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覺醒

致力於覺醒

2011 年 2012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在冬季閉關期間的一系列教學的一部分 舍衛城.

  • 以奉獻來保護功德
  • 回心轉意的解釋
  • 通過反省空性來結束脩行
  • 添加到修行奉獻中

Vajrasatva 32:更多迴向功德(下載)

我們談到迴向我們的功德,最後法王說:“迴向功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功德帶來無窮無盡的果報,持續到所有眾生都證悟。”

迴向功德的目的

這是一個很大的想法:迴向我們的功德,迴向我們的修行。 佛經來源支持這一點; Sagaramati 要求的經典說:“就像一滴水,倒入大海不會消失,直到大海乾涸,同樣,致力於覺悟的功德在獲得覺悟之前不會消失。” 就像這樣:我們添加我們的小滴,我們添加我們的小滴,我們添加我們的小滴。 奉獻它真的很重要,否則,如果我們只是離開它,就會發生一些事情。 一是,這是我們被教導的,我們的美德——我們的優點——被毀壞了 憤怒錯誤的看法 通過奉獻它,我們保護它免受破壞。 我認為,在我們真正走上其中一條道路之前,我們是否在我們的層面上充分保護它存在一些問題。 從資糧道開始,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保護它,讓我們的功德繼續下去。 其次,我們正在引導它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當然花了很多時間來研究每一個負面行為都會導致痛苦的事實。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每一個善行都會帶來幸福。 如果我們不迴向這個功德——假設我們已經在這個墊子上做了功德,並且沒有整個小時都在憤怒地試圖對某人進行報復。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創造任何功德。)假設我們沒有花全部時間這樣做,那麼如果我們不迴向證悟,那麼它就會以其他更小的方式成熟。

在我們未來的生活中,也許它會隨著贏得一次全額付費的夏威夷之旅而成熟。 或者(如果那時沒有夏威夷)然後贏得蒙大拿州海岸的所有費用的付費旅行。 但無論如何,(我的意思是,那會非常好)這不是我們花一個小時,五個小時,無論多少小時,做 金剛薩埵 實踐。 那不是我們的目標。 這不是我們的 心願. 即使我們迴向佛法動機(例如,珍貴的人身投生,這樣我們可以繼續修行)也很好,但當那個投生髮生時,功德就沒有了——噗! 完成,完成,精疲力盡。

然而,如果我們致力於完整和完整的啟蒙(隱含的),那麼一路上所有必要的東西,對嗎? 那麼,需要什麼?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有一個寶貴的人身——或出生在淨土。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有可靠的、合格的精神導師,沿著這條道路——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我們需要有方法來支持我們的修行(各種物理方法)才能繼續修行。 所有這一切都隱含在將這種能量奉獻給我們自己和所有眾生的圓滿覺悟的巨大意圖中。

如何迴向功德

我們可以為此奉獻三件事; 我們致力於傳播 別人的思想流中的教義,以及我們自己的思想流。 我們致力於在我們所有的未來生活中得到精神導師的照顧,和/或,我們致力於為自己和所有眾生實現無雙和完整的覺悟。 這些中的任何一個都會達到目的。

所以我們最後的獻身祈禱 金剛薩埵 明確地處理了兩個(這些事情中的)。 然後,第三個是隱含的。 所以,我們說:

以此功德,願我們早日證得正覺。 金剛薩埵...

這就是我們的啟蒙。

願我們能夠利益,解除一切眾生的痛苦……。

這就是我們的動力。

願未生寶菩提心生起成長……

覺醒的心靈。

願生者不衰,而永遠增長。

所以在這裡,我們致力於我們自己的啟蒙。 我們要為利益眾生而做,我們迴向要讓教義傳播、傳播、傳播,寓意我們一路上都會受到上師的呵護。 你會在我們擁有的各種修行中看到這三個。 它們突然出現,例如在度母中,有一個明確的重生請求; 願我們及一切眾生往生淨土。 諸如此類的事情突然出現在我們的各種祈禱中。 但是通過做迴向祈禱文,閱讀寂天在 指南 菩薩的生活方式,我們將體驗到偉人如何奉獻。 正如 Khensur Wangdak 教導我們的那樣,“……像他們一樣奉獻。” 如果我們不像他們那樣雄辯,那麼說“我正在像他一樣獻身”真的可以。 就像寂天菩薩所做的那樣,或者就像任何人所做的那樣。 這已經足夠了; 它在引導我們的思想。

三人圈

我們以所謂的“三圈”結束。 這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代理、對象和操作都是三者相互依賴的。 那意味著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代理人是我,人,奉獻者。 目標可能是我們迴向的功德。 我們將使用那個。 而行動就是奉獻的行為。

你不能稱任何人為奉獻者,除非你有奉獻精神。 除非你有東西可以奉獻,否則你不可能有奉獻精神。 除非有人在奉獻,否則你不可能有奉獻。 沒有奉獻者和要奉獻的東西,你就不可能有奉獻的行為,所以所有這些元素都是相互依存的。 它們中沒有一個是從其自身的角度固有地存在的。

我們可以用練習的所有部分來做到這一點。 你可以讓代理人:我,奉獻者; 所緣是我所迴向的眾生; 我所迴向的功德。 我們奉獻的啟蒙也可能是目標。 你可以看看所有這些完整的三圓圈,你看到的這些三圓圈越多,你就越能看到一切是如何完全相互依存的。

如果我們稍微思考一下所有這些事物的相互依存關係,就會讓我們思考自性存在的空性; 他們是找不到的。 它們不存在,從它們自己的一側,它們自己的意願,站在空間中,正如我們給它們貼上的標籤,以這種方式。 他們沒有。 所以,不管你對空性有多少了解,都沒有關係。 以這種方式思考,當我們在最後迴向功德時,有助於我們了解這種相互依存的真正含義。 它幫助我們獲得一種反省空性的感覺,這是非常有用的。 它也很有用,如果你有那種頭腦(我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這是什麼功德?就像那裡有一家大銀行,我正在贏得布朗尼積分......” ), 這真的激怒了我。 這有點類似於(哦,我不知道)保存你的優點,這樣你就可以去天堂了。 這就是它讓我想起的。

如果我們想一想這些東西並不是天生就存在的,即使他們經常使用把它放在你的優點庫中的比喻,也沒有本質上存在的優點庫。 沒有固有存在的功績幣。 這些東西不是固定不變的; 這就是迴向功德的原因。 我們正在創造因,一次又一次地引導我們的思想朝著覺醒的目標前進。 這就是它起作用的原因。

迴向的同時,思索道的階梯

秋準法師說,當她教授此法時,(她也說在我們迴向時這樣做非常有用)也要思考沿途的美好步驟。 我們為自己和所有眾生的圓滿證悟而回心轉意。 重申“願我有寶貴的人身,在那裡我可以見到老師......”等也很好。 這很好,因為它提醒我們這些是需要採取的步驟,她說,我們越是在這方面訓練自己的思想,就越有可能在我們臨終時產生奉獻精神。

如果我們熟悉那個念頭,那麼臨終時的那些念頭也會引導它們以那種方式成熟。 所以,儘管我們的禱告非常好、簡潔並且包含了一切,但請多花點時間思考一下這意味著什麼。 想一想一路走來的步驟:迴向寶貴的人身,與具足的大乘上師不離不棄,認出他們,追隨他們的教法,不做固執的弟子; 並且真的很想直接關注他們; 具備了修行的一切有利條件,那麼我們就完成了我們最初開始的事情。 知道所有的羅瓊教法,噶當巴教法影響思想訓練的口號:開始的東西,結束的東西,類似的東西。 激勵,奉獻。 激勵,奉獻。 然後我們一直在做我們的事情 金剛薩埵 實踐(它)真的成熟了,有一天,在我們完整和完美的 .

尊者土登崇義

文。 Thubten Chonyi是藏傳佛教傳統中的尼姑。 她曾師從 Sravasti Abbey 創始人兼女修道院長 Ven。 Thubten Chodron 自 1996 年以來。她在修道院生活和訓練,並於 2008 年在那裡接受了新手戒。她於 2011 年在台灣佛光山接受了完全的戒。 Chonyi 經常在斯波坎的一神論普遍主義教會教授佛教和冥想,偶爾也會在其他地方教授佛教和冥想。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