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詩 106:超越輪迴和涅槃的放縱

詩 106:超越輪迴和涅槃的放縱

一系列討論的一部分 智慧寶石,七世達賴喇嘛的一首詩。

  • 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 發電 菩提心
  • 圓滿覺醒之道

智慧寶石:第 106 節(下載)

超越輪迴與涅槃的方法是什麼?
摒棄以我為中心的念頭,發菩提心、利他心願。

您可能想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談論超越涅槃? 這不是我們的目標之一嗎? 為什麼說輪迴和涅槃的“放縱”? 如果那是修道的目標之一,你如何沉溺於涅槃?

這裡的“涅槃”指的是個人的平靜,阿羅漢個人的解脫境界。 因此,修道的人,已經消除了所有的煩惱障,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那個人從輪迴中解脫了,這是美妙的。 我的意思是,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但是那個人還是有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限制了頭腦感知所有 現象. 因此,不是無所不知的人不可能對所有其他生物有最大的利益。 而他們沒有消除認知障礙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非常微妙的以我為中心的思想。

有兩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我們真正參與其中的是非常粗暴的一個。“我想要這個,給我那個,把這個從我這裡拿走,你怎麼會這樣做……” 那是最糟糕的。 但是還有一種微妙的東西,即使在你克服了粗糙的東西之後,你仍然可以擁有它,這是一種微妙的偏愛,我們可以說,是為了一個人自己的和平涅槃狀態。 因此,偏愛自己的涅槃甚於其他眾生的解脫,限制了自己的心證得圓滿的佛果,並消除了為獲得完全覺醒而必須捨棄的認知障礙。

另一種談論兩個極端的方式。 有很多兩個極端(不要混淆)。 這裡有輪迴的極點和涅槃的極點。 輪迴的極端,我們生活在其中,你有我執的無明,和非常粗重的以我為中心的思想,我們的心一直都在想“我現在的快樂”。 因此,通過消除對證涅槃的煩惱障礙來克服它,但是如果一個人證得涅槃而沒有生 菩提心 那麼這是一個人自己的個人平靜,他仍然有認知障礙。 所以說這是另一個極端,因為一個人還沒有達到能夠最大利益眾生的完全覺醒。

這是兩個極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放縱的,因為他們倆都是節目的明星。 或者偏好是我。 首領是我。 所以我們必須克服那種不健康的自我強調,這樣我們才能對所有眾生產生平等和公正的愛與慈悲,然後產生 菩提心 這將引導我們真正深化 證悟空性的智慧 並用它來消除認知障礙,使我們獲得完全的覺醒。

明白了嗎?

有時我們談論“三輛車”,即 聽者 載具、單獨實現器載具,然後是 菩薩 車輛。 這 聽者 和寂靜乘是那些努力獲得阿羅漢解脫的人。 這 菩薩 車,當你遵循它時,會引導你成佛。

[回應聽眾] 在 巴利傳統 大多數人不會研究那麼多 菩提心. 他們可能會學習波羅密(波羅蜜),並學習那些波羅蜜,因為那些是積累很多功德的方法。 但只有少數人會研究 菩薩 內教學 巴利傳統. 因為有一個 菩薩 車輛開在那裡。 它沒有像在大乘教義或 梵文傳統. 但它仍然存在。

但現在真正有趣的是,有些人是上座部修行者,他們將參加尊者 達賴喇嘛的教導,甚至採取 菩薩 誓言. 在西方,有很多人超越自己的傳統,更多地了解其他傳統。

[回應觀眾]是的。 一旦你成為阿羅漢,你就可以產生 菩提心 並成佛。 但這是成佛的漫長道路。 因為如果你那樣做,那麼你會經歷五個 聽者 乘道而得羅漢果。 然後你在空性的大樂三摩地中停留很長時間,直到 叫醒你。 然後你必須回到第一個 菩薩 道,資糧道——即使你有空性的了悟,你也沒有所有的功德。 菩薩的有。 所以你必須首先開始 菩薩 以積聚功德,幫助你從一條道路走向另一條道路。 即使你已經證悟空性……新菩薩(還沒有成羅漢)他們要到第三道才能直接證悟空性。

[回應觀眾]嗯,進入更快 菩薩 直接上車,無需先進入 聽者的載具,完成它,然後回到 菩薩 車輛。 只是生成更容易 菩提心 從一開始就這樣做。

這有點像——一個非常糟糕的例子,但某種程度上的例子——當你轉學時,你總是會失去學分,而你必須返回一些學分。 [笑聲] 我告訴過你,這是一個糟糕的例子,但它就是這個想法。 如果你直接進入你想畢業的大學,比你去一所大學然後你必須轉學,你錯過了一些課程,你必須重新做一些事情,等等更容易和更快.

[回應聽眾] 其實,有些人在 巴利傳統 有慈悲心(101、102、103),但他們沒有 菩提心. 所以他們是不同的。

這裡還有一點,話說了敬阿羅漢很重要。 因為他們有很高的覺悟,比我們高很多(他們摸索著想成為菩薩,想產生我們的假象 菩提心),所以他們已經從輪迴中解脫了,所以我的意思是絕對值得尊重。 但我們不會遵循他們正在練習的一切,因為當我們專注於 放棄 輪迴,我們擴展它 放棄 為“一切眾生”。 捨棄一切眾生的苦惱。

查看對聽眾就此演講提出的問題的視頻回复。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