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克服自我中心

克服自我中心

來自文本的一組經文的一系列教導的一部分 噶當大師的智慧.

  • 看到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如何在精神修行中限制我們
  • 意識到 因果報應 我們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的影響下創造
  • 珍惜他人的好處
  • 實踐智慧的慈悲

噶當大師的智慧:克服 以自我為中心 (下載)

不久之前,我們正在討論一些噶當巴大師——庫敦、阿果和仲敦巴——的經典,他們問阿底峽尊者:“在所有的道教中,哪一個是最好的?” 然後阿底峽尊者給出了一些非常簡短的口號——哪些是最好的——我們正在談論第三個口號,那就是,“最好的卓越是擁有偉大的利他主義。”

在解釋的時候我說的是開發的方法 菩提心, 我們經歷了七點因果法,然後是第二種方法,均衡和 交換自己和他人. 我認為我們剛剛談到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的缺點和珍惜他人的好處。

我們最近在禪修會上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提醒一下也無妨,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每天都在活躍,所以我們需要每天提醒自己。

當我們在靜修會上談論它時,我只是公開討論,讓人們提及他們從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的那些認為“我是最重要的人”的頭腦的缺點。 我是正確的。 我要贏了。 我的幸福比任何人的幸福都重要。 我的痛苦比任何人都更痛。” 這種不斷思考我們自己的快樂和重要性的心,實際上也影響了我們的精神修行,以至於我們只想到自己的解脫,而不會想到其他眾生的解脫。 當以自我為中心的心像那樣時——這是一個更微妙的層次 以自我為中心, 它減少了進入的機會 菩薩 道,它切斷了成為完全覺醒的佛的機會,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涅槃感到滿意,他們稱之為“個人和平”。 我們只是為我們自己的解放而工作,說,“那太好了! 祝大家好運,我希望你們得到解放,但我要享受我自己的解放。” 我有點粗魯,但它以某種方式出現了。 所以我們真的想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態度。

粗俗的那種 以自我為中心 對我們的煩惱非常有效,尤其是 附件, 憤怒,驕傲和嫉妒,以及所有其他的,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只是在尋找我們自己的幸福。 在這種尋求我們自己的幸福的思想的影響下,我們不喜歡聽取任何人的建議,即使他們是出於善意並試圖幫助我們。 我們總是努力把最好的留給自己,把最壞的留給別人。 每當我們犯錯時,我們都會嘗試為其辯護而不是承認錯誤。 我們討厭指責,我們喜歡讚美。 正如有人曾經告訴我的那樣,我們想要看起來負責任,但我們不想負責任。 所有這一切都是那個以自我為中心的頭腦的功能。 在它的影響下,我們創造了大量的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當然,那個消極的 因果報應,它對誰的傷害最大? 從長遠來看,它會傷害我們。 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現在肯定會傷害他人,但隨後我們會在自己的腦海中植入業力種子,這些種子會成熟為我們自己帶來痛苦的結果。 這是放棄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我們想要快樂,我們也希望其他人快樂。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利益(或珍惜)他人是真正創造很多美好事物的一種方式 因果報應 因為我們把別人的幸福放在自己的幸福之上,為他們著想,希望他們得到最好的,而不是總是在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珍惜他人,我在禪修中強調,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做其他人想要的一切,因為有時人們想要的並不明智——這對他們沒有好處,對我們也沒有好處。 珍惜他人是我們想要培養的態度 冥想,然後我們如何在日常環境中表現出來,我們必須對這意味著什麼有很多智慧。 否則我們就會得到人們所說的“米老鼠同情心”。

我記得當我住在法國的佛法中心時,有一次我們為索巴仁波切表演了一個小品,當時他在那裡,是關於金剛瑜伽母學院的米老鼠的,米老鼠負責管理辦公室。 於是有人進來說,“你知道,我真的很窮,我需要一些錢買點酒。” 而米老鼠只是給了他一些研究所的錢。

這就是米老鼠的同情心。 我們認為,“哦,珍惜他人,無論他們要求什麼,我們都會給予他們。” 不,我們真的需要有相當多的智慧才能做到這一點。 但它來自於一種態度,就是珍惜他人的態度。 這就是我們試圖關注的態度。

有時我們過快地轉向行為,而沒有研究其背後的態度。 所有這些冥想都在影響其背後的態度(或情感)。 當它是純粹的,當它是堅實的,那麼行為就會出現而不會那麼多混亂。

看到缺點後 以自我為中心,珍惜別人的好處,然後我們用自己來換取別人。 這並不意味著我變成了你,你變成了我,我得到了你銀行賬戶裡所有的錢,而你得到了我所有的賬單。 這不是那個意思。 這意味著我們正在交換的是誰最重要。 我們通過實際交換標籤來做到這一點,這樣當我們說“我”時,它就是在說所有其他有情眾生的“是”(“我”的複數)。 當我們說“你”時,我們是從其他有情眾生的“存在”角度來看待自己,他們將我們視為“你”,視為他人。

寂天描述了你當時做的這個非常有趣的練習。 你的新自我(現在是其他人)看著你的舊自我(這是其他人 - 曾經是其他人但你現在稱呼“我”......)

你做的是你在做眾生,看著你曾經是的那個“我”,這麼說吧,簡單點。 你是有情眾生,看著你曾經的“我”,就像眾生會看著你以前的“我”一樣。 然後你練習嫉妒你的舊“我”,與你的舊“我”競爭,並對你的舊“我”傲慢。

嫉妒是你看著過去的自己說,“哦,這個人,他們好多了,但他們什麼也沒做……。 他們擁有所有這些財富和諸如此類的東西,但他們並沒有真正為有情眾生做任何事情。 看他們。”

為我們的舊“我”感到自豪是,“哦,我比那個人好多了,他們只是認為他們很棒,但他們實際上——不能做得很好。” 所以你會感到自豪。

然後你與你的舊“我”競爭。 “哦,那個人認為他們會打敗我,但我會努力工作,我會打敗他們。”

這是一種非常困難的思維方式。 但這很有趣。 你開始審視自己以及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這讓你再次看到自己的缺點 以自我為中心 以及珍惜他人的好處。 因為你意識到當你自高自大時,別人會嫉妒你,他們會指出你所有的錯誤。 當你貶低自己時,其他人會對你傲慢自大,然後批評你的所有錯誤。 競爭,我們知道那是什麼。

這是一種有趣的思維方式,但它可以非常有效地真正攻擊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並了解它有多麼不正常。

在那之後,下一步就是我們進行索取和給予 冥想. 那是我們交換自我和他人的地方,所以我們想像現在承擔他人的痛苦和苦難(我們稱之為“我”)。 我們承擔他們的痛苦和苦難,用它來摧毀我們自己的 以自我為中心,然後生成它。 所以這就是慈悲。 然後,以愛的態度,想要轉化和倍增我們的 身體、財產和功德,並與所有其他眾生分享。

這也是一個非常深刻的 冥想. 現在人們經常很早就教它,當你這樣做時,聽起來真的很棒:“哦,我正在承擔別人的痛苦,我正在給他們我的快樂。” 但是除非你真的做了前面的冥想—— 平衡自己和他人 和缺點 以自我為中心, 珍惜他人的利益, 交換自己和他人——如果你還沒有這樣做,那麼索取和給予,並不會真正改變你的想法。 但是當你真的做了那些其他的事情,你真的想走出自己,而不是一直看著自己和你自己的利益,真正珍惜別人,那麼當你做索取和給予時,就會喚醒你,它可能有點嚇人。 如果它很可怕,那就意味著它真的擊中了 以自我為中心. 那麼如果它真的擊中了 以自我為中心 然後我們必須回去看看,“好吧,什麼是自我中心的思想 執著 到那是造成這種障礙的原因 冥想” 然後我們必須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但如果我們只是非常舒適地坐在那裡:“我正在承擔每個人的癌症,我正在給他們我的 身體,功德,財產,我覺得很可愛……” 那麼它不會觸及我們,是嗎? 我們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和這個 冥想,實際上,如果你認真地做,它會喚醒你,就像,“我不知道我是否想給我的 身體 離開。” 然後我們看到,“哇,我是不是依附於這個 身體” 那你要回去真正看到執著於此的缺陷 身體,以及珍惜他人的好處。

當你真正擁有強大的 放棄 你想離開輪迴,然後你說:“哦,我會承擔所有其他人的痛苦,我會留在輪迴中,我會給他們我所有的功德,他們就能證悟。” 這與人們的想法相反 放棄 上面寫著:“嘿,我想要脫離輪迴,我想要解脫。” 然後你走了,“啊啊啊。 嘿,我想出去,我不想再呆在這個鬼地方了。” 它讓你看到單獨渴望解放自己和真正渴望成為一個人之間的區別。 為了他人的利益。 相當強大 冥想.

如果你想要一個非常漂亮和擴展的解釋 冥想,我見過的最好的是 化逆境為喜樂和勇氣, Geshe Jampa Tegchok 著。 在第 11 章中,這是對索取和給予的美妙解釋 冥想.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