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佛法

修行佛法

關於文本的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人生的本質:給在家修行者的忠告 傑仁波切(宗喀巴大師)。

  • 回顧以前涵蓋的主題
  • 將我們所學的佛法付諸實踐
  • 生命過得如此之快,明智地使用我們寶貴的生命
  • 置身於良好的環境中修行

人生的本質:將佛法付諸實踐(下載)

宗喀巴大師繼續說道,

短暫的一生,轉眼間就結束了。
意識到,不管怎樣,現在是時候了
尋找永恆的幸福。
不要讓這個寶貴的生命空手而歸。

在他的結論中,他再次回到了他在開始時討論的一些主題。 記得一開始他談到了寶貴的人命,他談到了死亡,現在他又回到同樣的話題上,提醒我們我們擁有寶貴的人命,所以不要浪費它。 你可以用它做一些非常棒的事情。

雖然他沒有走完整條道路,但他(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停留在與初級修行者共同的道路上——那些通過冥想死亡和無常而產生良好再生動機的人,較低重生的可能性,然後產生那種動機。 然後為了實現這個動機, 避難 ,在 三顆寶石 並學習 因果報應——避免消極,創造美德,淨化。

他並沒有深入探討四聖諦來激勵某人脫離輪迴,或者所有的 菩提心 冥想以激勵某人想要獲得完全覺醒,因為他正在與這裡的特定聽眾交談。 但是如果你聽過這些教法,當傑仁波切說:

短暫的一生,轉眼間就結束了。
意識到,不管怎樣,現在是時候了
尋找永恆的幸福。
不要讓這個寶貴的生命空手而歸。

無論我們學到什麼佛法,我們的想法是將它付諸實踐,讓它改變我們的生活,記住我們現在有一個難得的機會。 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我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停止。 即使我們活得很長,在我們生命的盡頭,它似乎也過得很快。

隨著年齡的增長,是不是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它對我有用。 就像,哇,從去年開始整整一年了。 好像就在幾個月前。 同樣在死亡的時候,我們只要回頭看,生命就在那裡,消失了,我們帶走的是我們的 因果報應 以及我們的心理習慣。 在我們有機會的時候,現在就真正投入精力來建立它。

他們經常在經文中比喻出海尋找如意寶。 你找到了它,但後來你空手而歸,因為你把它扔回海里或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 我們擁有這美好的一生,讓我們不要在沒有任何東西的情況下繼續下一世。

我認為這非常重要。 我不了解你,但我一直有一種感覺,我不想帶著遺憾離開這一生。 我從父親身上感覺到,他的人生有些遺憾。 直到幾年前我才發現它是什麼,但它從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影響了我。 我不想帶著遺憾死去。 如果我犯了錯誤,我想改正,但我也想嘗試做出正確的決定。 尤其是遇到佛法之後。 真正做出正確的決定,讓自己置身於一個可以繼續學習和實踐的良好環境中。 如果我把自己置身於修持佛法的壞環境中,卻置身於感官愉悅幸福的良好環境中,那麼我將在生命的盡頭結束整個……。 我們必須學習您放入所有照片的那個東西的名稱,它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顯示您生活中的所有照片。 有人給了我爸爸一張,然後把所有的家庭照片都放進去,每五秒鐘它就會換成另一張照片。 那就是你在生命的盡頭得到的只是你生命中那些數字圖畫書之一,當我們死了,誰想要那個? 對其他任何人都沒有興趣。

讓我們真正讓我們的生命對有情眾生有價值,尤其是產生 菩提心,尤其是現在就將了解空性的種子植入我們的腦海。 那麼當我們死去時,我們不會有任何遺憾,因為我們會盡可能地以有益的方式利用我們的生命。

我們不應該在某種意義上給自己施加壓力,“好吧,如果我有更多的同情心,我會 幽思 日夜…。” 那種給自己施加壓力並不能幫助我們明智地利用我們的生活。 只是很多的應該和壓力。 這裡所說的是看、沉思、觀察。 想想你的生活。 然後做出正確的決定。 不要根據 附件. 不要根據 憤怒,或貪婪。 認真思考,非常清楚地設定你生活中的優先次序,並根據你的優先次序做出決定。 而別人說什麼,他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事實上,如果人們說你瘋了,因為你在修行佛法,這可能意味著你在做一些好事。 因為如果你的家人和老朋友說,“你在做什麼? 你在浪費生命。 跟我來,我們聖誕節要去巴哈馬…… 你跟那些人幹這種蠢事幹什麼? 這是邪教,你不知道嗎?” 如果你的朋友這麼說,並告訴你你花太多時間和“那些人”在一起,那麼你可能正在做一些好的佛法修行,並讓自己處於一個良好的環境中。 因為世俗的人永遠不會明白,所以不要期望他們明白。 隨他們去吧。 然後他們會看到,當你改變,成為一個更快樂、更善良的人時,他們就會不自覺地看到佛法的價值。 所以不要擔心別人告訴你做什麼。 除非是有智慧的人。 他們總是說要聽智者的建議。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