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培養正確的看法

培養正確的看法

宗喀巴大師系列講座的一部分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從 2002 年到 2007 年在美國各地提供。 這次演講是在 雲山靜修中心 在華盛頓的城堡岩。

  • 智慧斬斷輪迴之根
  • 十二因緣
  • 了解內在存在
  • 通過正確的經文獲得正確的見解

空性,第 1 部分:培養正見(下載)

動機

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的動機。 我們生起這種最高的智慧,理解如是或事物實際存在的智慧,以便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智慧來淨化我們的心,使我們的生活有益於一切眾生。

五個主要大綱要點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我們將從正見的第三個開始教法。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在文字中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它從詩句開始:

即使你 幽思自由的決心 和利他的意圖,沒有智慧意識到 終極本性,不能斷輪迴之根。 因此,要爭取實現緣起的方法。

那節經文講的是正見下的第一個大綱,就是“為什麼你需要 幽思 在正確的觀點上。” 我只是回顧一下文本,這樣我們就會有整個大綱。

正見下的第二點是“什麼是正見”。 這是下一節經文,它說:

一個看到一切無誤的因果的人 現象 在輪迴的存在和超越並摧毀所有錯誤的感知(它們固有的存在)已經進入了取悅於 .

第三個大綱是“如何知道正確觀點的分析(你正在做的)何時仍然不完整。” 所以你在路上,但還沒有完全到達那裡。 那節經文是這樣說的:

顯相是無誤的緣起; 空性沒有斷言(固有的存在或不存在)。 只要把這兩種理解看作是分開的,一個人還沒有意識到它的意圖。 .

然後第四個大綱是“如何知道對(你正在做的)正見的分析何時已經完全發展”,當你的分析完成時,當你的理解完成時。 這是下一節經文,它說:

當這兩種證悟(即空性和緣起)同時和同時發生時,僅僅從無誤緣起的眼光中,就會產生完全摧毀所有心取的確定知識。 至此,深見分析完畢。

第五綱要:《般若的獨特教法》 中觀 觀”,是正宗觀,也就是所謂的中道觀。 有時稱為果報中道觀,被認為是空性的最高觀。 他們獨特的教學是第五點; 那節經文說:

此外,表象清除了(固有的)存在的極端; 空性清除了不存在的極端。 當你從空性的角度理解因果的生起時,你不會被任何一種極端的觀點所迷惑。

也就是說,極端 意見 專制主義和虛無主義。

節 9: 為什麼我們需要修習正見

讓我們回到第一個大綱。 為什麼我們需要 幽思 關於正確的看法? 喇嘛 宗喀巴大師說得很清楚:“即使你 幽思 自由的決心 (放棄) 和利他意圖 (菩提心),沒有智慧意識到 終極本性。”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智慧去了解事物實際上如何存在,而不是它們看起來如何存在,而是它們實際上如何存在,它們的更深本質是什麼。 沒有這種智慧,我們就無法切斷輪迴的根源。

輪迴的根源是什麼? 正是無知以與智慧看待事物存在的方式相反的方式把握事物的存在。 “所以,要爭取實現緣起的方法。” 他在此所說的“力求證悟緣起”,意思是通過證悟緣起,從而證悟本有的空性。 他在這裡真正強調的是,對緣起的完整理解會導致對空性的完全證悟。

正確的看法是什麼?

有幾件事我們必須在這裡談談。 首先,什麼是無明​​,為什麼它是輪迴的根源,智慧又如何抵消它? 這是龍樹菩薩的一句話 空性七十句:

構想由因和因產生的事物的東西 條件 是真實的[即固有存在的]老師說的 是無知。 十二因緣由此生起。 通過了知事物是空的,由於看到了實相,無明就不會生起。 即是十二因緣止息的無明止息。

十二因緣

十二個環節是一個教導 拉姆林 這談到了我們如何出生在輪迴中以及我們如何擺脫輪迴。 第一個環節,這一切的起源,是無知——在這裡,無知有一個非常具體的含義。 抓住固有存在的是無明。 我們將更多地討論固有存在的含義,但基本上它的含義是事物具有獨立於其他一切的獨立本質。 換句話說,事物可以自立,它們在自己的力量下存在,它們有自己的本質。 這就是無知。

問題是,這對我們來說聽起來像是一堆狼吞虎咽的東西。 基本上,我們一直在用無知的眼光看待事物。 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觀點,以至於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剛才解釋的是對我們如何看待事物的描述。 我喜歡打個比方,如果嬰兒是帶著太陽鏡出生的。 這只是一個類比。 然後寶寶看到的一切都是彩色的。 沒有太陽鏡,寶寶從來沒有見過任何東西。 從那個從嬰兒開始到長大的人的角度來看,存在的是所有被遮蔽的東西,因為那是他們所知道的一切。 他們從來不知道有些東西是沒有陰影的。 他們從未見過這種情況。 因此,如果有人走過來說,“哦,你看到所有東西都被遮住了,”這個人會說,“不,我沒有!” 這就是他們的樣子,因為這就是他們所知道的一切。

這與我們相似。 我們如此習慣於贊同事物在我們看來的方式——我們相信這就是它們實際存在的方式——以至於當有人走過來說,“哦,你抓住了固有的存在。” 你去,“嗯? 我只是看到了現實。” 這是整個正見主題中最難的事情之一——要弄清楚智慧所缺乏的是什麼。 它被稱為否定的對象。 否定的對像是無明所見。 而且,智慧看到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智慧所見的不存在,愚昧所認為的存在。 他們是截然相反的。

我們一直在談論“我”的感覺——尤其是當我們的心中生起痛苦的情緒時。 當我們生氣時,我們會害怕,我們有很多嫉妒,或者其他什麼,那麼就會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我”感。 那個時候,我們抓住了一個本然存在的“我”,一個本然存在的人。 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大“我”的感覺,它存在,需要保護,我們甚至不質疑它的存在——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 也是我必須叛逆,我必須不墨守成規,或者我必須順從,因為我們不想與他人不同。 我說,“我希望事情按我的方式進行。” 我的感覺在說,“為什麼那個人有那個? 我應該有那個。”

我的整個感覺,我們常常從不質疑我是如何存在的。 可以? 我們從不質疑我的這種感覺是否與現實有關。 它只是在腦海中浮現,我們說,“是的,跟隨它!” 正確的? 是真的還是假的? 完全正確。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無論是外部的 現象,或我們自己,或其他人,我們抓住這一切以擁有它自己的本質——它自己的本質獨立於其他一切——我們只是同意這一點。 我們看著一棵樹,那是一棵樹。 為什麼是樹? 因為它是一棵樹! 不是葡萄柚,是樹。 我們看著這棵樹,它似乎有它自己的本質使它成為一棵樹,對吧? 如果你想到一個你不喜歡的人,首先看起來那裡有一個真實的人。 其次,看起來他內心確實有負面品質,你完全有理由認為他是個白痴,對吧? 你有沒有 懷疑 你的意見? “不。 那裡有一個真正的白痴。” 為什麼? “因為我看到了。” 我們從不質疑。

在這條道路的第三個主要方面,我們開始質疑:“事物是否以它們在我看來的方式存在?” 我抓住事物的方式,我堅持事物存在的方式——它們真的存在嗎? 為什麼這很重要? 因為當我們不質疑它時,當我們簡單地同意事物在我們看來的方式時,我們就會開始與一切鬥爭。 如果每樣東西都有它自己的本質,那麼有吸引力的物體天生就有吸引力,“天哪,我必須擁有它們! 我會盡我所能得到他們。” 我們有 附件.

如果那些阻礙我得到我想要的東西的人或事,讓我得到我的幸福,如果他們真的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是堅實的和天生存在的人,那麼是的, 憤怒 說:“我必須摧毀它們。 這些都是可怕的人。 我必須摧毀他們。” 一旦我們開始使我們的自我和其他事物變得堅實而具體,並擁有自己的本性,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然後 附件 跳進去,因為有這個 我需要 來自那些的幸福 外部物體和人。 憤怒 跳進來,敵意跳進來,因為,“哦,有這些真實的東西威脅著我的幸福。 我已經保護自己免受他們的傷害並摧毀他們,或者逃離他們,或者做點什麼。” 我們有 附件 我們有敵意。 當然,我們會嫉妒,因為那些東西是真實的,而且比我好。 我們變得傲慢,因為有一個真實的我,我比那些東西更好。

基於所有這些痛苦的情緒,然後我們採取行動。 我們說話,我們做事,我們在心裡制定計劃——這就是 因果報應. 這些是 因果報應 三扇門的: 身體,言語和思想。 當我們行動時,行動結束了,但行動留下了剩餘的能量。 我們稱之為業力種子。 那種業力種子在我們的心流中飄蕩,當它遇到合適的 條件 它成熟並成為我們所經歷的。 因此,我們在循環存在中轉來轉去。

在無知的影響下 因果報應: 我們出生了,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堅實具體的人,外面有這些真正令人嚮往的東西,也有真正的威脅。 所以現在我們 執著 和抓握。 我們做各種操縱和不道德的事情來得到我們想要的; 當事情妨礙我們時,我們會做各種不道德的事情來讓他們離開。 我們創造 因果報應. 在死亡的時候,當我們意識到頭腦和 身體 正在分離——自我嚇壞了,說:“啊! 沒有我我會是誰 身體? 我必須有一個 身體. 我存在。 我會抓住任何東西來證明我的存在。” 這使得 因果報應 成熟,一個 因果報應 或者另一個,然後boing,我們開始了! 走向另一個 身體,我們正在談論的這些身體中的另一個是由血肉製成的。 一旦它一出生,我們就會再次走上衰老、疾病和死亡的軌道。

在生與死之間,除了老與病,我們還有:沒有得到想要的,得到了​​想要的,對它感到失望。 我們有太多的挫敗感,也沒有內心的平靜。 在所有這一切中,在:試圖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得到它並感到失望; 沒有得到它; 並得到我們不喜歡的東西——然後,各種痛苦的情緒又出現了。 我們做各種行為,種下越來越多的業力種子。 這導致越來越多的出生,然後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樣的事情。

十二個環節的教學,十二個環節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因為有點複雜。 基本上我剛才講的是我們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出生在輪迴中。 什麼時候我們 幽思 自由的決心 我們看到了循環存在的所有缺點。 然後我們說,“夠了。 我想要一些真正的平靜。 我要離開這裡!” 這就是為什麼 自由的決心 首先。

當我們環顧四周時,我們看到其他人由於他們對真實存在的無知而受苦,我們說:“這太可怕了。 不只是我。 看看其他人都在經歷什麼!” 然後我們生成 菩提心 為了大家的利益,我們要證悟圓滿。 我們必須真正清除我們心中的障礙(煩惱障礙和認知障礙),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完全證悟的佛陀。 究竟是什麼讓頭腦清醒? 正是這種智慧可以清除障礙。 正是這種智慧認識到事物實際上是如何存在的,換句話說,它們沒有我們投射在它們身上的所有幻想的存在方式。 最大的幻想存在方式是他們有自己的內在本質,獨立於其他一切。

認識到我們如何看待內在的存在

了解我們如何看待內在存在的一種方法,他們推薦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們有非常強烈的情緒時觀察。 觀察我們如何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我”、人、自我存在。 然後我們就會有一種把握住我們自己的內在存在的感覺。 當恐懼出現時,我是如何出現的? 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我,很害怕。 我怎麼看起來存在? 或者,如果它對你有幫助,“那個害怕的我是誰?” 去做。 “我這是什麼?” 有一種強烈的“我”的感覺。那是什麼?

當強烈的慾望出現時,“我必須擁有這個”或“我必須成為這個”或“我必須這樣做”。 那一刻有一個強大的我。 我怎麼看起來存在? 有強的時候 憤怒 或憤怒,“這不公平,我受不了!” 如此憤怒的我,怎麼會出現? 在所有這些情況下,它看起來非常真實,就在那兒,似乎完全獨立於其他一切。 它似乎不依賴於我們的 身體,在我們的腦海裡,在我們的其他任何事情上。 只是我這個堅實的存在。所以請注意,當你有強烈的情緒時,我是如何存在的。 這是了解我們正在談論的內容的一種方式。

另一件我覺得有趣的事情:你看到的東西是一朵花。 我們說,“那是一朵花。” 接下來不要只是說“那是一朵花”,而是說,“我為什麼說那是一朵花? 為什麼我說那是花? 那是什麼花?” 那裡好像有一朵花,對吧? 那裡似乎有一朵真正的花。 什麼是真正的花? 為什麼我說它是花? 我們本能的回答是:“因為它是一朵花! 任何走進房間的混蛋都會看到它是一朵花。” 正確的? 為什麼我們會這樣想? 這是因為我們認為事物有其固有的花性——任何人都應該看到花。 我們沒有看到花是依賴於原子和分子的某種積累而被標記的東西,我們沒有看到。 我們看到那裡有一朵真正的花。

如果我們看時鐘也是一樣。 我們走進房間,有時鐘。 任何白痴都知道這是一個時鐘。 為什麼? 因為它是一個時鐘! 這就是它在我們看來的方式,不是嗎? “這只是一個時鐘。 傻子都能看出來。 僅僅因為它是一個時鐘,它就散發著時鐘的氣息。” 是的? 我們不認為,“那叫時鐘。” 我們認為,“那是一個時鐘。” 它不叫時鐘,它是時鐘。 當然,如果有人看到它,他們應該知道這一點。 有什麼好聊的?!

現在,你可能會說:“好吧,這一切怎麼會導致輪迴? 怎麼會造成痛苦?” 我記得在以色列和約旦的邊界上領導撤退。 我們有我們的 冥想 大廳。 幾英尺遠的地方 冥想 大廳是柵欄。 這是他們巡邏的一片無人區。 你走到那裡,“這是以色列,那是約旦,兩者之間有一道柵欄。” 對於任何看起來,“這是以色列。 我們在這裡犯罪,他們把你抓到這裡。 那是喬丹。 如果你在那裡犯罪,你就去別的地方。” 如果你退後一分鐘,那全是沙子。 這就是那裡的一切。 這裡是沙子,那裡是沙子,沙子中間有一道柵欄。 你想知道,“為什麼沙子中間有柵欄? 如果風把柵欄這邊的沙子吹到柵欄那邊,那麼以色列就變成了約旦嗎? 還是約旦變成了以色列?” 這是怎麼回事? 沙子從柵欄的一側吹來,我們在哪個國家? 想想有多少戰爭是為了確定一個國家的邊界。 打了多少場戰爭,是因為“這是我的沙子,不是你的沙子”。

現在我們認為這就是政客們所做的——但想想 我家。 當你想到你的家時,會有一種真實的感覺 礦山 那裡,不是嗎? 它是 my 家,不是別人的家。 它本質上,本質上,在它的根源和基礎上 礦山. 因此,任何對它做任何事情的人,我都有權毆打他們。 我可以打他,我可以把他趕出去,我可以逮捕他們,我可以向他們扔石頭——因為,“這是我的。”

其實,那裡有什麼? 有木頭,一些石頭,一些釘子,一點地板,一些石膏板,如果你幸運的話,還有一些絕緣材料。 什麼是我的呢? 什麼是 房子 關於它? 當你開始看時,那裡沒有房子,所有這些東西也沒有我的。 但是對於我們普通的無意識意識來說,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那就是有一個真實的我——那是那所房子的擁有者和主人。 並且有一個真正的房子是我擁有和擁有的。 我們賦予它整個漫長的意義——關於“這是我的,我可以把它塗成任何我想要的顏色。 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 你知道,政府不能告訴我做這做那。 好吧,他們可以,但我可以繞過他們。 除非我想讓他們進來,否則沒有人可以進來。” 然後又說:“這房子像徵著我人生的成功,如果它不好看就說明我不成功。 房子是我用我所取得的成就給其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式,因為我需要他們重視我……”

苦如何因認同固有存在的表象而生

談論增殖! 你看到它是如何開始的嗎? 一開始只是看到有一個真正的房子和一個真正的礦山,然後peeoow! [代表普遍迅速擴張的擬聲詞 現象]。 他們不是有這些玩具嗎,就像盒子裡的千斤頂,但不僅僅是一個東西,而是很多很多,就像成千上萬的東西。 你舉起頂部然後boing! 然後所有這些千斤頂都彈了起來,填滿了整個空間。 與此類似,就好像您在這裡抓住了某種固有的存在。 男孩,一旦你抓住了扳機,它就會觸發所有這些先入之見,我關於人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和我的房子的所有宇宙規則,砰,無處不在! 如此多的痛苦生起,不是嗎? 這是因為一旦它是我的,我就必須保護它。 這意味著我有敵人——因為除了我之外還有其他人想要它。 也許銀行想要它。 實際上,這是銀行的房子,不是嗎。 為什麼我們稱它為我們的房子? 它主要是銀行的房子。 銀行讓我們住在那裡。 我們對銀行說謝謝嗎? 不! 我們說離開這裡,不要阻止我!

但是你有沒有看到如何將事物視為具體的事物,特別是如何將事物視為我或我的事物,如此多的痛苦就像瀑布一樣隨之而來。 這只是不斷的痛苦。 所以只要有這麼大的脂肪 I 那是存在的,那是真實的,然後我們將與相關的一切聯繫起來 I. 苦,大苦生起。 這是因為所有這些意見,一切是怎樣的——是它真正與 me. 所以我對一切是什麼有很多看法——因為一切都與我有關,一切都影響著我。

以這個回形針為例。 我要在這裡承認一件事:我很喜歡這種回形針。 你知道,那種上面有塑料以免生鏽的那種? 當我有一個這樣的回形針時,我會確定它是否在我必須給別人的東西上,然後我把它換成金屬回形針——我沒有撒謊。 這是深度 附件,是不是! 我必須擁有它認為有價值的一切。 它甚至不能共享一個回形針。 除了我還有其他人這樣做嗎? 哦,很好,苦難愛陪伴! 所以我們是附屬於塑料紙夾俱樂部的人。 哦,是的,彩色的看起來很漂亮。 這個是白色的。 (好吧,白色算作一種顏色。)

看看,在回形針這樣的小東西上,我是如何獲得快樂的,這將給我帶來永恆的快樂。 只要有這個回形針! 現在是痛苦還是痛苦? 這難道不是痛苦的深度,當你的思想與現實如此脫節,你認為掛在一個塑料覆蓋的回形針上會給你帶來快樂嗎? 為什麼? 因為我比任何人都更值得這個回形針。 為什麼? 因為我就是我! 為什麼? 因為我是宇宙的中心。 所以不要拿我的塑料蓋的回形針,否則你就有麻煩了。

或者,如果你接受它,你必須喜歡我並記住我給了你。 如果我給你這個回形針,那麼你就得看看我有多好。 哦,是的,那是真正的痛苦。 他們沒有意識到回形針的價值,他們把它取下來扔掉。 然後你的頭腦變得瘋狂,一旦他們轉身,你就會說,“快,把回形針從垃圾堆裡拿出來。” 然後我們用各種各樣的想法來修飾它,“我正在通過這個行動來拯救環境”——但實際上它是 my 回形針。 看看當你因為一個回形針而受苦時,我們的思想是如何與現實脫節的。 現在真的很痛苦,不是嗎?

你會說,“好吧,那隻是一個回形針。” 嗯,我們也因為一張紙而受苦,特別是如果那張紙基本上是綠色的,有水印,上面有很多零。 如果那張紙被稱為錢,而有人把它扔進了垃圾箱,那就是巨大的痛苦。 紙,我們都被紙弄得一團糟。 這篇論文有很多像徵意義。 這張紙真正像徵著我們是誰。 它像徵著自由,“有了這張紙,我就可以為所欲為。” 它像徵著成功,其他人會看到我成功了。 它像徵著權力,因為擁有更多紙張的人擁有更多權力。 紙力! 看看這篇論文帶給我們的所有重要事物:自我價值、自由、成功、愛。 如果我們有紙,我們就有朋友,對吧? 如果我們有紙,那麼即使我們對孩子不是很好,我們也可以給他們紙,他們仍然會愛我們。 或者,如果不是我們的孩子,是我們的朋友,如果我們給他們紙,他們會愛我們。 紙對我們來說象徵著很多東西。 你看,這只是一張紙。 但我們灌輸了這一點——它本質上是存在的錢。 然後我們灌輸所有這些意義,所有這些象徵意義。 然後尤其是當它是我的時候,“哦,必須堅持下去。 這是我的,不是你的。” 除非我這麼認為,否則你不能擁有它——然後你必須喜歡我,或者你必須好好考慮我,或者其他什麼。 這很痛苦,不是嗎? 那是痛苦。

或者,你認為,“My 兒童, 我的合夥人, my 父母, my 朋友, my, my. 我的孩子必須是最好的。” 為什麼? 因為他們必須是我所不是的一切。 為什麼? 因為我想要快樂! 為什麼? 因為那樣我就會自我感覺良好。 我會成為一個成功的父母。 為什麼? 它一直在繼續。 這是我的孩子。 他們在嬰兒病房裡把他們和別人的孩子混在一起也沒關係; 只要你貼上標籤 礦山 就在上面,小心——因為這個小嬰兒身上有這麼多東西。

我的朋友,我的工作,我的公司,我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這是因為有這個混凝土 I, 有一個混凝土 礦山. 然後,當然,我們將其他一切都視為具體的,然後我們與之鬥爭,因為我們必須得到令我們滿意的東西並推開不滿意的東西。 簡直是太痛苦了。 我們創造了這麼多 因果報應,創造更多重生,創造更多 因果報應 以及更多的痛苦——而且它一圈又一圈地走來走去。

智慧如何使我們擺脫輪迴的痛苦

這一切的發生是因為我們沒有認識到無明認為存在的對象並不存在。 我們不承認,被無知視為理所當然的內在存在是一種完全的幻覺,完全是一種謬誤。 這就是為什麼了悟空性很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產生這種智慧很重要的原因。 這是因為智慧看到了空性,所有的人都沒有那個固有的存在,所有 現象. 當智慧在心中時,無明就不會同時生起。 然後慢慢地發生的事情是,心越有那種能感知空性的智慧,它就越會擦掉無明,消除它,消除它。 消除它,直到最終將無明從心流中完全消除。 無知 它的種子被消滅了。 當無知不再存在時,就沒有 附件 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敵意。 這是因為我們沒有以同樣的舊方式感知事物 附件 和敵意。

當我們有無明時,我們會繼續在輪迴或輪迴中循環。 當我們擁有了悟實相的智慧時,我們就開始消除這種無明。 當它完全消除時,就是涅槃狀態。 因此,涅槃是根的止息、缺席、消除,以致它永遠不會再出現——無明、煩惱的情緒和煩惱的態度,以及 因果報應 這創造了循環存在。 這就是涅槃。 是這一切的缺失,它的消除,所以它不能再生起。 這是涅槃的粗略定義。 佛教徒也會參與各種關於涅槃的辯論,但我們將把它留到以後。

三轉法輪經

我們如何去證悟空性? 我們必須依靠正經,正見的經典,以及知道正見的大聖的解釋。 當然,偉大的聖賢始於 。 “ 是我們歷史時期教義的鼻祖。 然後我們依靠像龍樹菩薩這樣的偉大聖人。 他生活在公元二世紀左右 一位非常偉大的印度聖人,他寫道 智慧之根 和許多其他文本。 據說他的觀點是正確的 . 他的弟子名叫阿里亞戴瓦,他寫下了這篇精彩的文章,名為 四百——路上有四百節。 這是一個美妙的文字。 我們依賴其他的聖人,比如出現的佛陀,我認為佛陀可能是公元 470 世紀 [公元 550-XNUMX 年],他發展了龍樹的思想。 然後是七世紀的月稱——他真正闡明了龍樹菩薩的思想。 還有寂天菩薩,《通向指南》的作者。 菩薩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們依靠這些偉大的印度聖賢。

尊者 達賴喇嘛 稱之為那爛陀傳統,近年來他一直在談論這個。 那爛陀是一個偉大的印度人 修道院的 大學。 它存在,大約在二、三世紀開放,到十二世紀蒙古人入侵時,它肯定結束了。 那可能是它結束的時候[1193它被突厥穆斯林入侵者洗劫了]。 由於從那所大學出來的所有偉大的聖賢,尊者稱其為那爛陀傳統。

然後當然佛教傳播到西藏,你有很多評論者對正確的看法。 我們特別關注以下評論 喇嘛 宗喀巴大師是生活在 14 世紀末/15 世紀末的西藏聖人。 他也叫傑仁波切。 有什麼不可思議的 喇嘛 宗喀巴大師的教法非常清楚。 一旦你理解了它們,它們就非常清楚了。 有時語言很難理解。 但是他進入瞭如此深的深度,他真的梳理了所有這些使智慧非常清晰的不同事物。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它非常有幫助。 這不是一個模糊的事情,“哇,一切都是空的,你看不到嗎?” 或者,“只要坐在那裡,你就會看到空虛。 嗯?” 但是相反,關於什麼是 錯誤的看法, 的對像是什麼 錯誤的看法,什麼是正見,它如何抵消 錯誤的看法, 有哪些不同的層 錯誤的看法,以及作為對象的不同層是什麼 錯誤的看法. 有很多細節,這些細節真的可以幫助你更清楚地理解事物。

我們正在追隨那些可以幫助我們的偉大大師的傳承。 我們也遵循某些經文。 所以當 講法輪轉三轉——這是大乘傳統。 第一次轉法輪是在 在鹿野苑任教。 他的第一個教法是關於四聖諦。 基本上,他給出的這些教義被所有佛教傳統所普遍接受。 這些構成了巴利佳能的基礎,它是斯里蘭卡、泰國等國家教義的根源——上座部傳統。

在那些經文中 談到了無私。 在這裡,他談到了沒有靈魂或沒有阿特曼,沒有永久無部分的自主人之類的東西。 基本上就是這樣 否定了他最初的教導。 他否定了一些關於靈魂或真實自我的想法——一些堅實的真實的我,只是從中拾取 身體 並移植到另一個 身體.

第二轉法輪中的教法 皈依《般若經》——如 心經八千詩, 兩萬首詩十萬偈般若波羅蜜多經. 在那些他教導的觀點中,一種非常激進的空性觀點——說沒有任何東西,絕對沒有任何東西,有任何內在的存在。 那是法輪的第二轉。 而那些經文,尊者對這些經文的看法是 在他還活著的時候,他將這些教義傳授給了一群非常精選的弟子。 他們沒有被廣泛給予。 如果你閱讀 心經 有很多眾生在場 心經,但不是很多人。 所以這是一小群人。 但是有神,而且 菩薩,以及各種神仙——眾生聽的多,人少。 所以尊者所想的那些經文,就像是寫下來的,只是在少數人中非常安靜——因為它們難以理解,其中的教義如此激進。 它們在龍樹菩薩時期變得更受歡迎,龍樹菩薩發現並宣傳它們並對其進行了很多評論。 所以在那之後他們變得更受歡迎了。 這些是第二個法輪的教義,但它們是建立在最初的教義之上的 給了鹿野苑。

然後在第三轉法輪中說 在第一個轉折中就教導說沒有永久的、不可分割的自主靈魂; 然後他說:“哇,根本沒有任何東西有任何固有的存在!” 這是一個很大的飛躍。 於是有些人就有些動搖了,“哎,我們總不能一路走到沒有本性的存在吧”。 那麼據說 第三次轉法輪以平衡這一點。 在那裡他教導說,有些東西有內在的存在,而有些東西則沒有。 這就是第三法輪的教導。 在第三個法輪中,他也講了很多關於 自然——有關的經文 性質。

古印度發生的事情,這是根據格魯派對事物如何演變的解釋,各種哲學流派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這是因為不同的人聽到了 的教誨; 不同的人依賴不同的經文; 如此不同 意見 長大。 因此,出現了不同的哲學傳統。 現在,碰巧的是,在早期你會有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類型 意見 住在同一個寺院。 不同的哲學流派沒有很明顯的區別。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得越來越不同。 然後在西藏,傳統發生的事情是,他們開發了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來系統化這些哲學流派的信仰。 他們這樣做的方式實際上是幫助我們作為一個人完善我們的哲學觀點。

現在在傳統中建立哲學傳統的方式是外婆相信這一點,Sautrantrika相信這一點,Cittamatrins相信這一點,而中觀相信這一點。 我不太確定所有這些人在古印度實際存在的時間,他們一定會佈置自己的 意見 如此詳細,如此精確的標籤。 我的猜測是,在 Sautrantrika 學校內,可能有各種不同的 意見. 並且,例如,在 中觀 將分部分為中觀部和般支部中觀,這可能在西藏而不是印度成為一個非常明顯的分部。 這些學校的建立方式非常有助於我們成為一個個體,從較低的學校開始,向更高的學校發展——從非常粗略的無我觀出發,然後對其進行微妙的提煉和提煉直到我們達到無私的最終觀點。 這是《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轉法輪中所教導的觀點。

佛陀教化眾生的能力

不要認為因為第三個轉彎是最後一個,或者因為第一個是第一個它是最好的,它是最好的中間那個。 發生的事情是因為 教了所有這些不同的 意見,他教導的一部經文不是永久的、無部分的、自主的自我; 他教導的一部經文沒有任何本質上存在的東西; 另一段他說得好,實際上,推算的經文 現象 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依賴的 現象 是。 所以你可以說,“等一下,為什麼 把這些不同的東西教給不同的人? 是 撒謊? 他是不是糊塗了?” 其實 是一位相當熟練的老師。 他意識到,根據層次,根據我們的業力,根據我們的能力層次,根據我們的接受能力,人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能力。 所以他根據他們當時的特定水平,根據他們的利益,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教法。

你們都知道,當您有一個正在學習 ABC 的小孩時,如果您開始教他代數,他會感到害怕和發瘋,甚至不會學習 ABC。 當我們讓一個小孩教他 ABC 並為以後保存代數時,它會更加熟練,對吧? 所以 他在教眾生的時候就這麼做了。 他以不同的能力,對不同的眾生傳授不同的教法。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所有這些經文 有時會列出不同的 意見 現實。

明確和可解釋的經文

要知道我們需要遵循哪些經文才能真正獲得對現實的最終看法,我們必須區分什麼是可解釋的經文和什麼是確定的經文。 我們還需要區分什麼是可解釋的含義或對象,什麼是確定的含義或對象。 從 Prasangika 的角度來看 中觀 最終的意義,最深層次的意義,是所有的人和 現象 缺乏固有的存在。 教導那些的經典,例如,般若波羅蜜多經典。

Cittamatrins 是另一個哲學流派。 他們也被稱為 Mind Only 或 Yogacara 學校。 他們說:“哦,不,實際上是法輪第三轉的經典,那些是確定的,因為它們有最終的見解。 所有其他的都是可以解釋的。” 可解釋的意思是它們沒有描述最終視圖。 圍繞這個有很多討論——什麼是確定的,什麼是可以解釋的。 我不會在這裡深入探討,因為它可能會變得複雜。 這是因為如果它是字面的,那是否意味著它是確定的? 好吧,對於某些學校來說是的,對於某些學校來說不是。

現在只知道有關於這件事的討論,而且這很重要。 也知道Prasangika將其定義為確定性的方式是最終的含義-空; 而確定的經典,主要是明確描述這種空性的經典。 所以從多說論的觀點來看,如果一部經典談到另一個不是空性的話題,即使它談論這個話題的方式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它仍然被稱為可解釋的教法,因為所解釋的意思不是 終極本性 的現實。 含義仍然需要解釋才能正確理解 終極本性 的現實。 從 Prasangika 的觀點來看,字面意思並不是確定某事的東西,而是正在討論的主題,如果該主題被主要和明確地討論。

現在,你得到了類似的東西 心經. (那是藍色的 智慧之珠 I 祈禱書。)那裡 開始說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沒有鼻子,沒有舌頭,沒有 身體,無心,無色,無聲,無空,無香,無味,無觸,無 現象. 然後你會說,“哦, 是說什麼都不存在。 你說那是權威的教導,你說那是 終極本性 那裡正在討論的現實 明確地解釋它,所以是 說這裡什麼都沒有?” 不,因為在早些時候 心經, 我是說 但實際上是觀世音菩薩在講這部經,靈感來自於 . 但是觀世音菩薩說(他正在對舍利弗說):“舍利弗,任何傳承的兒子或女兒想要修行甚深的智慧,都應該看起來像這樣。 其後亦圓滿而正確地觀照五蘊本有的空性。”

早在 心經 提到本有的空性。 當他這麼說時,這就是他真正非常明確和直截了當地說明什麼是空的。 你把那個空性的本性存在應用到整個經典中。 這樣你就明白當 說“沒有色、聲、香、味、觸、 現象,”他的意思是沒有固有存在的形式,沒有固有存在的聲音,沒有固有存在的氣味,等等。 因為 說在一處,就是在經典中的一處,對固有存在空性的完整解釋,您將其推廣到所有其他情況。 不然真的很累。

如果你坐在那裡讀到:“無自性眼,無自性耳,無自性鼻,無自性舌,無自性觸,無自性色, 現象,沒有固有存在的眼界等等,直到沒有固有存在的意界,也沒有固有存在的意識界。” 所以觀音菩薩簡稱; 他只是說沒有眼睛,沒有鼻子,沒有舌頭,沒有 身體,沒關係。 他把它留給我們理解,因為他在開始時說固有存在空,而你將其應用在整個經典中。 所以它仍然是一部權威的經典,因為它主要而明確地談論 終極本性 實相的最終意義——固有存在的空性。 我們要確保我們遵循這些佛經。

聽眾: 之前您說過,在車輪的第三次轉動中,有時 [聽不清] 固有地存在……

尊者圖登卓龍(VTC): 不,有時他是這麼教的。 在第三個轉折中,他教導有些事物本來就存在,有些事物本來就不存在。 他在法輪第三輪中教導這個,因為有些人還沒有準備好接受第二輪法輪的教導——沒有任何東西本來是存在的。 所以他為了方便那些弟子,把它修改為善巧的方法,因為通過了悟第三轉輪子的空性,他們更容易了悟。 它讓他們在那裡取得了成功。 再後來,等他們的心、根發達了,就可以往後去。 中觀 觀察並看到沒有任何東西本質上是存在的。 好的? 這有意義嗎?

聽眾: 第三個轉折點在哪裡?

職業訓練局: 我不知道。 第三次轉彎——我不記得第三次轉彎是在何時何地進行的。

[第三次轉折發生在不同的城市,從毘舍離開始。 第三個轉法也傳給了舍瓦斯蒂和其他印度地方的菩薩聽眾(例如,在 Kusinagara,菩薩和看佛,在 大般涅槃經)——甚至在超然的佛界(在 華嚴經)。]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好的,那麼永久是什麼意思 現象? 我們將進入這個,但基本上當我們談論 現象 它們分為兩大類。 一個是無常的,另一個是永久的。 無常現象 是那些由原因和 條件,所以它們會改變,它們是無常的。 它們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永恆的 現象 不是由因產生的事物 條件. 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是永恆的,而是意味著它們永遠存在。 它們只是有時仍然存在。 但在它們存在期間,它們不會改變。 所以一個例子就是空的空間。 空曠的空間是缺乏阻礙性和有形性。 空曠的空間永遠不會改變。 它總是沒有可阻性和有形的。 即使我們在那個空曠的空間裡放了一些東西,那個空曠的空間仍然在那裡。 這是因為沒有它,什麼都不能放在那裡。 因此,空曠的空間是一種永久的現象。

當我們談論涅槃時,一切煩惱的離去和 因果報應 這樣他們就永遠不會回來了,這是一種缺席。 那是永久的,它不是由因緣和 條件 因為缺席的東西只是——它是缺少某些東西。 這是一種消極現象。 我在這裡說的很籠統。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更多地了解其中的一些內容。 如果一開始一切都不是很清楚,那沒關係! 人們研究這個話題幾十年、生生劫來,如果容易理解,我們早就成佛了。

聽眾: … 尊者 達賴喇嘛 說他一直在冥想空性很長很長時間[聽不清]。 所以,如果他不理解空性……[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嗯,我認為他很謙虛,因為我聽過他關於空性的教導,他理解一些。 好的? 比我做的多很多!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