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无知、怀疑和痛苦的观点

根本烦恼:第 3 部分,共 5 部分

一系列教义的一部分 启蒙的渐进之路(Lamrim) 在给出 佛法友谊基金会 1991-1994 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 给学生的建议
  • 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
  • 明智地利用时间
  • 是什么让生活有意义
  • 对教义的信心和信心的重要性
  • 六根烦恼

LR 050:第二个崇高的真理 01 (下载)

无知和痛苦的怀疑

  • 看待无知的不同方式
  • 两个真相
  • 对人的自我执着和 现象
  • 把握空性
  • 受苦的 怀疑 以及它如何阻碍我们的进步

LR 050:第二个崇高的真理 02 (下载)

受苦的观点:短暂收藏的观点

  • 临时集合/复合视图
  • “我”只是归咎于
  • Body 本身不存在
  • 一个不变的“我”不可能存在
  • 心灵
  • 单纯的“我”
  • 假设连续性
  • 为来世着想
  • 错误的观点 或自执

LR 050:第二个崇高的真理 03 (下载)

邪见:偏执,邪见为上

  • 虚无主义和永恒主义
  • 虚无主义的危险
  • 宗教、种族和民族主义身份
  • 教孩子

LR 050:第二个崇高的真理 04 (下载)

给学生的建议

不断准确地记住这门课的内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很容易养成这样的想法,“好吧,今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所以我来这里”,而我们并没有真正思考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只是出于习惯。 也很容易开始觉得这是一种拖累和努力。 “每个星期一和星期三,我都在这里! 除了上这门课,我还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 然后我们的兴趣逐渐消失,我们不再来了。

思考我们为什么学习佛法

我认为深入和持续地思考这门课是关于什么的,以及我们正在努力做什么是很重要的。 我们来到这里是因为一些非常基本的直觉,即我们的人类潜能在目前的状态下没有得到实现,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种混乱的状态中。 我们需要记住,可以使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并使我们的生活对他人有意义。 这就是我们来这里学习的原因。

我们还需要记住,在这些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是一个解放的过程。 我们不只是来获取最新消息,也不仅仅是听到一堆信息并试图弄清楚。 但是来这里听法其实是我们一起努力成佛的过程。 换句话说,实际上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有那种意识和某种欣赏感,并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感到高兴。

明智地利用时间

多年前,我在达兰萨拉跟随格西阿旺达吉学习。 因为我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他曾经鼓励我们明智地利用我们在达兰萨拉的时间,因为情况很快就会改变,我们都会回到我们的国家,然后就不可能了在那种教学情境下。 事实上,这正是发生的事情。 我们的风 因果报应 把我们都吹向不同的方向。

格西拉现在在新西兰,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他了。 在新西兰很难见到他。 他在图书馆给予的那种教义已经不再在那里教授了。 现在很难听到他教导我们的方式的教导。 那时的学生现在分散在世界各地。 这 因果报应 我们在一起的一切都结束了。 真的就像他说的那样,根据我们投入了多少精力以及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信念和欣赏,那就是我们必须带回家的东西。

例如,这最后一次和每次我回到达兰萨拉,因为我已经走了这么多年,每次旅行都让我想起我在那里的所有其他时间。 格西达吉传法的整个时代——现在已经结束了。 我很幸运能参与其中的一部分。 那个时间是不可挽回的,也永远不会再发生。 这最后一次旅行我坐在那里想,“那些年我做了什么? 我真的利用了我在这里的时间吗?” 格西一直告诉我们:“明智地使用你的时间!” 我们学生不停地说:“哦,是的,他又告诉我们了!” 但他真的是对的。 [笑声]

是什么让生活有意义

当我们去某个地方时,我们唯一能真正真正带走的就是佛法。 藏人离开西藏时,经书、茶杯、房子、小摆设,他们都拿不走。 他们只带走了佛法,因为他们必须尽快离开西藏。 佛法是我们心中真实存在的东西,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与我们同在的东西。

当我们有机会聆听佛法,让佛法进入我们的头脑和心中时,我们需要了解那种东西是多么难以获得。 获得佛法教义非常困难。 当你想到世界上所有不同的地方和人,以及真正有老师的地方,有宗教自由的地方,人们有时间和兴趣的地方时,你就会意识到佛法实际上很难获得。 然而,这是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一件事。

当我们死去时,我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所做的一切——我们的工作、培养我们的声望、考虑我们的银行账户、房子和人际关系——我们死后这些都在哪里? 彻底告别了这一切,什么都没有了。 在今生和死亡时,只有佛法与我们同在。 因此,重要的是,当我们有机会学习佛法并思考佛法时,我们要把精力投入其中,因为 因果报应 变化如此之快,机会即将结束。 那我们怎么办? 我们已经错过了学习佛法的机会,我们不能乘坐时光船回到过去,重新来过。 明智地利用我们的时间真的很重要。

对教义的信心和信心的重要性

这就是在我们的修行中,对教法的某种信仰或信心真正重要的地方。 通过体会和欣赏教法的稀有和珍贵,心中会有一种接近教法的喜悦感。 然后心变得非常快乐、轻快而不费力。 它要修行、听法、闭关,因为它了悟佛法的珍贵。 除了积累越来越多的东西放入家里的抽屉之外,头脑开始在生活中有了另一个目的。 [笑声] 然后我们不得不出去买越来越多的抽屉,因为我们的东西太多了! [笑声]

六根烦恼1: 无明(接上次教学)

我们一直在更深入地讨论我们不愉快经历的原因。 我们深入探讨了所有不愉快的经历,现在我们正在寻找原因。 我们谈过的 gehechtheid, 愤怒,骄傲,然后上周我们开始无知。

看待无知的不同方式

一般遮光

如果我们能理解无知,​​我们可能就不会这么无知了! 无明的整个观点的一部分是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我们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处境并且非常了解事物。 上次我们谈到如何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无知。 一种看待它的方式是,它就像心中普遍存在的障碍、普遍的昏暗或黑暗。 然后在那朦胧中,我们把握事物本来就是存在的。 因此,看待无明的一种方式是,它就像一团雾。

自我把握

另一种看待无明的方法是把它看成是真正的执着本身。 这就是我们得到“我执无明”、“我见”、“真实存在的概念”和“执取真实存在”等术语的地方; 这些不同的术语都属于无知。

不了解空性

看待无知有不同的方式。 一是说不了解如是或空性的无明。 我们不了解终极真理——空性,事物存在的更深层方式。

不了解因果关系

看待无明的另一种方式是谈论不了解因果等世俗事物的无明。 还有很多关于因果和证悟之道的误解。

我们有这两种形式的无知。

两个真相

我们经常谈论与两种无明形式相关的“二谛”——一谛。 在我们创造正能量的时候 因果报应,对因果的无明并不显现,因为一些关于修持什么和舍弃什么的智慧已经生起。 但是,我们心中仍然存有对空性的无知。

例如,当我们创造某种积极的行动时,比如 供品,帮助某人,或放弃负面行为,那时我们心中对空性无明,因为我们看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因果的无明在那个时候并不显现,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觉知正反 因果报应 并正在努力做积极的事情 因果报应.

另一方面,当我们在创造消极的 因果报应,我们有两种类型的无明表现。 我们既有对空性的无明,也有对因果的无明。 当我们在创造负面 因果报应,我们认为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好的,不认为它是可以放弃的东西。 这就是迷惑、对因果的无明——我们错误地认为应该舍弃的东西应该修行,应该修行的东西应该舍弃。 所以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我们创造了很多负面的东西 因果报应 然后把我们扔进一个又一个重生。 所以,这两种无知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最主要和最严重的无知是对本性存在的执取,即我执。 这是主要的,因为所有其他种类的无明,以及 gehechtheid愤怒 以及我们所有其他坏习惯的全部范围。 它们都是出于我执的无明。 这是真正的敌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它是轮回的根源。 它是我们所有困惑和问题的整棵树的根源。

对人和现象的自执

对空性的无明,可以从人的自取和人的自取来谈。 现象. 现在你要说:“等等,他们都是我执? 怎能有自执 现象? ‘自己’不就是人吗?”

当我们谈论我执时,“我”这个词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我”或指的是“我”。 它意味着固有的存在。 佛法中的“我”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 我们可以说“我”是指“我”或“人”,但说到我执,这里的“我”是本有的存在。 我执就是执取本性存在。 当我们把握像你我这样的人的本性存在时,就会发生人的自我把握。 的自我把握 现象 当我们把握住的内在存在时,就会发生 现象. 我们有这两种执着。 换句话说,我们在存在的一切之上产生幻觉。

我认为准确理解“我执”一词的含义是有帮助的。 例如,我们看着时钟,我们把握它是本然存在的。 我们看着其他人,我们认为他们天生就存在。 我们看着自己,我们认为我们自己是固有存在的。 我们审视我们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它们绝对是固有存在的。 一切事物在我们看来都是固有存在的。

这就是无明所做的——它执着。 然后因为我们把一切都变得如此坚实、如此具体化,我们真的变得执着于某些事物而厌恶其他事物。 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渴望自己的快乐,追逐它,甚至会殴打任何妨碍它的人。

目的: 人的自执是否包括我耳中所有的“我的、我的、我的”?

尊者图登卓龙 (VTC):不。当你执着于你的耳朵时,那是执着于 现象.

[回应听众]“我的”是“我”的另一种说法。 “我的”就是拥有这一切的人。 那就是人的我执。 但是当你执着于你的手或你的脚时,它本来就是存在的,这就是现象的我执。 自我把握 现象 执取五蕴中的任何一蕴是本来就存在的。

把握空性

【答听众】嗯,我们也可以把握空性是自有的。 空性不是世俗实相,空性是究竟实相。 但所有其他事物,包括人、“我”在内,都是世俗谛。 换句话说,除了空性之外,一切都是世俗谛。

当我们谈到 12 个链接时,我们可以更加无知。 那时我会问你希望我深入到什么程度,因为这可能会很混乱; 实际上它也可以很有趣。 十二因缘是关于我们如何在轮回中出生、死亡和再生的教导。 它教导一件事如何链接到另一件事,然后链接到另一件事等等,我们最终会经历一个接一个的生活。 无明是整个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说它是轮回的根本。 这是让旋转木马继续运转的主要因素。 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们有无明,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感知一切的方式正是它存在的方式。 所以无知是真的无知。 [笑声]

苦恼的怀疑

六种根本烦恼中的第五种叫做烦恼 怀疑. 受苦 怀疑 是优柔寡断的心理因素,它也对错误的答案摇摆不定。 这不是那种 怀疑 奇怪的是,“我把车钥匙放在哪里了?” 也不是那种 怀疑 倾向于正确答案或实际上正确的事情。 这不是那种 怀疑 上面写着:“我不确定重生是否存在,但我认为也许存在。” 后者是那种 怀疑 这倾向于正确的结论。 在这第五根烦恼中,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 怀疑 那是倾向于错误的结论。 所以它是 怀疑 那是说:“我真的不认为轮回存在。 我不是绝对肯定,但也许不是。”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如何折磨的 怀疑 功能。 它阻碍我们创造美德,因为如果我们有 怀疑 关于因果关系,或 怀疑 关于重生,或者 怀疑 关于开悟的存在,那么我们的能量就会分散。 例如,看看你自己的心,看看为什么有时很难修行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原因之一是有时我们的头脑不相信整件事是真的,而且有很多 怀疑. 我们心里的疑惑,有的是对正确的结论,有的是对错误的结论。 这 怀疑 错误的结论就像一堵砖墙,因为它使我们失去了实践的能量。 我们会想,“我在做什么? 也许只有这一生。 如果只有这一生,我为什么要修这些法呢? 为什么我要耗费那么大的力气?”

痛苦的怀疑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受苦的 怀疑 阻碍我们进步,阻碍我们做善事。 它甚至阻止我们尝试。 他们说 怀疑 就像一根两尖的针。 你不能用有两点的针缝纫。 你开始往这边走,它卡在了针的另一点。 当你开始走那条路时,它就会卡住。 这就是受苦的 怀疑 就好像。 它不会让心动,它不会让我们修行。 就是那种怀疑的、坚韧的心总是在听法说:“是的,但是……是的,但是……”。

有时我们没有太多的苦难 怀疑,但有时它来得非常有力——我们的思想在 怀疑. 当我们有很多 怀疑,我们不能只是告诉自己不要拥有它。

我们不能对自己说:“我不应该 怀疑,我应该有信心。 我应该是个好佛教徒。” 那是行不通的。 这让心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固。

当我们有很多 怀疑,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 怀疑 在那儿。 换句话说,当我们拥有它时,我们需要能够识别它,而不是仅仅跟随它并采取行动。 我们需要能够识别它何时存在,提出问题并尝试准确说明我们的 怀疑 是我们被困的地方。 然后我们可以与我们的法友和老师讨论,并尝试获得一些解决方案。

有时,取决于您的 怀疑 工作,它甚至不是一个合理的 怀疑 有一个很好的问题。 想要挑起争端只是顽固的怀疑主义。 我知道我的 怀疑 有时就像一个令人讨厌的小孩。 能够在头脑中识别它是很好的。 当那种类型的 怀疑 出现在脑海中,很高兴知道我们之前已经经历过它以及它将我们带往何方。 然后我们可以说,“这次我不打算参与其中。” 能够识别这个 怀疑 使我们能够避免它压倒我们。 不要告诉自己你很坏,你不应该那样想,因为那只会让你生气。 我从经验得到的这个结论! [笑声]

受影响的观点

六种根本烦恼中的第六种叫做烦恼 意见. 烦恼见是观察五蕴的烦恼智慧—— 身体 和头脑——要么天生就是“我”,要么天生就是“我的”。 烦恼的见地也是一种烦恼的智能,它基于错误的观念而进一步发展 错误的看法. 受苦 意见 作为我们很多的基础 错误的看法 和误解。 他们解释了我们如何在理智上陷入困境,我们如何在情感上陷入困境以及我们如何产生各种误解。

以上是afflicted的一般定义 意见. 有五种烦恼 意见 我们现在将进入。 有时不说六根本烦恼,而说十根本烦恼,因为六根本烦恼有五支。 你有前五种烦恼,第六种烦恼分五种。

临时集合/复合视图

苦难中的第一个 意见 称为临时集合的视图,或临时组合的视图。 藏语是 日达.

临时组合或临时集合指的是聚合—— 身体 和头脑。 骨料是复合材料; 它们是集合。 它们是暂时的。 他们改变了。 但基于这些总量(身体 和头脑)这只是集合 现象 是变化的,这种观点认为有一个固有存在的人——一个坚实的、物化的、具体的人。 有一个 错误的看法 那里有“我”,“我们”,“我”在这里。 这个 错误的看法 是一种无知。 这是一种受苦的智慧。 我认为他们将这种痛苦称为智力是很有趣的。 换句话说,它歧视了一些东西。 它是智能的,但它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智能,因为它构想了五蕴 身体 和思想,作为固有存在的“我”或固有存在的“我的”。

当瞬态组合的观点构想出一个内在存在的“我”时,“我”就是代理人——就像“我在走路,我在说话”。 “我的”是一种看待“我”的方式,但它拥有所有这些东西——眼睛、耳朵、腿、手、指甲、牙齿。 “我”是做某事的主体,“我的”是拥有事物的“我”。

“我”只是归咎于

我们真的觉得有这些东西的拥有者,不是吗? 我们谈论,“这是我的 身体. 这是我的想法。 这是我的牙齿。” 我们认为有一个“我的”,一个真正坚实的、存在的人,拥有所有这些东西。 这是一个 错误的看法 因为有一个人拥有这些东西,但是拥有这些东西的人不是实体,不是自有的。 人的存在仅仅是因为被赋予。 那是这个人存在的唯一方式,但这种错误的看法增加了额外的味道,并认为那里还有别的东西。

【答听众】“我”的存在只是被归咎。 这意味着什么真是太神奇了。 当你查看你的聚合时,有一个 身体 并且有头脑。 你的所有这些不同的部分 身体 以及你心的所有这些不同部分——不同的意识,不同的心所。 这就是它的全部。 这是归责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构想了“我”。 但那里根本没有“我”。 只有这些部分 身体 以及思想的所有这些部分。 那里没有你可以以任何方式、形状或形式找到的“我”。 “我”存在只是因为我们的心看着 身体 和思想并构想“我”并给它贴上标签。 你无法在这些蕴中的任何地方找到“我”。

身体及其部分并非天生存在

[回应听众] 蕴是存在的,但它们本身也不存在。 什么是 ”身体?“”Body” 的存在只是因为存在归责的基础或指定的基础——所有这些不同的部分。 基于某种形式的所有这些不同部分,我们设想,“哦,有一个 身体” 但除了我们构思一个 身体, 没有“身体”在所有这些部分。 这 身体 本身并不存在。 这 身体 依存而存在。 的所有部分 身体 依存而存在。 除了仅仅被贴上标签之外,它们都不存在。

由于我们的无知,我们认为那里有些东西不仅仅是被贴上标签。 我们认为里面有东西 身体 那真的是 身体. 但是没有,所以就像我们一生都在抓住幻影一样。 有这些部分,它们就像空间一样,但我们不能让它们成为空间; 我们试图抓住它们; 我们想巩固它们。 你可以看到我们生活中有多少困难来自于此。

一个不变的“我”不可能存在

[回应听众] 是的,像一座雕像,一个坚固的东西,可以进入不同的情况; 有一些哲学流派认为“我”就是这样。 那么,“我”是在变还是不变呢? 如果你说它不变化,因为它是一个不变的东西,那么它就不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因为一到不同的情况下,它就变了。 如果你说“我”本来就是存在的,只是时常变化的,这句话就是自相矛盾的。 不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如果它本来就存在,那么它根本就不会改变。 你必须只是那个孤独的东西和独立的东西,与其他任何东西无关。

观众: 这真的很难理解。

是的。 如果很容易,我们早就成佛了。 [笑声]

我认为每当头脑开始感觉到,“不,那里真的有东西,”然后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好吧,如果那里真的有东西,那它是什么? 找到它! 在它周围画一条线,把它隔离开来。”

被冒犯

对我来说,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被冒犯。 当你觉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伤害并且受到冒犯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我受伤了! 我生气了! 我被忽视了! 我不被赏识! 我我我我……” 我们完全确定有一个“我”正在感受所有这些事情。 我们完全确定,有一个其他人不欣赏的、他们拒绝的、他们冒犯和虐待的坚实的“我”。 我们确信它在那里。 我们的感受如此强烈。

试着保持那个被冒犯和虐待的真正强大的“我”的感觉,然后对自己说:“这个“我”到底是谁?” 是谁得罪了谁? 谁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 它是什么? 让我找到它,隔离它并在它周围画一条线。” 这样做,然后开始调查并审视你自己的所有不同部分,并尝试找到被虐待、不被欣赏、被忽视和践踏的东西。 我们如此生动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如果它存在,我们应该能够找到它。 然而,当我们观察时,当我们试图隔离某些东西时,我们要隔离的是什么? 我们要隔离我们的任何部分吗? 身体 或我们思想的任何部分说“啊,那是被冒犯的'我'!”?

“我”因被归咎而存在

观众: 那么“我”是怎么存在的呢?

职业训练局: “我”因被归咎而存在,但这又是什么? 错误的看法 确实如此,它是否使这个“我”变得具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始终分析,始终检查。 就像韩国禅宗传统一样,他们使用“我是谁?”或“它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像一个 公案. 我们说“我”正在感受所有这些事情,所以这个传统会问,“谁在感受? 我是谁? 这是什么?” 当你看到令人满意的东西时,问:“这是什么? 这是什么?” 因此,头脑总是在检查和调查。 这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真的,但我们要检查它是否真的是真的。

本篇 错误的看法 瞬态复合材料是一个真正棘手的复合材料。 关于这一点有很多话要说,但我不会讨论所有不同的事情。 仅仅弄清楚什么是对“我”的错误认识,就是不同佛教宗派之间进行大量哲学辩论的基础。 在佛教教义中有不同的哲学教义,每一个哲学教义都以略微不同的方式定义了这种心理因素。 有很多争论正在进行,争论都是为了我们微调我们自己的调查能力以了解我们自己的想法。

这个“我”的错误概念究竟是什么? “我”这个样子是什么? 当我们观照空性时,要否定的对象是什么? 换句话说,我到底是怎么想“我”的? 这就是问题,不是吗? 我们是否曾经坐下来审视过我们认为自己是如何存在的? 我们一直带着如此强烈的“我”的感觉度过我们的生活,然而,我们是否曾审视并问问自己这是什么? 这个“我”是如何存在的? 我们一直在喂它。 我们一直在保护它。 我们一直在努力让它快乐。 但这到底是什么?

观众: 辩论“我”如何存在有用吗?

VTC:是的,因为辩论让我们准确地审视我们认为我们存在的方式以及“我”的错误概念是什么。 当我们对“我”有强烈的感觉时,我们是否认为它与“我”是一样的? 身体 和思想,或者我们认为它不同于 身体 介意吗? 我们是否在查看聚合并认为它们是 身体 介意吗? 我们是否在观察“我”并认为它是固有存在的?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这些不同的层次 冥想 关于空性,要否定的对象有不同的层次,我们开始剥离对“我”的不同层次的错误观念。 最粗略的层次是灵魂的概念。 “我”这个概念的最粗略层次是,有一个永恒的、无部分的、独立的自我或灵魂,当我们死去时,它会浮起来,作为一些不变的核心继续存在,这就是我。 这是真正的突出。 你可以在基督教和许多宗教中找到它。

心灵

[回应听众] 是的,这是基督教关于灵魂的观点和印度教关于阿特曼的观点。 另外,当你看新时代的东西时,他们在谈论本质。 这太有趣了。 我们总是想弄清楚我们是谁,但在佛教中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不是谁! [笑声] 换句话说,我不是某种存在于那里的灵魂,永恒的、无部分的、独立的——那是“我”概念的最粗略层次。 当你进入信条系统时,你会开始审视它,并弄清楚为什么不能有灵魂,为什么拥有灵魂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单纯的“我”

观众: 那么,这种自我意识,“我”的意识是什么?

VTC: 仅仅是“我”。 “你说这仅仅是‘我’是什么意思? 我们想要抓住什么东西!” 什么是单纯的“我”? 这就是重点! 单纯的“我”只是根据在那个特定时刻碰巧显现的任何蕴来标记的那个。 这 身体 头脑在不断变化,不断变化,在不断变化的整个流动之上,只有“我”的外观和标签。 就是这样,伙计们!

微妙身心的相续

目的: 那为什么说重生的时候要提到“我”呢?

VTC: 因为在语言上我们确实有“我”这个词,因为我们确实说一个人重生了……

【录音过程中因更换磁带而丢失的教义】

......我们谈论纯粹的“我”,但随后我们的一部分思想说,“等等,告诉我纯粹的‘我’是什么。 我想知道。 我想要一些东西来确定并说那是重生的东西,我希望能够看到它从一个 身体 并进入下一个 身体” 好吧,我们又抓住了固有的存在,不是吗? 我们的头脑只是让事物仅仅被贴上标签、仅仅被指定而感到不舒服。 我们希望他们有所作为。 所以我们问,“谁重生了?”

有一种极其微妙的连续性 身体 以及从一世到下一世的极其微细的心,但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在不断变化的连续体之上,我们标记“我”。 那就是重生的东西,但那里没有任何坚固的东西,没有任何东西是你可以识别的。 你不能说,“这是极其微妙的 身体 和在空间中固定和永久的思想,现在它正在重生。” 你不能这么说,因为如果它是固定的和永久的,它怎么会改变和重生呢? 重生意味着改变,这意味着它在第二个时刻与第一个时刻不一样。 那么,如果某物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它本应存在的固有的、固定的本质在哪里呢?

每次行动,我们都会改变

【答听众】如果有一个固定的“我”,一个本来就存在的“我”,那就不可能往生了。 启蒙是不可能的。 连说话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有一个固定的东西是不变的,本来就是我,那我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每次我行动,我都在改变。

陷入白日梦、希望、怀旧和恐惧

[回应听众]当我们在佛教中谈论存在于现在时,我们并不是在否定过去和未来的存在。 过去和未来肯定存在,所以不是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问题。 有过去,因为你是个小女孩。 有一个未来,因为你将在下一刻变成别的东西。 所以过去和未来确实存在,但问题是我们巩固了它们。 佛教的目的,不是要固化事物,也不要认为过去现在就存在,或者未来现在就存在。 不要陷入我们的白日梦、希望、恐惧或怀旧之中。 但我们并不是在否定过去和未来的存在。

何必在意来世

目的:如果现在的“我”和来世的“我”之间没有联系,那我何必在意来世会发生什么,因为只有这一世?

VTC: 嗯,因为你还存在。 就是这样,单纯的“我”重生了,单纯的“我”确实存在。 当你想起你的童年时,你是一个非常非常不同的人。 但是这个“我”的感觉和这个想要快乐不要痛苦的人,这个“我”的感觉从那个小女孩一直延续到现在。

当你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大人不存在,小孩可能会说,“哦,我为什么要学习? 如果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联系只是这种贴上标签的东西,我为什么还要去上学并找到一份工作呢?” 然而有连续性。 虽然我们来生要成为的那个人现在不存在,但是那个人会存在,那个时候我们会有那个“我”的感觉。 明天的人与你现在的人并不完全相同。 但是你知道,当你到达那里时,那个人会想要快乐。 [笑声] 所以这就是我们关心的原因。

错误见地或我执

[回应观众] 错误的看法 短暂的收藏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自我。 当我们看到另一个人本来就存在时,那只是人的我执,而不是 错误的看法 的临时集合。 但是,如果那个人执着自己是本有的存在,那就是他们自己的 错误的看法 的临时集合。

坚持极端的观点

虚无主义和永恒主义

现在是受苦的第二个 意见 谓见持极。 这是一种苦恼的智慧,以永恒的方式或虚无的方式指代固有存在的“我”或“我的”(这是由短暂集合的观点所构想的)。 我将解释这两个术语的含义。

来自 错误的看法 在短暂的收藏中,我们有一种坚实、独立、具体的人的感觉。 这第二种观点,极端的观点,看着这个坚实、独立、具体的人,说了两件事之一。 它可以说,“啊,这东西是永恒的,这是坚实的,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成任何其他东西。” 或者它看着那个实实在在的人说:人死了,那个人就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这里是我们得到两个极端的地方,称为虚无主义和永恒主义(有时称为永久性)。 在有关空性的教法中,您会经常听到这两个词,因为我们往往会陷入两个极端。 对于第一个极端,我们使“我”不变。 这个“我”死而复生,无限延续,它是一个灵魂。 这就是这个固有存在的“我”的永恒论观点。

另一面是虚无主义的观点,它说:“当我死去时,我的 身体 瓦解,我完全瓦解; 那里没有人。 所以,因此,没有来生,没有人积累 因果报应,或经历的结果 因果报应设立的区域办事处外,我们在美国也开设了办事处,以便我们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多的支持。“

当我们试图 沉思 关于空虚,我们倾向于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 前一刻我们的心执着于“我”,下一刻,我们的心在说:“没有‘我’。” 没有固定的“我”。 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存在! 只有空间。” 这就是理解中间观点如此困难的原因,因为它意味着超越陷入这两个极端。

虚无主义的危险

他们说,这两个极端 意见,虚无主义的观点是最糟糕的。 我们已经是永恒论者,执着于固有存在的“我”永远持续下去。 有了这种观点,我们只会制造很多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但虚无主义的观点是如此危险,因为它抛出 因果报应 窗外。 至少,如果我们执着于本有存在,我们可能对 因果报应 并重视它,这对我们有利。

你听到很多人说,“没有好,也没有坏; 都是空的。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没有必要保持道德,因为它都是空的,好与坏只是我们头脑的创造。 因此,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虚无主义观点,源于对空性的误解。 你听到很多人这样说话。

这就是理解中道如此微妙的原因,因为你试图理解事物并非固有存在,但它们确实存在并且它们确实起作用。 那里有一个真正微妙的区别。 在一篇文章中 喇嘛 宗喀巴大师赞叹 以如此精细的方式描绘这个中间视图并能够平衡一切,因为它很容易翻转。

宗教、种族和民族认同

[回应听众]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充满了 错误的看法. 执着于宗教认同、民族认同、民族感情等等,都是基于此 错误的看法 自我的。 这一切都是基于创造一些什么都没有的东西[笑声],然后用各种不可思议的意义来看待它。 按照惯例,我们可以说,“我是女人”,或“我是白人”,或“我是这个或那个”,但试着找一个女人,或白人,或佛教徒,在他们周围画一条线,这将是非常困难的。

教孩子

目的:有没有办法让我们从一开始就变得如此执着并教给孩子们呢?

VTC:我认为真正有帮助的一件事,我认为我们小时候,甚至大人都能理解的是,每当我们开始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是我的!”时,就停下来问,“这是谁的?” 此外,当我看着这个时钟说:“这是我的! 你不能玩它! 这个钟里面的什么是我的? 我在哪里可以找到里面的“我的”? 我要指出什么是“我的”? 我想即使是孩子们也能理解这一点。 有一个球,或者一辆卡车,如果它是“我的”,那么整个东西中的“我的”是什么? 所以我认为这是孩子们可以开始接近它的一种方式。

以邪见为上

第三种 错误的看法 持有 错误的看法 作为至高无上的。 这是一种受折磨的智慧,它要么看第一种观点(短暂集合的观点),要么看第二种观点(坚持极端的观点),要么看第五种观点(错误的看法,将在下一个教学中解释)并说所有这些 错误的看法 最好的 意见 具有。 [笑声] 当你开始审视自己的想法时,你就会开始看到所有这些不同的东西。 你可以开始识别你所有的不同 错误的看法 然后识别 错误的看法 认为这些 错误的看法 最好的 意见 具有。

就像有人可能有偏见,然后另一个人看着他们自己的偏见说,“哦,但有偏见是好的。 这是正确的! 每个人都应该这样。” 所以现在你不仅有偏见,而且你还有认为偏见是最好的相信方式的观点。

我将离开接下来的两个 错误的看法 为下届会议。 他们有趣。 一种叫以恶德行为上,一种叫常老。 错误的看法. [笑声]

有没有问题?

受苦观点的定义

目的: 能否请您再次给出 afflicted 的定义 意见?

VTC: 受苦的定义 意见 要么是一种将五蕴视为固有存在的“我”或“我的”的有烦恼的智慧,要么是根据这种观点,它是一种产生各种其他五蕴的烦恼智慧 错误的看法. 这就是为什么苦见是一个广泛的、悬而未决的范畴 错误的看法 短暂的收藏,极端的观点,持有 错误的看法 至高无上,另外两个将在下一节中解释。

为我们从事的事业

[回应听众] 所以你注意到骄傲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作用? 那真是太好了。 这正是你应该如何看待教法,接受它并意识到你自己心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骄傲无时无刻不在涌现。 我们总是把“我”当大事。 这真的很有趣。 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必须培养幽默感的地方,以便能够嘲笑自己以及有时我们的想法。 我认为幽默感真的很重要; 我们需要某种方式来嘲笑自己的垃圾,而不是期望自己是完美的,因为那是一种骄傲,不是吗? “我不应该有这些烦恼。 我应该是金星佛弟子。” [笑声]


  1. “烦恼”是尊者土登秋龙现在用来代替“令人不安的态度”的翻译。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