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節 56: 致命的劍

節 56: 致命的劍

一系列討論的一部分 智慧寶石,七世達賴喇嘛的一首詩。

  • 否認不是要用武力對抗,而是要溫柔地對待
  • 我們需要審視自己的思想,看看我們否認事物的地方並明智地進行調查
  • 我們需要對因緣生起和因果緣起一個廣泛的看法

智慧寶石:第 56d 節(下載)

什麼致命的劍切斷了創造性活動的所有分支?
否認之劍不面對現實。

在西方,我們以特定方式使用“拒絕”一詞。 所以這包括在這裡,但它不是唯一的含義。 好的? 這非常重要。

讓我談談我們使用“否認”一詞的西方方式。 當我們說某人還沒有準備好時——嗯,這是一回事——某人還沒有準備好去了解現實,所以他們不想看它。 據說這是一種心理技巧。 有時人們對否認有很多判斷。 就像,“拒絕是非常糟糕的。 這個人在否認。 他們需要改變。” 但有一次我和一位醫生談過否認,他說他從不試圖讓他的病人擺脫否認,因為他認為如果他們否認這種情況,那是因為他們需要這樣做,他們真的沒有準備好應對。 如果你強迫某人看某事或思考某事,而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應對,那對他們一點幫助也沒有。 然而,如果你能夠創造一個環境,​​並幫助一個人放鬆他的思想到他們可以看到某些東西的程度,那麼他們自己就會“擺脫否認”。 但他們會在自己的時間自己做,因為他們已經發展出內在的幸福感或內在力量,這是他們看清情況所需要的。 而在西方,我們通常會想到推動和強迫某人擺脫否認。 但這不一定對他們有幫助。 好的?

話雖如此,我們都需要審視自己,看看我們傾向於否認事物的哪些方面以及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或者,也許不是我們為什麼這樣做,而是我們難以看到哪些領域,以及因為我們不看那些領域而發生的事情。 有時候,這比“我在否認什麼,為什麼我在否認?”要好得多。 我必須讓自己擺脫否認。” 這種與自己聯繫的方式並不是很有幫助。 但如果是,“我很難看到什麼,效果是什麼……”。 你知道,當我們審視不看某事如何影響我們時,這可能會給我們帶來能量,讓我們開始關注它如何影響我們。 因為我們看到了它的缺點。 好的? 另一方面,我們可能真的看到這樣做的好處,因為我們對自己承認,“這不是我此時此刻準備好考慮的事情。 我渴望在未來做到這一點,而這些可能是我需要培養的內在品質,以便在未來做到這一點。 所以我會努力培養這些品質。” 是的? 因此,以這種方式給我們的思想一些空間,是嗎? 溫柔地對待自己,而不是“我必鬚麵對這個!”

那麼,實際上這裡的意思,如果我們更多地從佛教的意義上來理解,“什麼致命的劍切斷了創造性活動的分支?”

回到另一個:當我們以心理學的方式看待時,我們的創造性活動如何因不看某些事物而受到限制? 所以這是做“不看事物的影響是什麼”的一種方法。 “這如何限制了我的創作活動?” 這可能是另一種非常好的、有用的看待它的方式。

好吧,但是,“什麼致命的劍切斷了創造性活動的所有分支? 否認之劍,它不面對現實。”

在佛教意義上,“實相”主要是指緣起。 因此,它可以以一種方式將緣起稱為證明空性的推理。 因此,當我們看不到空性時——我們無法如實看待事物,因此會產生許多不切實際的期望——這會限制我們的創造性活動。 好的? 這是看待它的一種方式。

或者換句話說:不了解緣起,我們就無法了解因緣,因此我們——在我們世俗的生活中——會產生錯誤的想法和非常不切實際的期望。 好的?

我會給你一個這樣的例子。 有時人們看著修道院說,“這一切都歸功於你。” 指的是我。 我總是說,“不,這不全是我造成的。” 因為當關於修道院的想法出現時,我非常清楚,一個人無法單獨建造一座修道院。 修道院的存在取決於所有擁有 因果報應 從修道院中受益。 如果人們沒有 因果報應 為了從修道院中受益,修道院將不復存在。 如果人們確實有那個 因果報應,他們就此採取行動 因果報應,那麼修道院就會成長壯大。 所以不是一個人。 這取決於每個參與修道院的人,無論他們參與的方式是大是小。 所以有些人參與其中——他們住在這裡,這是他們 24/7 的生活。 其他人可能只捐 5 美元一次,僅此而已。 但所有這些人都有 因果報應 受益於修道院的存在並為修道院做出貢獻,所有這些——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必要的。 這不僅僅是一個人,也不僅僅是一小群人。

了解因果依賴如何運作的大局是非常重要的。 無論我們經歷什麼,都是許多原因的結果。 我的意思是,這麼多的原因,這麼多 條件 現在正在發生。 以及我們如何應對現在發生的事情創造了新的原因並著手提出新的 條件 對於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這整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相互關聯的事情確實超出了我們普通人的理解能力。 但只要意識到這一點,就可以幫助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寬廣的胸懷,非常包容,並從長遠考慮。 因此,要有更現實的目標,而不是錯誤的期望或錯誤的讚美,或類似的東西。 好的?

所以我認為——無論如何,以修道院為例,從長遠來看,這將有助於修道院更好地蓬勃發展。 然後,就人們參與的任何其他事情而言,那個人看到了,你知道,我們不是導致某事的每個因素的控制者。 涉及到我們無法控制的許多其他因素。 所以給自己一些空間,不要期望自己能夠讓一切變得“完美”。 換句話說,我們認為它應該是什麼。 因為原因和 條件 不存在的。 因為我們都在這個相互依存的事物中。

[回應聽眾]你是從你的領域、建築學的角度來談論它,但它可能出現在任何領域,當我們說,“我是專家。 而你閉嘴,按照我的方式去做。 因為我是知道這裡發生的事情的人。” 當我們有那種態度時,實際上我們就限制了創造性的可能性,因為每個人都有可以貢獻的東西,可能是有益的。

[回應聽眾]很久以前,當有人這樣說話時,你說,“哦,不,我們只是向前推進。”

“它需要的就是我們! 因素不多,就六個人。”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