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37 實踐:1-3 節

37 實踐:1-3 節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37菩薩行 在 2005 年 2006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的冬季務虛會期間給予 舍衛城.

  • 的重要性 拉姆林 冥想
  • 撤退時出現的事情
  • 實踐動機
  • 37 實踐:1-3 節
  • 放棄熟悉的模式

金剛薩埵 2005-2006:Q&A 02a 和 37 個實踐第 1-3 節(下載)

這個教學之後是 與撤退者的討論會.

道次第禪修的重要性

所以我想在我們的會議上做的是每週的幾節經文 37菩薩行,只是為了通過它們,因為你每四天午餐後都會大聲吟唱它們。 對這段文字有所了解也是非常好的。 尊者經常在灌頂前教導這段經文,而且當你閉關時,這樣做對你來說非常重要 拉姆林 冥想. 這篇文章包含了基本的 拉姆林 冥想,所以我想每週花時間在幾節經文上,只是為了談論它們。

我怎麼強調在靜修期間做這件事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拉姆林. 你正在淨化,但真正能改變你的想法並真正能幫助你在未來以不同的方式做事的是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這是 拉姆林 將幫助您做到這一點的冥想,因為這些冥想將改變您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對世界的看法。 只是說 口頭禪, 僅僅進行可視化並不一定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例如,要真正轉變,我們首先需要能夠區分什麼是建設性思想、建設性動機、積極的心理狀態,以及什麼是破壞性思想或破壞性的精神狀態。 如果我們做不到——在我們的無知中,有時我們不清楚什麼是積極的,什麼是消極的 因果報應 或者就我們的精神狀態或行為而言。 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就很難淨化,也很難改變,因為頭腦不清楚我們想要改變什麼以及我們想要改變什麼。 所以你需要的幫助 拉姆林 幫助您識別這些心理狀態,我們需要 拉姆林 冥想實際上向我們展示了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這就是為什麼我只是不能強調真正做到這一點。

你會看到它是整個 拉姆林 觀點,整個佛教世界觀在我們內部創造了一個非常不同的轉變。 除非發生這種轉變,否則我們可能會觀想山上山下並背誦無數的咒語,但我們仍將以同樣的舊方式看待生活:“我——宇宙的中心,我所理解的一切都是永恆的,快樂是我通過感官體驗到的,那裡有一個真實的我和其他人,還有真實的一切!” 除非我們開始改變其中一些觀點,並了解輪迴是什麼,陷入輪迴意味著什麼,以及我們多麼想要快樂,但我們所做的卻與快樂相反……。 那就是我們的思想造成了問題,而不是外部物體或人……。 在我們真正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並真正改變我們對生活的看法之前,不會有太多改變。

我懷疑當你現在正在經歷和淨化時,你是否注意到一點點你的舊世界觀? 不是你的“舊”世界觀——而是你的世界觀是什麼,你如何看待事物。 您是否注意到您的一些習慣? 您是否注意到不同的觀點,例如,我們如何認為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永遠不會改變? 如果它令人愉快,我們認為它永遠不會改變——或者它永遠不應該改變; 如果它很痛,比如我們的膝蓋在訓練中受傷,那也永遠不會改變,不是嗎? 看看那種觀點,這種觀點甚至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以及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造成了多少混亂——更不用說我們將永遠存在的觀點,以及死亡會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觀點,但是不是我們! 我的意思是,你覺得自己快要死了嗎? 我們說“是”,但我們相信死亡會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或者你可能經常出現的觀點 冥想: 生活中所有你想擁有卻得不到的東西。 那要來了嗎? 不? 你是不是坐在那裡夢想著你一直希望擁有的完美關係,但那個人從未出現過? 還是您一直希望擁有但從未實現的完美工作? 還是您真正想住的完美房子,但一直沒有實現? 真的嗎? 那你在分心什麼? [笑聲]

聽眾: 我已經回到小學了。 我一直讓人們出現在我的 冥想 四十年來我從未想過的事:一清二楚!

尊者圖登卓龍(VTC): 當然。 它們出現了,而你已經四十年沒有想過它們了,你對它們有什麼反應?

聽眾: 我發揮了我與他們的關係,無論他們是我的朋友還是我不喜歡的人。 我重溫舊故事。 然後我停下來問自己,“這很奇怪:為什麼這個人會出現在我的 冥想 馬上?” 就在那時,我意識到我開始與無聊的頭腦、沮喪的頭腦相遇,因為我沒有走得更遠 冥想 比我應該的。 我被我的過去逗樂了。

職業訓練局: 哦耶。 問題是,當那些人從過去重現時——當你經歷他們並重播這段關係時——你的想法是不是有點希望它會有所不同,它的某些方面? “如果這件事發生了,那件事發生了,或者其他事情發生了,那不是很好嗎? 也許這段關係會變成那樣。 或者,如果我們這些年一直保持聯繫該多好……”

所以這就是我所說的:頭腦正在接受一些東西並希望它變得不同於它本來的樣子。 舊友情:“哦,是的,那真的很棒,但是哎呀,如果它繼續下去會太好了。” 或者,“如果我們沒有打架,那該有多好,那個人本可以繼續成為一個非常好的朋友……”

這就是我要表達的意思:頭腦仍在註視著我們過去的人和經歷,並評估幸福,就好像它來自那些人和那些情況,並希望我們可以改變過去. 希望,“我們能不能在它發生的時候稍微調整一下,這樣現在會更好,這樣我們的記憶就會更好 冥想? 這個人出現了,那真是一個糟糕的回憶; 為什麼不能是美好的回憶呢? 所以這就是仍然看到幸福的頭腦,甚至希望我們的記憶符合,成為美好的回憶。 或者拿過去發生的事情來說,“讓我們現在再重播一次,它會有所不同,並且在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情況下會更好......” 類似的東西。 但其背後的心境是:“快樂存在於人與物之中,如果我能成功地安排好它們,我就會得到我想要的快樂!” 你的眼裡有那個觀點嗎 冥想? 如果沒有這種觀點,那麼要么你應該教授這門課程,要么你應該更加努力地尋找 冥想. [笑聲]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即將發生的事情:“我怎樣才能讓外面的事情成為我想要的樣子,這樣我才會快樂。” 就像你說的,四十年前的事情會發生。 我之前跟你提過:我意識到了 金剛薩埵 [第一次]我還在生我二年級老師的氣,因為她不讓我上課玩。 不知過了多少年,我忘記了,但我記得 金剛薩埵. 然後你開始明白,在我的生命中有多少次我覺得我應該得到一些東西,但他們沒有給我? “二年級的時候,我活該上戲,但他們沒有給我。” 這要出現多少次? 哦,是的,在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我都在玩這個。 我應得的東西,世界卻沒有給我。 我們開始審視這些關於我們如何解釋事物的舊模式,以及我們在環境中選擇哪些數據以提取並製作一個故事並以某種方式解釋的舊模式。

人們可以看到同樣的情況——(例如)你沒能參加二年級的戲劇——一個人可以看著它然後說,“哇,我真的很高興嗎,因為我很害羞,而且如果我在這麼多人面前,我會很緊張,出醜!” 這可能是他們一生的模式:總是試圖正確地退出,這樣他們就不會出醜,因為他們確信他們總是會這樣做。 一個人,那可能是他們的習慣。 然後,另一個人看著它說,“哦,我活該。 我是二年級最好的那個。 我配得上班級表演。 他們不讓我!” 在這裡,那個人的故事是,“我沒有得到我應得的”,並且它在他們的生活中以所有這些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 其他人可能會這樣看,“我想通過參加二年級的比賽來取悅我的媽媽和爸爸,但老師不讓我這樣做。” 我的故事是什麼? “哦,我總是想取悅我的媽媽和爸爸,但我從來沒有機會這樣做。” 所以這就是他們的事,他們如何構建一切——不是一切,而是他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它只需要一種情況,但每個人都會在那種情況下挑選出不同的數據,並以某種方式對其進行解釋,並製作出某種類型的故事。 我們有一些故事——我們只是把那個視頻放進去,它會在我們生活的各種情況下播放。 在裡面 冥想 本身——一直坐在墊子上——你會開始看到它。 但是一旦你開始看到它,你打算用它做什麼? 你用它做什麼? 當頭腦如此投入地編造一個關於它的故事時,就很難將它視為一個故事——你只是認為它是“現實”。 這就是為什麼 拉姆林 這非常重要,因為當你注意到那些舊記憶或舊模式或其他任何東西時……當你的腦海中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時,那就是存在錯覺的跡象。 當其中一個記憶出現,而你對它並不完全自在時——某處有某種不適的感覺,而頭腦真的想要更多地思考它——那件事通常涉及某種錯覺。 那麼它是什麼,它的解毒劑是什麼? 那是當你拿 拉姆林 出來,“好吧,我總是感到沮喪。” 什麼是 拉姆林 抑鬱症的解藥,你有什麼 冥想 上? 寶貴的人命,避難所之類的。

如果你坐在那裡,懷念以前發生的事情,你會說,“哦,那真是太好了,我希望它能一直持續下去。 我不知道我們是否可以回去和那個人一起撿起來。” 現在的苦難是什麼? 附件. 解藥是什麼? 是的,死亡和無常。 或者發生了一些事件,你說,“我仍然對我的兄弟、姐妹、寵物狗或任何人都很生氣。 我不敢相信我是一個無辜的孩子,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他們把我搞砸了,他們做了這個做那個。 這太不可思議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仍然為之瘋狂!” 有什麼苦惱? 憤怒. 解藥是什麼? 耐心、愛和菩提心冥想。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需要 拉姆林 並點選這裡。

實踐動機

我想我會通過一些詩句 菩薩三十七行 每週由 Gyelsay Togme Sangpo 主持,然後我們將進行一些問答。

1. 獲得了這艘難得的自由財富之船,
聆聽、思考和 幽思 日日夜夜不動搖
為了解放自己和他人
從輪迴的海洋——
這是菩薩的修行。

這就是你閉關的動力! 好的? 獲得了難得的自由幸運之船,換句話說,獲得了寶貴的人命……。 聽到,想到, 幽思 日日夜夜不動搖。 那麼你必須做的基本練習是什麼? 你必須聽聞和學習教法,然後思考它們,然後將它們付諸實踐, 幽思 在他們。 你為什麼做這個? 為了讓自己和他人從輪迴的海洋中解脫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你坐在 冥想 每天所有這些時間都在大廳裡。 這就是你每天早上起床的原因。 因此,如果您早上起床很困難,請記住這節經文,並在您第一次聽到鑼聲或鐘聲時對自己說出來。 所以你給自己一些 umpf,“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這就是我的使命,這就是我的目的。”

改變環境的好處

好的,看看這個是否在您的腦海中響起 冥想:

2. 依戀你所愛的人,你會像水一樣激動。
恨你的敵人,你像火一樣燃燒。
在混亂的黑暗中,你忘記了接受和丟棄什麼。
放棄你的祖國——
這是菩薩的修行。

依附於您所愛的人,您會像水一樣激動。 任何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冥想? 只有兩個人舉手...... 好吧,怎麼樣,恨你的敵人,你像火一樣燃燒。 有人有那個嗎? 很多人都在撒謊! [笑聲] 你沒有生氣嗎?

聽眾: 不看別人,只看自己。

職業訓練局: 那仍然很重要,你自己。 並檢查是否有一些 憤怒 對別人也是。 查看。 真的看看很難只生自己的氣。 在迷茫的黑暗中,你忘記了取捨。 有人提出來了嗎? “我在修行中的什麼地方? [笑聲] 唵金剛手嗡。 唵金剛手嗡。 不,這不是金剛手,它是“Om 金剛薩埵 哼。 Om mani padme hum om namo ratno trayaya…… 現在是哪一個?!”

聽眾: 菩薩 三昧耶……

職業訓練局: Supo kayo may bhawa。 Anu rakto may bhawa。 Tayata om dara dara diri diri duru duru……。 [笑聲] 所以,依戀所愛的人,你會像水一樣激動。 恨你的敵人,你像火一樣燃燒。 在混亂的黑暗中,你忘記了要採納和丟棄什麼。 我的故事! 放棄祖國。 這是菩薩的修行。 為什麼說“放棄你的祖國”? 為什麼他不說,只是擺脫那些想法? 他為什麼說放棄你的祖國? 你必須休息一下。 什麼? 為什麼? 你必須打破這些模式。 當你一直處於相同的環境中,始終與相同的人在一起時,這些模式很容易不斷滾動,不是嗎? 他們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發生。 因為其他人很了解我們,我們也很了解他們。

你有沒有看過你最親密的關係,看看你和那個人反复上演的劇本是怎樣的? 你看到了嗎? 人們已經在一起很多很多年了…… 就像對待父母和孩子一樣。 有一種你一直在做的劇本。 你們知道如何互相騷擾; 你們知道如何按下對方的按鈕; 你知道如何看起來像你沒有。 [笑聲] 這太習慣了,你甚至都沒有意識到。 直到你來閉關,你才意識到這一點。 多麼習慣,尤其是我們與某人非常親密的某些關鍵關係。 同樣的舊東西一次又一次。 所以放棄你的祖國! 頭腦對此的通常反應是什麼? “不! 我不想放棄我的祖國! 我想呆在我所在的地方,和我愛的人在一起,在我熟悉的環境裡,在我擁有的一切裡,在我知道自己是誰的地方,一切都很舒服。 我不想放棄我的祖國!” 正確的? 所以他說,這是菩薩的行。

有時僅僅為了進行外部更改對我們來說就需要相當多的時間。 它實際上是在談論進行內部更改。 但是外部變化是支持進行內部變化的東西。 因為除非我們真的非常強大,否則如果我們呆在同一個環境中,這些模式就會不斷重複出現。 所以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搬到修道院去,而那些在修道院的人現在應該離開這裡! [笑聲]真正的事情是改變模式。 但我認為,從真正決定“我需要改變”的意義上來說,有一些東西值得關注。 我真的需要一些東西,一些嚴厲的措施是必要的,來開始讓這種改變發生。” 但是看看你的情況。

佛法環境的好處

3. 通過迴避不好的事物,煩惱的情緒逐漸減少。
沒有分心,善行自然會增加。
隨著心的清晰,對教法的信念生起。
修隱——
這是菩薩的修行。

這節經文與前一節相反。 上一個是告訴我們我們的問題是什麼。 每次我讀到那節經文,第 2 節,就像哇...... 我告訴自己,它已經盯住了我; 就是這樣! 那我們怎麼辦? 離開我們的家園,去一個佛法環境有什麼好處? 通過避免不好的對象,煩惱的情緒逐漸減少。 “壞對象”不是指你愛的人; 它們不是壞對象。 這意味著無論是什麼讓你 附件,仇恨,嫉妒,傲慢和所有這些事情都會生起。 他們身邊的事和人,他們並不“壞”。 它們之所以被稱為壞客體,是因為我們的心被它們所束縛,以至於 附件, 憤怒 每當我們在這些物體周圍時,困惑就會轉來轉去。

就像準備出獄的囚犯一樣。 重要的是他們要進入一個新環境,而不是回到舊人和舊事物以及以前發生的一切,因為那隻會激起思想。 但是如果他們在一個新的環境中,如果他們在被監禁期間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了模式,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的模式,那麼通過避免“壞對象”,我認為,特別是,這裡的麻醉品…… 對於這麼多囚犯來說,麻醉品是其中一件大事。 沒有良好道德價值觀的麻醉品和朋友。 就是這兩件事。 因此,通過避免不好的對象,煩惱的情緒會逐漸減少。 如果你周圍的人有良好的道德紀律,如果你周圍的人不喝酒不吸毒,如果你周圍的人不八卦。 如果你的演講有問題,如果你和那些八卦的老朋友四處閒逛,談論這個那個,你的演講將是老樣子。 如果您將自己從那種情況中解脫出來,並且與以不同方式交談的人在一起,那麼您將以不同的方式交談。

當人們來到修道院時,我看到的一件好事是他們發現自己的行為有所不同,而且他們更喜歡自己。 而且我認為部分原因是他們沒有(引述)“壞對象”所以令人不安的情緒逐漸減少,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引發它。 當然,我們通常可以找到一些東西來激發我們的興趣。 沒有分心,善行自然會增加。 所以,如果你真的在努力以良性的方式引導你的思想,如果你沒有生活中通常的分心,那麼你的良性活動自然會增加。

你們都在做這節經文所說的:你們現在正在閉關。 那是修隱的部分,你可以自己清楚地看到,你沒有在壞的對象周圍,所以煩惱情緒正在減少。 沒有分心,你的善行自然會增加。 在這裡做日常練習更容易,不是嗎? 你能做六節課嗎 冥想 在家? 你很難完成一節課 冥想 在家,更別說六個了! 在這裡,它很容易流動,不是嗎? 你就在那個大廳裡,你正在做。 你在禮拜三十五佛。 因為環境。 你還打算做什麼? 不分心——你打算用什麼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你只能看著屋頂上的雪融化這麼久! [笑聲]你只能看火雞這麼久! [笑聲] 沒有什麼可以讓……分心的。

有了清明的心,對教法的信念就會生起。 那麼,你發現撤退時會發生這種情況嗎? 那是因為你真的在修行,你真的在​​觀察你自己的心,而教法正在進入你的心中……。 當你審視你的心時,你對什麼的信念 說是成長。 你可以看到他真的知道他在說什麼。 這些是第二節的全部解毒劑。 你怎麼得到它們? 修養隱逸。 這裡的隱居並不意味著像一個人呆在一個房間裡。 這意味著你遠離那些讓你心煩意亂的事情。 你遠離周圍的許多感官干擾。

當有很多感官的東西時,我們會分心,很難集中註意力。 我想我們實際上已經筋疲力盡了。 我的理論之一是,我們睡覺的原因之一不是因為 身體之所以疲倦,是因為心厭倦了必須處理這麼多感官對象。 當您入睡時,您的肌肉多久會活動一次 身體 覺得累了? 你多久一次 身體 身體累嗎? 還是只是眼睛周圍有一種疲倦的感覺? 或者主要是頭腦只是想從所有這些一直在你臉上的東西中解脫出來? 所以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心平靜下來,我們這裡沒有太多的感官干擾。 這就是我想我們這週要做的。 現在,你的問題? 你身上發生了什麼 冥想?

放棄熟悉的模式

聽眾: 好了,表白時間。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就是關於這個的。 很清楚。 我在想我們已經在這裡待了兩個星期,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你知道嗎? 這 冥想 一直沒問題,我一直在關注 拉姆林,想了很多。 但是因為我以前有過 純化 大事即將發生,我期待更多。 我在想“有些東西不起作用; 也許是 口頭禪. 我說得太快了。” 實際上我注意到有幾個音節丟失了。 所以昨天我在掙扎 口頭禪 將音節放回原處,它不會粘住。 我有點擔心,但我知道還有其他事情,很明顯。 但有分明,也有分不清。 於是我上床睡覺,做了一個非常震驚的夢:我在夢中去了加拿大。 我乘飛機飛走了。 大約二十年前,我和我過去的朋友一起在那里工作。 我們正在拋光 雕像,白色 雕像——我們正在清理它。 但不知為何,我的家人一直把我接回家; 他們要帶我回家。 它發生了很多次。 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兄弟們一起回到了家,一切都很好。 很舒服,很好。 但我一直在想,“這太荒謬了。 我在那邊,千里之外,擦亮我的 雕像,現在我和家人一起回家了。”

然後我和我一起回到了這個地方 雕像,我有一桶應該是白牛奶的東西——那是花蜜,你知道嗎? 但我看到了花蜜,它都被淡化了。 那隻是水; 沒有白色的東西。 白色的東西在底部,我把它給了我的朋友。 我們應該打掃 雕像與此,但它不會工作,因為它只是水。 它也很髒——周圍漂浮著一些泥土之類的東西。 他說,“這不是牛奶。 我們對此無能為力——它很髒!” 然後我醒了,那是我的想法。 所以我的結論很明確。 首先,我想,“我的家人:他們對一切都有罪。” 但後來我說,“這不是我的家人——這些是我的習慣模式和我熟悉的一切。” 所以我在很遠的地方,想和我的白人待在一起 ,清潔它和所有東西,然後我一直回到同一個地方——我習慣的行為模式,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想要被人喜歡,等等。 所以我的花蜜被淡化了——它並沒有真正起作用。

所以我的結論,這對我來說非常有力,是(這是多年來已經很清楚的一件事,但我從來沒有真正想採取步驟來解決它)是你不能吃蛋糕和吃它。 如果你真的想淨化你的負面情緒,你真的必須放棄你熟悉的模式。 你不能一直回去玩得開心,只是放鬆,以為你的花蜜會為你做一切。 你真的必須做這項工作。 所以非常震驚。 對我來說,這很能說明問題,也很痛苦,因為精神之路本來應該是非常順利和美好的:“我會做我想做的事。” 現在我明白我不想放棄 附件——當所有這些對像都 附件 一直在出現,非常吸引人。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所有幸福。 做出隱居的決定,說“不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這就是發生的事情。

職業訓練局: 很好。 很好。

聽眾: 我能說些什麼嗎? 我對祖國、習慣和熟悉的習慣、城市的體驗…… 我發現很難擺脫你小時候養成的習慣,而且你是有條件的。 例如,我在日本生活了大約七年,當我回到墨西哥時,我覺得自己變了很多。 我以為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每件事,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對待我的父親和兄弟,令我驚訝的是,在日本呆了 XNUMX 年後,回去並認為我已經改變了,當你回到你的祖國。 一段時間後,你的家人和其他人——他們認為你們是同一個人,他們希望你是同一個人——所以這兩種能量聚集在一起,過了一段時間,我完全恢復過來,也許遇到了更嚴重的問題。 我想這麼說是因為這些習慣非常強烈,很難擺脫。 你真的必須工作,但這非常辛苦。 我的問題是,我認為我必須回去處理這類問題,處理我與父親、兄弟和所有人的關係,我認為這是值得的。 但與此同時,我認為我在某種程度上輸掉了這場戰鬥,因為我又回到了這些習慣中。

職業訓練局: 我覺得你說的很對。 我們有自己的模式,但我們的家庭——我之前說過的關係模式——他們有他們與我們相處的模式,他們也並不真正希望我們改變。 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其他人怎麼樣,即使你一直在戰鬥,它仍然很熟悉。 我認為這是我們試圖改變時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當我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做事,然後人們感到震驚,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我們。 “但是等一下......這是我們一直在玩的劇本。 我這麼說你怎麼能不這麼說呢?” 它發生在 憤怒 腳本, 附件 劇本,比賽劇本,有時也會讓我們生活中的其他人感到不安——那些認為我們是永恆不變的、固定在一個非常僵化的具體“我”身上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在不同的環境中——比如當你來到這裡,當你甚至不認識這裡的每個人時——你有空間成為一個不同的人。 你不必是你以前的樣子。 這裡有不同的空間。

學習使廣論個人化

聽眾: 上週,你對湯姆說了一些關於標籤的事,以及東西是如何貼標籤的。 你說過,“為了培養正念; 我們應該注意我們的 身體” 所以我做了。 我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應該對 拉姆林. 例如,如果我們想到愛和慈悲,我們真的也會感受到那種感覺嗎? 或者它只是知識分子。

職業訓練局: 所以你在問…… 當我們做 拉姆林 冥想,例如,試圖培養愛和慈悲,你只是在理智上經歷這些要點,還是你真的想要去感受它。 那是你的問題嗎?

聽眾: 我已經帶著智力問題、想法、想法經歷了這一切,你會感覺到一些東西。 然後你哭了。 這夠了嗎,還是我們必須感受另一件事,那就是完全的意識。 比如,我正在打坐,突然,我剛剛睜開眼睛,就好像開了幾十隻眼睛。 當我們想到愛和慈悲時,我們是否應該有這樣的感覺? 拉姆林? 或者我們應該有另一種感覺。

職業訓練局: 我不確定我是否明白你的意思…… 但是,不知道您要達到的結果。 不要想,“哦,我必須有某種感覺,然後我就會知道我有它了。” 那就是專注於結果。 只是做 冥想. 只是做 冥想,讓發生的事情發生。 但如果你想說,“除非我 幽思 on 拉姆林,我在想著所有這些受苦眾生的善意,除非我在結束時哭泣 冥想,因為我非常同情他們——除非我那樣做,我的 冥想一個失敗。 不要那樣想。 不要這樣想,因為那樣你就不會自發或自然地感受到任何東西,因為你對你認為你應該感受到的東西有某種僵化的想法。 相反,只是創造原因。 例如,只要思惟與眾生有關的前兩個聖諦。 觀照他們所經歷的三種痛苦。 想一想他們是如何受到無知和無明影響的 附件 即使他們想要快樂。 想一想,想想你認識的人,你不認識的人,你喜歡的人,你不喜歡的人。 然後,無論你有什麼感覺,都很好。 如果你想讓自己有感覺並判斷你的 冥想,你在阻止自己。

聽眾: 我在想,“也許我已經完成了 拉姆林 以那種方式——你描述的方式。” 但是現在,當我有這種感覺時,我想,“也許我什麼都不懂!” 我想知道我是否做對了……

職業訓練局: 你知道,我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了解冥想的內容 拉姆林 方法。 我知道,對我來說,很長一段時間,我只是經歷了一、二、三、四。 “一個,考慮一下。 二,考慮一下。 三…。 四……是的,我應該能感覺到。 好吧,我有點做了,但不完全是,下一步是什麼?” [笑聲]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真正的訣竅是讓這些冥想變得非常個人化,並將我們的生活真正融入其中。 所以這不僅僅是從寶貴的人類生命開始,“哦,是的,我不是出生在地獄,而是出生在(哈欠)……下一個是什麼? 獵物? 哦,是的,我不是在那裡出生的; 我不生於畜生道; 不生於長壽神——我什至不知道我是否相信那些,但無論如何我不生為一個人。” [笑聲] 那不是做事的方法。 相反,想像一下:“如果我處於極度痛苦的境地,那會是什麼樣子。 我可以修持佛法嗎? 在極度痛苦的情況下,我的思想會發生什麼? 好吧,知道我的想法,我會嚇壞的。 完全無法控制,無法用我的思想做任何有用的事情。 哇,謝天謝地,我沒有遇到那種情況。” 所以這樣做——讓它變得非常個性化。

或者你正在沉思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第一點: 因果報應 是確定的。 樂從德生,苦從不德生。 “我真的相信嗎? 嗯,是的,我相信。 我真的像我相信的那樣生活嗎?” 然後你開始審視你的行為。 你真的像你相信快樂來自積極的行為,而不快樂來自消極的行為那樣生活嗎? 我真的過這樣的生活嗎? 不,我的生活就像第二份食物,下一部電影會讓我開心! [笑聲]“那是我幸福的原因; 我就是這樣生活的。 我過著這樣的生活,如果我必須在這裡說一個善意的謊言來談判,那就是幸福的原因。” 所以你讓它變得非常個性化。

區分渴望和簡單的習慣

聽眾: 這可能有點簡單,但我正在經歷 附件 在四聖諦的背景下。 例如咖啡:我喝了咖啡,現在沒有咖啡的痛苦。 [笑聲] 所以這就是粗糙感官層面的 dukkha,第一個真理。 原因是 . 所以我仍然——我對咖啡沒了沒有問題——但有這樣的例行公事。 我起得很早,我有二十分鐘的時間讀佛法,然後我想,“等一下,我切斷了痛苦的總層次,但我仍然有因——還有 ,但不是咖啡。”

職業訓練局: 你是什​​麼 ?

聽眾: 我現在有茶了。 [笑聲] 我會看到一些轟動嗎? 我是否必須通過整個八正道,第四個真理,來評估 ? 我不知道如何處理它。

職業訓練局: 你不會那麼想念咖啡…… 你是做什麼的 ?

聽眾: 我看到我仍然有相同的例程; 我只是用茶代替了咖啡。

職業訓練局: 讀佛喝茶,有什麼本性不善的事嗎?

聽眾: 沒有,但是有 附件 對它——或者它有那種感覺。

職業訓練局: 這是一個嗎? 附件? 是不是 附件 就像當頭腦說“我真的需要這個”時,抓住你之外的其他東西一樣。 是不是那種 附件?

聽眾: 它當然沒有嗡嗡聲……

職業訓練局: 或者這只是你的一種習慣,你會在早上叫醒自己。

聽眾: 正確的。 就是這樣。

職業訓練局: 還有更糟糕的事情正在發生。 [笑聲] 別強調那個。 我們必須真正學會辨別:什麼是 附件,什麼是習慣,什麼是喜歡某事,什麼是 ,缺少什麼——我們必須學會辨別這些東西。 什麼是 心願? 只是被某事吸引並不一定意味著你是 執著 給它。 我們可以被佛法教義所吸引。 不要將吸引力與 執著.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吸引力是 執著. 我被那個巧克力蛋糕吸引了……哇! 你知道那裡有一些 附件 繼續。 但如果它只是像你坐下來喝杯茶,讀一本佛法書,你得到了一些好的印記,這是開始新一天的平靜方式,不要稱之為 附件 然後想,“好吧,我最好早上第一件事就去打開電視機,向自己證明我沒有執著於閱讀我的佛法書!” 不。

聽眾: 如果它令人困惑,那麼......

職業訓練局: 你需要辨別:什麼是 , 是什麼 心願? 許多人對此感到困惑:他們認為任何時候你渴望的東西都是 執著. 你發願成佛! 我們正在努力創造 心願! 那不是 執著. 我們渴望結束苦難; 我們渴望在我們的心中產生愛和同情。 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產生這些願望。 不要認為你被吸引或渴望的一切都是 附件,因為那時你對佛教徒的唯一印象就是坐在那裡說“duhhhhhhh”的人。 因為他們不被任何東西吸引,他們不渴望任何東西:“我接受一切,duhhhhhhhh。” 你知道? 看看尊者 達賴喇嘛: 他很活躍;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一開始我也有這樣的困惑:“哦,如果我對這個或那個有任何偏好,那就只是 附件” 現在,如果我更願意住在海邊的公寓而不是市中心,那是一個 附件 去感受快樂。 但是,如果我更願意花時間閱讀佛法書籍或與佛法朋友交談,而不是與老朋友一起聽音樂,那不是 附件! 這是你試圖讓你的思想想要並被吸引的美德。

聽眾: 好的,這很有幫助。

職業訓練局: 請記住,與 附件,我們必須真正知道什麼是定義 附件 是。 這不僅僅是對某事的吸引力,也不僅僅是想要某事——這不是對事物的定義 附件. 附件 是基於誇大某人或某物的優良品質,或投射不存在的優良品質的思想。 然後 執著 並且不想與之分離。 所以如果你坐在那裡,“哦,我真的很想和這個人在一起(抱怨的語氣)”,那是 附件. 但如果它說,“哦,我真的很想擁有一個穩定的心,我渴望在我的心中培養更多的正念和平靜。 我渴望在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對閱讀佛法產生興趣。” 多棒啊 心願,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被佛法所吸引! 去吧! 明天請這傢伙喝杯茶,好嗎? [笑聲]

我們早上都有自己的小習慣,不是嗎? 有人說:“哦,我不喜歡儀式感。”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儀式感:我們有起床的小習慣。 你把佛法納入你早上的例程真是太好了! 這不是很好嗎? 大多數人在早上的例行公事中都沒有正法:他們醒來時新聞很響亮,他們起床後看到一堆賬單……。

這是非常好的。 很高興你這麼問。 能夠區分真的很重要。 “上有一些磁帶頭腦和心理因素” 樓下; 聽他們說。 它經歷了一些積極的心理因素,我們想要培養的那些,然後是消極的心理因素。 這可能非常有幫助,因為對美德事物的欽佩是我們想要培養的心理因素。 心願 對於積極的事情,對教義的信念……。 所有這些都與吸引力有關,但並不誇張。 你不是在預測事情。

這個教學之後是 與撤退者的討論會.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