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24-39 節

第 2 章:24-39 節

來自寂天菩薩的第 2 章“揭露錯誤行為”的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菩薩生活指南, 舉辦 大北佛教中心淨土營銷,新加坡。

設定積極的動機

  • 如何避免浪費我們的生命
  • 我們用來幫助我們做出決定的標準
  • 竊聽手機有多容易? 附件 獲得認可和良好聲譽會破壞我們的關係

指南 菩薩的生活方式:動力(下載)

詩句24-29

指南 菩薩的生活方式:第 24-29 節(下載)

詩句30-39

  • 承認我們以不尊重的心態所做的有害行為
  • 保持死亡意識
  • 練習的重要性 純化 現在

指南 菩薩的生活方式:第 30-39 節(下載)

問題與解答

  • 拿走了 菩薩 誓言
  • 允許孩子犯錯
  • 幫助死者
  • 嚴肅的佛法修行、婚姻和孩子

指南 菩薩的生活方式:問答(下載)

[注意:視頻僅在 3:17 之前為音頻]

是什麼浪費了我們的生命?

剛才我們為聽法設定正向發心時,我講的是人生的寶貴,善用我們的時間而不是浪費我們的生命是多麼重要。

是什麼浪費了我們的生命? 我們怎樣才能避免浪費我們的生命? 在前兩個晚上的開始,我一直在談論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的缺點。 事實上,正是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在浪費我們的生命。 是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我們自私的思想在想“我! 我想! 我需要! 我必須有! 我應該! 世界欠我的!” 這是一種非常專注於自己的心,因此變得非常執著於今生的感官享樂。

自我中心和對感官享受的執著

我們變得非常執著於美好的聲音、氣味、味道、觸感和景象。 我們總是希望擁有非常美好的感官體驗。 我們也很看重自己的名聲,不是嗎? 我們希望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們有多棒,而不是說或想我們的壞話。 我們也非常執著於人們的讚揚和認可,執著於其他人告訴我們我們很好,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好的。 最後,我們非常重視……以“m”開頭……它是什麼? 錢! 我們不是執著於金錢和財產嗎?

有了這種 附件 這是一個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想要所有這些東西給我,我們一生都在為幸福而奮鬥。 幸福變成了一場大斗爭,因為我們總是在尋找——我怎樣才能擁有最大的快樂? 那個為幸福而奮鬥並尋找最大快樂的頭腦變得非常困惑,它無法做出決定。

你們中有些人優柔寡斷嗎? 你不能做出決定,“我應該這樣做嗎? 我應該這樣做嗎? 也許我應該做這件事。”

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優柔寡斷? 非常執著於今生快樂的是心,因為我們試圖從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中獲得最大的快樂。

到了吃飯的時間,我們坐在那裡然後問:“我應該吃什麼?” 你去小販中心或餐館,你想知道,“我應該吃什麼? 要我吃米飯嗎? 我要吃麵條嗎? 我要這道菜嗎? 我要那道菜嗎? 也許我應該再買一個。”

不久前有人請我吃飯。 他們花了四十五分鐘討論吃什麼。 四十五分鐘! 當然,當你拿到食物時,你會在不到四十五分鐘內吃完,不是嗎? 當你吃的時候,你在說話,所以你幾乎沒有嚐到它的味道。 但他們必須花 XNUMX 分鐘才能準確地了解他們想吃的東西,而且他們非常享受這次談話。 老實說,我覺得這很無聊。 “我們吃西蘭花好嗎? 我們吃沙拉好嗎? 我們吃米飯還是麵條?” 我覺得那種談話很無聊。 但這些人卻認為它非常迷人。

所以我們對吃什麼猶豫不決,因為我們太執著於尋找快樂。

做出決定的標準

我用來做決定的標準是什麼? 不是“我怎樣才能得到最大的快樂?” 我使用的標準之一是,“哪個決定將幫助我創造最積極的潛力並使我能夠保持 戒律 最好的?”

你能想像用它作為做決定的標準嗎? 當你需要決定你應該去哪里或你應該做什麼時,你會問,“嗯,哪種情況會讓我更好地生活在道德行為中?”

你在做決定之前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或者你的標準是,“我怎樣才能擁有最大的快樂? 我怎樣才能得逞?”

我做決定時使用的另一個標準是,“哪種選擇對眾生最有利? 哪個選項將幫助我培養 菩提心 為利益眾生而證悟?”

這是我使用的兩個標準,我根據它們選擇我的選項。 為什麼? 因為我這一生得到的任何小樂趣都是美好的,但它來了又走了,所以不值得擔心那麼多。 花那麼多時間思考我怎樣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樂是不值得的,因為無論我們有什麼快樂,一瞬間還在,下一瞬間就消失了,不是嗎?

你吃晚飯了。 吃晚飯的樂趣在哪裡? 現在還存在嗎? 不,它不見了! 都結束了! 它會回來嗎? 不! [聽眾:像做夢一樣。] 是的,很像夢。

我的意思是,我們四處奔波尋找這些快樂,但它們來了又走了。 我們剩下的就是積累 因果報應 我們通過嘗試獲得所有這些樂趣而創造的。

比如說,當我們非常執著於好名聲而厭惡壞名聲時,我們會做各種負面的事情,不是嗎?

為了獲得良好的聲譽,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們裝出一張漂亮的臉,不是嗎? 我們看起來都很甜美,笑容滿面。 我們對其他人說了很多我們根本不是故意的好話,不是嗎? 我們希望他們對我們有好感,所以我們說了所有這些好話。 我們想要一個好名聲。 “哦,你真棒。 你真棒。 你就是這樣那樣。 但在他們背後,我們說,“你看那個人——他太可怕了!”

我們很兩面,不是嗎? 為了獲得良好的聲譽,我們根本沒有真誠行事。 相反,我們當著他們的面說我們認為別人想听的話,而在他們背後,我們抱怨他們,“他們太可怕了。 我不喜歡他們。” 我們試圖給他們一個壞名聲,以為這樣我們就會有一個好名聲。 但是當我們詆毀別人並在背後批評他們時,我們是否獲得了良好的聲譽?

想想看。 當你聽到一個人在背後批評另一個人時,你覺得批評的人好嗎? 你? 想一想,因為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人在背後批評另一個人並告訴我他們所做的所有令人討厭的事情,那麼我想,“哦,我最好小心點,因為這個人會去在背後批評我。”

這是真的,不是嗎? 當某人有在背後批評別人的習慣時,我們很難相信他們,因為如果他們批評別人,他們也會批評我們。

如果是我們在背後批評別人呢? 當我們這樣做時,人們會信任我們嗎? 我不這麼認為。 他們會說,“哦,看看他或她。 在背後詆毀別人。 我打賭他們會那樣談論我。 我最好不要和他們友好相處。”

所以你看,當我們有這些尋求好名聲並避免壞名聲的頭腦時,我們最終會為自己創造一個壞名聲。 我們積累了很多負面的 因果報應 因為我們在背後議論別人,製造不和諧。

學習評估自己

當我們執著於讚揚和認可時,當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說好話、認可我們、喜歡我們時呢? 我們都希望人們說,“哦,你太棒了!” 然後我們表現得非常害羞,但內心卻在說,“更多讚美,更多,更多。”

我們希望他們說:“你太棒了。 你太有才了你真好看。”

“誰,我?”

“你真有錢。”

“哦,你怎麼注意到的?”

我們想听到人們對我們說各種好話。 然後我們變得自負和傲慢,“哦,他們贊成我。 他們認為我很好。 所以我必須是好人。”

真的嗎? 別人對你說好話就代表你是個好人嗎? 不,這根本不是那個意思,因為人們可以對我們說各種各樣他們不是故意的話。 即使他們是認真的,如果我們對自己沒有信心,我們可以聽到很多好話,但我們缺乏自尊的感覺不會消失。

有時我們會想,“如果更多的人讚美我,我就會自我感覺良好。 我知道我是個好人。” 其實全世界都可以稱讚我們,但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那對內心的痛苦也沒有任何好處。 沒有意識到,再加上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我們試圖去做所有這些我們希望會讓其他人喜歡我們並讓其他人認可我們的事情。 我們的行為非常不真誠。 我們說的不是我們的意思。 當我們真的不是故意的時候,我們會奉承和讚美他們。

你知道我們特別做什麼嗎? 當我們遇到想要喜歡我們的人時,我們會想,“我需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讓那個人喜歡我? 我認為他們認為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不也是這麼想的嗎? “我認為他們認為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如果我能成為我認為他們認為我應該成為的人,那麼他們就會喜歡我。”

尤其是當我們遇到一個被我們深深吸引的人時,“哦,我怎樣才能成為我認為他認為我應該成為的人呢?” 我們知道我們認為對方認為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我們努力成為那樣。 我們當然不是那樣。 我們在偽裝。 我們假裝成我們不是的人。

然後在他們愛上我們並認為我們很棒並且愛我們之後,我們說,“好吧,現在我不必再成為他們想要我成為的樣子了。 我只能做我自己。” 我們所有令人討厭的品質都出來了。 我們指揮周圍的人。 我們糾纏他們。 我們對他們嘮叨。 我們批評他們。 然後他們說,“你怎麼了? 我愛上你的時候,你可不是這樣的!” 我們回答說,“好吧,我只是同一個人。”

好吧,我們可能是同一個人,但我們的行為方式不同,因為在我們試圖成為我們認為他們認為我們應該成為的人之前。 我們讓他們愛上了一個我們不是的人。 這是婚姻的良好基礎嗎——讓一個人愛上一個你不是的人? 這樣的婚姻會幸福嗎? 不。

我認為在我們的關係中,我們需要努力成為我們自己,而不是努力成為我們自己以外的人。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對其他人下流? 不,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對他們好,然後再對他們下流? 不是,而是說我們應該努力改變自己,從一開始就做一個真誠善良的人。

我們需要做我們自己,因為即使我們一生都在努力取悅他人,我們仍然永遠不會成功。 別人希望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是無限的。 我們可能會努力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但他們永遠不會滿足。 你知道嗎? 我們也不會滿足,因為我們不能一輩子假裝自己不是。 我們不能一輩子都過著我們認為他們認為我們應該過的生活。

我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才能。 我們有自己獨特的能力。 我們需要弄清楚那些是什麼,並從我們自己心中的那個空間生活,並懷著想要造福和服務他人的善意生活。 如果我們這樣做,那麼我們就是真誠的,我們就是對人誠實。 我們不是在裝模作樣,假裝我們不是。 如果他們喜歡我們,我們就知道他們喜歡我們本來的樣子。

就我們而言,我們也在努力成為一個更友善的人,因為我們認識到,與試圖以虛偽的動機取悅他人相反,善良才是建立良好關係的關鍵。

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 這對你有意義嗎? 認真想想,因為如果你總是想成為你認為父母希望你成為的人,或者你想成為你的朋友希望你成為的人,或者你的老闆希望你成為的人,那麼你永遠不會完全成功。 與此同時,無論你有什麼獨特的才能和能力,都不會有機會展現出來並被利用。 你只是裝出一副面孔,做你不是的樣子,最終一切都會崩潰,不是嗎?

我們都知道當我們不真誠時會發生什麼。 我們總不能一輩子都這樣吧? 事實上,我們不能堅持太久。 我們真的應該努力做我們自己,利用我們自己獨特的能力,善良而不是僅僅因為我們希望他們喜歡我們而試圖取悅他們。 那是行不通的。 這只會給我們的生活和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困惑。

我們需要審視自己,看看,“好吧,我的所作所為在道德上是正確的嗎? 我內心是個好人嗎?” 如果我們只是表面上表現得像個好人,我們仍然不會自我感覺良好。 我們缺乏自尊或不安全感來自我們內心,即使全世界都稱讚我們,我們也會存在。 我們需要學會評估自己的行為。 與其只是期待其他人說,“哦,你真棒,”我們應該審視自己,對自己誠實並問自己,“我是在表現友善還是想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幫助某人是因為我真的關心他們嗎? 我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喜歡我嗎?”

為了讓別人喜歡我們而變得友善——這不是創造美好 因果報應. 這基本上是在說謊,不是嗎? 這不是很真誠。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傷害別人? 不,不是那個意思。 我們必須改變自己,放下消極的態度。 我們應該學會評價自己的行為。 即使其他人批評我們,如果我們審視內心,我們會看到,“好吧,我做了我做的事,帶著覺知。 我以一種友善的態度做到了。 我沒有做不道德的事,”那就沒關係了。 即使有人對我們的所作所為不滿意,也沒關係,因為從我們這邊來說,我們知道我們所做的是正確的。

如果有人稱讚我們,但當我們審視內心時,我們會說,“你知道,我只是裝模作樣,我基本上是在騙別人,”那麼我們對自己感覺良好嗎? 當你對別人撒謊時,你不會自我感覺良好。 即使其他人喜歡你,你的自尊心也會下降。

很多新加坡人來找我說,“當我們做生意的時候,為了達成交易,我們必須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展示真相,雖然事實並非如此,但這是我必須做的方式能夠銷售我的產品或完成我的工作。”

這麼多人告訴我這個! 這對你的國家有好處嗎? 這對你個人有好處嗎? 我不這麼認為。 但後來人們說,“如果我說實話,沒有人會買我的產品。”

好吧,如果你沒有做出好的產品,你應該做出更好的產品。 他們應該購買您的產品,因為它很好,而不是因為您在撒謊。 因為你看,如果我們撒謊,其他人遲早會發現我們撒謊,之後他們就不會信任我們了。 尤其是在生意上,如果你不說實話就賣了一個產品,然後當其他人發現你在騙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再也不會來你的公司了。

而如果你是誠實的,比如如果你誠實地告訴他們,“這部分很好,但那部分不太好,”人們會信任你,他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與你做生意的時間。 這對你個人來說更好,對整個國家也更好。 所以真的要考慮一下。

現在我們要進入正文。

詩歌24

頂禮膜拜像所有世界中的原子一樣多 世間,我禮三世諸佛、禮法、禮三方。

在這裡,我們考慮 , 佛法和 僧伽. “崇高大會”是指 僧伽. 我們在想三世佛——過去、現在、未來。

“與所有的原子中的原子一樣多的虛脫 -場”——你認為的是無論有多少宇宙,無論有多少 那裡的土地,有那麼多的身體,你提供頂禮。 你可以想像你所有的前世 頂禮諸佛、佛法及 僧伽. 你可以想像自己做那麼多的禮拜。 這個想法是你全心全意地表達你對 三顆寶石.

我們為什麼要尊重和重視 三顆寶石? 因為他們有許多優良品質,而我們也想發展這些優良品質。

詩歌25

同樣地,我禮敬所有的佛堂和菩薩的安息處。 我也頂禮了受訓者和值得稱讚的行者。

我們尊重所有的聖地、佛塔、佛塔、佛陀居住的地方。 我們向所有的導師、所有的老師、所有真誠的修行者頂禮。 通過這樣做,我們與他們建立了業力聯繫。 通過看到他們的優良品質,我們變得容易接受自己發展這些相同的優良品質。

詩歌26

I 避難 至於覺悟的精髓; 我 避難 為佛法和菩薩團體。

在這裡,我們皈依大乘佛教。 我們要去 、佛法及菩薩會皈依。 皈依意味著我們相信他們是我們的精神導師。 避難 意味著我們已經看到了 , 佛法和 僧伽,我們已經考慮過 給予,我們對它們有一些信心和信心,因為我們已經考慮過它們,我們想要實踐它們,所以我們將自己託付給 , 佛法和 僧伽 引導我們開悟。

避難 是我們每天在佛法修行中所做的事情。 這也是我們可以在儀式上做的事情。 有一個非常好的儀式,你和一位佛法老師一起做,在那裡你正式 避難 ,在 三顆寶石. 屆時,您還有機會獲得五項中的一項或全部 戒律——捨棄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醉酒。

所以有正式的方式 避難 在那裡你成為一名佛教徒,在那裡你可以感受到從大法時代以來研究和實現道路的人們的修行 一直到你自己的老師,你正在加入那個能量,加入修行者的傳承。 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儀式。

避難 也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我們應該在早上起床時和晚上睡覺前這樣做。

我們應該把自己託付給 , 佛法和 僧伽 在我們做任何重要的項目之前尋求精神指導。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提醒自己佛法教義。 我們越牢記這些教義並努力按照它們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會越快樂。

詩句27-29

合掌祈請十方一切正覺者及大悲菩薩。

無論我這個畜生在無始的生死輪迴中,在今生和其他人中犯下或導致他人犯下什麼惡業,

以及任何讓我迷惑地欣喜若狂,從而傷害了自己的事情——我承認我的過犯,被悔恨所克服。

我們現在進入第 2 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即承認我們的錯誤行為。 這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所有人都犯過錯誤,但如果我們不能誠實地面對錯誤並承認錯誤並清理它們,那麼它們只會在表面下惡化,並在我們的生活中造成很多不愉快並帶給我們很多的愧疚和悔恨。 此外,負 因果報應 我們創造的將在那裡準備好成熟為痛苦和苦難的經歷。

這種坦白或揭露我們的錯誤行為、承認我們的錯誤行為的過程非常重要。 這是一種心理淨化,非常治愈。 它在精神上也令人振奮,因為試圖掩蓋我們的錯誤需要很多精力,不是嗎?

這裡有人從來沒有犯過錯誤嗎? 這裡有沒有人一貫以道德行事? 這裡有人從來沒有撒過謊嗎? 或者從不在別人背後說話? 或者從未對某人說過刻薄的話? 這裡有沒有人從未殺過其他生物,包括動物和昆蟲? 或者從來沒有偷過東西? 我們做了很多負面的事情 因果報應,不是嗎?

這個負 因果報應 可能是我們生活中大量低自尊和大量內疚的根源。 如果我們揭露這些負面情緒並承認它們,下定決心以後不再做這些事情並放下它們,我們將能夠把那些能量拋在腦後,而不會在心理和精神上受到它們的負擔。

所以我們現在要進入的這些經文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將在這些經文中承認我們的消極情緒。 之前有人問我能否解釋一下如何淨化負 因果報應,所以這就是我現在要做的—— 純化 通過修行,我們可以清除過去所做的所有錯誤行為和消極行為。

四力清淨

有一種東西叫 四個對手的力量. 我們做的 四個對手的力量 使我們能夠淨化這些惡業。

第一對手力量:遺憾

第一個 四個對手的力量 是遺憾。 後悔意味著我們承認我們的消極行為,我們為此感到後悔。 我們很抱歉我們做到了。

後悔與內疚有很大不同。 我真的很想談談這個。 這非常重要,因為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感到非常內疚。 但是內疚是一種非常無用的情緒。 它與後悔不同,因為當我們後悔時,有一定的智慧因素:我們正在觀察情況,我們看到我們的行為不當,我們為此感到後悔。 所以有智慧; 我們承認它。 我們真誠地後悔,我們將放手。 我們不會再讓這種消極行為影響我們了。

而內疚往往根本沒有任何智慧或任何真正的遺憾。 當我們感到內疚時,我們在想什麼? “噢,我好可怕! 看看我做了什麼——我真是個可怕的人! 沒有人會喜歡我。 他們永遠不會相信我,因為我真的是個令人作嘔的人。 我的所作所為太可怕了。 我再也不能看任何人了。 這太可怕了! 我感覺如此糟糕! 我的一生,我都會被這個壓垮。 哦可憐的我!

當我們感到內疚時,我們就是這樣,不是嗎? 這不就是我們心中的想法嗎? 當我們感到內疚時,誰是節目的明星? 我們在想誰? 我們自己,不是嗎? 我們真的在乎我們傷害了別人的感情嗎? 不! 我們沒有時間去關心對方。 我們太忙了,自我感覺很糟糕。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內疚是沒有用的,因為坐在那裡對自己感覺很糟糕只是另一種自我迷戀,自我重要性,使自己比實際情況更重要。

內疚在說什麼? 內疚感在說:“如果我不能成為最好的人,我就會成為最差的人。 但不知何故,我很特別。 我很內疚。 整個情況都因為我而變得糟糕!” 這真的是一種膨脹的力量感,不是嗎?

“我可以讓一切都出錯,這就是我的力量。”

“婚事一塌糊塗都是因為我! 我很厲害。 全靠我自己。”

“整個辦公室,我的公司,一團糟,都是因為我。 我真的很厲害我可以讓一切都出錯。” 這真的是一種自我膨脹的感覺,不是嗎? 每當有分歧或出現問題時,這不僅僅是因為一個人。 有多種原因和 條件. 我們不應該那麼自大,認為我們可以自己搞定一切。

當我們感到內疚時,我們真的被困住了。 而當我們感到後悔時,我們就會看到自己的錯誤。 我們承認它。 我們不會感到羞恥並掩蓋它。 帶著內疚,我們感到羞愧。 我們掩蓋它,從不真正承認它。 有時我們甚至不承認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因為我們太忙於辯解和合理化,但內心仍然感到內疚。

遺憾的是,我們承認這一點。 我們並不感到羞恥。 我們知道我們不是一個天生邪惡的人。 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消極的行為。 我們很遺憾。 我們想放棄再做一次。 所以我們可以承認它。 所以在佛菩薩面前,我們告訴他們我們的惡行。

我認為這對我們來說非常健康且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我們不能承認我們的負面行為,我們將終其一生都在歌舞表演,試圖讓自己看起來好看。 掩蓋我們的錯誤需要很大的精力。 然而,如果我們承認自己的錯誤,道歉並下定決心在未來做得更好,那麼我們就可以把事情清理乾淨。

第二種對手力量:不再做該動作的決心

第二個 四個對手的力量 是不再做動作的決心。 這確實是在下定決心不再做負面行為,“每當我這樣做時,事後我都感覺不對,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健康的事情。 我會盡力不再那樣做。”

對於某些行為,可能很難說“我再也不會這樣做了”。 例如,你認為你可以如實地說你再也不會八卦了嗎? 如果你說你再也不會八卦了,你是在撒謊嗎? 如果我們說我們再也不會這樣做,那可能是在撒謊。 所以最好說,“我會非常努力地不去做。”

或者最好設定一個時間框架,“在接下來的兩天裡,我會非常警惕,不要八卦別人。” 所以那兩天你非常警惕。 然後你會得到一些自信,“哦,是的! 我可以這樣做兩天。 我做的。” 這讓您有信心在未來繼續不這樣做。

第三種對手力量:修復關係

我對藏文第三種力量的翻譯與通常的翻譯略有不同。 我稱之為“恢復關係”。

當我們做惡業時,它們是針對其他眾生的——或者是針對 三寶 (“ , 佛法和 僧伽) 和我們的 精神導師,值得尊重的人,或反對普通眾生。 每當我們對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做出負面行為時,都會破壞與他們的關係。 為什麼? 因為我們對其他人的意圖是消極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對他們產生建設性的、有益的意圖來解決這個問題。 就 , 佛法和 僧伽,對他們的建設性意圖是 避難 在他們中。 對其他眾生,發善心 菩提心,對他們有愛和同情。

在這第三種對手力量中,我們所做的就是我們 避難 請通過 WestEd 就業網頁,在我們的 精神導師, 佛法和 僧伽,我們生成 菩提心:成為圓滿證悟者的慈悲心 為了一切眾生的利益。 當我們這樣做時,因為我們正在改變對我們傷害的人的態度,實際上我們正在恢復與他們的關係。

現在問題來了。 修復自己內心的關係可以,但我們不應該也去向對方道歉嗎?

嗯,是的,如果情況是這樣你可以道歉,那麼這樣做是非常好的。 但有時,與我們一起製造負面影響的人 因果報應 已經死了,我們不能去向他們道歉。 在某些情況下,這個人的感情很受傷,很難向他們道歉,因為他們還沒有準備好與我們交談。 我們必須尊重這一點,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恢復關係指的是改變我們的意圖。

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正在放棄我們對自己的任何負面想法或情緒 靈性導師, 佛法和 僧伽,或對有情眾生。 我們正在放棄那些消極的想法和情緒,我們正在創造積極的想法和情緒來代替它們——避難, 生成 菩提心.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正在改變自己的意圖。

淨化負面的重要事情 因果報應,就是改變我們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 除此之外,如果可以向對方道歉,我們應該這樣做。 但這並不總是必要的,因為就像我說的,有時我們與他們失去聯繫,或者他們仍然感到非常受傷,他們不想和我們說話,或者他們可能已經死了,或者誰知道什麼。 所以如果我們能道歉,那很好,但除此之外,重要的是轉化我們自己的心。

現在,我想如果我們能早點道歉,而不是晚點,那很好。 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 我們永遠不知道另一個人甚麼時候會死。 如果你內心承認你傷害了別人的感情或你的行為不當,但因為你的驕傲在干擾,你沒有去找他們道歉,然後他們死了,你會有什麼感覺? 你會感覺很糟糕,不是嗎?

你一直想道歉,但你的自我妨礙了你。 你感到非常自豪,“好吧,我承認我做了一個消極的行為,但我不會道歉。” 但是你知道嗎,當我們不道歉時,誰會因此受到傷害? 是我們,不是嗎? 因為如果我們在道歉之前就死了會怎樣? 或者如果另一個人死了怎麼辦? 我們會坐在那裡感覺,“哎呀,我應該道歉。 只是我的自我阻止了我這樣做。” 為避免此類情況,最好盡快與人一起清理,以免惡化。

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個關於死亡和垂死的會議,會議的對像是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人,也為普通大眾,那些想談論這個問題的人。 我記得在會議和研討會期間,許多人走到麥克風前談論他們自己的個人經歷。 很多人都在說他們是如何傷害家人或朋友的,那個人已經死了,現在他們感覺很糟糕,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向那個人道歉。

我記得在會議上聽到很多人這樣說,我當時在想,“他們告訴 500 個人他們對多年前所做的消極行為感到多麼抱歉,但我們不是需要聽的人。 一個需要聽的人,他們沒有說。” 這讓我為他們感到非常難過,因為當我們可以去道歉時,事情就會迎刃而解。

當別人向我們道歉時,我們應該大方地接受他們的道歉。 我們不應該說,“嗯,是時候了。 哎呀,你花了很長時間。 你傷害了我的感情如此糟糕。 你真是個白痴,我簡直不敢相信你做了什麼,你該道歉了,你這個混蛋!”

這不是我們應該與來向我們道歉的人交談的方式。 相反,我們應該放下我們的怨恨和怨恨,如果我們對他們抱有負面情緒,我們可能應該向他們道歉。

你知道有時候當我們的感情受到傷害時,我們會坐在那裡然後說,“我要等他們道歉。 我很生他們的氣。 我受不了他們。 我真的很生氣!” 你必須和他們一起生活。 你和他們有關係。 你嫁給了他們。 他們是你的母親或你的孩子或其他任何人。 “我才不會道歉! 他們必須向我道歉,因為無論如何都是他們的錯。 他們開始了戰鬥。”

我們經常這樣自言自語,不是嗎? “他們開始了。 都是他們的錯! 他們欠我一個道歉。” 然後當他們過來向我們道歉時,我們說,“你這個白痴,是時候了! 太糟糕了,直到你對我表現得如此糟糕之後,你才意識到這一點。”

其實我們也應該向他們道歉,因為我們一直坐在那裡對他們有很多負面情緒,不是嗎? 當我們坐在那裡對別人懷恨在心時,這是一種美德心態嗎? 我們是否創造良好 因果報應 當我們懷恨在心? 不,差遠了! 所以當那個人最終向我們道歉時,如果我們一直對他們抱有消極的意圖,我們可能也會考慮向他們道歉。 把它弄清楚,讓我們承認我們都對所發生的事情有份,而不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一個人身上。

當人們向我們道歉時,禮貌並接受他們的道歉是非常重要的。

對手的第四種力量:補救行動

第四個 四個對手的力量 是某種補救行為或補救措施。 這可以是任何一種善行。 這可能是一種佛法修行,例如念誦 口頭禪,做一個 冥想 修行、禮佛、學法、觀法 或做呼吸 冥想. 它可能正在製作 供品,幫助印刷免費分發的書籍,自願提供服務以幫助組織佛法活動或自願花時間在寺廟或佛法中心提供幫助。

它可以是在社會上做某種志願工作,也可以是慷慨大方,給予某種 對窮人或生病的人。 任何一種善行。 有很多方法可以完成最後一部分,即補救行為。

當我們有一些我們想要清理的負面行為時,我們會做這些 四個對手的力量——後悔,下定決心不再這樣做,通過以下方式修復關係 避難 並生成 菩提心,並做某種補救行為,做某種善行。 所以這就是我們如何淨化我們的負面行為。

強烈推薦做這些 四個對手的力量 每天,因為基本上我們創造消極 因果報應 每一天,不是嗎? 如果您看一下,我們會的。 我們創造負面 因果報應 每天,所以我們應該做一些 純化 每天晚上為了收拾白天發生的一切。

有時人們會 純化 撤退。 他們會做一個非常專注於這些的特別靜修會 四個對手的力量 並真正將他們的精力投入到清理他們的生活中,為他們的消極行為感到遺憾,做出新的決定,採取補救措施, 避難, 生成 菩提心.

這些撤退非常精彩。 人們做這些事情會改變很多,因為你花時間審視自己的生活,誠實地對待它,清理一切。 當我們清理自己生活中的東西時,我們就不會感到內疚了。 當死亡的時刻到來時,我們不害怕,也不後悔。 反之,如果我們還沒有清除我們的負面情緒,那麼當死亡來臨時,就會有那麼多的恐懼和那麼多的遺憾。 谁愿意帶著恐懼和遺憾死去? 我認為我們中的任何人都不想那樣死去。

在第 28 節中,它說:“無論我這個畜生犯下或導致他人犯下任何消極行為……” 有時我們會讓其他人做出負面行為。 例如,您要求家人為您撒謊。 或者你告訴你的員工不誠實。 或者你告訴別人拿走一些不是免費贈送的東西。 你讓人們在背後批評別人。 或者你讓人們捲入你的爭吵,讓他們都興奮起來,生氣,以至於他們對別人說粗話。 這些是我們導致其他人做出的負面行為,因此我們也必須為此感到遺憾。

在下一頌中,它說“任何我所迷惑的歡喜”。 換句話說,當我們因他人的惡行而歡喜時,我們也必須承認這一點。 我們可能沒有對某人說過任何殘忍的話,但我們聽說其他人說過,我們會說,“哦,太好了! 我很高興他們斥責了那個人。 他們活該!” 那是在消極中歡喜。 或者如果我們讀報紙,“哦,他們殺了所有這些人。 好的! 他們就是這樣一個邪惡的人。 我很高興他們被殺了。”

每當我們對負面行為感到高興時,我們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我們自己。 我正在讀別人給我的一份新加坡報紙。 有報導稱,一名殺害兒童的年輕人將被處以絞刑。 我正在讀到那件事,我感到很抱歉。 這個年輕人的智商為76; 他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智商為 100 是正常的; 76 太低了。 處死這樣一個沒有完全智慧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做?

如果你為那種事而歡喜,說:“哦,太好了! 他殺了人,我們必須去殺了他,”你只會製造很多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你自己。 如果一個人做了有害的行為,那麼他們可能需要進監獄,這樣他們才不會傷害別人。 但為什麼要殺他們? 為什麼要為別人殺死他們而高興?

所以這些都是我們承認的事情——我們做過的錯事,我們導致別人做的錯事,當別人做錯的時候我們很高興。

詩句30-31

無論我犯了什麼罪,出於對我的不尊重, 身體、言論和思想反對 三顆寶石,反對父母,反對 精神導師 和別的,

無論我這個做過惡行、被許多過失玷污的人,做過什麼可怕的惡習,哦,指導靈們,我都一一懺悔。

在這裡,我們承認我們可能以不尊重的心態所做的任何負面行為,以及我們通過以下方式所做的任何負面行為 身體、言語和思想。 這包括我們用我們的產品所做的有害行為 身體: 殺戮、盜竊和不明智的性行為; 我們在口頭上做過的有害行為:說謊、製造不和諧、刺耳的話和八卦; 我們在心理上做過的負面行為:充滿貪婪和 附件, 惡意和 錯誤的看法.

當我們不尊重那些值得尊重的人時,我們總是在懺悔。 我們可能不尊重 , 佛法和 僧伽, 比如批評 , 佛法和 僧伽. 你看到人們總是這樣做。 例如,我們可能偷了 供品 已給予 , 佛法和 僧伽 我們承認這些。

當我們對父母說了負面的話,當我們辱罵他們或發脾氣時,我們就是在承認我們對父母所做的事情。

現在確實如此,不可能一直取悅我們的父母。 我們不能 100% 地取悅我們的父母,但不取悅他們與持消極態度、咒罵他們、向他們扔東西、對他們尖叫或辱罵他們是不同的。 我們對這些無禮的行為感到遺憾。

我們也對我們不尊重我們的方式感到遺憾 精神導師. 我們與佛法上師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關係。 事實上,我會​​說這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因為這個人將教導我們佛法,使我們能夠脫離輪迴。 如果我們隨後背棄這個人,批評他們,對他們生氣,辱罵他們並以非常不尊重的方式說話,我們就會非常嚴重地傷害自己。

我們正在製造很多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因為正是這個人正試圖帶領我們證悟,他非常仁慈和慈悲,給我們教法,但我們卻將他們視為敵人。 當我們的心將某人的慈悲視為敵人時,那一刻我們的心真的很混亂。 所以我們真的必須為那種消極情緒感到遺憾並修復這種關係。 這非常重要,因為否則我們將面臨完全離開佛法的風險,而這樣做並不是很好。

因此,無論我們做了什麼可怕的惡習,無論我們做了什麼錯誤的行為,我們都會後悔。 我們承認並承認他們所有人在場 , 佛法和 僧伽.

然後它說:

詩歌32

我該如何逃避呢? 快來救我! 在我的惡習消失之前,願死亡不會很快降臨到我身上。

還記得我說過寂天以第一人稱說話嗎? 所以他在這裡問自己,他也試圖讓我們問,“我該如何逃避它? 我做了所有這些負面行為,我該如何避免經歷它們的痛苦結果呢? 這些惡業的種子在我的腦海裡。 如果我不快點淨化它們,還沒有淨化就死了,我怎麼能避免自己的行為帶來的痛苦結果呢?”

所以這就是寂天所說的:“快救我!” 呼喚 , 佛法和 僧伽 說:“教我如何淨化自己的心。 把我從這種消極情緒中拯救出來。 在我的惡習消失之前,願死亡不會很快降臨到我身上。” 換句話說,“在我有機會淨化之前,願我不死。”

但隨後他繼續思考:

詩歌33

死亡不會區分已完成和未完成的任務。 這個叛徒,不管是健康的還是有病的,都不可信任,因為它就像一道突如其來的大雷。

因此,雖然我們可能不想很快死去,但我們可能希望有很多時間來淨化我們的負面情緒,死亡不會歧視。 當我們的 因果報應 完成或負時 因果報應 干預並導致疾病和過早死亡的成熟,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死去。

當我們生病時,死亡就會來臨。 當我們健康時,它就會到來。 我們知道有些人有一天完全健康,但他們遭遇了一場可怕的車禍,第二天就死了。 或者他們有一天很健康,但他們得了腦動脈瘤,第二天就死了。 或者他們心髒病發作,第二天就死了。

死亡不會區分病人和健康人。 它可以隨時罷工。 我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

死亡也不區分已完成的任務和未完成的任務。 所以我們不能說,“好吧,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然後我就死了。” 我們總是死於未完成的事情,因為我們總是在做某事。 如果花時間思考:“好吧,我稍後會修持佛法。 首先,我必須做另一件事。 我有足夠的時間生活。 我年輕。 死亡不會很快發生。 死亡將在稍後發生。 在我做完所有這些事情之後,在我完成所有世間事務之後,在我完成佛法修行之後,死亡就會來臨。”

這是明智的思考方式嗎? 不,這根本不是很明智,因為死亡隨時都會到來,無論我們是否準備好迎接它。 我們是否修習佛法,是否沒有修習佛法。 所以這個總是說:“我明天要修持佛法”的心——這個心是一個大敵人。 這種想法是一個大敵人,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明天是否還活著,對嗎?

你能保證你明天還活著嗎? 誰能為我們保證我們明天會活著? 沒有人能保證,他們可以嗎? 因此,如果我們要修持佛法,就必須現在就做,因為現在是修持佛法的唯一時間。 不管你多大年紀。 死亡隨時可能降臨,我們只有現在才能修行,所以現在修行很重要。

頭腦在說,“稍後。 首先我要賺點錢。 我會玩得很開心的。 我會做這個那個和其他事情。 那我就去修持佛法。” “以後”會發生嗎?

當我們看到死亡隨時可能發生時,我們就知道我們必須現在就修持佛法。 很重要。 它為什麼如此重要? 因為在死亡的時候,我們的 身體 不跟我們一起來。 我們的朋友不和我們一起來。 我們的親戚不跟我們一起來。 我們的金錢和財產不會隨身攜帶。 我們的名聲和聲譽不會隨著我們而來。 我們收到的所有讚揚和認可都不會伴隨我們而來。

死亡時唯一伴隨我們的是我們的 因果報應 和心理習慣。 這些是死亡時意識連續性帶來的唯一事情。 我們可以終生努力工作以獲得金錢、財產、好名聲、愛和感激,但這些東西在我們死時都不會隨之而來。 隨之而來的都是消極的 因果報應 我們積累了這些東西——通過撒謊、不誠實、在人們背後議論。 所有的消極 因果報應 和我們一起來。 但我們創造的所有事物都是消極的 因果報應 得到根本不要來。

即使我們如此出名和受人尊敬,以至於世界上每個人都在我們死後哀悼,我們甚至都不是來享受它的。 死後名譽有何用? 有時我們坐在那裡想,“人們對我的欣賞還不夠。 我太棒了但在我死後,在我的葬禮上,他們會哭泣,他們會說關於我的好話、好話。” 那時你要去哪裡? 你會在附近聽到和聽嗎? 不,我們將在下輩子。 所以人們可能在這里為我們哭泣,但我們不知道。 我們已經在下輩子了。

詩句34-39

為了朋友和敵人,我犯下了各種惡習。 我不曾認得:“拋下眾人,我必死去。”

我的敵人不會留下,我的朋友也不會留下。 我不會留下來。 什麼都不會留下。

無論經歷過什麼,都會消失在記憶中。 就像夢中的經歷,過去的一切都不會再見。

即使在這一生中,正如我所經歷的那樣,許多朋友和敵人已經逝去,但由他們引起的可怕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於我面前。

因此,我沒有認為我是短暫的。 由於妄想, 附件,和仇恨,我犯下了很多負面的事情。

日日夜夜,壽數不斷縮減,無加增。 那我不就死了嗎?

所以所有這些經文都在說,為了我們的朋友和親人的利益,我們創造了很多負面的東西 因果報應. 然而,在死亡之時,我們與這些朋友和親人分離。 當我們快要死的時候,即使我們的親朋好友都在我們身邊,他們能阻止我們死嗎? 一點也不。 即使他們就在我們身邊。 他們握著我們的手說:“我非常愛你。 不要離開! 這能阻止我們死亡嗎? 不。

臨終時,我們的朋友和親人真的幫不了我們多少。 事實上,有時他們讓我們的死亡變得更加困難,因為他們在哭泣和哀號,而不是能夠專注於正念地死亡並產生良好的動機,我們覺得我們必須照顧我們的朋友和親戚。

為了這些朋友和親人,我們做了那麼多惡行,在我們死的時候,所有這些惡行 因果報應 和我們一起來。 我們的朋友和親戚留在這裡,但我們攜帶負面 因果報應 與我們在一起,並將及時體驗他們不愉快的結果。

同樣,我們的敵人,我們不喜歡的人,我們無法忍受的人,我們想要傷害和報復的人,因為他們傷害了我們——這些人也會死去。 我們死後,他們會留在這裡。 我們一個人繼續。 如果敵人有一天會死,為什麼還要試圖傷害他們呢? 如果我們只是要製造負面影響,那麼傷害別人有什麼價值 因果報應 當我們繼續下輩子的時候,把那個消極的 因果報應 和我們一起,而那個敵人留在這裡? 傷害別人有什麼用因為那隻會造成更多的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更多的東西讓我們淨化?

所以在這些詩句中,寂天在做的是警告我們不要製造負面的 因果報應 在與朋友或敵人甚至陌生人的關係中。 他還讓我們知道淨化和修行是多麼重要 四個對手的力量 在我們死之前,這樣我們就不會消極 因果報應 與我們來生。

問題與解答

聽眾: 拿走了 菩薩 誓言 也需要在我們的未來生活中致力於它。 我們如何確保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們仍然繼續承擔這個責任?

尊者圖登卓龍(VTC): 我們努力練習。 當我們採取 菩薩 發誓,我們越能保持 發誓, 越不可思議的好 因果報應 我們創造。 只是保持 菩薩 發誓 幫助我們創造未來善生的因。 它不能確保它,但它確實有助於為它創造很多原因。

就算不知道未來會投生到什麼地步,也好接受 菩薩 誓言 因為的印記 誓言 將會在那裡,它肯定會以積極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未來生活,以至於在這一世或另一世,我們將再次遇到大乘老師並能夠修行。 就算機緣巧合,我們投生為動物,也說不定還是做個善良的動物,然後再過一個寶貴的人身,繼續修行。

聽眾: 我怎樣才能學會放手,看著我的孩子犯錯誤? 我想擺脫這種擔心和嘮叨他們的痛苦。

職業訓練局: 對你有益! 當你擔心和對你的孩子嘮叨時,你只會在你與他們的關係中造成很多干擾。 孩子們不會想和你在一起,因為每次他們在你身邊時,你都會對他們嘮叨。 你在擔心他們。 這個人真的不想再嘮叨和擔心他們的孩子了——對你有好處!

你是怎樣做的? 如何讓孩子自己犯錯? 你意識到你作為父母的工作是教育你的孩子。 你給他們一個教育。 你教給他們良好的道德價值觀。 我所說的教育不是指數學、英語之類的東西。 你教他們如何做一個好人。 你教他們如何善良。 你教給他們良好的道德價值觀。 你教他們如何在他們無法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的情況下處理他們的挫敗感。

這是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如何應對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帶來的挫敗感,因為你的孩子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候會經歷這種情況。

所以你教給他們這些技能,然後你不得不放手。 你必須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來學習。 如果我們都審視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有時我們不得不犯錯誤才能學到非常重要的東西。 如果你看看自己的生活,這是真的嗎? 有時你必須做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才能學到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 也許人們事先非常努力地告訴你這是一件愚蠢的事情,但你無法理解。 他們一直聊到臉色發青,但我們沒有聽。 我們必須去經歷那次經歷,然後我們從那次經歷中知道這是一個錯誤。

所以在某些事情上,作為父母,您可能想保護您的孩子免受犯錯的痛苦,但您做不到。 那不是你的工作。 在您孩子成長的某個時刻,或者在許多不同的時刻,您必須讓他們自己做出決定,並且通過犯錯,了解他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讓孩子們知道他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們做了某些事情,就會有某些結果——不僅是來世的業力結果,甚至是今生的結果。 有時,無論您做什麼,您的孩子都必須犯錯誤。 你已經給了他們工具,所以有時候你最好退後一步,讓他們嘗試發展自己的智慧。 也許他們會做得很好。 也許他們會犯錯誤,但這就是他們學習的方式。

你還記得你十幾歲的時候,你知道多少? 當我們還是青少年和年輕人時,我們以為自己無所不知。 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建議,但有時我們會想,“我的父母——他們為什麼要給我那個建議? 他們不是很聰明。” 但是當你活得更久並且犯錯時,有時你會發現你父母的建議是好的。 但是那個時候你是看不到的。 學習的唯一方法就是犯錯。

有時你會停止擔心。 你不要再對你的孩子嘮叨了。 他們出去做點什麼,而且做得很好。 您可能會驚訝於您可以如此信任您的孩子。 所以有時給他們一些信任,不要再擔心他們,而是相信他們。 相信他們自己的智慧,即使他們犯了錯誤,他們也會吸取教訓,最終會好的。 他們可能不會犯錯誤。 他們可能會做一些非常明智的事情。 事實上,有時你的建議對他們來說可能不是最好的。 你必須給他們那種空間。

聽眾: 我怎樣才能幫助我深愛的已故母親創造更積極的 因果報應 並有一個良好的重生?

職業訓練局: 當我們有朋友和親人,我們非常關心的人已經去世時,創造一些積極的潛能,創造一些功德並將其迴向給他們是非常好的。 這在他們周圍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能量場。

最好的做法是拿走他們的一些財產並將它們捐贈給慈善機構。 把屬於你母親或父親,或你所愛之人的死者的東西,捐獻給慈善機構。 通過贈送那個人的財物,就好像他們在創造美好 因果報應 慷慨大方,這將幫助他們。 或者製作 供品 到一座寺廟。 製作 供品, 佛法和 僧伽。 使 供品 到寺院。 通過慷慨,你創造積極的 因果報應,然後您將其奉獻給已故親人的福利。

另一件事是背誦 祈禱之王. 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祈禱 菩薩 普賢菩薩。 你可以背誦它並將它奉獻給你所愛的人。 您可以贊助祈禱等。 所以基本上你做了很多積極的行動。

也很高興做的是做一個 冥想 和你愛的人一起練習。 例如,觀想或想像你的親人頭頂著觀音,然後當你說 六字真言 或者當你說 南摩觀世音菩薩,想像大量的光從觀音流下,進入你所愛的人,淨化他們的負面 因果報應 並帶給他們證悟佛法之道。 做這種 冥想——觀想觀音的慈悲之光流入你所愛的人——會很有幫助。

聽眾: 你有什麼 意見 在崇拜 和他弟子的遺物? 佛教不是商業化了嗎,或者這是我的 錯誤的看法?

職業訓練局: 去看舍利子的目的是為了啟發我們的心,以便我們修行佛法。 的確,如果我們向遺物鞠躬,如果我們讓 供品 對於遺跡,如果我們在與遺跡相關的方面做一些積極的事情,我們就是在創造美好 因果報應,看到遺蹟的真正目的是想,“哇! 有這些聖者學習教法,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它們,真正努力淨化和發展他們的良好品質。 我想像他們一樣。”

所以,如果你看到這些遺物,並產生那種想法,讓你感到受到啟發,想做更多的練習,這就是將遺物放在這裡的真正目的。 出於對那些聖者及其證悟的尊重,並且因為你想要獲得這些證悟,那麼如果你鞠躬並做 供品,你創造了很多功德。

但是,要回答商業化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向人們收費,讓他們花很多錢去看文物之類的東西。 我非常強烈地感到佛法教義應該被自由地傳授,美妙和美德的事物應該被非常自由地分享。

聽眾: 如果特蕾莎修女是佛教徒,她的心是純潔的,充滿了慈悲,那她在證悟的道路上豈不是已經走得很遠了?

職業訓練局: 是的,為什麼不? 特蕾莎修女在關懷他人方面做了很多非常精彩的舉動。 儘管她不是佛教徒,但憑藉她慈悲行為的力量,我相信這將幫助她獲得良好的重生並在證悟之道上進步。

聽眾: 如果人們想要認真修行,結婚生子會不會阻礙他們的修行? 另一方面,結婚生子對他們修行有什麼好處呢?

職業訓練局: 這完全取決於個人。 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並且你發展了很多 附件 對你的家人,以至於你忽略了你的佛法修行,你總是擔心你的家人,你不想布施,因為你想讓你的孩子有錢,如果你為了利益做了很多惡行你的家人,那麼擁有一個家庭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另一方面,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你試著教你的孩子佛法,如果你教他們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做一個慷慨和善良的人,那很好。 你創造美好 因果報應 他們也這樣做。

如果你把家庭生活當作忍耐的練習,那麼你也會在修道上取得進步,因為在家庭中生活需要大量的忍耐、愛和慈悲,不是嗎? 因為你所有的親戚都不會按照你的意願去做,你必須對他們保持耐心。

在我們正在研讀的經文第 6 章中,寂天談到了忍耐,我們經常需要和家人一起修習忍耐。 如果你對家人有耐心,你就會積累積極的潛力。 因此,他們的家庭生活是成為證悟之因還是成為許多痛苦之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 這取決於你的思想,你是否善良,你是否有道德,你的意圖是什麼。

我認為,如果一對夫婦把佛法作為他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麼他們在佛法修行中互相幫助和鼓勵,這對他們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果你做一些,那就太好了 冥想 一起修行或一起去佛法教導。 孩子們看到他們的父母修持佛法,這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父母常對孩子說:“靜坐不動!” 你不是有時對你的孩子這樣說嗎? 但是你的孩子有沒有看到你靜靜地坐著? 不! 所以,如果他們從未見過你靜坐、耐心和冷靜,他們將如何培養牠? 但是如果你們在婚姻中非常重視佛法的培養,夫妻雙方真的在佛法修行上互相幫助,那麼你的孩子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參照系,他們就會效仿那個好的行為。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不想擁有家庭,我認為那完全沒問題。 我認為父母不應該嘮叨孩子結婚給他們孫子。

如果你有想要出家的孩子,我認為你絕對應該鼓勵這樣做,因為擁有一個出家的人對整個家庭來說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祝福。 那麼你的家庭中就會有你自己的佛法老師。

如果人們想要出家,我認為應該鼓勵他們這樣做,因為他們作為出家者對自己所做的工作,他們將其奉獻給整個地球、所有眾生的利益,因此每個人都會從中受益。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