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丟東西

害怕丟東西

一系列關於我們生活中我們可能害怕的許多方面的講座——死亡、身份、未來、健康、經濟、失去、分離等等; 還談到了恐懼的智慧和緩解我們恐懼的不同解毒劑。

  • 習慣於擁有更少的人不會害怕失去太多
  • 如果我們擴大視野,我們會發現我們擁有它比其他許多人好得多
  • 如果我們放棄 附件 對某事然後沒有它不是問題

恐懼11:害怕失去東西(下載)

好吧,昨天我們談到了克服對經濟的恐懼。 而且,我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生活過,我們害怕失去的東西,數十億人從來沒有開始過。 而且我認為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開始過,所以當它不存在時他們並不害怕,因為他們從未有過它,好嗎? 換句話說,例如,當我在尼泊爾時,我正在為一個 他的阿姨病得很重,我記不清是什麼病了,但她沒有健康保險,沒有醫療保險,沒有醫療補助,什麼都沒有。 當然,醫療保健不像這裡那麼貴,但她從來沒有享受過,所以她不擔心沒有,因為她周圍也沒有人有。 當它出現時,每個人都只是處理生病的情況。 所以,我帶她去了診所,她沒事。 我住的另一個修女患有結核病,我也不得不帶她去醫院。 在尼泊爾的醫院裡,他們沒有護士,至少在那個時候,他們不會照顧你,而且你沒有呼叫按鈕,也沒有導管之類的東西,而且你'我在一個不太乾淨的大長房間裡。 而且醫院也不給你做飯,你家人要給你做飯帶進來,還有很多藥家人要送。 因此,這些人再次擔心生病,但他們並不害怕失去醫療保險或福利。 他們實際上很高興能去看醫生並能夠得到一些醫療保健。 當然,即使他們可獲得的醫療保健與我們這裡的醫療保健完全不同。

所以,我要說的是我昨天提到的一點,就是我們將自己與周圍的人進行比較,或者我們將自己與我們熟悉的事物進行比較,然後我們會害怕或嫉妒那。 但是,如果我們擴大我們所關注的範圍,我們會在很多方面看到我們實際上更幸運的開始,即使我們失去一些東西或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我們仍然比這個星球上數以百萬計的人還要幸運。 因此,它以這種方式將心從恐懼轉變為感激和欣賞。 它改變了我們的想法,讓我們看到我們必鬚髮展自己的內在力量來應對這些情況。 這將帶來更多的治愈,而不是崩潰,為自己感到難過,並為任何情況責備他人。 好的?

慷慨的重要性

然後,我認為對經濟非常有幫助的另一件事是——[拿起小貓並與/為它交談]:“我不擔心,我吃同樣的貓糧每天,我每天都睡在同一個籃子裡,而且我一周不換一次床單。” 他還是很滿足的。

但是有一件事,你知道,害怕沒有,這是對貧窮的恐懼,你知道,當我們供奉曼陀羅時,我們供奉時沒有任何失落感。 那是什麼意思,那是什麼:不用擔心如果我們放棄它,我們將得不到它,不用擔心失去某些東西。 因為如果我們不依戀某物,那麼對失去的恐懼比實際上沒有某物要痛苦得多。 所以如果我們放棄 附件 對於某事,沒有它不是問題,好嗎? 如果我們執著於它,那麼放棄它當然是個問題。 即使擁有它也是一個問題,因為即使我們擁有它,我們也害怕失去它。 所以曼陀羅 這樣做是為了幫助我們學會不害怕放棄,而是在給予中有一種快樂和喜悅的感覺。

因此,這與慷慨是財富的原因這一整個事實掛鉤。 現在經濟不景氣,我們認為小氣是致富的原因。 所以所有的 CEO 都很吝嗇、吝嗇和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他們擁有所有的錢。 所以現在:“我會變得吝嗇、吝嗇和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他人分享我擁有的任何東西,因為那樣我就沒有了。” 你明白我們要做什麼了嗎? 我們正在模仿我們在那些貪婪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身上所批評的態度,這些人使系統陷入了混亂,這是一種只為自己著想的態度。 你知道,“如果我把它給了,我就不會擁有它”和“最重要的是我,我擁有我想要的東西”。 只要我們有這個心,我們是窮還是富都無所謂。 在我們的心目中,我們很窮,有一種貧窮和缺乏的感覺。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去第三世界國家時,你會經常看到人們慷慨大方,即使他們幾乎一無所有,而你來到這裡,人們擁有很多,但他們發現慷慨大方非常困難。 所以我們說布施是財富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我們認為吝嗇是財富的原因,我們堅持我們所擁有的。 而且,儘管我們堅持下去,但我們感到越來越貧窮。 但是,當我們以一顆樂於布施的心來布施時,心會感到非常豐富,心會感到喜悅,心會感到快樂,因為我們在布施中感到快樂,而只是布施的過程是令人愉快的。 然後,如果你碰巧在想 因果報應 以一種更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你知道給予是致富的原因。 如果你碰巧在想 因果報應 以一種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給予可以成為你開悟的原因。 好的? 但在任何意義上,要真正擴展心,並看到執著的心是一種恐懼的、有貧窮感的心。 而一顆給予的心會更自由、更自由,也會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