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輔助菩薩戒:30-36戒

輔助菩薩戒:第 7 部分,共 9 部分

許多菩薩戒律。
Photo by 卡洛斯·阿萊霍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啟蒙的漸進之路(Lamrim) 給予 佛法友誼基金會 1991-1994 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注意:錄音不可用

所以我們一直在談論 菩薩 誓言,我們一直在做那些特別是關於 深遠的態度 的智慧。 我們談到了不同的事情要避免,例如放棄經典,認為小乘的道路對於追隨大乘的人來說是不必要的,主要在另一種修行系統上努力而忽略了已經擁有的系統(大乘修行) ,無正當理由,努力學習或修行外道的論著(那不是一個人努力的適當對象)。 如果你學習不同的非佛教哲學,認為它們可以幫助你發展智慧,因為你可以來辯論他們的觀點,看看他們哲學中的漏洞在哪裡等等,那麼這樣做是完全可以的。

輔助誓言 30

放棄:開始喜歡和喜歡非佛教徒的論著,儘管有充分的理由去研究它們。

下一篇文章緊隨其後,關於開始喜歡和喜歡這些論文,即使你正在研究它們是有充分理由的。 因此,再次重申,這並不是要將我們自己限制在佛教徒的範圍內。 這些設置是為了在我們覺得自己開始對某些其他哲學過於感興趣或過於投入之前我們認為可能不那麼值得的時候在我們的腦海中敲響警鐘。 但如果我們的頭腦突然開始真正沉迷於新時代 極樂,“寬敞”,“我們都是一體的,是大自我的一部分”之類的東西,然後是這種 發誓 拉響警報,我們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研究這個? 我開始喜歡它是因為我認為它是真的嗎? 還是我只是對這門語言著迷? 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開始了解這種研究是否有助於我們的修行,或者它是否正在成為一種干擾。 最主要的是了解現實和 發誓 是為了幫助我們達成這樣的理解。

輔助誓言 31

放棄:認為大乘佛教的任何部分無趣或不愉快而放棄。

在根之一 誓言,我們有:放棄大乘,就像說,“這太難了。 這些 菩薩 練習,太難了。 我確定 沒有教他們。” 那是我們把它放在根目錄的時候 發誓,我們放棄大乘說它不是 的教誨。

這裡說的是,你在讀大乘經典,你想:“哦,這種寫作風格真糟糕。 它們寫得不是很好。 他們不清楚。” 或者“這真的很無聊。 這種做法實在是太愚蠢了。 這與我無關。” 所以這個 發誓 是對大乘修行的普遍蔑視。

這是需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如果我們參與貶低大乘佛教的不同方面,它很容易導致我們走向宗派主義。 在每個佛教傳統中,都強調某些經文。 一種傳統強調阿彌陀佛經,另一種傳統強調般若波羅蜜多經,而另一種傳統則強調其他東西。 如果因為一部經不是你喜歡的,或者你對它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或者它不是你感興趣的,你就開始批評一部經,那麼它很容易墮落成宗派主義。 所以要意識到 教授了所有這些不同的教法,如果我們有開放的心態和正確的理解,我們就能了解它們的全部意義,它們的來源,以及它們如何真正幫助我們的修行。

關於這個詞的含義仍然存在大量爭論 的經文。 所以你會發現,當你談到大乘哲學的教義時,你有唯心論和中觀論,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分支,從古印度開始就分成了不同的哲學流派。 而這些宗派的教法,都在大乘經典之中,都是它們的基礎。 他們之間有大量的爭論。 中觀派對心觀派說:“哦,你太極端了,你在否定外在 現象” Cittamatrans 說:“哦,你們這些中觀派,你們是虛無主義者。”

所以有很多爭論正在進行。 這真的很好。 這真的很健康。 因為這樣做的全部目的是讓我們思考。 想想什麼是真的。 這是怎麼回事? 我相信什麼? 所以所有這些 誓言 不中傷和貶低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被允許辯論和質疑。 我們的意思是,當你辯論,當你質疑,當你對某人說,“這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然後你給出你的理由,他們給出他們的理由,那很好,而且對人們真的很有幫助。 你們都懷著發展智慧的動機去做這件事。

這個 發誓 指的是心胸狹窄或有偏見的人:“好吧,這不符合我的喜好。 這不會讓我感覺良好。 我不覺得它有趣和有趣。 所以我要放下它。 所以你看到這是一個不同的心理空間? 與有很多爭論的時候相反,這真的很有趣,而且心情很好。 這不像是沒有充分理由的批評。

輔助誓言 32

棄:因驕傲、憤怒等原因而誇獎自己或貶低他人。

所以我們再次在根目錄中有一個與此類似的 誓言,這是在讚美自己,貶低別人。 那一個是出於 附件 物質財富和名譽。 這就是根本的動機 發誓. 在輔助這裡 發誓,這是相同的動作,但出於自豪感,或者 憤怒. 再次, 發誓 是關於感到自豪,因此讚美自己並貶低其他人。 或者對其他人感到憤怒和嫉妒,因此讚美自己並貶低他們。

有趣的是,這個人屬於智慧的完美。 換句話說,這實際上是在強調,當我們以一種非常驕傲的心態進入那種行為時,它會抑制我們自己智慧的增長。 這很有趣,因為通常當我們感到驕傲並稱讚自己並貶低他人時,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非常好,非常聰明。 而佛教所說的是,它實際上適得其反,產生完全相反的結果,因為它成為我們智慧發展的障礙。 一旦我們開始認為我們真的是頂尖人物並且我們無所不知,那麼學習任何東西都會變得非常困難。 我認為這就是人們喜歡尊者的原因 達賴喇嘛 對我們來說只是巨大的榜樣,因為他們謙遜的榜樣和願意虛心傾聽他人的意願令人難以置信。

輔助誓言 33

放棄:不參加法會或法會。

當有人是一位合格的老師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而你很好,除非你懶惰,否則你沒有理由不去,那就是這個適用的地方。 所以這並不意味著每次鎮上有法師,或任何自稱為法師的人,你都需要跑來跑去接受每一個教法,接受每一個 引發. 不是這麼說的。 你必須有辨別力,知道你認為誰是你的老師,以及參與什麼級別的練習。但這 發誓 當我們知道某人是一位好老師時適用,他們已經是您的老師之一,您知道這是實踐的水平,無論是教學還是 法會,或者辯論會,或者討論組,而不是參與其中,我們只是覺得懶惰。 我們寧願坐在家裡吃麥當勞漢堡包看電視。

又是這個 發誓 並不是說,“你必須參加每一個佛法活動!” 因為我們把它當作,“哦,哦,大爸爸在低頭看著我!” 事實並非如此。 這個 發誓 確實是為了防止我們分心而製作的。 因為如果我們心中最重要的是參加佛法活動,無論是教授、討論還是修行,我們都知道這對我們自己的修行很重要,因為那是我們進步的方式,那麼當我們看到我們自己開始拿出我們的 5,399 個藉口並翻閱它,看看我們今晚要使用哪個,我們說,“哦哦,等一下,等一下, 說要小心這個。 這是意識的地方 誓言 派上用場了。

或者出於驕傲,想:“哦,我以前聽過這個教法。” 你經常聽到人們這樣說。 “我聽說 拉姆林 前。 我不需要去。 我想要一些新鮮有趣的東西。” 然而,當你去印度時,你會看到所有這些非常高的 喇嘛 誰教 拉姆林,當尊者教導時,他們會去。 他們聆聽珍貴的人生、死亡和無常、避難所,以及 因果報應——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聽的最基本的教義。 但是我們一旦聽到某件事,就會說,“哦,我已經知道了。 給我一些新的和令人興奮的東西。” 所以一種只想被娛樂的驕傲的頭腦。 或者一顆非常懶惰的心,不想以任何方式發揮自己的作用。 我們是受苦的人。 不會讓別人受苦。 它基本上是我們修行的一大障礙。 這就是為什麼我再次鼓勵人們聚在一起討論教法,在我不在的時候繼續開會。 你從這些討論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我收到了一位新加坡學生的來信,她正在做一個 拉姆林 新加坡的課程。 我告訴尊者桑耶康珠,所以她開始在那裡做類似的事情。 她給出了一些測試。 [觀眾的笑聲和驚呼聲] 是的,她做到了,她進行了一些測試,最後他們獲得了證書。 但無論如何,這個學生寫信給我,因為尊者桑耶康卓在他們安排的教學小組討論會上寫信。 她寫道,她發現討論小組非常有益。 因為在真正讓她思考的討論中出現了一些她從未想過或考慮過的事情。 這是真的。

我收到另一位新加坡學生的來信。 她寫道,當一些西方人走過來詢問祭壇上不同的雕像時,她正在馬來西亞的另一座寺廟裡。 突然之間,她感到非常羞愧,因為她不知道他們是誰,也不知道這象徵意義是什麼。 除非有人向你提出問題,否則你不會意識到自己不知道什麼。 這就是討論組如此重要的原因,因為這些事情的出現讓我們思考以前從未想過的事情。 這確實增加了我們的知識,因為我們必須做一些研究。

輔助誓言 34

放棄:蔑視靈性導師或教義的意義,而依賴於他們的單純話語; 也就是說,如果老師沒有很好地表達他/她自己,不是試圖理解他/她所說的話的意思,而是批評。

你去聽某人的教法,他們以一種非常傳統的方式教授,或者他們讀經,他們給你這樣的佛法開示,或者他們不開任何玩笑,或者他們說話單調,像這樣的東西。 你不去看教法的意義和講的內容,而是說:“這是愚蠢的! 這個人只是一個無知的人。 他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他們不太會說話。” 以這種方式進行批評。

這又是我們的困難。 我們的問題。 我們錯過了一個大好機會。 人們可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老師並且非常非常聰明,但是因為他們的交付不符合我們的標準,我們只是受夠了然後離開。 我們批評。 然後我們就失去了那裡的教義。

這個真正強調的是,當有人說話時,試著理解他們所說的意思,而不僅僅是單詞。 而不僅僅是通過它是否恰好很有趣並且這個人是一個很好的演講者來評估某件事。 這對西方來說確實是件好事,因為在西方,人們希望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娛樂。 你必須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演說家,在正確的時間講笑話,等等。 你必須與電視競爭。 我不知道您需要做多少華而不實、花哨的事情才能讓他們收看您的電視。 他們做了一些研究。 你必須時不時地使用暴力來保持觀眾的興趣,那麼你對佛法教學做了什麼? 沒有暴力,沒有性,你如何保持他們的興趣?

所以這確實是需要注意的事情。 我現在看情況,和當年讀書的時候差別太大了。 當我去尼泊爾時,我們正在學習,我們有一位格西,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但他用藏語教學。 翻譯不是很好。 我們會坐在那裡,逐字逐句地記下譯者所說的話,即使這些句子沒有任何意義。 然後在晚上,我們會聚在一起,試著根據他說的話造句。 並弄清楚格西真正在說什麼。 所以就好像英文單詞甚至都不清楚。 我們不得不拼湊單詞。

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東西用英文出版。 但無論有什麼,我們都會嘗試仔細查看並弄清楚所說的內容。 因為譯者會使用一個術語——它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如果我們能在一本書中找到它的教導,並使用另一個詞,它可能會開始有意義。 我們周復一周,月復一月,通過翻譯,然後嘗試將其拼湊在一起。 這只是為了得到文字,更不用說試圖理解它的意思了。 多年後,我的一位朋友對我說:“我不知道我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因為那時他在香港生活和教書,他說,所有來聽的人都不會容忍這個。 所以我們認為它就像一些非常特別的東西 因果報應 只是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地坐著,以這種方式傾聽,並試圖弄清楚發生了什麼。

如今,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球賽。 你有英文的東西。 你有很好的翻譯,或者你有人直接說英語。 你有書。 每個人都試圖真正幽默,並賦予它西方風格。 我了解了所有的西藏故事。 而且很難弄清楚其中一些故事的含義。 你只是坐在那裡聽,你試著從中得到你能得到的。 著實費了一番功夫。

所以 發誓 只是說要以良好的動機來對待教法,並嘗試學習你能學到的東西,而不是有想要娛樂和娛樂的想法,並希望它是為你自己的特定風格量身定做的。

課程對象:: 人們自願幫助仁波切改進他的教學風格嗎?

尊者圖登卓龍 (VTC):哦,是的,人們想給他上演講課。 這麼多人自願參加了。 仁波切不相信。 [笑聲]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仁波切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 但是你必須要有那種耐心去學會把句子放在一起,理解他為什麼要重複那麼多,並且能夠忽略所有的咳嗽。 其實很有意思,因為他在這裡講話的時候,經常[輕咳],其實挺好的。 因為他吃午飯的時候在咳嗽,他咳嗽的很大聲,我的耳朵都疼了。 所以當他教課的時候,他只是[輕聲咳嗽],我覺得這太棒了。 但後來很多人來找我說,“哦,為什麼他在教學時會[輕咳]?” 但不同的是,很多人都關心他的健康。

課程對象:: 什麼是 喇嘛 葉社的教學風格如何?

VTC: 喇嘛 Yeshe不咳嗽,但有時 喇嘛的英語實在是太過分了。 他不會說“f”,所以結果都是“p”,所以一切都“棒極了”。 [笑聲] 又是句子結構,因為 喇嘛 從來沒有學過英語,但他想和我們交流。 它讓你更敏銳地傾聽,以便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再次,這是在智慧部分下的原因是說當我們變得挑剔,那樣挑剔,而不去嘗試理解意義,而只是想被娛樂時,我們就會抑制自己的學習,阻礙我們自己的智慧.

現在,剩下的 菩薩 誓言 這裡講的是利益他人的倫理。 道德有三種,其中一種是利益他人的道德。 剩下的全部 誓言 來到這裡。 有很多話要說。 我正在考慮讓討論小組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因為它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並想出如何實踐這些問題。

輔助誓言 35

放棄:不幫助有需要的人。

它的意思是,當有人需要什麼的時候,幫助他們。 當然,除非我們生病了,或者我們沒有技能,或者我們沒有能力,或者我們正在做其他更重要或更有道德的事情。 所以這並不意味著每當有人需要某樣東西時,你就放下手頭的事情去做。 因為很明顯,如果你生病了,如果你正在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或者如果你沒有技能或材料,那就完全不同了。

這再次真正打擊的是懶惰的心,或拖延的心,不想分享的吝嗇心。 所以它是說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下,當人們需要東西時,去嘗試幫助他們。 例如,如果人們需要一個旅伴,如果他們要去某個地方,那裡很危險,他們需要一個旅伴同行,而我們沒有做任何其他事情,我們有能力做,等等,那麼我們應該這樣做。 當然,如果你要坐下來 幽思 或者你有一些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或者它在你的工作日程中等等,那麼顯然你不能。 但是當我們有能力,並且有人想要一個同伴因為這很危險時,我們就可以和他們一起去。

或者如果有人需要就業,如果我們有能力,我們應該僱用他們。 或者,如果他們要求你看管他們的財產,為他們保留一些東西,看管他們的東西,當你經常出差時,輪流看管彼此的東西,或者看家,看管他們的孩子,等等。 如果我們有能力和時間,那就去做吧。 如果人們在吵架,並且他們需要有人幫忙調解,那麼再一次嘗試這樣做。 這裡還有其他幾個例子。 有人在做一些有用的工作,一些明確有益的有目的的工作,他們向你尋求幫助,然後因為你懶惰,或者你無聊,或者它沒有給你足夠的名聲和興奮,或者之後他們不會帶你出去吃午飯,你拒絕了。 如果有人正在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並且他們尋求幫助,那麼請嘗試幫助他們。

同樣,如果有人正在旅行,或者如果他們要求您提供保護並且由於懶惰,您會拒絕。 如果有人需要幫助學習一門語言,他們尋求幫助,我們有能力幫助他們學習一門語言,但我們拒絕了。 或者有人要求佛法教導,出於懶惰,我們拒絕了。 另外,如果有人要求我們保護他們的財產,照顧他們的東西,我們拒絕。

或者如果有人請我們吃飯,不是因為他們想浪費我們的時間,而是因為他們想做一個 出於對我們作為佛法修行者的尊重,我們會嘗試並接受這一點,而不是因為我們感到驕傲或其他原因而不去。 同樣,這並不意味著每次有人要您做某事時,您都必須去。 特指有人邀請你這個修行人,讓他有機會做功德,你不接受。 這並不是說當有人邀請你參加派對時,這是一個不邀請你的好藉口 幽思,所以你因此接受了。 它不是在談論那個。

或者訪問我們國家、不會說英語的人需要一些幫助才能四處走動。 他們需要知道公共汽車在哪裡,或者如何做事。 所以幫助他們。 這是我經常旅行後非常感激的事情。 有時人們會特意確保您上了正確的公共汽車或在正確的街道上轉彎。 或者找到餐廳或酒店。 你只是感到非常感激,因為當你在另一個國家時,你不會說當地的語言,你不知道周圍的路,你是如此迷路。 你真的覺得很脆弱。 你遇到某人,你問路,如果他們對你無禮,那隻會讓你感到完全不適應。 因此,當有人友善時,您的心就會真正敞開心扉。

我想有時我們這些在美國的人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要么是因為我們很少出國旅行,要么是如果我們旅行,我們只會去人們說英語的地方。 所以我們不知道對於我們國家的旅行者、新來的移民、來自東南亞的人來說是什麼感覺——西雅圖人口激增。 他們是不會說英語的人,不了解習俗,不知道如何四處走走,我們做的這些小活動有很多,甚至只是在街上或在街上遇到他們非正式場合,對那些人來說確實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哦,他的人不懂英語。 他們是什麼樣的白痴? 他們不會說英語。 他們是誰?” 由於人們有時會接近西班牙裔或其他任何人,這對這些人來說是毀滅性的。 一旦你在國外並且發生了這種情況,你就會真正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因此,盡我們所能善待旅行者。 幫助他們,帶他們四處看看,試著向他們解釋事情。 當然,這包括新人加入小組的時間。 新人來到寺廟或佛教聚會。 認識到他們感覺像陌生人,他們感到迷茫,並儘我們所能提供幫助。

這太有趣了。 有人問,你可以看出這個教義顯然是在印度傳授的:“我們必須布施給所有的乞丐嗎?” 注意這個問題的措辭,“我們必須給所有的乞丐嗎?” 這通常是西方的。 就像,我們想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我們卻完全忘記了背後的想法和動機。 這就像“我必須給所有的乞丐嗎?” 如果你說,“是的,”那麼好吧,我會做的。 如果你說“不”,那就更好了,我可以自己留一些。 但它甚至沒有看頭腦。 這就是全部。 就是修心。 培養態度。 然後,去與世界聯繫。

所以無論如何,這種特殊的方式 喇嘛 回答是,“不,你不必給他們所有人。 如果他們真的病了,失去了四肢,或者其他什麼,那就很好了。 如果這只會增加他們自己的貪婪——你今天給了他們,明天他們會要求越來越多——那麼這對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好處。” 同樣,這是我們需要觀察的情況。 如果有人要錢是因為他們想買酒或其他東西,那麼我認為給予是不明智的。 或者你有時走進這些加油站,人們會說他們的汽油用完了,他們需要五美元,你很清楚他們不會用它來加油,那麼我認為這不是如此明智地給予。 或者,如果您真的想捐贈,請購買汽油並將其放入他們的油箱中,這樣您就知道它會為此付出代價。

但總的來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當人們向我們尋求幫助時,如果我們有時間、能力和資源,並且沒有其他事情比這更重要或更有德行,就能真正將其他人向我們尋求幫助視為一種機會而不是負擔。 因此,與其說“我必須幫助某人搬家”,不如說“我能為對我友善的人提供服務嗎?” 而不是“我必須清理嗎?” 它是“我可以提供服務來幫助其他人嗎?” 因此,每當我們尋求幫助時,都會真正改變思想。 而不是跳回我們的藉口簿試圖找藉口,評估情況並改變我們的想法並說,“是的,這是回報他​​們善意的機會,我會這樣做,並且在做所以如果我用 菩提心 動機。 所以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不僅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我自己,為了我的修行。”

如果有人尋求幫助,不要以非常狹隘的方式看待事物:“這是我周六下午的兩個小時,我必須放棄,”認識到你自己的精神進步取決於創造很多積極的潛力。 積極的潛力是通過良好的動機並以服務他人的方式採取行動而產生的。 所以它試圖從這些事情中獲得快樂。

課程對象:: 我應該看看我捐錢的時候會用在什麼地方嗎?

VTC:你不想每次給別人東西時都陷入這整個事情,“給我你買的東西的收據。” 但是,如果您認為某些東西會被濫用,那麼給他們一些東西並不會對那個人有利。

課程對象:: 如果我知道喝酒是對方唯一的人生樂趣,我還要給錢喝一杯嗎?

VTC: 對不起。 我不買那個。 真的,我不買那個。 我不相信飲酒是人們生活中唯一的樂趣,所以養成這種習慣是件好事。 我認為給他一塊格蘭諾拉麥片棒也不錯。 或者給他一個蘋果。 或者給他一個披薩麵包。 我相信他們會從中得到快樂。

課程對象:: 但我無法改變那個人?

VTC:你不會改變它們,但你不需要為此做出貢獻。 我的意思是我不會停止在美國銷售武器,但如果有人在加油站向我要錢,我覺得他們看起來像個卑鄙的人,他們可能會用錢去買槍我給了他們,然後用那把槍對著某人,我覺得沒有必要支持他們。

課程對象::我應該根據什麼會讓對方開心來給予嗎?

VTC:你必須有一個廣闊的視野,什麼是幸福。 幸福並不是讓你此時此刻感覺良好的東西。 記住所有的教導 因果報應? 還記得所有這些關於四聖諦的教法嗎? 幸福有兩種。 有暫時的快樂,也有長久的快樂。 暫時的快樂在這裡,它消失了[尊者 Chodron 打響指]。 它在這裡,它不見了。 如果,在給予某人暫時的快樂時,你會讓他們遭受長期的痛苦,那麼這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總是說,如果某件事是為了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那就去做吧。 即使它會產生一些問題,它仍然是好的。 當我們說長期時,這意味著 因果報應,思考業力結果。 如果某件事是為了短期,它會讓你感覺良好,但從長遠來看,它是有害的,不要做。 如果你正在做一些會產生負面影響的事情 因果報應,或誘使他人製造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他們可能認為自己獲得了很多快樂,但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害的。 別人家搶了別人的家得到了幸福,那我是不是要幫別人家家家搶來給他們帶來幸福?

所以換句話說,我們不應該只看人們說什麼能給他們帶來快樂。 看看我們自己的生活。 輪迴是一種功能失調的關係。 我們做了很多完全沒有成效的事情。 自我毀滅的事情。 這對我們有幫助嗎? 它讓我們此刻感覺良好。 從長遠來看,這對我們有幫助嗎? 這對我們沒有幫助。 所以真正的朋友不是那些只會讓你在當下感覺良好的人。 真正的朋友是那些會幫助你過上好日子的人。 當有人喜歡吃披薩而有人喜歡中國菜時,我們絕對不需要做出判斷並確保他們吃的正是我們喜歡的。 因為那種東西真的很中性。 但如果這種行為可能對許多其他人有害,那麼鼓勵這種行為就不好了。

課程對象::我如何才能真正確定我提供的幫助是長期有益的?

VTC:我認為很多都是反複試驗,在你所做的事情中,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意識到正在發生的事情。 只是意識到你的想法和你自己的局限性。 問題是,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有一個明確、正確的答案。

課程對象::我認為我們不能總是確定我們提供的幫助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尊者要不要多說這個?

VTC: 我覺得你是對的。 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每個人將要做什麼。 基本的事情是處理手頭的情況。 但是要以一種我們不會造成更多傷害的方式來處理它。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想有白痴的同情心。 所以我的意思是避免白痴同情。 當然我們不可能知道所有 條件 在任何情況下。 我們不知道這些孩子是否會把錢給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的父母將如何處理這些錢。 我們怎麼知道? 我們的五分錢是用來給他們買蘋果還是其他東西——我們不知道。 所以我們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做看似最明智的事情。 但我要說的是“幫助”實際上會增加傷害的情況。 那我們不應該幫忙。

課程對象:: 我是否應該懷著將來能給他們佛法的動機布施?

VTC: 這是真的。 每當你布施時,如果你能帶著這樣的想法布施:“願我最終能將佛法傳授給他們。” 因為佛法是真正能幫助人們的東西。 禮貌地給予和只是向人們扔東西之間有很大的區別,這在印度經常發生。 太丟人了在東方,習俗是當你布施時,你要用雙手布施。 你的整個存在都參與了那個給予。

課程對象:: 你是說付出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動力嗎?

VTC: 我的意思是真正重要的是你的動力。 但是當我們擁有東西並且能夠給予時,我們不應該只是對自己說,“好吧,我真的不必給予,這只是我的動力。”

課程對象:: 心裡糾結要不要給,怎麼辦?

VTC: 那我怎麼辦? 當我遇到那些情況而我的頭腦很混亂時,我該怎麼辦? 最基本的是我不願意把那個人看成一個人。 我只是在看情況,以及如何盡快讓他們遠離我,讓自己對自己感覺還不錯。 當我陷入困境時,這是最基本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那時候的事情就是不要擔心我在做什麼,我是否給予或不給予,而是能夠停下來說,“這是一個人” 我們應該能夠像對待任何其他人一樣尊重地看待那個人。 我發現,當我們的思緒在思考“我該怎麼辦?”時,這就是我需要做的事情。

輔助誓言 36

放棄:避免照顧病人。

同樣,也有例外。 如果我們自己生病了,如果我們沒有藥,如果我們忙於做更重要的事情,我們沒有技能,或者諸如此類,那麼如果我們不幫助病人,那也沒關係。 但在這裡,關鍵是當有人生病時,要嘗試評估他們需要什麼,並儘可能地幫助他們。 生病的人有不同的需求。 有些人需要藥物,有些人需要家裡的幫助,有些人可能需要你在精神上幫助,有些人需要你跑腿,諸如此類。 例如,我知道很多人會去找這個有艾滋病的人,給他讀書之類的。 你知道你不應該只是想,“哦,我被召喚到這裡只是為了閱讀這本書並提供精神上的幫助。 但與此同時,他需要一些食物。 對不起,那不是我的工作。 其他人應該這樣做。”

當我們和生病的人在一起時,試著收聽他們需要什麼。 因為他們通常需要一些非常實用的東西。 有時他們需要精神上的東西。 有時他們需要物質上的東西。 因此,嘗試調整,而不是按照我們的議程進行。 尤其是當你試圖在精神上幫助某人時,這很誘人,最大的陷阱是,“我要拯救他們! 我要在精神上幫助他們! 我在這裡。 我會在精神上幫助他們。” 然後我們將整個議程放在他們身上,即他們應該考慮什麼、應該處理什麼、應該與誰交談或應該說什麼。 我們有關於如何經營他們生活的整個議程。 而不是去我們試圖幫助的地方,我們進入我們希望會議如何進行的想法,然後我們基本上只是試圖讓病人做我們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而不是抱著一種態度進去 幫助以及他們在這個特定時刻需要什麼。

如果我們不幫忙 憤怒,或狂妄,或吝嗇,或懶惰,則成敗。 同樣,對於生病的人,他們需要各種不同的東西。 因為我們知道有時如果我們生病了,也許您需要有人給您送些食物。 也許你需要有人打掃房間。 或者,也許您需要有人在外面辦事。 任何。 我們知道生病時的感覺。 所以要認識到,對於其他人來說,他們可能知道他們首先想做什麼,什麼是他們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首先需要做的。

我想我們就到此為止吧。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