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有一颗善良的心

有一颗善良的心

关于文本的一系列教义的一部分 人生的本质:给在家修行者的忠告 杰仁波切(宗喀巴大师)。

  •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的重要性
  • 道德行为如何源自善意
  • 培养对他人和自己的善意

人生的本质: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下载)

我们一直在阅读这篇文章——它很短,只有一页半——叫做 人生的本质:给在行者的忠告. 到目前为止他一直在谈论 因果报应 及其影响,我们的行为如何具有道德维度,以及该维度的影响,以及在我们的生活中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以便我们明智地采取行动,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考虑我们的道德纪律。 他在这篇文章中没有谈到的(这让我感到困惑)尊者 达赖喇嘛 文中常说的,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的重要性。 他说的都是初级修行者常用的话题,却没有把善心放在这里。 但这是尊者会开始的事情,在中间谈论,并以此结束。 然后把宝贵的人生、道德和一切都放在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的主题周围,因为那是尊者的座右铭之一,就是“我的宗教是善良”。

我认为当我们看这段文字时,我们应该以尊者的方式来看待它 达赖喇嘛 确实如此,就像真正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因为如果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我们的道德行为就会很自然地从中产生,不是吗? 如果你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你就不想伤害别人,所以你会保持良好的道德纪律。 如果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想要利益他们,那么你就会做所有产生正能量的行为。 如果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也不想伤害自己,所以你不会做自毁的事情。 所以整件事真的围绕着那颗善良的心——对我们自己和对其他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听说过一颗善良的心,但我们总是听到它指的是对他人友善。 但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往往对自己非常苛刻。 我们不知何故在某个地方有错误的想法,为了对他人友善,我们必须对自己苛刻。 就像为了富有同情心,我们必须受苦。 你知道吗,这两个想法是一致的? 如果我们对自己有一点积极的感觉,那就错了,那是自私的。 这个想法在我们的文化中确实存在于许多微妙的层面。 但它根本不存在于佛教中。

佛教认为这些事情更像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换句话说,如果你善待自己,就会更容易善待他人。 如果你善待别人,那么善待自己就容易多了。 所以你一起练习它们。 如果有幸福,我们就会寻找每个人的幸福,而不是将幸福视为一块固定的馅饼,就像你得到了我就没有。

或者与爱和慈悲的想法类似,如果对你有爱和慈悲,我不能为自己拥有,因为那是自私的。 如果我对自己有同情心,那么我就会去伤害你。 所有这些想法...... 这是一种分裂的思维方式,让人觉得自己和别人是截然对立的,一方得了,另一方就输了。 在佛教中,真正的事物并不是那样看待的。 寂天在他的经文中谈了很多,如果有痛苦,不管是谁的,都是要努力消除的。 如果有好东西可以拥有,不管是谁的,都是需要努力去获得的东西。 因此,减少对我们和他们的这些真正僵化的想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有竞争、嫉妒和傲慢。 但它真正基于的是看到我们所有人在想要快乐而不想要痛苦方面都是相似的。

如果说“有一颗善良的心”,那应该是对每个人的,“每个人”包括我们在内。 但这不仅仅是我们,它包括世界其他地方。 正如尊者提醒我们的那样,我们相信民主,所以我们站在一边,其他有情众生站在另一边,所以如果有问题,我们必须投票决定谁的利益更重要——我的还是其他人的——那么,相信民主,我们应该照顾别人,因为别人比我们自己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和贬低自己。 这只是意味着我们必须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仅仅是我。 我们一直回到那个,不是吗?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