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平靜

培養平靜

來自文本的一組經文的一系列教導的一部分 噶當大師的智慧.

  • 鎮定在發展中是多麼重要 菩提心
  • 大慈大悲 對於每一個生物
  • 我們如何識別朋友、敵人和陌生人

噶當大師的智慧:培養平等心(下載)

我們在談論第三行,

最好的卓越是具有極大的利他主義。

我們上次談到了一些好處 菩提心,利他的意圖。 在思考 菩提心,而且我越努力培養牠,就完全清楚沒有捨 菩提心 是不可能的。 而捨是第一前奏,它甚至不在七因果教中,或平等與他交換這兩個主要的修行方法中。 菩提心.

菩提心 要求我們接受和 大慈大悲 對於每一個生物,無論他們是誰,他們如何對待我們,他們的政治立場是什麼 意見 是,以及我們通常用來辨別誰站在我這邊以及我必須懷疑和害怕誰的東西。 和 菩提心 不能對眾生有猜疑恐懼,不能偏心。 它只是行不通。 當你試圖教人時,我什至沒有實際說話。 顯然那是行不通的。 但在你自己的心目中,你無法通過偏愛來培養愛與慈悲。 兩者不走在一起,他們不計算。

我認為我們非常重視培養平等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愛(尤其是)讓人感覺良好。 同情有點困難,因為你必須看到他們的痛苦。 愛,啊,它伴隨著愛、光和 極樂,這是我們都想要的,快速、便宜、簡單。 但是,即使要對人有平等的愛,我們也必須擺脫對我們喜歡的人的偏執,他們是朋友,也許是親戚,擺脫 憤怒 在敵人的人,也許是親戚[笑聲],以及對陌生人的冷漠。 然而,當我們整天、每年審視自己的經歷時,我們都在不斷地評價人們,並將他們歸為這三種類別之一,然後對朋友產生依戀,對敵人產生厭惡和厭惡,並且不關心關於陌生人的一切。

現在有人說,即使你培養了舍心,你仍然可能有敵人,但你不會偏袒他們。 有敵人的意思是可能會有人試圖傷害你或妨礙你,或類似的事情。 人們以一種方式說,“嗯,你只是有敵人,但你對他們有完全不同的情緒反應。” 另一方面,人們可以說,嗯,實際上,你不再有敵人了,因為當你真正看到每個人都同樣想要幸福的事實,每個人以前都對你很好,每個人以前都對你無微不至。 ,那麼將他們歸為今生暫時的敵人一類就沒有意義了。 如果你聽聽尊者的話,當他談到到世界各地去見這麼多人時,他總是說,“我到處都有朋友。” 他沒有說:“我到處都有朋友,也有敵人,但我對他們有同情心。”

我認為意思歸結為同一件事。 我認為,如果你發展出真正的、真正的平等心,你會把每個人都視為朋友,但知道此時此刻有些人不會回報你的那種感覺。 從你的角度來看,你不會稱他們為敵人,你只知道他們現在不會回報。 但是從您的角度來看,您仍然將他們視為朋友。

這也發生在正常生活中,不是嗎? 我們有朋友,那些我們視為朋友的人,他們可能很久以前就不再喜歡我們了,但在我們這邊,我們仍然有這樣的想法,“哦,是朋友,只是暫時發生的事情。”

那麼問題是,你如何擺脫 附件,厭惡和冷漠? 他們開出的通常方法是,如果你從一個非常廣闊的角度來看很多世,每個人都曾是我們的朋友,每個人都曾是我們的敵人,每個人都曾是陌生人。 他們舉個例子,如果這邊的人今天給你一千美元,他就是朋友,如果這邊的人偷了你的錢,他就是你的敵人。 就是今天。 那麼明天如果右邊的人變心給你一千塊錢,左邊的人偷了你的錢,那麼右邊的就成了你的朋友,左邊的就成了敵人。 所以有朋友和敵人真的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些類別一直在變化。 這是真的,他們完全改變了。

即使是那些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是我長期的朋友”的人,他們也總有成為敵人的日子。 您可能會非常愛他們,但有時他們會陷入敵人的包圍圈。

他們解釋的通常方式是事情太短暫而且太靈活,所以這些類別沒有意義,更不用說擁有 附件 對於朋友類別中的人,厭惡或 憤怒 或敵對類別的敵意,以及對第三類的冷漠。

在這裡,當我們說“敵人”時,並不意味著我們正在打仗。 它只是意味著你不喜歡的人。 某個你覺得受到威脅的人,你只是相處得不好。 您不必向他們宣戰或類似的事情。

我認為這是產生平靜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我發現對我來說更有效的是更仔細地審視我用來將人們置於 附件 類別,厭惡類別或冷漠類別開始。 而當我真正深入地看時,我有誰 附件 為了? 總是對我好的人。 他們對我很好,他們同意我的想法,他們認為我很棒,當別人批評我時他們支持我,當我遭受損失時他們安慰我,他們記得我的生日,(或者他們不記得我的生日)生日,根據我當年的感覺)...... 他們是做我喜歡做的事的人,他們認為我很好,他們同意我的想法,他們不會在公開場合批評我。 事實上,他們在公開場合稱讚我,並告訴其他人我所有的優點。 即使我心情不好,他們仍然關心我。 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這些人很棒。 我是公正的。 這就是它的樣子。 像這些是這些人從他們自己的方面所具有的品質。 我只是不偏不倚,碰巧遇到了這些很棒的人。 但也碰巧他們對我來說是如此美妙,因為他們為我做了所有這些事情。

而且,巧合的是,那些我不喜歡的敵人,他們是那些批評我的人,他們在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時責備我,即使我做錯了他們也會責怪我,但他們不應該在我犯錯時責備我,他們應該耐心、寬容和寬容,但他們沒有。 他們公開批評我。 他們在背後議論我。 他們偷了我的東西。 他們不支持我。 他們讓它為世界所知。 他們很刻薄。 我走進房間,他們轉身離開。 他們很粗魯。 有時他們甚至會打我的鼻子,這就是我鼻子這麼大的原因。 (你會認為它會因為所有的拳頭而變得更平坦,但它變得更大了。)[笑聲]這些人......但我不......。 就像我說的,“巧合”的是那些對我刻薄的人。 但當我看著他們時,我認為我是在客觀地看待他們,這就是他們的真實面目。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明白為什麼世界上還有其他人會喜歡那個人。 或者為什麼在世界上其他人不喜歡我非常依戀的人,我認為是百里挑一。

然後其他人呢? 它們只是我必須繞過的障礙。 你知道當你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車里人,他們有情感和需求。 他們只是擋路的人,您必須四處走動才能到達目的地。 當你上飛機時,其他人都在爭奪你想要的座位。 那些人只是陌生人,他們不算數。 當我們必須通過打電話給公司或其他什麼的方式來做某事時,我們打電話給的人是陌生人,誰在乎呢? 加油站的人,誰在乎? 所有從事電力、下水道系統等工作的人,我們都不認識他們。 垃圾收集者,我們不知道,我們不在乎。

當我審視自己是如何陷入朋友、敵人和陌生人這件事時, 附件、厭惡、冷漠,並不是這些人本身就有那些品質。 我正在根據此時此刻他們與我的關係來判斷和評估每個人,我認為這是內在存在的、永久的、具體的,以及他們從他們這邊來看的方式。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像我一樣看待別人。

這就是為什麼它如此驚人——我不會提到名字,因為我正在成長——其中一個政黨的一些總統候選人我們無法想像為什麼頭腦正常的人會支持他們。 因為我們對一切與我們有關的事情都感興趣,認同我們價值觀的人就是好人,不認同我們價值觀的人就是徹頭徹尾的傻瓜。 從他們自己這邊。 我們是公正的。 我們是客觀的。 [笑聲]

這會持續我們的一生。 即使從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開始,有些嬰兒看到某人就會開始哭泣,馬上就會有一種恐懼和懷疑的感覺。 所以總是把人放在這些類別中。

對我來說,真正理解我的想法是如何做到的,以及它是多麼可笑。 這真的很可笑,不是嗎? 這不是自我中心思想的最佳狀態嗎? 你甚至沒有將人們視為有情感需求的人。 或者生理需求。 我們沒有將他們視為與我們完全一樣的生物。 我們只是看到他們,將他們客觀化為誰對我有利,誰可能傷害我(或已經傷害了我),以及誰只是阻礙,我不關心。

當我真正想到這一點時,這就是這些情緒和這些類別背後的心態,就像……我不想那樣。 我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那太可怕了。 那樣太可怕了。

我發現,就個人而言,這對於打破這些類別和這些感受非常有幫助。

此外,要記住——這與通常採用的第一種方法相一致,考慮到這些事情一直在變化——當你考慮前世時,每個人都是與我們有關係的一切。 無論我們珍惜誰,我們如此依戀今生,一百年後我們都不會知道,我們可能會出生在完全不同的宇宙中。 或者即使我們知道,我們也會以不同的身體形式出現,而我們不會認出它們。

同樣,那些我現在認為非常親近的人,將來會變成陌生人或敵人。 而我現在認為是敵人的人,他們可能是我下輩子認為很棒的人。

當我在亞洲旅行時,我真的看到了這種多變性,因為所有的西方人……實際上,所有的外國人。 你來自哪個國家並不重要,只要你不是印度人。 你們有點粘在一起,你們結合在一起。 或者,如果你住在藏人社區,所有非藏人都以某種方式聯繫在一起。 所以,如果你要去某個地方旅行,因為那裡很危險,而且人們很容易在火車站扯掉你的東西,那麼你總是會嘗試和其他人一起旅行,所以你最終會和平時一樣的人一起旅行,只要看看他們就知道了就像“那不是我想認識的人。” 但是你最終和他們一起旅行只是因為他們是另一個外國人,而你們彼此需要。 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你們一起旅行,你們開始了解他們,他們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人。 你會發現他們畢竟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你對他們頭髮的顏色和他們在 McLeod Ganj 得到的珠寶種類的所有判斷,以及你用來判斷他們的其他一切,都是不合時宜的。

因此,即使在這一生中,您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關係是如何變化的。

我認為,如果我們花一些時間非常、非常深入地思考所有這些不同的論點,所有這些不同的處理方法,這真的很好,以幫助我們切斷這種判斷力和歧視性的思想,而是看到最後在一天中(以及在一天的開始和一天的中間),我們在想要快樂而不是痛苦方面完全相同。 如果我們在每一個生物(包括螞蟻、蟑螂和臭鼬,以及周圍的任何其他人)身上看到這一點,那麼它真的有助於打開我們的思想,因為我們看到了非常、非常的東西重要的…。 實際上,每個眾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們想要快樂和遠離痛苦的願望。 你訓練自己,所以當你看人的時候,你看那個,你看他們的心,你看到那個,你停止看所有表面的東西。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尊者可以說他走到哪裡都有朋友。 但如果我們 菩薩 想成為我們必須首先在這方面工作。 相當重要。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