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觉醒奉献

为觉醒奉献

2011 年 2012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在冬季闭关期间的一系列教学的一部分 舍卫精舍.

  • 以奉献来保护功德
  • 回心转意的解释
  • 通过反省空性来结束修行
  • 添加到修行奉献中

Vajrasatva 32:更多回向功德(下载)

我们谈到回向我们的功德,最后法王说:“回向功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功德带来无穷无尽的果报,持续到所有众生都证悟。”

回向功德的目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想法:回向我们的功德,回向我们的修行。 佛经来源支持这一点; Sagaramati 要求的经典说:“就像一滴水,倒入大海不会消失,直到大海干涸,同样,致力于觉悟的功德在获得觉悟之前不会消失。” 就像这样:我们添加我们的小滴,我们添加我们的小滴,我们添加我们的小滴。 奉献它真的很重要,否则,如果我们只是离开它,就会发生一些事情。 一是,这是我们被教导的,我们的美德——我们的优点——被毁坏了 愤怒错误的看法 通过奉献它,我们保护它免受破坏。 我认为,在我们真正走上其中一条道路之前,我们是否在我们的层面上充分保护它存在一些问题。 从资粮道开始,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保护它,让我们的功德继续下去。 其次,我们正在引导它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当然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每一个负面行为都会导致痛苦的事实。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每一个善行都会带来幸福。 如果我们不回向这个功德——假设我们已经在这个垫子上做了功德,并且没有整个小时都在愤怒地试图对某人进行报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创造任何功德。)假设我们没有花全部时间这样做,那么如果我们不回向证悟,那么它就会以其他更小的方式成熟。

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也许它会随着赢得一次全额付费的夏威夷之旅而成熟。 或者(如果那时没有夏威夷)然后赢得蒙大拿州海岸的所有费用的付费旅行。 但无论如何,(我的意思是,那会非常好)这不是我们花一个小时,五个小时,无论多少小时,做 金刚萨埵 实践。 那不是我们的目标。 这不是我们的 心愿. 即使我们回向佛法动机(例如,珍贵的人身投生,这样我们可以继续修行)也很好,但当那个投生发生时,功德就没有了——噗! 完成,完成,精疲力尽。

然而,如果我们致力于完整和完整的启蒙(隐含的),那么一路上所有必要的东西,对吗? 那么,需要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有一个宝贵的人身——或出生在净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有可靠的、合格的精神导师,沿着这条道路——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我们需要有方法来支持我们的修行(各种物理方法)才能继续修行。 所有这一切都隐含在将这种能量奉献给我们自己和所有众生的圆满觉悟的巨大意图中。

如何回向功德

我们可以为此奉献三件事; 我们致力于传播 别人的思想流中的教义,以及我们自己的思想流。 我们致力于在我们所有的未来生活中得到精神导师的照顾,和/或,我们致力于为自己和所有众生实现无双和完整的觉悟。 这些中的任何一个都会达到目的。

所以我们最后的献身祈祷 金刚萨埵 明确地处理了两个(这些事情中的)。 然后,第三个是隐含的。 所以,我们说:

以此功德,愿我们早日证得正觉。 金刚萨埵...

这就是我们的启蒙。

愿我们能够利益,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

这就是我们的动力。

愿未生宝菩提心生起成长……

觉醒的心灵。

愿生者不衰,而永远增长。

所以在这里,我们致力于我们自己的启蒙。 我们要为利益众生而做,我们回向要让教义传播、传播、传播,寓意我们一路上都会受到上师的呵护。 你会在我们拥有的各种修行中看到这三个。 它们突然出现,例如在度母中,有一个明确的重生请求; 愿我们及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诸如此类的事情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各种祈祷中。 但是通过做回向祈祷文,阅读寂天在 指南 菩萨的生活方式,我们将体验到伟人如何奉献。 正如 Khensur Wangdak 教导我们的那样,“……像他们一样奉献。” 如果我们不像他们那样雄辩,那么说“我正在像他一样献身”真的可以。 就像寂天菩萨所做的那样,或者就像任何人所做的那样。 这已经足够了; 它在引导我们的思想。

三人圈

我们以所谓的“三圈”结束。 这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代理、对象和操作都是三者相互依赖的。 那意味着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是我,人,奉献者。 目标可能是我们回向的功德。 我们将使用那个。 而行动就是奉献的行为。

你不能称任何人为奉献者,除非你有奉献精神。 除非你有东西可以奉献,否则你不可能有奉献精神。 除非有人在奉献,否则你不可能有奉献。 没有奉献者和要奉献的东西,你就不可能有奉献的行为,所以所有这些元素都是相互依存的。 它们中没有一个是从其自身的角度固有地存在的。

我们可以用练习的所有部分来做到这一点。 你可以让代理人:我,奉献者; 所缘是我所回向的众生; 我所回向的功德。 我们奉献的启蒙也可能是目标。 你可以看看所有这些完整的三圆圈,你看到的这些三圆圈越多,你就越能看到一切是如何完全相互依存的。

如果我们稍微思考一下所有这些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就会让我们思考自性存在的空性; 他们是找不到的。 它们不存在,从它们自己的一侧,它们自己的意愿,站在空间中,正如我们给它们贴上的标签,以这种方式。 他们没有。 所以,不管你对空性有多少了解,都没有关系。 以这种方式思考,当我们在最后回向功德时,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相互依存的真正含义。 它帮助我们获得一种反省空性的感觉,这是非常有用的。 它也很有用,如果你有那种头脑(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这是什么功德?就像那里有一家大银行,我正在赢得布朗尼积分......” ), 这真的激怒了我。 这有点类似于(哦,我不知道)保存你的优点,这样你就可以去天堂了。 这就是它让我想起的。

如果我们想一想这些东西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即使他们经常使用把它放在你的优点库中的比喻,也没有本质上存在的优点库。 没有固有存在的功绩币。 这些东西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就是回向功德的原因。 我们正在创造因,一次又一次地引导我们的思想朝着觉醒的目标前进。 这就是它起作用的原因。

回向的同时,思索道的阶梯

秋准法师说,当她教授此法时,(她也说在我们回向时这样做非常有用)也要思考沿途的美好步骤。 我们为自己和所有众生的圆满证悟而回心转意。 重申“愿我有宝贵的人身,在那里我可以见到老师......”等也很好。 这很好,因为它提醒我们这些是需要采取的步骤,她说,我们越是在这方面训练自己的思想,就越有可能在我们临终时产生奉献精神。

如果我们熟悉那个念头,那么临终时的那些念头也会引导它们以那种方式成熟。 所以,尽管我们的祷告非常好、简洁并且包含了一切,但请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这意味着什么。 想一想一路走来的步骤:回向宝贵的人身,与具足的大乘上师不离不弃,认出他们,追随他们的教法,不做固执的弟子; 并且真的很想直接关注他们; 具备了修行的一切有利条件,那么我们就完成了我们最初开始的事情。 知道所有的罗琼教法,噶当巴教法影响思想训练的口号:开始的东西,结束的东西,类似的东西。 激励,奉献。 激励,奉献。 然后我们一直在做我们的事情 金刚萨埵 实践(它)真的成熟了,有一天,在我们完整和完美的 .

尊者土登崇义

文。 Thubten Chonyi是藏传佛教传统中的尼姑。 她曾师从 Sravasti Abbey 创始人兼女修道院长 Ven。 Thubten Chodron 自 1996 年以来。她在修道院生活和训练,并于 2008 年在那里接受了新手戒。她于 2011 年在台湾佛光山接受了完全的戒。 Chonyi 经常在斯波坎的一神论普遍主义教会教授佛教和冥想,偶尔也会在其他地方教授佛教和冥想。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