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階段概述

路徑階段概述

一系列教學的一部分 通向全知的捷徑,第一世班禪喇嘛班禪洛桑確吉堅讚的《論經》。

簡單路徑 04: 拉姆林 概述 (下載)

我想向大家問好,向一些人說晚安,我想向其他人說早安,這取決於你在哪裡。 對於我們在新加坡的朋友來說,今天是星期六早上。 Chodron 尊者要我告訴你,她不能來這裡是因為她父親去世了,所以她希望下週能回來。 我們很確定她會的。 她做得很好,但很抱歉她沒能做到。

她讓我簡要概述一下 拉姆林,覺醒的漸進路徑,尤其是與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所以這基本上就是一小時內從頭到尾完全覺醒的完整路徑。 [笑聲] 我們會盡力而為。 讓我們先做一點沉默,然後我會建立一個非常簡單的可視化,我們會做背誦,然後我們會做一些沉默 冥想 我會設定動機。 因此,讓我們先默哀一分鐘,讓我們從之前所做的事情回到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沉默的 冥想]

引導冥想和簡短的背誦

觀想眼前虛空,由明亮的透明光構成,釋迦牟尼的神相 ,色澤金黃,端坐在寶座上,有雪獅日月盤。

圍繞 諸聖者:左文殊菩薩,右彌勒菩薩,身後金剛總持,周圍一切諸佛。 密宗 其周圍皆是這個劫的千佛。 圍繞著一切菩薩,然後是各種阿羅漢、聲聞者、覺悟者,圍繞著一切空行母,所以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大虛空裡,都是這些聖人,我們的 精神導師 在前面 . 法典在美麗的桌子上,佛法的聲音在空氣中瀰漫。 在我們周圍,我們想像所有有情眾生。 我們將從朗誦開始:

I 避難 直到我在 , 佛法和 僧伽. 以我通過布施和其他所創造的功德 深遠的實踐 願我成佛利益一切眾生。 (3X)

然後我們念四無量心:

願一切眾生皆得樂樂因緣。
願一切眾生離苦及其因。
願一切眾生不離無憂 極樂.
願一切眾生安住,遠離偏見, 附件憤怒.

當我們背誦 七肢禱告,想像自己在做每節經文的這些活動:

我虔誠地用我的 身體,言語和思想,
並呈現各種類型的雲 ,實際和精神上的轉變。
我懺悔自無始以來所累積的一切破壞行為,
並為所有聖者和普通眾生的美德而歡喜。
請保持直到循環存在結束
又為眾生轉法輪。
我將自己和他人的所有美德奉獻給大覺悟。

當我們供奉曼陀羅時,你想要觀想宇宙中所有美麗的事物。 你想要提供這個,希望能接受佛法教義,並在你的心流中產生證悟。 如此形象化 供品 填滿天空並將這些提供給 和所有的聖人——並且非常高興地做這個 ; 成百上千倍地乘以它。

這片灑滿香水的大地,散佈著鮮花,
須彌山,四大國土,太陽和月亮;
想像成一個 土地並提供給你,
願眾生享受這淨土。

的對象 附件,厭惡和無知,朋友,敵人和陌生人,我的 身體、財富和享受——我毫無損失地提供這些。 請愉快地接受它們並激勵我和其他人擺脫 三種有毒的態度.

IDAM 領袖 拉特納曼陀羅金尼耶塔亞米

所有這些 供品 溶入光中,溶入 ,他愉快地接受它們,然後他將光輻射回你體內,這種光激勵我們完成覺醒的漸進路徑。

現在想像你的上師的複製品是釋迦牟尼相 當我們提出這個要求時,它就出現在你的頭頂。 這個 當我們向所有聖者和傳承持有者提出這個請求時,在您頭頂上的是您的中保。

光榮珍貴的根 領袖,
坐在我王冠上的蓮花和月亮座位上。
以你的大慈大悲指引我
賜予我你的成就 身體,言語和頭腦。

透過這雙眼睛可以看到浩瀚的經文,
通往精神自由的幸運者的至高之門,
啟蒙者的智慧意味著充滿慈悲——
我向所有靈性導師提出請求。

然後我們說 口頭禪 想像這光從 在你的頭頂進入你——白光淨化你,然後你也可以想像金光帶來了悟。

Tayata om muni muni maha muniye soha (7X)

現在靜靜地坐著做呼吸 冥想. [沉默的 冥想]

動機

當我們聆聽這些教法時,讓我們有動力真正下定決心走這條路。 當我們開始聽說修道的所有不同面向時——當然,我們會很快地經歷——我們仍然可以在整個教法中始終帶著這個願望,成為一個利益他人的願望。 . 讓我們開闊思路,考慮一下我們今晚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可能在這條道路上更進一步——尤其是在這個有很多好處的話題上。 所以你可以慢慢走出你的 冥想.

廣論的利益

我很高興做這個演講,因為它對我學習 拉姆林. 在教義中 拉姆林 他們談論學習它的好處。 所以我想用一個我從尊者 Chodron 那裡聽到的關於這兩位西藏噶當巴格西的故事來介紹這個話題。 很久以前,一位格西問他的弟子:“你是否願意成為一名大師——真正博學、精通所有這些科學、專一定力和千里眼? 或者你更願意成為一個被傾聽的人 喇嘛 阿底峽的教法,這些 拉姆林 教法,未曾證悟而深知其諦?”

實際上你在這裡所做的是在說“你想成為擁有所有這些世俗技能的人,還是想成為一個甚至沒有任何證悟的人?” 而第一個甚至有單點定力和千里眼的了悟……或者,“你寧願有這種對完整道路真相的認識嗎?” 弟子說:“我寧願做一個對真理有這種堅定認識的人。” 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尤其是當這些成就在精神上和其他方面都如此受到重視時? 在世俗和精神上,我們重視專心致志以及所有這些關於世界和科學的知識。 他之所以這樣選擇,其實是因為那種世間的智慧,甚至是一境定,死了就沒有了。 它本身不會真正幫助你,因為它不會解放我們。

這位弟子真知死來得如此突然,我們無從知曉。 所有這些美好的品質都會結束; 和消極的 因果報應 可以成熟並在未來把他扔進任何一種重生。 所以沒有安全感。 因為那些世俗的品質不會對頭腦產生持久的影響,他明白在 的教法,並種下這些我們可以隨身攜帶到未來的種子——最終將導致解脫和覺悟的實現。 他也可能知道僅擁有千里眼並不一定是有益的,因為如果你沒有道德,你實際上會造成很多傷害。 他清楚地知道,循序漸進的修煉更為重要。

四大教法

當你閱讀 喇嘛 宗喀巴大師 道次第大論 你會發現前面的章節之一談到了教義的偉大。 我們的老師告訴我們這些事情,以便我們對教學有更多的尊重,他們談論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這個的學生的品質。 這是促使我實際發表這次演講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在自己修行佛法的經歷中看到了這一點的真相。

這四種品質是為學生列出的。 首先是你會知道所有的教法都是沒有矛盾的。 第二是你會理解所有的教法作為修行的指導。 第三個是你會很容易找到 傳授教義的意圖。 則第四者,自動不作大惡。

1. 所有的教法都沒有矛盾

一、知道教法沒有矛盾:當你初見佛法時,如果你沒有這種道次第的呈現,你很難想清楚該做什麼。 很難理解所有這些不同的做法以及它們如何組合在一起。

2. 所有的教法都是修行的指導

在這種背景下 拉姆林, 以阿底峽尊者所寫的根經稱為 證道之燈,這意味著教義沒有矛盾是什麼意思? 這意味著一個人修習所有這些教法以成為一名 . 為什麼是這樣? 這是因為 拉姆林 已經收集了經文和經文的所有要點 口頭禪 乘——包括經教和 金剛乘 教導。 這些話題有的是要點,有的是支線; 但阿底峽基本上把所有這些都聚集在一起,並整理成一個順序。 這就是我們今晚要講的內容。 這樣他們就沒有矛盾了。

我們也開始明白 所有這些經文,其實都是修行的指導。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喇嘛 宗喀巴大師也寫過這個。 當人們不明白這一點時,我們一直在這裡看到這一點。 例如,當人們不明白這一點時,他們會認為有兩種不同的形式呈現:有所有這些偉大的經典文本,然後是有人親自教你的東西。 然後人們有時真的不知道如何練習,因為他們認為無論他們學過什麼——“好吧,那不是我練習的,那我該怎麼辦?” 阿底峽尊者的一位弟子正在觀照阿底峽尊者的教法,他說了一些非常清楚的話。 他說他把所有的經文理解為修行的指導,它們“將我們所有的錯誤行為磨成灰燼” 身體、言語和思想。” 對此 喇嘛 宗喀巴大師說,這是我們需要有的了解——所有的教法都是為了修行,所有的修行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擺脫所有的錯誤行為,並產生所有的道證。

繼承阿底峽尊者教法的人是仲敦巴。 他說,如果你聽了所有這些教法並研究了所有這些教法後,如果你覺得你需要去別處尋找修行方法,那就錯了。 仲敦巴遇到過犯過這種錯誤的人。 他們學了很久,卻不知道怎麼修行。 所以這就是 喇嘛 宗喀巴大師在這裡強調:那是錯誤的,你還沒有真正了解教法都是為了修行。 你如何把所有的教法付諸實踐是另一回事,但你至少必須從這個理解開始。

三、戒大惡業

然後關於“我們將自動避免不當行為”: 喇嘛 宗喀巴大師說,如果你了解我們剛剛講過的前兩點——教法的前兩個偉大——你將自動遠離惡行。

換句話說,你可以說這些 拉姆林 教義包含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其中第一個是 放棄——決心擺脫一切不如意 條件 我們在循環存在中。 第二個是 菩提心——完全奉獻給他人的心,我們希望為了他們的利益而開悟,讓他們從痛苦中解脫。 然後第三個是正見,就是對實相的正見。 那當然是最高見地了知自性空性。 所以這些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是,當你想到它時,路徑。 道就是我們的心,它是我們心的路徑。 這三者實際上都在幫助我們淨化我們的動機。 然後,帶著純粹的動機,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會成為我們修行的一部分。 這是因為動機是決定我們所做事情價值的主要因素。 這不是行動或事情對別人的看法。 這實際上是我們的動力。 我們可以理解如何通過實踐 放棄是, 菩提心,正確的見地會幫助我們遠離大惡行。 這些事情真的都聯繫在一起。

當我們思考我們的動機時,甚至想到來教法之類的事情時,我們需要小心清楚地審視我們的動機。 他們很容易以一種方式開始(比如有德行),然後轉向另一種方式,並與不道德的人混在一起。 我們不想有聽法的動機,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無所不知或類似的人。 這不是它的意義所在。 如果你確實在自己身上發現了這些類型的動機,那麼你想要清除它們——因為它們不會導向任何對道有幫助的地方。

設定良好的動機

讓我們來談談我們的動機是怎樣的,當我們有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在我們心中,自然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動力。 首先與 放棄:隨之而來的是我們不再僅僅為今生而活。 我們超越了今生的幸福。 這樣一來,我們的動力就會轉變為思考未來的動力; 因為如果我們只考慮今生,我們就不會考慮解脫。 那麼即使我們所做的看起來像佛法,但我們仍然在想世間八法,那不是佛法。 不克服這八種世間煩惱,你還沒有開始修行佛法。 (世間八法是“對利、名、贊、樂的四種貪愛和對它們的四種對立的厭惡”。)當你審視自己的生活時,這確實有點難以接受。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些事情總是會出現——這些得失、名譽,以及所有的事情。 附件 以及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厭惡情緒。 但我們必須認清這些事情並與之合作,然後努力將我們的動機從今生轉移到完全解脫。

路徑的第二個主要方面是 菩提心,那麼我們會更加增強我們的動力。 在這裡是因為我們有動力的力量 菩提心 在我們的腦海中,那麼我們所做的任何行動都會成為我們完全覺醒的原因。

然後我們心中有了正見,就不會看得很實在,不會看事物本來就是存在的; 這使我們能夠將事物視為幻覺。 這在實踐層面上也非常有幫助,即使它有時只是一種智力上的理解,因為它幫助我們不要太執著於事物,或者當事情沒有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發展時那么生氣。 即使我們現在有粗略的了解,我們也可以將其用作工具。 也正是這種正見的智慧,其實給了我們追隨的勇氣。 菩薩 完全覺醒的道路,當然,這種智慧可以切斷輪迴的根源。

因此,擁有這三種動機可以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所有事情成為引導我們證悟的美德。 這就是為什麼噶當巴格西給出了他所做的答案:他從阿底峽的教導中清楚地了解了這一點。

4. 容易發現佛陀的說法意圖

這些的其他優點之一 拉姆林 教義和對學生的好處是,它幫助我們了解學生的意圖是什麼 是。

所以出現了這些不同的主題——這是對這三個層次的精神動機的一種延續。 阿底峽就是這樣組織的 證道之燈 基於從業者動機的三個範圍或三個層次的文本。 你可以說這是 拉姆林; 但更具體的主題實際上是這些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現在我們要嘗試按照 拉姆林 並從中挑選 喇嘛 宗喀巴大師的口訣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文本以查看它們如何適合整個路徑。

我今晚使用的許多材料的一個參考是格西阿旺達傑。 我真的會推薦這本書,特別是如果你想閱讀 放棄. 這有點挑戰,因為語言不同。 翻譯與我們翻譯事物的方式不同。 但是一旦你有了很好的理解,你就可以弄明白了。 就像“明顯進化的”是 ——所以所有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都出現了。 但是如果你足夠了解這些教法,你就能理解他在說什麼,因為譯者有一種有趣的翻譯方式。 Geshe Ngawang Dhargye 的教法 放棄 非常強大,今晚我想嘗試展示其中的一些。 這本書叫 關於心智分級路徑的名言建議選集,但它通常被稱為第一部分, 口頭建議選集. 它仍然可用,並且已經推出多年。

修行者的三個層次

阿底峽為我們定義的這三個層次的求道者是什麼? 我要讀這個,因為它寫在 選集.

第一個是“任何通過某種方式熱切工作的人,僅僅是為了在未來生活中無法控制的重複出現的情況中找到幸福,被稱為最小精神動機的人。” 所以這基本上是有人試圖獲得良好的重生——仍然在輪迴中——他們正在熱切地努力去做。 那個人所做的——也許聽起來不太喜歡,但比我所做的還要多——是他們已經超越了今生的擔憂。 這本身就是真正的東西。 他們正試圖進入重生——獲得寶貴的人身重生,或者可能進入有色界或無色界或類似的境界。 他們通過培養這種情況的原因來做到這一點。 所以這是修行者動機的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正如他們所寫的那樣,是“任何背棄快樂強迫性存在的人……”——這是循環存在。 我喜歡他的翻譯,“強迫性存在”。 這真有趣。 “……並且以一種從消極中轉變過來的本性,”——所以他們正在放棄所有消極的行為——“只為他自己的平靜而熱切工作”——他或她自己的平靜。 “這被稱為中等動機的人。” 這是想要脫離輪迴的人; 誰欲得涅槃常寂。

第三個層次或範圍是,“任何人都希望徹底消除他人的所有問題,就像他會困擾自己心流的問題一樣,這就是無上精神動機的人。”

當我們練習 拉姆林 作為大乘修行者,我們的目標是這第三個範圍。 我們想成佛。 我們努力做到這一點 菩提心 我們的動機,以便我們可以為了每個人的利益而成佛。 但我們實際上與其他兩個範圍“共同”練習; 所以我們正在練習所有三個範圍。 我們總是使用我們與初級和中級從業者“共同”練習的術語。 我們說“共同點”是因為實際上我們的動機是第三個範圍; 我們正在做的修行與他們“共同”,因為我們需要產生初級和中級的那些願望和實現。

第一範圍——初級從業者

先說這第一個範圍,初級從業者。 這 心願 他們正在努力發展的是安詳地死去並獲得良好的重生。 那是他們的 心願. 但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心願? 你 幽思 關於寶貴的人生、無常和死亡,以及不幸的輪迴道——惡道。 這就是你產生的方式 心願. 一旦你明白了 心願 公司,那麼你如何實現它? 你做了什麼才能真正獲得寶貴的人身或更高境界的重生? 你必須修皈依 因果報應 及其影響。 你必須把它作為你練習的核心部分。 所以讓我們解釋一下。

初級修行者,他們在思量死亡和無常。 當你真正沉浸在其中時,你只會意識到這一生是短暫的,其中沒有穩定性,諸如此類。 你知道它會結束; 所以你想有一個好的情況。 當你看到你可能遇到的不幸情況的所有現實時,你就會對此產生恐懼或警覺。 你想要比那更好的東西。 所以這些沉思的主題都是我們如何到達 心願,然後我們如何實現 心願.

安詳死去,善生:我想念這個,因為它對我的心有幫助。 很多時候,對於西方人,老師不喜歡強調死亡、無常或惡道之類的話題——因為有時我們會在這些話題上遇到問題。 但我發現這些對我的思想非常有益。 我只需要找到一種與他們合作的方法,這樣我就不會拒絕他們。 你不想拒絕教義! 你必須找到一種方法將這些東西放在你自己的範式中,因為也許你不相信——比如,“所有這些較低的領域呢?” 很多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心理狀態。 他們以這種方式工作。 當你想到它時,你會看到(我們確實知道的)人類和動物領域的事情非常不幸、非常痛苦、非常地獄般的情況。 所以如果你不想想你的心在惡道,只要想一些你能看到的東西。

In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這就是當一個人達到這種想法時說的詩句,“通過思考如此難以找到的自由和財富以及你生命的短暫本質,扭轉 執著 到這一生。” 這就是這個人所達到的。 當他們扭轉了 執著 他們對今生有他們對來生的想法。 與這個初級練習者一起進行這些練習和冥想有助於我們改變我們的態度和行為; 這實際上幫助我們變得更快樂,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所以這是一件非常直接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我們造了安詳死和善生的因; 但即使我們要使用第三個範圍,享受第一個範圍的好處也沒有問題。 我們想要安詳地死去,我們想要幸運的重生。

珍貴的人生觀

為了理解寶貴人生的概念,我們必須了解擁有寶貴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否則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心願? 如果你不知道它是什麼,你就不會有動力去做。 所以我們必須了解這一點,並看到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寶貴生命的情況實際上是非常罕見的,而且非常寶貴。 我們進行這些冥想,這樣我們就不會認為事情是理所當然的,這真的很容易做到。 如果我們做這寶貴的人生 冥想 好吧,我們的練習實際上變得非常愉快,而且付出的努力要少得多。 事實上,Geshe Ngawang Dhargye 說我們的修行變得“輕鬆、健康和愉快”。

我們必須了解此生命的稀有——它不僅是人身,而且是珍貴的人身,你擁有教法,而且你對教法感興趣。 當你想一想,如果沒有人對佛法感興趣,如果沒有人有那種興趣,實際上佛陀甚至都不會來。 諸佛不去無人聽聞的宇宙。 他們自發地去需要他們的地方。 如果沒有人感興趣,就沒有佛來。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警鐘。

Geshe Ngawang Dhargye 在這裡指出的是,“嘿,我們現在的處境非常好。 我的生活還不錯。 我可以擁有這種非常舒適的生活……”這通常是真的。 在很多方面,你都可以安排你的生活,讓它非常隱蔽、舒適等等。 但通常在那種情況下,人們沒有精神上的興趣。 所以我們不能讓我們的思想去那裡。 我們不能以這些方式偏離軌道。 我們必須考慮靈性發展的重要性。 這是我們獲得真正幸福的唯一途徑,因為它讓我們能夠改變我們的思維狀態並努力改變我們的態度,形成建設性的態度。

寶貴的人生冥想也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些變化是否切合實際。 比如,我們是否有能力在了解這條道路時實踐它? 因為當你看一個寶貴的人的生命時,你看的是:‘我是否有外在因素和 條件? 我有內部嗎 條件 練習? (這些被描述為八項自由和十項財富 拉姆林.) 如果你有這些,不管你生活中發生了什麼——即使你有慢性背痛,即使你失去了肢體,即使你有這個和那個,無論你有什麼問題——你仍然擁有沿著道路前進所需的一切。 做這些反思很重要,因為它給了我們很多能量。

想想看。 我們寶貴的人身和密勒日巴的寶貴人身沒有區別。 我不認為我們是那樣想的,所以我在我的筆記中用黑體字表示了這一點。 [笑聲] 它總是對我的思想產生影響。

死亡與無常

當我們這樣想時,它會幫助我們思考,“是的,我現在需要這樣做。” 為什麼? 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當你做這些禪修時,一旦你明白了你寶貴的人身生命的價值是什麼,那麼你就必須轉而思考無常和死亡。 為什麼? 這是因為,嘿,我們永遠不知道死亡何時到來。 秋準尊者的父親應該不會在他的壽宴上死去吧? 他走了——事情就是這樣。 我認識很多人,比如我姐姐的腦部動脈瘤破裂了——她碰巧活了下來。 但我前任老闆的兄弟有動脈瘤和繁榮,消失了。 這些死亡發生得非常快。

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人都有很多情況,我們知道死亡來得很快,死亡來得很慢。 我們不需要迴避思考這些事情,而是要利用它們——因為這些反思實際上一點也不令人沮喪。 如果你做對了它們,它們會非常有活力,它們會擴大我們的視野,它們會幫助我們將我們的優先事項與智慧保持一致。 然後,這些想法和反思幫助我們擺脫僅僅停留在我的快樂、我的快樂、“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的這八種世俗關注中——那種想法。 相反,我們考慮培養同情心。 我們思考培養智慧。

有很多好處,因為它是考慮死亡的非常強烈的動機。 因此,想想我們擁有的如此強大的例子。 這就是釋迦牟尼 做過。 他看到了老、病、死,他離開了妻子和孩子,因為他想為所有眾生找到解決辦法。 米拉日巴在同一條船上。 他用他們所謂的“黑魔法”之類的東西殺死了所有這些親戚——他的叔叔和所有其他人。 然後他意識到有一天他會死,看看他所做的一切,然後砰! 他取了那一世,就在那一世進佛了! 岡波巴也是如此。 他是一位廣受讚譽的醫生。 妻子圓寂後,他便開始認真求法。 死亡如何成為人們精神上前進的巨大動力的例子太多了。

不幸的境界

幫助我們擁有這個的其他刺激 心願 更好的重生是考慮不幸的領域。 我想讀Geshe Ngawang Dhargye的話:“不難預知我們下一世的轉世方向;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建立消極的潛能上,而這些只會導致災難性的未來。 看看今天:自從我們醒來後,有多少次生氣、說別人壞話、批評、消極? 我們有多少次為他人做過積極的、有建設性的或有益的事情?” 我們不喜歡真正地看那個,但這就是我喜歡他的作品的地方。 就像,“是的,看看我的一天,我今天做了什麼?” 然後,“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 在哪裡 教導不善的行為導致我們? 這是基本的教學 因果報應, 對?

寂天說:“事實上,所有的恐懼和所有無邊無際的問題都源於頭腦。” 和 曾說過,“所有這些都是消極思想的產物。” 所以我們需要看到,如果我們不處理出現的消極心態,結果可能是未來的痛苦——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思想包裹在它可能看起來像什麼上。 也許你認為它是心理領域,也許你認為它是物理領域。

尊者秋準所說的話對我來說是最有意義的,如果我能直接理解她的話:“那些較低的領域就像你在你周圍看到的現實一樣真實”——就像那樣。 她有時會以這種方式談論下界,我認為這是看待這個話題的一種擴展方式。 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甚至都拒絕去想這些地獄般的狀態和痛苦,我們也不想認真對待它們。 人們也很容易認為這些只是一種幻想,可能會用這些想法嚇唬或嚇唬原始人。 但是格西阿旺達吉在建議,我會用我自己的話說:如果你心裡有那個想法,你就是在讓自己陷入困境。 他說,基本上,我們的思想非常封閉,甚至不公平——因為我們不想考慮這些情況。 他提出的想法是:如果你的佛法修行只是一種“感覺良好”的事情,那麼你並沒有真正發揮它的全部潛力。

我們必須看第一個教學 給予,這是關於 dukkha 或不滿意的。 他這樣做是有原因的:我們必須看到我們遇到了問題。 所以不能聽到像下界這樣的事情,好吧,我提出這個是因為我自己的經歷。 當我第一次遇到佛教教義時,我有一個觀點,因為我不相信地獄,所以我離開了天主教堂。 然後突然之間我聽說了這些地獄道 的教導——我幾乎要出門了。 我差一點就不再是佛教修行者了。 這就是我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 我知道我是多麼不成熟,我很感激我沒有遵循那個想法。 真是心胸狹隘,見多識廣,不成熟。

但是如果我們意識到存在於輪迴中的所有問題,那麼我們就會發展出一種健全的 自由的決心 來自他們所有人,而不僅僅是他們中的一些人。 這是一個很大的好處。 我們可以敞開心扉,嘗試理解這一點,並找到一種在我們的實踐中運用它的方法。 我建議你參考格西阿旺達傑的書,因為他有一些非常好的例子,說明我們如何不讓我們的思想對此敞開心扉,我們今晚沒有時間。

避難

繼續,一旦你首先開發了這個 心願 那你練什麼? 正如我之前所說,對此的修行是皈依和 因果報應. 就皈依而言,尊者秋準曾說過,一旦我們的心被死亡和無常所包圍,因此我們正在為死亡和未來的再生做準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需要指導。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求助於 , 佛法, 和 僧伽——因為我們需要保護和指導來幫助我們應對我們所處的情況。除非我們能看到自己處於需要保護的情況下,否則我們為什麼需要指導?

皈依是基於這種智慧恐懼。 皈依的原因是什麼? 他們是恐懼(智慧的恐懼)和信念(或信心或信念) , 佛法, 和 僧伽 是可靠的嚮導。 對於大乘修行者來說,另一個原因是慈悲。 他們經常說 避難 ,在 三顆寶石 是“入佛門妙門”,“放棄 是入道之門”,而“菩提心 是入大乘之門。 你可能會聽到這些,因為這是常說的。

Geshe Ngawang Dhargye 對此提出的一個非常好的觀點是:當我們在輪迴中看到我們的情況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們自己處理它的技術無法克服它的地方。 你可以過著從一件事到另一件事再到另一件事的生活。 但除非你看到大局,看看你實際上是如何過你的生活和你在做什麼,否則你必須真正問自己,“好吧,這行得通嗎? 每天花幾個小時彈奏古典吉他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是我過去經常做的事情,會讓我擺脫輪迴嗎? 娛樂我的下一個興趣——我這一生的所有興趣,從一種興趣轉向另一種興趣——是的,也許它們很棒,但這些東西能克服這種情況嗎? 所以我們必須非常清楚這一點。

接下來我們必須明白,我們試圖擺脫的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來自內部。 這是我們自己的適得其反的情緒。 這些是麻煩製造者,我們必須尋求他們的保護! 這有多奇怪? 所以實際上我們是在努力將我們自己從我們內部的敵人中解放出來。 這就是尊者 達賴喇嘛 說:“既然我們要的是從內部敵人手中解放出來,暫時的避難所是不夠的。” 這是非常有見地的。

我們剛剛談到了第一個原因,即我們培養的這種智慧恐懼。 其次是我們培養的這種信念或信念。 這就是我們真正必須審視這條道路,理解它,並看到 是一個可靠的避難所,因為他所說的很有可能會奏效。 我們基本上必須這樣做。

尊者 達賴喇嘛 在他的著作中把這一點說得很清楚。 我們必須清楚地了解什麼是 三顆寶石 是,但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實際上必須了解四聖諦。 為此,我們必須了解二諦。 這是因為,如果我們不了解世俗實相和究竟實相這二諦,以及它們如何運作(這是哲學基礎),那麼當我們試圖了解四聖諦時,就會變得很模糊。 如果那是朦朧的,我們不了解四聖諦,那麼 避難 ,在 三顆寶石 不是很穩定。 那麼就只是空談而已。 你只是說這些話,但你沒有理解它,所以我們真的要教育自己。

理性信念的三點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教法、思惟和 幽思 在他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你的理解加深時,皈依也會加深。 我們必須獲得信念。 問題是,當我們獲得理解時,我們就會獲得信念或理性的信念。 已經解釋了我們需要培養這種信念以及我們將培養信念的三點。第一個是心的本性是清淨和光明的。 這是佛教教義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由此我們明白,煩惱是基於無知,無明 現象 以與他們實際相反的方式存在,而這不是我們思想的本性。 這是一個巨大的理解。 接下來我們看到,由於這個實相,實際上有可能培養解毒劑,非常強大的解毒劑,來對付這些基於無明的煩惱。 最後,我們確定這些解藥是現實的、有益的心境,它們可以根除煩惱。 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禱告上。 我們必須來到一個我們理解這些點的地方。

因果報應

我們已經簡要地完成了皈依部分。 現在與 因果報應, 首先是什麼 在我們皈依後說? 他說你必須停止傷害他人和你自己。

以下是格西索巴的簡短引述,非常快速地總結了這一點:“開始時最重要的事情是 避難 ,在 三顆寶石; 這是深入進入教義的方法 . 下一步是檢查因果關係,從你自己的經歷中汲取例子,直到你確信積極的行為會導致幸福,而不美德會導致不快樂。 對因果關係的強烈信任是過美德生活和進行精神訓練的基礎。 得樂離苦,須積其因:修德除惡。 控制自己的行為並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的腦力和體力。 如果你對真理和修行的利益沒有信心,你將無法改變你的態度和行為。 這就是為什麼對業力因果關係的信念是從世俗快樂到幸福的所有幸福的根源。 極樂 出世間的快樂、解脫和證悟。” 這說明了一切。

今晚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初始範圍上,因為這就是我們的本質所在。 我們想要研究這一切,所有三個範圍的所有教義,並不斷循環和循環這些教義。 事實上,Chodron 尊者曾經告訴我,你要在修行中始終平衡這三者: 放棄, 菩提心, 和智慧。 不要讓它變得不平衡。 這是非常有用的建議,它也歸結為我能記住的事情。

所以我們不只是停留在第一個範圍內,但實際上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處的位置。 我們還在想著今生——所以我們不能太快地跳過這個圈套而去修行的其他部分。

第二範圍——中級從業者

第二個範圍是與中層修煉者共同的路徑。 他們的是什麼 心願,他們想開發什麼? 他們試圖從輪迴中解脫,獲得解脫,獲得涅槃。 這是第一個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 放棄. 他們如何 幽思 發展那種 心願? 他們 幽思 關於四聖諦、輪迴的弊端、煩惱的性質以及刺激煩惱的因素。 在這裡,我首先總結了這些要點,然後我們再談一談。

一旦你對這些主題進行了冥想,並且你已經開發了 心願, 那麼你要做什麼來實現它 心願 把自己從輪迴中解脫出來? 那是當你練習 三項高等培訓:道德行為、定力和智慧。 這個智慧是正見,是第三見。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所以這三個主要方面完全交織在 拉姆林.

擺脫循環存在

在開發這個 心願 從輪迴中解脫並獲得解脫,會發生什麼? 基本上我們看到,“好吧,良好的重生很好,但它會結束”——我們必須真正從大局著眼,讓自己完全脫離輪迴。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輪迴的所有種種不利——所有不同的痛苦,我們想要完全解脫。

這是哪裡 喇嘛 宗喀巴大師在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說,“因為你們是受 對存在的渴望, 沒有純 自由的決心 從輪迴海中,你無法調伏這些吸引,以達到其愉悅的效果。” 你聽到了嗎? 這很重要。 我們必須到達這個地方 放棄. “因此,從一開始就尋求產生 自由的決心” 然後他繼續說道,“通過思考如此難得的閒暇和禀賦,以及生命轉瞬即逝的本質,扭轉 執著 到這一生。” 這是第一個範圍。 然後,“通過反复思考 因果報應 和輪迴的苦難,逆轉 執著 到未來的生活。” 在那裡,他一路帶領我們走向解脫。

放棄 我們已經在第一個範圍內討論了一點——因為它自然會出現。 這是一個不小的認識。 它為你的修行帶來不可思議的能量和專注——幫助我們不被今生的煩惱分心。 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們清楚自己生命的意義,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這是比今生更重要的事情,即擺脫這種更大的情況。 所以與其試圖裝飾我們的牢房,滿足於待在那裡,調整輪迴,不如現在我們有了這個 心願 出去——所以我們 幽思 關於四聖諦。

斷除苦因:我執無明

彌勒說,這是核心觀點,“正如你認識到你生病了,你看到你可以通過獲得健康、依靠藥物來消除疾病的原因一樣,認識到痛苦或苦,消除它的原因,證止而依道。” 這基本上就是我們的工作。 我們必須把我執的無明看成是輪迴的根源,從中解脫就會使我們從一切煩惱中解脫出來, 因果報應. 我們解脫的障礙與自我的看法有關; 這與我執的無明有關。 正是這種自我觀(稱為個人身份觀或短暫集合觀)才是輪迴的真正根源。 這種見地導致我們產生煩惱,導致我們採取行動,讓我們在輪迴中不停地走、走、走。

這是龍樹菩薩在說:“通過停止 因果報應 有煩惱才有涅槃。 因果報應 煩惱生於想,煩惱生於作,作於空而滅,或於空而滅。” 這 達賴喇嘛 在另一個文本中對此進行不同的翻譯。 他說:“當痛苦的情緒和行為停止時,就會解脫。 痛苦的情緒和行為源於錯誤的觀念。 這些都是錯誤的增殖而產生的,而這些增殖又在空性中停止了。”

基本上,我們發現正是這些在心中發生的微妙事情,這些變貌(如四變貌等),導致我們對本有存在進行了詳盡闡述。 將事物視為固有存在是基本問題,尤其是自我見地。 我認為這個時鐘本身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我認為“我”天生就存在,這一事實讓我變得如此重要; 它使煩惱生起,然後我生起 因果報應——各種動作。 然後我圍繞循環存在循環。 所以這真的是我們必須去的地方。

三種苦

我們必須看到輪迴的弊端,才會想出去。 我們已經談過一點了。 另一種方法是談論三種痛苦:首先是痛苦的苦——它就像粗重的痛苦。 連動物都有這種恐懼。 他們想要免於痛苦。 其次,有變化的苦——非佛教徒的宗教人士也能理解。 就是你必須遠離所謂的快樂,因為它們並不令人滿意。 它們不會持久。 第三個是佛教特有的,是普遍制約的苦。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與智慧有關。 我們必須看到我們的思想——身體 複雜的本質是處於這些痛苦的控制之下,並且 因果報應. 這是我們生存的基本條件。這會導致未來的各種痛苦。 而這正是我們想要超越的。 這三種痛苦是輪迴的一些缺點。

什麼是煩惱?

那麼什麼是煩惱呢? 無著將它們定義為:“A 現象 當它生起時,它的性質是令人不安的,而通過生起,它會擾亂心流。” 我想我們都非常清楚這一點。 有煩惱是煩人的。

我們在輪迴中的苦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就是我們心中的煩惱、負面情緒和煩惱態度。 所以主要有六個: 附件, 憤怒、傲慢、無明、迷惑 懷疑,和各種 扭曲的觀點.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 好吧,它們的出現是因為我們體內有它們的種子。 它們的出現是因為我們與物體有接觸,“哦,我必須擁有這個!” 它們的出現是因為我們周圍有有害的影響——比如壞朋友。 它們的出現是因為周圍有不同種類的語言刺激——比如媒體、書籍、互聯網,以及我們周圍的任何事物。 它們的出現是因為我們是習慣的產物,我們有習慣的思維方式和習慣的情緒。 它們出現是因為我們有這個 不適當的注意. 那是關注事物消極面的心; 這使我們有偏見並倉促下結論並做出判斷。 那是構成我們生活中所有戲劇和故事的思想。 當事情發生時,我們將所有這些意義歸因於事物——就像我們有這種錯覺,然後我們寫了一本關於它的小說。 這是 不適當的注意. 所以這些都是導致煩惱在我們心中生起的因素。

一旦你看到了所有這些,當然,要了解其中的很多東西需要很多年——然後你就會去菩薩的三十七行:“簡而言之,無論你在做什麼,問問你自己,‘什麼是狀態?我腦海?' 以恆常的正念和警覺,成就他人的善。 這是菩薩行。」 我們這裡只在第二個範圍內。 我們沒有進入第三個(菩薩) 範圍呢。 但重點是:你如何處理煩惱? 好吧,您肯定必須具備正念和內省意識。 不然我們就迷路了! 你可以擁有所有的教法,如果你沒有——正如寂天所說,“如果你的心散亂,你就是在煩惱的毒牙之間。”——對嗎? 因此,我們必須培養正念並註意……在這種情況下,這可能是您的道德行為。

三個高級培訓

一旦有了 心願 解脫自己,那你修什麼? 練習 三項高等培訓——換句話說就是貴族 八重道. 但是三比八更容易記住,所以我們將討論三。 [笑聲]

三項高等培訓 是持戒、定力和智慧。 這就是我們釋放自己的方式。 我們講道德行為,歸結起來,基本上就是要遠離十惡,總而言之。 有了定力,你希望最終發展出一點定力,這樣你就有了強大的心。 以智慧,你了解正確的見地,我們已經非常簡要地談過了。 這種對這個世界的現象並不像它們看起來那樣的理解,也就是說,我們認為事物是固有存在的,而事實並非如此。

之所以三者如此次序而來:如果你不淨化你的戒行,你將永遠無法培養定力。 如果你不培養一境定,你永遠無法證悟空性——因為那是證悟空性的前提。 你必須直接證悟空性,才能從輪迴中解脫。 所以這些東西是非常相關的。 它們在 八正道. 它具有相同的想法,只是呈現方式不同。

關於這個範圍,我們要說的最後一件事,然後我們將轉到下一個範圍,是 達賴喇嘛 在他的書《開悟》中說。 它只是讓我們對這種智慧有了更多的了解:“當你通過冥想分析,意識到自己內在缺乏本性存在或空性時,你第一次明白你的自己和他者 現象 是假的。 它們似乎獨立存在,但實際上並不存在。 你開始把事物看成是幻覺,認出 現象 但同時了解它們並不像它們出現的方式那樣存在。 正如物理學家區分出現的和實際存在的一樣,我們需要認識到表象和實際存在之間存在差異。” 這是解釋正確觀點的一種簡短方式。

第三範圍——高級從業者

第三個層次是高級實踐者。 這基本上是第二個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 菩提心,利他的意圖。 這是成為一個意圖 以幫助眾生減輕痛苦,利益眾生。 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來培養牠。 但要發展 菩提心 我們肯定首先必須到達一個平靜的地方。 培養舍心的禪修方法有很多。 之後,我們修行因果七要教或等化我以其他修法來生起。 菩提心. 還有一種方法,他們將這兩種方法合二為一。

一旦你開發了它 菩提心 心願,那你要修什麼才能真正達到圓滿的佛果呢? 那是你練習六的時候 深遠的實踐、四種收徒之道、 密宗. 我們將對其中的每一個進行一些說明,然後我們將盡量留出時間提問。

這第三個層次是高級修行者的道路。 所以我們與初級和中級練習者共同練習,但我們不會止步於這些目標。 我們不會滿足於上層重生,也不會僅僅滿足於解脫。 我們在做什麼?

利他心——普度一切眾生

我們的發心是基於這樣的:我們看到所有有情眾生——從無始以來,他們在我們許多很多世中善待我們——我們都處於同樣的境遇。 我們都處在這種輪迴生、老、病、死的境遇中。 所以我們生成這個 菩提心,這 心願 為了最有效地利益所有這些慈母眾生,證得圓滿的覺醒。 這就是動機。

In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它出現在這節經文中:

被四大河流的水流沖刷,被強大的束縛所束縛 因果報應 難以解脫,為我執我執鐵網所困,為無明黑暗所籠罩,生生輪迴無邊無際,不斷受三苦折磨——念此世一切母眾生。條件,產生無上的利他意向。

在那節經文中 喇嘛 宗喀巴大師把我們從第二個——甚至是第一個範圍,我們正在談論的地方 因果報應,“強大的債券 因果報應” 他帶領我們穿越“無明黑暗”,讓我們看到“無邊輪迴”。 我們不想在三苦中出生和再生。 然後當我們在這三種痛苦的境遇中想到所有的母親眾生時,我們就會生起這種利他的動機。

阿亞修羅說:“當人們看到快樂和不快樂就像一場夢,看到眾生因愚癡的過失而墮落時,為什麼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而放棄對利他主義善行的喜悅呢?” 我覺得這首詩非常有幫助,因為它提出了快樂、不快樂這些點——這些事情就像一場夢。 它帶來了他們正在談論的那種幻覺般的品質。 他也提出了一點,眾生——我們就是因為這些妄想而墮落的。 當我們看到這一點,當我們真正看到這一點時,我們怎麼能不希望每個人都擺脫這種情況呢? 我的意思是,我們怎麼會不呢?

當你看到利他主義的優秀行為是什麼時,你為什麼要放棄它——這些 菩薩 做法? 這些都是很棒的做法。 我們得到了為我們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多快樂的巨大附帶好處。 它只是作為副產品出現。 但是你做的事情 菩薩——六種布施、持戒、 堅韌 (忍耐)、喜精進、定力和智慧——當你只是想到這些所包含的所有東西時,為什麼會有人想要放棄它呢? 我什至無法想像自己,就個人而言,想要處於涅槃的永久和平中。 看到實現它的難度,我對此非常欽佩,但我更感興趣的是 菩薩 理想的。

我們要把自己的修行提升到那個層次,以求證悟以更有效地利益他人為自發的內在動力。 一旦它真的是自發的,那就是你真正進入 菩薩 路徑。 這就是積累的道路。 記住一共有三種交通工具: 聽者 以及以解脫為目標的孤獨實現者,然後是 菩薩 以完全覺醒為目標的載具。

當您輸入前兩個 (聽者 和孤獨的實現者),你進入的方式是通過擁有 放棄. 喇嘛 宗喀巴大師在“當日夜不斷你的心……”想要從輪迴中解脫的頌詞中描述了這一點。 那是的標誌 放棄. 如果你有這個作為你的動力,而你沒有 菩提心 動機,這就是你進入其中任何一個車輛的方式 聽者 和孤獨的實現者。 但是當你第一次進入 菩薩 車輛,讓你到達那裡的是這種自發的 菩提心. (對於所有三乘,這也稱為累積路徑。)

慈悲心與六種深遠的修行

菩提心 是所有的種子 的素質。 這是為什麼? 基本上當你看這六個 深遠的實踐,所有這些的基礎是同情心。 你幾乎可以稱之為第七方面,但事實並非如此。 它是所有其他人的基礎。

菩提心 實際上是雙 心願,它有兩個意圖。 一種是幫助他人,另一種是達到完全覺醒,以便提供最高的服務。 你什麼時候達到這個目標的? 這 達賴喇嘛 說當 菩提心 在外面一樣強大 冥想 因為它是 冥想. 但它也必須是自發的才能達到第一條積累之路。

我不會進行我喜歡的——我最喜歡的——以及所有 菩提心 像因果七要訣,以及 平衡自己和他人, 這是美麗的。 但請記住,這些是你獲得動力的方式 菩提心,但是當你有這種動力之後你會做什麼? 然後你練習六 深遠的實踐. 我們做這六種修行是為了成熟我們自己的心——其中一些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一些是為了其他人的利益。

解釋慈悲心的是龍樹菩薩。 “在 珍貴的花環 龍樹菩薩講六 深遠的實踐 以及它們相應的結果,他還添加了第七個因素——同情心,這是參與其他六個因素的動機的基礎。 這六個 深遠的實踐 當他們受到這種利他主義意圖的激勵時,他們就會變得影響深遠”——所以你可以慷慨大方,但如果你不慷慨地接受這種完全覺醒的動機,它就不會影響深遠。 “當他們被證悟施事者、所緣和行動的空性的智慧所持時,他們就被認為是清淨和證悟的。” 這是我們在修行這六種波羅蜜時一直想做的事情。 我們也想在空性的範圍內了解它們。

這兩點很重要。 這不僅僅是,“我是有道德的。 這不像是“我只是在耐心等待”。 這不像是‘我只是想培養這種定力’。 所有這六個 深遠的實踐 影響深遠,因為他們的動機是利他的意圖; 當他們被這種了悟空性的智慧所持時,他們就得到清淨和證悟。 我們總是以對空性的理解來封印這些修行。

還要記住,我們總是想做出奉獻。 你如何得到寶貴的人命? 讓我們回顧一下。 道德行為能讓你獲得人的生命,但寶貴的人的生命又如何呢? 因是戒行,前世做了六件事 深遠的實踐, 然後祈禱 心願 致力於擁有寶貴的人類生命。 (我們當然也是為了成佛迴向。)我們做這六件事的時候一定要牢記這一點。 深遠的實踐.

要想成佛,接下來要修的是四種眾弟子。 我們這樣做是為了成熟他人的心——通過我們的布施來聚集弟子,通過教導他們,通過鼓勵他們修行,然後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佛法。 這些通常包含在六個 深遠的實踐 所以這些也是a的主要實踐的一部分 菩薩.

密宗之道

最終成佛之道 密宗. 經車是經行的道。 這些教義是 當他出現在一個方面 修道院的. 這包括聲聞道、沙門道和菩薩道的教法。 密宗乘是密宗中描述的道路和修行,這些是由 當他以金剛總持的形式出現時。

要關閉, 喇嘛 宗喀巴大師就這一切給了我們一些建議。 他說:“因此,依止了一位優秀的保護者”——這是我們的精神導師和 —“鞏固你對所有經文都是一個人成為一個人的因果關係的確定性 . 然後練習那些你現在可以練習的東西。 不要以你的無能為理由否定你實際上不能從事或遠離的事情; 而是懷著期待去想:“我什麼時候才能通過實際做應該做的事情並遠離不應該做的事情來實踐這些教法?” 研究這種修持的因緣,積累藏品,清除障礙並發願祈願。 用不了多久,你的精神力就會越來越大,之前無法修行的法門,你都可以修行。”

如果你看看 拉姆林 經驗線 by 喇嘛 宗喀巴大師常說:“我,偉大的瑜伽士,這是我所做的,你也應該這樣做。” 他總是說這些話——比如你需要做這些有抱負的祈禱,以及我們需要做的其他方面。 所以我們要圓滿——就像他在這裡說的:“積聚功德集,清除障礙,發願祈願,你的心力就會增長。”

問與答

聽眾: 你認為有可能達到全 菩薩 今生的領悟?

尊貴的土登塔巴[VTT]: 為了誰,任何人? 是的,我想是的。 我認為有些人可以成為 菩薩 這一世——一定——因為有人修行了。 成為一個人的第一部分 菩薩 這是自發的嗎 菩提心. 是的,我願意。 他們說,在某些方面,它實際上比空虛更難實現,但仍然如此。 是的,我願意。 你怎麼看?

聽眾: 我對“完整”的問題有點困惑 菩薩 實現。 是的,我確實認為有可能產生自發的 菩提心.

VTT: 哦,滿 菩薩 實現。' 嗯,滿 菩薩…我不知道; 我認為這是自發的 菩提心.

我們現在做的是我們想出我們的 菩提心. 這就是我們需要做的,因為這就是我們實現目標的方式。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將永遠無法讓它成為自發的。 可以讓你對此更有把握的是,看看我們是如何因消極事物而成為習慣的產物。 這就是其中的一件好事——當你看到有些事情是如此習以為常時。 然後你意識到你可以養成新的習慣,我們也知道這一點。 然後你意識到,“好吧,我可以養成好習慣。” 這確實是你要求自己做的。 是的,我認為事情可以自發發生。 他們在我的生活中有其他事情,為什麼他們不這樣做呢?

有一次,崇義法師問:“嗯,我年紀大了,如果這輩子……如果我真的不能研究所有偉大的論著和這個那個,那有什麼現實的呢?” 格西旺達回答說:“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因為也許你是晚年才接觸佛法的,”或者這樣那樣,他說,“修行 菩提心

這是完全有道理的,因為如果你培養 菩提心 你將有動力去做這條路上的每一件事。 如果你培養其他任何一種,你不一定會有那些動機。 而與 菩提心 你會播下種子,在這一生和未來的生世中,這些種子會引導你完全覺醒——只有那一件事。

再一次,記住秋準尊者所說的:我們總是想要平衡我們的修行與學習和 冥想 on 放棄, 菩提心, 和智慧。 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同時做所有這三件事,但你不想只是一邊倒。 你會發現,如果你確實不平衡,那麼事情可能會有點失衡,你需要再次平衡。 她曾經告訴我,如果你整天只做所有的哲學研究,你的頭腦會變得非常乾燥,你需要用一些東西來滋潤你的頭腦 菩提心. 就我個人而言,我找到了關於 放棄 真的給我能量。

聽眾: 有人問:貴重人身與凡夫重生的區別,你能重新定義一下嗎?

VTT: 是的。 凡夫重生為人,無內外相 條件 一個擁有寶貴的人身重生的人。 這些基本上是接受和思考教義的身心能力。 你可能天生就是人,但你的發育可能會非常遲緩,以至於你的大腦可能無法理解到足以處理甚至思考的程度。 你必須能夠思考。 它有助於擁有您所有的精神和身體能力。 你必須有閒暇,而不是處於無法將心思放在佛法上的情況。 如果你在惡道,比如說在地獄道——你有太多的痛苦以至於無法專注於佛法。 你必須有那種可以把心放在佛法上的情況。

必須出現和教導,教法仍然必須在這裡 - 有 條件 你必須擁有的。 他們基本上歸結為擁有興趣和內部身心狀況等內部資源,然後是外部資源。 例如,如果你在你的國家沒有任何教法,你就不能修行。

然後,當然,寶貴人身的原因不僅僅是道德行為,而正是道德行為讓你獲得了人身。 但他們是道德行為,六個 深遠的態度,我們做這些奉獻祈禱。 這些都是在未來獲得寶貴人身的因。 但是,如果你只做這些原因的一部分,你只會得到結果的一部分——所以那些只是實踐道德行為的人,地球上有很多人,他們不一定會為寶貴的人類創造原因重生。 他們可能投生為人,卻永遠不會遇到佛法。

迴向功德

我們會作迴向祈請文,我們可以將思索這些教法的功德迴向給,首先迴向伯尼·格林,尊者秋準的父親,為了他寶貴的人身,以及迴向中陰的所有眾生——我敢肯定有許多——以及所有不同領域的所有眾生,在未來總是有寶貴的人身。

最後,這是秋準尊者教導我們的迴向之一:“願我們常遇具足大乘及 金剛乘 教師; 願我們認出他們,願我們遵循他們的指示,願我們這樣做成為完全覺醒以利益所有人。”

注:節選自 簡易路徑 經許可使用:翻譯自Ven。 羅斯瑪麗·巴頓對達波仁波切的指導; 由 Edition Guépèle, Chemin de la passerelle, 77250 Veneux-Les-Sablons, France 出版。

尊者土登塔巴

自 2000 年正式皈依以來,尊者土登塔巴 (Thubten Tarpa) 是一名美國人,她在西藏傳統中修行。 自 2005 年 2006 月以來,她一直在 Sravasti Abbey 在 Sravasti Abbey 的尊者 Thubten Chodron 的指導下生活。她是第一位在 Sravasti Abbey 出家的人,並於 XNUMX 年接受了 Sramanerika 和 sikasamana 的戒律,並於 XNUMX 年由 Chodron 尊者擔任她的導師。 她受戒的照片. 她的其他主要老師是 HH Jigdal Dagchen Sakya 和 HE Dagmo Kusho。 她也有幸接受了尊者 Chodron 的一些老師的教導。 在搬到 Sravasti Abbey 之前,Tarpa 尊者(當時的 Ja​​n Howell)曾在大學、醫院診所和私人診所擔任物理治療師/運動訓練師 30 年。 在這個職業生涯中,她有機會幫助患者並教授學生和同事,這是非常有益的。 她在密歇根州立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俄勒岡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她協調修道院的建築項目。 20 年 2008 月 XNUMX 日,Ven. 塔巴前往加利福尼亞州哈仙達崗的西來寺接受比丘尼戒。 該寺隸屬於台灣佛光山佛教會。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