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的結果

業力的結果

一系列教學的一部分 通向全知的捷徑,第一世班禪喇嘛班禪洛桑確吉堅讚的《論經》。

簡單路徑 17:結果 因果報應 (下載)

上週我們開始談論十種無德之道。 我們做了七件事 身體 和演講。 於是,我們談到了殺、盜、不智、不善的性行為——這三者。 身體——然後是說謊、分裂言論、惡言惡語和閒話,這些都是言語上的。 我們說過,要成為一個完整的行動,能夠帶來重生,那麼它必須具備該行動的所有四個部分:對象、意圖、行動本身和行動的結論。 如果缺少某些東西——其中任何一個部分——那麼該行動可能不會導致重生。 但它仍然可以產生其他結果,就像我們在不同的轉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一樣。

現在我們要從三種心理開始:貪婪、惡意和 錯誤的看法。 精神的 因果報應 是與貪、嗔、癡等心理因素同時生起的意圖心理因素。 扭曲的觀點。 請記住,意圖的心理因素是五種無所不在的心理因素之一,其他心理因素也可以出現在任何一種心理狀態中。 所以,如果你有意圖加上貪婪,那麼它就變成了貪婪的心理行為。 如果你有意圖加上惡意,那就變成了這種惡意的心理行為。

覬覦

對於覬覦對象而言,對象的四個部分中的第一部分是外在佔有物(可能是可移動的或不可移動的)或屬於他人的內在品質。 我們可以貪圖某人所擁有的某種物質上的東西,也可以貪圖某種精神品質。 最糟糕的是想要 供品 為聖人和 僧伽。 我們需要小心這一點。 然後第二部分,即意圖,分為三個小節。 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物體是我們想要的東西,並且希望擁有它,然後它就帶有貪心的心理因素,所以差不多 附件.  

在這裡,我們不必說什麼或做任何事情,而是在內心深處形成一個意圖:“如果這是我的就好了。 我會把它變成我的。 我想我要做點什麼,這樣我就能得到它。” 比方說,這種心理狀態將先於偷竊的身體行為。 這是我們要嘗試將一些東西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直都擁有它; 我們的社會鼓勵我們有這種貪圖的心理狀態,因為這對經濟有好處。 “你應該盡可能多地覬覦,買盡可能多你不需要的無用的東西。 充分利用世界上的資源,成為一名優秀的美國公民!” [笑聲]

那麼覬覦的行為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計劃我們將如何得到這個東西。 它可以是你自己家庭的財產,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財產,甚至可以是不屬於任何人的東西。 你坐在那裡想:“願它是我的。 我希望它是我的。 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它成為我的?” 這也可能是暗示背後的心理狀態。

當我們談論五惡生計時 僧伽 能搞得到物質的東西,一是暗示。 我們可能會說:“哦,上次你供奉修道院的干果或新鮮水果真好吃! 太感謝了。” 我們還暗示要給我們更多。 因此,精神狀態可能會激發這種言語行為。 這種精神狀態會激發奉承:“哦,你是這裡有史以來最好的佛法修行者之一。 對於修道院來說,你確實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 這讓他們受寵若驚,所以他們會給予一些東西。 

或者,這可能是送小禮物以獲得大禮物背後的心理狀態:“我給你一包紙巾,因為我非常關心你,而你會回給我一些比一包紙更有價值的東西”紙巾,不是嗎?” 人們在聖誕節也會這樣做。 他們給某人一份禮物,然後另一個人也覺得有義務給予一些東西。 所以,這種讓人覺得有義務的東西,也可能來自於覬覦。 

當然,虛偽來自於貪婪。 當恩人在身邊時,我們以一種方式行事,而當他們不在身邊時,我們以另一種方式行事。 當他們在身邊的時候,我們是虔誠的、甜蜜的、聖潔的,而當他們離開時,一切都亂了套! [笑聲] 貪圖可能非常危險,因為你可以看到它可能引發的所有不同類型的行為。 因此,儘管這是一種精神行為,而且不像口頭或身體上表達的那麼糟糕,但它仍然是其他事情的動機。 

然後,這種覬覦心理行為的結論就是你放棄所有的正直感、所有在別人面前的尷尬感,然後你做出決定:“我將盡我所能去得到它。” 因此,這種心理行為中的貪婪不僅僅是希望擁有某樣東西,而是真正在思考如何將其變為我們的並決定嘗試獲得它。 你曾經做過這樣的事嗎?

惡意

那麼,嗔心就是第二心,其對象通常是眾生。 我猜你的物體可能是你的電腦(如果壞了)或者你的汽車(如果壞了)。 這裡沒有這麼說; 只說眾生。 那麼第二部分就是意圖。 你認識到,如果你傷害那些有情眾生,他們也可能會受到傷害。 你有傷害的願望。 你想報復,因為那個人傷害了你,或者他們傷害了你所依戀的人。 這將是 憤怒 主要是在這裡想要對其他人造成傷害。 因此,這是造成傷害的意圖和這樣做的決定。 

就像:“我厭倦了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出於對他們福祉的同情,我要打他的鼻子,這樣他就會學會不要對別人這樣做。” 或者,如果你不想表現得太粗俗,打他們的鼻子,你可以在背後說他們的壞話,讓工作場所的每個人都反對他們。 我們不會做那樣令人討厭的事情,不是嗎? 但我們知道其他人也這樣做。 我們希望那些其他人聽了這個教法,以便他們能夠放棄所有的惡意——尤其是他們對我們這些白痴的不公正、不公平的惡意。 但我們對他們非常寬容和仁慈。 [笑聲]

那麼惡意的行為就是付出更多的努力,結果就是決定傷害某人。 它決定報復,給他們一個教訓,讓他們回到自己的位置——無論如何。 所以,這將是偷竊背後的動機。 這可能是七個口頭和身體上的任何一個背後的實際動機。 我們可以做其中任何一個 憤怒.

錯誤的看法

然後 錯誤的看法 第三個,這裡的對像是真實的、存在的東西——例如,法則 因果報應 及其影響或存在 三顆寶石 或者你聲稱是真實的但不真實的事情。 因此,要么是存在的東西你斷言不存在,要么是不存在的東西你斷言存在。 在這裡,它適用於 意見 與靈修有關的; 這不是在談論政治 意見。 雖然 my 政治 意見 是對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對 594 投贊成票,以堵住華盛頓州獲取槍支的漏洞。 通常我不會這麼說,但我讀到一篇文章說教會應該就如何投票提供指導,我個人認為這是不正確的。 但我並不是作為教會的一部分這麼說的。 [笑聲]我不是教會的一部分;我是教會的一員。 我只是一個公民,不喜歡看到別人受到傷害。

錯誤的看法 頑固地否認或否認某事。 例如,它可以否認一個原因,比如說沒有善行和非善行之類的東西。 或者我們可能會否認某種影響,例如,說我們的行為沒有影響,說我們的行為沒有道德維度,所以我們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事。 或者我們可能會否認某種功能性的事物——例如,前世和來世的存在。 或者我們可能會說事情的發生沒有原因或否認其存在 現象——比如說沒有覺者; 那隻是一堆胡編亂造的廢話。 這就是對象。

然後,當我們想到意圖時,我們通常會想到它是因為你清楚地知道你不相信什麼,並且你打算否認它。 但與 錯誤的看法,你不一定知道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換句話說,你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因為無明的心理因素是如此強烈。 你決心支持這個觀點,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行動是這樣想的 錯誤的看法 一次又一次。 它在想“這是我的哲學。 這就是我所相信的”,然後認定你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 它不是 懷疑 超越觀點,否則就不是“我不確定我相信什麼”。 相反,它會想“我的觀點是正確的,就是這樣,我將採取相應的行動。” 這些類型的 錯誤的看法 確實非常危險,因為它們成為我們想做的任何不道德行為的基礎,因為我們認為,例如,因果關係或 因果報應 並且它的影響並不存在。 “我的行為沒有道德因素,所以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只要不被抓到就沒有問題。 我可以批評 , 佛法, 和 僧伽 我想要的一切,因為它們不存在。”

有一種根深蒂固、頑固的東西 錯誤的看法 那裡。 雖然這只是一種心理行為,但它被認為是十種非美德中最糟糕的,因為在它的影響下,我們會認為其他九種行為是可以做的。 我們這樣做甚至沒有意識到它們是消極的行為。 這變得非常非常危險,因為這樣你就會讓人們做出各種可怕的行為,認為他們在創造美德——比如殺人。 我提到了現在發生的事情以及十字軍東征時發生的事情,當時他們認為殺死他人或成為烈士會讓你更接近上帝。 這完全是一個 錯誤的看法,但它允許你做誰知道做什麼。

善道與非善道

所以這就是十不善道。 請記住,我們還有十善道。 事實上,我們有兩組十個善人。 一組只是放棄消極的:你有機會做,但你沒有。 這與您何時採取措施有關 戒律 和鑰匙 戒律,因為你已經發心不做那些不善的行為。 所以,每一個你不做的時刻——其中任何一個或你已經採取的任何一個 戒律 大約——那麼你就積累了良好的 因果報應 戒除非善行。 即使你在睡覺,即使你只是坐在那裡,你也在創造美好的事物 因果報應,因為你有不做這些行為的意圖,並且你正在主動不做這些行為。 這就是採取的重要性 戒律 為什麼 戒律 幫助我們淨化和積累善 因果報應.

因此,十善道中的一組只是不做——故意、有意識地不做——其他的。 然後另一組則反其道而行之:不殺戮,而是保護生命; 不偷竊,而保護他人財產; 與其進行不明智和不友善的性行為,不如明智地和善意地利用性——或者更好的是保持獨身; 不說謊,而說真話; 與其用我們的言論在人們之間製造不和諧,不如用我們的言論讓人們團結起來,修復分歧或防止他們爭吵。 

這也是嚴厲言辭的反面——以友善和鼓勵的方式對人們說話。 閒聊的反義詞是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數量談論適當的話題,而不是到處胡言亂語。 不是貪圖,而是慷慨:思考如何給予。 不是惡意,而是善意:思考如何提供幫助。 代替 錯誤的看法,這是培養正確的 意見

當你做的時候你可以看到 拉姆林 冥想 你確實致力於培養正確的權利 意見。 你正在做與這種非美德相反的事情 錯誤的看法 因為你正在培養正確的人。 當你練習布施時,你所做的就是與貪婪相反的事。 所以,這就是十不善道和十善道。

關於業力的問題

現在我們要談談結果 因果報應。 記得, 因果報應 意味著行動,所以 因果報應 不是什麼空靈的仙女之類的東西。 這只是行動及其結果。 尊者有時會以此取笑人們。 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 因果報應 方法。 只是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們說:“好吧,那是他們的 因果報應”。 我們說:“哦,那是我的 因果報應; 那是他們的 因果報應”。 尊者說這實際上意味著“我不知道”。 有人問:“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回答:“那是他們的 因果報應,”但我們真正的意思是“我不知道。” 如果我們這樣想,那幾乎就毫無意義了。 但它的真正含義是,無論我們經歷什麼快樂或痛苦,我們都創造了它的因。 

有人就此提出了兩個問題,因此在繼續討論結果之前,我想先解決這些問題。 有人會問:“如果你沒有意圖去做某事,那麼你的行為就是 因果報應 還累計嗎?” 例如,此人正在服用使他們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的藥物,因此他們想知道他們在這種藥物的影響下無法保持注意力是否是由於過去的原因造成的。 因果報應 或者如果這是一些因過去而增強的習慣 因果報應。 藥物是否增強了他們過去的某些習​​慣? 他們還想知道它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持續的習慣成熟起來,甚至在動物領域成熟。   

如果你生病了,正在服用藥物,而藥物讓你神誌不清,那麼神誌不清的原因就是藥物。 如果你覺得間隔時間是一個缺點,那麼你可能會想“哦,這是一些負面因素的成熟” 因果報應 也許是我過去創造的”——比如說跨過佛書之類的東西。 但基本上還是藥物引起的。 即使一兩個人對藥物沒有這種反應,如果你的醫生說這是由藥物引起的,我想你也可以相信這一點。 

你仍然可以這樣想:“哦,這是我修行的障礙,所以我想淨化我在佛法修行中可能造成的任何因緣,造成這樣的障礙。”但你肯定不是在創造這樣的障礙。 因果報應 對於動物的重生,除非你真的開始喜歡服藥,因為它會讓你神誌不清。 這只是發生在你身上的生物學現象 身體; 真的不是 因果報應 涉及這麼多——除非,就像我說的,你服用羥考酮並且你服用它是為了止痛,然後你開始想“哦,這是非常好的東西。 我想知道如何才能讓我的醫生給我開更多的處方,即使我並不需要。” 那就是無德。 這將是創造 因果報應 也許是為了動物的重生,但如果你只是為了醫生開出的藥物來幫助你感覺更好而服用藥物,那麼不要擔心會產生不道德。

那麼第二個問題是:“到最後 金剛薩埵 修行就表明你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已被徹底淨化。 這真的意味著它們都已經完全淨化了,還是意味著它們具有擴展能力——第二個品質? 因果報應,小行可以成大行——這就是淨化的嗎? 或者說這是什麼意思?”

所以實際上,當 金剛薩埵 說你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已完全淨化,這是我們做事時巧妙思考的一部分 純化 實踐。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所有的業力都已完全淨化,因為如果是的話,我們就會 ! 但認為它們都已被淨化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幫助,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放下事情,不再折磨自己。 因為眾所周知,當我們做了一些不善的事情時,我們就會想:“哦,我太糟糕了。” 我太內疚了哦,這太可怕了; 這永遠不會被淨化。 禍哉是我!” 這種心態本身就阻止我們淨化 因果報應 因為我們無法放手。 

我希望你們所有人都重複一遍,這樣你們就可以記住:“這種心態本身就阻止我們淨化 因果報應 因為我們無法放手。” 

所以,那種折磨自己、認為自己越內疚、越淨化的心態是不對的。 那是不對的。 這裡的整件事就是你真的認為它已經消失了,這樣你就把它放下了,你有一個強烈的決心不再這樣做。 你有強烈的悔恨,也有強烈的決心不再這樣做。 你對你所傷害的人產生了一種不同的態度 避難 於聖眾生起對眾生的菩提心。 你正在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所以,你認為一切都已經被淨化了——儘管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幫助你繼續你的生活。

下次你這樣做的時候 金剛薩埵 或三十五佛或其他什麼,你仍然可以淨化同樣的東西。 事實上,這樣做是有好處的,因為我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我們已經淨化了,我們已經放下了。 這不斷增強了不再這樣做的意圖。

業力的結果

現在我們將繼續查看結果 因果報應。 我們通常談論三個結果 因果報應。 其中一個有兩個部分,所以有時它會談到四個部分。 但三果是:一是熟果;二是熟果;三是果果。 這 因果一致的結果——舊的翻譯是“結果與原因相似”,但我們說“因果一致的結果”; 三是環境結果。 第四個是成熟結果,也被翻譯為成熟結果,有時也被翻譯為成果結果。 

因此,要達到這種結果需要四個因素。 一是其因非善業或非善業,因此不是中善業。 果報是以有情相續作為第二品質來進行的。 三是先有果後有因; 我不知道怎麼會不可以。 第四是結果本身是中性的。 其果非善,非善。 昨晚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出現了這個問題。 

成熟結果或成熟結果的一個例子是我們的 身體 並註意我們重生時所採取的。 就是說,這個因是善的,還是不善的; 果報與有情相續有關; 結果先於原因; 結果就是—— 身體 心——非善非非善。 所以,成熟的結果基本上是這樣的 身體 並註意你進入了你重生的領域。 

那麼有兩種 因果一致的結果,第二種結果。 首先是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這意味著我們將經歷與我們導致他人經歷相似的事情。 例如,如果我們對某人撒謊,其他人也有可能對我們撒謊。 然後就是 因果一致的行為結果,這就是一次又一次以同樣的方式行事、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樣的動作的傾向。 所以,就說謊而言,有再次說謊的傾向。 這 因果一致的結果 實際上是最危險的結果,因為通過它你會創造出越來越多的無德或越來越多的德,這取決於行為是什麼,因為這三種結果對善行和非善行都有作用。 因果報應.

那麼環境的結果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所以我們說具體的事情,我們從十不善的角度去講,然後相反的就是十善,你可以自己想一想。 。 一般來說,就成熟果而言,重大的惡行通常會導致投生地獄。 這是你以強烈的意圖和大量的努力所做的事情——其中一個行為本質上比其他行為更強大,我稍後會談到這一點——這會帶來投生為地獄。 。 中力為餓鬼,小力為畜生。

在三種身業中,就業性而言,最強烈的一種是殺生,其次是偷盜,然後是最不明智和不仁慈的性行為。 四無德中,妄語為害,其次是舌,其次是惡語,最輕的是閒話。 在這三個心理因素中, 錯誤的看法 然後是惡意,然後是覬覦。 那裡是相反的方向。 

我不會詳細介紹每一個的成熟結果,因為我只是在那裡非常籠統地解釋了它,而且我也不會詳細介紹 因果一致的行為結果 因為對於他們所有人來說,都有再次執行該操作的傾​​向。 所以,我們將通過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以及環境結果,因為這就是差異所在。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對於殺戮來說,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你的壽命短或健康狀況不佳。 這是有道理的,不是嗎? 如果我們在身體上傷害了他人,那麼我們的心就會成熟 身體 身體虛弱或壽命短或類似的事情。 殺戮對環境的影響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戰爭和衝突、沒有和平的地方。 這是有道理的,不是嗎? 這是你用來保持身體健康的食物、飲料和藥物的地方。 身體 活著的力氣並不大。 那裡的食物沒有營養; 藥太舊了,效果不太好。 這是殺戮造成的環境後果的一部分。 你能看出這些結果與殺戮有什麼關係嗎?

有了偷竊,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是貧窮。 因為我們偷竊,我們剝奪了別人的東西,因此我們經歷了貧困。 我們的東西被偷了或者我們沒有權力使用它們。 我們有東西但我們不能 訪問 並使用它們。 這就像擁有一個您無法控制的信任。 這就是偷竊、干擾他人財富的結果。 這也是積極的一面。 這就是為什麼布施是財富的原因。 這是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當你慷慨時,你就會體驗到財富。 那麼偷竊對環境的影響就是你生活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 有貧困。 你偷竊,所以你住在一個貧窮的地方。 有乾旱; 有洪水; 農作物歉收,自然災害頻發。 所以,這是一個真正導致貧困的環境。 自然災害毀壞了你的莊稼; 種子長得不好; 土壤不肥沃; 雨不夠。 它的成熟取決於環境。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不明智和不友善的性行為的一個原因是您將擁有一個不愉快或不忠的配偶以及婚姻不和諧。 你甚至不必等到下一世才能成熟。 這一生都會發生,不是嗎? 你不忠,然後婚姻不和諧,然後你的伴侶與其他人私奔。 他們厭倦了,或者生你的氣,而你的婚姻並不美好。 它發生在今生和來世。 那麼環境的結果就是你生活在一個骯髒的地方,衛生條件差,充滿痛苦。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說謊的本質是別人會對你撒謊。 人們會誹謗你。 你會被別人欺騙。 所以說,是別人在欺騙你,對你說謊,誹謗你,說你的壞話。 而且,其他人不會相信你或信任你。 有時我們會想:“為什麼有人不相信我呢?” 你是否注意到有些人你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回事,但你不相信他們,其他人也不相信他們? 這個人可能說的是實話,但不知何故人們就是不信任那個人。 這是前世撒謊的結果。 或者這些結果之一是其他人指責我們撒謊,即使我們說的是真話。 

我們也見過這樣的事情發生。 你被指責做了一些你沒有做過的事情。 你試圖解釋,但沒有人相信你。 造成的環境後果就是你生活在一個臭氣熏天、人人欺騙的地方。 社會上有很多恐懼,也有很多腐敗。 這是有道理的,不是嗎? 你撒謊,所以你出生在一個人人都撒謊的地方,那裡的商業和政府腐敗如此之多。 你周圍的人都是騙人的; 每個人都在努力照顧自己。

然後,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分裂言論——與我們的言論產生不和諧——你猜怎麼著? 這輩子也會發生這樣的事! 人們不喜歡和我們在一起。 我們沒有朋友。 我們與上師、法友隔絕,名聲也不好。 那麼,如果我們用言語製造不和諧,猜猜我們會發生什麼? 人們發現了這一點。 即使這一世,他們也不喜歡我們。 我們沒有朋友。 他們不想和我們在一起,因為我們總是在貶低別人。 我們分開了 精神導師 和佛法朋友,因為我們與他人製造瞭如此多的不和諧,以至於我們無法建立良好的關係——即使是與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人。 我們的名聲不好,因為我們的分裂言論讓其他人名聲不好。  

就環境而言,你生活在一個岩石多、不平坦的地方。 不和諧的言語是崎嶇不平的,所以它會導致一個崎嶇不平的地方,行進困難和危險。 這裡有很多不平坦的土地,有很多懸崖。 這是有道理的——在崎嶇不平、岩石遍布、懸崖峭壁的土地上旅行是危險的。 就像我們演講的結果一樣。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最嚴厲的言論是,你猜怎麼著? 我們會受到侮辱、指責、批評、嘲笑、取笑——就像我們對其他人所做的那樣。 因此,每當有人責備或批評我們時,我們的做法就是說:“我創造了這個事業。” 這個人為什麼批評我? 我可能犯了錯誤。 我可能沒有犯錯誤。 但我之前的言辭惡劣,造成了被批評的原因。 

人們批評我們,即使我們有良好的意圖,我們也不得不聽到嚴厲的言論。 而且,別人很容易誤解我們。 有時其他人誤解了我們,我們感到很沮喪。 嗯,這是嚴厲言論的結果。 環境結果是一個貧瘠、乾燥的地方,居住著不合作的人們。 [笑聲] 這很有道理,不是嗎? 這是一個充滿荊棘、尖石、蝎子和危險動物的地方。 這是惡言惡語的身體表現,不是嗎? 這裡光禿禿、乾燥,居住著不合作的人們、荊棘、鋒利的石頭、蝎子等危險的動物。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閒話的最大特點是別人不聽、不重視我們的話,別人會嘲笑我們。 再說一遍,這種事在今生也會發生,不是嗎? “哦,某某人來了,他總是喋喋不休地談論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我想我真的很忙。 我無法停下來與他們交談。” 人們不想听我們的。 他們避開我們,嘲笑我們。 環境結果是一個單調的地方,氣候不平衡,水果不能按時成熟,水井乾涸,花草樹木不開花。  

然後,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貪婪的本質是我們有強烈的慾望並且 。 我們的冒險失敗了。 我們無法完成項目或實現我們的願望和希望。 這就是貪圖的結果。 當您思考這些問題時,最好想想您認識的人,包括您自己,他們經歷過此類事情。 因為這種結果並不一定要伴隨你一生; 它們可能發生在你或別人生活的某個部分。 這就是其因緣。 所以,當我們遇到有強烈慾望的人並且 ,我們看到這是覬覦的結果。 這是有道理的,不是嗎? 他們的冒險失敗了。 他們無法完成項目。 他們的願望和希望沒有實現,因為 , ,想要,想要。 環境結果是農作物產量減少。 我們的財產、物品和環境不斷惡化,我們生活在一個孤立而貧窮的地方。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惡意的根源在於我們有極大的仇恨、恐懼、懷疑、內疚、偏執,並且我們無緣無故地感到害怕。 有時我們知道有些人具有這種​​精神狀態。 有時我們會經歷它們,但只是生命中很短的一段時間。 但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經常經歷這些。 他們有極大的仇恨、恐懼、懷疑、內疚、偏執和很多恐懼,即使沒有理由的恐懼。 他們很容易受到驚嚇。 這與惡意有關。 頭腦如此忙​​於計劃如何傷害他人,當然,我們認為其他人也計劃傷害我們。 環境結果是一個充滿流行病、爭端、危險動物、毒蛇的地方。 你陷入戰爭和災難之中,食物非常難吃。

然後, 因果一致的經驗結果 of 錯誤的看法 是深深的無知。 你的頭腦很遲鈍。 佛法很難理解,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證悟。 因此,某人可能在世俗意義上非常聰明,擁有博士學位和高智商,但因為擁有許多 錯誤的看法 前世,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他們無法了解佛法。 他們的頭腦變得遲鈍。 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得領悟,而且他們甚至不感興趣。 那麼環境結果 錯誤的看法 農作物很少,缺乏家園和任何形式的保護者。 自然資源已經耗盡。 想想現在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 自然資源枯竭; 泉水乾涸。 環境被污染,社會混亂 錯誤的看法.

龍樹論業果

裡面有一段很好的引用 珍貴的花環 龍樹菩薩。 他說:

生命因殺戮而短暫; 傷害會帶來很多痛苦 [因此,如果我們在身體上傷害他人,那麼我們最終會遭受很多痛苦]; 通過偷竊獲得貧乏的資源; 通過通姦而成為敵人; 由謊言而生誹謗; 因分裂而朋友分離; 來自嚴酷 [嚴厲言論] 聽到不愉快的事情和無意義的事情 [無意義的閒聊] 一個人的言論不被尊重。 覬覦 [覬覦] 毀掉一個人的願望; 有害的意圖會產生恐懼; 錯誤的看法 再次導致壞事 意見和麻醉品會導致精神錯亂; 不給予就會貧窮; 通過錯誤的生計欺騙; 因傲慢而出身不好; 由於嫉妒,小美貌和難看的膚色來自 憤怒; 愚蠢源於不質疑 [原因]。 這些都是對人類的影響,但首先是糟糕的遷徙。 與這些非美德的眾所周知的果實相反的是,所有的影響所產生的結果。 美德。

所以,我們不能只從非德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而應該從德的角度來思考。

推動並完成業力

我無法教授一切 因果報應 因為首先他們並不了解一切,其次它太長了。 我們有時會談論推進和完成 因果報應. 推進 因果報應因果報應 這將推動我們進入重生,而重生將在成熟的結果中成熟 身體 以及未來其他眾生的心。 所以,這就是 因果報應 推動重生,然後完成 因果報應。 推動者 因果報應 通常其四個部分都完好無損。 正在完成的 因果報應 通常不會。 我說“通常”和“一般”是因為這些並不是硬性規定。 

完成中 因果報應 意味著 條件 以及你重生後的經歷。 所以,如果我能以我們親愛的、心愛的修道院貓瑪哈·卡魯納公主為例:瑪哈·卡魯納公主[笑聲]通過不善的推動而獲得重生 因果報應 因為它是低等的轉生。 這是一個不幸的境界。 她是通過某種不善行為得到的。 然而她生活奢侈,不然她怎麼會有瑪哈卡魯納公主這個名字呢? [笑聲] 看看她躺在上面的毯子。 我什至沒有那麼好的毯子; 我們這個修道院的人都沒有這麼好的毯子! [笑聲] 在她的公寓樓下,她有最好最柔軟的毯子。 這是最好的毯子之一; 它比我們擁有的更好! 沒有 放棄! 也許我應該說被寵壞了。 [笑聲] 

所以,她完成 因果報應 太棒了。 她住在修道院裡。 她和好人住在一起。 她的食物綽綽有餘。 有人容忍她的滑稽行為。 她有漂亮、舒適的地方可以坐下來聽佛法,同時洗澡[笑聲]。 所以,完成得非常好 因果報應 但推進力很差 因果報應。 另一方面,你可以說生活在赤貧中的人有良好的推動力 因果報應 因為他們具有人類的出生,來自於遵守道德行為。 但他們的完成度很差 因果報應 因為他們生活在貧困中,或者可能有破碎的家庭或類似的事情,或者他們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戰爭的地方。 所以,完成的 因果報應 是不道德的。 這是兩種談論方式 因果報應:推動和完成。

個人和集體業力

我們還可以談論個人和集體 因果報應. 個人 因果報應 是我們作為個人所創造的東西,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談論的主要是個人 因果報應。 然而,集體 因果報應 就是我們與許多人一起採取這些行動的時候。 所以,戰爭是集體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因果報應 殺戮是因為每個人都想要殺戮,實施殺戮並對正在發生的殺戮感到高興。 他們正在積累彼此的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或者當一群人組成一個慈善組織時,這就是集體的一個例子 因果報應 人們都在創造有益的行動。 

例如,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參加過青年緊急服務機構的會議,這是我們當地的一個團體,我們正在努力幫助無家可歸的青少年。 我們作為一個團隊來做這件事,我們與社區中的其他人一起做這件事,所以我們正在創建一個非常良性的集體 因果報應 一起。 集體 因果報應 當我們發現自己處於特定的人群中時,就會成熟。 因為 因果報應 是一起創造的,因此團隊一起體驗結果。 例如,如果發生飛機失事,所有這些人一起死去是某種集體的結果 因果報應 他們共同創造的。 或者,如果很多人一起獲獎,這可能是集體的結果 因果報應 他們通過採取某種行動而獲得的成果——作為一個團隊共同努力以實現某些目標。 

對於我們來說,了解我們正在加入哪些團體以及為什麼要加入這些團體非常重要。 如果我們是一個團體的成員,並且我們同意該團體成立的目的,那麼每當團體中的某人做了其中一項符合該團體成立目的的行動時,我們就會積累一些 因果報應——儘管我們不是做這件事的人。 這是因為我們是這個群體的一部分。 我們加入它是有原因的,為了這個目的,我們顯然對小組中其他人所做的事情感到高興。 例如,你知道軍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寺院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你與他人一起修習佛法時,我們會因彼此的功德而隨喜。 我們創造這樣的美好 因果報應 一起。 我們可以一起體驗好的結果。 所以他們總是說集體修行好,因為我們的德會變強。 他們給出的比喻是,如果你去掃一些東西,你只用一根線是掃不了的。 你用一件事做不了多少事,但如果你有一把用很多稻草做成的掃帚,那麼你就可以掃一整層樓。  

當我們一起做法會時真是太好了 幽思 一起。 我們來到這裡都是為了行善。 我們為彼此的好而高興 因果報應 和良好的行動,它增強了我們自己 因果報應。 但它也創造了 因果報應 以便我們將來能夠幸福地在一起。 希望,如果我們將其奉獻給在佛法情境中在一起,它就會以這種方式成熟。 然而,如果你是某個幫派的一員,或者是一支軍隊的一部分,或者你是一個公司的一部分,其中很多人彼此認識,並且在其他人的同意和幫助下故意一起進行不正當的商業交易,那麼你正在創建那個集體 因果報應 很可能會一起體驗結果。 在我看來,這種事情的結果顯然就是貧窮。

像我們住在華盛頓州這樣的情況怎麼樣,所以我們是華盛頓州公民群體的一部分。 華盛頓州有死刑。 這是否意味著每次有人在華盛頓被處決時,我們都會累積 因果報應 殺戮? 我們不同意這一行動。 我們來到華盛頓州生活並不是因為那裡有死刑,事實上,我們盡一切努力反對死刑。 所以,當政府殺人時,我們不會積累 因果報應 即使我們是那個州的公民,也要殺人。 您必須達成成立該小組的協議。 就像如果你是軍隊的一員,他們告訴你去做一些你認為非常不明智的事情,那麼你就不會積累這些 因果報應 因為你不認可這樣做的動機。

業力的強度

讓我們回到實力上來 因果報應 因為它在我們對四件事的觀想中。 事實上,我對這四個有不同的翻譯,我認為這是更好的翻譯。 一是收件人。 這就是你確定一個人的強度或力量的方法。 因果報應——關於該行動是針對誰進行的。 如果您執行與以下相關的操作 三顆寶石 或者對你的精神導師來說,它會更強。 如果你對你的精神導師撒謊,那比對貓撒謊更強大。 或者如果您對他人撒了謊 三顆寶石,或者如果你隱瞞了罪行,但又說你沒有隱瞞,那就更重了。 另一方面,你讓 供品,你創造更多的美德。 這對於以下方面都是正確的: , 佛法, 和 僧伽——假設我們製作時 供品 在祭壇上——以及關於我們的 精神導師。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說這是功德田,因為通過他們,通過做善行,善德的力量會更強大。 

原因是這些眾生正在幫助我們走上佛法之路,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非凡的仁慈。 我們的父母也是強有力的接受者,因為他們的善良並給了我們這個 身體 此生。 因此,照顧我們的父母並幫助他們比僅僅與他人建立關係更有道德。 另一方面,對父母撒謊、生他們的氣也是較重的非德行。

另一個強大的接受者群體可能是貧困者和因痛苦而患病的人。 幫助他們會創造更強大的美德——就像捐款幫助生病的人比給你最好的朋友送禮物更強大的美德。 因為你可能正在給你最好的朋友一份禮物 附件 然而,當你幫助生病或其他什麼的人時,他們有很大的需要,而我們也有與之相對應的動機。

因此,接收者(有時稱為基礎或場)是執行操作的對象。 支持者是執行該操作的人。 這就是我們,正在採取行動。 對於明智的人來說,惡行較輕,他們會後悔自己的行為,克制自己不再這樣做,並且不隱瞞。 當我們思考 abpit 時,如果你是 修道院的 你有 戒律 不要以某種方式做某事來克服你的 箴言 做一個負面的行為會比一個普通人需要更多的能量。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一個 修道院的 無論有任何感覺,你都會知道你需要淨化並且你會這樣做 純化。 你會後悔的。 你不會隱瞞你所做的事,你會克制自己,因此,惡行會變得更輕。 所以,對於那些不做任何事的無知者來說,不善行是很重的。 純化 然而,那些有意識地做不善行為的人。

那麼他們所謂的自然有時也有時被稱為物體。 我認為自然是更好的翻譯。 它談論的是行動本身。 例如,在這裡,與某人分享佛法比分享物質要優越。 事實上,他們說給予佛法是最高的禮物。 提供 我們的實踐優於物質 供品。 當他們談論如何為你的上師創造功德時 物質的東西、服務和你的實踐, 實踐是一種更好的方式,你可以真正將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 這並不意味著你不做其他兩項,但如果你沒有很多物質的東西或者你無法提供服務,那麼真正重要的是你的修行。 

那麼我們剛才講的性質,我們已經討論了三色、四語、三意由重到輕的順序。

第四個品質是態度或動機。 如果我們的焦點是幸福——“我做這個行為是為了獲得今生的幸福,或者因為我想要好的重生,或者我想要解脫,或者我想要成為一個 ”——然後根據我們的動機,一個動作會更重或更輕。 無論我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了他人的利益,它也會變得更重或更輕。 由於我們動機的強度、強度以及我們真正持有該動機的時間長短,它也會更重或更輕。 這些是決定動作重或輕的其他因素。 

舉個非美德的例子:殺戮就是行動。 認為殺戮是好的,所以支持的人,是非常無知的人。 殺害他們的精神導師, ,他們的父母或像這樣的人,並且真的有令人難以置信的 憤怒 當他們在做這件事並且只是享受做這個動作時,就所有這四個因素而言,這個動作會非常非常沉重。

這四種因素非常重的善行的例子是什麼?

聽眾: 保護你的上師、法友、窮人或你父母的生命——使他們免受某種傷害或危險。 出於對他們的愛、關心和慈悲,首先是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然後是一切眾生。

尊者圖登卓龍(VTC): 是的,而且我想說分享佛法也是其中之一,因為分享佛法本質上比保護生命更加美德。 這聽起來可能很有趣,但當你分享佛法時,你就教導人們 因果報應 這使他們能夠停止為自己的痛苦製造原因。 所以,他們最終不會陷入如此大的危險等等。

問題解答

聽眾: 一個口吃的人,你認為是什麼行為導致了他的口吃?

職業訓練局: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這可能與撒謊或無法說出某些東西有關。 我真的不知道。 他們說 因果報應 是最微妙的話題,也是唯一的 了解所有這些細節。

聽眾: 那麼,大多數圓滿的業都是四部分不完整的業?

職業訓練局: 或者完成業力可以包含所有四個部分,但這不是一個強有力的行動。

聽眾: 那麼,對於像卡魯納這樣的人來說,由於一系列特定的負面因素而經歷瞭如此可怕的重生,所有同時發生的善事可能來自完全不同的前世?

職業訓練局:  確實,我們的生命是無始以來的,所以卡茹娜因為道德不善而投生為一隻貓可能是一世的事,但在另一世也許她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所以創造了現在如此安逸的生活的事業。 我們有過無始的生世; 誰知道我們做了什麼。

聽眾: 那麼,這就是迴向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保護這些美德,使它們不會像這樣成熟?

職業訓練局: 是的,或者如果是善行的話,善行永遠不會像轉生為貓那樣成熟。

聽眾: 不,但我的意思是完成 因果報應.

職業訓練局: 如果我們奉獻,我們就是在保護 因果報應 免遭破壞。 我們現在不一定要保護它免於成熟,因為貓有一個非常舒適的重生是很好的。 當你去印度時,你會看到那裡的動物遭受了多少苦難,你希望它們都能順利完成 因果報應。 但奉獻精神阻止了 因果報應,抑制 因果報應,免遭破壞。

聽眾: 但如果她致力於覺醒的話,事情就不會結束了,對吧?

職業訓練局: 正確的。 假設迦樓羅前世是一位非常慷慨的佛法修行者。 她致力於完全覺醒,但在前世,她從很多人那裡偷了東西,真的很令人討厭。 所以,投生為貓是因為討厭和偷竊。 她或許已經把自己的德行奉獻給了圓滿的覺醒; 它將在其中成熟。 不過,雖然她是一隻貓,但她的生活卻很舒適。 或者她可能只是奉獻:“願我永遠擁有舒適的生活。” 她可能甚至沒有致力於完全覺醒,但她可能是一位慈善家,並說:“願我永遠睡在周圍最好的毯子上。” [笑聲]

聽眾: 所以,成為一個 修道院的 並奉獻自己的一生來修行——這被認為是一種 三顆寶石?

職業訓練局:  這可能是因為如果你練習得好,無論你練習什麼 修道院的 或者無論你作為外行修行什麼,你都提供你的修行。 所以這是一個 三顆寶石。 無論你是不是一個人都沒關係 修道院的 或居士。 但如果你是一個 修道院的,你保留更多 戒律; 你有更多的時間。

聽眾: 動物可以是 菩薩?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最好說一個 菩薩 可以是一種動物。 或者一個 菩薩 可以以動物的形式出現。

聽眾: 如果你真的喜歡岩石、貧瘠的地方,比如沙漠,這還有什麼意義嗎? [笑聲]

職業訓練局:  這意味著你喜歡多岩石、貧瘠的地方。 有很多人住在亞利桑那州。

聽眾: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件積極的事情,那麼它並不是一件消極的事情 因果報應, 對?

職業訓練局: 這不是負面的 因果報應 如果你體驗到一個美好的環境,就會成熟。

聽眾: 我們如何不斷地造因來學習空性的正見並最終證悟它。

職業訓練局: 今生,學習空性正見、思惟、思考。 你就是這樣做的。 去迪斯科舞廳並不能讓你學到空性的正見。 這不僅僅是通過祈禱“請讓我證悟空性”,而是同時用卡通書或其他東西來充實你的思想。

聽眾: 我確實想評論一下,在查看了環境和因果一致性的結果之後,在任何一天的過程中,如果你通過眼睛來看待它 因果報應,這些東西一直在成熟。 人們有時會通過你的分裂言論來與你聯繫。 有時您會胃部不適。 有時天氣很糟糕。 一整天你都可以看到這些東西剛剛成熟。

職業訓練局: 正是這些圓滿的業,終日在成熟。 如果我們觀察的話,不同的圓滿業正在成熟。 因為在一天之內我們會經歷很多不同的事情,不是嗎? 所以,這都是先前創造的成熟 因果報應.

聽眾: 如果我們持續面對某些情況,例如來自他人的嚴厲言論,這也表明我在哪裡,我的潛力是什麼,或者我的練習重點在哪裡,因為我哪裡有很多消極情緒。

職業訓練局: 所以,你是說,如果我經常聽到很多嚴厲的言論,也許它告訴我,我需要專注於我的嚴厲言論,這樣我就不會不斷地創造 因果報應 聽到這個嗎? 當你讀一本書時 利器之輪 它確實強調了這一點。

聽眾: 我從歷史上知道,希特勒對於惡意,是有偏執的,無緣無故感到害怕的。 如果沒有人測試,他就不能吃食物。

職業訓練局: 你可以看到它非常適合。 她說希特勒非常偏執,除非別人嚐過,否則他不能吃任何食物,但這與他的行為非常吻合。 當你傷害他人時,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有人會試圖阻止你。 

聽眾: 你怎麼知道它是不是你自己的 因果報應 成熟或成熟 因果報應 別人的?

職業訓練局: 因為你的 因果報應 在你身上成熟。 你怎麼知道這是你的 因果報應 成熟而不是別人的 因果報應 成熟,? 因為你的 因果報應 在你的幸福和痛苦中成熟。 其他人的 因果報應 在他們的幸福和痛苦中成熟。 我們體驗不到別人的結果 因果報應,並且他們沒有體驗到我們的結果 因果報應。 我們都會經歷自己的結果 因果報應.

聽眾: 這有點完全終止了責備。

職業訓練局: 是的,當你真正相信時,你不能責怪任何人 因果報應。 你必須忘記責怪別人。 有人可能會說:“但是,如果我在一個家庭中,我的父母做了非法行為並被逮捕,而我是一個孩子,我因此而受苦,那麼我是否正在經歷我父母的後果?” 因果報應?” 不,你的父母做了那個動作; 他們正在體驗結果。 你正在經歷作為一個父母入獄的孩子的後果。 但那個 因果報應 那一刻的那個孩子是你創造的,而不是你的父母。

聽眾: 難道是推動力 因果報應 一旦你開始死亡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嗎?

職業訓練局: 推進 因果報應因果報應 在死亡過程中成熟,它將把我們帶入下一次重生。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創造善德,並訓練我們的心擁有積極的心理狀態,這樣在死亡時我們就能 避難 或者思考菩提心,因為這會幫助一些善事 因果報應 熟。 但我們必須已經造了善業,才能在死亡時讓類似的東西成熟。 

聽眾: 這就是我這週一直在想的事情。 就好像有無數的小業力種子一樣,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直到你進入更清楚的境地 條件 你把自己放進去,就像你只是在擲骰子一樣。

職業訓練局: 但這並不是真正的擲骰子,因為擲骰子意味著無緣無故。 但是,當你不知道自己處於什麼境地時,當你沒有良好的道德信念時,當你不考慮你的朋友是誰、和誰一起出去玩以及你做什麼的時候。做,然後你就按照你腦子裡出現的任何想法去做。 你想“哦,這聽起來不錯”,所以你就這麼做了,或者“哦,這聽起來不錯”,所以你就這麼做了。 然後你最終創建了 因果報應 在這些情況下,你最終會為其他業力在這些情況下成熟提供條件。 而當你了解 因果報應 你在生活中變得更加有意識,那麼你就不會經常讓自己陷入消極的境地 因果報應 可以成熟,同時你做了很多 純化 這會阻止它成熟。

聽眾: 在我看來,我們所養成的心理習慣確實能夠持久。 嗯,我想我發現,因為我們每天早上醒來時都會產生這些動機,所以它似乎在我醒來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所以我有一種感覺,當你因某種你已經習慣的事情而瀕臨死亡時——就像瑪麗·格蕾絲做了那個手術,她做了藥物一樣 口頭禪 進行腦部手術,出來後她接受了藥物治療 口頭禪——它貫穿始終。 似乎就在那裡。

職業訓練局: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說在晚上睡覺前,嘗試產生積極的意圖。 您可以看到,如果您帶著怒氣入睡,醒來時通常會生氣且心情不好。 所以,盡量以良好的精神狀態上床睡覺。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