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

詩歌3和4

宗喀巴大師系列講座的一部分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從 2002 年到 2007 年在美國各地提供。 這次演講是在密蘇里州進行的。

三個主要方面 03:第 3-4 節 放棄 (下載)

三大大綱的最後一次,初步的,主要的 身體,以及我們涵蓋了初步的結論。 我們談到了第一行的讚美:

我向可敬的精神導師鞠躬。

我們談到了作曲的承諾,這是第一首完整的詩句。 我們談到了鼓勵讀者註意的第二節經文。 從第三節開始,我們開始主要 身體 正文,這是整個大綱的第二個要點。 你和我在一起嗎? 我們有三個主要的大綱點:初步的,主要的 身體, 和結論。 我們完成了第一個預賽,它有三個細分。

主體

現在我們要開始第二個重點,主要 身體 的文本。 這一個,主要 身體 正文,有四個細分。 其中第一個是解釋 放棄. 第二個是解釋 菩提心. 三是正見的解釋。 第四是強烈的鼓勵話語,使讀者認識到指示的真實性並付諸實踐。

它對你很有幫助,我經常做的就是回去把大綱寫成大綱。 然後將每節經文按大綱中的要點放在與之相配的位置上。 這有助於我們真正理解每節經文在說什麼。

棄權的解釋

回到main的第一個點 身體 這是解釋 放棄. 下面有三個子點 放棄. 第一個是我們應該開發它的原因。 二是如何發展。 第三點是我們可以說我們已經開發了它。 我們在這方面取得了成功。

為什麼要發展出離心?

下面的第一點 放棄 這就是我們應該發展的原因 放棄——這是第三節。 第三節讀

因為你是受約束的化身存在 對存在的渴望, 沒有純 自由的決心 放棄) 從輪迴存在的海洋中,你無法安撫吸引到它令人愉悅的效果。 因此,從一開始就尋求產生 自由的決心.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需要生成 放棄 或者 自由的決心. 如果我們沒有 放棄 那麼我們就無法“安撫”輪迴的“愉悅效果”。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認為在輪迴中有一些快樂,那麼我們就會去追求那個,而不是去解脫或開悟。

這就像一個人在監獄裡,除非他們看到監獄的弊端,否則他們不會有任何出獄的願望。 如果你在監獄裡,你會想到監獄裡的所有美好品質:三頓熱飯,我不用工作,我有一張床可以睡覺。如果你這樣想,那麼監獄似乎很舒服. 然後你會說,“好吧,我為什麼要嘗試出獄,這裡實際上很舒服。” 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沒有出獄的興趣和動力,那你就在監獄裡度過一生。

同樣的道理,只要我們認為輪迴中有快樂,我們就沒有興趣離開。 結果,我們只是停留在循環存在中。 就好像犯人關在監獄裡看不到:他們沒有自由,他們被當作嬰兒對待,他們被支配,他們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它完全是嘈雜的,所有的這些障礙阻礙了你想做的很多事情。 但在他們看到所有這些之前,他們被困在其中,因為他們不想出去。 這是一個類似的事情。 只要我們認為循環存在是美好的,是的,讓我們閒逛。 沒問題。

我們正在嘗試做的事情 放棄 是看到循環存在的錯誤,因為這給了我們改變情況的能量。 這實際上是我們在實踐中最難看到的事情之一。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有一些 放棄 否則我們不會住在修道院裡。 所以我們有一些感覺,“是的,我想擺脫循環存在。” 這讓我們來到了修道院。 但是,如果我們每天看,早上醒來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個念頭是“我要脫離輪迴”,“我要其他眾生脫離輪迴”? 或者我們的第一個想法主要是“我在輪迴中如何獲得快樂?” 我們這一天的大部分想法是什麼? 是如何擺脫輪迴,還是如何在輪迴中獲得樂趣?

這是一個小家庭作業,讓你做一點回顧和觀察你的想法。 看,“我有多少想法與 放棄菩提心? 有多少想法是關於我如何獲得快樂的想法?” 這可能意味著今生的快樂,也可能意味著來世的快樂。 我們的整個大腦都在想,你知道,早上醒來:“哦,我的床真舒服。 我不想出去。” 或者,“我今天可以吃什麼好吃的?” 或者,“我今天可以和哪些好人在一起?” 或者,“我今天怎樣才能避免做不愉快的事情?” 我們的大部分想法都與什麼有關? 是嗎 放棄 還是我們被循環存在的愉悅效果所吸引? 做一點研究,注意你的想法。 看看發生了什麼。

作為具身化的存在

這裡總是讓我印象深刻的那句話是在開頭時說的,“因為你們受 對存在的渴望。” 對我來說,就是那個短語,尤其是“具體化的存在”這個詞,我的意思是,我們就是這樣。 我們是具身化的存在。 我們是具有 身體. 那麼,作為一個具身化的存在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擁有一個 身體 它已經出生,然後變老、生病和死亡。 美國有整個運動身體 是美麗的”和“在我們的 身體'和'愛你的 身體'以及所有這些東西。 我認為該運動的某些觀點是有效的,因為我們不想討厭我們的 身體. 討厭我們的 身體 意味著我們就像沉迷於我們的 身體. 所以這不是討厭我們的問題 身體 並鄙視它。

當我們看到具身化意味著什麼時——僅僅通過接受一個事實 身體 它會變老、生病和死亡——我們的生活將是什麼? 只是因為生來就有這個 身體,我們已經被指示或被迫做什麼? 好吧,只要有這個 身體 並通過 為了這個的存在 身體,那麼我們必須投入如此多的精力來保護它並保持它的健康。 然後我們會依戀它,我們希望它看起來很漂亮。 我們被別人的身體所吸引,然後我們害怕變老,因為我們的 身體 變得醜陋,生病,我們害怕死亡。 所有這些恐懼都在我們的腦海中閃現,因為我們是具身化的存在——害怕我們的事情會出錯 身體.

我們基於我們的個人身份產生瞭如此多的個人身份 身體——無論我們是什麼國籍,無論我們是什麼種族,無論我們是什麼種族,無論我們是什麼性別,無論我們是什麼性取向。 所有這些都是基於 身體. 只要有這個 身體 然後我們會陷入所有其他身份。 當然,這會使我們與其他基於與我們的身體不同的身體而具有其他身份的人發生衝突。 所以只要有一個 身體 我們已經傾向於遭受許多痛苦:只是身體上的痛苦 身體; 害怕老、病、死的精神痛苦; 依附於基於我們的身份的精神痛苦 身體; 與基於身體的其他身份的其他人爭吵的精神痛苦。 只是“實體化的存在”這個表達方式——糟糕,這不能令人滿意。

我們在美國的所有這些談話都是關於你的“精彩” 身體 是和'愛你的 身體' 以及所有這些,我認為這個談話是非常明確的,因為人們沒有看到任何其他選擇 身體. 當我們對佛法一無所知時,在我們的心中,除了概念化的存在之外別無選擇。 你從沒想過擁有一個 身體 由光構成——如羅漢。 你從沒想過擁有一個 身體 那是在慈悲的影響下——就像一個 菩薩. 你從沒想過擁有一個 身體 由清淨之風所造,能以任何形式利益眾生——如 . 不了解佛法的人看不到任何其他選擇 身體. 當你堅持這種世界觀時,你必須說,“愛你的 身體 並且感覺很好。” 否則,如果你看看這件事的真相 身體 就是,你只是因為看不到任何求助而感到沮喪。 我認為是什麼 試圖讓我們看看這件事的本質 身體:它是如何無常的,它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受苦的,不是讓我們沮喪。 我們可以靠自己做到這一點。 但是要說我們不必成為具有這種 身體; 還有另一種選擇。 我們拿這個 身體 在無知和無知的影響下 因果報應,但我們不必無知而創造 因果報應. 我們不必接受這個 身體; 除了被污染的存在之外,還有另一種存在方式。 我覺得 發現這一點,然後教導我們,讓我們對生活可以是什麼以及我們的潛力是什麼有了全新的認識。

如果你看它,我們是“具身化的存在” 對存在的渴望渴望存在,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不是嗎? 我渴望。 我渴望擁有我的自我身份。 我的自我身份基於此 身體 所以我渴望這個 身體. 然後一旦我有了這個 身體 我希望它快樂,所以我渴望上釉的甜甜圈、紫菜和中國包子,不管它是什麼。 我們渴望某種快樂,然後我們所有的其他渴望都跳了進來。然後我們的頭腦變得如此糾結,因為我們不能總是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變得痛苦。

所以只有那句話:“受 對存在的渴望。” 當我對這句話進行深入思考時,它的含義就像,“呃,我想擺脫那個!”

這就是 放棄 是。 就像,“我想出去!” 生活不僅僅是這樣生活。 我們確實有其他潛力。 但如果沒有看到這些潛力,我們是“受 對存在的渴望。” 如果沒有以這種方式看待自己,那麼我們只會有正常的看法,“好吧,我只是個小老頭,在這裡閒逛。 而我生活的目的就是享受快樂,快樂。” 有時,我們通過感官享樂獲得幸福。 有時,我們通過認為自己很重要,因為我們幫助了別人而獲得了幸福。 我們的自我獲得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我們完全被那些自私和無知所束縛。

讓我們走出去的方法是看到輪迴的不愉快的影響,看到它的痛苦本質。 我們稍後會在接下來的經文中討論如何看待輪迴的苦本質。 當我們這樣做時,當我們可以從佛法修行中獲得 A 級和 AA 級的快樂時,我們就不再有興趣只是擺弄我們的拇指並試圖獲得 B 級的快樂。 有趣的是,佛法修行的快樂來自於捨棄輪迴的快樂,因為我們認為這種快樂是微不足道的。

第三節是在談論為什麼我們應該生成 放棄 以及為什麼它很重要。 為什麼 喇嘛 宗喀巴大師說:“從一開始就尋求產生 自由的決心”? 他並沒有從一開始就說產生正確的觀點; 或從一開始就生成 菩提心. 他不這麼說。 他說從一開始就尋求產生 自由的決心 因為厭倦了我們目前存在的局限,才是促使我們修行的東西。 沒有我們的 菩提心 不是真的 菩提心; 我們也沒有獲得正確觀點的靈感。 獲得正確觀點的全部原因不是為了知識,而是為了知識。 這是為了讓我們自己擺脫循環存在。 如果我們沒有看到循環存在有任何問題,為什麼要生成正確的視圖? 這太難了。 如果我們沒有任何動力讓自己擺脫循環存在,我們將如何擁有 菩提心 想要其他人擺脫循環存在? 我們也不會有那個。 所以這 自由的決心 是必不可少的。 這就是為什麼他說從一開始就生成它。

當然,西方很多人在聽到他們不想听到的教法時——所有輪迴的缺點。 我剛才說的關於被這個實體化的錯誤 身體 那是有限的; 人們現在不想听到這個。 人們想知道如何擁有您的 身體,如何與你的感官愉悅 身體,以及如何避免所有的問題 身體. 你打算怎麼做? 這就是人們想要科學的原因,因為他們認為科學能夠逆轉疾病和衰老。 整個事情,什麼是低溫,你在哪裡冷凍你的 身體 希望它以後可以通過科學重新煥發活力? 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死亡的痛苦。 人們想要那個而不是如何避免服用這個 身體 一開始就讓自己陷入這種困境。 然後人們說:“哦,冥想 放棄 太慘了。 我必須想到痛苦以及我的生活是多麼不滿意,這讓我非常沮喪。”

實際上,就我個人而言,我發現所有那些關於輪迴不令人滿意本質的冥想完全是一種解脫。 終於到了一個地方,我可以承認,“是的,我的生活並不完全令人滿意。” 在此之前,所有這些壓力都存在,“哦,是的,我的生活很棒。 我的生活很精彩。 一切都很順利,“當它根本不是。 我發現在 的教學只是,“好吧。 我可以承認我有問題。 那挺好的。”

所以從一開始就生成 自由的決心. 這真的很重要。 它在我們的實踐中給了我們很多能量。

如何培養出離心

大綱的第二部分 放棄 是如何開發它。 第四節解釋瞭如何發展它。 第四節說

通過思考如此難以找到的休閒和禀賦,以及你生命中轉瞬即逝的本質, 執著 到此生。 通過反复考慮萬無一失的影響 因果報應 和輪迴的苦難,逆轉 執著 到未來的生活。

這第二個大綱“如何發展 放棄”有兩個部分。 首先是如何發展 放棄 為了這一生。 就是第一句話。 第二個是如何生成 放棄 為來生,這是第二句話。 所以第四節包含如何發展 放棄 首先是為了我們現在的生活,然後是為了未來的生活。

如何培養今生的出離心

讓我們看看第一點,如何停止 執著 為了這一生。 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首先,什麼是 執著 為了這一生? 它是什麼? 它基本上歸結為八種世間關注。 當我們談論 執著 今生是執著於今生的幸福,也就是世間八事。 讓我們來看看這八種世俗的煩惱。 它們很重要,也很尷尬。

世間八事

八人分成四對。 第一對是當我們得到物質或金錢時感到高興,然後當我們得不到或失去它們時感到不高興。 當我們受到表揚,人們認可我們,對我們說得很好很甜美時,第二對感到很高興; 反之,當我們受到批評時,當我們聽到讓我們的自我不愉快的話語時,當我們受到指責時,當人們不贊成我們時,我們會感到不高興。 第三對是當我們有良好的形象和良好的聲譽時,當我們出名並且人們了解我們時感到高興; 然後反過來,當我們的形象和名聲不好時感到不高興。 第四對是當我們有任何感官愉悅時感到快樂:從我們看到或聽到、聞到、嚐到或觸摸到的東西; 當我們有不愉快的感官體驗時會感到不快樂。 即世間八法。 讓我們回顧一下這些,因為這些非常重要。

當我第一次學習佛法時,梭巴仁波切會教授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冥想 關於這八種世俗問題的課程。 一次又一次地:一遍又一遍地檢查它們,直到他讓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它是! 每當我們出於世間八法之一的動機而做某事時,行動就會產生輪迴的結果。 每當我們做一個不為世間八法所驅動的行為時,那個行為就會產生解脫和證悟的結果。

什麼是佛法和什麼是世俗的界線,是基於我們是否受到世俗八法的驅使。 即使是為了獲得美好的來生,我們也必須捨棄世間八法,更不用說解脫和證悟了。 即使是最低的佛法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放棄世間八法。 我不了解你,但是當我審視我的生活時? 我的生活百分百捲入世間八事。 讓我們看看他們。

得失

當我們得到金錢和物質的東西時會感到高興,對吧? 現在我們可能會想,“哦,我沒有 附件 為了金錢和物質的東西。” 好吧,想想我們花了多少時間擔心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錢。 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錢讓我們感到安全? 想想我們的擔心,好吧,你知道會發生什麼嗎? 我們是出家,我們依賴在家人。 如果他們不給我們帶來東西會怎樣? 或者,如果我們的寺院沒有錢,我們無法得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會發生什麼?

我們可能認為我們不在乎金錢和財產,但我們確實在乎。 即使是非常簡單的東西,比如我們的鞋子。 我們可能會想,“我沒有 附件 為我的鞋子。

鞋? 任何想要它們的人都可以擁有我的鞋子。 我不依附於他們。” 但如果我們走出這個 冥想 大廳,我們走了,我們看了看,我們的鞋子不在那兒,有人拿走了我們的鞋子。 我們會生氣的。 我們不是嗎?

這實際上發生過一次。 當我住在新加坡時,有人來看我,我住在別人的公寓裡。 他來看我,他把鞋子留在了門外。 當他離開時,他的鞋子不見了。 有人偷了他的鞋子。 我上學的時候就遇到過這種情況 佛塔 在菩提迦耶,我把鞋子忘在外面了。 我回來了……它們只是塑料鞋,我的廉價塑料鞋。 但是我的鞋子不見了。 而你的頭腦,你的頭腦所做的令人難以置信:“有人拿走了我的鞋!”

並且,“我必須赤腳往回走,它在這塊礫石上,很痛! 居然有人搶我的鞋!” 而且,“現在我的腳會很痛,我不想這樣。”

我們有一個理智的想法,“哦,我不在乎物質的東西。” 但是一旦有人拿走東西,我們就會嚇壞。 我們真的很沮喪。 如果我們在這節課後都回到我們的房間,甚至有人拿走了我們的 雕像,甚至是聖物,“有人拿走了我的 雕像。 他們怎麼敢!” 如果有人拿了我們的衣服,“哦,你拿了我的衣服!” 如果有人只是去拿我們的東西,我們不喜歡它。 如果有人過來問我們要什麼? 我們總是想,“我太慷慨了”,但有人來問我們要什麼,“我不想給”。

你看,這太不可思議了。 就像你吃點零食,比如說,這在印度一直都在發生。 這是住在印度的優勢。 你坐在火車上吃飯,有個乞丐過來說:“給我點東西。” 你看著你的頭腦去,“不,我不想給任何東西。 我想要這個食物給自己。” 然而我們總是想,“哦,我不執著於食物。 當然,我可以放棄一切。” 觀察我們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我們對財產和金錢的擔憂,當有人向我們要東西時我們會如何反應,當有人拿走我們的東西時我們會如何反應。 然後我們看看我們關於我們如何棄絕的知識概念是否真的符合我們如何行動的現實。 回到你的房間,如果有人拿走了你的毯子,“不要毯子! 是冷的。 我不想晚上冷。 怎麼有人敢拿我的毯子。”

問題是,我們對某事越執著,就越厭惡和 憤怒 當我們失去它時,我們會感到沮喪。 所以這些對: 附件 對金錢和物質財富的厭惡,以及對失去它們的厭惡。 這兩個正好在一起。 如果你有一個,你就會有另一個。 檢查起來很有趣。 就像在佛法友誼基金會,當我要求人們回家清理他們的壁櫥,並贈送他們不使用的東西時。 即使他們不使用這些東西,他們也覺得很難。 穿過壁櫥把東西送人,“我不想把它送人。 我將來可能需要它。” 或者,“哦,這是我親戚給我的。 它有太多的情感價值。 我不想放棄它。” 我們發現即使我們不使用它,也很難放棄它。 這表明我們與這八種世俗問題有關。 它就在那裡。

讚美與責備

世間八法中的第二對是 附件 讚美和甜言蜜語和認可; 不喜歡不贊成、責備和不友善的話。 這個更難。 放棄金錢和物質財富比放棄容易 附件 讚美和甜言蜜語。 看看它,特別是如果我們每天觀察我們的情緒。 只是我們一天的心情:我們如何在一天中起起落落。

有人進來說:“哦,謝謝你這樣做。” 並且,“哦,我感覺很好。 有人承認我的工作做得很好”——我們感到很高興。 然後下一個人進來說:“你為什麼不這樣做?” 然後我們覺得,“哦,他們在批評我,”我們感到沮喪。 或者我們會生氣,“他們在批評我! 他們怎麼敢這樣做!” 然後下一個人進來說:“哦,你真好。”然後我們覺得很高興,那個人是我的朋友。

下一個人進來說:“你說話太草率了。 我以為你是佛法修行者。 你為什麼這麼說?”——然後我們真的很不開心,我們因為受到批評而感到痛苦。 或者有人說:“哦,你修持佛法真是太棒了。 我非常敬佩你。 你是一個很好的練習者,”我們感到“啊,是的”——非常高興。 然後下一個人走過來說:“你稱自己為修行者? 你到底在做什麼? 你是如此充滿 附件。” 然後我們覺得真的被侮辱了,我們感到憤怒,我們變得沮喪,我們反擊對方。

每天觀看都令人難以置信。 注意我們的情緒,尤其是我們對別人對我們說的話的反應程度。 絕對不可思議! 我們的想法是多麼的反應和如何,“那個人不喜歡我。 哦,不,”我們責備自己。 或者,“那個人不喜歡我。 他們怎麼了?” 我們是如此被動,我們的情緒起伏不定。

想想我們如何與他人交談。 人們稱讚我們,所以我們當然會很好地回饋他們。 別人指出我們的錯,即使這是真的錯,我們知道自己有錯,我們也會生氣。 有人說:“你總是遲到。” 或者有人說,“你總是做這個或那個或其他的事情,”這是真的,我們總是這樣做。 我們走了,“啊。” 好像沒有人應該注意到我的錯誤。 如果你注意到我的缺點,你不應該說出來。 我們太被動了。 我們 憤怒 這麼快。 我們很快就會沮喪。

這只是世間八法的一部分: 附件 甜言蜜語和讚美和認可,不喜歡被指責和人們不贊成我們和人們對我們說不友好的話。 我觀察自己的心,這是八世間的事。 就像我說的,佛法與非佛法的分界線與世間八法有關。 這就是佛教 101。這是我們必須著手處理的第一件事——世間八法。 我審視自己的生活,以及當人們批評我時我是多麼的失控。 當我受到批評時,我的心會變得多麼不快樂。 我有多生氣。 我又回到所有這些“有人生我氣”的舊模式,所以我只是閉嘴,然後我很沮喪,我把這一切都藏在心裡。 然後在我的腦海裡,我只是在說關於他們的所有這些討厭的事情。 我不想大聲說出來,因為如果我大聲說出來,他們會更多地攻擊我。 然後我的整個頭腦就是一團糟。 這就是世間八法的全部內容:讚美和責備。 就是這樣!

在這裡,我擁有寶貴的人命,擁有如此多的修持佛法的可能性。 然而,心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沉思這八種世俗的問題。 “這個人說的。” “也許我不屬於這裡。” “他們不喜歡我?” “我做錯了什麼?” “每個人總是這麼說我。 他們到底認為自己是誰?

鍋不應該叫水壺黑色。 我要告訴他們,他們做同樣的事情。 把它們放在他們的位置上。” 我們計劃好所有這些我們想對他們說的事情; 只是八世間的煩惱!

名譽與恥辱

第三對是 附件 以良好的聲譽和形象; 厭惡有壞名聲和形象——這就是名聲和惡名。 這與之前的褒貶不一。 讚揚和責備更多的是個人對你說的話。 這個關於名聲的,好名聲和壞名聲,是你在一群人中的形象。 所以它是不同的。 我們可能會想,“我不想出名。 我不想成為喬治布什或麥當娜或類似的人。 我不拘泥於名聲。”

但是,如果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我們都有自己的小勢力範圍,我們自己的小團體。 在我們自己的小團體中,我們希望擁有良好的聲譽。 無論我們的小團體是什麼,我們都希望人們對我們有好感。

就像有愛好的人一樣——假設他們在游泳隊。 游泳隊的每個人都希望在游泳隊的其他人中享有良好的聲譽。 你依附於你的聲譽,依附於你所有隊友對你的看法。 我們來了,我們在修道院裡。 好吧,我們執著於,“所有其他佛教徒怎麼看我? 我在外行人中有好名聲嗎? 我在佛教組織中的名聲好嗎? 他們會在佛教雜誌上寫關於我的文章並提到我的名字嗎? 他們有沒有在佛教雜誌上提到我老師的名字?” 如果我的老師很有名,我很依戀我的老師,那麼我也會得到一點好名聲。 無論它是什麼,無論我們在哪個子組中,我們都希望在其中獲得良好的聲譽。 如果你打籃球,即使只是和你所在街區的所有其他人一起打籃球,你也希望在你所在街區的人中享有良好的聲譽。

再一次,當我們沒有良好的聲譽,當我們的形像被破壞時,我們會變得如此畸形。 當我們試圖呈現這個形象時,即使是佛法修行者,

“我在這裡。 我是一個非常好的佛法修行者。” 然後我們所有的缺點都暴露出來,然後人們在背後議論我們,我們的名聲就毀了。 我們去,“哦,我忍不住了。 每個人都應該認為我是一個很好的修煉者。” 所有這些不安的發生基本上是因為我們依附於世俗的名譽。

它一直在發生。 這件事根深蒂固。 其實他們常說要擺脫這兩套:一是褒貶,一是名譽——這比克服難多了 附件 為了我們的衣食和舒適 身體. 他們說你可以上去——西藏的理想——你上去然後 幽思 在一個山洞裡。

你只吃很少的食物。 你睡在岩石上。 你有很簡單的破衣服。 但在你的腦海中,你在想,“我希望鎮上的每個人都在想,我是一個多麼偉大而出世的冥想者。” 你可以看到他們甚至在經文中特別指出了這一點:放棄我們的 附件 為了我們的聲譽和知名度,並希望人們對我們有好感。 我們甚至想要一個苦行者的好名聲,這完全是矛盾的,不是嗎?

想想我們為獲得良好聲譽所做的所有事情。 我們如何討好某些人。 我們採取的行動將贏得我們的布朗尼積分,讓我們看起來很好。 我們確保其他人知道我們做了什麼。 然後當我們沒有良好的聲譽,人們在我們背後八卦我們? 我們討厭這樣,所以我們想報復,所以我們在他們背後八卦。 我們說他們的壞話。 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問題。

類似於以前世俗的關心與褒貶; 你知道,我們怎麼做才能得到表揚? 有時我們以某種非常不真誠的方式行事,只是為了有人會表揚我們。 我們甚至會違背自己的道德原則,因為我們希望某些人喜歡我們並認為我們好。 在那裡,我們屈服於同儕壓力。

我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來獲得別人的認可。 假設有些我們關心的人認為我們修行佛法是愚蠢的。 然後我們甚至放棄我們的佛法修行,讓那些人對我們有好感。 為什麼? 我們只是希望人們讚美我們。 然後當我們受到責備,我們也參與製造這麼多的負面行為時——這就是世間八法。 它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為我們創造如此多的痛苦的,這真是太神奇了。

快樂與痛苦

第四組是對不同的感官享受感到高興; 對其他感官上的快樂不滿意。 因此,我們每天都在尋找良好的感官樂趣。 我們正在尋找:“我能看到什麼好東西? 我想在我的房間裡放一張漂亮的照片。 我想要 冥想 房間要塗上某種顏色,因為我覺得那個顏色很好看。 我想听好聽的音樂。 我不想听其他類型的音樂。” 一個人說“我喜歡風鈴”,另一個人說“我不喜歡風鈴”。 我們都參與其中。

然後我們聞到的是,“我想聞到好東西。” 所以我們必須把所有這些香水都放在浴室裡(我覺得味道更糟)。 我們不喜歡難聞的氣味。 然後是食物,我們對食物如此執著:“要做這麼好吃的食物”、“味道很好”和“很多”。 我們非常重視食物。

然後是觸覺的東西,我們不喜歡太冷,我們不開心。 如果我們太熱了,我們就會不開心。 如果我們的床太硬,我們會抱怨。 如果我們的床太軟,我們會抱怨。 我們喜歡人們撫摸我們的感覺——整個性體驗都是觸覺。

我們怎樣做才能獲得所有這些非常愉快的感覺? 我們有多少精力花在安排我們的生活以便獲得這些快樂上? 更棘手的是當我們是佛法修行者的時候。 我們試圖安排我們的生活,以便獲得這些快樂,而不是讓它看起來像是我們正在安排我們的生活,以便獲得這些快樂。

如果人們知道我們試圖獲得這些快樂,那麼我們的名聲就會很差,因為那不是佛法修行。 但是我們的思想仍然與這一切有關。 我們試圖得到所有這些給我們今生幸福的東西,但實際上並沒有承認我們執著於這些東西,並讓它看起來像是其他的佛法原因或類似的東西。

頭腦太狡猾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的大腦只是扭曲了我們的動機,編造了理由、藉口、謊言和各種各樣的東西。 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得到世間八法中的四法; 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其他四個或在我們得到它們時進行報復。 想想我們什麼時候失去了我們的財產,什麼時候有人批評我們,什麼時候他們在背後說我們的壞名聲,什麼時候我們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感官享受。 它是,“我該如何報復? 我怎麼能平反?”

有時我們批評那些人。 有時我們會帶著不高興的臉到處走,“我生你的氣。 你做你知道我不喜歡的食物。”

我們的心被如此包裹著,如果我們想一想,它就是 附件 為了今生的幸福。 而這一生如此短暫。 而這些快樂是如此短暫。

對他們這麼執著有什麼用? 就像: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 嗯,午飯半小時就吃完了,吃完了。 你還記得你上週一吃了什麼嗎? 更何況一年前? 更何況五年前? 我們甚至不記得我們吃了什麼。 快樂是如此短暫。 然而,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得到它,如果我們沒有得到它就會不開心。

我們可以從這八種世俗的關注中看到很多: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獲得人們的讚譽並讓他們喜歡我們。 我們真的不在乎他們,但我們假裝做好事,這樣他們就會喜歡我們並讚美我們。 然後我們就不能承認我們真的是帶著不好的動機去做這件事的。 所以我們想,“其實我很富有同情心。 看看我為這個人做了什麼。” 我們真正的動機是我們希望他們喜歡我們並且對我們說好話,但我們不能向自己或他們承認這一點。 因此,我們構成了我們的佛法動機,即我們有多慈悲並且我們相信它。 然而,如果我們真的對自己誠實,那隻是八種世俗的關注。 我的意思是,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這很尷尬。 而且我知道,因為我的老師非常強調這一點,所以這個話題是多麼重要。 這才是我們成不成佛的關鍵。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