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7-23 節

第 2 章:7-23 節

來自寂天菩薩的第 2 章“揭露錯誤行為”的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菩薩生活指南, 舉辦 大北佛教中心淨土營銷,新加坡。

設定積極的動機

  • 產生 菩提心,我們需要減少自我關注
  • 為什麼我們年復一年地面臨同樣的問題
  • 自我關注的解毒劑

指南 菩薩生活之道:處理問題(下載)

詩句7-23

  • 關於“罪”字
  • 區分人物和動作
  • 提供 供諸佛菩薩沐浴的地方
  • 要享受某樣東西,我們不必擁有它

指南 菩薩的生活方式:第 7-23 節(下載)

問題與解答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空性
  • 精神疾病與佛法修行
  • 殺生果報

指南 菩薩的生活方式:問答(下載)

[注意:視頻僅在 34:41 之前為音頻]

昨晚我談了一些關於 菩提心是, 心願 開悟以及它如何從偉大的愛和 大慈大悲. 愛是眾生希望獲得快樂的願望及其因緣。 悲心是願眾生離苦及其因。

要發菩提心,我們需要減少我執

生成 菩提心,我們需要做的主要事情之一是減少我們的自我關注,我們的 以自我為中心,正在思考的頭腦,“我! 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 你知道那種心思嗎? 為了在精神上到達任何地方,我們必須征服那個思想。 即使這一生要快樂,我們也必須停止對自己如此全神貫注。

為什麼我們年復一年地面臨同樣的問題

我每年來一次新加坡。 今年是兩次。 我看到很多人。 每年我來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人。 每年當我與他們交談時,他們都會告訴我他們的問題。 這與前一年的問題相同,與前一年、前年和前年的問題相同。 每年我都會給他們同樣的建議。 但是下次我來他們仍然有同樣的問題。 所以我想知道他們是否嘗試實踐這些建議。

有時我們的 以自我為中心 以這樣一種方式工作,我們可以真正擺脫遇到問題的負擔。 你知道我的意思?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知何故,我們會覺得自己很重要。 人們必須聽我們的。 無論他們願意與否,我們都讓他們傾聽我們的問題。

有時我認為我們似乎因問題而受苦很多,但當我們得到一些關於如何阻止它的好建議時,我們並沒有聽從這些建議。 正如我所說的,我不確定我們是否真的想停止我們的問題,或者我們是否願意以某種方式解決我們的問題。

你知道我的意思? 這就像如果你有問題,你知道你是誰。 [笑聲] 這是形成身份的一種非常奇怪的方式,但我們肯定會這樣做,不是嗎?

所以我們只是形成了這些身份。 我們有這些問題。 我們每年都經歷我們的生活——同樣的事情。 每天——同樣的事情。 我們很痛苦,但我們沒有改變。 那是誰幹的? 我們為什麼不改變? 我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來阻止我們的問題呢? 這是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只是圍繞著我和我的問題,以及每個人如何不正確對待我。 你知道那個嗎?

“人們就是不善待我啊! 我好可愛我脾氣真好我很善良。 但是我的家人——他們就是不欣賞我。 他們對我太刻薄了。”

“我的同事在背後議論我。 沒有人聽我的。 我有很多問題,因為其他人對我不太好。”

正確的? 我們都有同一個故事的不同變體,不是嗎? 我們的基本抱怨是其他人對我們不好。 你不這麼認為嗎? 別人就不能對你好一點嗎? 你不覺得嗎?

難道你不想讓你父母對你好一點嗎? 還是你的孩子對你更好? 你的老闆絕對應該對你更好! 如果你是老闆,你的員工應該對你更好。 我們總是認為我們所有的問題,我們所有的不滿都是由於別人的錯。 如果他們會改變,那麼我的問題就會停止。

我認為我們之所以年復一年地遇到同樣的問題,是因為我們把問題歸咎於其他人。 既然我們無法控制其他人,那麼我們就說,“我有這個問題,這都是他們的錯。 我只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 我對此無能為力,只能為自己舉辦一場哀悼派對!”

還記得昨晚我們談過的憐憫派對嗎? “可憐的我! 這個世界不待我!” 我們舉辦小小的可憐派對,為自己感到難過。 我們抱怨別人如何虐待我們,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改變我們自己的想法或我們自己的行為。

有時候我們很愚蠢,你不覺得嗎? 我們期望其他人改變。 我們能控制別人嗎? 不,我們根本無法控制它們,不是嗎? 你能讓別人做某事嗎? 並不真地。

我們確實有一些影響的一件事是我們自己的思想。 但是我們是否嘗試改變自己的想法來解決我們的問題? 不! 我們只是不停地說,“這是他的錯。 這是她的錯。 都是他們的錯!” 這種態度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我們只會繼續為自己感到難過並抱怨同樣的問題。

自我關注的解毒劑

你知道我去年在務虛會上做了什麼嗎? 當我們閉關時,我們往往會陷入困境。 你正試圖 幽思 氣息上。 你想說 口頭禪. 但你所做的只是想,“可憐的我! 所有這些人都不對我好。” 你對他們生氣。 同樣的問題!

所以我讓靜修會的每個人都把他們的問題寫在一張紙上。 我們把所有的問題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把籃子在房間里傳來傳去。 每個退修者都必須選擇一個不屬於他們的問題。 然後每當他們開始分心時 冥想,而不是沉迷於他們自己的問題,他們應該沉迷於他們選擇的這個新問題。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你不再被允許為你自己的問題呻吟和呻吟。 現在你應該坐在那裡反省和擔心別人的問題。 那麼,你知道嗎? 人們很快就厭倦了。 別人的問題,擔心他們的問題——這不是很有趣。 但是我的問題——多麼可怕的問題! 我們可以圍繞那個問題旋轉多年,使自己痛苦不堪。

有時試試這個。 是很好的解藥。 每當你開始抱怨你的問題時,讓自己想想別人的問題。 如果你擔心你的家人,假裝你住在達爾富爾並且擔心達爾富爾的一個家庭沒有任何食物可吃。 看看你是否能像擔心自己的家人一樣整天擔心那個家庭。

當你抱怨自己的工作時,“我不喜歡我的工作。 我家老闆太壞了!” 或者“我的員工不聽我的話”,然後想想那些沒有工作的人,反而擔心他們和他們的家人。 有很多人沒有工作。

當您對家人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或惱怒時,請想想那些沒有家庭並擔心他們的問題的人。

我們在修道院有一隻貓。 我們的貓的名字叫文殊菩薩。 文殊師利喜歡在半夜被餵養。 不管你白天什麼時候餵牠,哪怕是臨睡前餵牠,你都會在凌晨2:30或3:00聽到它“喵! 喵!”——他想吃東西。

家裡有一個人,他總是去找他吃飯。 南茜不得不半夜起來餵文殊菩薩,這讓她非常惱火。

修道院的另一位居民然後告訴她,“嗯,也許這樣想:有一天他不會再在這裡半夜向你抱怨了。”

南希喜歡這隻小貓,她意識到,“哦,那是真的! 有一天他會死去,不會有一隻小貓在半夜叫醒我。”

與文殊菩薩的這一集讓南希想起了她父親的電話,她告訴了我這個故事。 南希的爸爸住在美國的另一邊,所以他們比南希住的地方晚三個小時。 但他會忘記這一點,他會在他所在的地方早上打電話,但南希所在的地方可能是凌晨三四點鐘。 他的電話會把她吵醒,她會生他的氣,“爸爸! 你不知道你應該晚點打電話,不要因為我在睡覺而叫醒我嗎?”

然後她的室友對她說,“你知道的,南克,有一天你爸爸不會在那裡。” 所以她改變了主意,後來當他不停地打電話叫醒她時,她不再抱怨了,因為她意識到生命中有她的父親是非常寶貴的,他不會一直在那裡。 所以就算他不方便打電話叫醒她,也總比沒有她爸爸好。

我要說的是,許多我們抱怨的人是我們問題的根源——想想看——有一天他們可能不在了。 當他們不再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時,你會有什麼感覺?

快進你的生活。 假設你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後回顧你現在的生活,假設現在困擾你的這個家庭成員已經在十年或二十年後去世。 現在回想起來,當你花那麼多時間生他們的氣,對他們下流時,你會有什麼感覺?

您現在將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 你是否打算從未來回顧過去並說,“哇! 那時這個人就在我的生活中,但我從未真正嘗試過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 相反,我只是抱怨他們,批評他們,在背後說他們的壞話,當著他們的面對他們大吼大叫,或者根本拒絕與他們交談。”

所以想想那個人不再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你現在對你對他們的行為有何看法? 這是需要考慮的重要事情,因為如果你這樣做,你現在會付出更多努力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 這樣做,你現在和十年後都會有更多的快樂,你不會因為現在虧待他們而有那麼多的後悔和內疚。

但是當我們只是說,“哦,這是他們的錯! 他們太刻薄了。 他們太可惡了。 他們必須改變。 在他們改變之後,我就會開始對他們友善。” 只要你這麼想,你在傷害誰? 你在傷害自己,不是嗎? 只要你認為,“這是他們的錯。 他們需要改變。 我不會對你好,因為你對我不好。”

我們有時就像三歲的孩子,不是嗎? 尤其是當我們與我們結婚的人或與我們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在一起時。 與其表現得像三歲的孩子,為什麼我們不感激現在生活中有那個人並試著對他們好一點呢? 如果我們對他們好,你知道嗎? 他們可能會改變他們對我們的感覺,他們可能會開始對我們友善。

只要我們一直說,“你必須先改變!”,好吧,也許他們也有同樣的感覺,所以什麼都沒有改變。 每個人都仍然很痛苦。 然後當有人去世時,我們充滿了內疚和悔恨。 這沒有多大意義,是嗎? 現在就嘗試改善你們的關係要好得多。

給父母的建議

對於有孩子的人來說,改善與家人的關係非常重要,否則你就是在教孩子如何對待家人。 孩子們不只是聽父母的話。 他們看他們的父母做什麼。 如果,作為父母,你一直在抱怨你的兄弟姐妹,那麼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長大後互相抱怨。 你告訴你的孩子不要和睦相處,因為你在樹立抱怨兄弟姐妹的榜樣。

如果你批評你的父母並抱怨他們,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抱怨你。 他們會的。 如果你對你的丈夫或妻子不好,如果你總是和你的孩子吵架,或者你總是和你結婚的人打架和批評,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有不愉快的關係,並且總是和他們結婚的人和家裡的人吵架。 這是您想教給孩子的嗎?

認真想想,因為你如何對待你的丈夫或妻子、你的父母、你的孩子,這正是你在教你的孩子做的。 看看你的行為並思考,“我想讓我的孩子像我一樣行事嗎? 我是否希望我的孩子擁有我與家人的那種關係?” 如果你不這樣做,那麼你需要開始改變你對待家人的方式,因為你必須為你的孩子樹立一個更好的榜樣。

不要指望只用你所說的來教你的孩子。 你必須用你所做的來教你的孩子。 我的父母曾經說過:“照我說的去做,而不是像我做的那樣。” 但它沒有用,因為我們小時候很聰明。 我們看我們的父母做什麼。 我們經常複製父母的嚴重錯誤。 因此,如果您是父母,請不要將您的壞習慣教給您的孩子。

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因為我們只想著我,“我是如此重要。 為什麼我要道歉? 你先道歉!” 我們只是想著自己,而這樣做,我們實際上變得很不快樂。 當我們敞開心扉,開始注視他人、珍惜他人、照顧他人時,我們自己的心就會變得輕鬆得多。 和平多了。

珍惜別人是什麼意思?

當我談到珍惜他人時,我並不是說擔心他們。 我不是在談論成為關心孩子事務的父母。 這不是照顧你的孩子或珍惜你的孩子的意思。 那是一個忙碌的-身體. 擔心你的孩子,“他們在這樣做嗎? 他們這樣做嗎? 哦,我好擔心! 他們考得怎麼樣?”——那不是珍惜你的孩子。 這讓他們發瘋了!

想想看。 當你的父母擔心你時,你沒有被逼瘋嗎? 你不就是想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別管我! 放鬆!”?

他們總是在那裡說,“哦,你吃夠了嗎? 你睡夠了嗎? 你學夠了嗎? 不,你學習不夠。 坐下來好好學習!” [笑聲]

那不是在幫助你的孩子。 我們真的要明白什麼是惜人。 這並不意味著擔心他們,對他們喋喋不休或成為一名教官。

有時候看著家長們的行為,我想他們一定是在部隊受過訓練的,因為他們所做的只是對孩子大聲命令,“快點,該起床了!”

你覺得你在軍隊裡。 “你為什麼要睡覺? 你睡得太晚了——起床吧! 洗你的臉。 早餐時間到了。 坐下。 別玩弄你的食物了。 吃你的飯! 該去上學了。 起床。 快點,你遲到了!” [笑聲] 真的,聽起來像軍隊裡的教官。

我覺得那些父母如果有一個小本子,每次給孩子下命令或者對孩子說一整句話的時候都記下來,看看他們說的多的話,會很有趣。

你是給他們發號施令還是真的和他們交談? 你有沒有在一天結束時問你的孩子,“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你學到了什麼?” 或者你坐在那裡命令,“哦,你放學回家了。 你為什麼遲到? 你遲到了十分鐘。 你在玩嗎? 坐下來學習。 馬上。 不,你不能看電視。 現在學習! 停止在太空中環顧四周。 學習!”

命令接命令接命令。 你的孩子感覺如何? 可憐的孩子們! 問問你的孩子,“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你的朋友好嗎? 今天學到了什麼?”

與您的孩子交談。 了解您的孩子的想法。 如果你更放鬆,你的孩子可能會更放鬆,他們可能會學得更好。 嘗試與您的孩子交談,而不僅僅是命令他們四處走動。

你看,我的意思是我們必須真正思考珍惜別人意味著什麼,關心別人意味著什麼。 想想看。 您希望您的孩子考試考得好,還是希望他們快樂?

哪個更重要? 如果他們很高興,是否意味著他們會在考試中表現不佳? 不,如果他們開心的話,他們實際上可能會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因此想:我怎樣才能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 我的行為如何改變才能為我的家庭和工作場所創造更多快樂? 想一想,試著關心其他人,看看會發生什麼。 看看當你這樣做時事情是否會改變。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讓我們在所有這些問題中束縛——這就是我們試圖征服的思想。 這就是我們要努力消除的心,這樣我們現在就能擁有快樂,這樣我們才能在證悟之道上進步。

第 2 章:“披露不當行為”

第 2 章,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章節,被稱為“披露錯誤行為”。 我們談論的是我們由於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而犯下的錯誤行為,我們正在為他們感到後悔。 在這一章中,我們也試圖通過慷慨和做人來積累很多積極的潛力。 供品, 佛法和 僧伽.

那麼讓我們繼續正文。

詩歌7

無功德窮困,我無物可供。 因此,願關心他人福祉的護法為了我的緣故,以自己的力量接受這一點。

當我們說“無功德、窮困潦倒”時,我們的意思是說,我們一生中可能有很多財富,但我們沒有很多功德。 我們沒有很多積極的潛力,因為我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非常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

因此,“護法”,意思是諸佛和菩薩,“他們關心他人的福利,為了我的緣故,以他們自己的力量接受這一點。” 我們在這裡說的是,我們看到我們需要更加慷慨,並要求其他人接受我們的 供品 並給我們慷慨的機會。

詩歌8

我將我的全部自我完全獻給了 Jinas 和他們的孩子。 至尊們啊,收下我吧! 我虔誠地致力於為您服務。

“基納斯”的意思是征服者,換句話說就是諸佛,因為他們已經戰勝了內心的煩惱。 “他們的孩子”是指菩薩。

我們到了 將我們的身體供奉給諸佛菩薩,請他們接受我們,以便我們為他們服務。 這是什麼意思?

此刻,我們獻上了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 身體 到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現在,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是指揮官,我們向它低頭,我們做我們自私的思想告訴我們做的一切。 這只會讓我們陷入如此多的困惑和不快樂。

取而代之的是,如果我們投入我們的 身體 並將自己獻給我們 精神導師,對諸佛菩薩,然後我們將積極從事做他們優先的事情。 他們的首要任務是一切眾生的福祉,因此當我們將自己奉獻給佛陀服務時,我們就會從事為他人福祉而行的事。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開始克制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

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 當我們成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的僕人時,我們會很痛苦。 但是,當我們將自己作為僕人奉獻給我們的上師、佛陀和菩薩——那些從事美德的人——那麼我們在服務他們的過程中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將是為他人福祉所做的善行,我們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優點和積極的潛力。

另外,我們積極做有益於其他眾生的事情,所以我們在世界上創造了更多的快樂。 當我們做有益於他人和其他眾生更快樂的行為時,我們就會有更少的問題,因為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充滿更滿足和更快樂的人的社會中,而不是與不快樂的人一起生活。

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 當我們奉獻自己為佛陀和菩薩服務時,我們基本上是在說我們是 我們自己去做積極的行動,創造美德和積極的潛能。 是 努力為一切眾生生起愛與悲心,並以這種愛與悲心為動機去做我們的行為。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創造了快樂的因,而不是痛苦的因。

詩歌9

由於您的保護,我不再害怕世俗存在,我將服務眾生; 我將徹底超越我以前的罪惡,從此不再造惡業。

當它說“因你的保護而遠離對世俗存在的恐懼”時,這並不意味著諸佛會阻止其他人傷害我們。 諸佛無法控制他人。 但是佛陀可以通過教導我們佛法來保護我們。 受到保護 意思是從我們這邊來說,我們有一個開放的心態,我們正在聆聽佛法教義,我們將把它們銘記在心,我們將嘗試並實踐它們。

如果我們這樣做,那麼每年我來的時候,你就不會有同樣的問題來告訴我,因為你已經修習了佛法。 通過修持佛法,你的問題就會改變。 這就是佛法作為我們保護者的方式——給我們改變生活的工具。

偈接著說:“我將服務有情眾生; 我將完全超越我以前的惡習。” 惡習的例子是我們的 以自我為中心 以及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出於我們的自私。 如果你仔細想想,所有的負面 因果報應 我們曾經創造的是在影響下完成的 以自我為中心。 在 因果報應 覺悟漸進道的章節,你會發現十種破壞行為 描述。 這些在巴利經中也有描述。 如果我們審視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總是在自己的影響下 以自我為中心 當我們做這些動作時。

以殺戮為例。 每當我們殺死任何生物時,我們更關心自己而不是他們,不是嗎? 每當我們拿走還沒有給我們的東西時,那是因為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想要它。 每當我們有婚外情或不明智或不友善地使用我們的性慾時,這又是因為我們自私的頭腦只想著我們自己的快樂。

每當我們說謊時,都是因為自私的心,不是嗎? 背地裡說人話製造不和諧怎麼辦? 我們這樣做是出於愛和慈悲,還是出於 以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 每當我們創造消極 因果報應 通過說粗話,我們也受到影響 以自我為中心. 每當我們浪費時間在閒談和八卦上時,也是由於我執的影響。

每當我們捲入貪婪、惡意或 錯誤的看法,我們總是受到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的影響。 當我們關心他人時,我們永遠不會做任何這些行為,對嗎?

當我們培養慈悲心時,我們會在背後說某人壞話嗎? 不會。當我們培養耐心、寬容和接受時,我們會生氣和侮辱別人嗎? 不。

By 我們自己對諸佛和 為他們服務,我們要說的是,“我想對他人表現出愛和同情心,而不是讓我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主導一切。” 我們在說,“我將超越我早先的惡習。” 通過實踐愛與慈悲,我們將能夠克服所有的壞習慣。

關於“罪”字

這節經文繼續說,“從今以後,我不再犯罪。” 我不得不談談“罪”這個詞。 艾倫和維斯納(本文的譯者)做了一個很大的腳註,解釋了他們為什麼使用“罪”這個詞。 但是,我不同意他們的看法。

我一點也不喜歡“罪”這個詞。 我不覺得它描述了佛語的意思。 “罪”是基督教中經常使用的詞,具有非常消極的含義。 我不想把這個詞帶進佛教,因為這個詞用在基督教或其他宗教中肯定與佛教詞的含義不同。

我注意到在後面的經文中,提到了“我,罪人”,但實際上在佛教中,這個概念是非常不同的。

在像基督教這樣的宗教中,據說人天生就有原罪。 這有點像我們從一開始就有缺陷。

而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心性是清淨的。 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缺陷。 我們有 自然。 我們有 潛在的。 現在我們的消極情緒給它蒙上了陰影。 它被我們的消極所籠罩 因果報應. 我們需要從我們的思想流中清除這些烏雲。 但我們的心本身是清淨的。 這是需要記住的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說“消極”而不是“罪”更準確的原因之一。 我們做負面的行為。 我們犯下消極情緒。 但我們不是消極的人。 我們不是罪人。

區分人物和動作

我認為做出這種區分非常重要,因為在佛教中我們區分人和行為。 一個人可能會做出惡行,但他絕不是邪惡的人。 一個擁有 有可能成為惡人? 不可能。 具有佛性、有潛力成為圓滿證悟者的人不可能是天生邪惡的人。

一個人可能會暫時感到困惑,他們的行為可能是消極的,但這個人永遠不會消極。 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永遠不能註銷某人。 我們絕不能說:“哦,那個人太消極了——殺了他! 幹掉他!”

我們永遠不能那樣做,因為那個人有 自然。 即使是阿道夫·希特勒、毛澤東、約瑟夫·斯大林這些殺害了數百萬人的人——他們仍然擁有 自然。 我們不能說他們是惡人。 他們做了很多很多錯誤和消極行為。 他們將收穫他們可怕行為的業力影響,但他們不是邪惡的人。 記住這一點非常重要。

所以每當你對某人生氣並給他們貼上標籤時,要意識到你的標籤是不正確的,因為你必須將人與行為分開。 動作可以不好,但人不壞。 每當我們發誓或辱罵別人,每當我們說某人是混蛋或他們是白痴,無論何時我們給人們貼上這些標籤,我們都必須意識到這樣做是錯誤的。 一個人不是白痴。 一個人不是混蛋。 他們可能做錯了事,但他們不是壞人。 他們不是壞人。 每個人都有可能淨化他們的負面行為。

昨天我在談論我與囚犯、囚犯的工作,這是我在囚犯身上真正看到的事情之一:他們不是壞人。 他們可能做了惡行,但他們不是惡人。 每個人都可以改變。 每個人都有改變的潛力,因為你知道嗎? 一旦我們說別人永遠無法改變,因為他們天生就是邪惡的,那麼這意味著同樣的事情也適用於我們。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有缺陷,我們怎麼可能開悟呢? 如果我們對自己有消極的看法,“哦,我犯了這麼多消極的錯誤 因果報應; 我真是個可怕的人!” 如果我們這樣想自己,那麼我們就不會用任何精進去修道,如果我們不修道,我們就永遠不會進步證悟。 所以那個自我形像說,“我是一個可怕的人!” 是我們真正的敵人,因為我們不是可怕的人。 我們可能在生活中犯過錯誤,但我們不是可怕的人。

所以我們必須原諒自己,也必須原諒別人。 不要想像任何人——你自己或其他人——說,“哦,他們就是這樣。 它就是這樣兒的!” 因為那不是真的。 即便是 曾經是像我們一樣的輪迴眾生。 即便是 曾經和我們一樣,是一個迷茫、悲慘的眾生。 這 做了我們在他成為 ,但問題是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變了。

觀音也一樣。 在她成為一名 菩薩 ,她和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人,犯了很多錯誤。 但她意識到了這一點,並轉而開始修持佛法。 她停止了她的負面行為並轉變了她的思想。 如果人們喜歡觀音和 可以改變,那麼我們當然可以。 如果他們曾經像我們一樣開始並改變了,那麼我們也可以改變。

對我們自己和其他人有這種信心很重要,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看到人們可以改變。 有時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改變,但是,嘿,我們為世俗活動付出了很多努力,不是嗎? 我們至少應該為佛法活動付出一些努力,因為它們會帶來好的結果。

供養諸佛菩薩沐浴所

從第 10 節開始,我們要回到製作 供品 在這裡我們特別 供諸佛菩薩沐浴之所。

有很多符號系統 洗澡。 我們不只是打開熱水給他一些棕欖香皂。 在這種 我們提供浴缸的地方, 代表我們自己 自然。 當我們為他們提供沐浴時 ,它像徵著淨化我們自己 大自然來自我們的無知, 憤怒執著. 它像徵著淨化我們的 消極的自然 因果報應 我們的錯誤行為。

雖然我們正在想像這個非常美麗的場景 洗個澡 ,想一想淨化自心本性的象徵意義。 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可視化。

詩句10-13

香噴噴的浴室裡,美麗的柱子鑲嵌著寶石,珠光華蓋,晶瑩剔透的地板,

我以許多寶瓶,鑲嵌著極品的寶瓶,並在歌聲和器樂的伴奏下,為如來和他們的孩子們沐浴。

我用芬芳、完美、精緻的布擦乾他們的身體; 然後我給他們美麗的顏色和甜美的香味衣服。

我為普賢菩薩、阿逸多、文殊菩薩、世間菩薩等,以彼等天軟、纖細、華美之衣,及最珍貴之寶,而莊嚴。

“他們的孩子”是指菩薩。 當我們閱讀 祈請文之王,普賢菩薩的非凡願力,我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菩薩 認為。 “阿逸多”是指彌勒佛,下一個 . “文殊菩薩”就是文殊菩薩。 “世間”即觀音。 是 為所有這些菩薩及所有其他菩薩沐浴。

詩句14-19

我以香遍億萬大千世界,為諸聖王之身,塗上金光。

我供奉一切妙香悅人之華——曼陀羅花、青蓮花及其他——以及莊嚴排列之花環的最榮耀聖王。

我用具有刺鼻而瀰漫香氣的迷人云霧給它們加香。 我為他們提供由各種食物和飲料組成的盛宴。

供養寶燈,金蓮花行。 我將可愛的花朵撒在塗有香水的地板上。

對充滿愛的人,我還供養眾多輝煌的宮殿,讚美的歌聲令人愉悅,珍珠和珠寶的花環閃閃發光,並裝飾在四個方向的入口處。

我想起了聖人的精美絕倫的珠寶傘,金柄完美地凸起,形狀可愛,鑲嵌著珍珠。

當您閱讀這些內容並思考這些圖像時,它不會讓您的心靈快樂嗎? 當你想到所有這些美麗的事物然後想像 對諸佛,豈不令心歡喜? 與其整天想著讓你的頭腦不快樂的問題,不如想想所有美好的事物並提供它們。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些非常強大的東西 冥想 並且有一些非常具有變革性的東西,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每當我們想到美好的事物時,我們都會將它們提供給誰? 我們將它們提供給自己,不是嗎?

“哦,有一些好吃的; 我要買來吃。”

我們路過一家商店,“哦,多漂亮的衣服啊! 我認為它們會適合我。 我要去買它們。”

“哦,一個漂亮的浴缸。 我去洗個澡。”

“哦,一些娛樂——音樂、電視或電影。 我要去看看他們。”

你有沒有看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看到有吸引力的東西時,我們是如何把它獻給自己的? 我們非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是嗎? 任何好的東西,我們都想要它自己。 任何有問題的東西,我們都給別人。 所以我們實踐慷慨,“你可以擁有所有的問題!”

“我給你倒垃圾的機會。”

“我給你打掃房子的機會。”

所以我們給人們所有這些機會。 我們很慷慨,不是嗎? “我給你洗衣服的機會。”

“我給你加班的機會。”

但是對於我們自己,對於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我們會給予所有美好的事物。 美味的食物——“我可以吃嗎。” 漂亮、舒適的床——“我可以擁有它嗎。” 漂亮漂亮的房子——“我要了!” 汽車——“哦,我想要那個。 很適合我。” 美好的假期——“很好,我也要那個。” 問題——“你可以擁有它們!”

冥想 在這裡,寂天的描述完全改變了那個過程。 我們想像著美好的事物, 於諸佛菩薩。 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我們歡喜快樂,感覺良好。 我們想著美,我們提供美。 我們意識到我們不必為了享受某樣東西而擁有它。

要享受某樣東西,我們不必擁有它

讓我在這裡暫停一分鐘,告訴你我曾與之共事過的一名囚犯的故事。 我從 1999 年就認識這個囚犯。他因販毒在美國服刑 20 年。

他是個百萬富翁,靠賣毒品賺了錢。 他的家庭很窮,所以他想賺很多錢。 通過販毒,他賺了很多錢。 他有好幾處房子。 我想他告訴我他有十一輛車。 他非常非常富有。 他正在參加派對並享受著高尚的生活。

然後他被捕並被判處二十年徒刑。 在獄中,他改變了很多。 他開始意識到賣藥並不是一個好職業。 他的經商頭腦不錯,但販賣毒品並不是他經商才能的施展方式。

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擁有那麼多汽車,總是去參加派對。 他發現,從表面上看,他過得很好,朋友也很多。 但實際上,那些朋友都不是很好的朋友,因為他一被捕,他們就不見了踪影。 他們消失了。

當你服如此長的刑期時,你常常會夢想出獄的那一天,你會夢想出獄後要做什麼,想買什麼,想要什麼擁有和想去的地方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情,因為以某種方式考慮這些可以使您度過在美國監獄危險環境中非常沉悶的日子。

這就是他完成判決的方式。 他離開現在還不到一年。 我來新加坡之前和他談過。 他出來後我看到了他 達賴喇嘛 在洛杉磯教書。 他來到 達賴喇嘛的教導。 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 他現在在建築行業工作,幫忙建造東西等等。 他現在沒有很多錢。 那天我見到他,他給我講了下面這件事。

某個有錢人正在建造一座大房子,有一天他正在那個人的房子里工作。 午餐時,他坐在房子的陽台上,那裡的景色美得令人難以置信。 他坐在那裡吃著三明治,欣賞著美景。 那一刻他說他真的看到他不需要擁有這麼大的房子才能享受它。 他看到你不需要擁有東西才能享受它們。

我在考慮它,因為你知道,我敢打賭,在某些方面,他坐在那所房子的露台上看風景比房子的主人更快樂。 我敢打賭,房子的主人忙於賺錢,幾乎沒有時間呆在家裡享受他們漂亮的房子。

我敢打賭,當房主在家時,他們所做的就是擔心房子裡所有壞掉的東西,“哦,我不喜歡這堵牆的顏色。 我希望它畫得不一樣。” 而我的朋友——不是房子的主人——可以去那裡享受它,完成工作,離開那裡,永遠不會再在房子裡,但他自己的心會平靜。

我認為我們內心的那種平靜和滿足更多地來自我們的態度,而不是來自實際擁有的東西。 看看你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擁有的所有東西真的給你帶來快樂,或者讓你有更多的事情要照顧,更多的事情要擔心。

在這 冥想 製作練習 供品 對諸佛,我們正在享受所有美好的事物, 他們。 我們想像所有的佛陀和菩薩都對我們的歡喜 供品. 我們以布施為樂,我們自己的心是快樂的。 我們通過慷慨的實踐創造積極的潛力。

詩句20-21

此後,也許令人愉快的雲彩 供品 高高升起,令所有有情眾生著迷的器樂雲彩。

願花雨、寶珠等不斷降臨正法佛像、舍利及一切寶具。

我們 到佛塔,到所有的佛菩薩像,到“無上法”,到所有的經典,所有的教法。

詩歌22

正如文殊菩薩和其他人崇拜基納斯一樣,我也崇拜護法如來和他們的孩子。

“他”指其他菩薩。 連菩薩都會做 供品 對諸佛及其他菩薩。 當你閱讀 祈禱之王:非凡的 心願菩薩 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也在造 供品 對一切諸佛菩薩。

所以菩薩們並不是在閒逛,等著人們供養他們一些蘋果和橘子。 菩薩想創造巨大的正向財富,所以高等菩薩化現許多身,他們去到許多 淨土 許多佛陀和使 供品 那裡所有的佛陀。 這就是我們在這裡介紹的那種做法。

詩歌23

我以歌聲海,贊德海。 願讚美的雲彩以同樣的方式上升到他們身上。

在這裡,我們 音樂和我們 讚美。 提供 讚美諸佛菩薩,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一個轉變,因為我們通常讚美誰呢? 我們自己,不是嗎? 我們做什麼? 我們告訴人們我們所有的優點。

我們去面試。 你會認為我們是 當我們去面試時——我們有很多才能。 我們只是彌補這些人才,彌補這些技能。 當我們遇到某人並希望他們喜歡我們時,我們就會很好地展示自己——如此多的才能,我們會讚美自己。 當我們寫名片時,我們把所有這些頭銜都放在我們的名字後面,這樣其他人就會知道我們有多重要。 我們喜歡被稱讚。

但在這裡,我們正在改變這一切。 我們放棄了讚美的願望,相反,我們看著佛菩薩,他們是真正具有美好功德、值得讚美的眾生,我們在讚美他們。 我們為讚美他們而感到高興。

問題是,我們越能看到他人的優點,我們就越願意自己產生同樣的優點。 然而,我們越是批評別人,我們就越會發展出批評、中傷、八卦、說話嚴厲和粗魯的負面品質。

當我們批評別人時,我們就是在傷害自己。 當我們讚美那些值得讚美的人時,我們就是在讓自己受益。 這與自我通常的想法完全相反。 我執通常認為:讚美——“這樣送。 我——我會接受所有的讚美。” 批評——“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你的錯。 批評是針對你的。” 那隻是我們通常的愚蠢思維方式。 我們正在努力對其進行改造。

問題與解答

聽眾: 如果世界末日來了,是不是下輩子就沒有再投生為人的機會了?

尊者圖登卓龍(VTC): 我們的地球只是整個廣闊宇宙中的一小塊。 在宇宙的不同地方還有許多其他的人道。 由於一切都是無常的,總有一天這個星球會終結。 即使發生這種情況,我們仍然能夠在其他星球、其他地方擁有寶貴的生命。

談論世界並照顧世界……。 我很少去看電影。 我基本上只去看紀錄片。 最近有人提出要帶修道院的居民去看電影叫 “難以忽視的真相”. 這是阿爾·戈爾的電影。 他是在與喬治·布什競選時第一次贏得美國大選的人,但由於美國的政策,布什獲得了總統職位,因為他有選舉人票。

不管怎樣,阿爾·戈爾一直對生態學和保護環境非常感興趣。 他拍了這部電影,一部紀錄片,叫做 “難以忽視的真相”. 我鼓勵你去看它,因為它談到了全球變暖。 它談到我們人類通過我們使用材料的方式、通過燃燒化石燃料、通過不回收利用而對我們的星球造成的危險。

我們實際上正在危及我們自己的生命,因為我們正在通過我們正在做的很多事情改變氣候。 當氣候發生變化時,一切都會發生變化。 尤其是在新加坡,你應該關心這一點。 你是一座四面環水的島嶼。 如果北極和南極的冰川和冰塊融化,海平面將會上升。 新加坡會發生什麼?

這部紀錄片做得很好,它向我們展示了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保護環境。 我相信這對我們佛教界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們談論愛和同情。 我們要把我們的愛心和慈悲付諸實際行動,愛護我們的星球。 如果我們濫用我們的環境,我們會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星球?

如果我們說珍惜眾生,那麼我們就需要珍惜我們所處的環境。你會注意到,我每次來新加坡,我總是鼓勵人們回收利用。 每當我在某個地方時,我都會保存我的小酸奶盒。 我會保存我的論文。 我會問和我在一起的新加坡人,“我在哪裡回收它們?” 他們都看著我說,“哦,把它們扔進垃圾桶吧。”

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做,世界資源將會發生什麼變化,這將如何導致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 如果我們不回收我們享有的資源,我們會給子孫後代留下什麼? 這非常非常重要。

許多人可能會想,“一百年後,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時,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那麼,如果你在這個星球上擁有寶貴的人類生命呢? 你可能在這裡! 即使你不在這裡,後代也會在。 因此,我們需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我鼓勵您這樣做。

你知道嗎? 我打賭你可以賺錢。 現在大家都感興趣了。 我說了“錢”這個詞,大家都很興奮。 掙錢! 我敢打賭,有很多新的行業可以通過回收利用和思考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使用世界資源來開始。

所以我真的鼓勵佛教界……我們有一個說法是“言出必行”。 我們談論愛和同情; 我們應該步行。

我認為佛教寺廟應該帶頭。 那不是很不可思議嗎? 如果佛教寺廟帶頭而不是扔掉那麼多的泡沫塑料和塑料,而是開始回收或清洗東西,那將是多麼不可思議的貢獻啊。 這將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貢獻。

聽眾: 我們如何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空性?

職業訓練局: 如果你想在日常情況下看到現實的本質,就要注意事物是如何因緣而生的。 我們越了解緣起,就會越了解事物是空無獨立存在的。

如果我們看著我們所在的這座建築,並意識到它的生起依賴於它的部分,依賴於它的因,依賴於我們的心,將它標記為“大北佛教中心”,如果我們將事物視為依賴,那麼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缺乏自己的內在本性。 它們取決於原因、部分以及構思和標記它們的頭腦。 當你經歷你的日常生活時,以這種方式看待事物。 訓練你的頭腦以這種方式看待事物。

另一種思考日常生活中空虛的方法是,當你心煩意亂時,停下來問問自己,“誰心煩意亂?”

你的頭腦會說,“我很沮喪!” 然後你說,“誰不高興?” “我很失望!”

好吧,等一下。 誰不高興? 這個不高興的“我”是誰? 真的。 是誰? 尋找那個心煩意亂的“我”。 看看你是否能隔離出你內心不安的東西。 找不到就別難過了,因為沒有踏實的人可以難過。

聽眾: 對動物進行絕育會不會對健康有害 因果報應?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這取決於你對動物進行絕育的原因以及你的動機是什麼。 如果比方說,在附近,狗和貓太多,你需要控制他們在附近的數量,以防止動物過多,所以你帶他們去絕育,那麼我認為你這樣做是出於合理的動機。 您正在努力造福他人,這與僅僅為了這樣做而進行消毒是截然不同的。

聽眾: 我們都知道,尊者 達賴喇嘛 是一位開明的大師。 他怎麼還是放不下 附件 想要西藏自由獨立?

職業訓練局: 你怎麼知道 達賴喇嘛 正在經歷 附件附件 他要西藏自由的動機是什麼? 你認為他可能對西藏人和中國人有同情心,他希望整個地區和平與和諧地生活,並且他看到一個自由的西藏可以為此做出貢獻並為西藏的存在做出貢獻嗎? 法?

你知道,每次我們想要某樣東西,並不意味著我們執著於它。 有時人們會有這種誤解。 它的出現是因為我們經常錯誤地翻譯一個佛教術語。 有一個詞我們有時翻譯成“慾望”,有時翻譯成“附件” 如果我們把它翻譯成“desire”,就會產生混淆,因為在英語中,“desire”這個詞可以表示良好的願望或非生產性的願望。

當我們執著於某物時,當我們 執著 出於某種原因 以自我為中心, 就是那種 附件 這造成了我們想要放棄的困難。

但是當我們渴望善事,當我們渴望修持佛法,當我們渴望眾生快樂,當我們渴望人們自由自在、安寧地生活時,這些願望不一定是 附件. 它們可能是我們出於對人的真愛和同情而產生的願望。

現在,如果我們為了獲得自由而去殺人,那麼也許我們對自由的願望已經實現了 附件 因為我不認為以自由的名義殺人是非常明智的。 但是西藏人,尤其是 達賴喇嘛 提倡非暴力,沒有人因渴望自由而受到傷害。

所以不要以為每次有對某事的願望或慾望,就意味著有 附件. 否則人們會產生錯誤的想法,認為佛教徒就像木頭上的凸起,你沒有任何野心,你只是坐在那裡走,“我沒有 附件,沒事的!

那根本不是真的! 菩薩無 附件 但是他們有很多慈悲心,他們有很深的利益他人的動機,所以菩薩是非常忙碌的人。 他們不只是坐在那裡發呆; 他們為利益眾生而工作。 他們有很多事要做!

我可能會說,因為我不知道我是否能解決所有這些問題,如果你閱讀 佛教為初學者 或我的任何其他書籍,您也可能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聽眾: 我如何建議或幫助親戚減輕她的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做了兩次墮胎?

職業訓練局: 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非常機智和非常小心,等到對方准備好聽的時候再說。 他們很可能對自己墮胎感到非常難過。 我想大多數人,在意外懷孕的情況下,寧願不墮胎,但他們還是迫於環境而墮胎了。 這不是主動殺戮。 純化 絕對需要做。

但我認為,如果我們能找到其他方法來處理意外懷孕的情況,例如,鼓勵人們生孩子並將他們送人收養,這對社會是有益的。 我的妹妹是領養的。 我總是很高興她的親生母親生下了她,這樣我的家人就能收養她,因為我一直想要一個妹妹。 我只有一個兄弟。 所以現在我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我認為除了墮胎還有其他選擇。 如果社會鼓勵這些替代方案,那麼當發生意外懷孕時,人們就不會感到如此悲慘。

我認為鼓勵節育也很重要。 我認為當人們性活躍時,他們必須對性負責。 如果你不想要孩子,那麼你必須使用節育措施。 如果您不使用節育措施,那麼請準備好要孩子,因為這就是會發生的事情!

聽眾: 精神病人下輩子還能擁有健康的心靈嗎?

職業訓練局: 當然! 下輩子不一樣 因果報應 可以成熟,他們可以免於精神疾病。

聽眾: 患有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鬱症或驚恐發作的人可以練習嗎 冥想?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這取決於個人,取決於他們的佛法老師。 我覺得適合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練習 冥想 在老師的指導下。 有這種困難的人應該在好人的指導下 靈性導師 他們應該聽從老師的指示。 如果他們不想做 冥想,他們也可以做其他的精神實踐,比如鞠躬或製作 供品 或誦經。 像這樣的事情可以很好地淨化消極 因果報應 以及。

每年冬天在 舍衛城,我們對遊客關閉修道院,我們有 3 個月 冥想 撤退。 有一個人去年來參加靜修會,他驚恐發作。 在他來靜修之前,我不知道這件事。 當他開始談論驚恐發作時,我才在撤退期間發現這件事。

但這很有趣,因為通過閉關,他學會了觀察自己的心,並開始看到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導致驚恐發作的。 靜修結束時,當他感到恐慌襲來時,他不會有某些想法,而是會放下那些想法,將注意力轉移到 避難 或思考愛與同情。 他開始意識到他可以通過不讓自己的思想追隨同樣的舊思想來控制驚恐發作。

抑鬱症也是如此。 冥想 也可以提供幫助,因為有時 冥想 幫助他們看到他們自己的想法是導致抑鬱症的部分原因。 他們學會放下某些想法,而不是緊抓不放。 當他們這樣做時,抑鬱症也會停止。 因此,如果您有精神問題的歷史,最好始終諮詢合格的精神導師。

聽眾: 如果我繼續避免產生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創造了很多積極的 因果報應, 和練習 慈心 冥想 今生來世生來無心病,修行 冥想 並開悟?

職業訓練局: 為什麼不,如果你創造了很多積極的潛力。 我認為特別是做 慈心 冥想 非常美妙,非常舒緩心靈。 慈心 冥想 is 冥想 關於愛和同情。

有人要求修道院居民為他們祈禱。 作為回報,我們請他們觀照四無量心。 通過這樣做,他們創造了很多好處 因果報應 是的,它肯定會創造未來世沒有精神困難和精神疾病的因。

聽眾: 與您一起工作的一些囚犯犯下了殺人罪。 殺生的果報是什麼?

職業訓練局: 好吧,太可怕了 因果報應. 殺生是投生地獄的因,即使我們投生為人,也會生很多病,或者生活在有戰爭的地方,或者短命。生活。 與我一起工作的一些囚犯創造了這個 因果報應,但他們中的一些人也非常認真地修行以淨化他們的 因果報應.

記得我提到過修道院有三個月的時間 冥想 每個冬天? 好吧,我們告訴人們——囚犯和其他像你一樣的人——他們可以在修道院的所有人都閉關期間,每天進行一次練習,從遠處閉關。 修道院的靜修者每天進行六節課。 不在修道院的人每天做一節課,但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參與了靜修,他們感受到了修道院人們的支持。 他們也覺得參與支持修道院的人們。

在修道院這樣做的過去兩年裡,我們有許多囚犯從遠方參加撤退。 去年我們做的時候 金剛薩埵 閉關,專為淨化負面 因果報應,我們有超過 70 人在世界範圍內參與了遠方撤退,他們至少做了一個 冥想 在家裡開會,這 20 人中有 70 人是囚犯。

囚犯會寫信給我們,告訴我們他們如何 冥想 會議正在進行,這很棒,因為它阻止了修道院的人們抱怨。

有時當你閉關時,你會變得非常敏感,你會說:“哦,閉關大廳裡的這個人,當他們移動念珠時,他們發出的聲音太大了,這讓我感到不安!” 他們抱怨各種愚蠢的事情。

好吧,我們會收到囚犯的來信,他們會說,“我和其他 300 個男人在一個宿舍裡,我正在做我的 冥想 在上鋪,離我頭三英尺遠的地方有一個燈泡。” 突然間,修道院裡的人會說:“哇! 我們有沒有好 條件 為了閉關! 這裡有人試圖在一個房間裡進行靜修,其他 300 人在說話、尖叫、唱歌,但囚犯們卻付出了難以置信的努力來進行他們的練習。 監獄不是一個安靜的環境。 很吵。 不管有多大的噪音,他們都會修行。 太不可思議了!

因此,修道院的人們收到來自囚犯和其他遠道而來的靜修者的來信,感到非常鼓舞。 這對每個人都非常鼓舞人心。

聽眾: 你提到我們有幸生在富饒的土地上,而我們的同胞卻在非洲受苦。 難道他們不應該樂於受苦嗎,因為沒有負面種子的成熟 因果報應, 將沒有 極樂? 正確的?

職業訓練局: 錯誤的! 這就是我們在經歷苦難時的思考方式。 當我們經歷苦難時,我們會說:“這是我們負面情緒的成熟 因果報應 我很高興那個負面的 因果報應 正在成熟,因為現在我正在完成它。” 但是當我們看到別人受苦時,我們不會說,“你應該樂於受苦,因為你的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正在成熟。 你知道嗎? 我會給你帶來一點點額外的痛苦來淨化你的負面 因果報應

這不是思考的方式! 當其他人正在受苦時,我們會以同情心來回應。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慶幸我們的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正在成熟。

聽眾: 帶來禽流感的病毒是眾生嗎?

職業訓練局: 通常病毒不被認為是有情眾生。

聽眾: 是什麼 因果報應 殺鳥? 我們必鬚麵對後果嗎?

職業訓練局: 是的。 如果我們奪走了他人的生命,那麼我們就必鬚麵對這樣做的後果。 如果你處於殺戮的境地,盡量不要這樣做。 盡量不支持。 如果做不到,至少要後悔。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