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第 32-3 節:離棄苦難

第 32-3 節:離棄苦難

一系列討論的一部分 41發菩提心祈請文 來自 華嚴經 (“ 花飾經).

41 祈求修煉 菩提心: 第 32-3 節 (下載)

“願一切眾生遠離疾病。”
這是主的祈禱 菩薩 當看到有人生病時。

另一種處理方法 身體 當它生病時,隨著它變老,當它死去時,就是把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過程看作是產生的原因 放棄. 這很重要。

首先, 放棄 並不意味著放棄快樂,這意味著放棄苦。 這非常重要。 大多數人認為“哦, 放棄. 你不可能快樂。” 那是垃圾。 你正在放棄苦。

放棄 對我們在道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如此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從輪迴中解脫的願望,我們可能會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它不會成為解脫的因。 充其量它可以成為一個良好重生的因,如果我們有那個 心願. 但是解放或開悟,除非我們有自由的願望,否則這甚至不是我們動機的一部分。

考慮這一點非常重要,並且有一個非常強烈的 自由的決心 的循環存在。 你經常聽到我談論這個,我們如何想要在兩個世界中都擁有一隻腳,我們如何想要調整我們的輪迴以使其變得更好,同時獲得解脫然後開悟。 你不能同時做這兩件事。 它不起作用。 他們是矛盾的。 你不能調整你的輪迴——你的腦海裡仍然有輪迴會給你帶來終極幸福的想法——同時說:“輪迴很臭,我想要解脫。” 這兩顆心不會同時在同一個地方。

但這就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並不真的相信我們想要脫離輪迴,因為它是一種美好。 我的意思是,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而且很有趣。 我們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是嗎? 你想要一段感情,你想要去令人興奮的地方,你想要一份迷人的工作,你想要吃你從未吃過的特殊食物,你想要擁有美妙的性生活,你想要每個人都愛你,你想成為你職業的佼佼者,真正為世界做出貢獻,這樣你每年都會走下坡路。 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

讓我們的佛法修行無處不在,在我們的心中擁有非常、非常強烈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們沒有這個,修行佛法仍然是有益的,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幫助我們不那么生氣,不那么生氣 附件 諸如此類的事情。 它肯定會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即使我們沒有 心願 為了解放。 但是,如果你想讓佛法做更多的事,那就省下去看治療師的錢(對治療師應有的尊重),如果你想讓佛法做得更多,那麼這種擺脫循環存在的想法就是如此非常非常重要。 這應該是我們心中真正強烈的意圖,因為這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

每當 身體 生病了,而不是只是“uuuuuhhhhh!” 說:“好吧,我在輪迴中,輪迴意味著這五蘊,尤其是這裡的這一個 [the 身體】 那太噁心了。 如果我想從輪迴中解脫,那麼我就必須從這些蘊中解脫。 那麼我不會讓這個受到污染 身體,我不會生病,不會老死。” 這不像我想生成 放棄 但我還是想堅持我的 身體. 我們也進入那個。 “我想放棄這個嗎 身體? 不! 這將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放棄這個,我會成為誰 身體? 如果我放棄這個,我怎麼會有樂趣 身體?“

你能看出那種恐懼是如何根植於無明和不了解輪迴是什麼的無明嗎? 不明白什麼是無明​​的無明。 那不明白執著本然存在的自我是什麼意思。 這個 身體 與我們的自我執著息息相關。 非常。

如果你想堅持這個 身體 同時證悟空性,以從五蘊中解脫,你又在矛盾的地方,兩者不能同時存在。 當我們想到放棄被污染的蘊時,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心只是嚇壞了,“哦,如果沒有這些,我會成為誰?如果我不是這些?”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做很多 純化 並創造很多功德,以便 幽思 關於空虛。 通過這種對五蘊如此強烈的執著,我們將如何證悟它們的空性? 我們要如何了悟沒有自我是任何或所有這些蘊?

你有沒有看到所有這些不同的東西是如何真正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如何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處理它,真正理解我們想要做什麼,並面對我們腦海中一直存在的所有誤解 錯誤的看法. 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的 錯誤的看法. 我們堅信事情就是這樣。

在您的 冥想 您有時可能會瞥見自己的想法有多卡,以及到底有多少卡 錯誤的看法 你堅持下去。 當你有這樣的一瞥時,把它看作是進步。 與其說“哦,我的心是如此無知”,不如說“我終於看到了無知。 還沒有抵消它,但至少我看到了它。 謝天謝地,因為之前我什至不能說我是無知的。 我有我的所有 錯誤的看法 的現實。” 當你開始剝離一些關於你過去的東西時 執著 到現在為止,真的覺得很幸福,感覺就像是祝福的一樣 三顆寶石. 因為它是! 你能夠看到這一點,即使你無法抵消它,只是能夠看到它。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