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看到父母的恩情

發菩提心的七分因果法

一系列的評論 像陽光一樣訓練心靈 由宗喀巴大師的弟子 Nam-kha Pel 於 2008 年 2010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期間開示。

  • 讓我們的頭腦熟悉的重要性 菩提心
  • 產生長期動力
  • 善意在產生中的作用 菩提心
  • 舍心的初步修行

MTRS 21:7 點因果關係(下載)

動機

各位晚上好。 讓我們從我們的動機開始。 並且真正體會到這個機會聽到佛法教義的難得,因為人世難得,在世間人世中,更難得有珍貴的人世,而珍貴的人世,難總是抽出時間,所以我們有時間,我們有閒暇,我們有幸能夠聽聞佛法。 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輪迴每時每刻都存在。

我們總是被困在輪迴的監獄裡,但在死亡的時候尤其明顯,當那個巨大的變化發生時。 所以如果我們不花我們的一生去熟悉自己 菩提心 和智慧實現現實,那麼在死亡的時候它會有點混亂,因為我們正在與我們熟悉的一切分離,包括我們自己的 身體 以及我們的自我身份和我們的思想。 所以人格似乎正在消融於虛無之中,因為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東西。 所以,如果我們在這個一切都消散的時候,精通佛法,我們就會記住空性而放鬆。 但是,如果我們對佛法不夠熟練,那麼心就會貪求、執取、執著,基本上就會發瘋。 因此,如果我們對自己有慈悲心,我們希望自己能好好地死去,並有好的重生,所以我們為此而修行; 如果我們環顧四周,看到所有與我們一樣的眾生都想要快樂而不是[想要]痛苦,並且我們對他們有同情心,那麼我們就修行,以成為完全證悟的佛陀。能以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利益眾生的技巧、智慧和慈悲。

讓我們產生那個長期的動機,那個長期的願景,因為我們非常清楚我們今晚聽法的動機。

複習筆記並練習我們所聽到的

所以在我們開始之前,我想問候所有遠道而來的閉關者。 並讓您知道您的照片在我們的 冥想 大廳,當我們走進大廳時,我們會記得你。 我們希望您也記得我們,並且希望您每天都在練習。 我們收到了正在做這件事的人的來信,尤其是一些囚犯的來信,因為我們有大約 50 到 60 名 [參與的囚犯],其中一些人寫了非常好的信,說他們從教義中受益匪淺和實踐。 所以聽到這個消息非常令人振奮。

所以這是一個絕妙的機會,就像我說的,這是一個寶貴的機會; 我們不應該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一旦我們死了,它就消失了。 而且我們不知道我們將在哪裡重生,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以及我們將擁有什麼樣的機會。 因此,現在不是擁有“我會練習 mañana a la mañana”的 mañana 心態的時候,不! 今天! 現在!

所以我們有一個簡短的問題。 哦! 我想提醒人們的另一件事是,複習筆記很重要。 不要只是來開示,做筆記,然後就忘了它,[然後]當你學習佛法時,就去讀一本書。 因為當你進行口傳教學並真正嘗試複習筆記、思索筆記並將其付諸實踐時,會有一些非常特別的事情。

善良的作用

好的,所以有人問了這個問題,“善良在發展中扮演什麼角色? 菩提心? 它沒有被列為一種良性心理因素,除非它被認為是一種愛的形式,但它似乎應該是。” 我對此的看法是,愛是心所,希望他人擁有快樂及其因,當然還有慈悲心,希望他們免於痛苦及其因。 仁慈是我們出於愛和同情而做出的行為。 但話又說回來,有八萬四千種心所,所以也許其中之一叫做慈心,我不知道。 但不管怎麼說,善良是一種先決條件 菩提心. 我們必須培養善良,然後從那裡我們將發展 菩提心 然後一旦我們獲得 菩提心,那麼我們的善意就被放大了。

像太陽的光芒一樣的心靈訓練: 訓練心智的階段

好的,我們將繼續閱讀本書。 所以,這裡的第一部分給出了一個大綱,它有點有趣,但我會讀它,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傳輸了。 訓練心智的階段分兩個部分進行說明:

常規覺醒心的實際訓練

戒律 那是培訓的因素

所以這是兩個標題。 然後是第一個標題,實際培訓涉及:

  1. 世間覺心,關心他人利益,以交換自己與他人的教法,以及修行真正關心他人利益的心的方法來解釋,以及
  2. 覺醒的心與達到完全覺醒的存在狀態有關。

所以如果我們把這個放在大綱裡,這裡我們講的是教義中的一個要點,就是實際的修煉技術。 菩提心.

其下的第一點稱為:

常規實訓指導 菩提心

這有兩個主要的細分:

  1. 培養關心他人福祉的覺醒心的過程,
  2. 培養覺醒心的過程,與獲得完全覺醒的存在狀態有關。

菩提心的定義

現在,當您查看這兩個主要輪廓時,它是否敲響了警鐘? 你在哪裡看到這兩個東西?

聽眾: 常規和終極 菩提心?

尊者圖登卓龍(VTC): 不,它不是傳統的和終極的 菩提心. 我們只是在談論常規 菩提心 並點選這裡。

聽眾: 的定義 菩提心

職業訓練局: 是的,定義 菩提心,因為它是具有兩個心理因素的主要思想。 精神因素之一,實際上是導致 菩提心, 不是同時 菩提心,是關心他人福祉的心智。 然後,與 菩提心 是與獲得完全覺醒的存在狀態有關的心。 所以,因為我們有關心他人福祉的心,所以我們產生 菩提心 想要證悟的人。

所以對象 菩提心 是啟蒙; 不是眾生; 這是啟蒙。 但是造成的原因 菩提心,在它之前發生的事情之一是 心願 利益眾生。 而那個對象 心願當然,是受苦的眾生。 還有一個原因 心願 利益眾生是 大慈大悲, 和對象 大慈大悲 是受苦的眾生。 好的,你明白了嗎?

因此,如果我們採用第一部分:

培養關心他人福祉的覺悟心的過程;

有兩個細分:第一個是:

通過承認錯誤與他人交換自己 以自我為中心 以及關心他人的好處。

第二個子點是:

真正培養關心他人利益的覺悟心。

但是,在我們進入這兩個也有子點的子點之前,你注意到這裡沒有包括什麼?

聽眾: 七點指導……

職業訓練局: 是的,生成方式 菩提心 這就是因果的七點教導。 因此,本文將直接討論均衡和 交換自己和他人,是寂天菩薩的法門,不是說七分因果。 但我認為談論這些很有價值。 所以我們要按大綱上的暫停鍵,講講因果的七分法。

平和

現在,七分指令有一個初步的練習,不計入七分之一。 這種預備修行稱為捨。 在這種情況下,平等是什麼意思(因為“平等”這個詞在佛教中出現在不同的語境中,在不同的語境中並不意味著相同的意思),但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意思是平衡的心,沒有 附件 對朋友,對敵人的厭惡和對其他人的冷漠。 好的? 這就是這裡的平等心的意思。 不要將此與平靜相混淆,這是平靜中的心理因素之一 冥想; 這並不是說。 不要將它與中立的感覺混淆,因為它也不是那種感覺。 所以這是一個平衡的心,沒有 附件,對其他眾生的厭惡和冷漠。 這種形式的平靜並沒有太多地包括我們自己的福利; 自己和他人誰的福利更重要? 那是在均衡 冥想 這涉及為他人平衡和交換自我的技術。 所以這裡的平等心只是與我們對其他眾生的感受有關。

但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 冥想 因為當我們度過我們的一天時,我們通常可以看到我們對他人的感受是多麼的不平等。 這種缺乏平靜是我們很多悠悠球思維的根源。 在日常的基礎上,我們的思想如何上下,上下,上下。 嗯,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缺乏這種針對其他眾生的特殊的平等心有關。 為什麼? 因為當我們缺乏這種平等心時,當我們看到我們喜歡的人,我們執著的人時,心就會起身。 當我們看到某個我們不喜歡的人,某個傷害過我們的人時,我們的心就會沉淪。 所以,既然我們整天都在遇到不同的眾生,那麼我們的心就一直在上下波動,非常累,不是嗎? “喜歡,不喜歡,喜歡,不喜歡!”

判斷力

現在,當我們檢查這種歧視的來源時,非常有趣。 很多人告訴我,他們的判斷力有很多問題。 (不,你沒有問題?哦!很好![笑聲] 哦!你確實有問題?)判斷心是缺乏平等心的心。 那種判斷性的頭腦,它會根據我們自己來評估我們遇到的每個人。 它非常自我引用。 我的意思是,我們經歷了一整天,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自我參照的。 如果你看它只是可怕的。 一切都參考了它如何影響 me. 在這裡,在平靜中 冥想,我們具體談論的是其他眾生,以及我們如何以自我參照的方式看待它們。 因為我們以這種方式看待他們,所以我們對他們非常挑剔。 因為自我是最重要的; 然後任何出現的人,我都會根據它們對我的影響來判斷和評估,因為我恰好是宇宙的中心。 所以一切都會通過它來判斷。 有人誇我,“很好。” 有人批評我,“非常糟糕。” 有人指出我的優點,“非常好”。 他們指出我的壞品質,“非常壞”。 有人送我禮物,很好。 有人偷了我的東西,這很糟糕。 有人說我好看,很好。 有人說我看起來很糟糕,那很糟糕。 所以,一直,一切; 哦,有人看著我笑了,這很好。 哦,他們一言不發地從我身邊走過,這很糟糕。

一天中與另一個眾生髮生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完全自我參照和評估的 me. 無論那個人是否關注世界上的其他人,我們都不在乎,除非碰巧是我們依戀的其他人或我們不喜歡的其他人。 如果他們關注我們所依附的人,他們就很好。 如果他們關注我們不喜歡的人; 他們很糟糕。 但是,你看那也是完全自引用的。 所以有人跟我說,“哦,他們太棒了!” 有人不跟我說話; 他們很糟糕。 有人讚美我; 他們很好。 有人不讚美我,但他們讚美別人; 那很糟。 有人喜歡我做的東西; 那挺好的。 有人不喜歡我做的東西; 那很糟。 有人喜歡我用吸塵器吸塵的方式; 那挺好的。 有人不喜歡我用吸塵器吸塵的方式; 那很糟。 所以我們對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做出反應,然後,同樣地,我們以同樣的方式評價他們。 “哦,他們很好地吸塵。 哦,他們不能很好地吸塵。 哦,他們把盤子洗得很好。 哦,他們沒有洗盤子。” 一直都是,不是嗎? 一切! 因此,不斷地評判他人並將他們與我們自己相提並論。

有一次我在一個研討會上,他們讓我們畫出我們的家庭動態,以及誰與家庭中的誰關係密切,誰與誰有關係,並在圖表中繪製出來。 它很有意思。 但更有趣的是,不要從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而是從他們與你的關係的角度來看待你的家人。 或者帶上你的朋友,了解一切與我的關係:誰親近,誰不親近,他們是如何親近的,他們是如何疏遠的,我們如何對待我們喜歡的人,我們如何對待我們不喜歡的人不喜歡。 因為如果有人對我們不好,我們會懲罰他們,不是嗎? 你不夠關注我,所以我才不關注你,哼! 除了我們沒那麼粗魯,不是嗎? 我們只是忽略它們! 別理他們! 我們不去neahhh! 在他們的臉上; 我們太客氣了。 但我們只是什麼都不對他們說。

一切都是自引用的

所以整天上下,上下; 我們在評判和歧視其他人。 他們在評判和歧視我們。 當然,所有這些情況都在不斷變化,不是嗎? 是的,因為今天對你好的人不一定是明天對你好的人或昨天對你好的人。 而昨天對你不好的人,也不一定是今天對你不好的人。 他們今天可能對你很好。 但是,今天無論任何人對我採取什麼行動,此時此刻,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我們有非常短暫的記憶,除非我們真的懷恨在心。 他們總是在教學中使用榜樣; 你有兩個人。 所以今天這個給你1,000美元,這個侮辱你,那麼誰是你的朋友? 嗯,很明顯:1,000 美元。 誰是你的敵人? 侮辱你的人。 但是明天, Free Introduction 人侮辱你並且 人給你1,000美元。 所以發生了什麼,我們改變了一切。 然後第二天,這個人又回來給我們禮物,那個人又回來傷害我們。 那麼,這個是朋友,那個是敵人,後天這個人對我們好,那個人傷害我們,那麼朋友和敵人又完全變了; 總是自我參照,無論某人在任何特定時刻碰巧是誰,他們都是“永遠”的人。 當然,當它改變時,你知道,它會改變。 但這就是他們下一刻“永遠”的樣子。

現在,如果我們看這個,它完全是狂暴的,不是嗎? 我的意思是,我們認為自己是理性的眾生,但這種行為是完全不理性的,完全是瘋狂的。 因為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給我錢並且侮辱我,這個給我錢並且侮辱我,所以他們沒有什麼不同,在大局中他們是嗎? 那麼,為什麼我們偏愛一個而不偏愛另一個,這取決於誰在給我們禮物,誰在哪一天侮辱我們? 這很瘋狂,不是嗎? 完全瘋了! 如果你從我為什麼要根據他們與我的關係來評估每個人的角度來看它? 我的意思是,這更瘋狂,因為有無數的眾生,我們不會根據他們與其他眾生的關係來評判任何人。 我們只考慮它們與我的關係; 如果他們同意我的想法,如果他們不同意我的想法,如果他們屬於我的政黨,如果他們不屬於我的政黨,如果他們是戴眼鏡的人櫃子,或者如果他們是把玻璃杯倒置放在櫃子裡的人,如果他們是把銀器放在洗碗機裡的人,刀尖和叉子尖都豎起來了,或者如果他們是那些把刀叉放在洗碗機裡尖朝下的人,如果他們是把刀子放在洗碗機裡的人——因為你不應該把鋒利的刀子放在洗碗機裡洗碗機,你呢? [笑聲] 它毀了他們。 他們怎麼敢這樣做!

誰是宇宙的中心,審判所有人?

所以,我的意思是,我們瘋狂地判斷和歧視。 所以在這裡我們擁有寶貴的生命 自然和成為完全開悟的人的潛力以及我們將精力花在什麼上? 我喜歡這個人,我不喜歡那個人,我喜歡這個人; 我不喜歡那個人。 當我在 6th 等級(並且,對於那些曾經是 6th 年級女生,你知道的),我們做了一些事情,但至少我們對此很坦誠; 每週我們都會列出一份我們喜歡和不喜歡的人的名單。 我們有一條線,那個星期誰是我們的朋友就排在最前面,我們的敵人排在最下面,然後我們對每個人進行排名。 你分分鐘苦惱,“這週我要把這個人放在哪裡? 我喜歡這個比那個好,那個比這個好嗎? 我把它放上去嗎? 我放下了嗎?” 這對於弄清楚你如何在每一周內對其他人進行排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你現在會這樣看,“六年級女生太多了!” 但是,你知道嗎? 作為成年男性和女性,我們做同樣的事情。 我們不會拿出我們的小紙片在上面寫下他們的名字,但在我們的腦海裡,我們已經把一切都搞定了,我們喜歡誰,我們不喜歡誰。 我們有所有喜歡某些人和不喜歡其他人的理由。 我們認為它是完全合理的,完全理性的,並且它完全基於善的最終判斷者——我——我是宇宙的中心。 我們是聰明、理性的人。 很傷心,不是嗎? 很傷心。

根據我們的喜好對人進行分類

所以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真是太神奇了。 這只是從今生和我們的關係的角度來看待眾生。 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到我們在前世與每個人都有關係,那麼這一世的人往往屬於朋友類別; 前世,估計多半是被當成敵人了。 而今生屬於敵人的人,在前世多半是屬於朋友。 不斷變化的關係,不斷變化; 然而我們是如此短視和無視,以至於我們認為無論我們感知到誰,無論我們此時此刻感知到什麼,那個人是誰,那種關係是什麼。 然後,還有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是,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如果我們不是在談論只有優點的覺者的話。 但是我們其他人,每個人都有一些缺點,每個人都有一些好的品質。

如果人們向我們展示他們的優良品質,他們就是朋友; 他們是好人,天生善良,有道德。 如果他們向別人展示他們的好品質而忽視我們,那麼他們就不是那麼好,是嗎? 如果他們向別人表達他們的愛、他們的善良和他們的慷慨而忽視我,他們就不是很好:他們在拒絕我,他們看不起我,他們太不體貼了,他們太以自我為中心——如果他們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優點。 現在,如果他們向我們所依戀的人展示了他們的優良品質,那麼我們就會放過他們一些。 所以如果我依附於某些人而其他人對這些人很好,那麼我喜歡那個對我所依戀的人很好的人。

但如果那個人表現出他們的優良品質並對我不喜歡的人很好,他們仍然具有同樣的優良品質,只是他們展示優良品質的對像不是我,也不是我喜歡的人。 那我怎麼看他們? 有人對我的敵人好,我不喜歡的人? 一點都不喜歡他們! 多麼令人討厭的人啊! 但這是同樣好的品質,不是嗎? 這也是同樣的壞品質。 這僅取決於向誰展示這些好的和壞的品質。 有人向我展示他們的壞品質,如果你暴躁、脾氣暴躁、批評和懶惰,你向我展示,“好吧,你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人。” 如果你向我不喜歡的人展示這一點,而你對我不喜歡的人粗魯,“好,好,你站在我這邊。 我們會聯合起來,一起打擊那個人。” 但這很荒謬,不是嗎,因為無論他們向誰展示,都是一樣好的品質,無論他們向誰展示,都是一樣的壞品質。 但是看看我們如何根據他們向誰展示這些品質來評估他們。

判斷人的好壞

而這也是離婚如此之多的原因,因為當你墜入愛河時發生的事情是,兩個人都在向對方展示他們的優秀品質。 “我向你展示我的優良品質,所以你愛我; 你向我展示你的優秀品質,所以我會愛你。”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墜入愛河”。 現在和那個人呆一段時間後會發生什麼? 那個人總是向你展示他們的優良品質嗎? 不。

他們開始向你展示他們的壞品質。 他們一直都有那些不好的品質; 他們只是之前沒有給你看,因為他們想給你留下深刻印象,這樣你就會愛上他們。 而且,愚蠢的是,你做到了。 你做了同樣的事情,你向​​他們展示了你所有的優點,因為你想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這樣他們就會愛上你,而他們很愚蠢,所以他們這樣做了。 但是在所有東西都簽字、蓋章和交付之後,你就可以為所欲為:你對那個人很粗魯、很挑剔,對吧? 因為它們是你的一部分,所以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待它們。 因此,當這種情況開始發生在導致離婚的關係中時,不是嗎? 但是這個人一直都有同樣的好壞品質。 這不像他們只是好,突然之間他們變成了那樣。 他們一直具有相同的品質。 這只是他們向誰展示這些優良品質的事實。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我們依戀的朋友和我們無法忍受的敵人真的很愚蠢、荒謬、荒謬和不合理。 因為所有這些事情都在發生變化,我們歧視人的整個方式都是錯誤的。

更多關於平靜

現在,有人會說,“這是否意味著我與每個人都分離了? 因為如果我沒有 附件,那麼就沒有什麼能把我吸引到任何人身上,所以我只是與每個人分離。 我不愛任何人; 我不恨任何人; 我只是坐在那裡。 我不愛任何人,我不恨任何人; 我練習平等心。” 這就是平和的意思嗎? 不! 那是另一個愚蠢的行為。 這不是平和的意思。 平靜等同於敞開心扉的關​​心,所以超然並不意味著你要讓每個人都在你和他們之間用鐵絲網建造一堵牆。 這不是平靜的意思。 平等心不是在你和另一個人之間築起高牆; 它正在拆除圍牆,以便我們可以平等地關心每個人。

然後有人會問,“好吧,如果我有平等心,是否意味著我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 因為現在我依附於我的人,我以一種方式對待和威脅我的人,我以另一種方式對待他們。 所以如果我沒有 附件憤怒,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每個人? 如果我心平氣和,我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每個人; 沒有區別嗎? 是這個意思嗎?” 那不是在思考; 因為我們不會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因為我們有不同的社會角色。 我們有不同的方式來了解我們對不同人的了解程度。 所以我們必鬚根據社會角色,根據我們對他們的了解程度,根據對他們的好處來區別對待他們。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它說我們應該給人們他們可以承受的信任。 所以不同的人可以承受不同程度的信任,不是嗎? 你相信一個兩歲的孩子有火柴,就像你信任一個成年人有火柴一樣嗎? 因此,根據人們的成熟程度、理解程度以及與您的關係,您給予人們不同程度的信任。 您可能會信任您認識的人擁有您家的鑰匙,而您不會信任您不認識的人。 你仍然可以對這兩個人保持平靜的感覺,但你仍然很聰明,因為你不知道你可以多麼信任陌生人擁有你家的鑰匙,所以你不會把它給他們。 因此,我們仍然根據關係與人表現不同。

平靜不代表沒問題,每個人都可以來陪我,因為我有平靜。 我的意思是,你會發瘋的! 所以對待人還是有不同的方式,並不是你對待鄰家孩子的方式和對待老闆的方式一樣。 那些眾生有不同的社會角色,不同的成熟度,你要區別對待。 但是在你心裡你還是可以對他們兩個有平等的感覺,不偏心,認為一個人的幸福比另一個人的幸福更重要,不希望一個人好,希望傷害另一個人。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們越是培養這種平等心,它就越能把我們從 附件 它也使我們擺脫了惡意。 因為有時當我們的感情受到傷害時,我們會對某人抱有一種惡意的態度,“願他們受苦”或“我要懲罰他們”,所以我們會做我們的小懲罰例行公事。

我們如何懲罰我們不喜歡的人

職業訓練局: 你如何懲罰那些你認為對你不好的人?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你不理他們? 您是否以特殊方式忽略它們? 你怎麼不理他們? 什麼樣的方式。 是的,有點怠慢,所以這是一種不注意他們的方式,他們不會錯過你沒有註意他們的情況。 但實際上你非常關注它們,因為你只是專注於通過不關注它們來冷落它們。

聽眾: 然後我要做的就是讓這一點更加引人注目,我強調我對他們面前的其他人的關注程度。

職業訓練局: 是的,在他們面前,我們強調了我們對其他人的關注程度,然後,只是天真地,“哦,我沒有註意到你,對不起,”[笑聲] 但同時也非常關注給其他人。 你還做些什麼?

聽眾: [聽不清]

放眼大局,前世與他人的聯繫

所以,當你對某人有點興趣時,你會忽略他們。 但是你可能只是做一個一般性的陳述,其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參考,只有你和他們知道你在攻擊他們,但你仍然可以看起來完全甜蜜和無辜,不是嗎? 因為如果他們回來打電話給你,你可以說,“我不是在說你!” 所以我們有點掩飾自己。 因此,您會看到這種缺乏平等心,我們的偏愛如何導致人際關係中出現如此多的複雜性,以及我們自己的思想如此多的混亂,以及完全不理性。 因為如果你看大局:前世、今世、來世,每個人都在朋友類別中度過了一些時間,每個人都在敵人類別中度過了一些時間,所以它們都完全相同,每個人都花了一些時間在中立範疇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樣的。 但所有這三個類別都是人為的,因為它們是基於自我參照,它們與我的關係。

因此,如果我們開始拆除這些朋友、敵人和陌生人的類別,那麼我們和其他眾生之間的事情就真的、真的開放了。 它們以一種我們真正開始感覺與他人親近的方式打開,這導致了七點中的第一點,即所有有情眾生都曾是我們的父母。 或者,如果我們連第一個點都達不到,那麼我們前世認識的所有眾生,他們一直是我們的朋友,就那樣做。 那麼,當你在這一生中看到一些有情眾生時,你並不是只是見面的陌生人。 你在前世有過一些聯繫。 你們不記得彼此,但有某種聯繫; 所以我們不必讓每個人都敬而遠之,比如,“哦,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 我不知道他們是誰。 我們沒有辦法聯繫起來。” 根本不是那樣的,因為我們在前世都非常親近。

七點因果

第一步,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

所以在這七個步驟中,你從第一步開始,看到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所以我們有那麼親子關係。 它通常說他們都是我們的母親,但我們正處於性別平等的時代,所以我包括所有的父親。 他們也都是我們的爸爸,所以我們的媽媽和爸爸。 作為我們的父母,他們都對我們很好。 那是第二個。 回到第一個,只要了解他們都是我們的父母,就需要某種重生的感覺,某種重生的信念,某種重生的感覺,甚至玩弄重生的想法。 我認為,理解輪迴的障礙之一是我們對真實存在的把握。 因為我們現在看到某人,所以我們將他們理解為他們現在出現的樣子,我們認為這就是他們曾經的一切,他們將成為的一切,那就是那個人: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蘊就是那個人。 因此,您可以看到對真實存在的執著如何為理解重生設置了障礙。 然而,如果我們不將人的五蘊、心蘊和身蘊識別為人,那麼我們就會看到五蘊會發生變化; 或者可以有聚合的連續性和人的連續性,人只是根據聚合來標記。

第二步,看到他們的好意

第一步是將他們視為我們的父母,因此非常親近。 然後第二步是想想他們還是我們父母時的恩情。 我記得 1975 年我第一次了解到這一點時,坐在 Kopan 跳蚤氾濫的墊子上。我們很多人都說,“喇嘛,你不了解我們的家庭。 不要告訴我們我們的父母很善良。 他們做了這個,他們也做了那個。” 自從弗洛伊德出現以來,我們就有了一個公開的名單,可以將我們的一切錯誤歸咎於我們的父母。 所以,我們利用它,不是嗎? 我因為我父母的所作所為而被搞砸了。 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建立完整的身份。

So 喇嘛 說,“好吧,親愛的,如果你的母親和父親的仁慈太難以想像,那就想想在你小的時候把你帶大的是誰,如果是阿姨,叔叔,祖父母或保姆,想想你小時候對你好的人。” 有些人甚至對此有疑問。 但我認為很多這更多地反映在我們身上; 我們常常看不到別人的善意。 我們非常非常無知,雖然 喇嘛 允許我們這樣做 冥想 想想我們小時候撫養我們長大的人的善意,我認為回到父母身邊並真正感謝他們的善意是很重要的。 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這個 身體 考慮到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不完美的人,他們盡其所能撫養我們。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瘋狂,但每個人都希望好。 站在那個人的角度看,就好像他祝別人好,自己的煩惱有時卻佔了上風。 所以他們以非常有害的方式行事,不是因為他們是可怕的人類,而是因為他們被自己的痛苦壓倒了。 那麼,為什麼要對控制煩惱的人懷恨在心呢?

寂天菩薩使用了這個極好的例子。 他說,如果有人用棍子打你,那實際上是棍子傷害了你。 但是你對棍子生氣嗎? 不,你生那個人的氣是因為那個人控制著棍子。 但是誰控制了這個人? 煩惱控制著那個人,所以我們也不應該生那個人的氣,我們應該生他的煩惱,因為傷害的不是那個人。 他們沒有任何控制權。 是他們的煩惱完全壓倒了他們,讓他們做他們正在做的任何事情。

我們小時候收到的善意

所以我認為真正花一些時間思考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從別人那裡得到的善意是非常重要的,從我們的父母和其他任何人在我們小的時候對我們好。 而且我認為從我們小的時候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也有好處,因為那時我們非常無助。 當我們成年了,想到別人的好意,當然我們還是很感激,但總有這樣的事情,“如果他們對我不友善,我會找到其他對我友善的人,或者會找到其他方法來完成這件事。” 但是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呢? 不,我們完全,完全 100% 依賴他人。 我們無法養活自己,無法清潔自己。 我們甚至不能在床上翻身。 如果我們太熱,我們就不能脫掉毯子; 如果我們太冷,我們不能把毯子放在上面。 我們不能把杯子放在嘴裡喝水。 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什麼都做不了。 我真的認為有一天我們應該拿出我們的嬰兒照片,然後坐在那裡,只是想一想,把彼此想像成無助的嬰兒,因為我們曾經是,不是嗎? 我們完全無助。 如果我們生病了,我們對醫學一無所知。 我們只知道我們感覺不舒服,有人照顧我們。 如果你花一些時間考慮成為嬰兒並想像自己是那樣的,那真是太神奇了。

我們活著是因為別人的善意

看看父母如何對待他們的嬰兒,然後想,“是的,這就是我父母照顧我的方式。” 當然,我們的父母也有自己的掙扎。 當他們擁有我們時,生活並不完全樂觀。 他們有自己的掙扎,自己的不安全感。 他們有經濟問題,他們有人際關係問題; 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他們仍然照顧我們,或者如果他們不能直接照顧我們,他們確保其他人照顧我們,不是嗎? 如果他們出於某種原因無法照顧我們,他們會確保親戚或養父母或養父母或朋友或某人照顧我們,一個年長的兄弟姐妹,某人照顧我們。 為什麼? 因為我們還活著; 這就是證據。 我們從其他眾生那裡得到恩惠的證據是什麼? 證據是我們還活著。 因為事實是,如果我們沒有得到善意,因為我們無法照顧嬰兒,蹣跚學步的自己,我們就會死去。 我們完全會死,但我們沒有。 我們還活著的全部原因是人們照顧我們是因為我們無法照顧好自己。 所以這整個美國人的虛張聲勢,獨立,伸出你的下巴,伸出你的胸部,控制人; 這是一堆廢話,不是嗎? 我們都是小嬰兒,不能照顧自己,別人照顧我們。

因此,我們接受了巨大的善意,而照顧我們並不是全世界其他人所要做的。 除了照顧我們之外,他們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但他們總是抽出時間來照顧我們,尤其是在凌晨 2:00 時,我們大喊大叫。 總有人站起來照顧我們。 相當驚人,不是嗎? 我們應該在某個時候嘗試一下,你知道,這裡有人,比如 Achala(貓)在凌晨 2:00 到處走動,四處喵喵叫,把每個人都叫醒。 我們感覺如何? 我們不喜歡它,但我們還是嬰兒時的父母? 我們會在半夜尖叫,有人會來接我們,抱著我們餵我們。 我們做了一場噩夢,他們會安慰我們。 或者當我們學習走路時,我們會摔倒,他們會接我們。

我們是如何學會說話的? 因為他們過去常常抱著我們,向我們展示如何移動我們的嘴來發出聲音,而且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嬰兒語真是令人驚訝。 你有沒有和一些孩子一起和你說話,從孩子的一邊流利地說話,但你不明白他們在說什麼? 父母可以! 他們完全理解嬰兒談話是完全有道理的。 我有時在新加坡有這種情況,因為他們說新加坡英語[新加坡英語],有時小孩子的新加坡口音非常強烈,所以我在聽,但孩子們說得很快,我聽不懂。 但是父母呢? 他們完全明白。 這就是我們學習說話的方式,因為我們的父母聽了,然後他們向我們重複了我們想說的話,我們不能說得很好,但他們又重複了一遍。 我們會去,“哇”,他們會去,“看”。 我們就是這樣學會說話的,不是嗎? 他們會向我們重複我們想說的話,並以這種方式教我們說話。 他們上廁所訓練我們,他們教我們如何刷牙,如何系鞋帶,如何洗碗,如何做很多事情,他們教我們。 作為成年人,我們可能會或可能不會系鞋帶或洗碗,但有人教我們如何做。

所以我們從這些人身上學到了很多。 所以我認為花點時間想想那些從你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撫養你長大的人是非常好的,他們真的給了我們這些基本技能,在我們完全無助的時候讓我們活著。

冥想這些善意

所以我們將在下周繼續這個,但它非常甜蜜 冥想 當我們真正讓自己感受到別人向我們展示的善意時,這可能會非常情緒化,尤其是當我們一直在築牆以將自己與父母區分開來並向他們展示我們已經長大而我們還沒有長大的時候在他們的控制下,我們不會照他們說的去做,真正花一些時間思考他們的善意會完全融化我們經常與人做的所有事情。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