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根本菩萨愿:第十四至十八愿

根本菩萨戒:三之三

一系列教义的一部分 启蒙的渐进之路(Lamrim) 在给出 佛法友谊基金会 1991-1994 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根本誓言 1-3

  • 放弃赞美自己或贬低别人因为 gehechtheid 接收材料 供品,赞美和尊重
  • 因吝啬而放弃不给予物质援助或不教导佛法给受苦无护法的人
  • 尽管另一个人宣布他/她的罪行或与 愤怒 责备他/她并报复

LR 080:根 誓言 01分(下载)

根本誓言 4:第 1 部分

  • 历史背景
  • 解释历史证据
  • 为什么这样 发誓 非常重要
  • 丹珠尔:评论 的教诲
  • 合理化的头脑
  • 进行辩论的原因

LR 080:根 誓言 02分(下载)

根本誓言 4:第 2 部分

  • 教导看似是佛法但不是佛法
  • 与我们的亚洲教师保持联系
  • 不断完善我们的理解

LR 080:根 誓言 03分(下载)

解释

  • 不同层次的经文解释
  • 参与、辩论和质疑教义的重要性

LR 080:根 誓言 04分(下载)

问答

  • 为非佛教徒使用佛教技术
  • 公开哪些是佛教修行,哪些不是

LR 079: 菩萨 誓言 04分(下载)

你可以追踪 菩萨 誓言 回到经文。 它们并没有出现在经文中整洁的小列表中,但它们都在那里。 根 菩萨 誓言 之所以称为“根本”,是因为这些是修行的基础,如果你完全违背其中任何一个(即四支齐备),你就失去了 菩萨 协调; 而如果你违反了中学 誓言,你不会失去 菩萨 协调。 若违根 誓言 完全,也就是说,在所有因素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您不仅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这样做,但你也失去了整个 菩萨 协调。 所以这些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

我应该解释为什么所有 誓言 处于消极状态,即避免做这个和那个动作。 这是因为要知道你应该修什么,你也必须知道要舍弃什么。 例如,第一个 发誓 就是放弃自夸和贬低别人。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对自己的成就保持谦虚,并承认他人的优点。 为此,我们必须停止赞美自己和贬低他们。 第二 发誓 就是不给有需要的人物质援助或佛法。 我们真正应该修行的是慷慨。 我们应该修习布施物质,布施佛法。 要慷慨,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不慷慨。 所以在所有这些当中,虽然是用反面来描述的,但我们也应该记住,我们应该修的是恰恰相反的。

根本誓言 1

放弃:a) 赞扬自己或 b) 贬低他人,因为执着于接受物质供养、赞扬和尊重。

最快的 发誓 有两部分。 如果你做了其中任何一个,你就违反了 发誓. 第一部分是赞美自己,第二部分是贬低别人。 如果他们这样做是出于 gehechtheid 接收材料 供品,赞美,名望和尊重。

我还应该说,我第一次听到一些 菩萨 誓言,它们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让我告诉你,随着你越来越深入佛法,你会看到自己变得真实,非常接近做所有这些事情,然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 做了 戒律.

首先 发誓 特指处于教授佛法地位的人,尽管它当然可以适用于我们试图建立自己的其他情况。 “我真是个好老师。 我知道这段文字。 我知道那段文字,等等等等等等。” 称赞一个人的能力。 为什么? 因为你想有更多的徒弟,有更多 供品,让每个人都谈论你,让每个人都认为你很棒,名声很大。 所以你这样称赞自己,也贬低、贬低其他的法师,“那个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那个人并不是真正在教书,因为他执着于赞美、名誉和金钱。”

本篇 发誓 确实是在为人师表的语境中,但我们也可以放在自己的生活语境中去想。 有时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基座上,因为我们想要更多的钱、认可和赞美。 我们贬低与我们一起工作的其他人,以使自己看起来更好。 正如上次有人提出的那样:“为什么我们会因为贬低别人而如此兴奋?” 是不是因为如果我们贬低别人,我们就会看起来不错,然后我们就会得到所有这些好东西? 这就是它来到这里的原因。

动机是决定我们是否违反这一点的关键因素 发誓. 这就是动机 gehechtheid 对物质的东西,赞美和尊重。 可能会出现夸奖自己贬低别人的情况 愤怒. 那恰好是次要的违规行为 菩萨 发誓. 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会出于很好的动机让自己的品质为人所知并批评别人。 比方说,某人正在做一些非常有害和不道德的事情,而你善意地批评这种行为。 你指出来。 你要么对那个人,要么对他周围的人说,“这是不好的行为,不应该这样做。” 你这样做是为了帮助那个人纠正他或她自己的行为。 只是假装某人没有做消极的事情对他或她没有帮助。 所以有时我们实际上必须说出来并说些什么。 如果我们出于良好的动机而做,那不是违反这个 戒律.

同样,如果你去参加求职面试,你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试图让自己看起来不错,那可能是出于自夸 gehechtheid 对物质的东西。 如果你只是想清楚地说明你的才能和能力,那就不一样了。 让其他人知道这些才能和能力是什么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他们可能需要可以做那种工作的人。 因此,如果你告诉人们你能做什么,你的资格和你的优点是什么,那么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球赛。 这两种动机是截然不同的——赞美自己和贬低别人 gehechtheid 让您的品质为人所知的经文,以便其他人知道您可以在工作环境中提供什么。 如果您批评行为消极的人以试图帮助该人改正他们的行为,或者如果您批评是为了防止其他人受到该人的伤害,这也不是违法行为。

[回应听众]嗯,我认为翻白眼和说话肯定是不同的。 周围没有其他人时翻白眼与周围有很多人时说话有很大不同。 这是一个程度问题,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个肯定会导致另一个。

目的: 如果我们去面试的动机是出于 gehechtheid?

尊者图登卓龙 (VTC):嗯,我认为,在你去面试之前尝试改变你的动机。

【回应听众】当我熬完十八岁 誓言,我会讲一下是否犯了一个完整的违规行为的四个标准,比如不承认你所做的是消极的,不想再做一次,认为你做的太棒了,没有任何意义在你所做的事情上表现出自尊或为他人着想。 有不同程度的违规,要彻底打破它,你必须拥有所有这些。

在求职面试中,如果你知道你会忍不住赞美自己,那么在你去之前,真的试着产生这种人为的 菩提心, 努力 菩提心; 努力改变您参加面试的动机,并考虑您将如何进行面试。 即使你的想法达到了混合动力的地步——“我真的很想要这份工作,但是,是的,我也确实想为其他人提供服务。 我不想一辈子只为了钱而做一份工作。 我确实想提供一些服务。”——这已经是一些进步了。

目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动机 gehechtheid 使其成为根本违规行为?

VTC:我认为原因是因为如果你在教授佛法,这种动机会非常危险。 真心推销自己,做事虚伪 gehechtheid 对世俗事物的这种腐败动机可能对学生非常有害。

根本誓言 2

放弃:a) 不提供物质援助或 b) 不向因吝啬而受苦且没有保护者的人教导佛法。

第二个也是由两部分组成。 这里特指吝啬的动机。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特别是如果你住在印度,人们会挨家挨户找钱。 甚至在今晚上课之前,就有人来要钱。 这些情况让你非常非常仔细地审视自己的动机。

如果有人向你要物质上的帮助、金钱或捐赠,而你因为吝啬而不给——“我想自己留着; 我想要这个”——然后你打破了这个 发誓. 例如,如果有人坐在街上向你要钱,你不给,因为你害怕他会用它买酒,那不是因为吝啬,你也不会破坏这个 发誓.

如果有其他动机——如果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你没有时间在那个特定时刻停下来给予,或者你没有正确的事情可以给予,或者你没有还没有完全检查情况,看看它是否是一个很好的情况——那么它就不是违法行为。 只有出于吝啬才算犯法。

同样,第二部分不讲佛法; 有人来请你教导或回答问题或解释与佛法有关的事情。 他们是诚恳的要求,你却吝啬地拒绝了。 然后你打破这个 发誓. 你可能会说:“嗯,怎么会有人对佛法吝啬呢?” 好吧,有时心会变得非常好胜,“我不想告诉你这个教法,因为那样你可能知道的和我一样多。” 不想分享佛法信息的好胜心,出于吝啬而想把它留给自己——这就是这个 发誓 正在谈论。

如果有人来问你一个问题,而你不确定他们的问题是否真诚,或者他们问的问题太难理解,或者你对自己的理解没有信心,或者你真的有一些东西在那一刻需要做的事情至关重要——如果出于这些原因中的任何一个,你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可以看到,有时对布施物质或布施佛法有所保留是非常有效的。 你必须了解情况。 只有当它以吝啬的方式完成时,它才会成为一种违法行为。

检查我们真正需要多少

[回应听众]是的,有时候你真的没有多余的钱,所以你不能给予。 但我们必须检查,“这是我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不能给吗? 或者这是我实际上可以给予的东西,只是我的想法是 执着 上。” 所以我们要看情况。

[回应听众]我认为这很好,因为它让我们问我们需要什么。 比如如果你在城里工作,你可能需要某些衣服,你可能需要交通工具,但是你需要五种衣服还是需要七种衣服? 安顿在五个可能完全没问题,但头脑说,“嗯,不。 如果我给,那么我就不能拥有我的第十件衣服。” [笑声] 所以我们必须看看吝啬是否在这些情况下起作用。

被征集资金

就加入邮件列表和不断被征求而言,是的,这也发生在我身上。 每次我得到某样东西或有人上门时,它都会提出整个问题,这让我思考它。 有时我觉得,“好吧,我们就捐一点吧,哪怕是一两美元,我也在捐一些东西。 一两美元不会让我崩溃。” 或者,有些团体一年寄出四封信,因此,我觉得我会每年寄出一些东西,而不是四张小支票。 那么与其他慈善机构相比,有些事情可能看起来不那么重要,它们似乎不那么值得,所以也许我不会为了将有限的资源引导到我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而给予这些。 所以它有点权衡所有这些不同的选择。

目的: 有什么区别 gehechtheid 和吝啬?

VTC: 附件 是那种想要、想要、想要、想要的心,而吝啬就是一旦你拥有某样东西,你就不想放弃它的心。 吝啬是一种 gehechtheid. 附件 是“我想要更多的眼镜;” 吝啬是:“这个,我不给你。”

[回应听众]你提到的吝啬心或贪财心 gehechtheid 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因为这确实渗透到我们的存在中——那种执着于事物的心。 喜欢某事和想要它是有区别的。 想要某事和想要某事是有区别的 执着 gehechtheid 给它。 这是永不满足的心,它总是想要更多。 为了抵消这一点,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说“我不应该有那样的想法,因为那是一种消极的想法”,而是要真正地审视并认识到,当这种态度存在时,它会给我带来麻烦。 因此,这不是说“我不应该吝啬”的问题,而是当我们吝啬时观察我们的心,并认识到这种心理状态如何使我们不快乐,以及它如何使我们与所有的一切一起处于轮回的循环中它随之而来的问题。

内疚是没有用的

我们的西方心理让我们觉得,“如果我为此感到内疚,那还不算太糟糕,因为我让自己受苦。 我以某种方式通过我的痛苦来赎罪。”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是行不通的。 后悔的心是另一回事,如果你看着自己的吝啬说:“我真的很后悔我这么吝啬。” 但是作为一种赎罪方式的内疚是行不通的。

这不仅仅是一种内疚的说法,“我很糟糕,因为我有这个”,而是花时间看看这种态度的缺点。 我们通常倾向于做的是不考虑缺点而感到内疚。 但内疚并不能使我们改变。 内疚使我们陷入困境。 如果我们看那个心理状态的坏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坏处。 因为我们想要快乐,而且我们看到这种精神状态如何让我们不快乐,这给了我们一些改变它的动力。 因此,它的行为不是基于内疚,而是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关心。

根本誓言 3

放弃:a) 尽管另一个人宣布了他/她的冒犯,但还是不听,或者 b) 愤怒地指责他/她并进行报复。

菩萨 誓言 绝对按下按钮。 你准备好第三次了吗? [笑声] 第三个也有两个部分。 也许你对某人很好,你为某人做了一些事,然后他们就对你表现得非常恶劣。 它们有害且令人讨厌。 他们让你彻底疯了。 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有些后悔,然后他们来向你道歉。 我们做什么? 要么我们做第一部分; 我们不接受道歉。 我们拒绝原谅他们。 我们甚至不听。 一旦有人开始道歉,我们就会说“滚出去,我不想听!” 或者我们可能什么都没做,但在我们心里,我们真的很生气。 我们一点也不宽容。 这就应验了“明言不听”的第一部分。

然后实现第二部分是,我们不仅不原谅而且坚持怨恨和 愤怒,我们报复。 我们责怪他们。 我们批评他们。 当有人来道歉时,我们会说,“哦,你道歉很好。 你真是个白痴。 你做了这个,你做了那个,你真应该为自己感到难过!” 我们很生气,我们的 愤怒 被压抑了。 我们要报复。 既然他们是来道歉的,我们就可以让他们感觉很糟糕。 我们可以报复。 我们真的把它拿出来了。 [笑声]

根本誓言 4

放弃:a) 说大乘经典不是佛陀的话而放弃大乘佛教,或 b) 教导看似是佛法但不是佛法的东西。

第四个同样有两个部分。 大乘教义是 强调利他主义的发展和六度的培养。 它强调证悟而不是涅盘和免于轮回。

目的: 轮回解脱(涅盘)和开悟有什么区别?

VTC:当你从轮回中解脱时,你已经去除了自己的烦恼1因果报应 这导致了轮回,但你的心仍然有这些微妙的污点,你的心可能不是完全慈悲、慈爱和无私的。 你对解放自己感到满意。 而当你想获得证悟时,你会发展出利他主义,在这种利他主义中你也想解脱他人,所以你想要充分发展你的心来做到这一点。

历史背景

我想给你一些关于这个的历史背景 发誓. 上座部传统和大乘传统的出现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以非常公开的方式发生。 写下来的早期经典成为巴利大炮,这就是上座部传统所实践的。 这一传统非常强大,至今仍在蓬勃发展。

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大乘传统开始兴起,大乘经文开始为人所知。 发生的事情是,有些人说大乘经典不是真正的教义。 . 说大乘经是后来人写的,假冒的。 的经文。 大乘的立场是 其实是讲了这些经文,但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没有公开大传。 他们以非常安静、私密的方式从几位老师传给门徒。 只是在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它们才开始被记录下来,扩展并更公开地传播。

另一种解释是那些经文被带到龙国。 纳迦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龙族一直保护经典,直到我们世界的人们拥有开放和善良的时代 因果报应 能够欣赏他们。 然后龙树菩萨,一位非常有名的印度圣人(他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去了龙国,把这些般若波罗蜜多经带回了这个世界。

大乘佛法就是这样解释的。

解释历史证据

[回应听众] 学者们可能已经对语言风格等进行了历史分析,他们可能会说:“嗯,这些(大乘)经典是不同的语言或风格,等等,等等,等等。 这表明它们是在公元二世纪写成的”好吧,没关系。 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大乘佛教的经典存在于世界上的早期世纪 的学说。 你可以说,从历史上看,它看起来就是这样。 但这与说经文是编造的,它们不是 的话。 学者们可以说:“我不知道,也许他们是从别的地方来的。” 或者我们可以说,“嗯,他们在纳迦之地受到保护,”虽然我不认为你会在西方写......

[因更换磁带而丢失的教义]

为什么这个誓言如此重要

......这是我对为什么会这样的解释 发誓 是如此重要。 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想知道 的话是,如果没有说的话 释迦牟尼,他们不会修那个。 他们认为,“好吧,无论如何这可能是非常好的建议,但如果我不能证明 说了,我就不练了。” 所以这是为了防止那种扔--out-with-the-bath-water 心态。

目的:我们如何确定今天的经文正是出自 的嘴?

VTC: 好的,我明白你说的。 我记得我问过一个 喇嘛 对这个。 我说,“有没有可能有人没有正确记住它们,因为 500 年来它们都是口头相传的。 有没有可能有人在口头相传的时候犯了错误或者添加了一些东西? 难不成在把它们从梵文翻译成藏文的时候,有人没有做到完全准确的翻译? 有没有可能有人添加了一些额外的词,因为他认为这有助于解释 说? 这个 喇嘛的答复是,是的,那是完全可能的。 但问题是,我们并不完全确定属于哪部经文。

还有,当你看经文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有那么多的重复。 他们会有一个清单,这个清单会在佛经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现在,无论是 他在实际讲话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列表,我不知道。 可能是早些年,把一件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是保证念经的人牢牢记住的一种方式。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所以我不认为我们在经文中看到的重复一定意味着当 说话,他做了重复。 或许他这样做了,作为他帮助人们记住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背诵它。

这里的重点,或者说我们诋毁大乘对我们有害的原因如下。 例如我们说,“ 没有教导利他的意图(或 深远的态度 的智慧,或 深远的态度 耐心),所以我不打算练习它。” 如果人们有这样的想法,那对他们自己的修行是有害的。 这就是重点。 这不是说,“让我们坚持大乘佛教,这样就没有人攻击它了。” 而是如果我们开始批评这些经文中的不同修行,我们就是在抛弃我们修行的基础。

丹珠尔:佛陀教义的注释

[回应听众]人们确实放大了 的词,其中很多可以在我们所说的腾珠尔或评论中找到。 从一开始,人们肯定是在扩展和放大 的话。 他们写了评论,我们正在研究其中的许多评论。 尽管 没写 菩提迦摩罗 (Shantideva 做了),Shantideva 所说的一切都取自 的教导。 他只是把不同的东西拿出来,用不同的方式排列,放大解释。 这绝对是我们应该练习的东西。

目的:[听不清]

VTC: 我个人对此的看法 发誓 (而且我还没有和我的任何老师核实过这个)是因为这反映了不同佛教派别之间较早的历史争论。 一些学校说大乘经文是“国家认证的”。 有些人说“不,他们不是。” 这个 发誓 或许表明了古印度正在进行的一些辩论。 这是看待它的一种方式。 但我要说的是,不管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发誓 就是不抛弃善行。

目的: 为什么追溯教义的源头如此重要? ?

我认为我们总是说“The 说,”并将事情追溯到 ,是因为有时我们可能会认为某件事非常明智,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可以回顾我们的生活,很多很多次,我们坚信并捍卫一些事情,我们确信这些事情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现在回头看会说,“我怎么会相信呢?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试图确保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有来源 的教导。 有一些理由希望它“获得国家认证”。

目的: 因为我们对名字有信心?

VTC: 是的。 在他的成就和领悟中。

目的: 但我们仍然必须应用它,看看它是不是真的,不是吗?

VTC: 确实。 我们一定要申请,看看是不是真的,不要挂在国家认证上。 但是,当我们试图决定申请什么和不申请什么时,我们确实会查看哪些已通过认证,哪些尚未通过。

[回应听众] 是的,在那些事情上,你可以说,“好吧,这可能是那些经文之一 喇嘛 正在谈论,后来有人添加了其他内容。 或者我们也可以看看它并说 根据当时的文化和他的听众进行教学,如果你了解古印度文化,那是非常性别歧视的。 现在仍然很性别歧视。 大多数社会都非常性别歧视。

[回应听众] 一种看待它的方式是你可以说,“嗯, 说这话是因为他把船摇得很厉害,但如果他彻底翻过来,他说的任何话都不会有人相信。 所以他不得不说一些…… [听众发言] 对。 确切地。

目的:我们是否因此相信了教条 发誓?

[回应听众]你的意思是,你不想相信教条,觉得你必须相信这个教条,因为别人这么说,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不是一个好佛教徒。不相信。 你会下地狱,因为你打破了你的 誓言.

合理化的头脑

我不认为这真的是这个意思 发誓. 我不认为我们要承诺自己接受教条,见鬼去吧。 这 整个方法是提问、研究——试试看。 我认为我们正在做的是说:“我将对这些佛经保持开放的态度。 如果我在大乘佛教中读到一些不适合我性情的东西,我不会说‘呸! 我不会仅仅因为它不符合我今天想要相信的东西就把它赶出去。” 我想它的意思是我们要质疑它,辩论它,研究它,我们要尝试一下,看看它是否有效。

[回应听众]让我读给你们听克尔提参夏仁波切所说的话:

……也就是没有正根的修行者,在接触了大乘教法之后, 菩萨 发誓,他们可能认为 菩萨 教法和道路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现实的。 这 菩萨 修行很大,那个人可能会认为那个修行不现实,那六个 深远的态度 不能真正被实践,因此他们不能被教导 ” 他们认为,“ 菩萨 实践太广泛了。 它太复杂了。 我怎么能那样做? 我不可能这样做,因此 没有真正教过它。

[回应听众] 对对对! 你在合理化它。 当某事不符合你的自我时,你会说它不是“国家认证的”,即 并没有真正说出来。

[回应听众]是的,如果你有完整准确的历史证据证明 没有说某些话,那么这与这种合理化和找借口的头脑完全不同。 就像“我一直在努力练习 菩提心 这么久了,也太难了。 我的心如此失控,而且有如此多的自我爱惜。 这 真的不可能意味着我们应该珍惜别人胜过自己。 他真的不是那个意思,因为我一直在努力那样做,这是不可能的。 我什至不会再尝试了,因为他真的没那么说。” 听起来不错,不是吗? [笑声] 这正是思维的运作方式。

目的: 这两套经文有什么矛盾之处吗?

VTC: 在这里,我们进入了确定的经文和可解释的经文的整个主题。 我们的意思是,如果你只从字面上看经文,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自相矛盾的东西。 例如,有一段时间 曰:“有我”,又曰:“无我。” 如果你采取原教旨主义的字面解释,那么你会说他自相矛盾。 但他并不自相矛盾。 这 以心授人,教义需进一步阐释。 对理解力高的人,他就照实说。 所以与所有 的经文,有很多解释可以继续得到什么 真正的意思。

当你研究从中产生的不同哲学传统时 的教法,你会看到教法被以不同的方式解释。 有些学校会说,“ 这么说,而且是字面意思。” 其他学校说“不,不是,它必须被解释。” 所以解释是允许的。 有解释就好了。 如果你心胸宽阔,你真的明白 意图很好,那么你就能够认识到什么是需要解释的,什么是不需要解释的。

进行辩论的原因

[回应听众]好吧,辩论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公共学说将是什么。 辩论的原因是为了增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智慧以及我们自己的头脑清晰度。 辩论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得出正确的答案,不如说是为了真正磨砺你的头脑,帮助你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角度看待一个问题。

教导看似是佛法但不是佛法

让我完成第二部分,即教导你假装是大乘佛教和佛法,但实际上不是。 佛教传入西方,这件事很容易做到。 你混入一点心理学,你混入一点这个,一点点那个,然后你称之为佛教。 但事实并非如此。 就好像你很难接受什么 真的是这个意思,所以你说,“好吧,他不是那个意思。 他真的是这个意思,而这恰好是我所相信的。” [笑声] 是吗? “他的意思恰好是我所相信的,这就是我教给你的。” 所以你在错误地认为它们是什么 教导。 你把它们当作佛法传给他人,那真的很有害。

[回应听众]取决于你问这个问题的对象。 [笑声] 所以如果你自己是性别歧视者,并且你把它当作 是性别歧视,你通过说“但是你看,他这么说”来证实这一点。 [观众发言] 如果你问一个性别歧视者这个问题,他们会告诉你,“好吧,没关系。” 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你,那个人对佛法没有很深的了解。 那个人不明白这种语言有多么有害,以及如何打败它的真正目的 ,这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修持佛法并获得证悟。 这就是我要回答那个问题的方式。

与我们的亚洲教师保持联系

[回应听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要为自己着想。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每年回印度看望我的老师,让他们知道我在做什么的原因之一,因为我正在将佛法从亚洲文化带到美国文化,所以我给的语言我使用的教学和示例与我被教导的方式非常不同。 所以我想回去和我的老师核实一下,看看我说的一切是否正确。

我认为,当我们从东方引进佛教时,真正重要的是我们与亚洲老师保持非常牢固的联系,而不是拥有这种真正自豪的美国人态度,“好吧,既然我们了解了佛教,我们就去让它成为我们的全部。 那些亚洲老师什么都不懂。” 你看到有些人有那种态度,也许没有那么严重,但确实有这种态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思考和质疑我们自己的理解,永远不要假设我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事物或者认为我们永远无法完善我们的理解。 这些年来我发现的是,我认为我理解了一些事情,我什至知道这些词,我可以重复它们,但几年后,我发现我真的一点都不懂。

不断完善我们的理解

[回应观众]是的。 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您根据文本进行教学并且不断回到文本是好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找到一些 喇嘛,当他们教导时,他们不断地引用经文,或者他们不断地引用印度的权威。 (我不太擅长背诵语录,所以我不背诵。)我们可能以为听了教法就明白了,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除了表面意义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理解。的话。 整个想法是始终认识到我们需要不断增长我们的理解。 当你听到老师的教导时,想一想他们。 这就是整个事情。 想想他们,获得其他来源,提出问题并获得其他意见,这样我们自己的理解才能不断完善。

我也在想,我们应该记住,对事物的解释有不同的层次。 当我们第一次听到教法时,我们可能会理解一个层次的解释,然后当我们理解得越来越多时,这个层次的解释就会越来越深。 就放弃大乘而言,它是说:“我什至不想处理这个问题。 我想把它扔到一边,因为我不喜欢它,它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我们想要培养这样的态度,“我要坐在这里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我正在这样解释它。 做了什么 真正的意义? 我现在的解释正确吗? 我理解的对吗? 真正与事物搏斗并深入挖掘。这完全没问题,因为你正在参与、辩论和质疑。 人们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你和他们争论。 从一年到下一年,您都会看到自己的解释,您会发现它可能会大不相同。 对我来说,这些都不会放弃大乘佛教。 对我来说,如果我们说:“我一开始不想参与整个事情,那就是放弃大乘佛教。 整个事情看起来太难了。 看不懂,我来说说 没说。”

问答

[自28年1993月XNUMX日起任教。]

目的:[听不清]

VTC:如果你接受佛法原则并将其应用到你的世俗工作中,那就太好了。 但是当你教导世俗观点并说它们是佛法时……。 看,这里的困难在于教导不是佛法的东西,而是说 教过它。

在与尊者的教师会议上,我们讨论了心理学。 我们讨论了可视化技术如何对治疗中的人有用。 另一个想法是,如果人们对基督教有某种亲和力,例如,你可以教他们对耶稣进行形象化。 或者他们可以做 四个对手的力量 然后耶稣将光传给他们和其他人。 尊者说,做这种事很好。 这很好。 它可以帮助人们。 但我们不应该称之为佛教修行。 弄清楚什么是佛教修行,什么是从佛教中提取对人们有益的东西,并在其他情况下教导它们,在那里它们与其他信仰和修行混合在一起。

你说的对。 佛教的基本伦理和佛教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对人有帮助的。 你不需要成为佛教徒就可以练习许多思想训练技巧或思想转变。 他们非常有帮助,我认为治疗师可以大量使用它。 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

比方说你去云山[闭关中心]带领一个佛教闭关。 你被描绘成一个佛教老师。 但除了教佛法,你也在教萨满教和苏菲舞蹈。 如果你告诉静修参与者,“我在教授萨满教、苏菲舞蹈和佛教,”这很好。 完全清楚。 但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会说,“这些都是 的教导。 我是一名佛教老师。 是的,我们可以进行萨满修行。 是的,我们可以跳苏菲舞。 反正都是佛法。 都是一个! (那句让我发疯的著名言论!)”[笑声]——然后它就变得真正危险了。

或者,如果你以佛教老师的身份进去,然后说:“哦, 据说我们有 84,000 种烦恼,所以每个禅修者都需要接受治疗。” [笑声] 把不是佛法的东西当作佛法传递出去。 我正在举极端的例子,但那里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这是我们的挑战:佛法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1. “烦恼”是尊者土登秋龙现在用来代替“令人不安的态度”的翻译。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