們墮落了,那麼我們就必須找到一種善巧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為了他們的利益而改變他們的態度。 不是因為我們需要他們改變態度,而是因為當他們認為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或以某種方式行事時,他們自己的精神狀態就會退化。

好的?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我們怎樣才能最大利益眾生?

我們有這兩個偉大的決心:“我參與其中,我致力於為他們帶來快樂並消除他們的痛苦。”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快樂和痛苦不是世間八法的快樂和痛苦。 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我們只是想給人帶來世間八法的快樂,那種快樂是有限的。 所以當然,如果人們餓了我們想給他們食物,如果他們需要一個家給他們一個家等等等等。

如果我們真的要長期利益他們,我們可以帶領他們走上法道,給他們講法。 或者幫助他們學習一些對他們有益的靈性道路。 那是利益他們、給他們快樂並使他們從痛苦中解脫的好方法,因為我們正在處理快樂和痛苦的真正原因——煩惱和煩惱。 因果報應. 你看,除非我們有這樣的想法,當我們想要有情眾生快樂和遠離痛苦時(為了讓他們從痛苦和痛苦中解脫而努力) 因果報應), 除非我們有那樣的想法,否則我們永遠無法為他們帶來快樂並使他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這很有趣,有時你可以看到人們——有人真的需要幫助。 其他人給他們幫助。 他們看不到它。 或者他們的 因果報應 干擾,他們得不到幫助。 或者它被浪費了。 或者發生了什麼事。 因此,我們確實需要在業力層面下功夫,這意味著在善念和不善念頭和意圖的心理層面下功夫,以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真正利益他們。

有時候我們對外援助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這一點。 我們向處於內戰中的國家提供外援,然後所有的軍隊都拿走了食物,而食物卻沒有送到它原本應該給的人手中。 所以你可以看到,如果你想讓人們有飯吃,你就必須對軍隊做點什麼,實現和平。 但你也必須看看 因果報應 那些有人想給他們食物,但因為軍隊,食物無法送到他們手中的人。

那裡有太多相互依存的因素,我們必須能夠與所有這些因素一起工作,但實際上是在 因果報應 這意味著教導眾生如何避免消極 因果報應 以及如何創造積極的 因果報應. 這太重要了。 在基本層面上這樣做,因為那是我們修行的基本層面,不是嗎? 棄惡立德。 從長遠來看,這將比為他們的八個世俗問題而努力更有效。

然後我們必須教他們如何一起從煩惱中解脫。 因為如果他們不能一起從煩惱中解脫,他們將不斷地一次又一次地投生輪迴:有時在上三道,有時在下三道。 然後,如果我們真的關心所有有情眾生,我們就會想要帶領每個人證悟,以便有更多的佛陀為所有有情眾生服務。

我們真的要有大胸懷。 當我們說“慈悲是希望他們免於痛苦”時,不要只是認為痛苦意味著“哎喲”的痛苦。 想一想變化苦的痛苦,想一想遍及輪迴中一切事物的無處不在的苦。

如果你只是把苦看成是那種‘哎喲’的苦,那你就無法最徹底地利益眾生。 你聽到我一遍又一遍地說這話。 那是因為我們一直認為痛苦是:我打了自己,或者我用錘子敲了我的拇指,或類似的東西。 所以我們真的必須要有大局觀。 如果我們想得那麼遠大,那麼我們就可以看看有錢人,也可以看看窮人,我們可以對他們倆有同等的愛和慈悲,因為富有的人只是暫時的富有。 所以每個人都會換地方。 再過一百年,我們都會消失,都會出生在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境遇,也許會完全改變地方。 所以我們要有不分別眾生的大心。

菩提心因緣願

正如我之前所說的 菩提心: 那個 心願 最有效利益眾生是因果 心願。 然後 菩提心 本身所專注的,它的目標是證悟。 所以 心願 獲得啟蒙是真正伴隨著 菩提心. 同樣慈悲不相伴 菩提心, 這是一個原因 菩提心.

請記住,當我們談論原始心智時,原始心智具有與其相關聯的某些心理因素——或伴隨的心理因素。 所以慈悲與 菩提心. 這是一個原因 菩提心,這意味著它出現在 菩提心. 這並不意味著當你得到 菩提心 你不再有同情心。 你生成 菩提心 然後其他時候你可能 幽思 再次關於同情心。 這並不意味著你的同情心已經停止。 這只是意味著當你有 菩提心. 但心有慈悲。 這個人有同情心。

七要教因果:前六為因, 菩提心 是效果。 問題?

捨與空

聽眾: 我有幾個問題,但其中一個是關於平靜的思考,尤其是你上週談論它的方式。 似乎你必須對空性有相當強烈的理解才能發展,帶著那個念頭去任何地方。

職業訓練局: [重述問題] 好吧,當我們想到沒有 附件 和厭惡,看來你必須有一些空性的覺知。

我認為你對空性的覺知越多,對所有這些冥想都有好處。 不會有人在沒有任何空性覺知的情況下達到佛法的這一點,因為每個人都曾或多或少地聽過關於空性的教法,不是嗎?

這很有趣,因為當我們聽到道的各個階段時,我們常常會想到你做了這個,然後在你到達那個之前完全完成它。 在你到達這個之前,你完全完成了那個。 在你完成那個之前你不能做這個。 事實並非如此,所有這些事情確實相互作用並相互影響。

入菩薩道

聽眾: 我的另一個問題是:你聽說一旦你發展了——有那一刻 菩提心——你成為 菩薩 這意味著實現了 菩提心 意味著現在它在某種程度上是持久的。

職業訓練局: 等等,誰說你有瞬間的 菩提心 這就是實現 菩提心?

聽眾: 嗯,也許這是個誤會。

職業訓練局: 是的!

聽眾: ......但不知何故你產生 菩提心——那是你進入成為一個人的大門的時候 菩薩.

職業訓練局: 是的。 是的。 不只是產生 菩提心. 我們生成 菩提心 每天早上,不是嗎?

聽眾: 我們真的產生 菩提心?

職業訓練局: 有捏造的 菩提心 並且有未經證實的 菩提心. 我們生成捏造的 菩提心 每時每刻。 甚至是未經加工的 菩提心: 第一次得到它,是否意味著它永遠不會消失? 不,你必須讓它變得非常非常強大。 好的? 所以這不僅僅是一瞬間的未造 菩提心 現在你可以永遠走了。

聽眾: 那麼你什麼時候成為 菩薩?

職業訓練局: 當你踏入積累之路,當你擁有穩固 菩提心. 這並不意味著你永遠不會失去它。 在積累的小路上,它仍然有可能失去它。 但要進入積累的道路,首先 菩薩 路徑,你必須有 菩提心 它足夠穩定,所以當你看到眾生時,你對他們的反應是:“我要證悟以利益他們。” 所以你的心完全沉浸在其中,你不必花幾個小時去培養牠。 這就像未經加工的。

知道這一點很好,因為,例如,當尊者舉行發願儀式時 菩提心 和我們一起,我們都產生 菩提心 在尊者面前,是否意味著我們都成為菩薩? 不,我們一出門,就像,你知道的,“讓開我!” 但我們這樣做很好,不是嗎? 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生成 菩提心 在我們每個人之前一次又一次 冥想 會議,每次我們早上醒來的時候,在每項活動之前。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讓我們的頭腦熟悉它。

我們想要的是......當你看到美麗的東西時,你知道如何 附件 在你的腦海裡,是這樣的嗎? 這就是你想要的 菩提心 就像你看到受苦的眾生一樣。

報恩因果

聽眾: 這些天我一直在考慮做點什麼,然後這會帶來善意。 但我有點意識到,你的行為與回報你善意的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我不知道。 就像一些愚蠢的事情:比如你脫掉襪子,你希望蘋果掉下來或類似的東西。 那麼我們指望別人報恩是愚蠢的事情。

職業訓練局: 報恩是傻事?

聽眾: 不,就像您希望有人那樣做一樣。

職業訓練局: 我懂了。 好吧,所以你是在說,“期望有人報答你的好意是相當愚蠢的,因為你所做的和其他人所做的……”

聽眾: 是的。 就像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或如何? 這不會是因果關係。

職業訓練局: 好吧,你是說:“當我們對他人表示善意時,不一定是因果關係,因此,他們會以善意回報。 所以指望他們回饋善意是相當愚蠢的。”

是的。 非常肯定。 但是我們的迷惑心認為存在因果關係。

積累與失去菩提心之道

聽眾: 我想問的問題是,當我們進入一個 菩薩 然後是聽聞然後了悟的人的較小修行……

職業訓練局: 不,有五道 菩薩,聞者五道,道者五道。 這 菩薩 積累的道路,當你自發產生時,你會進入 菩提心,它有三部分:小的積累道、中的積累道和大的積累道。 在那一小部分,你的 菩提心 不是百分百穩定; 那麼有可能因為厭倦了某些有情眾生而失去它。

這很有趣,因為阻礙我們證悟的往往是認為這條路太長或證悟太高。 你知道,看著路徑,看著結果,並認為它們超出了我們的範圍。 因此,這常常會阻礙我們練習。

非常有趣的是,每當他們談論失去你的 菩提心 它總是從對一些不善待你的有情眾生生氣的角度來完成的。 當你開始認為啟蒙太高而你想放棄時,我從來沒有聽過它的解釋。 我可以想像有人這樣做,但他們從不那樣解釋。 他們總是用看著某個有情眾生的方式來解釋它,然後說:“我受夠了。 我從不為那個人的利益工作。” 那就是他們警告我們特別危險的人。

聽眾: 小的,中的[積累道的細分],你們怎麼區分?

職業訓練局: 我忘了。 這一定與你在每一部分所累積的功德有關。 一部分與您的穩定性有關 菩提心 是。 它與功德的多少有關,也與你離擁有 寧靜與洞察的結合 專注於空性。 這也將是積累之路的三個部分之間的一個區別因素,因為有人剛進入 菩薩 在資糧道上,他們不走準備道,直到他們有一個 寧靜與洞察的結合 專注於空性。

如果他們以前沒有證悟到空性,或者如果他們的定力不是很穩定,那麼他們就是在積累道上修習它。 因為你積累功德,所以叫做積累道。 在 菩薩 道是功德的積累作為推動你走下一條道的支撐力,但你實際上是在證悟空性方面走下一條道:它是如何來的,它對付煩惱的能力有多大。

審視我們的動機和行動

聽眾: 我不太清楚如何問這個問題,但你說的是當我們認為這是有人傷害我們的結果時,我們可以選擇忍受痛苦。 然後是使用 巧妙的手段 看到自己在墮落,才找到最好的辦法。 但似乎,至少根據我的經驗,它總是非常混亂,而且很難到達這樣的地步,“是的,從邏輯上講我想造福某人,但與此同時我覺得很習慣,你傷害了我並且是有回報的。”

職業訓練局: 我之前講的是,有時候你看到傷害你的眾生,你看到他們正在墮落,所以你可能想幫助他們停止這種行為。 你說這真的很亂,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你傷害了我”或“我被冒犯了”。 然後我們說,“因此,為了他們的利益,我將幫助他們做出改變。”

它變得非常混亂,因為我們的頭腦中確實存在一種動機,這是一種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動機,一種受傷的動機:我們被冒犯了,我們的自我被觸動了。 另一件事是:我怎樣才能使他們受益?

所以這是一個真正用我們的思想工作的過程。 我們必須看看這個煩惱的動機從何而來,看看我們如何扭曲佛法,讓佛法符合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然後告訴自己那是不合適的行為。 真的回頭看看 以自我為中心. 那不是合適的行為——讓我以這種動機來糾正某人。 所以你必須改變你的動機。

就像父母照顧孩子一樣。 如果你是佛法修行者的父母,你會聽到所有這些關於 憤怒. 你想在不生氣的情況下撫養你的孩子,但有時你真的會生這個孩子的氣。 那麼你會不會對自己說,“好吧,我的動機太差了,所以我什麼都不想做?” 不,因為那樣你的孩子就會發瘋。 因此,認識到你的動機不好,然後你盡可能多地糾正它,然後你真正地工作,“我想幫助我的孩子作為一個人。” 你盡可能地嘗試產生良好的動力,然後你必須做點什麼。

每種情況真的都不一樣,所以我們不應該陷入這樣的境地,“好吧,所有這些人都在傷害我,所有這些不同的人都在冒犯我。 所以我必須糾正大家。” 那是我們現在的 MO,不是嗎? 是的? “每個人都做我不喜歡的事情,所以為了他們的利益,讓我們糾正他們。” 那隻是變得挑剔。

看到父母恩慈的價值

聽眾: 我只想說,很多年前,當我第一次聽到你說把每個人都看作我們的父母,看到我們父母的仁慈時,我不知道僅僅這樣做會改變一切。 尤其是去年,當我母親去世時,我能夠和她在一起:那些練習和看到變得如此重要和珍貴,並為去那里和善待她提供瞭如此強大的基礎。 不管路上發生了什麼,都已經不重要了。 所以我真的很感謝你,因為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職業訓練局: 你會來這裡說嗎? 我認為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來。 來吧。

聽眾: 我只是分享多年前,我從尊者那裡聽到這些關於父母慈悲的修行,並對此進行了冥想。 我對此進行了很多冥想。 一開始我很努力,因為和很多西方人一樣,我從小就覺得我的父母真的搞砸了,把我搞砸了,讓我很受傷。 當我處理這些想法時,我真的可以看到他們為撫養我們所做的巨大善意和巨大犧牲,並竭盡全力。 那 冥想 我所做的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我母親去年去世了,她去世時我可以和她在一起。 由於那些冥想,對她友善並放下過去的所有其他事情非常容易,所以這樣做真的很重要。 謝謝你。

職業訓練局: 因此,這 冥想 有時可能會很困難,尤其是當我們開始的時候。 但它可以對我們今生的思想產生非常治癒的效果,以治愈一直很困難的關係。 與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我們的兄弟姐妹,任何我們有關係的人,如果有一些非常強烈的負面情緒,真的試著回去看看他們的善意。 通常我們有負面情緒的人是我們非常親近的人,所以他們有機會向我們提供很多善意。

聽眾: 對我有幫助的另一部分是,面對身體上的許多痛苦,面對許多經濟挑戰,面對兩者之間的許多關係挑戰,我從未見過父母的仁慈。他們,只是在調理自己的生活。 我總是無視這一點並說:“好吧,我不在乎。 我想要更多的時間。 我想要更多的愛。 我想要更多的關注。 但當我看到他們正在努力應對並且他們同時撫養三個孩子時,這改變了我與他們的關係。

職業訓練局: 你想這麼說嗎? 我想我們現在應該讓每個人都站起來。 是的,因為我認為你們說出來會好得多。

聽眾: 我只是在分享我與父母關係的部分康復過程,多年來我一直在想我沒有得到的所有愛以及所有關注和譴責以及類似的事情。 我從來不理解他們面臨的困難。 只有這樣做 冥想 他們在面對我時表現出的善意,當然,我媽媽因車傷而遭受了難以置信的身體疼痛,而且她從未從中康復過。 我父親正試圖在一個經濟市場上競爭,他的年齡大約是與他共事的大多數人的兩倍。 而且他們在人際關係中也有自己的困難。 他們會撫養我們,照顧我們,並在他們自己的個人生活中遇到許多無法克服的困難時教育我們——考慮到他們在許多不同層面上必須處理的事情,這仍然是相當驚人的。

職業訓練局: 好的,還有人嗎?

聽眾: 我只想對我說,做冥想並感受它如何打開我的心真的讓我從 憤怒 和消極情緒。 它真的給我的腦海帶來了很大的空間,讓我可以進步。 我很困惑。 就好像我一直在撞天花板,無法取得任何進展,那樣做 冥想 釋放了我。 我覺得我被釋放了。 所以它非常強大。

職業訓練局: 因為它完全改變了我們對事物的整體看法,不是嗎?

本週花一些時間冥想這些主題:特別是如果你有一個教法並且對它記憶猶新,那麼如果你做一些 冥想 這真的很美妙。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